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纲要》第二次作业材料题专题三四部分.docx
- 文档编号:23479370
- 上传时间:2023-05-17
- 格式:DOCX
- 页数:19
- 大小:31.83KB
《纲要》第二次作业材料题专题三四部分.docx
《《纲要》第二次作业材料题专题三四部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纲要》第二次作业材料题专题三四部分.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纲要》第二次作业材料题专题三四部分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第二阶段测试试题(第三、四专题)
专题三:
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第一题、综合所学知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
“革命是不能制造出来的,革命是从客观上(即不以政党和阶级的意志为转移)已经成熟了的危机和历史转折中发展起来的。
”
——选自《列宁选集》
材料2:
以辛亥革命而言,它是民族危机严重和社会矛盾激化的产物,是腐朽的清政府不愿意也没有能力抵御外国侵略和领导国内变革的结果。
当时国内的客观形势,大致可归纳为以下几点:
一、遍布全国各地的群众反清斗争。
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后,清政府面对着革命形势的发展,为了维护统治,不得不做一些变革,实施所谓“新政”、“预备立宪”。
“新政”的施行,使大量捐税增加。
当时,“所有柴、米、纸张、杂粮、菜蔬等项,凡民间所有,几乎无物不捐”;“当捐之行也,一盏灯,一斤肉,一瓶酒,无不有税”。
各级官吏乘机从中勒索中饱,广大民众难以为生,民怨沸腾。
人民群众不能照旧生活下去,于是纷纷起而反对清政府的腐败统治,抗捐抗税、抢米风潮、会党与农民起义等各种类型的反清斗争,遍布全国城乡,连绵不断。
据统计,从1902年到1911年,全国各地此伏彼起的民变多达1300余起。
日趋尖锐的阶级斗争削弱了清政府的统治,使其陷于困境,为辛亥革命的爆发创造了客观的社会条件和群众基础。
二、清政府的倒行逆施,日益将主张改良的立宪派推向自己的对立面。
1905年,孙中山领导的中国同盟会成立,革命形势迅速发展。
面对革命风暴的来临,1906年清政府迫不得已宣布“预备立宪”,但预备期为9年,立宪派以为他们所主张的君主立宪将要实现,于1910年发动了三次颇具规模的请愿运动,要求清政府速开国会和成立责任内阁,尽快转入君主立宪的轨道。
然而,清政府一次又一次拒绝了立宪派的要求,到立宪派准备第四次请愿时,清政府即命令禁止请愿活动,明白宣布,各省如果再有“聚众滋闹情事”,该省督抚立即“严拿查办”。
尽管立宪派明确表示没有干犯王室尊严的用心,然而清政府却不理会他们的“忠心耿耿”,而是变本加厉地加强皇族的集权统治。
1911年,清政府成立的所谓“责任内阁”被称为“皇族内阁”或“亲贵内阁”。
事实证明,清政府的“预备立宪”实质上是一场骗局。
这使立宪派感到痛心疾首,梁启超在报刊上撰文痛斥清政府是“误国殃民之政府”、“妖孽之政府”。
清政府的倒行逆施,将越来越多的立宪派人士推向革命阵营,成为自己的敌对势力。
那种认为腐朽的清政府的存在仍有很大意义,可以通过当时立宪派所主张的改良来逼着它走上现代化道路的论断,并不符合历史实际,只不过是一厢情愿的主观臆造。
三、《辛丑条约》签订后,慈禧太后对外国列强仍然让她掌握清政府的大权感激涕零,宣称“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
清政府更加投靠帝国主义,成为“洋人的朝廷”。
四、清政府内部满汉权贵之间、汉族官僚集团之间、中央与地方之间的矛盾愈演愈烈。
袁世凯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练成北洋六镇新军后,权势炙手可热,实力迅速膨胀,使得皇族亲贵集团深有猛虎鼾睡于卧榻之旁的忧虑。
1908年光绪皇帝、慈禧太后相继死后,3岁的溥仪入继皇位,其父醇亲王载沣监国摄政。
他将袁世凯放逐回河南老家,这引起了汉族官僚、军阀的不满和怨恨,对清王朝更加离心离德。
……当时的清政府正如孙中山所形容的那样,像“一座即将倒塌的房屋,整个结构已从根本上彻底地腐朽了”,“全国革命的时机现已成熟”。
由上述可以看出,辛亥革命的发生是客观情势使然。
不仅是“‘下层不愿’照旧生活下去”,同时“‘上层不能’照旧生活下去”,革命形势在当时已经具备。
革命派起而推翻清政府,体现了人民群众的意愿,顺应历史发展的趋势,并不是“激进主义思潮的结果”。
——选自龚书铎《近代中国的革命和改良》
材料3:
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中国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西方列强野蛮入侵,封建统治腐朽无能,国家战乱不已,人民饥寒交迫,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遭受了世所罕见的深重苦难。
在那个内忧外患接踵而至的年代,一切关心国家和民族前途命运的人们无不痛切感到,要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富裕,就必须推翻封建专制统治,对中国社会进行根本变革。
辛亥革命的爆发,是当时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振兴中华深切愿望的集中反映,也是当时中国人民为救亡图存而前赴后继顽强斗争的集中体现。
——选自《胡锦涛在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1、原理或结论。
