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位序规模理论的江苏地区城市体系规模结构研究.docx
- 文档编号:23508202
- 上传时间:2023-05-17
- 格式:DOCX
- 页数:11
- 大小:333.74KB
根据位序规模理论的江苏地区城市体系规模结构研究.docx
《根据位序规模理论的江苏地区城市体系规模结构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根据位序规模理论的江苏地区城市体系规模结构研究.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根据位序规模理论的江苏地区城市体系规模结构研究
基于位序——规模理论的江苏省
城市规模结构研究
郑雅文20102601055钟宝云20102601106
目录(CONTENTS)
1.
引言
在一个国家或地区,因为各城市自然和社会区位条件不一致,因此城市间有不同的职能分工,由此相应形成不同的城市规模。
通过了解城市规模的分布,能够在宏观上把握区域城市的发展现状、趋势和发展过程中的不平衡、不合理之处,为相关城市体系未来的发展“诊断把脉”,因此意义重大,具有较大实际应用价值。
而本文选取的研究对象——江苏省,与上海、浙江所共同构成的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已成为6大世界级城市群之一。
而江苏自身的人均GDP、地区发展与民生指数均居全国省域第一,已步入中上等发达国家水平。
因此,相应地了解江苏省城市规模分布的特征及其发展特点,其必要性也就不言而喻了。
2.城市位序——规模分布理论
城市规模主要有人口规模和用地规模两种表达方法,而由于后者较为模糊难以获取,而多选用前者作为衡量标准。
城市规模分布理论有城市首位律、城市金字塔和城市位序——规模法则等。
它们从不同的角度考察了城市体系的规模分布,其中位序——规模法则能够获得较为丰富的结论,因此更常用。
位序——规模法则是从城市的规模和城市规模位序的关系来考察一个城市体系的规模分布的。
最早由奥尔巴克发现五个欧洲国家和美国的城市人口符合人口规模及其位序的乘积是一个常数,经过许多学者的历次完善后形成现在被广泛使用的罗卡特模式。
也即
Pi=P1·Ri-q
(1)
式中,Pi是第i位城市的人口;P1是规模最大的城市人口;Ri是第i位城市的位序,q是常数。
对式
(1)进行对数变换,可得:
lgPi=lgP1-qlgRi
(2)
式
(1)和式
(2)对概括国家和区域的城市规模分布有相当的普遍性,因而实际应用范围很广。
但在分析实际问题时,有两种方式。
其中一种是将P1作为已知值;另一种是将P1作为待求系数进行计算。
前者所得相关系数较低,而后者所得相关系数更高,但可能使得第一大城市的理论值大大偏离正常值。
而在本文中,为了能够得到更为全面的数据和结论,克服两种方法的弊端,将同时采用两种方法进行讨论。
3.江苏省城市体系规模结构分析
3.1数据来源与处理
在进行城市规模研究时,数据的来源对获得结论的影响尤为重要。
我国人口流动性很大,城乡间人口迁移现象甚为普遍,因此在城市中非常住户籍人口(即外来人口)已经成为城市人口规模的重要组成部分。
周一星等指出,以“市人口”定义的城市人口规模是现今中国所有的统计出版物所没有公布过的城市统计概念,它是接近于城市实际规模而有别于城市行政辖区户籍人口的概念,应该在实践中推广使用。
通常使用的“非农业人口”以及“市区总人口”都为户籍人口,因而与实际情况偏离较远。
本文的数据采自“第六次人口普查”里的“市人口”,即每个市的常住人口,包括范围为居住在本乡镇街道,户口在本乡镇街道或户口待定的人;居住在本乡镇街道,离开户口所在的乡镇街道半年以上的人;户口在本乡镇街道,外出不满半年或在境外工作学习的人。
这是目前所有统计数据中较好的人口规模指标,更为接近城市实体地域的人口规模。
在统计数据过程中,我们发现一部分市辖县已转变为市辖区,如吴江市、江都市、姜堰市这3个县级市已经撤县设区,分别成为了的市区范畴。
因此为了统计口径的统一性和结论的适用性,因此将3个地级市的数据与相应管辖城市合并,统一作为相应地级市的人口进行计算。
3.2江苏省城市规模分布现状
图1.江苏省行政区图
2013年2月,江苏省共辖1个副省级城市,12个地级市,23个县级市,其中县(市)中包含3个江苏试点省直管县(市)(分别为昆山、泰兴和沐阳,但人口普查中并无沐阳的数据,只能放弃。
)故统计的县级以上城市总数为36。
不同市各有其地理区位、人才、经济、基础设施等等的特点,互相竞争且互为补充,形成了一个较有特色的区域城市群体。
但同时不可忽略的是省内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平衡,应成为在考察城市规模时一个较为重要的切入点。
