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品析人物性格体会人物情感侯国强.docx
- 文档编号:23511634
- 上传时间:2023-05-17
- 格式:DOCX
- 页数:21
- 大小:38.18KB
九年级语文品析人物性格体会人物情感侯国强.docx
《九年级语文品析人物性格体会人物情感侯国强.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语文品析人物性格体会人物情感侯国强.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九年级语文品析人物性格体会人物情感侯国强
2011年中考《记叙文阅读——品析人物形象体会人物的情感态度》教案
伊川县直中学侯国强
【考纲要求】
1.根据作品的内容,分析归纳人物形象的思想性格等特点;
2.根据人物形象去理解作者的态度和作品的主旨;
3.对人物形象做出赏析性的评价、启示性的联想等。
重点考查感悟评价能力。
【知识点】
本考点主要考查对作品中人物形象的准确理解、评价和感悟能力。
“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对作品中的感人情景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
”要求根据作品的内容,分析归纳人物形象的思想性格等特点;根据人物形象去理解作者的态度和作品的主旨;对人物形象做出赏析性的评价、启示性的联想等。
重点考查感悟评价能力。
【考点分析】
本考点考查的主要题型有三种:
1.以分析归纳为方式的解说题。
要求学生能通过分析作品中的环境、情节、关键语句和具体的写人方法,说明人物的思想性格等特征,并据此能概括出作品的主题。
2.以赏析评价为方式的论说题。
要求学生在理解人物形象的基础上,运用正确的观点和具有说服力的理由对人物形象的价值取向进行评价。
3.以感悟、联想为方式的延伸题。
要求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展开联想,获得启示。
【知识梳理】
人物描写的基本方法可分为四种:
外貌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和心理描写。
1.外貌描写
指把人的容貌(脸型、五官)、神情、身体形态、衣饰、姿势、风度等方面的某一部分或几个部分,用生动具体的语言描述出来。
外貌描写,不要求写全貌,它重在表现人物的性格,人的外貌写也叫肖像描写,就是对人物的外貌、特征进行准确、生动、形象的描绘,并通过外貌描写来传神,向读者揭示人物的思想品质、精神风貌和性格特征。
其作用不仅在勾画出这个人物的外部面貌,而且是为了以“形”传“神”,即通过人物的某些外部特征来揭示这个人物的性格。
它往往着重于人物的面部、身材、服饰,以表现人物的身份、风度、神韵和表情。
2.语言描写
言为心声,人物的话语最易“泄露”人物心灵的秘密,最能灵活而直接地展示人物性格,它可以充分、细致地将人物的内心世界袒露出来,因此,人物的言语描写是刻画人物形象的重要手段。
语言描写要反映人物的个性特征。
由于时代、职业、身份、年龄等因素造成的差异,人们说话的内容、方式各有不同,语言描写就是要抓住能表现人物个性的语言,写出“这一个”来,使读者如闻其声,如睹其容。
语言描写宜简洁得体,不可拖沓散漫,有悖人物身份。
语言描写主要表现为对话描写。
3.动作描写
动作描写就是让人物用行动来表现自己。
行动是人物性格的具体表现,最能显示人物的性格特征。
人物的一举手、一投足、一个姿势都能很好地表现人物的性格。
所以对于人物行动的描写是展示人物性格、塑造人物形象的主要方式。
