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科技北京行动计划促进自主创新行动.docx
- 文档编号:23485455
- 上传时间:2023-05-17
- 格式:DOCX
- 页数:21
- 大小:33.03KB
1科技北京行动计划促进自主创新行动.docx
《1科技北京行动计划促进自主创新行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科技北京行动计划促进自主创新行动.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1科技北京行动计划促进自主创新行动
“科技北京”行动计划(2009—2012年)——促进自主创新行动
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落实《国务院关于发挥科技支撑作用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意见》(国发〔2009〕9号),进一步总结推广奥运筹办工作特别是“科技奥运”成功经验,加快推进“科技北京”建设,充分发挥“科技北京”对“人文北京”、“绿色北京”的支撑作用,依靠科学技术实现扩内需、保增长、调结构、上水平、惠民生目标,特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指导思想与总体目标
建设“科技北京”的指导思想是: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贯彻“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的发展战略,充分发挥首都科技优势,通过积极承接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和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建设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大幅提高自主创新能力;通过大力实施科技振兴产业工程,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推动首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通过加强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建设,完善企业技术创新服务平台,增强企业综合竞争力;通过提升民生科技在首都城市建设、社会管理、教育文化、医疗卫生、公共安全、生态文明、新农村建设等领域的服务水平,为建设繁荣、文明、和谐、宜居的首善之区做出切实贡献。
动员全市力量,认真实施“2812科技北京建设工程”,努力把北京建设成为我国创新发展的核心引领区和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
到2012年,“科技北京”建设的主要目标是:
——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
科技投入保持较高水平,全社会R&D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超过6%,企业R&D经费支出占全社会R&D经费支出的比重力争达到50%,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更加完善。
承接一批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和科技基础设施项目,承担国家级科技项目数占全国的36%以上。
掌握一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共性关键技术,万人发明专利申请数达到13件。
首都科技辐射和扩散能力明显增强,技术交易额达到1300亿元。
——科技对首都经济社会发展支撑能力大幅度提高。
科技成果产业化能力显著增强,高新技术产业蓬勃发展,科技创新成为推动经济结构优化升级的主要驱动力,高新技术产业、信息服务业和科技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25%,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产品和企业快速成长。
科技对首都产业发展、城市建设、社会管理、生态文明、新农村建设和改善民生等各方面的支撑能力显著提升,对推动首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作用日益凸显,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水耗以及污染物排放水平持续下降,继续处于全国领先水平。