如南京、苏州、无锡、常州都为特大城市,与它们地处苏南有密切联系。
城市等级
地区
地级市
县级市
县
苏南地区
5
11
0
苏中地区
3
7
3
苏北地区
5
4
18
表1.江苏省区域城市(县)个数
由上表1,可初步认识江苏城市区域发展不平衡状况。
苏南地区的有5个地级市和11个县级市,没有县,原本的县城都升级为县级市,可见城市化发展水平较高。
从苏南到苏中最后到苏北,县级市数目减少,县的数目增加,与江苏省内经济发展水平苏南最好,苏中次之,苏北最落后相一致。
而苏北地区有5个地级市,对应了4个县级市和18个县,县的数目比苏中地区大大增加,可见苏北地区的城市发展水平落后程度较大,大部分区域都为县城。
本文通过查阅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中常住人口数据,得到江苏省36个县级以上城市的人口规模分布及其排序,如表2所示。
城市
南京市
苏州市
无锡市
常州市
徐州市
淮安市
人口规模
(万人)
563.7
331.6
259.0
180.4
168.5
130.6
位序
1
2
3
4
5
6
城市
扬州市
南通市
昆山市
连云港市
盐城市
镇江市
人口规模
(万人)
127.9
120.1
91.3
89.9
86.7
84.2
位序
7
8
9
10
11
12
城市
泰州市
江阴市
常熟市
宿迁市
宜兴市
张家港市
人口规模
(万人)
79.6
63.8
60.0
57.7
42.8
42.0
位序
13
14
15
16
17
18
城市
邳州市
泰兴市
丹阳市
启东市
海门市
靖江市
人口规模
(万人)
38.8
33.3
28.7
28.6
26.6
26.4
位序
19
20
21
22
23
24
城市
太仓市
东台市
溧阳市
仪征市
兴化市
金坛市
人口规模
(万人)
26.0
25.4
25.3
23.4
22.7
22.2
位序
25
26
27
28
29
30
城市
新沂市
句容市
高邮市
如皋市
大丰市
扬中市
人口规模
(万人)
22.0
19.9
18.9
18.5
18.0
12.4
位序
31
32
33
34
35
36
表2.江苏省县级以上城市常住人口及其排序
由表2,人口在100万以上的特大城市就有南京市、苏州市、无锡市、常州市、徐州市、淮安市、扬州市和南通市共8个地级市,其中只有徐州市位于苏北地区,淮安市、扬州市位于苏中地区,其余都位于苏南地区。
南京作为省会,人口规模在500万以上,名列全省第一,其区位竞争力非常突出,虽自然区位一般,但位于长三角经济腹地,市场规模大,经济区位优势明显。
苏州、无锡靠近上海市,自然、交通、经济区位都较为突出,人口规模在200万以上。
而常州虽同属苏锡常都市圈,但离上海较远,上海对其引力大大减少,相对区位优势小,因此城市规模与苏州、无锡也有一定距离。
徐州作为徐州都市圈的中心,是苏北地区发展最好的地级市,在全省排第5。
淮安、扬州分别排第6、7,南通与上海隔江相望,排第8。
人口在50万~100万的大城市有8个,分别为昆山市、连云港市、盐城市、镇江市、泰州市、江阴市、常熟市和宿迁市。
昆山市作为县级市排名第9,规模比后面不少地级市要大。
昆山市有着极大区位优势,位于上海与苏州市区之间,为中国大陆经济实力最强县级市,目前已成为江苏省3个试点省直管县(市)之一。
连云港第10,是苏北的港口城市。
第11、12、13的镇江市、泰州市、江阴市都为苏中地区的地级市。
苏北地区的宿迁市为排名最后的地级市,规模略小于苏南地区的县级市江阴市和常熟市。
可以发现,所有地级市以及以上的城市都为大城市或特大城市。
人口在20~50万的中等城市有15个,宜兴市、张家港市、邳州市、泰兴市、丹阳市、启东市、海门市、靖江市、太仓市、东台市、溧阳市、仪征市、兴化市、金坛市和新沂市。
除邳州市和新沂市两个县级市属徐州市管辖,其余中等城市在地理区位上无一不位江苏省中部和南部地区,靠近上海或靠近苏南城市群。
人口在20万以下的小城市有5个,分别为句容市、高邮市、如皋市、大丰市和扬中市,且城市规模都较大,除扬中市外,都较为接近中等城市的人口规模。
由上面的讨论可知,各规模级城市的数量比(即特大、大、中、小)的比例为8:
8:
15:
5。
可以看到,这种结构与我们平时常见的金字塔结构并不一致,即城市体系并没有按照随着城市规模缩小,城市数量增多的规律进行递变。
可以看出,这种特殊结构在一方面说明了江苏省经济较发达,特大城市、大城市的数目较多并占大比重;但另一方面也说明了江苏省大型城市比较发育,小城市发育不足,大城市的发展并没有很好带动小城市,侧面反映了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状况。
由上,为更清楚量化江苏省城市首位度,故对江苏省城市首位指数进行衡量。
本文将通过使用2城市指数、4城市指数和11城市指数加以衡量,结果如表3。
测算方法
计算公式
计算结果
2城市指数
S2=(P1/P2)
