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画的评语.docx
- 文档编号:23509836
- 上传时间:2023-05-17
- 格式:DOCX
- 页数:8
- 大小:21.71KB
国画的评语.docx
《国画的评语.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画的评语.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国画的评语
国画的评语
1.对国画的评价
中国画与西洋画相比有着自己独特的特征,还表现在其艺术手法、艺术分科、构图、用笔、用墨、敷色等多个方面。
按照艺术的手法来分,中国画可分为工笔、写意和兼工带写三种形式。
工笔就是用画笔工整细致,敷色层层渲染,细节明彻入微,用极其细腻的笔触描绘物象,故称“工笔”。
而写意呢?
相对“工笔”而言,用豪放简练的笔墨描绘物象的形神,抒发作者的感情。
它要有高度的概括能力,要有以少胜多的含蓄意境,落笔要准确,运笔要熟练,要能得心应手,意到笔到。
兼工带写的形式则是把工笔和写意这两种方法进行综合的运用。
从艺术的分科来看,中国画可分为人物、山水、花鸟三大画科,它主要是以描绘对象的不同来划分的。
而中国画中的畜兽、鞍马、昆虫、蔬果等画可分别归入此三类。
中国画在构图、用笔、用墨、敷色等方面,也都有自己的特点。
中国画的构图一般不遵循西洋画的黄金律,而是或作长卷,或作立轴,长宽比例是“失调”的。
但它能够很好表现特殊的意境和画者的主观情趣。
同时,在透视的方法上,中国画与西洋画也是不一样的。
透视是绘画的术语,就是在作画的时候,把一切物体正确地在平面上表现出来,使之有远近高低的空间感和立体感,这种方法就叫透视。
因透视的现象是近大远小,所以也常常称作“远近法”。
西洋画一般是用焦点透视,这就像照相一样,固定在一个立脚点,受到空间的局限,摄入镜头的就如实照下来,否则就照不下来。
中国画就不一定固定在一个立脚点作画,也不受固定视域的局限,它可以根据画者的感受和需要,使立脚点移动作画,把见得到的和见不到的景物统统摄入自己的画面。
这种透视的方法,叫做散点透视或多点透视。
如我们所熟知的北宋名画、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用的就是散点透视法。
《清明上河图》反映的是北宋都城汴梁内外丰富复杂、气象万千的景象。
它以汴河为中心,从远处的郊野画到热闹的“虹桥”;观者既能看到城内,又可看到郊野;既看得到桥上的行人,又看得到桥下的船;既看得到近处的楼台树木,又看得到远处纵深的街道与河港。
而且无论站在哪一段看,景物的比例都是相近的,如果按照西洋画焦点透机的方法去画,许多地方是根本无法画出来的。
这是中国的古代画家们根据内容和艺术表现的需要而创造出来的独特的透视方法。
2.如何评价(赏析)国画
初看国画,要欣赏的不是画面如此简单,还要看一下几项是否精美。
画工
画家作品,可表现出作者成就。
画面的形象,就是画工的具体,我们往往主观批判该画的好与坏,就是受画工的影响最大。
书法
中国画与西方绘画不同之处,其中一项就是书法。
