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生物学.docx
- 文档编号:23542931
- 上传时间:2023-05-18
- 格式:DOCX
- 页数:37
- 大小:3.84MB
细胞生物学.docx
《细胞生物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细胞生物学.docx(3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细胞生物学
第一章绪论
名词解释
1.细胞生物学(cellBiology/molecularcellbiology)
是从细胞整体、亚显微结构以及分子三个不同层次上,把细胞结构、功能有机结合起来,探索生命活动基本规律的科学。
2.细胞学说(celltheory)
一切生物,从单细胞生物到高等动物和植物圴由细胞组成,细胞是生物形态结构和功能活动的基本单位,机体的一切病理现象都基于细胞的损伤。
问答
1.简述细胞学说的基本(主要)内容。
(1)所有生物都是由一个或多个细胞组成的
(2)细胞是所有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3)所有细胞都是通过分裂从已存在的细胞中产生
2.简述细胞生物学发展的四个主要阶段。
(1)细胞学创立时期(1665—1875):
以形态描述为主的生物科学时期;
(2)细胞学经典时期(1875—1900):
在显微镜下的形态描述---对细胞认识的鼎盛时期;
(3)实验细胞学时期(1900—1953):
细胞学与各门学科的交融与汇合产生了细胞生物学。
(4)分子细胞学时期(1953至今)
3.细胞生物学发展史中的主要事件。
1.细胞学创立时期
(1)1965年,英国物理学家RobertHook发现细胞;
(2)1976年,荷兰人Antonyvanleeuwenhoek观察到了细菌、纤毛虫、精子等;首次观察到细菌,(历史上观察到细胞的第一人)
(3)1838~1839,德国植物学家施莱登(J.Schleiden)和德国动物学家施旺(T.Shwann):
一切生物,从单细胞生物到高等动物和植物均由细胞组成,细胞是生物形态结构和功能活动的基本单位;
(4)1855年~1858年德国科学家R.Virchow提出了“一切细胞只能来自原来的细胞”“机体的一切病理现象都基于细胞的损伤”
(5)Mohl(莫尔)和纳哲里(Nageli)提出了原生质理论
(6)1910年,摩尔根提出了“基因学说”
(7)1931年,Rusk发明设计第一台电子显微镜(tem)
(8)1924年,福尔根发明了Feulgen(福尔根)染色法技术
(9)1953年,美国分子遗传学家沃森和英国分子生物学家、物理学家克利克提出了DNA分子结构的双螺旋模型,标志着分子生物学的诞生;
(10)Crick提出了遗传的“中心法则”
(11)1961年,英国生物化学家米切尔建立了线粒体氧化磷酸化耦联机制的化学渗透假说
第二章细胞的概念与分子基础
名词解释
1.原核细胞(prokaryoticcell)
由细胞膜包绕,在细胞内含有DNA区域,但无被膜包围,结构简单,其细胞质内没有内质网、高尔基体、溶酶体以及线粒体等膜性细胞器,但含有核糖体
2.单位膜(unitmembrane)
指电镜下的生物膜内外两层致密的深色带和中间一层浅色带的三层结构,即内、外两层的亲水极与中间层的疏水极。
单位膜包括细胞膜及细胞内各种细胞器的膜,是一切生物膜所具有的共同特性。
3.拟核(nucleoid)
在原核细胞的细胞质内,仅含有一DNA区域,无核被膜包绕,该区域称之为拟核,拟核内仅含有一条不与蛋白质结合的裸露的DNA环。
4.生物膜系统
是指由细胞膜、细胞核膜以及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等有膜围绕而成的细胞器,在结构和功能上是紧密联系的统一整体,细胞膜和由膜围成的细胞器都是以生物膜为基础而形成的膜性结构或细胞器,所以通常称此系统为生物膜系统。
细胞的生物膜系统在细胞的生命活动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问答
1.为什么说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1)是构成有机体的基本单位(病毒除外)
(2)是代谢与功能的基本单位
(3)是有机体生长发育的基础
(4)是遗传的基本单位,具有发育的全能性。
(5)没有细胞就没有完整的生命
2.试述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结构有何区别?
