高考化学二轮复习专题11有机物的结构和性质考点讲解学案.docx
- 文档编号:23550416
- 上传时间:2023-05-18
- 格式:DOCX
- 页数:36
- 大小:474.56KB
高考化学二轮复习专题11有机物的结构和性质考点讲解学案.docx
《高考化学二轮复习专题11有机物的结构和性质考点讲解学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化学二轮复习专题11有机物的结构和性质考点讲解学案.docx(3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化学二轮复习专题11有机物的结构和性质考点讲解学案
——————————教育资源共享步入知识海洋————————
专题11有机物的结构和性质
【考情报告】
考查角度
考查内容
命题特点
通过有机物结构考查学生知识迁移及应用能力
由有机物的结构,确定其含有的官能团,从而推断该有机物可能具有的性质
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对有机物更是如此。
近几年高考有机命题以官能团知识为重点,以新物质的合成及反应类型为载体,综合考查考生对实验基本知识,物质提纯、官能团的结构和特征性质的掌握程度以及对新信息的处理能力。
考查有机反应机理
以甲苯为载体考查烷烃取代和苯环取代的条件。
考查与生活相关的一些物质的性质
考查有机高分子性质及其在生活中综合利用
考查有机化学实验知识、物质提纯和产率计算。
以合成正丁醛为载体考查有机化学实验基本知识、物质提纯和产率计算。
【考向预测】从近几年的高考试卷来看,该部分的考查主要体现在选择题和有机物的合成与推断题中,主要呈现方式有:
(1)利用食品、医药、环境等方面的最新成果考查概念区别、化学式的正误判断、空间结构知识、有机物的命名、简单有机物的同分异构体、测定有机物结构的一般方法。
(2)有机物的结构式、结构简式的书写、常见有机物的比例模型或球棍模型等也是该部分的考查重点;根据对近几年高考试题和近两年各地模拟试题的分析,常规题仍是高考的热点,命题角度有:
1、以乙烯、苯及其同系物、卤代烃、醇、酚、羧酸、酯、糖类、氨基酸、蛋白质等知识与新能源、环境保护、工业生产、日常生活等问题相结合,考查反应类型、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以及结构简式的书写等,仍是高考命题的热点。
2、以新的科技成果或社会热点涉及的物质为命题背景,突出化学知识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的命题趋势较强,应予以高度重视。
另外,以基本营养物质与人体健康的关系考查的可能性也较大。
3、有机实验,如物质制备、分离与提纯更是这两年的命题热点。
预计2019年高考试题中对相关知识的考查仍会主要在选择题、有机合成、推断题中出现,所考查的知识仍将主要以常见有机化合物的主要性质和重要用途为主体,涵盖有机物的组成、结构和反应类型等基础知识,考查有机物与社会、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联系。
以信息为知识铺垫,考查学生运用有机物结构与性质的关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另外,考查形式在趋向多样化,有机实验的综合性考查尤为突出,应引起注意!
【经典在线】
1.知识梳理
一、甲烷、乙烯、苯的性质比较
甲烷
乙烯
苯
反应类型
取代
加成、聚合
取代
取代反应
卤代
能与硝酸等取代
加成反应
能与H2、X2、HX、H2O等发生加成反应
能与H2、X2等发生加成反应
氧化反应
酸性KMnO4溶液不褪色
酸性KMnO4溶液褪色
酸性KMnO4溶液不褪色
燃烧火焰呈淡蓝色
燃烧火焰明亮,带黑烟
燃烧火焰很明亮,带浓烈的黑烟
鉴别
溴水不褪色或酸性KMnO4溶液不褪色
溴水褪色或酸性KMnO4溶液褪色
溴水加入苯中振荡分层,上层呈橙红色,下层为无色
二、几种重要烃的衍生物的比较
物质
特性或特征反应
溴乙烷(C2H5Br)
水解反应:
NaOH的水溶液
消去反应:
NaOH的醇溶液
