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谈谈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对教师提出的要求.docx
- 文档编号:23549251
- 上传时间:2023-05-18
- 格式:DOCX
- 页数:10
- 大小:24.99KB
1谈谈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对教师提出的要求.docx
《1谈谈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对教师提出的要求.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谈谈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对教师提出的要求.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1谈谈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对教师提出的要求
1、谈谈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对教师提出的要求
新世界面对这样一个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广大教师必须清醒认识到,在接受教育方面,一直充在家长择校,现在教育改革已经平衡了一部分,但是还有城乡差别,为接受良好的教育,为孩子前程似锦,还有部分家长宁愿赌博似的,不让孩子近回原籍上学,不占到校。
这一切都是因为我国的教育还不完全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接受良好教育的要求。
要办人民满意的学校,人民放心的学校,但我国教育观念相对落后,内容方法比较陈旧,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素质教育推进特别困难;学生适应社会和就业创业能力不强,创新型、实用型、复合型人才紧缺;教育体制机制不完善,学校办学活力不足;教育结构和布局不尽合理,城乡、区域教育发展不平衡,贫困地区、民族地区教育发展滞后;教育投入不足,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尚未得到完全落实。
接受良好教育成为人民群众强烈的期盼,深化教育改革成为全社会的共同心声。
所以我认为教师要做到:
1、坚持以人为本、推进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时代要求,核心是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重大问题,重点是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2、坚持德育为先。
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
加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教育,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坚定学生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社会主义制度的信念和信心;加强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教育,增强学生爱国情感和改革创新精神;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培养学生团结互助、诚实守信、遵纪守法、
3、教师应具有艰苦奋斗的良好品质。
加强公民意识教育,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理念,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公民。
把德育渗透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贯穿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各方面。
构建大中小学有效衔接的德育体系,创新德育形式,丰富德育内容,不断提高德育工作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4、教育应坚持能力为重。
优化知识结构,丰富社会实践,强化能力培养。
着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教育学生学会知识技能,学会动手动脑,学会生存生活,学会做事做人,促进学生主动适应社会,开创美好未来。
5、坚持全面发展。
全面加强和改进德育、智育、体育、美育。
坚持文化知识学习和思想品德修养的统一、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的统一、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统一。
加强体育,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切实保证体育课和体育锻炼时间,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体魄强健、意志坚强;加强美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
重视可持续发展教育、国防教育、安全教育。
促进德育、智育、体育、美育有机融合,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使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2、举例说明在教育教学中如何坚持以人为本。
在新课程改革中,教育部门曾做过大量的现状的调查。
有位家长说道:
“我的孩子也不是不用功的人,从上学开始,他几乎没有多少休息时间,特别是进入高中后,孩子几乎没有一天休息过。
我们觉得供孩子读书很苦,而孩子自已觉得更苦,但考不上大学,这么多年的辛苦岂不是白费了吗?
邻居家的孩子高考失败后便开始工作,他说所学的知识对他的生活和工作没有多大用途。
其实,如果孩子在学校里学习的知识对他本人的生活和工作有价值,我们就不再要求孩子一定上大学了。
但是,现在学习的知识只是对考大学有用,对孩子的生活和工作帮助甚少。
所以,如果孩子考不上大学我们一家子的努力就前功尽弃了,孩子也变成了一个“废人”,我们不甘心呐······”。
其实,这也是许多家长都十分关心的问题。
同时,我们也不得不承认另一现状的存在,即使过五关斩六将考上大学的学子们当中,也存在着一部分高分低能的现象。
因此,“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势在必行。
如何将“以人为本”的素质教育渗透于数学教学中呢?
