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医院初步设计说明.docx
- 文档编号:23524307
- 上传时间:2023-05-17
- 格式:DOCX
- 页数:25
- 大小:31.59KB
某医院初步设计说明.docx
《某医院初步设计说明.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某医院初步设计说明.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某医院初步设计说明
1总说明
1.1设计依据
1.1.1国家有关规范、标准
《综合医院建筑设计规范))JGJ49—88
《综合医院建筑标准》建设部、计委建标(1996)547号通知
《医院洁净手术部建筑技术规范》GB50333-2002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2005版)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621-2005(地方标准)
《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
《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JGJ50-2001
其他相关国家、地方法规规范。
1.1.2国家□□管理局国□□计[□□]□号关于某医院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批复。
1.1.3□□市城市规划管理局(□□)规管字□号某医院规划条件通知单。
1.1.4□□市规划管理局对某医院总体规划的批复。
1.1.5医院筹建处□□□□年□月编制的“医院工程规划设计任务书”。
1.1.6□□市城市勘测处□年□月编绘的“院区地形图”(1:
2000)。
1.1.7□□市城市规划管理局□年□月核发的“钉桩坐标成果通知单”。
1.1.8□□市路口规划管理处意见单。
1.1.9□□部勘察设计总院编制“某医院初步设计阶段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1.1.10某医院与我院□□□□年□月签订的设计合同□设第□□□号。
1.2院区工程概况
1.2.1院区位置
某医院为一新建医院。
院区位于□□市某区一号小区的西南。
院区东侧与某中心南院相邻,西侧为某研究所,南侧是城市规划路,北侧为小区道路。
1.2.2院区范围与现状
院区用地南北长140m,东西长165m,呈长方形院区内东北角原有一座煤气调压站,以于保留。
整个院区地势为西北高,东南低。
自然地形最低标高61.48m,最高标高62.72m。
1.2.3院区建设场地地质、气候条件
本地区最冷月平均温度-4.6℃,最热月平均温度25.8℃;全年主导风向北西北,夏季平均风速1.9m/s,冬季平均风速2.8m/s;日最大降雨量244.2mm,平均年总降雨量627.6mm;最大积雪深度24mm,最大冻土深度850mm。
依地质勘察报告,本场地为中硬II类场地土。
场地土的卓越周期为0.22s~0.24s。
地貌属某河冲、洪积扇。
可不考虑地下水的侵蚀性及地基土的液化问题。
但场地位于某
山前断层的上盘断层位,为每年毫米级的活动范围。
断层处于蠕动状态,对场地稳定性
不利。
1.2.4市政条件
院区处于新发展区,周围市政设施正在逐步建设完善阶段。
院区北边小区道路设有DN600和DN400市政供水管,南边城市规划路设有DN400供水干管。
院区北边设有D500~600污水干管,南边设有D600污水干管。
院内污水将排入拟建的污水处理站处理后排入市政管网。
院区设雨水管网,雨水通过管网排入市政雨水管。
城市热力管道由院内东侧引入,管径DNl50。
院区周围均有电力、电信管缆,其中电力管网由院区南侧引入医疗综合楼东侧变电所;电信管网由院区北侧引入。
1.3医院建设规模与任务
