菏泽市统编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练习及答案.docx
- 文档编号:23495822
- 上传时间:2023-05-17
- 格式:DOCX
- 页数:45
- 大小:60.12KB
菏泽市统编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练习及答案.docx
《菏泽市统编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练习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菏泽市统编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练习及答案.docx(4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菏泽市统编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练习及答案
菏泽市统编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练习(及答案)
一、高中语文文言文阅读
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萧相国何者,沛丰人也。
高祖为亭长,常左右之。
及高祖起为沛公,何常为丞督事。
沛公至咸阳,诸将皆争走金帛财物之府分之,何独先入收秦丞相御史律令图书藏之。
沛公为汉王以何为丞相项王与诸侯屠烧咸阳而去汉王所以具知天下厄塞户口多少强弱之处民所疾苦者以何具得秦图书也何进言韩信,汉王以信为大将军。
汉王引兵东定三秦,何以丞相留收巴蜀,填抚谕告,使给军食。
汉二年,汉王与诸侯击楚,何守关中,侍太子,治栎阳。
为法令约束,立宗庙社稷宫室县邑。
辄奏上,可,许以从事;即不及奏上,辄以便宜施行,上来以闻。
汉五年,既杀项羽,定天下,论功行封。
群臣争功,岁余功不决。
高祖以萧何功最盛,封为酂侯,所食邑多。
功臣皆曰:
“臣等身被坚执锐,多者百余战,少者数十合,攻城略地,大小各有差。
今萧何未尝有汗马之劳,徒持文墨议论,不战,顾反居臣等上,何也?
”高帝曰:
“诸君知猎乎?
”曰:
“知之。
”“知猎狗乎?
”曰:
“知之。
”高帝曰:
“夫猎,追杀兽兔者狗也,而发踪指示兽处者人也。
今诸君徒能得走兽耳,功狗也。
至如萧何,发踪指示,功人也。
且诸君独以身随我,多者两三人。
今萧何举宗数十人皆随我,功不可忘也。
”群臣皆莫敢言。
汉十一年,陈豨反,高祖自将,至邯郸。
未罢,淮阴侯谋反关中,吕后用萧何计,诛淮阴侯。
上已闻淮阴侯诛,使使拜丞相何为相国,益封五千户,令卒五百人一都尉为相国卫。
诸君皆贺,召平独吊。
召平谓相国曰:
“祸自此始矣。
愿君让封勿受,悉以家私财佐军,则上心说。
”相国从其计,高帝乃大喜。
(节选自《史记•萧相国世家》)
(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沛公为汉王/以何为丞相/项王与诸侯屠烧咸阳/而去汉王所以具知天下厄塞/户口多少/强弱之处/民所疾苦者以何/具得秦图书也/
B. 沛公为汉王/以何为丞相/项王与诸侯屠烧咸阳而去/汉王所以具知天下厄塞/户口多少/强弱之处/民所疾苦者以何/具得秦图书也/
C. 沛公为汉王/以何为丞相/项王与诸侯屠烧咸阳/而去汉王所以具知天下厄塞/户口多少/强弱之处/民所疾苦者/以何具得秦图书也/
D. 沛公为汉王/以何为丞相/项王与诸侯屠烧咸阳而去/汉王所以具知天下厄塞/户口多少/强弱之处/民所疾苦者/以何具得秦图书也/
(2)下列对文中划线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亭长是管理亭的官吏。
亭即驿亭,是由驿站所设置的供行旅途中歇宿的处所。
B. 关中是古代地区名,所指范围大小不一,一般泛指函谷关以西战国末秦故地。
C. 所食邑即收食禄的封地,由皇帝封赐给臣下,受封者以其中民户赋税为食禄。
D. 相国是辅佐君主治理国政的最高长官。
韩信死后,丞相萧何被刘邦拜为相国。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萧何勤勤恳恳,长期辅佐刘邦。
萧何在刘邦做亭长时就经常帮助他。
楚汉战争中,萧何以丞相身份留守巴蜀、关中,使刘邦有稳固的后方。
B. 萧何深谋远虑,志在经世济民。
汉军攻入咸阳,将士们忙着哄抢财宝,萧何却.收藏秦律令图籍档案,使刘邦能了解天下地形、户口等情况。
C. 萧何不善征战,论功却排第一。
天下平定论功行赏时,刘邦以狩猎为喻,坚持认为萧何之功最高。
经过刘邦的开导,武将们对萧何心悦诚服。
D. 萧何忠于刘邦,献计斩杀韩信。
楚汉战争中,萧何为帮助刘邦战胜项羽,举荐了韩信;刘邦称帝后,因韩信谋反,萧何又帮吕后杀死了韩信。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辄奏上,可,许以从事;即不及奏上,辄以便宜施行,上来以闻。
②今萧何未尝有汗马之劳,徒持文墨议论,不战,顾反居臣等上,何也?
