抚顺市十一次党代会报告刘强0622.docx
- 文档编号:23487759
- 上传时间:2023-05-17
- 格式:DOCX
- 页数:12
- 大小:28.38KB
抚顺市十一次党代会报告刘强0622.docx
《抚顺市十一次党代会报告刘强062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抚顺市十一次党代会报告刘强0622.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抚顺市十一次党代会报告刘强0622
科学发展奋力崛起
为建设富裕文明和谐的新抚顺而奋斗
——在中国共产党抚顺市第十一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2011年6月22日)
刘 强
各位代表、同志们:
现在,我代表中共抚顺市第十届委员会向大会作工作报告。
一、过去五年的工作回顾
过去的五年,我们前进的道路并不平坦,取得的成就更不平凡。
五年来,机遇与挑战、困难与压力,始终伴随着转型振兴的历程,考验着我们的意志和执政能力。
面对沉重的历史负担,面对发展的繁重任务,面对人民的热切期盼,我们团结带领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的决策部署,讲政治,谋全局,真抓实干,负重前行,用智慧和汗水谱写了抚顺发展史上的新篇章。
经济发展进入快车道。
2010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90亿元,是2005年的2.3倍,五年年均增长16%;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81.3亿元,是2005年的3.6倍,年均增长25.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681亿元,是2005年的4.5倍,年均增长35.1%,增速分别比前一个五年提高3.6、14和6.8个百分点。
工业整体规模和水平大幅提升,规模以上工业实现总产值1647.7亿元,是2005年的2.4倍;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1311户,是2005年的2.6倍。
三县主要经济指标完成首轮三年倍增计划,城区经济跃上新台阶;沈抚新城进入了大招商、大建设、大发展的新阶段,主要经济指标居于全省省级开发区前列;石化新城和南环产业带建设迈出可喜步伐。
以旅游、房地产、商贸流通为重点的三产服务业快速发展,成为重要经济增长点。
非公有制经济占地区经济总量的60%,比2005年提高21个百分点。
历史遗留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作为老工业基地和煤炭资源枯竭型城市,抚顺积累了大量的严重制约快速发展的矛盾和问题。
五年来,我们坚持解难题、打基础、利长远,投入相当大的精力和财力,认真加以解决。
一是在全国率先启动并完成棚户区改造。
累计投入52亿元,共拆迁335万平方米,使近10万户、33万居民告别了棚户区。
棚户区改造不仅有功于当代,也在深刻地影响着抚顺的未来。
二是强力推进国企改革。
加快实施以新抚钢改制,抚铝、红透山矿重组和抚铝、抚钢政策性破产为代表的国企改革,累计完成重组改制企业640户,占应改制企业的98%,基本完成了以发展为目的的国企重组改制。
三是积极开展地质灾害治理。
持续推进采沉区居民和部分工业企业避险搬迁,推进采沉区和矸石山的生态恢复,对西露天矿北帮、城市断裂带的危险性进行了科学评估和综合治理,积极争取并被国家确定为矿山地质灾害综合整治试点市。
四是综合施策维护社会稳定。
创造性地开展和谐社区(村)创建活动,注重发挥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作用,突出人民、司法、行政调解的联动作用,加大信访积案解决力度,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信访总量、刑事案件、命案分别下降68.1%、22.4%和60.7%;连续四年被授予“全省综治工作先进市”荣誉称号,2010年取得全省综治考核第一名的好成绩。
历史遗留问题的有效解决,卸掉了沉重的包袱,为我们在未来五年实现大发展、快发展铺平了道路,创造了条件。
改革开放深入推进。
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取得较大进展,审批项目由1177项精简为88项,年检项目由58项精简为19项,行政效率明显提高,软环境明显改善。
突出大财政建设,实现了资金、资产和债务统筹,完成了市与县区分税管理体制改革,为强县壮区奠定了体制基础。
高效推进新一轮区划调整,拓展了沈抚新城、石化新城和部分城区的发展空间。
全面推进文化体制改革,文化事业和产业得到快速发展。
农村综合改革全面展开,集体林权改革走在全国前列,67万农民直接受益。
沈抚同城化成为全市共识并牵动了地区开放发展,五年累计实际利用外资10.1亿美元,域外引资到位额1176.6亿元,年均分别增长60.1%和53.9%;域外招商引资超亿元项目320个,以百万吨乙烯、30万吨电解铝为代表的一批大项目相继落地开工建设,为未来的发展积蓄了后劲。
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
充实完善发展战略,“两城两带”进一步拉开了城市骨架,城市布局更加合理。