国画画面上常伴有诗句,而诗句是画的灵魂,有时候一句题诗如画龙点睛,使画生色不少,而画中的书法,亦影响画面至大。
书法不精的画家,大多不敢题字,虽然仅具签署。
亦可窥其功底一二。
印章
画面上常见印章有各方面使用:
画家的印玺、题字者私章、闲章、收藏印章、欣赏印章、鉴证印章等。
而各种印章的雕工、印文内容、印章位置,都在评介之列。
尤其古画,往往有皇帝、名家、藏家及鉴赏家的印鉴,可佐真伪。
装框
中国画装裱独具一格,常见有纸裱、绫裱两大类。
纸裱较粗,绫裱较精。
裱边的颜色、宽窄、衬边、接驳、裱工等都十分讲究。
功力
从事书画修养越久的人,他表现出的功力,是初学者无法掌握。
尤其是书法,老手多仓劲有力,雄浑生姿。
国画方面,其线条、设计、意景亦表现出作者功力。
所以人生经验丰富的艺术家,其作品往往较年轻画家有不同表现,这就是功力。
布局
布局看来似是画面的设计,其实是作者胸怀中的天地,从画面布局中表现出来。
中国画与西方绘画不同地方甚多,最明显之处就是"留白",国画传统上不加底色,于是留白甚多,而疏、密、聚、散称为留白的布局。
在留白之处,有人以书法、诗词、印章等来补白。
亦有让其空白,故从布局可见作者独到之处。
诗句
字画中的诗词,往往代表主人的心声。
一句好诗能表现作者的内涵和学养,一句好诗,亦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例如:
明代画家张宏所作的《村径柴门图》,画家自题:
“村径绕山松叶暗,柴门流水稻花香。
”描绘松林环抱,崇山拱卫的庭院山庄,高大葱郁的苍松分为两组,如同两把打开的摺扇,掩护着山坳中的村落。
村前稻田临水,田园丰美,正有辛弃疾“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的词意。
印文
无论字或画,常有"压角"的闲章出现。
所谓闲章就是画面或书法留白的角落。
而印上的文字,有时影响字画甚大。
从印文中也可看到者作者心态,或当时的环境。
好的印文,配以好的雕刻刀法,盖在字画上,使作品更添光彩。
3.如何欣赏和评价国画
欣赏和评价国画的优劣的标准是南齐谢赫在《古画品录》中归纳的“六法”,这是千百年来被绘画界和书法界所公认的。
哪六法呢:
“一曰气韵生动、二曰骨法用笔、三曰应物象形、四曰随类赋采、五曰经营位置、六曰传移模写”齐白石都把九十岁了,可他的话依然是气韵生动,笔力遒健,章法独具,换别人恐怕早已文思枯竭了吧。
可以说,齐白石的画六法具备,他的“画妙在似与不似之间,不似则欺世,太似则媚俗”可谓悟到了艺术的真谛。
气韵兼力、格制俱老、变异合理、彩绘有泽、去来自然、师学舍短。
及粗卤求笔、僻涩求才、细小求力、狂怪求理、无墨求染、平画求长”这些中国画欣赏和评价的语义,理解了你就能理解国画的精髓。
中国人的美学观点;以自然为美啊!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现在街上的女人,这样风格的已经非常少了!
中国书画,书法是基础,没有书法的基础,你就不懂中国的艺术!
丰子凯的画非常简单,但是,大家为什么非常喜欢他,一个是意境,还有就是纯厚的技法!
前几天范增在说,画画主要还是技术的磨练!
这个应该非常正确!
哪个人都有自己的看法,关键是你能不能够表达出来!