(1)原核细胞没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即没有完整的核结构,有DNA区域,称为拟核,其DNA分子为环装DNA分子,不与组蛋白结合,遗传信息量小:
真核细胞有核膜包被的细胞核,DNA分子与组蛋白结合,包装成染色质,信息储存量大。
(2)原核细胞无膜性细胞器,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
真核细胞有核糖体以及内质网、高尔基复合体等膜性细胞器。
(3)原核细胞的体积较真核细胞体积小。
(4)原核细胞中的核糖体大小较真核细胞核糖体小。
3.在亚细胞结构水平,真核细胞的结构大致可以归纳哪几大结构体系?
(1)生物膜系统
(2)遗传信息表达系统
(3)细胞骨架系统
(4)核糖体与细胞质溶胶
4.细胞中水分的作用
(1)水在细胞中既是反应物也是溶剂;水既可溶解无机物亦可溶解有机物;
它既可以同蛋白质中的正电荷结合,也可以同负电荷结合。
(2)调节温度
(3)参加酶反应
(4)参与物质代谢
(5)形成细胞有序结构
5.原核细胞的结构特点
(1)体积较小,结构简单
(2)由细胞膜包绕
(3)胞质内含有拟核
(4)唯一的细胞器是核糖体
(5)质膜外有坚韧的细胞壁
6.生物大分子及生物小分子包括哪些?
(1)生物大分子:
多糖类、磷脂、蛋白质、核酸
(2)生物小分子:
糖类、脂肪酸、氨基酸、核苷酸
7.何谓生物膜系统?
包括哪些结构并举例说明。
生物膜系统是指由细胞膜、细胞核膜以及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等有膜围绕而成的细胞器,在结构和功能上是紧密联系的统一整体,细胞膜和由膜围成的细胞器都是以生物膜为基础而形成的膜性结构或细胞器,所以通常称此系统为生物膜系统。
细胞的生物膜系统在细胞的生命活动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包括细胞膜、内质网、高尔基体复合体、线粒体、溶酶体、过氧化物酶体以及核膜等。
补充
名词解释
1.胞质溶胶(cytosol)
细胞质中除了细胞器和细胞骨架结构之外,其余的则为可溶性的胞质溶胶。
第四章细胞膜与物质的穿模运输
名词解释
1.简单扩散(simplediffusion)
小分子物质穿膜运输的最简单的方式。
转运是由高浓度向低浓度方向进行,所需要的能量来自高浓度本身所包含的势能,不需要细胞提供能量。
2.主动运输
载体蛋白介导的物质逆电化学梯度由低浓度一侧向高浓度一侧进行的穿膜运动方式。
3.兼性分子(amphipathicmolecule)
有一个亲水的极性末端和一个疏水的非极性末端的分子,既具有亲水性又具有疏水性,在水溶液中自动聚拢,使亲水的头部暴露在外面与水接触,疏水的尾部埋在里面避开水相.
4.ATP驱动泵ATP驱动泵
都是穿膜蛋白他们在膜的胞质侧有一个或多个ATP结合位点,能够水解ATP使自身磷酸化,利用ATP水解所释放的能量将被转运分子或离子从低浓度向高浓度转运.
5.协同运输(co–transport)
一类由Na+-K+泵(H+泵)与载体蛋白协同作用,间接消耗ATP所完成的主动运输方式。
6.离子通道
生物膜上的多次跨膜蛋白形成的有选择性开关的亲水性通道。
(多为膜蛋白复合体)
7.鞘磷脂(sphingomyelin,SM)
鞘磷脂是以鞘氨醇为骨架的一种磷脂,鞘氨醇的氨基与长链的不饱和脂肪酸结合,分子末端的羟基与胆碱磷酸结合。
8.糖脂
由一个或多个糖残基与鞘氨醇结合的双亲性分子,是一种含糖而不含磷酸的脂类。
问答
1.如何理解膜的流动性是膜功能活动的重要保证
(1)膜脂分子运动及其影响因素
A膜脂分子运动
侧向扩散运动,旋转运动,摆动运动,伸缩振荡运动,翻转运动,旋转异构化运动,脂肪酸链围绕C-C键旋转。
B影响因素
胆固醇:
胆固醇的含量增加会降低膜的流动性。
脂肪酸链的饱和度:
双键越多,膜流动性越强。
脂肪酸链的链长:
越长膜流动性越低。
卵磷脂/鞘磷脂:
比例越高,则膜流动性增强。
蛋白质的含量:
越高,膜流动性越低。
(2)膜蛋白的分子运动及其影响因素。
A膜蛋白的分子运动:
侧向扩散,旋转扩散
B影响因素:
其侧向运动受细胞外被糖侧链和细胞骨架的限制,破坏微丝的药物如细胞松弛素B能促进膜蛋白的侧向运动。
(3)膜流动的生理意义
(A)质膜的流动性是保证其正常功能的必要条件。
(当膜的流动性低于一定的阈值时,许多酶的活动和跨膜运输将停止,反之如果流动性过高,又会造成膜的溶解)