全省第一条城际铁路开通运营,长期困扰城区交通的16个平交道口成为历史,沿途景观改造全面完成;高质量建设改造高山路、南环公路、葛布通道、和平桥等道桥工程,取消了古城子和东岗道桥收费,抚顺市区因收费被割裂的状况彻底改变。
启动生态城市建设,强化生态环境保护,提高城市绿化、亮化、美化、净化水平,全面完成污染减排目标任务。
新农村建设稳步推进,农田水利、基础设施、新能源建设取得较大进展,实现了村村通有线电视和油路,“县县通高速”指日可待。
这五年是抚顺城乡面貌变化最大的时期。
民生明显改善。
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2010年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15303元和7203元,年均分别增长13.8%和14%。
城市居民人均住宅建筑面积由19.10平方米提高到26.19平方米。
坚持以创业带动就业,突出解决棚户区居民、新生劳动力和零就业家庭的就业难题,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
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全面启动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试点,并已实现全覆盖,这对解决农村居民养老问题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城镇企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91万人,养老金实现100%按时足额社会化发放;城乡医疗保险参保率90%以上。
困难家庭、特困群体得到有效救助,各项惠农政策全面落实。
和谐社会建设扎实推进。
民主政治建设得到加强,人大、政协和民主党派充分发挥各自作用,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的桥梁纽带作用得到很好发挥,民族、宗教、侨务、对台工作有了新进步,统战工作取得实效。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成效显著,以“百姓雷锋”为代表的群众性学雷锋活动持续开展,市民文明素质普遍提高,2009年进入省级文明城市行列。
实施科教兴市战略,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进一步提高。
整合各类教育资源,办学条件明显改善。
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全面加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稳步推进。
群众文体活动蓬勃开展,社区公益设施建设得到加强。
国防和“双拥”工作力度加大,民兵预备役建设质量全面提升,军政军民关系进一步密切。
地方立法质量和依法行政、公正执法、司法水平不断提高。
安全生产、公共安全和食品药品安全工作得到强化。
抵御“7·31”洪水和灾后重建指挥有力,行动迅速,成效显著。
党的建设全面加强。
坚持把党的思想建设放在首位,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党员干部,不断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
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和创先争优活动,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积极稳妥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规范干部职级管理,完善干部考评体系。
县区与乡镇党委、村与社区“两委”换届风清气正,进一步夯实了党的执政基础。
深入开展农村“三向培养”、无职党员“设岗定责”和城市和谐社区创建活动,基层组织建设成效突出。
坚定不移地实施人才强市战略,积极引进各类高层次人才。
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加强惩防体系建设,大力加强职务犯罪预防工作;深入贯彻干部选拔任用监督制度,强化对领导班子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的管理监督;严肃查处了一批大案要案和损害群众切身利益的典型案件,党风、政风和社会风气进一步好转。
回顾过去,我们充满自豪。
这五年,我们不仅在振兴进程中迈出了坚实的步伐,更显著提高了全市人民的生活水平;不仅解决了经济社会发展中出现的新矛盾,还化解了大批历史遗留问题;不仅创造了物质财富,也创造了可贵的精神财富。
总结十次党代会以来五年的实践,我们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一是必须坚持科学发展的思路不动摇。
思路决定出路,思维决定行为。
我们着眼转型振兴,立足抚顺实际,不断充实完善“以实施沈抚同城化战略为抓手,建设‘两城两带’,壮大县区经济”的发展思路。
几年来,我们始终围绕城市和产业布局调整这一主线,促进人居向浑河两岸集聚、企业向外围园区集中;始终坚持创新体制,下放权限,县区经济实现了超常规发展。
这一振兴发展思路符合科学发展观、符合抚顺实际,得到了省委、省政府的肯定和支持,也得到了全市人民的认可。
实践证明,我们只要坚持科学发展,实事求是,真抓实干,就能取得实效。
二是必须保持团结和谐的政治局面。