这里所说的行动,不是人物的一切行动,而是最有意义、最能显示人物性格,或者能推动情节发展的那些行动,包括人物的习惯性动作和下意识举止在内。
行动描写就是让人物在“做些什么”和“怎样去做”中去展示自己的价值观念、情感特性、性格气质、精神状态等,使读者透过人物的“所作所为”作出相应、相似、相关而不相悖的判断。
4.心理描写
心理描写是对人物在一定的环境下产生的想法、感触、联想等内心的思想情感活动的描写,它旨在深刻地揭示人物的精神世界和思想品质。
如果说人物的肖像、言语、行动的描写侧重于展示人物形象的外部风貌,让读者透过这些描写窥见或感受人物内心的活动,那么,心理描写则直接披露人物的内在隐秘世界。
它们的互相结合,就能够使人物形象更为真实、完整、丰满而且深刻,因而也更加富有艺术感染力。
在心理刻画时,要注意捕捉人物内心的变化,尤其是那些一闪即逝的心灵波动。
在描述心理变化轨迹时,要做到波澜起伏、跌宕多姿。
【典例详解】
例1:
(2009年阜新市中考题)
善良的种子
朱成玉
①父亲常说,只要人帮人,世界上就没有穷人。
②父亲不舍得花钱,是村里有名的“抠王”,可是对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他从不含糊。
哪怕他自己不吃不喝,也要尽量去帮助。
记得有一次,他把自己的路费给了一个被小偷洗劫一空的老人,自己步行40里路回家。
不知情的乡邻以为父亲又是为了节省路费,“抠王”的名号在村里愈发叫得响亮了。
③父亲没想到,有一天自己也成了小偷光顾的对象。
那一次正是春播时节,父亲和几个乡邻去城里买种子。
买完种子后,父亲的兜里还剩下100多块钱,他没花,连午饭都没舍得吃,就和几个乡邻急匆匆地坐上了回乡下的客车。
大概是买票的时候,被人瞄上了他兜里的那张100元的票子,再翻口袋的时候,那张100元的票子就不翼而飞了。
在那个年代,100块钱不是个小数目,可以买很多东西呢。
父亲急得满头大汗,在翻遍所有的口袋,确定钱丢了之后,父亲感到眼前一黑,差点晕倒过去。
车上人很多,父亲看着满车厢的人,感觉每一个都像是偷钱的人。
④父亲正在心里痛骂自己粗心大意的时候,听到了车下一个女人声嘶力竭的尖叫:
“我的种子丢了,你们谁看到我的种子了?
那可是我家里一年的种子啊……”
⑤那个丢了种子的女人在那里不停地抽泣,她说她把种子放在站点,自己去解了个手,就这一小会儿工夫,种子咋就没影了呢。
她说她家死了男人,里里外外全靠她一个人支撑着,她命苦啊。
她呼天抢地。
车里人都纷纷对这个丢了种子的人表示同情,纷纷谴责那个偷种子的缺德的人,他断了穷人家的活路。
⑥“不管咋的,先上车再说吧。
”父亲劝她,忘了自己也是个遭遇了盗贼的人。
⑦父亲向同来的乡邻要了个空袋子,放到那个女人手里。
他解开自己的袋子,一捧一捧地往那个素昧平生的人的空袋子里装种子,一边捧一边说:
“你少种点,我也少种点,日子总能挺过去的。
”与父亲同来的乡邻,看到父亲的所作所为,也都纷纷打开袋子,往那个人的空袋子里捧种子。
不一会儿,那个空袋子就鼓了起来,仿佛吃饱饭的人,振作了精神。
那女人不知道说什么好,一个劲儿地要给父亲和乡邻磕头。
父亲说:
“谁还没有个难处,都帮一把,就挺过去了。
”
⑧满车厢的人都亲眼目睹着父亲的小小善举,他们不知道父亲的心灵刚刚经历的创痛。
父亲也自始至终没有向人说出自己的钱被偷了。
⑨下车的时候,人很挤。
他感觉被人紧紧地贴了一下身子。
父亲再一次翻口袋的时候,发现那张百元票子又回到了他的口袋里。
就是他自己的那张,他认得,皱皱巴巴的,那上面还有他的体温呢。
⑩望着从车上下来的一个个人,父亲看谁都不再像是小偷。
(11)这个世界上,每一颗良心都是一粒善良的种子,或许你没有财富,无法慈善,但你可以去做一粒善良的种子,把爱孕育,让爱开花。
这些种子会让世界阳光明媚,花团锦簇。
1.你如何看待文中父亲的行为?