(B)新合成的大分子物质能够嵌入膜结构
(C)膜的流动性保证了细胞内的物质运输
2.胆固醇在膜中的排列特点及功能。
(1)胆固醇在细胞膜上的排列特点:
羟基头靠近磷脂分子头部的极性集团
其甾环和磷脂分子临近头部的烃链部分相互固定
胆固醇的碳氢链可以弯曲
(2)胆固醇在细胞膜上的功能:
调节脂双层流动性:
抵抗因温度的改变而引起的膜相变
降低水溶性物质的通透性
提高脂双层的力学稳定性
3.简单扩散及以此方式进出细胞的物质。
简单扩散:
是小分子物质穿膜运输最简单的方式。
转运是由高浓度由低浓度方向进行,所需能量来自高浓度所包含的势能,不需要细胞提供能量。
物质:
(1)脂溶性物质
(2)非极性物质
(3)不带点的小分子
4.转运蛋白的种类,定义,工作原理,特点,及参与过膜运输的种类。
种类:
(一)载体蛋白:
是一种膜转运蛋白,可与特定的溶质结合,改变构象使溶质穿越细胞膜。
工作原理:
构象改变
特点:
(1)专一性
(2)高效性
(3)竞争抑制性
(4)饱和现象
(5)既可主动运输又可被动运输
种类:
单运输
协同运输:
共运输,逆向运输
(二)通道蛋白:
借助膜上的通道蛋白来高速转运极性很强的离子
特点:
(1)通道蛋白介导的是被动运输,通道是双向的,离子的净通量取决于电化学梯度,通道蛋白转运过程中不与溶质分子结合。
(2)离子通道对被转运离子的大小和所带电荷都有很强的选择性。
(3)转运速率高
(4)多数离子通道不是持续开放,离子通道的活性由通道开或关两种构象所调节,以对一定的信号做出适当的反应。
种类:
被动运输
5.主动运输的特点
主动运输的方式:
ATP驱动泵,协同运输
特点:
(1)物质逆浓度梯度运输,由低浓度侧转运至高浓度侧。
(2)消耗能量,载体蛋白介导运输
(一)ATP驱动泵:
载体消耗自身产生的能量,将物质由低浓度侧向高浓度侧运输。
(二)协同运输:
包括共运输和逆向运输。
协同运输间接依靠能量完成的,借助载体与Na+-K+泵的协同作用,由低浓度侧向高浓度侧运输。
第五章细胞的内膜系统与囊泡转运
名词解释
1.内膜系统(endomembranesystem)
细胞内那些在结构和功能及其发生上相互密切关联的膜性结构细胞器总称。
主要包括:
内质网,高尔基复合体,溶酶体,转运小泡,核膜,过氧化物酶体。
2.信号肽(signalpeptide)
指导蛋白质多肽链在粗面内质网上惊进行合成的决定因素,是被合成肽链N端的一段特殊的氨基酸序列。
可指导蛋白多肽链在粗面内质网合成。
3.信号识别颗粒(signalrecognitionparticle,SRP)
由6个多肽亚单位和一个沉降值为7s的小分子RNA构成的复合体。
其一端与被翻译后的信号肽结合,另一段结合在核糖体上,通过结合SRP-R,介导核糖体附着于转运体上。
4.信号识别颗粒受体(SRP-R)
内质网的一种膜整合蛋白,能通过与SRP的识别而使核糖体结合于内质网上,又称停靠蛋白质或船坞蛋白质
5.N-连接糖基化(N-linkedglycosylation)
*是由N-乙酰葡萄糖胺、甘露糖和葡萄糖构成的寡糖,共价地结合到蛋白质的天冬酰胺残基侧链的氨基基团的N原子上。
*蛋白质的N-连接糖基化,其糖链合成与糖基化修饰始于内质网,完成于高尔基复合体
6.O-连接糖基化(O-linkedglycosylation)
*是寡糖与蛋白质的丝氨酸、苏氨酸和酪氨酸的OH基共价结合,形成寡糖链。
*O-连接的糖基化主要在高尔基体中进行。
7.次级溶酶体(secondarylysosome)
当初级溶酶体经过成熟,接受来自细胞内、外的物质,并与之发生相互作用时,即成为次级溶酶体,是溶酶体的一种功能作用状态。
8.自噬溶酶体(autophagiclysosome)
作用底物来自细胞自身的各种组分,或者衰老、残损和破碎的细胞器。
问答
1.分泌蛋白在内质网上合成的过程
(1)信号肽指导蛋白多肽连在糙面内质网上的合成与穿模转移
(2)新生多肽链的折叠预装配
(3)蛋白质在内质网腔内进行糖基化
(4)蛋白质的胞内运输
2.信号肽假说的内容
①新生分泌性蛋白质多肽链在细胞质基质中的游离核糖体上起始合成。
②新生肽链N端信号肽与SRP识别、结合,肽链延长受阻
③信号肽结合的SRP,识别、结合内质网膜上的SRP受体,并介导核糖体锚泊于内质网膜的转运体易位蛋白上,肽链延伸继续进行。
④在信号肽引导下,肽链穿膜进入内质网腔,信号肽被切除,肽链继续延伸,直至合成完成。
3.滑面内质网的主要功能是什么?