(5)韩信死后,萧何得到皇帝封赏,众人祝贺,为什么召平却为萧何担忧?
请简要说明。
【答案】
(1)D
(2)A
(3)C
(4)①萧何总是先向汉王上奏报告,汉王也总是予以批准,许他施行。
有时来不及上奏,就因利乘便,用最合适的方式先行办理,等汉王回来再报告。
②现在萧何没有立过汗马功劳,只不过靠舞文弄墨,发发议论,从不上战场,却反而居我们之上,这是什么道理?
(5)因为他认为刘邦让萧何守在关中,没有什么需要冒危险的事情却给萧何卫队,从最近韩信造反的事情看在怀疑萧何,给他卫队并不是宠信他的表现。
【解析】【分析】
(1)“去”是离开的意思,主语为“项王与诸侯”,不能断开,排除A项、C项。
“以何”是因为萧何的意思,是“具得秦图书”的原因,结合句意内容分析,不应该断开。
排除B项。
句意:
沛公做了汉王,任命萧何为丞相管理政务。
项王带着手下烧了咸阳后离开。
汉王之所以能全面了解天下的山川要塞、户口的多少、地方的好坏、民间疾苦这些事,是因为萧何得到了秦朝的所有文书档案的缘故。
故选D。
(2)A项,“亭长是管理亭的官吏”错误。
秦官名,又称公。
属于低于县二级的行政建制长官,级别相当于现在的派出所所长。
故选A。
(3)C项,“经过刘邦的开导,武将们对萧何心悦诚服”于文无据。
结合“群臣皆莫敢言”分析,群臣都不敢再言语了,原文没有说“武将们对萧何心悦诚服”。
故选C。
(4)①“可”,认可、赞同;“从事”,做、施行;“辄”,连词,就;“以”,介词,用;“便宜”,最合适的方式;“闻”,使动,使……知道。
②“徒”,只是;“议论”,发表见解;“顾”,表转折,却;“何也”(反问)。
(5)结合“祸自此始矣。
愿君让封勿受,悉以家私财佐军,则上心说”分析,灾祸从此开始了。
希望你能辞让封邑,不接受护卫之卒,拿出全部的私家财物资助军用。
他认为皇上在野外蒙受日晒雨淋的辛苦,而你却待在朝内,没有蒙受箭和垒石的祸殃,增加你的封邑,为你增添卫兵的原因,是因为当前韩信在关中谋反,对你也产生了疑心。
设置卫兵来护卫,不是用这来宠幸你的,而是在怀疑你。
故答案为:
⑴D;⑵A;⑶C
⑷①萧何总是先向汉王上奏报告,汉王也总是予以批准,许他施行。
有时来不及上奏,就因利乘便,用最合适的方式先行办理,等汉王回来再报告。
②现在萧何没有立过汗马功劳,只不过靠舞文弄墨,发发议论,从不上战场,却反而居我们之上,这是什么道理?