请联系现实谈谈你的认识。
解析:
此题考查对人物形象的认识。
父亲的所作所为都表现了他的善良。
但我们的认识并不能到此为止,我们还要说说这种善良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
答案参考:
评价围绕父亲“善良”来谈;联系现实要答出做一个善良的人的正面意义。
2.相关链接。
请阅读下面的小诗,按要求回答问题。
父亲(节选)
那是我小时候
常坐在父亲肩头
父亲是儿登天的梯
父亲是那拉车的牛
忘不了粗茶淡饭
把我养大
忘不了一声长叹
一壶老酒
(1)《善良的种子》一文侧重凸显父亲的善良;而《父亲》(节选)则侧重表现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考查对人物形象的分析能力。
从“拉车的牛”“粗茶淡饭”这些词语可看出父亲的勤劳俭朴。
参考答案:
父亲的勤俭。
(答“勤劳俭朴”“辛劳朴素”都对)
(2)划线的诗句运用了什么手法?
刻画了父亲怎样的形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这个题目表面上是考查修辞,其实还是考查对人物形象的分析能力。
从“拉车的牛”这个短语可看出父亲具有老牛勤劳、任劳任怨等优秀品质。
答案:
比喻;默默奉献、任劳任怨(或“勤奋肯干”“埋头苦干”也可)
例2:
(2009年深圳中考题)
大唐柳色
⑴渭城在哪儿?
唐代的柳色是否还那么清新?
⑵每次送别时,总想陪伴着友人走进客含,像唐代诗人那样叫上一壶酒,点上几碟菜,在四周绿色中间“一杯一杯复一杯,二人对酌山花开”。
可每次都是来也匆匆去也匆匆,总也无法如愿以偿。
同唐人相比,我们总是少了一份旷达,一份恬淡,一份缠绵。
唐人的神韵,唐人的风范,犹如他们所歌颂的柳色一样,永远那么潇洒,那么清新,那么多情,也永远在唐诗里“依旧烟笼十里堤”,让我们这些后来人向往,又让我们无法企及。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又名《渭城曲》)
⑷今夜,月色宜人,独坐在客舍里,看黄昏的月光给窗户镶上一道金边,一直伸向山的那一边。
我的思绪又一次踏着遍地月光,沿着《渭城曲》所铺设的意境,走上了去阳关的古道。
⑸去阳关的道路上,多了驼铃狼烟,多了孤独、寂寞与苍凉。
然而,这一切都挡不住唐人哒哒的马蹄。
不就是沙漠吗?
他们就是为了沙漠而来,为了“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雄浑而来;为了“瀚海阑干百丈冰”的奇异而来;为了“天下谁人不识君”的自信而来。
于是,唐诗中出现了离别,出现了折柳。
⑺客含对饮,灞桥折柳,这种习俗不知是否起于唐代,然而却被唐人挥洒得淋漓尽致,情意万千。
当他们拉着马缰绳,立柱斜阳下的驿道边,折柳相送依依惜别时,风吹动着他们青色的长衫,飘飘欲飞。
⑻唐代国势强盛,读书士子人人奋袂而起,走出书斋,离家别子,仗剑远游,去河朔,去塞上,去长安,以求博取功名利禄,入世之心极重。
可一旦他们发现追求必须以人格付出为筹码时,他们却惶惑了,他们沉默了,他们爆发了,最终选择义无反顾地高唱“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长揖而去,拂袖归山;然后再去寻找新的起点。
他们重视功名,但更重视人格;人世之心不死,道德之树常青。
唐代文人的腰杆同笔杆一样,铁硬。
因而,唐诗就显得洒脱,富有个性;而唐代的诗人们漂泊南北,沦落天涯,受够了颠沛流离之苦。
别,是经常的;聚,是短暂的。
可唐人的感情从没被滚滚红尘所消磨。