简单说,中国画的“意境”说其实和中国艺术传统中的“禅”很有关系。
尤其是如齐白石那样的“文人画”更甚。
离开了“禅”的意境追求,恐怕这幅画的“中国特色”就丢了一半的分了。
而有了这个“禅”意的矛盾审美标准限制,中国画在大部分的题材中就不容易有更多的思想和哲理追求。
这是“传统”国画的致命伤。
不改革,不会有发展的机会了。
个人以为,当代是不可能出大书法家和大国画家的,因为现在主流书画界的人,心思都太势利,太小器,缺乏坚守和境界,当然也不愿下苦功夫,无论是人的境界还是笔墨的水平,都太水。
有几个有些趣味的,却只是在故纸堆里找僵尸气,令人作呕,而那些曾经大肆流行的所谓流行书风,就是胡闹,不提也罢。
中国的美术界文化程度普遍低。
过去是那样,现在也是如此。
从进人的那一关开始,招人的品行和文化层次就决定了以后的产品:
虚狂和低格调。
所以,中国的美术匠气十足,盲目跟风。
和传统的小家子的文人画品味一脉相连,那怕现在他们能熟练地操作西画技巧。
中国人的画能够反映现实生活的丰富表层,也就很不错了。
无疑,齐白石的画是做到了这一层的。
至于涉及深层审美意识,无论现在还是过去,这个圈子天生的缺少这种底气,因为这是由这个圈子里的人的品行和文化层次决定了的。
西画和国画审美意识完全不同,前者求真,反映的是科学精神,后者求意,反映的是传统文人的情调。
西画代表人物,拉菲尔,米开朗基罗,达芬奇等所代表的审美意识是中国传统文人的审美意识所望尘莫及的。
比加索说的话不能太当真。
绘画的本质就是复制自然。
因为自然的美是绘画技术所不能完全再现的,西画同样也做不到,更不要说国画了。
另外,摄影艺术也同样做不到。
所谓的“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只是一种自我的包装,当不得真的,所以,从纯价值尺度看,求真的西画肯定高于写意的国画,因为那更接近绘画的本质。
国画本质上也是复制自然,只是技术手段比不上西画而已。
所以,只能追求写意,正因如此,国画框框套套太多,已脱离了绘画的本质,成为国画自身的障碍,这也是中国文人的品味所决定的,如看国画就看字这种论调就一种。
抛弃纯价值尺度,国画作为一种小家子气的画种有它特定品味和审美受众,也算是一种风格,从这点上讲,有其自身独特性,可以成为与西画并例的一种风格,仅此而已我也反对“西方中心论”还张之洞那句话: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
以下贴些大师的作品,细细品味吧。
4.如何评价国画
中国绘画艺术历史悠久,渊源流长,经过数千年的不断丰富、革新和发展,以汉族为主、包括少数民族在内的画家和匠师,创造了具有鲜明民族风格和丰富多采的形式手法,形成了独具中国意味的绘画语言体系,在东方以至世界艺术中都具有重要的地位与影响。
中国绘画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植于民族文化土壤之中。
它不单纯拘泥于外表形似,更强调神似。
它以毛笔、水墨、宣纸为特殊材料,建构了独特的透视理论,大胆而自由地打破时空限制,具有高度的概括力与想象力,这种出色的技巧与手段,不仅使中国传统绘画独具艺术魄力,而且日益为世界现代艺术所借鉴吸收。
中国画与西洋画相比有着自己独特的特征,还表现在其艺术手法、艺术分科、构图、用笔、用墨、敷色等多个方面。
按照艺术的手法来分,中国画可分为工笔、写意和兼工带写三种形式。
5.怎样评价欣赏中国山水画
1.注意欣赏作品的气韵美中国山水画很讲究整体气势,用美术术语来说就是先体味其“神韵”,或者“神似”,然后再看作品的笔墨趣味,构图、着色、笔力等。
最后再看造型,即是否“形似”。
由此,神韵美是一种高级的审美享受,也是中国画追求的目标。
2.注意欣赏作品的意境美中国山水画讲究写意,讲究气韵生动,天人合一。
所以,欣赏山水画,只注意作品的笔法、墨法、章法及色彩是不够的,除此之外,还要注意欣赏作品的形式美、色彩美,甚至节奏美、旋律美。
作品结构是开放的、自由的、无拘无束的,这正是其博大、充满生机活力的原因。
3.注意欣赏作品的笔墨美山水画同人物画不一样。
人物画讲究用笔精确,细腻传神,束缚很大,而山水画特别是写意山水画追求的是笔墨自由、奔放、无拘无束和激情宣泄,讲究用笔用墨、讲究皴法、讲究急缓顿错、讲究一波三折、讲究韵味,就像音乐的旋律、舞蹈的节奏。
其实艺术的高境界是相通的。
4.注意欣赏作品的诗合美许多的中国山水名画,都附带着诗词在其中,其珠联璧合,诗情画意,也是人们审美享受的一大方面。
例如,郑板桥善画竹,再配上一首七律诗: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其意境真是美极了!