⑸因为他认为刘邦让萧何守在关中,没有什么需要冒危险的事情却给萧何卫队,从最近韩信造反的事情看在怀疑萧何,给他卫队并不是宠信他的表现。
【点评】⑴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把句子代入原文,结合语境理解句子的大概意思,然后要注意一些常见的句尾、句首标志性的词语,句子结构的对称,文中词语充当的成分,句子成分的省略,叙事内容的变化等。
⑵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
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结合语境的含义作答。
⑶本题考查概括归纳文章内容的能力。
解答这类题的方法是:
①抓住题干,读全读准。
在阅读题目时,须读全、读准题干,切忌走马观花。
②放回原文,概括信息。
特别是在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
⑷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
文言文语句翻译,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
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
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
⑸本题考查筛选整合文章内容的能力。
解答这类题的方法是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
【附参考译文】
萧相国萧何,沛县丰邑人。
他通晓法律,无人能比,是沛县县令手下的官吏。
等到高祖起兵当了沛公,萧何常常作为他的辅佐官,督察处理日常事务。
沛公进入咸阳以后,将领们争着到藏有珍宝钱财的府库瓜分财物,唯独萧何进入咸阳以后先把秦朝丞相府御史府的法律文献收藏起来。
沛公立为汉王,让萧何当丞相。
项羽与诸侯的军队屠杀焚烧咸阳,然后离去。
而汉王后来之所以能详细地知道全国各处的险关要塞,户口多少,兵力强弱,百姓们的疾苦,都是因为萧何完整地得到了秦朝的文献档案。
汉二年,汉王与各路诸侯攻打楚军,萧何守卫关中,侍奉太子,在栎阳处理政务。
萧何在关中管理户籍人口,征集粮草运送给前方军队。
汉王多次弃军败逃而去,萧何常常征发关中士卒,补充军队的缺额。
汉王因此专门委任萧何处理关中政事。
汉三年,汉王与项羽对峙于京县、索城之间,汉王多次派遣使者慰劳丞相萧何。
有个叫鲍生的人对丞相说:
“汉王在前线风餐露宿,却多次派使者来慰劳您,这是有怀疑您的心意。
为您着想,不如派遣您的子孙兄弟中能打仗的人都到军营中效力,汉王必定更加信任您。
”于是萧何听从了他的谋划,汉王非常高兴。
汉五年,已经消灭了项羽,平定了天下,于是论功行赏。
由于群臣争功,一年多了,功劳的大小也没能决定下来。
高祖认为萧何的功劳最显赫,封他为酂侯,给予的食邑最多。
功臣们都说:
“我们身披战甲,手执兵器,亲身参加战斗,多的身经百战,少的交锋十回合,攻占城池,夺取地盘,都立了大小不等的战功。
如今萧何没有这样的汗马功劳,只是舞文弄墨,发发议论,不参加战斗,封赏倒反在我们之上,这是为什么呢?
”高帝说:
“诸位懂得打猎吗?
”群臣回答说:
“懂得打猎。
”高帝又问:
“知道猎狗吗?
”群臣说:
“知道。
”高帝说:
“打猎时,追咬野兽的是猎狗,但发现野兽踪迹,指出野兽所在地方的是猎人。
而今大家仅能捉到野兽而已,功劳不过像猎狗。
至于像萧何,发现野兽踪迹,指明猎取目标,功劳如同猎人。
再说诸位只是个人追随我,多的不过一家两三个人。
而萧何让自己本族里的几十人都来随我打天下,功劳是不能忘怀的。
”群臣都不敢再言语了。
西汉十一年,陈豨谋反,皇上亲自统率军队去平乱,来到邯郸。
韩信在关中谋反,吕后采用萧何的计谋诛灭了韩信。
皇上听到已经诛灭韩信的信息,派使者授予萧何相国之职,增加封邑五千户,命令五百士兵和一个都尉作为相国的卫士。
很多人都来向萧何祝贺,惟独陈平替萧何忧虑。
陈平对萧何说:
“灾祸从此开始了。
希望你能辞让封邑,不接受护卫之卒,拿出全部的私家财物资助军用。
”萧何听从了陈平的计谋,皇上高兴。
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黄)琬字子琰,少失父,早而辩慧。
祖父琼,初为魏郡太守,建和元年正月日食,京师不见而琼以状闻。
太后诏问所食多少,琼思其对而未知所况。
琬年七岁,在傍,日:
“何不言日食之余,如月之初?