乙醇(C2H5OH)
置换:
与钠反应放出氢气
氧化:
①燃烧②在铜或银作催化剂的条件下,可被氧气氧化为乙醛③被KMnO4(H+)或K2Cr2O7(H+)氧化生成乙酸
取代(酯化):
与乙酸反应
消去(或取代):
与浓H2SO4作用170℃(或140℃)
乙酸(CH3COOH)
酸性:
使石蕊试液或pH试纸变红
酯化:
与乙醇反应生成乙酸乙酯
葡萄糖(C6H12O6)
①与银氨溶液反应,析出单质银
②与新制Cu(OH)2悬浊液反应,产生红色沉淀
淀粉
①与碘作用显蓝色②在稀酸的催化下,最终水解生成葡萄糖
油脂
①在酸性条件下水解生成甘油和高级脂肪酸
②在碱性条件下水解生成甘油和高级脂肪酸盐
蛋白质
①燃烧会有烧焦羽毛的特殊气味②遇浓硝酸会变成黄色
③在酶等催化剂作用下水解生成氨基酸
三、乙酸乙酯的制备
1.反应的条件:
浓硫酸、加热。
2.反应的实质:
羧酸脱羟基,醇脱羟基氢,其余部分相互结合成酯。
CH3COOH+H—18O—C2H5
CH3CO18OC2H5+H2O
3.反应装置(如下图所示)
4.反应的特点
(1)属于取代反应
(2)酯化反应和酯的水解反应,互为可逆反应,但酯化反应用浓H2SO4作催化剂,而酯的水解用稀H2SO4作催化剂。
5.乙酸乙酯制备实验中的注意事项
(1)试剂的加入顺序为:
乙醇、浓硫酸和冰醋酸,不能先加浓硫酸。
(2)浓硫酸在此实验中起催化剂和吸水剂的作用。
(3)要用酒精灯小心加热,以防止乙酸和乙醇大量挥发,液体剧烈沸腾。
(4)防暴沸的方法
盛反应液的试管要与桌面倾斜约45°,试管内加入少量碎瓷片。
若忘记加碎瓷片,应待冷却后补加。
(5)长导管的作用:
导气兼起冷凝作用。
(6)饱和Na2CO3溶液的作用:
吸收挥发出来的乙醇和乙酸,同时减少乙酸乙酯的溶解,便于分层析出与观察产物的生成。
(7)防倒吸的方法
导管末端在饱和Na2CO3溶液的液面上或用球形干燥管代替导管。
(8)不能用NaOH溶液代替Na2CO3溶液,因为NaOH溶液碱性很强,会使乙酸乙酯水解。
(9)提高产率采取的措施。
①用浓H2SO4吸水,使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②加热将酯蒸出。
③可适当增加乙醇的量,并有冷凝回流装置。
四、有机化学反应的重要类型:
1.氧化反应
(1)燃烧,绝大多数有机物都能燃烧;
(2)被酸性KMnO4溶液氧化,包括烯烃、苯的同系物、醇等;
(3)催化氧化,如醇与O2在催化剂条件下氧化;
(4)葡萄糖被银氨溶液、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等弱氧化剂氧化。
2.取代反应
(1)烷烃、苯及其同系物的卤代;
(2)苯及其同系物的硝化;
(3)酸与醇的酯化;
(4)酯、油脂、糖类、蛋白质的水解。
3.加成反应:
不饱和烃与X2(aq)、H2、HX、H2O等发生加成反应。
4.加聚反应:
烯烃的加聚。
5.消去反应:
醇去掉小分子形成不饱和结构。
五、常见重要官能团的检验方法
官能团种类
试剂
判断依据
碳碳双键或碳碳三键
溴的CCl4溶液
橙红色褪去
酸性KMnO4溶液
紫红色褪去
卤素原子
NaOH溶液、AgNO3溶液和稀硝酸的混合液
有沉淀生成
醇羟基
钠
有氢气放出
酚羟基
FeCl3溶液
显紫色
浓溴水
有白色沉淀产生
醛基
银氨溶液
有银镜生成
新制Cu(OH)2悬浊液
有红色沉淀产生
羧基
NaHCO3溶液
有CO2气体放出
六、同分异构体的书写
1.烷烃:
烷烃只存在碳链异构,书写时应注意要全而不重复,具体规则如下:
成直链,一条线;摘一碳,挂中间,往边移,不到端;摘二碳,成乙基;二甲基,同、邻、间。
2.具有官能团的有机物,一般书写的顺序:
碳链异构→位置异构→官能团异构。
3.芳香族化合物:
取代基在苯环上的相对位置具有邻、间、对3种。
七、有机物化学式的确定:
1.确定有机物的式量的方法
①根据标准状况下气体的密度ρ,求算该气体的式量:
M=22.4ρ(标准状况)
②根据气体A对气体B的相对密度D,求算气体A的式量:
MA=DMB
③求混合物的平均式量:
M=m(混总)/n(混总)
④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计算烃的式量。