相反,由于长期漂泊在外,他们更需要友情慰藉。
于是,他们更看重友情。
倾盖如故,一见倾心,彼此从不因身份、地位与政见的不同而有所改变,也不因生死而隔离。
⑾唐人,真是太多情了。
在南来北往的路上,送人的,折柳相赠;离去的,接枝挥别。
“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
”然而,柳条一年一青,岁月却慢慢老去,唐人衣袂飘飘,迈着潇洒的步子,一步步走入历史的深处,成为一处可望而不可即的风景。
⑿隔着岁月,仿佛隔着一条难以逾越的长河,“野渡无人舟自横”,让我们无论如何也渡不过去,无法进入那种境界。
。
(作者:
余显斌 选自《时文选粹》第6辑 有改动)
1.作者在文中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解析:
本文是一篇抒情散文,要求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回答此题,先要读懂文章内容,从(8)—(12)段中体会作者对唐人旷达洒脱的个性的赞美,对唐人重人格、重友情的节操的赞美,也感叹现代人无法进入唐人的那种境界。
参考答案:
向往唐人旷达潇洒、恬淡清新的风范神韵;赞美唐人重人格重友情的晶格节操;感叹巩代人无法进入唐人境界。
例3:
乞丐
我走在街上……一个衰老的乞丐把我叫住。
他向我伸出一只红肿的脏手……他呻吟着,他喃喃地祈求周济。
我摸遍了所有的口袋……既没有钱包,也没有怀表,甚至连块手绢也没有。
我身上什么也没带着。
可是乞丐等待着……他那只伸出的手微微晃动着。
我惊惶失措,羞愧异常,便紧紧握住了这只颤抖着的脏手……“请勿见怪,老哥。
我什么也没带着,老哥。
”
乞丐那对发炎的眼睛凝望着我。
他那发青的嘴唇笑了——他也紧紧地握住我冰凉的手指。
“没有关系,兄弟”,他讷讷地低语到:
“为这也要谢谢你。
这也是施舍呵,兄弟。
”
我明白了,我也得到了老哥的施舍。
1.读罢上文,请你说出文中两个人物各有怎样的思想特点?
你认为本文表达了怎样的主题?
解析:
本题重在考查理解人物形象、把握作品主题的能力。
第一问重在考查学生理解人物形象的能力。
可以从具体的写人方法入手去分析。
如神情、动作、语言等;也可以从关键的语句去体会,如“这也是施舍呵!
”“我也得到了老哥的施舍。
”这样,就比较准确地把握两个人的思想感情了。
第二问重在考查学生根据人物形象,把握作品主题的能力。
可以采用由个别到一般、由具体到抽象的思维方式来进行。
如“我”同情乞丐,乞丐也能真心理解,由此推而论之,主题就容易把握了。
参考答案:
第一问:
“我”有善良的同情心(或“关爱穷人”“尊重穷人”均可);乞丐:
能理解人。
第二问:
人与人之间应相互关爱、理解、尊重。
(意对即可)
例4:
徐本禹是华中农业大学的一名学生。
大二时,他看报纸得知贵州大方县有一个名叫狗吊岩的地方十分贫穷落后,至今不但水电不通,电话不通,而且连公路也不通。
晚上只能点油灯照明,寄一封信也要在周末跑上18公里崎岖的山路……看着这些,他流泪了。
暑假期间,他组织了一支5人支教队,带着募捐到的三大箱衣服,一袋书籍和500元钱前往贵州。
“有的人一辈子收获不了一滴眼泪,可这一个暑假,我几乎每天都被感动包围,收获着泪水。
”这是徐本禹回来后写在日记里的话。
每次翻开它,狗吊岩送行的女子们簇拥在自己身旁,硬把几个熟鸡蛋塞进他背包的情景,就浮现在眼前。
孩子们擦着眼泪,不停地问“徐老师你还会回来吗?
”2003年,徐本禹本科毕业后,虽以高分考取了本校的硕士研究生,然而他觉得这是兑现承诺的时候了,不管多大的代价,答应孩子们了,就一定要做到!
