度精品在线开放课程认定工作.docx
- 文档编号:23507512
- 上传时间:2023-05-17
- 格式:DOCX
- 页数:10
- 大小:19.36KB
度精品在线开放课程认定工作.docx
《度精品在线开放课程认定工作.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度精品在线开放课程认定工作.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度精品在线开放课程认定工作
甘肃省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申报指南(2018)
根据《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应用与管理的意见》(教高〔2015〕3号)精神,为进一步推动我省在线开放课程建设与应用共享,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推动高等学校教学改革,提高高等教育教学质量,我厅决定开展2018年精品在线开放课程认定工作。
1、认定范围
2018年认定课程的范围为:
省内高校在公开课程平台面向高校和社会学习者完成至少一轮教学活动的全日制本科和专科层级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慕课),以受众面广量大的公共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程以及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课、创新创业教育课、教师教育课程等为重点。
包括公共基础课程、创新创业教育类课程、专业课程(含专业基础课和专业核心课)。
不具备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特性的课程,如视频公开课和资源共享课,仅对本校学生开放的小规模专有在线课程和应用于非全日制学生的网络教育课程,以及无完整教学过程和教学活动的在线课程等,不在认定范围。
二、申报条件与限额
申报参加本次精品在线课程认定的课程,须符合《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应用与管理的意见》(教高〔2015〕3号)要求,经公开课程平台上线,至少完成一轮教学活动,课程质量高,共享范围广,应用效果好,示范性强。
在教学内容与资源、教学设计与方法、教学活动与指导、团队支持与服务、教学效果与影响等方面,坚持质量为本、注重共享应用、体现融合创新。
(1)课程团队
1.课程负责人应为高校正式教师,具有丰富教学经验和较高学术造诣。
课程负责人与主讲教师师德好,教学能力强。
2.课程团队积极投身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教学改革,团队结构合理、人员稳定,除课程负责人和主讲教师外,还应配备必要的助理教师,保障线上线下教学的正常有序运行。
3.课程团队能够按照规范的教学计划和要求,持续为学习者提供有效的教学服务,及时对课程内容进行更新和完善。
(2)课程内容
内容导向正确,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遵循教育教学规律,体现现代教育思想。
反映学科最新发展成果和教改教研成果,具有较高的科学性水平。
无危害国家安全、涉密及其他不适宜网络公开传播的内容,无侵犯他人知识产权内容。
课程资源应包括课程介绍、负责人介绍、教学大纲、授课视频、演示文稿、教学课件、课程公告、测验和作业、考试等教学活动必须的资源,以及满足高校教学和学习者自主学习需求的参考资料。
视频采用MP4格式,分辨率不低于720p(1280×720,16:
9);音频清晰,无交流声或其他杂音、噪音等缺陷。
画面中教师以中景和近景为主,要求人物和板书(或其他画面元素)同样清晰。
录像环境应光线充足、安静,教师衣着整洁,采用普通话讲授,语言清晰,板书清楚。
2018年拟评选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5门,每个高校限额申报1-2门。
三、评审认定办法
(一)高等学校作为在线开放课程建设的主体,要严格按照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申报条件和申报书要求,组织对本校建设或牵头建设的在线开放课程进行遴选,公正、客观、科学地评价课程,择优申报。
各高校对所申报的课程内容(文字和影像等)应进行逐字、逐句、逐帧审核,课程资源不得存在任何政治性、思想性、科学性、规范性问题以及侵犯知识产权、肖像权问题,坚决杜绝不适宜网络传播的资源上传,对存在上述问题的课程实行“一票否决”。
(二)省教育厅对申报材料进行初审后,将聘请有关专家组成评审委员会,对高校申报的在线开放课程进行评选。
(三)申报材料。
《甘肃省高校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申报书》《课程数据信息表》《甘肃省高校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推荐汇总表》各一式1份于5月7日之前报送省教育厅高等教育处1205室,并同时将上述材料电子版发送至指定邮箱。
逾期不予受理。
甘肃省高校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申报书
(2018年)
课程名称:
课程负责人:
联系电话:
开课平台:
课程学校:
专业代码:
填表日期:
甘肃省教育厅制
填表说明