2.确定化学式的方法
①根据式量和最简式确定有机物的分子式。
②根据式量,计算一个分子中各元素的原子个数,确定有机物的分子式。
③当能够确定有机物的类别时。
可以根据有机物的通式,求算n值,确定分子式。
④根据混合物的平均式量,推算混合物中有机物的分子式。
2.经典精讲
例1.香叶醇是合成玫瑰香油的主要原料,其结构简式如下:
下列有关香叶醇的叙述正确的是:
A.香叶醇的分子式为C10H18OB.不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
C.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D.能发生加成反应不能发生取代反应
【答案】:
A
【解析】:
由题给的香叶醇的键线式结构可知,其分子式为C10H18O,A正确。
该物质含有碳碳双键、醇羟基,因此能发生加成反应,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也能发生氧化反应,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B、C错误。
香叶醇分子中的羟基及氢原子在一定条件下可发生取代反应,D错误。
例2.(2013·新课标II,8)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A.苯与浓硝酸、浓硫酸共热并保持55-60℃反应生成硝基苯
B.苯乙烯在合适条件下催化加氢可生成乙基环己烷
C.乙烯与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反应生成1,2-二溴乙烷
D.甲苯与氯气在光照下反应主要生成2,4-二氯甲笨
【答案】:
D
【解析】:
甲苯与氯气在光照下反应,氯原子取代主要是甲基上的氢原子,而不是取代苯环上的氢原子,D项错误。
例3(2013·山东理综卷,7)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聚乙烯塑料的老化是由于发生了加成反应
B.煤经过气化和液化等物理变化可以转化为清洁燃料
C.合成纤维、人造纤维及碳纤维都属于有机高分子材料
D.利用粮食酿酒经过了淀粉→葡萄糖→乙醇的化学变化过程
【答案】:
D
例4(2013·新课标II,26)(15分)
正丁醛是一种化工原料。
某实验小组利用如下装置合成正丁醛。
发生的反应如下:
CH3CH2CH2CH2OHCH3CH2CH2CHO
反应物和产物的相关数据列表如下:
沸点/。
c
密度/(g·cm-3)
水中溶解性
正丁醇
11.72
0.8109
微溶
正丁醛
75.7
0.8017
微溶
实验步骤如下:
将6.0gNa2Cr2O7放入100mL烧杯中,加30mL水溶解,再缓慢加入5mL浓硫酸,将所
得溶液小心转移至B中。
在A中加入4.0g正丁醇和几粒沸石,加热。
当有蒸汽出现时,开始滴加B中溶液。
滴加过程中保持反应温度为90—95℃,在E中收集90℃以下的馏分。
将馏出物倒入分液漏斗中,分去水层,有机层干燥后蒸馏,收集75—77℃馏分,产量2.0g。
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中,能否将Na2Cr2O7溶液加到浓硫酸中,说明理由
。
(2)加入沸石的作用是。
若加热后发现未加沸石,应采取的正确方法是。
(3)上述装置图中,B仪器的名称是,D仪器的名称是。
(4)分液漏斗使用前必须进行的操作是(填正确答案标号)。
a.润湿b.干燥c.检漏d.标定
(5)将正丁醛粗产品置于分液漏斗中分水时,水在层(填“上”或“下”
(6)反应温度应保持在90—95℃,其原因是。
(7)本实验中,正丁醛的产率为%。
【答案】:
(1)不能,浓硫酸溶于水会放出大量热,容易溅出伤人。
(2)防止液体暴沸;冷却后补加;
(3)分液漏斗;冷凝管(冷凝器)。
(4)c
(5)下
(6)为了将正丁醛及时分离出来,促使反应正向进行,并减少正丁醛进一步氧化。
(7)51.3%
【解析】:
以合成正丁醛为载体考查化学实验知识。
涉及浓硫酸稀释、沸石作用、仪器名称、
分液操作、分层分析、原因分析和产率计算。
