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三默写教师版.docx
- 文档编号:23505081
- 上传时间:2023-05-17
- 格式:DOCX
- 页数:37
- 大小:52.73KB
必修三默写教师版.docx
《必修三默写教师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必修三默写教师版.docx(3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必修三默写教师版
必修三理解性背诵默写集锦
1、《蜀道难》
1.《蜀道难》的主旨句是: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2.《蜀道难》中运用夸张修辞方法,写出秦蜀之间崇山叠岭、不可逾越的句子是:
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
3.《蜀道难》中写出水石相激、山谷轰鸣的惊险场面的句子是:
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
4、运用夸张极言山峰之高、绝壁之险,渲染惊险的气氛的句子:
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5、虚写映衬表现蜀道的雄奇险峻的句子是:
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
6、表明历史悠久,和外界交通不便的句子:
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
7、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运用夸张的手法表示自古以来秦、蜀之间少有往来。
就是因为“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进一步表明秦、蜀之间为高山峻岭所阻挡。
8、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引用神话传说为其增添了浪漫气息,如引用“五丁开山”一神话的句子是:
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9、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运用神话、夸张、衬托的手法来写蜀山之高险的句子有“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真是“物犹如此,人何以堪”!
那山有多高呢?
不言而喻了!
10、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不但写到蜀山之高峻,还描写了人的行路之难。
他借助一些细节动作加以摹写,寥寥数语,便把行人艰难的步履、惶恐的神情,绘声绘色地刻画出来了,困危之状如在眼前,体现这一内容的句子是:
“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
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11、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但见悲鸟号(háo)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
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为我们渲染了旅愁和蜀道上空寂苍凉的环境气氛。
12、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指出逶迤千里的蜀道,还有更为奇险的风光。
诗人先用“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托出山势的高险,然后由静而动“飞湍瀑(pù)流争喧豗(huī),砯(pīng)崖转石万壑雷”写出水石激荡、山谷空鸣的场景。
13、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写出了剑阁地势险要,易守难攻的特点的句子是:
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14、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化用西晋张载《剑阁铭》中“形胜之地,匪亲勿居”语句的句子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所守或匪(fēi)亲,化为狼与豺”从而表达了对国事的忧虑与关切。
15、从李白《蜀道难》一诗中“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zī)嗟”的长叹中,我们似乎也感受到了诗人对功业难成的一声叹息。
2、《秋兴八首(其一)》
1、以枫叶凋零、秋气萧索寄寓凄苦落寞情怀的诗句是: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2、用双关手法,情景交融,直接抒发作者故园之思的句子: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3、借捣衣发出的声音来寄托思乡之情的句子: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4、借秋天长江与塞上风景为喻,写时局动荡不安,国家命运暗淡的句子是: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3、《咏怀古迹(其三)》
1、写尽昭君一生悲剧的句子是: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2、诗人借远嫁塞外的女子的乡土之思,吐露自己飘零的故园之情的诗句: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3、运用拟人、对比手法,借用山水景象蓄势,用以烘托昭君形象的句子是: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4、借用理性的质问与悲戚的想象,说明昭君的怨恨之情、思乡之情及其人生悲剧根源句子是: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夜月魂。
4、《登高》
1、由高到低,写诗人所见所闻,渲染秋江景物特点的句子是: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2、写远望所见,用传神之笔描写凄冷江色和长江气势的句子是: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3、用落叶和江水抒发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伤的句子是: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4、情景交融、意境旷达,极写自己羁旅之愁和孤独之感的句子是: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5、道出郁积诗人心中的自身之苦和国运之恨,无限悲凉难以排遣的句子是:
艰难苦恨繁霜鬓(bìn),潦倒新停浊酒杯。
6、本诗的主旨句(表现诗人忧国伤时)的句子是:
艰难苦恨繁霜鬓(bìn),潦倒新停浊酒杯。
7、杜甫《登高》中为我们营造了一幅气势磅礴的长江秋日图的句是: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8、杜甫《登高》中集中表现了夔州秋天的典型特征的句子是: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前人也曾把这两句誉为“古今独步”的“句中化境”。
5、《琵琶行》
1.白居易《琵琶行》交待秋天的背景又蕴含离别之意的句子是: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2.描写琵琶女犹豫不决而出场的诗句是: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3.本诗以琵琶女的身世遭遇为明线,诗人的经历感受为暗线,两条线索交汇在全诗的主旨句: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4.古诗词中,“眼泪”与“悲愁”总是结合在一起,《诗经·氓》“不见复关,泣涕涟涟”,白居易《琵琶行》则有“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5.《琵琶行》中用“比”的手法,描摹琵琶乐音和旋律的变化,请按下面要求,写出相应诗句:
⑴表现急切而愉悦的情调:
大珠小珠落玉盘。
⑵表现旋律轻愉而流畅:
间关莺语花底滑。
⑶表现热烈紧张的场面:
铁骑突出刀枪鸣。
⑷由琴声联想到珠声的句子是: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⑸描写月色的句子是有:
别时茫茫江浸月,唯见江心秋月白,绕船月明江水寒(不能答“春江花朝秋月夜”)。
6.常被人引用来表表同病相怜之意的诗句: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7.《明湖居听书》写王小玉说书时“满园子的人都屏气凝神,不敢少动,忽听霍然一声,人弦俱寂”。
《琵琶行》中也有类似情景以表现琵琶女的高超技艺,这些诗句是: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8.古代文人善于借“秋”表情达意,如杜甫《登高》中的“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刘禹锡《秋词》中的“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白居易《琵琶行》中的“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9.中国古典诗词中有很多写“泪”的诗句,其情韵丰富。
比如杜甫《春望》中用“感时花溅泪”,来表现国破家亡时内心的伤痛;李商隐《锦瑟》中用“沧海月明珠有泪”描绘出了一幅奇美且让人想象无穷的画面;白居易《琵琶行》中的“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描绘出一幅秋景。
用侧面描写的方法写琵琶女演完后人们都沉浸在音乐的境界中“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10.描写曲子的低沉处和高昂处的诗句分别是“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11.张中行先生为一幅国画题联,上联是“何处少墨同多墨”,下联如从《琵琶行》中选句,应是“此时无声胜有声”。
白居易另有绝句《夜筝》,其中“弦凝指咽声停处,别有深情一万重”是《琵琶行》“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一节诗句的化用。
12.李商隐的诗句“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表达了身不能共处,心却能相通的意思。
白居易《琵琶行》中与之意思相近的两句是: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13.北宋词人张先的诗句“玉盘大小乱珠迸”由白居易《琵琶行》“大珠小珠落玉盘”句化来,视觉形象与听觉形象并举,形象地表现了音乐旋律的跌宕起伏。
结句“江空月静”,以空廓沉静的月夜烘托出音乐的魅力,《琵琶行》中“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14.苏轼《前赤壁赋》:
“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其中“泣孤舟之嫠妇”化用了《琵琶行》中的四句:
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
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
15.《琵琶行》中的一句“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由琴声想到珠玉声,是声音的类比联想。
16.诗中第一次写到琵琶女演奏音乐的诗句是:
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17.在第二次音乐描写中表现琵琶女与诗人情感交流的诗句是:
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
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描写音乐间歇时诗人感受的诗句是: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18.运用侧面烘托的方法描写琵琶女技艺高超、美丽出众的诗句是:
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
19.琵琶女年轻时人们对他的态度是:
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
而当她年老色衰之后则:
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
20.表现诗人听取琵琶女演奏的音乐及其身世遭遇之后的感受的诗句是“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21.在了解琵琶女身世以及感怀自己的身世之后,诗人请琵琶女再次演奏的诗句是:
莫辞更坐弹一曲,为君翻作《琵琶行》。
而琵琶女面对诗人的邀请:
感我此言良久立,却坐促弦弦转急。
22.描写诗人被贬之后居住环境的诗句是:
住近湓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
写诗人被贬之后终日听杜鹃哀鸣,只能取酒独倾的诗句是:
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
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
23.在琵琶女第三次音乐演奏之后诗人的表现是:
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24.表现琵琶女年长色衰后寂寞处境的诗句:
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
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
25.《琵琶行》以酒为媒介抒发情感的名句“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表现出被贬而沦落天涯的孤独与无助的苦闷。
26.古诗文中有许多今昔对比而感慨横生的名句,如《琵琶行》“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
27.古诗文中有许多描写丝竹乐器演奏的名句,如《琵琶行》中的“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28.杜鹃,因其啼声甚哀,往往传达一种凄凉之情或思念之意。
《琵琶行》中的“其间旦暮闻何物?
杜鹃啼血猿哀鸣”就表达了凄凉之意。
29.有些人离家在外,生活不太如意,当偶然遇到和自己境遇相似的人时,往往会发出《琵琶行》中“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感喟。
30.王家卫的电影从拍摄到公映时间周期长,他又对拍摄的内容隐讳莫深,会让人想起《琵琶行》中那两句“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6、《锦瑟》
1.《锦瑟》中以锦瑟起兴,引起对华年往事的追忆的句子是: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2.《锦瑟》一诗的颈联是“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它表现的这种可望不可即的理想境界代表的是诗人全部的情感。
作者用此联阴阳冷暖的不同境界展现了高洁的感情.执著的爱慕和无尽的哀思与怅恨。
颔联是: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3.《锦瑟》用典的四句诗: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4.《锦瑟》一诗中回环曲折地表达了自己的惆怅苦痛,让人为之哀惋不已的句子是: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7、《马嵬(其二)》
1、《马嵬》主要运用对比手法,其中写出昔乐今苦,昔安今危的两句是:
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
2、从对比的角度写李、杨的爱情悲剧的句子是:
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
3、用对比手法警示后世,点明题旨的句子是:
如何四季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
8、《寡人之于国也》
1.孟子用五十步笑百步作比喻,含蓄地说明了梁惠王的什么疑问?