”琼大惊,即以其言应诏,而深奇爱之。
后琼为司徒,琬以公孙拜童子郎,辞病不就,知名京师。
稍迁五官中郎将。
时陈蕃为光禄勋,深相敬待,数与议事。
旧制,光禄举三署郎,以高功久次才德尤异者为茂才四行。
时权富子弟多以人事得举,而贫约守志者以穷退见遗,京师为之谣曰:
“欲得不能,光禄茂才。
”于是琬、蕃同心,显用志士,平原刘醇、河东朱山、蜀郡殷参等并以才行蒙举。
蕃、琬遂为权富郎所中伤,事下御史中丞王畅、侍御史刁韪。
韪、畅素重蕃、琬,不举其事,而左右复陷以朋党,畅坐左转议郎而免蕃官,琬、韪俱禁锢。
琬被废弃几二十年。
至光和末,大尉杨赐上书荐琬有拔乱之才,由是征拜议郎,擢为青州刺史,迁侍中。
中平初,出为右扶风,征拜将作大匠、少府、太仆。
又为豫州牧。
时寇贼陆梁,州境雕残,琬讨击平之,威声大震。
政绩为天下表,封关内侯。
及董卓秉政,以琬名臣,征为司徒,迁太尉,更封阳泉乡侯。
卓议迁都长安,琬与司徒杨彪同谏不从。
时人惧卓暴怒琬必及害固谏之琬对曰昔白公作乱于楚屈庐冒刃而前崔杼弑君于齐晏婴不惧其盟吾虽不德诚慕古人之节。
”琬竟坐免。
卓犹敬其名德旧族,不敢害。
后与杨彪同拜光禄大夫,及徙西都,转司隶校尉,与司徒王允同谋诛卓。
及卓将李榷、郭汜攻破长安,遂收琬下狱死,时年五十二。
(选自《后汉书》,有删节)
(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时人惧卓暴怒/琬必及害/固谏之/琬对曰/昔白公作乱于楚/屈庐冒刃而前/崔杼弑君于齐/晏婴不惧其盟/吾虽不德/诚慕古人之节
B. 时人惧卓暴/怒琬必及害/固谏之/琬对曰/昔白公作乱于楚/屈庐冒刃而前/崔杼弑君于齐/晏婴不惧其盟/吾虽不德/诚慕古人之节
C. 时人惧卓暴怒/琬必及害/固谏之琬/对曰/昔白公作乱于楚/屈庐冒刃而前/崔杼弑君于齐/晏婴不惧其盟/吾虽不德/诚慕古人之节
D. 时人惧卓暴怒/琬必及害/固谏之/琬对曰/昔白公作乱于楚/屈庐冒刃而前/崔杼弑君于齐/晏婴不惧其盟/吾虽不德诚/慕古人之节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茂才,即秀才,汉代推举人才的科目之一。
东汉时为避光武帝刘秀讳,改为茂才,后世有时也称秀才为茂才。
B. 朋党,同类的人为私利结合成的小集团,后世专指政治斗争中结合成的派别、团体,多为争夺权力、排斥异己。
C. 右扶风,汉代三辅之一。
汉武帝时将掌管京畿地区的京兆尹、左冯翊、右扶风称三辅。
三辅所辖地区也称三辅。
D. 豫州牧,“牧”字形似手持棍棒驱赶牲畜,引申指放牧的场地、郊外,后为官职,代指掌管畜牧的地方官员。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黄琬早年聪明,能言善辩。
太后下诏询问日食的情状,黄琬以聪明的回答替祖父解了诏对之难,从而深受喜爱。
B. 黄琬正直无私,为国选贤。
针对举三署郎中存在的弊端,黄琬与陈蕃戮力同心,力除积弊,受到权富郎的中伤。
C. 黄琬平定寇贼,政绩卓然。
他在豫州任上,寇贼十分猖獗,他率军平定寇贼,威名大震,任内政绩为天下表率。
D. 黄琬不畏强权,反对迁都。
董卓掌权时,主张迁都长安,黄琬与司徒杨彪一起反对,董卓最终免除了他的罪责。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后琼为司徒,琬以公孙拜童子郎,辞病不就,知名京师。
②于是琬、蕃同心,显用志士,平原刘醇、河东朱山、蜀郡殷参等并以才行蒙举。
【答案】
(1)A
(2)D
(3)D
(4)①后来黄琼担任司徒,黄琬因是他的孙子被授为童子郎,他推辞有病不就职,在京城闻名(出名)。