依据工程规划设计任务书要求,本医院为三级甲等医院,医院本期建设规模为150病床,日门诊量为500人次,职工总人数250人。
医院用地2.22hm2,总建筑面积17837㎡。
包括门诊、医技、住院、后勤保障部门以及研究所等。
本设计是在原初步设计基础上按批文调整修改,重新编制的第二版初步设计。
修改内容主要是本期规模由250床改为150床,相对应的医技科室、门诊科室以及后勤保障用房等均进行了重新设计与布置。
本次设计包括医院总体规划、院区设计以及本期各建筑物的单体设计。
1.4设计指导思想和设计特点
1.4.1总体布局要求功能分区明确,并预留发展用地。
1.4.2在医院流程设计、医疗手段和设备选用方面尽量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体现现代化综合医疗设施的特点。
1.4.3医院建筑平面布局注意考虑洁污分区、洁污分流的卫生学要求,又注意运行路线便捷,管线经济合理的工程技术要求。
总体布局:
医疗与后勤区南北布置,分别设有出入口;病人活动区与医务人员工作区划分开,各科室分区明确互不穿插,以挂号大厅中庭为联系空间;水平、垂直交通便捷、安全。
1.4.4在医院建筑内、外环境设施上努力为病人创造优美舒适的就医氛围,同时为医务工作者提供安全、高效的工作环境。
各科采用厅式候诊,设有较大的候诊空间;挂号、取药大厅结合有采光天窗的中庭布局,并设有各种服务用房,使病人在就诊过程中有宽敞的活动空间和良好的视觉环境。
1.4.5本工程属寒冷地区,按照□□市《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要求进行建筑专业和给排水、采暖空调、建筑电气的节能设计,在平面布置上注意各专业机房位置,尽量缩短管线,减少能耗。
设备选型、系统设计、计量方式尽量考虑节约能源,并设建筑自动化管理系统以满足节能要求。
1.4.6医疗综合楼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安全等级二级、抗震等级为二级。
采用独立柱基。
地下室采用钢筋混凝土外墙,钢筋混凝土底板。
地上框架填充墙为轻集料混凝土空心砌块,医疗用房楼板采用大板结构,办公门诊等普通用房楼板采用井字梁结构。
在高层病房楼与门诊楼之间,设沉降缝分开。
结构超长的处理措施:
采用中间不设伸缩缝而设后浇带,同时增设楼板纵向通长钢筋,加强纵向框架梁的纵向通长钢筋的措施。
1.4.7本工程由市政两路供水,室外设环形管网。
消防给水设室内、外消火栓系统,楼内走廊设自动喷水灭火系统。
生活用水系统四层及四层以下由城市管网直供,四层以上由变频调速泵供水。
热水系统由锅炉房提供蒸汽通过换热器分区供应。
本工程设有空调循环水系统。
排水为雨污分流,设有污水处理站,满足卫生防疫要求。
1.4.8本工程由市政两路供电至配电所,设两台800kVA干式变压器,采用下进线下出线方式,设电缆夹层,10kV供电系统采用双路电源供电方式,单母线分段运行,容量大负荷集中的用电设备采用低压配电屏放射式配电,一般设备采用树干式配电。
消防用电和重要部门等一级负荷采用双电源供电。
照明光源以荧光灯为主,特殊场合采用白炽灯,尽量采用节能灯具。
照明方式分一般照明和应急照明,公共场所由楼宇自控系统控制。
本工程采用共用接地系统,按二级防雷建筑设计。
1.4.9本工程设计有有线电视系统、闭路电视示教系统、医护呼叫对讲系统、电视监控系统、防盗报警系统、综合布线系统、火灾自动报警及消防联动系统、广播及紧急广播系统。
1.4.10空气调节系统主要采用风机盘管加新风系统,手术部设计低速单风道净化空调全空气系统,洁净度为1万级和10万级。
空调系统按温度调节水量,控制新风。
按功能要求分别设机械排风、自然通风系统。
前室、合用前室设加压送风系统,地下室、大堂中庭设机械排烟系统。
1.4.11锅炉房设一台3t/h、一台1t/h(原有)全自动燃气蒸汽锅炉,提供后勤用蒸汽和生活热水热源。
本工程设供氧中心供医疗用氧气,设真空泵房供医疗用真空吸引。
1.4.12本工程楼宇自控采用计算机控制和网络技术,对医院中的机电设备的运行状态进行实时自动监测和控制。
1.5总指标
总用地面积2.22hm2