——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认真落实国务院关于建设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批复,充分发挥高等院校、科研院所、高新技术企业等创新资源密集的独特优势,加大改革创新力度,深入推进股权激励、科技金融、政府采购等改革试点工作,努力培养和聚集优秀创新人才特别是产业领军人才,着力研发和转化国际领先的科技成果,做强做大一批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型企业,培育一批国际知名品牌,全面提高中关村自主创新和辐射带动能力,推动中关村的科技发展和创新在本世纪前20年再上一个新台阶。
——全社会科学素养显著提升。
认真贯彻落实《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2006-2010-2020年)》,加快推进学习型城市建设,终身学习、团队学习、全程学习等先进理念深入人心,努力形成宽松和谐、健康向上的创新文化氛围,全社会的创造活力进一步增强。
科技人才高度集聚,各类具有国际视野和创新精神的创新型人才大量涌现,每万人中科学家和工程师数达230人以上。
科普工作深入开展,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思想、科学精神广为传播,全市人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得到显著提升。
二、积极承接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和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大幅度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1.对接国家科技重大专项
充分发挥首都科技优势,进一步完善机制,整合资源,加大投入,积极组织和支持北京地区的各类科技研发机构和企业承担和参与《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确定的一批国家科技重大专项。
调整和创新重大专项组织方式,突出投入重点,力争3年内取得一批重大成果。
以重大产品为龙头,发挥行业骨干企业的领军作用,采取项目业主制,定向委托,强化产学研用结合,带动更多的中小科技企业参与重大专项实施和共享科技成果。
2.承接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
集聚、整合北京地区的科技资源,努力做好相关的配套服务工作,积极承接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争取建成一批高水平的实验室和科研设施,为提高首都自主创新能力奠定坚实基础。
三、大力实施科技振兴产业工程,推动首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统筹整合首都人才、资金、政策等各类创新资源,在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能源和环保、汽车、装备制造、文化创意、科技服务、都市型现代农业等产业集中支持一批产学研用项目,努力在重大关键技术上形成突破,切实做强做大一批企业。
到2012年,力争新增产值超过5000亿元。
1.加快发展电子信息产业
巩固移动通信产业优势地位。
继续加大对骨干企业的支持,吸引国内外移动通信设备制造商落户北京,继续做大现有手机产品的生产规模。
支持第三代移动通信(3G)产业园建设,加快完善第三代移动通信(3G)产业链,推动芯片、终端、测试设备的产业化。
支持时分同步码分多址接入(TD-SCDMA)、宽带码分多址(WCDMA)向后3G技术(LTE)发展。
普及数字电视应用。
积极推动数字电视整体转换,建设交互数字电视服务平台。
整合数字电视产业资源,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带动数字演播设备、信号处理及多媒体制作设备、发射及用户接入设备等产品的升级换代;推进数字视听产业升级,丰富手机、掌上多媒体机等消费电子产品功能,使数字电视产业成为新的增长点。
增强计算机与下一代互联网的竞争力。
积极发展高端服务器、大容量存储设备、工控计算机等产品,加快实现从低附加值到高附加值的产业转型。
推广基于自主设计中央处理器(CPU)的低成本计算机,开拓农村及行业应用市场。
支持骨干企业开拓国际市场。
加快推动互联网升级换代,鼓励发展基于下一代互联网的特色应用。
提升集成电路整体发展水平。
积极对接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实现关键技术突破。
突破大屏幕液晶显示的发展瓶颈。
支持液晶面板骨干企业建设8代以上生产线,对现有5代生产线进行升级改造。