为此,他放弃了攻读硕士的机会,毅然前往狗吊岩的乡村小学支教。
华中农大还破天荒做出决定,为他保留两年研究生学籍。
几年来,他耐住了寂寞,告别了繁华的城市生活与优越的物质条件,在大山深处辛勤哺育、默默奉献。
今天,与他同来的7个志愿者最后也只剩下他一个了。
当他的事迹被报道后,在网上,从祖国内地到港澳台,从亚洲到欧洲,从北美到澳洲,要求捐款捐物的电子邮件雪片似的飞来……
1.仔细阅读上文,想一想:
作为一名硕士研究生,他毅然放弃学业到穷困山乡支教,以个人的价值取向来看,你认为他这样做值不值?
为什么?
解题思路:
本题重在考查学生对人物形象的价值取向进行评价的能力。
解答这类题型,需有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理性的思考,观点要正确,分析要有说服力。
从本文来看,徐本禹这样做是值得的。
关键是要找出足够的理由来说明。
参考答案:
值!
因为徐本禹如果留校读研究生,所提升的也仅仅是个人的人生价值;而他到贫困山乡支教的义举和产生的社会影响,提升的却是巨大的社会价值。
只有当自己的努力、奉献提升了社会价值,个人的人生价值才更有意义。
【方法指津】
人物的性格是指记叙类作品中所描写的各种人物身上所具有的独有的思想、品质、行为、习惯等特征。
人物的性格一般有温柔、野蛮、泼辣、阴险、稳重、幼稚、暴躁、内向、开朗、善良、风趣幽默、洒脱等。
不同时代不同阶级的人,或同一阶级但处于不同社会环境中和具有不同生活经历的人,其性格特征决不相同。
不同性格特点的人,对同一件事的看法和处理方法也不同。
所以,我们要了解人物就必须把握其性格。
把握人物形象的方法有:
怎样多角度、多侧面地把握作品中人物的性格?
一、深入剖析事件分析人物的性格
人物通常是靠事件来表现的。
通过事件,可以看出人物的职业和身份。
这是分析人物很重要的一个方面。
分析人物的性格时,尤其要抓住文章中特殊的事件来看,因为一个人的性格特点在一个特殊事件里能得到充分的表现。
二、品味作品中的人物描写分析人物的性格
人物是靠各种描写来表现的。
在分析人物性格时,可以把握作者对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和心理描写。
外貌能说明人物的处境、身份和职业等特征,个性化的语言、动作能体现人物的性格,心理描写则能直接反映人物的特点。
例如都德的短篇小说《最后一课》中,作家对韩麦尔先生的外貌、语言、动作、细节等描写,对小弗郎士的心理描写,就很好地表现了人物各自的性格特征。
三、通过环境背景分析人物的性格
人总是在一定的环境中生活,故事也总是在一定的环境中展开。
因此人物的性格或情节的发展必然要受到环境的影响和制约。
为了更好地揭示人物的性格,必须准确地把握各种环境描写。
自然环境描写不仅交代了人物活动和事件发展的客观环境;同时也渲染、烘托气氛,抒发或寄托作者和人物的感情。
社会环境描写不仅可以交代背景、渲染气氛,而且对人物的活动内容和活动方式有重要的影响,使人物的性格和作品的主题切合时代。
通过分析作品中人物所处的环境,可以剖析人物的性格。
四、通过场面分析人物的性格
记叙类作品常常通过若干场面描写,令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自然在脑中勾画出人物的形象。
所以通过剖析场面描写能探究人物的性格。
五、联系作品的主题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分析人物的性格
作品的主题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是要靠人物和事件来表现的。
我们也可以通过联系作品的主题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来反推人物的性格。
【精题演练】
一、(2009年汕头中考题)
寻石记 迟子建
①我们童年所做的游戏,稍微有点新意的,也不外乎让一个小伙伴扮成白军,我们一伙红军四处去抓他。
一抓总能抓得到,他不是藏在柴垛后面,就是躲在狗窝里。
每次白军垂头丧气地被捉住的时候,我都要想:
白军真蠢啊,怪不得胜利的是红军呢!