总建筑面积17837㎡
包括:
医疗综合楼17506㎡
其中地上16230㎡
地下1276㎡
后勤辅助用房
(包括锅炉房、污水处理站、门卫)331㎡
建筑面积指标110㎡/床
门、急诊量500人次/日
病床数150床
用电设备安装总容量----kw
日用水量----m3/d
空调计算冷负荷----kw
空调计算热负荷----kw
总用钢量----t
总投资----万元
1.6存在问题及建议
1.6.1院区市政条件要求在施工图进行之前及早向市各有关主管部门联系落实,包括申请二路供电、明确各类管网进出口、管道埋深、增加容量等。
1.6.2院区西南边有一电缆井,需向主管部门了解电缆走向、埋深等,以便分析其对院区建设的影响程度,确定是否需要迁移。
1.6.3后勤保障部分内部面积分配要求在施工图设计之前根据实际情况调整落实。
2总平面
2.1设计依据
2.1.1□□勘测处□□年□月勘测的地形图(1:
2000)。
2.1.2□□市城市规划管理局□□年□月核发的“钉桩坐标成果通知单”。
2.1.3□□市□□设计院□□年设计的原医院有关图纸。
2.1.4□□市“路口规划管理处意见单”。
2.2院区概况
2.2.1院区位置
□□医院位于□□区一号小区的西南,本工程北侧与某中心北院相对,东侧为某中心南院,西侧为某研究所,南侧是城市规划路,红线宽45m,北侧小区道路路面宽6m。
2.2.2自然条件
院区用地南北长140m,东西长165m。
西北角保留原有一座煤气调压站,西南边有一电缆井,是通信电缆的增强室。
院区地势略有缓坡,其走向为西北高,东南低。
自然地形最低标高6.48m,最高标高62.72m。
全年主导风向为正北及西北。
2.2.3建筑坐标及高程系统
院区所采用的坐标系统及高程系统与地形图中所采用的一致。
2.3总平面
2.3.1总平面布置
根据院区所处的地理位置,周围环境及规划局的要求,主要人流及汽车出入口设在院区南侧,可方便进出医疗综合楼的门诊、急诊、住院部等,避免医疗区人流间的交叉感染。
后勤物资、药品等货运入口设在院区北侧,减少了货流与人流的相互干扰。
另在院区西北部设内部职工出入口。
为方便自行车及汽车的停放,在医疗综合楼的南侧及东侧设小型停车场,可停放82辆汽车,并设有2个无障碍车位,在院区东南侧设自行车棚,可停放300辆自行车,符合《□□市大中型公共建筑停车标准》规定的医院汽车及自行车停车位标准。
南、北两个出入口距离城市道路红线交点均大于70m。
由于院区用地紧张,将医疗区的门诊、医技、病房楼、研究所组合成医疗综合楼,集中布置在院区南偏东侧,职工食堂规划在医疗区的西北侧后勤综合楼内和锅炉房等后勤服务用房形成后勤保障区,靠近货流出入口,运输方便。
院区各建筑物功能分区合理。
同时预留了病房楼二期发展用地。
2.3.2竖向布置及道路
院区道路采用城市型双坡立道牙道路,沥青混凝土路面,医疗综合楼及后勤服务用房间设有环形通道,并与消防车道相结合。
贯通南北出入口的主干道路面宽度为6m。
根据院区地形,医疗综合楼室内±0.00地坪标高暂定为62.80m,需待周围城市规划路控制标高进一步落实后,在施工图中确定。
院区场地雨水拟采用有组织排水,利用雨水管排向市政雨水管道,但与市政接驳点的位置、标高尚需落实。
2.3.3环境绿化布置
医院的绿化、美化环境对愉悦病人心情有较大的作用。
本设计在院区西部预留地上做了大面积的绿化,布置成开放式的庭园,适当种植观赏性的树木、草皮、花卉供病人观赏、疗养、歇息及活动。
研究所及门诊的南侧入口处设置花坛,种植花卉,在门诊、病房楼、研究所围成的庭院中设置花坛、建筑小品美化环境,花坛四周设长凳,供病人休息。
6m宽主干道两侧种植常绿乔木,其他道路两侧种植阔叶乔木,其余绿化面积种植草皮,点缀种植观赏性树木。
院区绿化总面积达1.00hm2,约占院区总用地面积45.5%,符合规划要求。
本工程设有给水管、污水管、雨水管、电力电缆、电信电缆、煤气管、采暖管线,除采暖管线采用地沟敷设外,其它均采用直埋方式,各种管线间距均满足规范要求。
2.4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序号
名称
单位
数量
1
总用地面积
h㎡
