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贵州省铜仁市第一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docx
- 文档编号:23500481
- 上传时间:2023-05-17
- 格式:DOCX
- 页数:12
- 大小:97.10KB
学年贵州省铜仁市第一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docx
《学年贵州省铜仁市第一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贵州省铜仁市第一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年贵州省铜仁市第一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017-2018学年贵州省铜仁市第一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说明:
考试时间为90分钟。
试卷分为选择题和材料题两部分,总分为100分。
其中选择题25小题总计50分,材料题3小题总计50分。
选择题及材料分析题答案都需用黑色签字笔填写到答题卡上,未填写到答题卡上为无效答案。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每小题2分,共计25小题,50分)
1.辨别下图,被史学界称之为“我国古代农业技术史上农用动力的一次革命”的是()
ABCD
2.唐朝《水轮赋》描述当时发明的一种工具:
“水能利物,轮乃曲成。
升降满农夫之用……终夜有声。
”这种工具的使用()
A.开启农具自动化的先河B.提高了农田抗旱的能力
C.标志着灌溉技术的成熟D.使农业摆脱自然的束缚
3.《诗经·卫风·氓》云:
“氓之蚩蚩,抱布贸丝。
”其中反映的历史信息不包括()
A.古代棉纺织业的发展B.古代丝织业的发展
C.古代商业活动D.古代麻织业的发展
4.在古代的中西方交往中,中国有三张“名片”:
一是丝绸,二是瓷器,三是茶叶。
这主要表明古代中国()
①自然经济长时间内没有根本性突破②东西方的交流渠道不畅通
③古代手工业发展水平在世界领先④在对外贸易中中国一直居出超地位
A.①②③B.②④C.①③D.②③④
5.《国语·齐语》载:
工之子恒为工;《苟子·儒效》载:
工匠之子,莫不继事;《唐六典》载:
工商皆为家传其业以求利。
上述记载( )
A.表明手工业的发展为官府垄断 B.阐释了手工业技术的传承特点
C.说明手工商业在家族之间传承 D.反映了家庭手工业居从属地位
6.乾隆《震泽县志》载:
“(农村)无产者赴逐雇情(请);抑心殚力,计岁而受值者曰长工,计时而受值者曰短工……少隙则又计日受值为人佣作曰忙工。
”这说明当时震泽县农村()
A.存在农业雇佣关系B.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C.商品经济发展迅速D.农业经营方式发生根本变化
7.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
“除了文化上的成就处,宋朝时期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对整个欧亚大陆有重大意义。
”下列属于宋朝“商业革命”的是()
①.“市”突破了原先空间和时间上的限制②.出现地域性商帮
③.出现纸币“交子”④.“草市”和集镇开始出现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
8.韩非子在《耕战论》中提出“能趋力于地者富,能趋力于敌者强”,因而必然要求“重农”。
韩非子“重农”的着眼点是()
A.民众幸福B.社会稳定C.国家富强D.个人抱负
9.《十三行史料展》记述:
“几乎所有亚洲、欧洲、美洲的主要国家和地区都与广州十三行发生过直接的贸易关系。
这里拥有通往世界各主要港口的环球贸易航线。
”广州十三行是()
A.政府设立的外贸管理机构B.官营手工业贸易机构
C.政府特许的民间外贸商行D.外商设立的贸易机构
10.洋纱、洋布的进口单位:
千海关两。
年份
洋纱
洋布
1867
10.450
11.671
1877
12.841
12.959
1887
18.593
24.457
