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医学研究设计的基本原则医学.ppt
- 文档编号:234849
- 上传时间:2022-10-07
- 格式:PPT
- 页数:97
- 大小:997KB
临床医学研究设计的基本原则医学.ppt
《临床医学研究设计的基本原则医学.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临床医学研究设计的基本原则医学.ppt(9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临床医学研究设计的基本原则,科研设计的基本原则,随机原则对照原则均衡原则重复原则盲法原则(临床试验时,可属均衡之列)作用:
减少误差,提高实验效率。
1随机化原则,一、概述概念:
随机化(randomization)是采用特殊手段,使总体或样本中每个个体发生某事件的概率均等。
目的:
主要是为了在选取样本和将研究对象分组时,防止来自研究者与被研究者两个方面的主观因素的干扰,避免结果偏离真实值。
应用:
随机抽样、随机分组。
(一)随机抽样(randomsampling)随机抽样在抽样过程中,采用随机化方法,使总体中所有对象都有同等的机会被抽取进入研究样本。
随机抽样的目的是保证样本的代表性,避免发生选择偏倚。
(二)随机分组(randomallocation)随机分组又叫随机分配是指在研究样本确定后,进一步采用随机的方法,使研究对象以同等的机会被分配进入试验组(experimentalgroup)或对照组(controlgroup)中。
随机分组的主要目的提高组间的均衡性,减少非研究因素的干扰。
二、随机化方法
(一)简单随机法(simplerandomization)指采用抛硬币、抽签、掷骰子、随机数字表,甚至利用计算器、计算机产生的随机数字进行抽样或分组的方法。
1抛硬币、抽签等方法主要应用在研究涉及的例数较少时。
2随机数字表法数理统计学家根据概率论原理编制,表中数字的行、列或斜向顺序都呈随机状态。
是一种简单实用的随机化方法。
可以进行随机抽样、随机分组。
(1)随机抽样:
例如,欲在某医院门诊随访的250名高血压患者中随机抽取20名作为一种降压新药的试验对象。
先将250名高血压患者从1250顺序编号,然后从随机数字表任何一行的任何一列开始,顺序产生20个0099之间的随机数,,每个数字乘以250取前3位数,超过250号的,取前2位数,重复的数弃去重抽,最后,以对应编号的患者组成参加本次试验的样本。
注意,一旦确定行、列或斜向顺序后,中途不能任意更改方向。
(2)随机分组:
例如,欲将合乎试验要求的20名患者,随机分配为试验组(T),对照组(C)2组。
首先将患者从1至20编号,然后从随机数字表的任何一行、任何一列开始,顺序产生20个0099之间的随机数。
按事先规定,对应的随机数为“奇数”者进入试验组,为“偶数”者进入对照组。
如从表7-1第9行,8列开始,按从左到右,从上到下顺序获取20个随机数字并依次列入表。
结果显示两组例数不等,则应该进一步遵循一定的随机方法,对两组的例数进行调整。
3利用计算机或计算器产生的随机数字例如,欲产生5个0999的随机数一般需事先指定一个种子数(seed),相当于在随机数字表上指定行和列。
可在SAS(6.12版本)中指定种子数为8888,产生5个随机数:
0.94732、0.14850、0.63843、0.53516、0.20371。
将每个数乘以1000并取整,据此,以上5个随机数转换为:
947、148、638、535、959。
(二)分层随机法(stratifiedrandomization)分层随机抽样(stratifiedsampling)先将研究对象按某一特征进行分组(层),然后在各层中采用简单随机的方法抽取研究对象组成样本;分层随机分组(stratifiedallocating)在各层中按简单随机分配的方法,分出试验对象与对照对象,最后将各层试验对象合在一起作为试验组、将各层对照对象合在一起作为对照组。
在分层随机抽样中,往往是以对观察值变异影响较大的因素作为分层因素(stratifyingfactor);在分层随机分组中,主要以研究对象中某些可能产生混杂作用的特征作为分。