①脂类和类固醇激素的合成②糖原的代谢③解毒作用④肌细胞Ca﹢的储存
⑤胃酸、胆汁的合成和分泌
4.高尔基复合体结构与功能。
(1)结构:
高尔基复合体是由扁平囊泡(潴泡)(:
高尔基复合体的主体结构,一般由3-8个扁平囊泡平行排列成高尔基体堆。
)、小囊泡(小泡、运输小泡)(:
光滑小泡,有被小泡)、大囊泡(液泡)构成的一种膜性的囊、泡结构复合体。
(2)功能:
A.是细胞内蛋白质运输分泌的中转站
B.是胞内物质加工合成的重要场所
C.是胞内蛋白质的分选和膜泡定向运输的枢纽
5.糖基化的功能
(1)对蛋白质具有保护作用,使它们免遭水解酶的降解;
(2)具有运输信号的作用,引导蛋白质包装形成运输小泡,以便进行蛋白质的靶向运输;
(3)糖基化形成细胞膜表面的糖被,在细胞膜的保护、识别以及通讯联络等生命活动中发挥重要作用。
6.内体性溶酶体的形成过程
(1)酶蛋白的N-糖基化与内质网转运
N-连接的甘露糖糖蛋白
(2)酶蛋白在高尔基复合体的加工与转移形成面
分选信号:
甘露糖-6-磷酸(M-6-P)
(3)酶蛋白的分选与转运
成熟面
M-6-P受体识别,结合
网格蛋白有被小泡
(4)前溶酶体的形成
运输小泡与晚内体融合
(5)溶酶体的成熟
酶前体与M-6-P受体解离
酶前体去磷酸化
M-6-P受体返回
7.溶酶体的类型
初级溶酶体,次级溶酶体,三级溶酶体(残余体)。
8.溶酶体的功能
(1)分解胞内的外来物质及清除衰老、残损的细胞器,消化细胞内的物质(自噬、异噬),参与细胞的物质代谢
(2)物质消化与细胞营养功能(细胞饥饿状态)
(3)参与机体防御保护功能(巨噬细胞中发达的溶酶体)
(4)参与腺体组织细胞分泌过程调节(甲状腺球蛋白降解成有活性的甲状腺素)
(5)参与个体发生与发育
9.过氧化氢酶体的酶类组成及功能
组成:
根据不同酶的作用性质将其分为
(1)氧化酶类:
利用氢将O2还原成H2O2
(2)过氧化氢酶类(标志酶):
将H2O2分解成和H2O和O2
(3)过氧化物酶类:
作用于过氧化氢酶相同
功能:
(1)清除细胞代谢过程中产生的过氧化氢及其他毒性物质
(2)调节细胞的氧张力
(3)参与细胞内脂肪酸等高能分子物质的分解转化
补充
名词解释
1.转运体(translocon)
内质网膜上的亲水蛋白质通道,为动态结构,当与信号肽结合时,呈开放的活性状态,多肽链完全转移后,呈无活性的关闭状态。
2.三级溶酶体(tertiarylysosome)(残余体)
残留有不能消化、分解物质的溶酶体。
酶活性逐渐降低以致最终消失,进入溶酶体生理功能作用的终末状态。
3.内膜系统各细胞器的标志酶
内膜系统主要包括细胞器有:
内质网、高尔基复合体、溶酶体、转运小泡、核膜、
过氧化物酶体
(1)内质网:
葡萄糖-6-磷酸酶
(2)高尔基复合体:
糖基转移酶
(3)溶酶体:
酸性磷酸酶
(4)过氧化氢酶
4.N-连接糖蛋白和O-连接糖蛋白的主要区别
N-连接糖蛋白
O-连接糖蛋白
糖基化发生部位
糙面内质网
高尔基复合体
连接的氨基酸残基
天冬氨酸
丝氨酸、苏氨酸、酪氨酸、羟赖(脯)氨酸
连接基团
—NH2
—OH
第一个糖基
N-乙酰葡萄糖胺
半乳糖、N-乙酰半乳糖胺
糖链长度
5~25个糖基
1~6个糖基
糖基化方式
寡糖链一次性链接
单糖基逐个添加
合成部位
始于内质网,完成于高尔基复合体