提升和突破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TFT-LCD)工艺技术,达到具有自主完整组建高世代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TFT-LCD)生产线的技术整合能力。
以8代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TFT-LCD)为核心,吸引玻璃基板、偏光片、液晶电视等上下游厂商聚集,打造完整的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TFT-LCD)产业链。
培育软件与信息服务业新型业态。
推动中间件、行业应用、数字内容、服务外包等领域发展。
推广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技术水平高的软件产品和行业解决方案;支持一批拥有核心技术的软件外包企业做大做强;建设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软件产业集聚区。
积极承接全球离岸服务外包业务,完善外包体系。
加强医疗卫生、食品与生产安全、节能减排监测等公共服务领域的信息化建设。
大力发展互联网增值服务、信息内容服务、移动增值服务、数字电视多媒体增值业务等。
到2012年,电子信息产业新增产值及收入2500亿元(其中1000亿元为制造业新增产值,1500亿元为软件及信息服务业新增收入)。
2.加快发展生物医药产业
以提升生物医药产业自主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为核心,按照生物医药高端制造和医药研发服务两业并举、融合发展的产业促进原则,推动北京生物医药产业快速发展。
重点推动抗肿瘤药物迪奥、抗禽流感药物帕拉米韦等一批重大科技成果实现产业化,支持单抗药物泰欣生、国家Ⅰ类止血新药苏灵等新产品形成规模化产业。
强化疫苗产业的全国领先优势。
建设北京疫苗产业基地,推动人禽流感疫苗、治疗性乙肝疫苗、儿童九价肺炎结合疫苗等具有国际水平的重点新产品快速产业化,争取形成产业集群。
引导中药行业向健康产业转型,培育营养保健和精神保健产品成为中药行业的新增长点,提升名优产品的丸剂自动化生产工艺,突破质量控制和在线检测等关键技术,快速提升“同仁堂”等北京中药品牌的科技含量。
推动医疗器械行业提升自主创新能力,重点发展数字化诊疗设备和高附加值的生物医学材料,支持电动电控呼吸机、高分辨数字化X线机、开放式永磁磁共振成像系统、血管内无载体药物洗脱支架系统、人工关节等重点新产品的研发,推动一批高成长企业规模迅速提升。
加大力度支持生物医学工程重点领域干细胞、组织工程等的研究和发展,促进其临床应用和产业化。
培育生物医药研发服务业快速增长,深入推进中国生物技术外包服务联盟(ABO)等产业联盟开展国际认证和国际市场拓展工作,加快建设生物医药研发服务孵化基地,推进生物医药产业高端化转型。
到2012年,生物医药实现新增产值200亿元。
3.加快发展新能源和环保产业
加快推广太阳能、生物质能和风能利用等新能源技术应用,推动光伏产业、生物质能产业等新能源产业发展。
推广照明节电、供暖节能等建筑节能技术;高效电机节能、变压器系统节能、高性能内衬材料制备技术、高温烟气净化技术和高温烟气余热利用技术等工业节能技术;新能源汽车等交通节能技术发展。
推广环境现代监测、机动车尾气净化、室内空气净化设备、烟气脱硝技术、高效污水处理及资源化、城市污染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利用技术与装备、固体废弃物处理处置设备等环保技术;推动国产化的膜生物反应器(MBR)的规模化应用,加快膜生物产业基地建设。
重点推进中关村自主创新产品进入污水和垃圾处理领域,在污水和垃圾处理、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等领域形成一定产业规模,加快新兴环保产业发展。
到2012年,新能源和环保产业实现新增产值300亿元。
4.加快发展装备制造业
立足北京装备制造业的产业基础,以提升重大装备成套化水平为主线,以自主创新能力为支撑,以关键设备自主化为依托,以重大项目建设为抓手,提升集成电路制造专用装备、液晶面板制造专用装备、光伏装备、风电制造、安检装备、工程机械、新型环保装备、轨道交通装备、发电输变电装备、数控机床等的成套设备能力,通过成套设备带动关键设备和零部件发展,促进重点领域骨干企业规模化发展,实现产业规模升级、技术升级。
重点发展大尺寸薄膜太阳能设备、大型集装箱/车辆安全检查系统、航空集装货物/车辆安全检查系统、大型危险废弃物处置设备、医疗设备、大型医疗废物处置设备、防化危险品处置设备、膜生物反应器(MBR)污水处理设备、轨道交通相关设备、轨道交通车载及地面控制系统、600兆瓦及以上等级超临界电站设备、多坐标联动重型数控龙门镗铣床、精密数控车床、磨床、百万千瓦等级核电及火电机组综合自动控制系统等关键设备。
积极推动现代制造服务业发展,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到2012年,装备制造业实现新增产值600亿元。
5.加快发展汽车产业