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
2.孟子形象地论证民饥而死,民不加多的根源不在荒年,并提出什么看法?
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3.写出统治者不顾人民死活的句子是: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4.文中对王道的开端描写的句子是:
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9、《过秦论》
1、贾谊在《过秦论》中用排比描写秦始皇武力统治天下的语句是:
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
2、贾谊在《过秦论》中说到秦始皇为削弱百姓的反抗力量所采取的措施是:
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
3、《过秦论》中用整句描写秦始皇据险固守的语句是:
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以为固。
4、写秦始皇自以为江山永固的语句是:
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5、贾谊用“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短短的四个句子就写出了陈涉举义旗并得到天下热烈响应的情况。
6.《过秦论》的中心句也是秦朝灭亡的原因是是:
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7.秦王朝对北方少数名族采取的策略及其影响是:
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
8.写陈涉地位低下的句子是:
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
9.比较陈涉与九国的军队装备和军队素质的句子是:
锄櫌棘矜,非铦于钩戟长铩也;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
10.揭露秦始皇政策实质的是“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写对外政策的是“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和“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
”
10、《劝学》
1.荀子认为人的本性是“恶”的,必须用礼义来矫正,所以他特别重视学习。
“性恶论”是荀子社会政治思想的出发点,他在《劝学》中首先提出学习不可以停止,就是想抓住关键,解决根本问题在文中对应的语句是:
学不可以已。
2.在文中用比喻说明事物经过一定的变化,可以提高的句子是: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3.在文中用比喻的手法,借助木头经过烘烤后发生变化,即使再烘烤也不能复原了,说明事物经过一定的变化,还可以改变原来的状态的语句是: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4.有时作者又采用对比的方法,将两种相反的情况组织在一起,形成鲜明对照,以增强文字的说服力。
例如,在强调学习必须持之以恒,用劣马与好马进行对比以说理的句子是: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5.《劝学》中从反面设喻,强调学习重在积累,如果不注重积累,便无法达到远大目标的句子是: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或:
儒道两家都曾用行路来形象地论述了积累的重要性。
《老子》中说“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荀子在《劝学》中说“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6.《劝学》中作者连用“登高而招”、“顺风而呼”、“假舆马”、“假舟揖”四个比喻,从见、闻、陆、水等方面阐明了在实际生活中由于利用和借助外界条件所起的重要作用,从而说明人借助学习,就能弥补自己的不足,取得更显著的成效。
最后由此得出结论: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7.在文中强调学习应当专一,如果不专一,便会像螃蟹一样,一无所成的句子是:
蟹六跪而二鳌,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8.《论语》中孔子说: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论述了学习和思考的关系,在荀子的《劝学》中,也有一句直接提到了学与思的关系的句子是: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9.以雕刻为喻,强调学习应当坚持,说明只有坚持不懈、持之以恒,才会有所成就的句子是: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10.在文中强调学习应当用心专一,并且从正面设喻,指出即使像蚯蚓那样弱小,如果用心专一也会有所成的句子是: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11、《师说》
1、《荀子·劝学篇》指出: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这与韩愈《师说》中“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的观点是相同的。
2、韩愈认为老师的职能是: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择师的标准是:
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3、韩愈眼中的师生关系是怎样的: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4、《师说》中,士大夫之族以地位官职为借口拒绝从师学习的语句是:
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5、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韩愈在《师说》中,对当时耻于学习的现象发出两句慨叹“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其中,“久”字写出了当时耻师现象已成陋习,“难”字写出了从师学习的重要性。
6、《师说》一文通过“古之圣人”与“今之众人”对比,批判了“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的错误态度。
7、韩愈在《师说》中写道,时人在从师学习的问题上,对其子和对自身有不同的态度,对其子“择师而教之”;对自己“则耻师焉”。
8、韩愈在《师说》中慨叹,因士大夫之族与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对待从师学习的态度不同,产生了一种出人意料的结果: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
9、《师说》中士大夫之族耻学于师的原因:
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10、以孔子为例,指出古代圣人没有固定的老师,广泛学习,重视师道的事迹,进一步阐明从师的必要性和以能者为师的道理的语句是:
圣人无常师。
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
11、本文以为子择师和自己不从师作对比,韩愈直接点明自己的态度,认为这样做,最终导致的结果是:
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
64篇理解性默写整理
《孔子语录》
1.《论语十则》中,阐述学习与思考辩证关系的句子是: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论语十则》中,论述好学精神和教学态度的两句是: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3.《论语十则》中阐述关于对待事物应保持正确态度的语句是: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4.《论语十则》中,孔子评论孔文子的两句是: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5.《论语十则》中,论述学习的三个层次的语句是: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6.《论语十则》中的“逝者如斯夫”一句,人们常用来说明时间很快就过去了,要好好珍惜它。
《鱼我所欲也》