②这些游戏玩得腻了,有一天我们突发奇想,想砸家里的石头玩。
听说石头能砸出火花,火花在白天看时不明显,须等到夜里来砸,才能把那火花看得真切和灿烂。
③一般的人家都有一块大石头,是冬季用来腌酸菜的。
夏季时,这石头闲在院子里,人们就把它当成板凳来使了。
老人们坐在上面吸烟锅,女人坐在那里补衣裳。
(A)有的时候鸡也会跳上去,在上面叽叽咯咯地叫着,好像那石头是它下的蛋似的。
④终于有一个傍晚父母去邻居家串门了。
我便与几个小伙伴砸家中的那块青石。
它方头方脑的,大约有二十斤重吧,我们每砸一下,都要跳起来为迸射出来的银白色火花欢呼一番,直到它被砸碎为止。
⑤次日清晨,我给母亲从被窝中揪出来。
她呵斥我:
“你给我去找个一模一样的石头回来,要不我就剁掉你的贱手!
”那石头我们家年复一年地用着,成了我们的老熟人了,它的破碎自然要让母亲大发雷霆的。
⑥我就不信我找不到一块石头,那样我不就跟白军一样愚蠢了么!
我穿上衣服冲出家门,朝河岸走去,我印象中水里有大石头。
刚到河畔,就见邻村的打渔人在收网,他问我一个小孩子这么早出来干什么,我如实说了。
他就告诉我说,河里的石头动不得,石头底下藏着龙,我要是搬了石头,龙就会伸出尖爪子把我钩住。
⑦我想河里的石头动不得,山上峭壁旁的石头应该能让人动的。
我朝山上走去。
到了那里时,正碰上同村的赤脚医生在采药材。
他问我一个小女孩走这么远的路来这里干什么,我说要搬一块石头回家。
他就笑着对我说,峭壁旁的石头动不得,它们是山神胸脯上的一块块肌肉,你动一块,等于在山神身上割了一块肉。
⑧(B)既然石头都有它们自己的来历和用场,我就空着手理直气壮地回家了。
⑨母亲根本就不相信她清晨时的一句气话竟然使我独自出去寻石头,更不相信我听到的这些传说。
她嗔怪我说:
“我看你不用出去找石头了,你自己就是一块石头!
”
⑩我真的是石头么?
如果是,我可不想做家中的那块石头。
我要做山上的石头听风雨,要做水底的石头亲吻鱼。
(选自《迟子建散文》,人民文学出版社2008年1月版,略有改动)
1.本文开头写“抓白军”游戏,其作用是__________。
2.任选一句品味语言,注意加点词句。
A.有的时候鸡也会跳上去,在上面叽叽咯咯地叫着,好像那石头是它下的蛋似的。
B.既然石头都有它们自己的来历和用场,我就空着手理直气壮地回家了。
3.第⑥⑦段中打渔人和赤脚医生对“我”说起石头的传说,其目的是什么?
4.结合全文,谈谈第⑩段表现了“我”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
1.为下文写“寻石”一事作铺垫2.A看到鸡在石头上“叽叽咯咯”地叫,便把石头想象为鸡下的蛋,充满童趣。
B“我”相信了石头的传说,觉得自己并不蠢,所以空着手回家也“理直气壮”,生动地表现了小孩充满童真的有趣心理。
3.以传产形式把下河、上山取石头的危险说出来,巧妙地劝“我”回家。
4.参考示例一:
我要做一个有用的人,经风雨,经世面。
参考示例二:
做人不能平淡,应当自由自在,寻求新意。
二、(2009年襄樊中考题)
布鞋
厉彦林
①世上鞋的品种、样式、颜色应有尽有,令人眼花缭乱,但让我久久难以忘怀的,还是童年、青年时代的布鞋。
②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故乡大人、孩子穿的都是布鞋。
衣服旧得实在没法穿了,就把补丁一层层拆开,把有用的地方剪成一块块的碎布科。