把握我国汽车产业的发展趋势,以重点项目为着力点,以资源整合为手段,实施“一二三四”工程,即:
“壮大一个龙头企业、实现自主创新两个突破、完善产业链三个环节、建设四大产业基地”。
进一步巩固并提高北汽控股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在自主品牌乘用车的量产、新能源汽车的市场化两个方面取得突破,进一步完善汽车产业链的研发、制造、服务环节,建设整车生产、高端零部件制造、研发、汽车零部件物流四大产业基地,把北京汽车产业发展成为首都经济高端产业的重要支柱。
实现自主品牌乘用车的量产。
在轿车和越野车领域,积极开发新的平台产品。
扩大欧V混合动力客车生产规模,深入开展以欧Ⅴ大客车为基础的纯电动车开发,寻求与国内外合作开发氢动力大客车。
完善福田汽车研发中心,建设北京汽车研发基地、国家汽车质量监督检验中心。
建设福田康明斯发动机项目、福田奔驰中重卡及发动机项目,与国内外知名零部件企业合作发展底盘系统(制动系统、转向系统、悬架系统)、电子电控系统(CAN总线、EMS、汽车功能电子、车身电子等)。
到2012年,汽车产业实现新增产值600亿元。
6.加快发展文化创意产业
研发演艺智能仿真虚拟舞台技术,集成推广多媒体渲染等技术,推动设计创意等行业的发展。
开展可视媒体处理关键技术研究,研发数字化艺术创作平台和动漫制作平台。
组织研发可使广大市民享受按需视频点播(VOD)、生活服务、在线电子商务服务等双向传输的有线电视技术。
全力支持市级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做强电影电视、设计服务、艺术品交易等优势行业,培育出版发行、文艺演出、体育休闲、品牌会展等一批企业集团。
支持开发、应用现代版权保护技术,强化知识产权保护、交易。
加快推进数字体育产品和电子竞技产品的研发和推广,推动体育创意产业发展。
力争保持全市文化创意产业年均实现收入增长15%以上。
到2012年,文化创意产业实现新增收入800亿元。
7.加快发展科技服务业
整合首都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企业、中介服务机构等创新资源,推动首都科技服务业快速发展。
支持高等院校、科研院所面向企业提供研发设计服务,鼓励第三方研发设计企业发展,在软件、集成电路、消费电子、新材料、生物医药、能源环保等重点领域形成一批国内领先研发设计、中试、测试服务企业,保持并扩大首都在城市和建筑规划、工业设计、工程设计、地质勘查等领域的国内优势。
加快工业设计创意产业基地、集成电路设计园等重点集聚区建设,实施“设计创新提升计划”。
建设全国技术交易中心,集成信息、政策、价值评估、信用等服务功能,为本市技术服务贸易发展创造优质环境。
积极推动中国技术交易所建设,形成技术产权挂牌竞价、交易、结算等规范服务,为买卖双方提供高效交易平台。
继续推进各类市场化、专业化的大学科技园、科技企业孵化器、留学人员创业园和创业服务中心建设。
在技术转移、投融资、知识产权等专业领域培育一批具有较强市场意识和服务能力的科技中介机构。
依托首都信息资源优势,鼓励发展面向企业管理、行业研究、信息系统规划、科技管理等咨询服务,形成首都经济新的增长点。
到2012年,实现北京科技服务业新增收入1000亿元。
8.加快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
加快特色籽种产业发展。
促进产学研用结合,加快奶牛、生猪、肉蛋禽、冷水鱼、观赏鱼、玉米、小麦、果品、花卉、蔬菜、薯类等具有明显领先地位籽种产业发展,提高市场占有率。
依靠技术攻关、引进与集成,发挥龙头企业的主体作用,推进农业产业化,延长农业产业链,增加农产品附加值,农产品加工率达到60%以上、加工增值率达到90%以上。
通过注入科技、文化元素,促进农业与乡村旅游业的有机融合,提升乡村旅游产业发展水平。
依靠科技创新,提升特色农产品品质,扩大规模,进一步提高在高端市场的占有率和控制力。
发挥现有农业科技园区的龙头作用,搭建农业高科技示范展示平台。
四、集中力量推广和应用一批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全面提升科技对首都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能力
结合落实中央扩大内需的10项措施和《国务院关于发挥科技支撑作用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意见》,推广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并能带动形成新的市场需求、改善民生的成熟技术和产品,加大产业化、商业化和规模化应用力度。
1.信息基础设施工程
建设国际先进水平、城乡一体化的高速信息网络。
大幅度提升互联网宽带接入标准,实现进入家庭用户互联网带宽达到20兆、进入企业用户达到100兆、进入六大高端产业功能区企业用户达到10000兆。
地下管孔建设覆盖城区、郊区和地铁等区域,满足信息基础设施扩展需要。