②于是黄琬和陈蕃戮力同心,正大光明地选用有远大志向的人,平原的刘醇、河东的朱山、蜀郡的殷参等都因才能和德行得到推举。
【解析】【分析】
(1)句意为:
当时人害怕董卓暴怒之下,黄琬会遇害,极力规劝他不要这么做。
黄琬回答道:
"从前白公胜在楚国作乱,屈庐迎刃向前;崔杼在齐国弑君,晏婴不怕死而不与他盟誓。
我虽然无德但确实仰慕古人的节气。
暴怒,是同义词,意思是大怒,是指狂暴的和不受控制的愤怒,常伴有狂骂,亦形容水势凶猛激荡,不能断开;“琬必及害”,这里“琬”为主语,“必及”属于谓语部分,“必”,一定、会做状语,“及”,遭受的意思,“害”,宾语,毒害、祸患、灾祸。
故不可断开,排除B项。
“固谏之”,独立的句子,“之”后停顿;“琬对曰”,“琬”做“对曰”的主语,故在“琬”前停顿,排除C项。
“吾虽不德”,“不”,没有;“德”,名词,品德,这是一个独立完整的句子;“诚慕古人之节”,“诚”,实在、确实,副词,做动词“慕”(仰慕)的状语,“古人之节”做宾语,这是一个完整而独立的句子,所以应该在“德”后“诚”前停顿,排除D项。
故选A。
(2)D项,“引申指放牧的场地、郊外”,“代指掌管畜牧的地方官员”,错,古代以九州之长为"牧",牧,意御民如牧畜,"牧"是管理人民之意。
故选D。
(3)D项,“董卓最终免除了他的罪责”,错,原文说“琬竟坐免”,意思是“黄琬还是因此获罪免官”,可见并没有免罪。
故选D。
(4)赋分点有:
①为,担任;拜,授予职务;辞。
推辞、拒绝;就,就职、赴任;知名京师,状语后置句,省略介词,“知名于京师”。
②显,正大光明;并,都、一起;以,因为(介词);蒙,得到;举,推举。
故答案为:
⑴A;⑵D;⑶D
⑷①后来黄琼担任司徒,黄琬因是他的孙子被授为童子郎,他推辞有病不就职,在京城闻名(出名)。
②于是黄琬和陈蕃戮力同心,正大光明地选用有远大志向的人,平原的刘醇、河东的朱山、蜀郡的殷参等都因才能和德行得到推举。
【点评】⑴此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文言文断句,传统上称之为“句读”。
明辨句读,是阅读古文最基本的能力。
要通读全文,仔细体会词、短语以及句子之间的联系。
要先易后难,把会断的句子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直到把所有的句子都断开。
要重视内容,断完后根据句子的含义、文章的内容再核对一遍。
⑵该题考查学生的文化常识的识记积累水平。
《考试大纲》明确规定:
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常识。
古代文化常识题重在考查识记能力,但由于该考点所考查的词语是从文言材料中引发出来的,故兼考理解和推断能力。
对于这一考点的复习,我们先从高考题对文化常识的考查入手,分析高考涉及的考查点,明确备考方向。
然后在重视平时积累的基础上,灵活掌握必要的答题方法。
⑶本题考查的是学生对文言语段内容的正确理解和分析能力。
该试题首先要总观全文整体感知把握文意,然后把试题选项带入原文相应答题区间进行对照比较,即可找出得失。
设题者常常会从语言的准确与否,因果关系,时空关联,张冠李戴人物事件错位或无中生有等角度出题。
⑷此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
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考生平时要多读一些文言文短文,以积累语感。
【附参考译文】
黄琬字子琰。
少年时丧父,自幼聪慧善辩。
祖父黄琼,最初担任魏郡太守,建和元年正月,发生日食,京城笼罩在黑暗中,琼看到了,就把这个情况上报皇上。
太后召见他问日食太阳变小了多少?