层因素,如研究对象的重要临床特征或预后因素(包括年龄、性别、病情、有无并发症等)。
临床医学研究中的分层因素:
研究疾病或其并发症的危险因素;对所研究疾病预后有明显影响的因素;遵循最小化原则,将分层因素控制到最低限度,否则将致分层过多,造成组内研究对象过度分散的不利局面。
例如,进行慢性心房纤颤复律后抗心律失常药物维持治疗的随机对照研究。
考虑到慢性心房纤颤患者的预后与病因、心脏大小及心房纤颤病程长短有密切关系,分层随机分组:
a病因:
瓣膜性心脏病与非瓣膜性心脏病;b心脏大小:
心胸比例0.50和0.50;c病程:
心房纤颤病程6个月及6个月),(三)区组随机法(blockrandomization)区组随机法主要用于随机分组。
先将研究对象分为不同区组,然后再对每一区组内的研究对象用简单随机法分配。
在临床医学研究中,主要是按固定的研究对象数来划分区组。
每一区组的研究对象数一般按分组数的倍数来确定。
如研究分为试验组、对照组两组,则区组例数可选2、4、6、8等,但区组例数越大,研究对象在分配时的排列组合越复杂。
例如某研究分为试验组(T)、对照组(C)2组,确定区组例数为4。
首先,研究对象按进入试验的先后顺序,4个人一组,然后再对每一区组的4个研究对象分别根据随机数字表进行随机分组。
区组随机分组的特点之一分组后各组人数相等。
对一个区组的4个对象按随机数字表进行随机分配时很可能出现2组例数不等的情况,必须进行适当调整。
区组随机分组有两方面优点:
保证各组人数相等;便于逐渐累积临床病例。
如上例,每积累4例研究对象即可进行分组并开始试验,不需要把所有样本全部收集齐后再来分组、展开试验。
(四)系统随机抽样法(systematicsampling)简称系统抽样或机械抽样(mechanicalsampling)系统随机抽样先将总体的观察单位按某一特征的顺序(如按人院先后顺序)编号,再根据抽样比例将其分为若干部分,先从第一部分随机抽取第一个观察单位,然后按一固定间隔在第二、第三等各部分抽取观察单位组成样本。
例如,欲从2000个观察单位中抽取100个组成样本,即抽样比例为5%(抽样间隔为1/20),可先从第120(第一部分)之间随机抽出一个观察单位,如为12号,此后按每隔20抽取一个单位,即32、52、72至1992号组成样本。
系统抽样的优点:
简单易行,适用于大样本的流行病学调查,样本的观察单位在总体中分布均匀,抽样代表性较好。
系统抽样的缺点如果总体各单元的排列顺序存在一定周期性,以这种方法进行抽样则可能出现较大的偏倚。
例如,某工厂工作证编号中末位数代表车间,用该法按工作证顺序抽样则可能抽到的全部是同一车间的对象,使样本不能代表全厂的情况。
(五)整群随机法(clusterrandomization)以现成的群体(社区、街道、乡、村、医院、病房等)而不是个体为单位,进行抽样或分组。
在整群随机抽样(简称整群抽样)中,抽到的群体中的所有观察单位,都将作为研究样本。
例如采用整群抽样方法,从某地区的20所小学中随机抽取2个学校,并对这2个小学的全部学生进行视力检查,以了解该地区小学生近视率。
在整群随机分组中,被分到试验组的群体中的每个观察单位,都作为试验对象,被分到对照组的群体中的每个观察单位,都作为对照对象。
采用整群随机法要求群间的变异越小越好,否则将影响样本的代表性或组间的可比性。
一般情况下,用相同的样本含量,整群抽样的抽样误差最大,整群随机分组组间的可比性最小。
但是,整群随机法具有节约人力、物力、方便、容易实施等优点,在实际工作中可行性较好,适用于大规模研究。
(六)多级抽样法(multi-stagesampling)多级抽样是一种从大到小多个级别进行的抽样方法。
首先从总体中随机抽取范围较大的单元,称为一级抽样单元(例如省、市),再从抽中的一级单元随机抽取范围较小的二级单元(如区、街道),若抽样到此为止称为二级抽样,若再继续往小范围抽样,则称为多级抽样。
在一些大规模研究(全国高血压抽样调查、全国糖尿病患病率调查等)项目中,多级抽样成为唯一实用的抽样方法。
在具体实施的时候,多级抽样常常与上述各种基本抽样方法结合使用。
(七)半随机化法(quasi-randomization)概念:
根据被纳入研究对象的出生日期、住院号或门诊号等分为单、双数,分别将单数者分为1组,双数者分为另一组,这种不采用随机数字产生序列号的方法。
当进行大样本研究时,如社区人群的试验,利用半随机化分配受试者既简便、实用,同时也能较好地实现组间均衡。
在临床试验中,研究对象往往较少,半随机化很难达到组间均衡,因而该方法的使用受到限制。
三、随机化分配的优缺点
(一)优点1随机分配保证了研究组之间的均衡、可比。
特别是采用分层随机分配,可使一些已知或未知的混杂因素在研究组间保持均衡,有效避免因素对研究结果的干扰。
2随机分配结合盲法,可以使研究结果更加客观,提高了研究结果的准确性。
(二)缺点1在随机分配过程中,为了保证组间的均衡、可比,往往使研究对象局限于符合条件的患者,因而可能导致研究对象代表性的降低,使研究结果的推广范围受到局限。
2随机化分配往往需要累积一定数量的研究对象后才能实施,增加了临床研究的难度。
3随机分配可能违背研究对象的个人意愿,可能存在医德问题。
四、随机化的应用1在利用随机化方法进行研究对象分组时,必须对随机化方案进行保密,该过程称为随机化分配的隐匿(concealment)。
从某种意义上讲,随机化分配的隐匿比采用随机分配序列更加重要。
如果随机分配序列产生者与试验执行者(分配受试对象人组者)为同一人,试验执行者就可以预先知道下一位受试对象将被分人哪一组。
2对照的原则,一、概述对照(control)指在临床研究过程中,设立条件类似、诊断一致的可供相互比较的组别。
二、设置对照的意义临床医学研究中,除了干预措施(处理因素)的作用,还有很多因素影响研究对象的临床结局:
(1)不能预知的结局(unpredictableoutcome):
由于个体的生物学变异和社会、心理因素的影响,导致临床上患相同疾病的个体,其临床特征(临床表现、病情轻重、预后等)存在较大差异。
例如感冒、细菌性痢疾、病毒性肝炎等许多传染性疾病都有明显的自愈倾向,高血压、糖尿病、胃溃疡等慢性病的病程中,也存在病情的自行缓解与加重现象,恶性肿瘤,其生存时间长短、并发症的发生等情况也各不相同。
(2)霍桑效应(Hawthorneeffect):
指人们因成为研究中特别感兴趣和受关注的对象而产生的一种正向心理生理效应,这种效应与他们接受的干预措施的特异性作用无关。
霍桑效应一般是一种正向效应,即与干预措施预期效果同向的效应。
有时也可能因为厌恶某医生或不信任某医疗单位而产生负向效应。
(3)安慰剂效应(placeboeffect):
某些研究对象,即使仅使用了安慰剂,也可能表现出病情好转等不该有的效果,其实质是某些研究对象由于依赖医药而产生的一种正向心理效应。
(4)向均数回归现象(regressiontothemean):
指一些极端的临床症状和体征有向均数接近的倾向。
如血压水平处于高限5%的人,即使不给任何处理,经过一段时间后,其血压值也可能有所降低(向均数靠近)。
(5)潜在未知因素的影响:
由于知识的局限性,很可能还存在一些影响干预效应的因素,但目前尚未被人们所认识。
临床研究中设立对照的主要目的鉴别试验性与非试验性效应,消除非处理因素的干扰,减少或消除实验误差。
三、对照的种类
(一)按照研究的设计方案分类1同期随机对照(concurrentrandomizedcontrol)按严格规定的随机化方法将研究对象同期分配到试验组和对照组,以此方案设置的对照类型称为同期随机对照。
同期随机对照的优点:
可以较好地保证试验各组之间的均衡可比,有效避免了潜在未知因素对试验结果的影响;可以同时对各试验组进行观察,有效避免了试验先后顺序对结果的影响;符合统计方法对随机对照的要求,有利于资料的统计分析。
同期随机对照的缺点:
需要有一半对象充当对照,因此所需样本量较大;在有些情况下可能涉及医德方面的问题。
2自身对照(selfcontrol)概念:
将一组受试对象分为前后两个阶段,分别施加不同的干预措施,然后比较两个阶段的两种处理效应的差异。
洗脱期:
指前一阶段结束时到下一段开始时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临床医学 研究 设计 基本原则 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