我们可以将其与“三维目标”的教学相统一,具体操作过程中应重视如下三点的教学:
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根本,在教学过程中,必须面向全体学生。
改革后的数学教育,降低了教学内容的难度,要求数学教师在传授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同时,要充分利用数学知识的文化价值和教育价值,积极探讨数学知识与素质教育的最佳结合点,以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和智慧潜能的开发。
“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这里所说的“全面”,显然不仅仅指数学知识,因为现代社会不可能也不需要每个学生将来都从事专业数学研究,但是每一个学生都是祖国的未来与希望,要在这个处处可见数学踪影的现代社会里生存和发展,就必须具备“求生存”和“谋发展”的能力。
基于以上原因,改革后的数学教育在课程功能上是多样的,目的任务是多元的,不再只是单纯的应付考试,而是把每个学生看成独立的个体,一个发展的个体。
个体是有差异的,因此教育者要了解学生的思想和需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认知数学、学习数学、应用数学的能力,从而完成数学课程的两个基本任务。
一是提高学生的文化科学素质,培养具备必要的数学科学知识,能适应现代和未来社会生活的高素质公民;二是培养社会需要的数学专业人才的后备力量。
所以中学数学教学的目的,不是培养只会背诵数学概念和原理、能解答数学试题的知识型、应试型的人,而是要面向全体学生,培养具有一定创造性的人才。
换个说法,就是数学教育应使学生的心智直接与社会、与科学事实相联系,培养学生“懂数学”,但更要学会“用数学”。
总而言之,我们在实际的课堂教学活动中必须要坚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坚实的贯彻三维课程目标,这是我们新课程改革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是新型课堂教学活动不能偏离的方向。
3、举例说明教师如何将减负落实到教育教学各个环节。
中学生数学作业的预留、书写与评判是教学的重要环节,但是,在一些基础薄弱校,中学生数学作业的状况却可以概括为“一多”“二假”“三无效”。
“一多”指作业量大,学生除了要完成课本习题外,还被大量形形色色的习题册所累,身陷题海不能自拔;“二假”指学生迫于教师的强制性措施,要么抄袭他人作业,要么置中间推理计算过程于不顾,盲目地凑结论,换来一个按时交作业的假象;“三无效”指学生写作业和教师判作业终日疲惫不堪,却收获甚微,近乎无效劳动。
面对一次次试图以加大作业量来提高教学成绩的失败,面对全社会一致呼吁为中学生减负的大环境,许多教师都在为走出“一多”“二假”“三无效”的怪圈,苦苦求索着减轻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增强作业实效的途径。
笔者也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逐渐形成了两条初见成效的教学策略。
其一,精选数学作业题,使学生脱离“题海”。
其二,改革传统的作业评判标准,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笔者试对这两条教学策略进行较详细的解释,并把自己的实践经验作为对“假设”的初步检验。
一、精选数学作业题
所谓精选数学作业题,就是教师根据教学进度,从课本和练习册中,把作业题选精,或教师有针对性地自行设计数学作业题,使学生通过做这些作业题得到所期望的发展,而且练得恰到好处。
为什么要精选数学作业题?
有“质”和“量”两个方面的原因。
就“质”而言,我们可从理论上更深刻地揭示精选数学作业的重要性。
如果学生是通过“做和反思”学习数学的,那么他们做什么样的数学题,就将形成什么样的数学经验和能力,并进一步积淀或升华为什么样的数学观念。
从某种意义上讲,对学生应当做什么样的数学题,不仅反映了教师的数学教学经验,还折射出他们的数学教育观念。
而教育主管部门对数学教材中练习题的选配和考试题目的编拟,也反映了他们的教育价值观。
就“量”而言,认真多做数学题,确有提高数学成绩之效。
但凭“题海”取胜,负担过重,事倍功半。
而数学的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学生掌握知识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
这就从两方面决定了数学作业不能过滥,更不能简单地以熟求巧,而必须精选,这是减负的重要手段。
当然,能从浩如烟海的数学题中精选作业,确实是数学教师功底的体现。
这不仅要选配适当的模仿性训练题,以达巩固记忆、熟练应用之效,还应从更高的观点审视教育,特别是数学教育改革的方向。
就具体的概念教学而言,应力求牢牢抓住与概念体系中环环相扣的“环”相应的习题,有计划、有步骤地把这些习题分配到每次的作业中。
另外,最好每次的作业题都呈现一定的梯度,教师可以根据作业题的构成,适时选配一些反映概念深刻、解题方法灵活的习题,甚至还可以编纂一些错解辨析、悖论质疑及无定解的开放式问题,以便给学有余力的学生留下发挥的空间。
对于那些不合上述要求的习题,要大胆舍弃或往后推。
只有这样,每次作业才能体现出“精选”二字,恰似教师经过潜心烹调后,奉献给学生的一盘色、香、味俱佳的菜肴。
4、你觉得在教育教学中实现教育公平可行吗?