2.24
2
总建筑面积
地上
地下
㎡
17837
16320
1276
3
建筑基底总面积
h㎡
0.48
4
道路广场总面积
h㎡
0.74
5
绿她总面积
h㎡
1.00
6
容积率
O.73
7
建筑密度
%
21.8
8
绿地率
%
45.5
9
小汽车停车泊位数
辆
82
10
自行车停放数量
辆
300
2.5附图
建总初1总平面图
3建筑
3.1设计依据
3.1.1依据医院筹建处□□□□年□月编制的医院规划方案设计任务书,该医院建筑设计要求先进、合理、实用、超前,并能体现现代化医疗建筑的水平。
3.1.2本设计遵照国家相关规范和标准,除遵照第一章设计总说明列举的内容外还应补充以下内容:
《建筑内部装修设计防火规范》GB50222-95(2001年版)
《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GB50325-2001
以及其他有关设计规范。
3.2设计概况
3.2.1本工程为以口口为主的现代化综合性医疗机构,为三级甲等医院。
医疗综合楼防火类别:
一类;建筑耐火等级:
地下、地上均为一级;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屋面防水等级为II级;地下室防水等级为二级。
总建筑面积17506m2,地上3~7层,地下l层,总高度32.25m。
3.2.2本工程本版次初步设计是在原初步设计基础上按批文要求进行的修改,平面保留了满足医疗功能特殊要求的特点,又使建筑群体组合变化灵活适于未来的发展,建筑形体上满足城市规划景观设计的要求。
3.2.3总体布局根据医疗建筑设计要求功能分区合理,洁污路线清楚,避免或减少交叉感染,平面布局紧凑,交通便捷,管理方便的原则。
本设计医疗区布置于院区的南侧,临城市干道,后勤保障区集中在院区北部,职工食堂规划在医疗区的西北侧后勤综合楼内,便于与医疗综合楼及将来扩建的病房楼的联系。
医疗综合楼建筑由门诊部、急诊部、医技科室、住院部及行政办公、研究所组成医疗综合楼,以两层中庭为核心围合布置。
半围合式布局,各功能分区入口分别设置,避免相互交叉干扰。
门诊、急诊部为3层,总高度15.05m;医技和住院部为7层,总高度32.05m,由二层高的挂号大厅和回廊相连。
3.2.4医疗综合楼(门诊、急诊、办公、医技、病房、研究所)设计
1门诊部:
门诊部以两层回廊围绕中庭为核心,两侧布置各个诊室,并通过回廊与后面住院部、医技部联系,垂直方向设4部封闭楼梯和一部开敞楼梯,满足人流垂直交通需要,各个科室均各居一端,避免穿越交叉现象。
为减少院内交叉感染,各科室采用厅式候诊方式,设计布置较大面积的等候空间。
挂号、取药厅设于入口大厅附近,留有较大面积空间,并在大厅入口处设置小卖部、电话、饮水、问询台等服务用房。
门诊部与医技、住院部围合成中庭,上部为采光天窗,不仅解决了自然通风采光的问题,也为病人创造舒适宽敞的候诊环境,体现了对患者的关怀。
2急诊部:
急诊部设计完全遵循急救医学的要求与概念,遵循快速、准确、方便抢救急诊病人的原则,入口处设有大雨篷、大坡道,急救车辆可以直达入口处。
抢救室靠近门厅布置,配有观察室、多间诊室,并单独设置挂号、药房及治疗、化验室。
3医技部:
医技部设计严格遵守洁污分区、洁污分流的原则,将病人活动区与医务人员工作区划分开,避免人流干扰。
1)放射科:
布置在病房楼的底层,内部包括CT及x光室,以双走廊形式布置,需要做影像检查的病人通过病人使用通道进入检查用房,与医务工作人员工作区完全分开,改变了病人与医务人员使用同一通道的传统布局,避免了传统布局存在的相互干扰的弊病。
为病人创造良好的候诊和就诊环境,也改善了放射医师的工作环境,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
此外,放射科与急诊科同在首层的西侧,满足这两个科室联系较频繁的要求。
2)检验科:
布置在病房楼的二层,采用灵活式实验室设计概念,运用铝合金玻璃隔断,布置架空管线,采用模数化、系列化的化验台、通风柜等化验室设备,以满足化验室中设备、化验项目更新变动的需要。
3)手术部:
手术部在病房楼三层。