主要或完全在高尔基复合体
第六章线粒体与细胞能量转换
名词解释
1.转位接触点(translocationcontactsite)
在线粒体的内、外膜上存在的一些内膜与外膜相互接触的地方,此处膜间隙变狭窄,称为转位接触点。
2.ATP合酶复合体(ATPsynthasecomplex)
线粒体内膜的内表面附着的,作为将呼吸链电子传递过程中所释放的能量用于使ADP磷酸化生成ATP的关键装置的基粒化学本质是ATP合酶复合体。
3.基质导入序列(matrix-targetingsequence,MTS)
输入到线粒体的蛋白在其N端的信号序列。
4.电子传递链
线粒体内膜上有序排列的酶体系,接受和释放H+和e-。
问答
1.线粒体基质蛋白(核编码蛋白)的转运条件及过程?
条件:
(1)基质导入序列MTS引导前体蛋白进入基质,膜间腔导入序列ISTS引
导前体蛋白进入膜间腔。
(2)分子伴侣的协助
过程:
(1)前体蛋白与受体结合。
(2)mthsp70可与进入线粒体腔的前导肽链交联,防止了前导肽链退回细胞质。
(3)基质作用蛋白酶MPP:
定位于线粒体内膜上,切除大多数蛋白的基质导入序列。
2.基粒(或ATP合酶复合体)的结构和功能。
结构:
头部、柄部、基片,头部与柄部相连凸出线粒体内膜,柄部与嵌入内膜的基片相连。
功能:
(1)头部具有酶活性,可催化ATP水解,在自然状态下催化ATP合成。
(2)柄部连接头部和基片,能与寡霉素特异结合并使寡霉素的解耦联作用得以发挥,从而抑制ATP的合成。
(3)基片不仅起连接头部与内膜的作用,而且还是质子流向头部的穿膜通道。
(4)基粒是将呼吸链电子传递过程中所释放的能量用于使ADP磷酸化生成ATP的关键装置
补充
问答
1.线粒体的形态、大小、数量以及排列分布
(1)形态:
光镜下呈线状、粒状或杆状等
(2)大小:
直径0.5~1.0µm
(3)数目:
在动物细胞中平均有数百个
(4)分布:
弥散分布在生理功能旺盛、需要能量较多的区域。
第七章细胞骨架与细胞的运动
名词解释
1.细胞骨架(cytoskeleton)
是指真核细胞中的蛋白质纤维网架体系,对于细胞的形状,细胞的运动,细胞内物质运输,染色体的分离和细胞分裂等均起重要作用,细胞骨架的多功能性依赖于三类细胞蛋白质纤维:
微管微丝和中间纤维。
2.微管组织中心(MTOCs)
微管聚合的特异性的核心形成位点,微管装配的发生处。
3.微管(microtubule)
微管是由13条原纤维构成的中空管状结构,直径22~25nm。
主要为3种微管蛋白:
α-管蛋白、β-管蛋白和γ-管蛋白。
4.微丝(microfilament,MF)
又称肌动蛋白丝(actinfilament),是由肌动蛋白单位组成的螺旋状纤维。
5.中间纤维(intermediatefilaments,IF)
是一种直径约10nm的纤维状蛋白,因其直径介于微丝和微管以及粗肌丝和细肌丝之间而得名。
6.tubulin(微管蛋白,也称管蛋白)
是微管的主要组成,微管蛋白分为三种,α-管蛋白,β-管蛋白,γ-管蛋白。
7.actin(肌动蛋白)
由375个氨基酸组成的单链多肽,外观呈哑铃形,具有阳离子(Mg2+和K+或Na+)、ATP(或ADP)和肌球蛋白结合位点。
单体形式存在时为球状肌动蛋白,多聚体形式存在时为纤维状肌动蛋白。
问答
1.什么叫微管组织中心?