成就一番事业,离不开一个团结和谐的集体。
抚顺的发展历程充分证明,团结和谐是我们克服一切困难、不断取得胜利的保证。
几年来,在市委领导下,几大班子始终坚持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团结协作战胜了许多困难,赢得了各方的认可;市级班子率先垂范,各级班子一级带一级,营造了团结向上的和谐氛围,形成了振兴发展的强大合力。
我们必须珍惜团结,用团结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必须增进团结,在团结中出战斗力、出凝聚力。
三是必须解放思想,抢抓机遇。
思想解放的深度决定发展的速度,把握机遇的能力决定地区的前途和命运。
五年来,我们之所以在抚顺老工业基地振兴过程中取得了可喜的成就,在沈抚新城、棚户区改造、争取国家资源枯竭转型试点城市和国企重组改制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我们解放思想,紧紧抓住了国家实施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和省实施沈抚同城化战略的重大机遇。
在推进转型振兴的征程中,我们只有更加深入持久地推动思想解放,紧紧抓住和切实用好机遇,才能把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项工作做得更好。
四是必须正视矛盾,勇于担当。
面对艰巨繁重的工作任务,面对发展中出现的矛盾和难题,我们始终坚持以稳定保发展、以发展促稳定,正视矛盾,敢于碰硬,驾驭复杂局面,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化解遗留问题,处置突发事件,应对金融危机,战胜特大洪灾。
实践证明,我们只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心里始终装着230万人民,就会有无穷的勇气去攻坚克难,全面振兴的路上就没有什么可以阻挡。
各位代表、同志们,抚顺的变化有目共睹,抚顺的发展振奋人心。
这些成就的取得,是中央和省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全市各级党组织、广大党员和干部群众团结奋斗的结果,也是社会各界大力支持的结果。
在此,我代表中共抚顺市第十届委员会,向奋战在全市各条战线上的20万党员,向为抚顺振兴发展做出贡献的同志们、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也必须清醒地看到,抚顺经济社会发展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
一是经济总量、发展速度和质量与先进地区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节能减排、环境保护的任务还十分艰巨;二是就业和社会保障压力仍然较大,部分低收入群众生活比较困难;三是社会建设还有待进一步加强,一些不稳定因素仍然存在;四是一些领导干部真抓实干的作风不过硬,敢于负责的精神还不强;五是党风廉政建设还存在薄弱环节,个别干部为政不廉的现象还时有发生。
这些问题,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采取更有力的措施加以解决。
二、今后五年的总体要求和奋斗目标
今后五年是抚顺实现全面振兴的机遇期,也是攻坚期。
当前外部宏观环境不断呈现新态势,省内各市发展不断呈现新格局,面对不进则退、慢进亦退的严峻竞争形势,抚顺发展不仅需要高速度、高质量,更需要大干快上的激情、不甘人后的志气。
今后五年工作的总体要求: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加强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紧紧抓住加快发展的主题,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深入实施沈抚同城化战略,以增量调结构,以发展惠民生,以创新促转型,构建“两城两带”发展格局,做强县域和城区经济,提高人民群众幸福指数,基本实现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
今后五年,我们要实现“三大目标”:
一是经济发展高于“十一五”和全省“十二五”的平均增速;二是生态型城市基本建成;三是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升。
——经济发展更好更快。
经济总量大幅跃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400亿元,年均增长20%,在全省的排名实现位次前移;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年均增长27%。
这两项指标增幅分别比“十一五”高4和1.7个百分点。
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自主创新能力明显增强,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城市综合实力明显提升。
——城乡更加宜居。
老城区改造基本完成,新城开发取得重大进展,城乡基础设施更加完善,综合交通体系进一步健全。