琼思索后不知如何回答。
琬当时七岁,在祖父琼的旁边告诉琼说:
您何不这样说,日食后太阳剩下的东西,就像新月一样呢?
琼听后十分惊喜,随即按照琬的回答答复了太后,琼对琬的聪慧很惊奇,对琬也很喜爱。
后来琼升迁为司徒,琬因为琼的关系授予童子郎,当时他以有病推辞,不肯就任。
随后他在京师有了很大名气!
”
黄琬后来逐渐升迁做到了五官中郎将,当时陈蕃担任光禄勋,黄婉深受陈蕃的尊敬礼待,多次和黄婉商量大事。
当时的旧制,光禄勋府负责举荐三府的郎官,要把功劳高任期长并且才德优异的人选举为茂才的四科。
但当时权贵子弟大多凭借人情而被举荐为郎,而贫困守气节、志向的人却因为经济条件、不汲汲于富贵功名而被遗弃。
京师特地为这个现象做了谚语说:
“想得到的却不能得到,是光禄茂才。
"针对这个现象(在这种情况下),黄琬和陈蕃同心协力,共同选举贤才。
平原人刘醇、河东人朱山、蜀郡人殷参等人都因才德品行被选举。
但二人此举却侵害了权贵子弟郎官的利益,于是他们联合中伤陈蕃、黄琬,二人的案件交由御史中丞王畅及侍御史刁韪处理。
王畅及刁韪素来敬重陈蕃和黄琬,就不弹劾此事,但宠臣因此诬陷黄琬、王畅等为朋党。
陈蕃被免职,黄琬及刁韪则一起遭受禁锢。
黄琬遭到禁锢(不被重用)将近二十年。
直到灵帝光和(178年-184年)末年,太尉杨赐举荐黄琬有治乱之才,因此朝廷才征召其为议郎,提拔后出任青州刺史,升任侍中。
中平初年,离京担任右扶风,又被征召入朝担任将作大匠、少府、太仆等职。
又担任了豫州牧,当时豫州境内盗贼猖獗,使得州境凋残,黄琬率军平定盗贼,威名大震。
任内政绩为天下表率,因功被赐爵关内侯。
等到董卓掌权时,因为黄琬是重臣且掌有兵权,于是征召他入朝为司徒,不久升任太尉,又进封阳泉乡侯。
董卓商议迁都长安,和司徒杨彪一起极力劝董卓,董卓不听从。
当时人害怕董卓暴怒之下,黄琬会遇害,极力规劝他不要这么做。
黄琬回答道:
"从前白公胜在楚国作乱,屈庐迎刃向前;崔杼在齐国弑君,晏婴不怕死而不与他盟誓。
我虽然无德但确实仰慕古人的节气。
"不久,黄琬还是因此获罪免官。
但董卓仍然看重其地位名望,不敢对其加害。
不久,便与杨彪一同被拜为光禄大夫,同年,在迁都长安后,黄琬转任司隶校尉。
他又与司徒王允同谋诛杀董卓。
等到董卓余党李傕、郭汜等攻破长安,收捕黄琬下狱,不久即遇害,时年五十二岁。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况钟,字伯律,靖安人。
初以吏事尚书吕震,奇其才,荐授仪制司主事。
迁郎中。
宣德五年,帝以郡守多不称职,会苏州等九府缺,皆雄剧地,命部、院臣举其属之廉能者补之。
钟用尚书苯义、胡浚等荐,描知苏州,赐敕以遣之。
苏州赋役繁重,豪猾舞文为奸利,最号难治。
钟乘作至府。
初视事群吏环立请判牒钟样不省左右顾问惟吏所欲行止吏大喜谓太守暗易欺。
越三日,召诘之曰:
“前某事宜行,若止我;某事宜止,若强我行;若辈舞文久,罪当死。
”立棰杀数人,尽斥属僚之贪虐庸懦者。
一府大震,皆奉法。
钟乃蠲烦苛,立条教,事不便民者,立上书言之。
当是时,屡诏减苏、松重赋。
钟与巡抚周忱悉心计画,奏免七十余万石。
凡忱所行善政,钟皆协力成之。
所积济农仓粟岁数十万石,振荒之外,以代民间杂办及逋租。