1.699781
4城市指数
S4=P1/(P2+P3+04)
0.731108
11城市指数
S11=2P1/(P2+P3+……+P11)
0.710847
表3.江苏省城市首位指数
按照城市规模法则,正常的4城市指数和11城市指数应该为1,2城市指数应该为2,而江苏省的城市首位指数小于标准,即并不是标准的首位分布,首位城市垄断能力并不强。
以江苏省城市规模的次序为横坐标,城市规模为纵坐标,可得到江苏省2010年市人口的位序——规模曲线。
如图1所示。
图1.江苏省2010年市人口位序——规模曲线
由江苏省城市位序——规模曲线,验证了上面所得结论,大中城市发育得较为成熟,特大、大城市分布较为均匀,城市的首位度并不强。
3.3基于位序——规模理论的江苏省城市规模分布特征分析
为了更进一步阐述江苏省城市人口规模与城市位序的关系,下面运用位序——规模理论,即罗卡特模式来进行分析。
Pi=P1·Ri-q
(1)
式中,Pi是第i位城市的人口;P1是规模最大的城市人口;Ri是第i位城市的位序,q是常数。
对式
(1)进行对数变换,可得:
lgPi=lgP1-qlgRi
(2)
本文只对罗卡特模式进行对数变换后的公式
(2)进行测算。
在计算过程中,只需把江苏省的36个市落到横坐标为位序,纵坐标为“市人口”的双对数散点坐标图上,就可以初步得到江苏省各“市人口”与城市位序的概况。
再根据对数变换后的“市人口”与“城市位序”的关系,建立相关的回归方程。
其中,令y=lgPi,a=lgP1,b=-q,x=lgRi,可求得回归方程为y=a+bx,根据截距即a的不同,可分为两种情况:
(1)当a为最大城市的对数值时,即a为已知条件时,得
y=-0.919x+6.751(R²=0.943)
如图2所示:
图3.江苏省2010年位序规模模拟曲线(截距固定)
(2)回归方程y=a+bx的a是未知的,即截距规模不确定,截距直接靠散点进行回归分析求得,得
y=-1.064x+6.936(R²=0.963)
如图3所示:
图2.江苏省2010年位序规模模拟曲线(截距不固定)
综合上面两种情况,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回归的相关系数都比较高,回归显著,说明江苏省的城市规模的分布符合“位序—规模”分布类型。
但是两种的情况下的相关系数不一致,明显第二种截距不固定的相关系数较高。
(2)第二种情况下的q=1.064与最优分布q=1最相近,且相关系数也较高,所以我们可以得出,江苏省的城市规模分布是接近均衡状态的,这与江苏省地处长三角,靠近上海都市圈,城市高度发达有很大关系。
(3)根据2010年点列和趋向线的拟合程度,可将lgRi分成三部分,分别为(0,0.602)、(0.70,1.20)、(1.23,1.41),及人口规模可以进一步划分为(180.4,563.7)、(57.7,168.5)、(12.4,42.8)(单位:
万人),这三个区间内的城市个数分别为20、12、4,表明江苏省的城市数量结构已经转变了传统的“金字塔”模式,正逐渐向“纺锤体”的人口模式转变。
(4)对于江苏省的现在城市人口模式,位于前列的高位次城市人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图3也显示,前几位的城市位于趋向线以下,按回归方程推算的南京人口为8629785,而实际为5637120(单位:
人),说明仍有较大的发展前景。
4.结语
在此次的作业过程中,我们力求真实,保证数据的严谨性。
为了追求最准确的城市人口数据,花了大量时间在研究哪种数据最符合现实状况,究竟是户籍人口数还是非农业人口,最后在查阅了大量文献之后,知道“市人口”才是最贴近现实的。
所以我们选择了最新且最具权威性的江苏省2010年人口普查资料里面的数据。
在最后一次作业里,我们想说,虽然做作业很辛苦,有时候还需要牺牲睡眠时间,但是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阅读了大量的文献,也学到了很多知识,最为珍贵的是我们一直坚持严谨的科学态度到最后,每一次我们都尽我们所能做到最好。
参考文献:
[1]周一星,城市地理学[M].北京:
商务印书馆,1995.07
[2]姜常梅,赵明华,韩荣青.城市规模分布的分形描述——以山东半岛为例[F].山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3):
61-64
[3]李立勋,温锋华,许学强.改革开放以来珠三角城市规模结构及其分形特征[A].热带地理.2007(5):
239-244
5.附录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根据 规模 理论 江苏 地区 城市 体系 结构 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