生态环境保护力度不断加大,环境污染得到有效治理,实现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目标。
万元生产总值能耗降低20%,森林覆盖率达到70%,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42.5%,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11平方米。
城市环境空气二级标准天数大于300天,城市污水、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
县城和新市镇建设迈出新步伐,三县城镇化率大幅提升。
——人民生活更加幸福。
城乡居民收入增长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同步,与城市地位相称,幸福指数不断提升。
居民就业更加充分,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健全,城镇失业、养老、职工医疗保险基本实现全覆盖,人均期望寿命达到74.5岁。
社会事业全面发展,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市民文明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明显提高。
实现“三大目标”,我们已经具备了良好的条件。
一是“十二五”期间辽宁省将基本实现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特别是沈抚同城化战略的深入实施,国内外投资者将更加看好抚顺,形成外资和内资大量涌入的可喜局面。
二是抚顺经济步入了良性发展轨道,积蓄的能量正不断释放,形成了高速增长的良好势头,今后五年将有以中石油百万吨乙烯、新钢铁搬迁改造、抚钢百亿技改为代表的400个超亿元项目建成,加之城市发展空间的拓展,基本形成了赶超先进地区的后发优势。
三是有着光荣传统和辉煌业绩的抚顺各级党组织坚强有力,始终走在时代前列的广大党员干部奋发有为,勤劳智慧的抚顺人民富有创业激情,这些都是我们敢于胜利、一往无前的坚实基础。
现在,抚顺天时、地利、人和都已具备,经过五年来的顽强拼搏和积蓄后劲,未来五年我们必将后来居上,实现奋力崛起。
各位代表、同志们,想富裕、盼振兴、求和谐,是230万抚顺人民的共同愿望。
今后五年,尽管我们还将面临很多艰难险阻,外部环境还有许多不确定性,土地、资金等瓶颈问题依然突出,但在新一轮发展的浪潮中,如果我们不下定决心,不采取超常规举措,就将丧失原有的优势,丧失应有的地位。
我们只要充分利用好各种有利条件,扬长补短,实干五年,拼搏五年,“三大目标”就一定能够在我们手中实现,抚顺振兴的伟大时刻就会早日到来。
三、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在未来五年,全市经济总量要大幅扩张,实现“两个高于”,必须构建拉动强、贡献大的多个增长极,实现多点支撑的发展格局。
重点要在“四大支撑”和“两个保障”上下功夫,实现大突破。
一要做大沈抚和石化两座新城。
按照新城市的标准规划两座新城,坚持用更新的理念谋划,更高的标准建设,更快的速度扩张。
经过五年,沈抚新城要成为在全国有重要影响的装备制造业基地,沈阳经济区内最具竞争力的休闲和购物中心;石化新城要成为具有世界级水平的精细化工和新材料产业基地。
两座新城要充分发挥区位和产业的比较优势,营造生产要素集聚和各种力量竞相迸发的环境,吸引大项目落地,吸引人流汇聚。
沈抚新城要成为沈抚同城化的主战场,城市建设管理、现代服务业发展要提升档次,独具特色;石化新城要突出比较优势,围绕石化资源利用,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
二要做强传统优势产业。
工业是立市之基。
要坚持用增量调整结构,加快科技创新,提高优势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基本完成工业空间布局调整。
实施企业搬迁改造升级工程,在搬迁改造中大幅提升规模和竞争力,重点是引导城区内的石化企业搬迁至东部的石化新城,冶金企业搬迁至南部的冶金产业集聚区,机械企业搬迁至西部的沈抚新城。
基本完成矿区战略转型。
围绕南环产业带建设,重点发展油母页岩综合利用、煤矸石热电、纸业生产及建筑材料等循环经济产业,矿区非煤产业要达到90%以上。
提高创新能力。
把科技创新作为推进产业结构调整的中心环节,强化企业自主创新地位,加大技术创新力度,在装备制造、精细化工、金属冶炼、农产品深加工等关键领域加强技术攻关,扶持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知名品牌。
做深产业。
围绕优势骨干企业,发展上下游和配套产业,特别要鼓励支持中小企业发展资源精深加工,延长加宽产业链条,提高产业丰厚度,形成一批产值过百亿的产业集群。
三要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
发挥服务业建设周期短、产业关联度高的优势,重点发展旅游业、房地产业和生产性服务业,提升传统服务业水平。
整合旅游资源,拓展服务功能,打造精品旅游集聚区,增强旅游业的吸纳能力和拉动力。
结合老城区改造和新区开发,强化行业准入和监管,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快速发展。
生产性服务业重点发展现代物流、科技研发、总部经济、工业地产。
下大力气优化金融生态环境,培育多层次的资本市场,拓宽项目融资渠道,鼓励支持企业上市,解决融资“短板”问题。