有哪些结构可起微管组织中心的作用,主要作用是么?
(1)微管聚合从特异性的核心形成位点开始,这些核心形成位点主要是中心体和纤毛的基体,称为微管组织中心。
(2)常见的微管组织中心为中心体和纤毛的基体
(3)主要作用:
帮助大多数细胞质微管装配过程中的成核。
2.微丝所具有的生物学功能?
(1)肌纤维的组成成分,参与肌肉收缩
(2)构成收缩环,参与细胞分裂
(3)构成细胞骨架,维持细胞形态
(4)参与细胞运动
(5)参与细胞内物质运输
3.中间纤维的主要生物学功能?
(1)为细胞提供机械强度支持
(2)维持细胞核膜稳定
(3)在细胞内形成一个完整的网状骨架系统
(4)参与细胞内信息传递及物质运输
(5)参与细胞分化
(6)参与细胞连接
4.微管的主要功能有哪些?
(1)维持细胞形态
(2)构成中心粒,纤毛,鞭毛
(3)参与染色体的运动,调节细胞分裂
(4)参与细胞内物质运输
(5)维持细胞内细胞器的定位和分布
(6)参与细胞内信号传导
补充
名词解释
1.γ-TURC(γ-微管蛋白环形复合体)
含有10-13个γ-微管分子的环形结构,与微管直径相同(刺激微管核心形成,包裹微管负端,组织微管蛋白的渗入
2.G-actin(球状肌动蛋白)游离状态的球形单体
3.F-actin(纤维状肌动蛋白)肌动蛋白聚合体
4.细胞皮层(cellcortex)
细胞膜下的一层由微丝和各种微丝结合蛋白组成的网状结构(为细胞膜提供强度和韧性并维持细胞的形态,推动细胞膜形成:
微穗、丝状伪足、片状伪足)
问答
1.影响微管组装的因素
微管蛋白秋水仙素长春花属生物碱
2.微管的存在形式及分布(微管的三种类型及各类型的存在部位)
(1)单管(一般不稳定,动态组装和去组装)
(2)二联管:
纤毛和鞭毛内
(3)三联管:
中心粒、鞭毛和纤毛的基体中
第八章细胞核
名词解释
1.核孔复合体(nuclearporecomplex,NPC)
核被膜上由多种核孔蛋白形成的复合结构,是核质交换的双向选择性亲水通道。
2.螺线管(solenoid)
染色体的二级结构,是在组蛋白H1协助下,由核小体串珠结构盘旋而成的中空结构。
3.常染色质(euchromatin)
间期核中处于伸展状态,螺旋化程度较低,用碱性染料染色浅而均匀的染色质,含有基因转录活跃部位。
4.异染色质(heterochromatin)
间期核中螺旋化程度高,处于凝缩状态,用碱性染料染色时着色较深的染色质,转录不活跃或无转录活性。
5.染色质(chromatin)
间期细胞核中由DNA,组蛋白和非组蛋白及少量RNA等构成的细丝状复合结构,能被碱性染料着色的物质。
形态不规则,弥散分布于细胞核内。
6.核小体(nucleosome)
是染色体的基本结构单位,为由200bp左右的DNA、及8个组蛋白分子组成的八聚体及一分子组蛋白H1构成的圆盘状颗粒。
问答
1.核纤层的结构和功能
结构:
中间纤维蛋白组成的网络片层结构(纤维网状结构)。
功能:
(1)保持核的形态,是核被膜的支架
(2)参与核膜的崩解与重建
(3)参与染色质凝集与DNA复制
2.简述核小体结构模型(要点)
(1)组蛋白八聚体H2A,H2B,H3,H4各两分子组成八聚体
(2)146bpDNA缠绕组蛋白八聚体1.75圈形成核小体核心颗粒
(3)两个相邻核小体核心颗粒之间以连接DNA相连,典型长度60bp
(4)其上结合一分子组蛋白H1,组蛋白H1锁定核小体DNA的进出端,起稳定核小体的作用
3.简述染色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细胞生物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