(芳芳)。
6.如何正确评价一幅中国画作品
如何欣赏中国画?
对中国画审美特征的理解会敏锐我们的直觉,欣赏时再结合想象,方能领略作品的文化背景和气韵、神韵、陶冶情怀。
中国的书法与绘画是在一种特殊而古老的文明环境中产生的。
几千年来,它们曾走过了从发端、童稚、成熟到升华变化,从实用到艺术化的漫长路程。
毫不夸张地说,书与画是华夏民族的聪慧与创造力最集中的表现之一,并在某种意义上标志着华夏文明在古典文化艺术领域的最高水准。
中国乃至东方世界对宇宙自然的看法,对社会人事的态度,对美与永恒性的追求,都在中国书画里得到了显化,并通过它们而获得了千百万炎黄子孙、东方朋友乃至世界各国朋友的认同。
历代那些稚拙的或者雄健的或者秀美的碑帖法书,那些神秘的或灿烂的或淡雅的绘画名品,都是我们民族的精华——书画艺术家们(包括不知名姓的民间艺匠)以审美方式与主客体世界进行心灵对语的形象记录。
这种对语有时达到了哲学化的高度,——在“若坐、若行、若飞、若动”的纵横笔画之间,在“有丰致、有缥缈”的笔情墨象之中,蕴含着情思,也体现着“道”,表现着人格乃至对生命宇宙的体验。
可以说,每幅字、画都凝结着民族与时代的心态,积淀着民族精神的文化层。
作为艺术,作为中国人心理意识结晶的书画艺术,就更不待言了。
但不是每个人都能够在较高的层次上欣赏书画艺术。
它是如此的丰富而悠久,精致而又神妙!
要理解与感受神秘的陶绘,狞厉的青铜纹饰,静穆的佛像,意在笔墨之外的文人画和高度抽象、流动的书法点划结构,都需要一定的知识和修养。
欣赏中国书画,允许欣赏者持的某种主观态度,这需要情感与想象。
需要理性、确切的知识与判断。
将二者合而为一,是笔者试图向读者提供的既引导欣赏,又介绍知识的文章。
传统中国画以毛笔、水墨、矿物质颜料、绢帛、宣纸等为工具(原料)从表现形式上分工笔画和写意画。
人物画强调“传神”,通过对人物面部表情(特别是眼神的刻画)、肢体语言、环境等的表现,达到以形写神、突出人物的内心世界。
山水画强调“诗情画意”表现雄壮粗犷或秀丽俊美的山式、云吞雾幕——情景交融的意境创造即:
将大自然的美与文人逸趣(中国文化)紧密地糅合在一起,用高远、平远、深远(或合三远)法的结构画面,计白当黑的处理方式。
花鸟画则以托物言志、借物抒怀;来赞美生命、歌颂大自然——挥洒“胸臆”。
在笔墨色彩上讲究:
1、笔法丰富、有力度,或浸润凝重、或枯涩快疾;或中锋、或逆锋、或侧锋、或拖笔、或散笔。
2、墨法多层次的变化(五墨六彩——焦、浓、重、淡、清加上纸的颜色),或积墨、或破墨、或泼墨。
3、色彩为随类赋彩等感性色彩,讲求墨气、沉着(色彩以墨骨为主,施以淡彩)并有工笔重彩。
总体上追求传统文化(内在的)与以线造型的笔墨意趣(外显的)融合,即:
诗情画意和“气韵”、“神韵”的表现。
在造型上不拘泥于外形的肖似(逼真),而着重表现物象内在的“气韵”、“神韵”与画家“胸臆”的挥写(抒发)。
在构图、透视上的处理有别于西方绘画,以多角度、多视点(移动)的“散点透视”来表现画家的主观意图自由组合空间。
那幺我们究竟如何欣赏呢?
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去欣赏:
中国的历史、文化背景、文学艺术(诗情画意)和笔墨技巧以及中国画色彩的魅力等方面去品味(欣赏)中国画作品。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国画 评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