四要实现县区经济翻番晋位。
进一步向县区下放管理权限,赋予县区更大的自主权,为县区加快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县区主要经济指标要实现三年倍增计划,在全省综合实力排名大幅提升。
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生态农业、特色农业、设施农业,提升农业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水平。
加强县域工业园区建设,立足产业基础和资源优势,打造支撑力度大的产业集群。
加快推进抚顺县县城建设和清原、新宾县城改造步伐,打造塔峪、红透山、南杂木等各具特色的新市镇和小城镇,吸引农村居民及产业向城镇集中。
城区经济要本着明确发展定位、体现区域特色、强化功能配套的原则,进一步提高服务业发展水平,实现错位发展、特色鲜明、规模扩大。
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必须深化改革开放。
以更大的决心、更大的勇气深化财政、金融、行政管理等领域的改革,解决好影响制约发展的体制和机制性矛盾;进一步落实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各项政策,消除制度性和体制性障碍,使非公有制经济占全市经济比重不断提高。
整合利用涉外资源,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构筑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高起点引进一批有分量的内外资项目,在数量、规模和质量等方面取得更大的突破;把改善投资环境作为招商引资的“生命线”工程,下大力气解决影响项目落地、开工建设的突出问题。
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必须做好人才工作。
各级党组织要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建立有利于留住人才、人尽其才的有效机制,扩大人才总量,优化人才结构,营造育才、聚才、用才的良好环境。
加大对高层次人才的培养引进力度,造就一批加快振兴发展急需的领军人才和拔尖人才。
围绕地区产业发展,强化实用技术型人才的培养,形成产业与人才相互促进的格局。
四、努力把抚顺建设成为幸福之城
坚持以人为本,最大限度地激发230万抚顺人民的参与热情和创造活力,把我们这座城市建设成为充满幸福的城市,不仅是我们的宏伟目标,更是我们的不懈追求。
一要建设富裕抚顺。
把富民强市放在首位,大幅提高居民收入,让人民群众在改革发展中得到更多的实惠,拥有过上美好生活的能力和条件。
通过加快发展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解决好就业这个民生最为根本的问题。
倡导尊重劳动和劳动光荣,让劳动更有价值。
坚持以创业带动就业,建立创业园区,鼓励和扶持自主创业、自谋职业,把更多的抚顺人培养成为创业者。
依法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建立各类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创造条件让群众拥有更多的财产性收入。
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做好困难企业职工、灵活就业人员和城镇居民参加养老保险工作,加强失地农民生活保障,稳妥推进厂办集体企业改制。
大力发展教育事业,提高市民受教育程度,用知识提高劳动技能,用知识改变命运。
二要建设宜居抚顺。
统筹城乡规划,坚持规划先行和刚性原则,按照城乡中长期发展趋势,用一流规划指导一流建设。
认真实施生态型城市建设规划,加快地质灾害综合治理,提高森林和城市绿化覆盖率,保护好青山绿水。
推进老城区改造,加快企业搬迁和危旧楼房改造步伐;塑造城市风格,搞好城市空间、色彩、形象设计,打造一批标志性城市建筑群;疏解老城区人口密度,有计划地引导居民向浑河两岸集聚、向东西两座新城分散。
加快浑河景观带建设,重点打造好浑河城市段轴线和沈抚大道、月牙岛、万达广场、人民广场、好运角五个节点;规划建设博物馆、体育中心等一批重大项目,完善城乡文化体育基础设施,提升城市的整体功能和内涵。
三要建设文明抚顺。
雷锋精神是抚顺这座城市的灵魂,是我们这座城市价值观和城市精神的坐标。
挖掘雷锋精神内涵,弘扬以“创业奉献”为主要内容的城市精神,使抚顺“雷锋城”的美誉进一步发扬光大。
以争创全国文明城市为目标,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提高市民的文明素质。
加强社区公益性服务设施建设,解决好公益性服务用房和居民活动场所,推进社区综合信息服务网络建设。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繁荣文化市场,促进文化产业发展,提升文化软实力。
着眼和谐文化建设,加强哲学社会科学、文学艺术工作,最大限度地促进社会思想共识的形成。
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进企业文化、校园文化、社区文化建设,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满足群众的文化需求。