按照高标准完成800兆无线政务网和有线宽带政务网络改造,满足各类政务业务需要。
按照城区水平进行规划建设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全面提升农村地区信息交换和传输能力,使行政村光缆网络覆盖率100%。
采取同轴射频缆、局域网、无线局域网等多种技术形式实现宽带入户。
加快第三代移动通信(3G)系统建设。
围绕第三代移动通信(3G)和移动互联网进行新型服务业态的研发和创新。
推广应用国有知识产权第三代移动通信标准,建立第三代移动通信(3G)应用产业联盟,带动信息内容服务业快速发展。
加强信息安全设施建设。
完成信息安全应急指挥平台、网络信任体系、市政务信息安全容灾备份中心、全市域无线电自动化监测系统建设。
完善城市监控、安全生产管理、应急指挥等系统网络建设。
到2012年,首都信息基础设施投资600亿元,建成国内前列、国际同步的首都信息基础设施,为中央和全国服务、为首都市民服务、为首都产业发展服务。
2.食品安全工程
加强农产品生产源头的质量安全科技支撑体系建设。
加快奥运农产品安全供应保障中的生产技术、监控技术和规范标准的转化与应用。
加强农业生产的新型安全投入品的研究与替代应用,开展农产品生产环节的安全影响因素的分析与控制技术研究,加快农产品质量安全生产履历、源头追溯和检测技术的应用,完善农产品安全生产技术规程和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构建覆盖农业生产全过程的安全技术推广和服务体系。
到2012年,使全市食用农产品(蔬菜、果品、生猪、肉鸡)生产基地的主导产品安全生产技术标准和技术应用覆盖率达到100%,北京地区生产的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合格率达到100%,京郊食用农产品配送企业、合作组织、龙头企业经营的农产品合格率达到100%。
加强食品质量和安全关键检测技术研究,支撑加工环节食品质量监管。
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控制共性与应急技术标准研究,重点开展食品添加剂、食品接触材料和食品中非食用物检测技术研究,加快完善食品质量监督检验检测技术体系,推广应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快速检测装备和仪器,包括食品安全快速检测车、食品安全现场毒物检测箱、各种病源微生物以及有毒有害化学物检测仪和相关试剂等,提高食品生产企业产品质量自检能力。
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加强食品运输环节的监控。
对200辆进入本市农产品市场和物流配送中心的鲜冻畜禽产品运输车辆的行驶轨迹和食品运输温度、车门开启状况等进行实时监控,提升对高风险食品和重大活动中生物性、化学性、放射性等污染事件的防控能力。
加强流通领域食品安全监测。
在流通领域规划建设20个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和技术监控站点,全面应用推广无线射频技术(RFID)等全程溯源监控电子标签技术,在全市150家大中型商场、超市设置食品安全自检室,加强对食品安全快速分析鉴定设施的研发和配备。
将本市500家大中型商场、连锁超市、21家大中型农副产品市场销售的畜禽产品、水产品、果蔬产品和重点预包装食品纳入食品安全追溯系统,实现对重点高风险食品从种植、养殖、屠宰加工、销售环节的全过程安全信息追溯。
3.农业科技工程
加快都市型现代农业高效生产技术创新与应用。
重点在猪、牛、禽优良品种遗传选育上创新突破,优良畜禽供种能力提高20%以上,优良畜禽品种覆盖率达到90%。
引进、选育一大批粮经、果蔬、食用菌、花卉、名优水产等新品种,集中突破草莓、球根花卉等种苗脱毒关键技术,建立市、区(县)两级新品种试验展示基地网络,完成玉米、小麦品种更新换代一次,主要蔬菜品种更新80%。
大规模转化应用健康高效饲料生产技术,示范推广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种植和养殖模式。
加大“粮食丰产科技工程”的推进力度,提高粮食单产水平和水肥利用效率,减低灾害损失率和粮食生产成本。
加快农产品产后处理、保鲜、包装、储运、加工与食品生物制造等技术创新与应用。
重点对果蔬、花卉等农产品产后冷链处理、保鲜储运等技术集成创新与示范推广,对特质、特色、特种农产品初级加工和精深加工的节能、降耗、循环利用等关键技术、设备和工艺等引进、研究和示范,延长农业产业链,发展食品营养与食品产业。
加快农产品加工园区和物流中心建设,建立农产品加工与物流信息管理系统,制定系列技术标准与规范,形成与国内国际贸易相适应的农产品市场流通体系。
推进设施农业与生态循环农业技术创新与应用。
建立高效生产、观光休闲、生态循环三种类型设施生产模式,重点研究和集成创新设施育苗技术、环境友好栽培技术、土壤培肥与生态修复技术、病虫害综合控制技术、水肥营养调控技术、温湿气智能调节技术、设施机械化作业技术等节能生态型设施农业技术,形成系列生产技术规范。