(1)不能将Na2Cr2O7溶液加到浓硫酸中,应该将浓硫酸加到Na2Cr2O7溶液,因为浓硫酸溶于水会放出大量热,容易溅出伤人。
(2)沸石的作用是防止液体暴沸,若加热后发现未加沸石,应采取的正确方法冷却后补加,以避免加热时继续反应而降低产率。
(3)B仪器是分液漏斗,D仪器是冷凝管。
(4)分液漏斗使用前必须检查是否漏水。
(5)因为正丁醛的密度是0.8017g·cm-3,比水轻,水层在下层。
(6)反应温度应保持在90—95℃,根据正丁醛的沸点和还原性,主要是为了将正丁醛及时分离出来,促使反应正向进行,并减少正丁醛进一步氧化。
(7)按反应关系,正丁醛的理论产量是:
4.0g×
=3.9g,实际产量是2.0g,产率为:
×100%=51.3%。
【解题技巧】
一:
能熟练区分醇羟基、酚羟基、酸羟基的性质上的差异:
1.醇中的羟基连在脂肪烃基、环烷烃基或苯环的侧链上,由于这些原子团多是供电子基团,使得与之相连的羟基上氢氧原子间的电子云密度变大,氢氧共价键得到加强,氢原子很难电离出来。
因此,在进行物质的分类时,我们把醇归入非电解质一类。
2.酚中的羟基直接连在苯环或其它芳香环的碳原子上,由于这些原子团是吸电子基团,使得与之相连的羟基上氢氧原子间的电子云密度变小,氢氧共价键受到削弱,氢原子比醇羟基上的氢容易电离,因此酚类物质表现出一定的弱酸性。
3.羧酸中的羟基连在
上,受到碳氧双键的影响,羟基氢原子比酚羟基上的氢原子容易电离,因此羧酸(当然是短链)的水溶液呈明显的酸性,比酚溶液的酸性要强得多。
4.相关对比
Na
NaOH
Na2CO3
NaHCO3
醇羟基
√
╳
╳
╳
酚羟基
√
√
√
╳
羧羟基
√
√
√
√
酸性强弱对比:
CH3COOH>H2CO3>C6H5OH>HCO3-
结合H+能力大小:
CH3COO-<HCO3-<C6H5O-<CO32-
故:
C6H5OH+Na2CO3→C6H5ONa+NaHCO3
二、信息迁移题在解新情境题的思路
信息题的关键是善于分析与综合、类比与推理、归纳与演绎、假设与验证等基本的思维方法。
解题时1、是会利用外显信息正确模仿迁移;2、是排除干扰信息,进行合理筛选有效信息迁移;3、是挖掘潜在信息,注重联想类比迁移。
一般思路为:
(1)阅读理解发现信息:
认真阅读题干,能读懂题干给出的新信息,理解题干创设新情境中的新知识。
(2)提炼信息发现规律:
结合提出的问题,提炼出有价值的信息,剔除干扰信息,从中找出规律。
(3)运用规律联想迁移:
充分发挥联想,将发现的规律和已有旧知识牵线搭桥,迁移到要解决的问题中来。
(4)类比推理解答问题:
运用比较、归纳、推理,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即审题
规律或方法
得出答案。
三.有机物常用分离提纯方法
1、蒸馏
原理:
利用有机物与杂质沸点的差异(一般应大于30℃以上),将有机物以蒸气形式蒸出,然后冷却而得到产品。
实例:
蒸馏工业酒精(工业酒精中加生石灰蒸馏可得到95%以上的酒精)
2、萃取与分液
利用溶质在互不相溶的溶剂里溶解度的不同,用一种溶剂(通常是有机溶剂)把溶质从它与另一溶剂(通常是水)组成的溶液中提取出来,再用分液漏斗分离。
四、常见知识漏洞及能力缺陷:
1.有机化学反应方程式中常忘记写无机小分子:
如酯化反应和消去反应的H2O、醛催化氧化成酸多加上H2O等;
2.基本反应类型“取代、加成、消去”与“卤化、硝化、加氢、脱水”混用。
3.对糖类、油脂、蛋白质、氨基酸这部分知识重视程度不够。
4.对书写同分异构体的基本方法应用不熟练。
5.缺乏运用有机物结构与性质的关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6.缺乏运用基本方法解决化学问题的能力。
7.缺乏从试题提供的新信息中,准确地提取实质性内容进行加工整理和运用的能力。
8.缺乏对图像图表的分析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
【规律总结】
一:
有机物分子中原子的共线、共面问题。
(一)几种最简单有机物分子的空间构型
1、CH4:
正四面体结构,键角109°28′,所有原子不共面。
2、CH2=CH2:
平面结构,键角120°,所有原子在一平面上。