谈谈你的对策。
教育教学中实现公平是可行的。
对策:
1(生源公平)如果生源不公平的话会发生家长、学生择校。
近段教育改革指标到校政策是不错,但为了孩子,还有家长宁愿放弃到校去择校。
2(师资力量公平)必需严格控制师资力量平衡。
3(办学条件公平)在不少偏远学校,设备陈旧,条学条件很差。
我感觉需要确实落实到位,责任到头,严查、投入。
5、你认为应如何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1、好奇心的培养
好奇心是由新奇刺激所引起的一种取向、注视、接近、探索心理和行为动机。
它是人类行为的最强烈动机之一。
其强弱与外界刺激的新奇性与复杂性密切相关,刺激愈复杂愈新奇,则个体的好奇心便愈强。
好奇心的产生和培养与环境刺激密切相关。
丰富多彩的环境是激发和培养好奇心的必要条件,而单调、枯燥的环境则会抑制和扼杀学生的好奇心,所以创设适宜环境(包括自然环境、问题情境、情绪气氛)对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极为重要。
其正确引导和培养应注意以下几点:
2、选择适宜的环境刺激
在数学教育中选择适宜的环境刺激主要是教育观念问题。
因为数学教育的主要载体是问题——现实问题和经过处理的数学问题。
问题是好奇的心脏,只要数学教育工作者把激发孩子的好奇心作为数学教育的追求,选择适宜的环境刺激的空间是巨大的。
例如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只要教师少作一些分析,学生的好奇心便能激发出来,其思路的多样性远远超出我们的想象。
3、充分利用故事的魅力
故事是用口语化的艺术语言来表达的,它有内容,有情节,形象生动,孩子们一般都非常喜欢听。
故事不但能丰富学生的知识,扩展孩子的视野,而且还能起到增强注意力、丰富想象力,从而激发好奇心的作用。
4、让孩子自己寻找答案
学生对周围事物和现象感到新奇,什么都想知道,成人要有意识地启发他们积极思考,寻找答案。
积极鼓励自好奇心引起的各种探索活动。
要经常注意学生提出的不寻常的问题和有价值的想法,抓住时机进行启发诱导,从而在日常生活中既教育了孩子又培养了其好奇心与求知欲。
5、绝对不能挫伤学生好问的积极性
学生对什么都感兴趣。
有着强烈的探索精神。
如,常会提问“鸟儿为什么会飞?