其为政,纤悉周密。
尝置二簿识民善恶,以行劝惩。
又置通关勘合簿,防出纳奸伪。
置纲运簿,防运夫侵盗。
置馆夫簿,防非理需求。
兴利除害,不遗余力。
锄豪强,植良善,民奉之若神。
钟虽起刀笔,然重学校,礼文惊,单门寒士多见振赡。
有邹亮者,献诗于钟。
钟欲荐之,或为匿名书毁亮。
钟曰:
“是欲我速成亮名耳。
”立奏之朝。
召授吏、刑二部司务。
迁御史。
初,钟为吏时,吴江平思忠亦以吏起家,为吏部司务,遇钟有恩。
至是钟教延见,执礼甚恭,且令二子给侍,曰:
“非无仆隶,欲籍是报公耳。
”思忠家素贫,来尝缘故谊有所干。
人两贤之。
正统六年,秩满当迁,部民二万余人,走诉巡按御史张文昌,乞再任。
诏进正三品俸,仍视府事。
明年十二月卒于官。
吏民聚哭,为立祠。
(节选自《明史》卷一六一,有刪改)
(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初视事群吏/环立请判牒/钟佯不省/左右顾问/惟吏所欲行止/吏大喜/谓太守暗/易欺
B.初视事/群吏环立/请判牒/钟佯不省/左右顾问/惟吏所欲行止/吏大喜谓/太守暗/易欺
C.初视事/群吏环立/请判牒/钟佯不省/左右顾问/惟吏所欲行止/吏大喜/谓太守暗/易欺
D.初/视事群吏/环立请判牒/钟佯不省/左右顾问/惟吏所欲行止/吏大喜/谓太守暗/易欺。
(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敕,指帝王的诏书、命令。
《卖炭翁》中的“手把文书口称敕”中的“敕”与本文同义。
B.传,中国古代由政府设置,供使臣出巡、官吏往来和传递诏令、文书等使用的交通组织系统称为驿传。
C.刀笔,旧时公牍称“刀笔”,自宋元后,人们又往往特将讼师幕僚称作“刀笔吏”。
D.正统,中国古代纪年法包括干支纪年法、年号纪年法和王公年次纪年法等,“正统”属王公年次纪年法。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况钟很有才华。
他开始时担任尚书吕震的属吏,得到吕震的赏识,向朝庭推荐他担任了郎中。
宣德五年,他被提拔为苏州知府。
B.况钟很有治理能力。
他刚到任苏州时,假装不懂业务,暗中考察府中群吏,三天之后,下令打死几个人,府吏大为震动,全都奉法行事。
C.况钟重视教育,爱惜人才。
况钟想向朝庭推荐邹亮,邹亮被人写匿名信诋毁,况钟不为所动,加快向朝廷推荐。
邹亮后来做到了御史。
D.况钟知恩图报。
他在做吏员时受到吏部司务平思忠的恩遇,后来况钟多次延请平思忠到家作客并让自己的两个儿子服侍他。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命部、院臣举其属之廉能者补之。
钟用尚书蹇义、胡浚等荐,擢知苏州。
②思忠家素贫,未尝缘故谊有所干。
人两贤之。
【答案】
(1)C
(2)D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菏泽市 统编 高考 语文 文言文 阅读 专题 练习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