1.开课平台是指提供面向高校和社会开放学习服务的公开慕课平台;
2.申报课程名称、课程团队须与平台实际开课情况一致,若在多个平台开课,须选择一个主要的平台进行填报;
3.申报课程因课时确实较长而分段在线开课,并由不同负责人主持的,可多人联合申报同一门课程;
4.专业代码指《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12)》或《普通高等学校高等职业教育(专科)专业目录(2015年)》中的专业类代码,四位数字,没有对应学科专业的课程本科填写“0000”;
5.申报书请按每门课程单独装订成册,一式两份。
一、课程基本情况
课程名称
课程负责人
课程对象
□本科生□专科生□社会学习者
课程类型
□公共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其他
□思想政治理论课□文化素质教育课□创新创业课□教师教育课
开课平台
平台首页网址
首期上线时间
课程开设期次
课程链接
若因同一门课程课时较长,分段在线开设,请填写下表:
序号
课程名称
负责人
负责人单位
课时/周
课程链接
1
2
3
4
5
…
二、课程团队情况
序号
姓名
单位
职务
职称
承担任务
1
2
3
4
5
…
课程负责人教学情况(不超过500字)
(在承担学校教学任务、开展教学研究、近5年来获得教学奖励方面的情况等)
三、课程特色(不超过800字)
(本课程运用信息技术在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的改革情况)
四、课程应用情况(不超过800字)
(本校、其他高校以及社会学习者应用情况及效果)
五、课程建设计划(不超过500字)
(本课程今后五年继续面向高校和社会开放学习服务计划,包括面向高校的教学应用计划和面向社会开设期次、持续更新和提供教学服务设想等)
六、诚信承诺
本人已认真填写并检查以上材料,保证内容真实有效。
课程负责人(签字):
年月日
七、附件材料清单
1.政治审查意见(必须提供)
(本校党委对课程团队成员情况进行审查,以及对课程政治导向把关审查情况,确保课程正确的政治方向、价值取向。
须由学校党委盖章。
无统一格式要求。
)
2.学术性评价意见(必须提供)
[学术评价意见由学校学术性组织(校教指委或学术委员会等),或相关部门组织的相应学科专业领域专家(不少于3名)组成的学术审查小组,经一定程序评价后出具。
须由学术性组织盖章或学术审查小组全部专家签字。
无统一格式要求。
]
3.课程数据信息表(必须提供)
(按照申报文件附件5格式提供,须课程平台单位盖章)
4.校外评价意见(可选提供)
[此评价意见作为课程有关学术水平、课程质量、应用效果等某一方面的佐证性材料或补充材料,可由教育部教指委等专家组织,有关学术组织、课程联盟组织、课程平台、课程应用高校(或高校相应院系)等出具,也可由相应学科专业领域的校外专家学者出具。
须相关单位盖章或专家签字。
评价意见以1份为宜,不得超过2份。
无统一格式要求。
]
八、申报学校承诺意见
本校已按照申报要求组织相关机构对申报课程网上内容和教学活动进行了审查,对课程有关信息及课程负责人填报的内容进行了核实。
经评审评价,现择优申报。
本课程如果被认定为“甘肃省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学校承诺将监督和保障该课程面向高校或社会开放并提供教学服务不少于5年,支持和监督课程教学团队对课程不断改进完善。
主管校领导签字:
(学校公章)
年月日
课程数据信息表(2018年)
课程平台单位(公章):
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
学校名称
课程负责人
单期课程开设周数
课程运行平台名称
课程开设
情况
开设学期
起止时间
选课人数
课程链接
1
2
…
第()、()期课程资源与学习信息
授课视频
总数量(个)
总时长(分钟)
非视频资源
数量(个)
课程公告
数量(次)
测验和作业
总次数(次)
习题总数(道)
参与人数(人)
互动交流情况
发帖总数(帖)
教师发帖数(帖)
参与互动人数
考试
次数(次)
试题总数(题)
参与人数(人)
高校
使用情况
使用课程学校总数
使用课程学校名称
选课总人数
填表说明:
1.“单期课程开设周数”指课程一个完整教学周期的运行周数;
2.“课程开设情况”,一门课开设多期,则填写多行记录,学期开始时间和结束时间具体到日,格式如:
2016-9-1(年-月-日);
3.“第()、()期课程资源与学习信息”,可以任选“课程开设情况”中的两期填写所有数据,括号中填写“开设学期”的数字;
4.“高校使用情况”仅提供课程平台系统里开设SPOC的数据信息,以社会学习者个人身份注册不计算在内。
甘肃省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推荐汇总表(2018年)
推荐单位(公章)联系人:
电话:
手机:
序号
课程名称
课程学校
课程负责人
专业代码
课程开设期次
开课平台
网评网址
1
2
3
4
5
说明:
1.专业代码指《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12年》或《普通高等学校高等职业教育(专科)专业目录(2015年)》中的专业类代码,四位数字,没有对应学科专业的课程本科填写“0000”;
2.课程开设期次指课程在开课平台已运行的完整学期次数。
3.打印后与其他需要提交的材料一起上报;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精品 在线 开放 课程 认定 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