”“鱼儿怎么呆在水里”一类的问题,而且喜欢追根溯源。
而有的家长却往往以“没时间和你说这些”、“以后你就会明白了”等敷衍、塞责的话回应孩子,这恰恰扼制了孩子的好奇心。
家长应认识到,好奇是孩子认识世界,实现社会化的起点,如果不予以支持和鼓励,将会挫伤其积极性。
为使学生的好奇心得到满足和正确引导,家长和教师应看到自己的不足,并切实改正。
总之数学是问题构成的世界,学生正是在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自己的。
问题是好奇的心脏,好奇是问题母亲。
好奇是创造性人才的重要素质,因此,我们说,好奇是数学教育的宝贵财富。
6、举例说明如何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课堂教学中要注重知识与技能的学习与练习
知识、技能与能力的关系告诉我们:
能力是在掌握和运用知识、技能的过程中得到发展的。
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必须注重基础知识的教学,如笔者在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七章第二节三角形的内角和的学习课上,先复习前章知识即平行线的性质和平角的定义。
这样就能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过程,学生知识得以进一步的发展。
学生掌握了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度后,再运用所得知识解决一些有关求角的问题加以强化训练。
从而达到将所学知识巩固和强化,以促进学生的思维能力、概括能力的发展。
2 对学生的能力差异在课堂中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在能力发展上每个学生是不可能齐头并进的,每个学生有自己的独特之处。
因此,在教学前针对学生的能力差异从而对学生采取不同的教育教学措施、方法,进行教学。
如:
在教学三角形内角和教科书73页例题1的讲解时,首先用三角形的内角和的性质解决所求角的度数,让学生思考另外的方法解决,向学生介绍不同的解法,如:
过顶点C作直线CF垂直直线AD、BE于F、G点得到两个不同的直角三角形,两个直角三角形的一对锐角和恰好与所求角的和为180度;第三种方法是用第一章平行线的知识,过点C作直线CF平行于直线AD、BE,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可知所求角是另两角的和。
从而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通过不同的教学思路,在实践活动中促进学生知识进一步的发展。
3 在课堂活动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如三角形内角和证明时,让学生制作一个三角形将其三角形的两个内角剪下与第三个角进行拼图,结果会发现学生在拼图过程中有不同的途径来说明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度。
在这样的活动中学生得到了不同思路的发展,在活动中注重学生的思路与想法,对学生正确的、有创意的加以鼓励和肯定;学生思路不对的进行正确的引导。
总之,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实现的,作为一线教师,在运用好课堂45分钟的同时,还需在课下多花时间,多阅读课外书,多查阅有关知识,多关心学生,多了解学生。
对每堂课都要作好充分的准备。
想方设法让学生获得知识,实践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7、你认为应如何加强师德建设?
通过以下几项工作逐步提高教师的师德水平
1、建立和谐的新型人际关系。
一个学校要生存,要发展,教师与学生之间就应建立起民主、平等、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
师生之间就应该是相互合作、彼此尊重,分享彼此的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与体验,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
教师在与学生的交流中,要做到理解学生、尊重学生,宽容、平等地对待学生。
2、完善了师德制度建设,为师德建设工作提供了保障。
开展了“师德标准”研讨会,制定出符合卢沟桥中学实际情况的“师德标准”,并在学校试行,检验。
最后通过教师大会讨论通过,在全体教师中执行。
让“师德标准”深入教师的内心,渗透到教师的思想。
使教师们有了标准可依,依标准可行。
极大地改善了教师之间的关系,使全体教师员工都觉得象是在一个大家庭中工作生活,其乐融融。
是一个和谐的大家庭,是一个和谐的校园。
近年来,学校先后制定了《关于加强师德建设的意见》、《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教师行为守则》、《教师教学工作规范》等,对教师的师德修养和教学工作各个环节提出了更明确的要求,把师德和教学工作质量作为教师职务评聘和岗位考核的重要依据。
通过师德制度建设明确了教师岗位职责和考核办法,通过考核,促进广大教师严格履行岗位责任。
3、着力建立健全师德建设的领导体制和长效工作机制。
结合我校的工作实际,开展了独具特色的师德建设系列活动:
以教师访谈活动加强师德风范教育;以师德调研座谈、师德论坛、教育思想大讨论等活动统一思想,提高认识;以“优秀教师”评选等发挥榜样示范作用。
并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师德建设活动逐步形成了有关部门协调配合,各负其责的工作局面。
学校成立了师德建设工作小组,负责师德建设工作的整体部署、检查、督促及相关政策的制定。
4、对教师的思想政治工作是常抓不懈的工作。
学校一直把加强教师的思想政治工作作为重点工作来抓,定期组织教师学习党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学习《义务教育法》和《教师法》中对教师的基本要求。
在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中突出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的教育。
加强了对青年教师的岗位培训和师德培训,使全体教师了解学校对教师的要求及相关政策。
师德建设要从思想教育、道德规范、岗位实践、榜样示范到行为养成结合而成,只有以完整的师德建设系统工程推进工作才能不断把师德水准提高到新的水平,带动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并进一步带动学生道德素质的提高。
人的素质提高了就会在校园奏响和谐的旋律,也必将为学校、教职工和学生的发展注入活力。
以发展增和谐、以改革促和谐、以公平求和谐、以稳定保和谐,在和谐发展中办成人民最满意的学校。
8、谈谈你对“教师培训既是义务,又是福利,既是前行的加油站,又是整装的训练场”的理解。
培训是义务,培训是福利,那我就写一写有哪些好处。
培训是义务,教师有接受培训的权利,这是为了给教师发展提供一个平台;同时,作为一名教师,应该接受新知识,提高技能,那肯定要通过培训才能得到,所以,教师必须接受培训,这就是义务。
这就好比宪法里面的受教育既是权利又是义务一样。
培训是福利,每一次培训机会,本身就是一种福利。
更大的福利是;还能够免费听到那么专家学者的报告;听到那么多著名校长们的办学思想和感受;接收各名学校的优秀教师的指点,对自身素质提高有很大帮助。
9、为什么说合作与交流是放大个体研究成果、保障校本研修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措施?