加快卫生、体育事业发展,提高社会工作者待遇,依法保障妇女儿童权益,推动人口、老龄、残疾人事业进步,大力发展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
四要建设和谐抚顺。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最大限度激发社会活力,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
以争创全国综治工作优秀市为目标,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依法严厉打击各种刑事犯罪,切实负起保一方平安的重大责任。
建立维护社会稳定的长效机制,避免因决策和工作失误引发新的矛盾,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群体事件发生。
深化和谐社区(村)创建活动,总结推广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之家等经验,畅通民意诉求渠道,妥善解决群众反映的问题。
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
坚持建管并重原则,强化城乡环境综合治理,解决城市占路市场、农村垃圾处理等突出问题。
完善公共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机制,增强防灾减灾能力。
加强流动人口服务与管理工作,强化对重点人群的管理。
高度重视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整顿规范食品药品市场秩序,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五要建设诚信抚顺。
加强全社会诚信教育,完善社会诚信制度建设,建立失信约束惩罚机制,形成讲诚信的社会氛围。
加强法治政府、服务政府、责任政府、效能政府建设,严格司法公正,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强化政务公开,提高政府决策和管理的透明度,确保公共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完善法规制度,强化信用管理,充分发挥商会和行业协会在行业自律中的作用,逐步形成以行业道德为支撑、企业产权为基础、法律法规为保障的企业诚信体系,提高企业的信用资质和市场竞争力。
充分发挥社区、村自治组织功能,树立人人讲诚信的基本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崇尚和弘扬关爱、友善、宽厚的人际关系,促进人与人的和谐发展。
五、加强党的建设
实现奋力崛起、建设幸福抚顺,关键在于把各级党组织建设好,把广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发挥好。
要始终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方针,以巩固执政能力和创先争优为主线,不断增强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为加快振兴、富民强市提供根本保证。
一要加强党的思想建设。
坚持不懈地开展学习型党组织创建活动,用先进的理论武装党员干部,特别是用科学发展观和这次党代会确定的奋斗目标统一思想、指导实践,坚定全市人民实现“三大目标”的信心和决心。
有序推进干部教育培训改革,探索党员接受经常性教育的新途径、新办法,增强干部教育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大力弘扬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的马克思主义学风,在真学、真懂、真信、真用上下功夫,把理论武装和思想解放的成果转化为谋划发展的能力、奋力崛起的胆识、争创一流的魄力。
二要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
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原则,按照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人民群众信得过的要求,选优配强各级领导班子。
运用科学的综合考评机制选人用人,注重看本质、看主流,重视创新意识、开拓能力、组织管理能力,让想干事的有机会、能干事的有舞台、干成事的有地位。
规范干部选拔任用提名制度,探索差额票决干部办法,逐步扩大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成员公推直选范围,提高组织工作满意度和选人用人公信度。
加大对优秀年轻干部、女干部、党外干部、少数民族干部的培养和选拔力度,做好老干部工作。
三要夯实党的基层基础。
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不断创新基层党组织的设置形式、工作方式、活动载体和活动内容,增强服务群众、服务振兴的能力。
以“三级联创”为统领,深入实施“三向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抚顺市 十一 党代会 报告 0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