1.文中与“嗟来之食”的意思相一致的句子是: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
乞人不屑也
2、是全篇的中心论点的句子:
舍生而取义者也
3.表明“我”不会做“苟且偷生之事”的句子是:
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4.作者说人人都有向善之心而贤者能做到坚持不懈的句子是: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1、承上启下的句子: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2、中心论点是: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3、表明生活、思想、行为上的磨难的目的的句子是:
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4、分析亡国的条件的句子是: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5、说明人才必须经过艰苦磨炼的作用的句子是: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曹刿论战》
1、曹刿冲破阻挠,坚持进见鲁庄公的原因是什么?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2、曹刿认为"可以一战"的条件是什么?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3、曹刿"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的原因是:
惧有伏焉
4、能体现曹刿军事思想的句子是:
彼竭我盈,故克之;辙乱旗靡,故逐之。
5、有利于反攻的时机是在彼竭我盈的时候。
6、反映战前政治准备,表现曹刿“取信于民”的战略思想的一句话是: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
1.描写邹忌外貌的句子: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
2.写邹忌经过思索,找出妻、妾、客认为自己比徐公美的原因:
暮寝而思之,曰: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
3.写齐王受邹忌启发,用悬赏的方法广泛征求臣民意见的句子:
乃下令: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
4.邹忌经过冷静理智地分析,在齐王面前巧妙地将家事与国事进行类比,与“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相对应的句子是:
宫妇左右莫不私王;与“妾之美我者,畏我也”相对应的句子是:
朝廷之臣莫不畏王;与“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相对应的句子是:
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最后邹忌得出结论:
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5.文中邹忌先从切身经历设喻,再将家事与国事进行比较,最后得出“王之蔽甚矣”的结论,使得齐王心悦诚服地采纳了他的谏言。
这以后齐王广开言路,修明政治,取得了“皆朝于齐”的成效。
6.邹忌的讽谏最后收到了怎样的效果: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出师表 (诸葛亮)
(1)诸葛亮劝刘禅对宫中、府中官员的赏罚要坚持同一标准的句子是:
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2)诸葛亮向后主提出严明赏罚建议的语句是: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
(3)《诸葛亮集》中有这样的话:
"赏不可不平,罚不可不均"。
这与《出师表》中的两句“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或者陟罚臧否,不宜异同;)”一致。
(4)《出师表》中叙述诸葛亮追随先帝驱驰原因是: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5)表明作者志趣的句子是:
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6)指出出师战略目标的句子是:
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7)作者向后主提出的三条建议是:
(原句)①开张圣听;②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③亲贤臣,远小人。
7.桃花源记
1.写出桃花林自然景色的语句:
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2.写出描写桃花源中人和平劳动,幸福生活的语句: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3.描写桃花源社会环境安定平和的语句是: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4.写出出自本文的四个成语:
豁然开朗;世外桃源;怡然自乐;无人问津。
5.文中描写桃花源生活心情的句子是: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6.描写桃花源环境的句子: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7.表现村人热情待客的句子有: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8.表现“村人”都来关心渔人的句子: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8.三峡
1.写山连绵不断(长)的句子: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2.《三峡》中描写两岸悬崖陡峭雄伟险峻的一句是: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3.《三峡》中从侧面烘托山峰陡峭幽邃的一句是: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4.写水势凶险的句子: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5.写水流湍急的句子:
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6.写春冬三峡水的特点的句子:
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7.烘托三峡秋景凄凉的语句是;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8.引用渔歌反衬三峡深秋清幽寂静的句子是:
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9.从色彩上对三峡景物进行描写的句子是:
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10.有一句话把三峡春冬季节山水草木的秀丽景色概括无遗,这句话是:
清荣峻茂.
9.马说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2)千里马的悲惨遭遇是:
祇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
(3)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4)千里马被埋没的直接原因是:
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5)食马者“不知马”的具体表现是: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6)对“食马者”的无知发出强烈的谴责的语句是: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7)表现“食马者”以“知马者”身份叹息的语句是:
执策而临之,曰:
“天下无马!
”
(8)有一位名人曾说过:
“世上不是没有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由此我们可想到《马说》的一句话: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9)表明愚妄无知,平庸浅薄的统治者对千里马的不公正的待遇的句子是: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必修 默写 教师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