1892
22.059
30.554
此表格从一个侧面说明了()
A.中国纺织业的竞争力下降
B.中国成为外国原料的产地
C.中国关税主权完全丧失
D.中国成为外国商品的市场
11.“经过三十年和平发展的自救运动,到1900年庚子国变前夕,中国的国民生产总值占全世界的6.8%,先辈们用短短三十年的时间走完资本主义国家一百多年才走完的路,这是一个令世人感叹、世界瞩目的成就。
”材料表明()
A.中国已经实现了近代化B.洋务运动成效明显
C.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迅速D.中国实力超过外国
12.陈启源创办于1873年的继昌隆缫丝厂,被当地官府和顽固势力视为异端,1881年南海知县曾下令封闭。
19世纪末,清政府多次谕令各省“多设织布、纺绸等局,广为制造”。
这一变化说明()
A.清政府发展资本主义以增强实力
B.清政府开始发展制造业应对危机
C.封建主义对民族工业的阻碍消失
D.国内外形势迫使清政府调整政策
13.民国初年,北洋军阀政府颁布《商人通例》和《公司条例》系根据清末各商会所商讨拟订的《商律总则》和《公司律》草案,由农商总长张謇邀请原起草员来京,复加审视,修正十余条,再交付国会议决公布。
这表明北洋军阀政府( )
A.把发展实业做为国家战略
B.成为民族资产阶级利益代表
C.经济立法借鉴清政府的经验
D.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14.1912—1921年,张謇斥资扩建了几个大生分厂。
其间,大生资本集团还热衷于投资其他领域,但很快出现无法更新机器设备的问题,最终陷于亏损负债局面。
由此可知,该变局的出现主要是由于( )
A.一战结束导致产品成本增加 B.民族工业结构没有发生质变
C.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制约 D.张謇的企业投资理念有偏差
15.1926年,上海化工实业家吴藴初突然宣布放弃味精的国内专利,呼吁全国各地大量仿造生产,这导致日本的“美女牌”味之素除了在东三省销售外,在中国的其他地区再也难见踪影。
吴藴初“放弃味精的国内专利”的主要原因是()
A.官僚资本的严重阻碍B.民族资本的竞争激烈
C.商战思潮的深远影响D.民国法制严重不健全
16.1934年,由于美国大量高价购买国外白银,致使中国白银大量外流,在三个月内白银外流量就达2亿元之多。
对此,国民政府( )
A.强化经济统制 B.推行币制改革
C.扩大财政赤字 D.扶持官僚资本
17.抗战胜利后,唐星海制订了庆丰纺织厂复兴规划。
经过短短两年时间,庆丰的生产规模已超过战前,出现了庆丰的“中兴时期”。
但好景不长,同所有民族工商业一样,不久陷入十分困难的境地。
造成其困难的原因主要是()
A.政府大量军事订货的消失B.官僚资本经济垄断的压制
C.庆丰缺乏长远的经济规划D.日本侵略战争的沉重打击
18.设想你生活在19世纪70年代前后的中国,欲投资新式企业,从投资小,见效快的角度考虑,你最有可能投资的行业和地区是()
A.采矿业;北京B.制碱业;天津
C.冶金业;上海D.棉纺织业;广州
19.观察右边图表,从中得出的信息正确的是()
A.中国农耕经济依然发达
B.我国国民经济比例趋于合理
C.近代民族工业有所发展
D.西方放松了对华的经济侵略
20.1961年—1965年,全国共精简城市职工约1887万人,压缩城镇人口2600万人;到1965年全国城市数从1961年的208座减少至171座,减少了17.8%;城市化水平由1960年的19.8%下降到14.6%(1964年),中国的城市化水平出现了大幅回落。
中国出现“逆城市化”的原因是()
A.大力调整国民经济B.人民公社化运动的深入
C.社会主义改造完成D.大跃进运动的迅速展开
21.打油诗“出工鹭鸶探雪,收工流星赶月,干农活李逵说苦,挣工分武松打虎”,说明了()
A.三大改造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B.大跃进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C.人民公社化运动促进了农民觉悟的提高
D.“一大二公”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22.1984年4月,国家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在总结江苏常州市城市经济体制改革试点的经验以后,提出“允许职工投资入股,年终分红”,并指出全民所有制经济的巩固和发展,可以“运用多种经济形式和经营方式”。