3、CH≡CH:
直线结构,键角180°,所有原子在同一直线上。
4、
:
平面正六边形结构,键角120°,所有原子在同一平面上。
5、HCHO(甲醛分子):
平面结构,所有原子共平面。
(二)单键的旋转思想
有机物分子中的单键,包括碳碳单键、碳氢单键、碳氧单键等都可旋转。
(三)规律
1.共线分析:
(1)任何两个直接相连的原子在同一直线上。
(2)任何满足炔烃结构的分子,至少有四个原子在同一直线上。
(3)苯分子对角线上的两个碳原子及其所连接的两个原子共直线。
2.共面分析:
在中学所学的有机物中,所有的原子能够共平面的有:
CH2==CH2、CH≡CH、C6H6、C6H5-CH=CH2、CH2==CH—CH==CH2、C6H5-C≡CH
二、由反应条件可推测的有机反应类型
1.当反应条件为浓H2SO4并加热时,通常为醇脱水生成醚或不饱和化合物,或者是醇与酸的酯化反应。
2.当反应条件为稀酸并加热时,通常为酯或淀粉的水解反应。
3.当反应条件为催化剂并有氧气时,通常是醇氧化为醛或醛氧化为酸。
4.当反应条件为催化剂存在下的加氢反应时,通常为碳碳双键、碳碳叁键、苯环或醛基的加成反应。
5.当反应条件为光照且与X2反应时,通常是X2与烷烃或苯环侧链烃基上的H原子发生的取代反应,而当反应条件为催化剂且与X2的反应时,通常为苯环上的H原子直接被取代。
【警示】:
有机反应中,硫酸的地位比较重要,因此我们要分清硫酸在不同反应中所起的作用。
a.催化剂、脱水剂:
实验室制乙烯。
b.催化剂、吸水剂:
酯化反应、制硝基苯。
c.只作催化剂:
酯、蔗糖、淀粉、纤维素的水解。
三、同系物的判断规律:
1.一差(分子组成差若干个“CH2”)
2.两同(同通式,同结构)
3.三注意:
(1)必为同一类物质;
(2)结构相似(即有相似的原子连接方式或相同的官能团种类和数目);
(3)同系物间物理性质不同化学性质相似。
因此,具有相同通式的有机物除烷烃外都不能确定是不是同系物。
此外,要熟悉习惯命名的有机物的组成,如油酸、亚油酸、软脂酸、谷氨酸等,以便于辨认他们的同系物。
四、同分异构体的判断方法:
1、首先,在理解同分异构体的概念上,必须紧紧抓住分子式相同这一前提。
2、分子式相同的化合物其组成元素、最简式、相对分子质量一定相同。
这三者必须同时具备,缺一不可。
3、等效氢法判断一元取代物种类:
有机物分子中,位置等同的氢原子叫等效氢,有多少种等效氢,其一元取代物就有多少种。
五、等效氢的判断方法:
1.同一个碳原子上的氢原子是等效的。
如H3C—CH3分子中—CH3上的3个氢原子。
2.同一分子中处于轴对称位置或镜面对称位置上的氢原子是等效的。
如H3C—(C6H4)—CH3分子中,在苯环所在的平面内有两条互相垂直的对称轴,故有两类等效氢。
六、醇的催化氧化规律
醇的催化氧化实质上是羟基所连碳原子上的一个H与-OH上的H一起失去,产物可能是醛或酮。
1.-OH所连碳上有两个H的醇类,氧化产物为醛。
2.-OH所连碳上只有一个H的醇类氧化产物为酮
。
3.-OH所连碳上没有H的醇类,不能发生催化氧化。
【高考演练】
1.下列有机化合物中沸点最高的是
A.乙烷B.乙烯C.乙醇D.乙酸
【答案】:
D
【解析】:
四项中,A、B为气态,C、D两项为液态,沸点明显要高,但学生只注意了乙醇的氢键,易错选C。
而乙酸也存在氢键,所以D正确。
2.下列鉴别方法不可行的是
A.用水鉴别乙醇、甲苯和溴苯
B.用燃烧法鉴别乙醇、苯和四氯化碳
C.用碳酸钠溶液鉴别乙醇、乙酸和乙酸乙酯
D.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鉴别苯、环已烯和环已烷
【答案】:
D
3.下列烃在光照下与氯气反应,只生成一种一氯代物的有
A.2-甲基丙烷B.新戊烷
C.2,3-二甲基丁烷D.2,2-二甲基丁烷
【答案】B
【解析】:
等效氢的考查,其中A、C均有2种,D有3种,B只有1种。
B项正确。
4.用右图所示装置检验乙烯时不需要除杂的是
乙烯的制备
试剂X
试剂Y
A
CH3CH2Br与NaOH乙醇溶液共热
H2O
K2MnO4酸性溶液
B
CH3CH2Br与NaOH乙醇溶液共热
H2O
Br2的CCl4溶液
C
CH3CH2OH与浓H2SO4加热至170℃
NaOH溶液
K2MnO4酸性溶液