手术室平面采用清洁通道与污染通道分开的多通道式布局,单向流程尽量为降低术后感染率创造条件,同时与本层中心供应部直接联系。
物流同样采用单向流程,做到洁污分流。
4)中心供应部:
中心供应部布置在病房楼三层,严格遵守洁污分区分流的原则,污染物品接受与清洁消毒品发放分设不同出入口,污物直送中心供应接收,污物接收后经清洗、分类、打包送入高压蒸釜,消毒后取出验收,存放直至发送均为单向流程,不回流交叉,以保证供应物品的消毒洁净要求,清洁品直接送至手术部。
5)病房楼(住院部):
病房楼在门诊楼的北侧,以中庭两层回廊与门诊联系,其一~三层为医技部,地下一层为设备机房,一层东北角为营养食堂,四一七层为病房,设有带卫生问的两床间。
每层设一个护理单元,每个单元约36床。
护士站设于护理单元中心。
护理单元采用中间走廊布置形式,南向均为病房,柱网为7.2m×7.2m;北向为辅助用房,柱网为7.2m×7.2m(含2.4m走廊)。
所有病房内设墙上综合医疗槽,内含医疗气体管道接口、电气插座、传呼讯号按钮、床头灯等。
护理单元走廊内设防撞扶手。
各护理单元设备餐、餐厅、活动室(供康复病人与探视病人休息、探视活动之用)。
此外设医务人员值班室,护理单元内为医务人员设有专用厕所,减少医务人员和病人交叉感染机会。
6)研究所:
研究所单独设出入口,布置在门诊楼东侧的三层。
7)营养食堂:
设在病房楼东北角,由食梯运送餐食至各层,并设有餐车存放处。
3.2.5特殊功能部门的设计要求
1放射科:
机房及控制室按射线防护要求。
2检验科:
应满足各种检测、化验的技术防疫方面的要求。
3手术部:
手术室墙面,地面转角选用圆弧面,选用悬吊式医疗气体电气插座综合医疗柱。
墙面设计嵌入式器械柜、观片灯。
天棚合理布置嵌入式一般照明光带、无影手术灯、送风口、紫外线灯等。
走廊设防撞扶手。
4中心供应部:
注意洁污分区,采用单向流程式,高压蒸釜选用隧道式产品,一端在灭菌前半污区,另一端在灭菌后清洁区,严格分区。
5耳鼻喉科:
耳科听力室设浮筑结构,设前室及声闸式门斗,吸声顶棚墙面等隔声措施,保证听力室室内允许噪声级≤25dB(A),围护结构空气声计权隔声量≥50dB(A);听力室楼板撞击声压级≤65dB。
6口腔科:
口腔治疗椅采用低柜分隔大空间布局,地面设带盖板暗沟布置上下水、电气以及压缩空气管道。
技工室、铸造、气泵间远离主要治疗室。
尽量减少噪声、粉尘对主要用房的影响。
3.2.6立面设计
本工程位于近郊区,周围在建、已建建筑有市级行政单位,建筑物造型要求新颖。
本工程立面造型着重运用建筑本身反映内部功能的需要而形成的高低变化,形体组合。
外立面造型以简洁大方为主,采用乳白色面砖墙面、浅蓝色横向线条划分,反映现代医疗建筑特征。
正面采用三层高玻璃幕墙和屋顶金属标志突出医院入口。
整个设计追求创造宁静典雅的医疗建筑性格。
3.2.7剖面设计及竖向交通设计
1剖面设计。
门诊、急诊部及研究所为三层,医技、病房楼为地下一层、地上七层(另有技术夹层)。
各功能科室的竖向布置考虑有关功能科室相邻布置方便联系与管理的原则。
此外为避免机房等对医疗功能科室的干扰,将有噪声的机房置于地下室。
各层层高:
地下一层为4.50m,底层为4.80m,门诊楼二、三层为4.20m。
病房楼二层为4.20m,病房楼三层为4.50m,四~六层为3.60m,七层为3.90m。
其中病房楼三、四层之间设2.20m技术夹层。
电梯机房高3.90m,水箱间高4.50m。
病房楼部分总高度为:
32.25m。
门诊、研究所部分高度为:
15.05m。
2垂直交通设计
病房楼:
电梯:
病床梯3部(其中一部兼消防电梯和污物梯)
客梯:
2部(其中一部兼无障碍电梯)
食梯:
1部
楼梯:
3部(为防烟楼梯间)
门诊、研究所(含急诊部)
电梯:
病床梯2部(其中一部为无障碍电梯)
楼梯:
4部(为封闭楼梯间)
表3.2.7电梯选型表
编号
名称
额定载重量
(kg)
额定速度(m/s)
停层
站数
提升高度(m)
台数
备注
1#
病床梯
1600
1.5
1~3
3
9
2
其中一部兼无障碍电梯
2#
病床梯
1600
1.5
地下1~7
8
31
1
兼消防电梯兼污物梯