这样做是为了()
A.变更分配方式B.推行市场经济体制改革
C.增强企业活力D.强调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
23.1990年深圳市政府为顺利推销股票完成发行,号召党员带头认购,并以任务的形式进行摊派。
1992年,深圳市出现了群众大规模的股权抢购风潮。
这种变化说明( )
A.我国现代企业制度改革日益深化
B.群众对市场经济的认识更加深刻
C.深圳市政府经济管理能力的提升
D.我国对外开放的程度进一步加大
24.前不久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在雄安地区设立国家级新区。
这是继深圳经济特区和上海浦东新区之后又一具有全国意义的新区,是一项重大的历史性战略选择。
它( )
A.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的关键步骤
B.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
C.改革开放新时期深化体制改革的重要举措
D.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25.甲午战争后,“剪发易服”行动不断推进,服饰西方化潮流刺激了西装面料的进口,传统面料销量日减。
为此,立宪派也日益注重倡导中式服装。
“剪发易服”与“国货运动”并行的主要原因是()
A.易服与保存传统文化之间的矛盾
B.剪发与维护清朝统治之间的矛盾
C.服饰西方化潮流引发利权之争
D.立宪派以剪发易服推进宪政改革
二、材料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6题18分,27题14分,28题18分,总计50分)
26.(18分)食盐专卖制度在我国存在历史十分久长,从春秋战国开始一直到现在。
因此理清盐业专卖制度对了解中国经济特征和运行规律有着重要的意义。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大夫(指御史大夫桑弘羊)曰:
“今意一总盐铁,非独为利入也,将以建本抑末,离朋党,禁淫侈,绝并兼之路也。
……铁器兵刃……非众庶所宜事也。
往者豪强大家……采铁石鼓铸,煮海为盐,一家聚众或至千余人,……成奸伪之业,遂朋党之权,其轻为非亦大矣。
”——桓宽《盐铁论》
材料二:
抗日战争爆发后,重庆国民政府于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推行食盐的政府专卖制度,先后颁布《盐专卖暂行条例》、《盐专卖暂行条例施行细则》、《收盐规则》、《运盐规则》、《销盐规则》、《制盐许可规则》、《农工业用盐发售规则》等法律法规,确定了“民制、官收、官运、官批、商销”的制度,将盐的生产、囤购、销售和定价都置于国民政府盐务机关的控制之下。
——节选自周勇《重庆抗战史》
材料三:
中国盐业总公司创立于1950年,1964年由国务院授权集中统一管理盐行业。
1995年国家对工业盐改计划调拨为合同订货。
2014年10月,中国盐业协会披露:
盐业改革方案的核心为废止盐业专营。
2016年5月5日国务院公布《盐业体制改革方案》,根据方案,从2017年1月1日开始,放开所有盐产品价格,取消食盐准运证,允许现有食盐定点生产企业进入流通销售领域,食盐批发企业可开展跨区域经营。
——据人民网等有关资料整理
(1)根据材料一,分析汉武帝时实施盐铁官营政策的原因。
(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国民政府推行食盐专卖制度的目的。
(6分)
(3)材料三中的盐业改革反映我国盐业管理体制正在经历怎样的变化?
(2分)
请谈谈你对当前我国盐业改革的看法。
(4分)
27.(14分)中国的现代化发展步履维艰,对此中国学术界有不同的看法。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的现代化是被延误了的现代化。
为什么一个在前现代世界长期处于发展领先地位的悠久文明,在向现代世界转变的过程中如此步履艰难,阻险迭起,前路漫漫?