家家都有针线笸箩,里边装满了剪裁缝补衣裳剩下的布片或布条,我们这里叫“铺衬”。
那铺衬五颜六色,薄厚不一,颜色不一,新旧不一。
铺衬积攒多了,就选个太阳毒的日子,把面板或木锅盖或木饭桌支在院子里,用铁锅调出热气蒸腾的浆糊,把新一些的布料和旧一些的布料错开,将厚一些的和薄一些的摊均匀,将碎布条一块块、一层层粘起来,在太阳底下晒上几个小时,就成了硬邦邦的“阕子”。
如果赶上阴雨天,就拿到热炕上或火炉上或热锅里烘烤,那阕子成色也不差。
做鞋前,先找村里的巧媳妇,按脚大小,照着棉鞋或单鞋样式,先在纸上剪出鞋样子,然后把这纸鞋样缝在阕子上,刷刷几下就剪出鞋底、鞋帮,然后就可以做鞋了。
③那时乡下孩子很少有鞋穿,谁能穿上娘做的新布鞋,准会挺胸阔步,炫耀一番。
我娘一生勤劳,做一手好针线活。
春天,为我做一双或圆口或方口的布鞋;冬天,为我缝一双黑粗布甚至黑条绒的厚棉鞋。
看娘做鞋,是我童年记忆里最为鲜亮的风景。
纳鞋底是既细致又累人的活儿。
娘总要用一块布包着鞋底纳,想方设法不把鞋两侧的白布弄脏。
夜深人静时,娘坐着小方凳,弯腰弓背,一手攥住鞋底,一手用力拽针线,指掌间力气用得大、用得均匀,纳出的鞋底平整结实,耐穿。
那动作,轻松自如,透出一种娴熟、优雅之美。
那针线密密匝匝,稀疏得当,松紧适中,大小一致,煞是好看。
纳鞋底的时间长了,手指会酸痛,眼睛会发花。
有时娘子指麻木了,一不小心就会扎着手指。
看到娘滴血的手指,我很心疼,便安慰娘道:
“等我长大了,挣钱买鞋穿,你就不用吃这苦了。
”娘微笑着说:
“等你长大了,有媳妇做鞋了,我就省心了。
”望着鞋上密密匝匝的小针脚和娘那疲倦的眼睛,我激动不已。
多少次我听着油灯芯热爆的噼里啪啦声,那熟悉的麻线抽动的嗤嗤声,渐渐进入温柔缥缈的梦乡。
④娘做的布鞋伴我度过了艰苦的学习生涯。
娘经常笑着说:
“孩子咱可要听话、争气,咱不和人家比吃比穿,咱得跟人家比学习。
识字多了,才有出息,才不愁没鞋穿。
”后来,我准备进县城读书了。
多少个夜晚,灯光摇曳,娘把纳鞋底的绳扯得很紧,牢牢地、细细地把所有关爱都纳进了鞋底。
入校时我拿出自己的布鞋,将鞋面贴在脸上,那软软的绒毛仿佛儿时娘的抚摸,似乎又看到了娘那期待的目光。
我们这些年龄不大就离家的孩子,记忆中娘的一喜一怒、一举一动都成了美好的回忆。
⑤如今城市人穿布鞋已逐渐成为时尚。
穿惯皮鞋的都市人,开始与布鞋有了缘分。
无论身在何处,有一双布鞋,一双包含亲人惦记和祝福的布鞋,就学会了感恩,尽管踩着纵横交错的路,有黑暗、有泥泞、有坎坷、有暴雨,可人生的路不会错、不会斜,心中总是洒满春风、阳光、幸福和欢乐。
(《人民日报》2009年4月25日,有改动)
1.文章以为线索,通过对的问忆,表达了对之情。
2.请从第③段中找出具体表现“我娘做一手好针线活”的句子,写在在下面的横线上。
(2分)
3.认真品味文中第④段加线句子,说说这句话表现了母亲怎样的特点。
多少个夜晚,灯光摇曳,娘把纳鞋底的绳扯得很紧,牢牢地、细细地把所有关爱都纳进了鞋底。
4.联系上下文,说说你对卜面句中加点词语“贴”的理解。
入校时我拿出自己的布鞋,将鞋面贴在脸上,那软软的绒毛仿佛儿时娘的抚摸,似乎又看到了娘那期待的目光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九年级 语文 人物性格 体会 人物 情感 侯国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