3#(3A#)
病床梯
1600
1.5
地下1~7
8(7)
31(26.5)
2
其中3A#不到地下室
4#
客梯
1000
1.O
1~7
7
26.5
2
其中一部兼无障碍电梯
5#
食梯
630
1.O
1~7
6
26.5
1
3.2.8无障碍设计
遵照《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JGJ50-2001,门诊、急诊、医技、住院出入口均设宽度为1200mm、坡度为1/12的无障碍坡道。
门诊、住院部各设一部适合轮椅病人操作的低按钮无障碍电梯。
主要通道设双层扶手,上层0.9m高,下层0.65m高。
门诊公用卫生间,每层分别设一间无障碍专用厕所。
各种无障碍设施,包括停车位、电梯、卫生间、电话间等设有国际通用无障碍标识。
3.2.9灯光标志工程以及色彩分区
本医院是以眼科为主的综合性医院,为方便病人和探视等外来人员及本院职工识别方向,医院统一设计图案文字加色彩诱导标志。
门诊部入12大厅、电梯候梯厅,各科室入口、医技部入口、住院处入口厅,及各交通枢纽布置导向标志(包括安全疏散标志)。
门诊各科室、医技各科室、病房各护理单元以不同颜色的扶手色带区分不同部门,各科室入口处,以及护理单元护士站以灯光色彩标志区分不同部门。
各类工程管网均按国家有关标准涂刷不同颜色油漆便于维修管理。
3.2.10建筑消防设计
根据现行国家标准《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2005年版)要求,本工程医疗综合楼为一类高层建筑,全楼(除地下室)设自动喷水和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走廊、中庭考虑机械排烟。
在高层部分每层为一个防火分区,面积<2000m2。
标准层面积为1230m2,设一部消防电梯及三部防烟楼梯,前室及楼梯问设乙级防火门。
裙房部分,每层设一个防火分区,面积<2500m2,楼梯间均为封闭楼梯间,设乙级防火门,在上下连通的回廊部分设置特种防火卷帘作为防火隔断措施。
两个防火分区交接的转角处一侧设乙级防火窗。
地下一层分三个防火分区。
每个防火分区面积<500m2,共设三部防烟楼梯,分别布置在三个防火分区内,楼梯间及前室设乙级防火门,相邻防火分区设甲级防火门。
所有管道井的隔墙及楼板均为耐火极限不低于1.00h的隔墙和2.00h的楼板,门为丙级防火门。
各种空调机房、配变电所设甲级防火门(详见“消防设计”)。
3.2.11建筑节能
1本工程位于寒冷地区。
主要满足冬季保温要求,根据当地节能标准《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01-621-2005,进行建筑节能设计。
按此标准本工程属乙类建筑,应达到节能50%目标。
2按当地节能设计标准要求:
建筑体形系数宜小于0.4,乙类建筑每个朝向的窗墙比(包括透明幕墙)均不应大于0.7。
3本工程墙体采用外墙外保温体系,190厚轻集料混凝土空心砌块外墙外贴60厚挤塑聚苯板,K=0.50W/(m2.K);屋面采用60厚挤塑聚苯板,K=0.50W/(m2.K);外窗(含采光天窗)选用隔热型材UPVC塑料窗,双层中空玻璃(其中一层为LOW-E玻璃),气密性4级,K=1.8W/(m2.K);断桥铝合金双层中空玻璃幕墙(其中一层为LOW-E玻璃),气密性3级,K=2.4W/(m2.K)。
采暖与不采暖房间的楼板、墙体、女儿墙、勒脚、雨棚、变形缝等细部构造及外门窗与墙体之间的保温处理,均选用相关节能构造标准图集,能达到限值要求。
主要出入口均设门斗,次要出入口有门厅或前室过渡。
4本工程体型系数<0.3,各朝向窗墙比:
南0.65、北0.65、东0.32、西0.30;遮阳系数均为0.60。
外窗可开启面积大于外墙总面积12%。
5本地区围护结构的传热系数(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医院 初步设计 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