对于这一问题,学术界形成了两种不同的基本观点:
一种观点可称之为外因论,认为主要是由于外来的西方资本主义渗透和帝国主义侵略,“侵略——反侵略”是这一研究取向的基本分析框架;另一种观点可称为内因论,即认为中国现代化延误的主要症结在于传统文明的落后性、制度的独特性、中国历史发展的停滞性等内在弱点。
“传统——现代性”的对立是这样解释的分析框架。
——摘编自罗荣渠《中国早期现代化的延误》
材料二:
“一五”计划关于工业化建设的总体设想是:
基本完成以鞍钢为中心的东北工业基地建设,同时进行华北、西北、华中的新工业基地建设,进而推进全国工业的发展。
……从投资的分配看,694个投资项目中有472个放在内地,其余222个大部分放在东北。
沿海地区几乎没有什么大项目。
……“一五”计划规定,五年内工业总产值计划由1952年的270.1亿元,增加到1957年的535.6亿元,增长98.3%,平均每年增长14.7%。
——据虞和平主编《中国现代化历程》整理
(1)你赞成材料一中哪一种观点关于中国现代化被延误原因?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证。
(8分)
(2)阅读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一五”计划期间工业布局特征,以及成果(6分)
28.(18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战国时期,国家强制诸子均分土地,从而分割成若干小家庭,适应征税、服役的需要。
汉代允许诸侯将土地分给诸子,以削弱分化诸侯,推动了古代家产均分制度。
后世律令规定土地继承基本沿用诸子均分的方式,但受传统习俗影响,长子往往被赋予双倍的继承份额。
……家庭的土地代代均分,阻碍了大规模地产的传承,也使夫妻为主要核心的小家庭成为社会主体。
人们依赖土地、满足于拥有少量的生产资料,难以开启新的生产与经营。
——《浅谈中国古代继承制度的演进》
材料二:
中华人民共和国初期农业生产统计表(金额单位:
亿元)
年份
1952年
1953年
1954年
1955年
1956年
农业总产值
461
510
535
575
610
材料三:
如图是张德元、潘林《农民眼中的农村改革三十年----基于安徽省16市农村千人问卷调查》的部分结果: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古代中国土地继承制度的特点,并简要分析其影响。
(10分)
(2)根据材料二分析1952~1956年新中国农业发展状况?
这一状况的出现与当时在农村开展的什么运动有关?
(4分)
(3)从材料三图一看安徽省农民对农村土地承包制的评价,有58%的人认为:
总体来看是好的。
结合你的理解,说明其理由。
(4分)
高一期中测试历史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计25小题,50分)
题号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选项
B
B/C
A
C
B
A
B
C
C
D
B
D
D
题号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选项
D
C
B
B
D
C
A
D
C
B
D
C
2、材料分析题(26题18分,27题16分,28题16分,总计50分)26.(18分)
(1)盐铁业市场大、利润高,增加了西汉政府的财政收入;贯彻了重农抑商政策;净化了社会风气;抑制了地方豪强势力,加强了中央集权。
(6分,任答3点即可)
(2)目的:
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保证军需民食;打击不法奸商,稳定物价及社会经济秩序;构建战时经济体制,适应抗战需要;强化官僚资本对国家经济命脉的掌控。
(每点2分,任答3点即给6分)
(3)变化:
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
(2分)
看法:
盐业改革应引入市场机制,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盐业和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政府应该加强监管;要坚持依法治盐,创新管理方式;要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推动盐业产业结构调整和行业持续健康发展;要制定和完善盐业改革的相关配套政策。
(4分)
27.(14分)
(1)外因论:
列强侵华破坏了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列强侵略造成了近代中国局势动荡,缺乏稳定的环境。
中国变成列强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中国的传统手工业受到排挤与冲击,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列强对中国的资本输出,控制中国经济命脉,压制中国民族资本主义。
(8分)
内因论:
封建专制根深蒂固;守旧势力阻挠与破坏;自然经济长期占主导地位;重农抑商与闭关锁国使资本主义萌芽受阻,封建经济发展缓慢。
封建理学的束缚;文字狱与八股取士,思想专制;传统的重义轻利的价值观念使创新人才缺乏。
(8分)(外因论、内因论任选一种作答,言之成理即可酌情给分)
(2)特点:
东北优先,同时发展华北、西北、华中(或重视内地),忽视沿海地区。
(3分)成果:
开始改变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
(3分)
28.(18分)
(1)特点:
小规模农业经济为主(以诸子均分为主要方式);法律规定与习俗相结合。
(4分)
成因:
巩固小农经济;有利于国家统治(或加强中央集权);抑制土地兼并;不利于新的生产关系产生;不利于大规模地产的出现。
(6分,任答三点即可)
(2)农业不断发展;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4分)
(3)理由:
农民获得了生产和经营的自主权,提高了生活水平;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4分)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学年 贵州省 铜仁 第一 中学 一下 学期 期中考试 历史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