加快农业资源循环与生态修复技术创新与应用。
加大农田土壤培肥、耕地质量提升、高效节水、田园景观、土壤生态修复、清洁生产与有机废弃物综合利用、农业面源污染控制等关键技术研究与推广应用。
加快动植物疫病预防控制技术创新与应用。
建立畜禽养殖生物安全隔离区及投入品监控系统,建立种用、乳用疫病净化与控制集成配套技术体系,使北京主要动物疫病综合防控体系与国际接轨。
建立农林有害生物监测、预报预警与综合控制体系,研究与示范推广农林病虫害防控新技术。
培育壮大以动物疫苗为主的生物制品产业,加大口蹄疫、禽流感、蓝耳病等重大传染病疫苗的开发。
加快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和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建设。
大力发展先进适用、节能环保、安全可靠的农业机械化生产技术。
以产品为中心,以产业为主线,以现有科技研发和推广体系为载体,加快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北京市创新团队建设,提升农业科技综合创新与应用能力。
开展参与式技术培训,提高农村劳动者的科技文化素质和就业技能,提高农民增产增收致富能力。
4.医疗卫生与健康工程
完善公共卫生应急指挥平台建设。
建设急性传染病早期预警监测系统,提高传染病早期发现能力。
推广应用急救病人信息采集系统,建立院前急救与院内救治快速信息通道。
完善全市救护车智能调度系统。
研究推广心脑血管疾病等与首都居民健康密切相关的十类重大疾病防治适宜技术和产品,开展多种形式的技术推广活动,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建立并完善药物安全监测和应急处理体系。
开展药品安全检测应用研究,建立药品信息服务平台,形成快速筛查和准确定性、定量的检测系统。
结合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点任务和人民群众基本医疗卫生服务需求,研发适宜性健康保健和诊疗技术,推广应用先进适宜技术和设备,提高社区卫生服务水平和质量。
5.科技交通工程
推进轨道交通基于通信的列车控制(CBTC)技术研究和示范,争取形成一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产化CBTC系统。
加快现代交通工具(汽车、轨道交通)车辆核心技术(牵引、制动系统)研究、性能检测和安全认证平台建设,开发自主检测技术,制定检测标准,推广使用先进自动材料和系统。
建设智能化交通运行管理和应急系统。
重点建设轨道交通运行调度中心系统、交通综合监测系统、道路交通预测预报系统、城市交通应急指挥系统、交通图像资源监控与分析系统、高速公路网络化运营管理系统、公路交通流检测调查系统、交通信号区域控制系统、交通组织优化与仿真系统、客运交通指挥调度系统、物流运输信息系统。
建设方便公众的交通信息服务系统。
重点建设综合交通信息网站、实时交通信息服务与诱导系统、动态停车诱导系统、综合换乘信息诱导系统(P+R)、汽车租赁信息服务系统。
大力推动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养护、维修、抢险领域的科技创新。
以桥梁、隧道、轨道、道路的无损检测和应急抢险技术、保持道路正常通行条件下的加固改造技术、道路降噪和防噪技术、新型节能环保材料与新型施工工艺为研究和应用重点,研制先进检测检验仪器设备,研究紧急情况下的交通快速抢险技术。
6.节能与新能源工程
推广宜居型住宅技术。
推广新建建筑节能技术、绿色建筑技术、新型墙体材料、节能环保建材技术等,提升人居环境水平。
推广应用照明节电技术,在全市范围普及高效照明产品,扩大发光二极管(LED)路灯示范范围。
推广应用供暖系统节能技术,加快推进全市燃气锅炉节能改造工作和热电联产的应用。
积极推广空调节能技术在本市大型公建节能改造中的应用。
推广应用建筑围护结构节能技术和能耗监测技术。
加强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上的应用与推广,研究太阳能、浅层地热、可再生新能源在建筑上的应用技术,提高可再生能源替代率。
推广奥运工程建设成功经验和奥运工程应用的新技术、新产品,及时总结新技术、新工艺,编制工程建设地方标准和北京市级工法。
加大工业节能技术推广应用。
加快推进石油化工等五大高耗能行业节能改造,重点推广应用余热余压发电、电机系统节能、工业锅炉节能、变压器改造等一批节能技术。
进一步完善重点用能单位实时在线监测管理,扩大监测企业范围和监测能源品种内容。
力争到2012年,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比2008年下降20%,工业用能总量占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科技 北京 行动计划 促进 自主 创新 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