1、合作交流可以充分利用每一个成员的能力,为同一个目的而努力,一来可以提高效率,二来团队效果大于单个人的效果之和。
团队合作越来越被学校视为教师的必备素质
2、合作交流具有凝聚功能,任何组织群体都需要一种凝聚力,传统的管理方法是通过组织系统自上而下的行政指令,淡化了个人感情和社会心理等方面的需求,而合作交流则通过对群体意识的培养,通过大家在长期的实践中形成的习惯、信仰、动机等文化心理,来沟通人们的思想,引导人们产生的共同使命感、反过来强化合作精神,产生一种强大的凝聚力。
3、激励功能,合作精神需要靠大家自觉地要求进步,力争与交流组中优秀人员看齐。
通过大家之间正常的交流可以实现激励功能,而且这种激励不是单纯留在物质的基础上,还能得到整个交流组的认可,获得其它人员的尊敬。
10、举例说明教师如何适应教育信息化的要求。
1、基本的信息素养、良好的信息意识、信息能力和信息素质。
在信息社会里,教师所传授的知识不再是相对稳定的知识经验,而是不断更新的信息知识。
随着信息网络的扩张和教育信息化发展,未来教师的主要任务是教会学生获取“信息知识”的本领,把学生培养成“信息化”的人。
这就要求教师具备良好的信息意识,善于将信息网络上新的知识信息与课本上的知识信息有机结合起来,不断了解和掌握本学科及相关学科的新动向,以新的知识信息开阔学生视野,启迪学生思维;同时,教师还必须具有较强的获取信息、贮存信息、加工处理信息、筛选利用信息,以及更新创造信息的能力。
良好的信息意识和较强的信息能力,是现代人必须具备的素质,教师作为信息化人才的塑造者,自然须具备良好的信息素质,其中也包括崇高的信息道德和健康的信息心理。
我国目前教师队伍中,由于种种原因,信息素质普遍较低,在信息意识、信息能力和信息道德等方面,难以适应信息社会和教育信息化的要求,有待于通过教育和培训加以提高。
2、新型教师必须具有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创造性地组织教学活动的能力。
教育信息化的突出表现是教学技术的信息化,是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广泛运用。
由于教学软件、计算机、多媒体、网络等信息技术在教学中被大量运用,丰富的教学内容为学生选择符合自己需要的知识信息提供了方便,灵活的教学方法则使教学活动变得生动、形象、直观,这不仅有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而且可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但这里有个前提,那就是教师必须能熟练地操作计算机、多媒体等先进手段,能正确地指导学生进入信息高速公路检索信息、获取知识、解决问题。
而且,在信息化教学条件下,教师的许多工作,如准备教材、课堂讲授和解疑答难等,大都可以由高度智能化和拟人化的电脑去做。
教学手段、内容和过程,以及教师职责和任务的这种变化,必然要求教师具有相当高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
如果教师不能熟练地操作和驾驭现代信息技术,不能创造性地组织教育教学活动,他将面临被淘汰的危险。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谈谈 科教兴国 人才 强国 战略 教师 提出 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