D
CH3CH2OH与浓H2SO4加热至170℃
NaOH溶液
Br2的CCl4溶液
【答案】:
B
5.莽草酸可用于合成药物达菲,其结构简式如图,下列关于莽草酸的说法正确的是
A.分子式为C7H6O5
B.分子中含有两种官能团
C.可发生加成和取代反应
D.在水溶液中羟基和羧基均能电离出氢离子
【答案】:
C
【解析】:
根据莽草酸的结构式可确定其分子式为:
C7H10O5,需要注意不存在苯环,A错;有三种官能团:
羧基、羟基、碳碳双键,B错;碳碳双键可以被加成,羧基、羟基可发生酯化反应(即取代反应),C正确;在水溶液中羧基可以电离出H+,羟基不能发生电离,D错。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按系统命名法,化合物的名称是2,3,5,5-四甲基-4,4-二乙基己烷。
B.等物质的量的苯和苯甲酸完全燃烧消耗氧气的量不相等。
C.苯与甲苯互为同系物,均能使KMnO4酸性溶液褪色。
D.结构片段为的高聚物,其单体是甲醛和苯酚。
【答案】:
D
【解析】:
A选项:
题给化合物正确的名称为2,2,4,5-四甲基-3,3-二乙基己烷,A错。
B选项:
苯甲酸的分子式为C7H6O2,可将分子式变形为C6H6·CO2,因此等物质的量的苯和苯甲酸完全燃烧消耗氧气的量相等,B错误。
C选项:
苯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C错误。
D中的高聚物为酚醛树脂,其单体是苯酚和甲醛,D正确。
7.下列关于有机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A.乙酸和乙酸乙酯可用Na2CO3溶液加以区别
B.戊烷(C5H12)有两种同分异构体
C.乙烯、聚氯乙烯和苯分子均含有碳碳双键
D.糖类、油脂和蛋白质均可发生水解反应
【答案】:
A
8.能区别地沟油(加工过的餐饮废弃油)与矿物油(汽油、煤油、柴油等)的方法是
A.点燃,能燃烧的是矿物油
B.测定沸点,有固定沸点的是矿物油
C.加入水中,浮在水面上的是地沟油
D.加入足量氢氧化钠溶液共热,不分层的是地沟油
【答案】D
【解析】地沟油的主要成分是油脂,在氢氧化钠溶液可水解而不分层;矿物油的主要成分是烃的混合物,不溶于水,也不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它们都能燃烧,密度比水小、没有固定的沸点;因此,选D。
9.在一定条件下,动植物油脂与醇反应可制备生物柴油,化学方程式如下:
动植物油脂短链醇生物柴油甘油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生物柴油由可再生资源制得B.生物柴油是不同酯组成的混合物
C.动植物油脂是高分子化合物D.“地沟油”可用于制备生物柴油
【答案】:
C
10、以下食品化学知识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食盐可作调味剂,液可作食品防腐剂
B、新鲜蔬菜做熟后,所含维生素C会有损失
C、纤维素在人体内可水解为葡萄糖,故可做人类的营养物质
D、葡萄糖中的花青素在碱性环境下显蓝色,故可用苏打粉检验假红酒。
【答案】:
C
【解析】该题考查和生活相关的一些物质的主要性质。
A选项正确,考查食盐的常识性知识。
B选项考查维生素C的性质,维生素C在水溶液中或受热时很容易被氧化,生吃新鲜蔬菜比熟吃时损失小,正确。
C选项,纤维素在人体内不能水解,所以不能作为人类的营养物质,错误。
D选项苏打是碳酸钠,呈碱性,假红酒中没有葡萄糖时与苏打不显蓝色。
正确。
11、下面有关发泡塑料饭盒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主要材质是高分子材料B.价廉、质轻、保温性能好
C.适用于微波炉加热食品D.不适于盛放含油较多的食品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考 化学 二轮 复习 专题 11 有机物 结构 性质 考点 讲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