简述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条件。
2、分析过程。
结合材料,分析“辛亥革命的发生是客观情势使然”这句话的深刻含义。
3、结论。
谈谈你对“辛亥革命的发生是客观情势使然”这句话的理解。
第二题、综合所学知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统治,结束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传播了民主共和的理念,以巨大的震撼力和深刻的影响力推动了近代中国社会变革。
虽然由于历史进程和社会条件的制约,辛亥革命没有改变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没有改变中国人民的悲惨境遇,没有完成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但它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为中华民族发展进步探索了道路。
——选自《胡锦涛在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材料2:
1912年2月12日是历史上一个不寻常的日子。
这天清晨,北风呼啸,天寒地冻,在紫禁城的养心殿上,清朝统治者举行了最后一次朝见仪式——颁发退位诏书。
隆裕太后带着六岁的小皇帝溥仪端坐金銮宝座之上,接受胡惟德、赵秉钧、梁士诒等一班国务大臣及内阁成员的三鞠躬新礼,然后,由满面戚容、眼噙泪花的隆裕太后将三道退位诏书交给外务大臣胡惟德,颁布天下,从而结束了清朝268年的封建统治。
——选自《清帝退位记》
材料3: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人民有保有财产及营业之自由”。
此外,又颁布了一系列鼓励工商业经济的法律法规,如《暂行工艺品奖励章程》、《工商品公司注册暂行章程》等。
当然,由于他们执政的时间很短,又处于政局动荡之时,法律法规的制定极其有限,贯彻执行更是难乎其难,对这方面不能估计过高。
但其影响却是深远的。
正如吴承明先生指出的:
辛亥革命的政治成果被袁世凯篡夺,但民气大开,在工商界正式形成“实业救国”论。
民国初年,当时的经济发展出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潮。
据当时农商部统计,1904年到1911年的8年间,全国共设厂6393家,而民国建立后,1911年建厂787家,1912年建厂1504家,1913年建厂1378家,年设厂率大大超过了前清时期。
清末从1896年到1911年十余年间,设立银行不过17家,民国成立后,仅1912年一年就建立了14家。
除此之外,当时全国还成立了大量的实业团体和商业组织。
无论从规模、范围还是影响上,这一时期的经济发展都大大超过了晚清几十年的总和,这无疑是辛亥革命推动中国经济走向现代化的一个无可争辩的事实。
辛亥革命在摧毁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同时,也极大地冲击了传统意识形态领域,使得人们在思想观念上产生了一系列深刻的变化,由此推动了中国现代化进程向一个更高的层次发展。
革命派强调,以往的统治者,以封建的“三纲五常”束缚钳制民众,竭力向人民灌输奴隶思想,扼杀人的尊严和独立性。
新的社会要求有新的国民。
他们尖锐地提出:
“然则今日之中国,有国民乎,无国民乎,此二十世纪之一大问题也。
中国而有国民也,则二十世纪之中国,将气凌欧美,雄长地球,固可跷足而待也。
中国而无国民也,则二十世纪之中国,将为牛为马为奴为隶,所谓万劫不复者也。
”那么,什么是国民呢?
他们认为,所谓的“国民”,就是享有民权、自由、平等的地位和具有完全的权利与义务的人民。
除此之外,革命派在思想意识方面还涉及广阔的领域。
如反对文言文,提倡白话文;提倡科学,反对迷信;提倡妇女解放,主张移风易俗等等。
这些主张,都对当时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正如许多研究者指出的,五四新文化运动所提出的种种问题,几乎在辛亥革命时期都已经被提出来了。
思想的启蒙和观念的现代化,这是任何一个国家在从传统向现代转换过程中必经的阶段和必需的基础,特别是对中国这样一个具有几千年封建历史的国家来说,把长期束缚于封建主义精神枷锁中的人们解放出来,并使其实现思想意识的现代化,更是走向现代化的必不可少的前提。
我们切不可低估辛亥革命在这方面的历史功绩。
——选自李文海《走向现代化的必由之路——纪念辛亥革命90周年》
1、原理或结论。
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2、分析过程。
结合材料,分析辛亥革命引起的近代中国的历史性巨变。
3、结论。
谈谈你对辛亥革命历史意义的认识。
第三题、综合所学知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统治,结束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传播了民主共和的理念,以巨大的震撼力和深刻的影响力推动了近代中国社会变革。
虽然由于历史进程和社会条件的制约,辛亥革命没有改变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没有改变中国人民的悲惨境遇,没有完成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但它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为中华民族发展进步探索了道路。
孙中山先生和辛亥革命先驱为中华民族建立的历史功绩彪炳史册!
在辛亥革命中英勇奋斗和壮烈牺牲的志士们永远值得中国人民尊敬和纪念!
辛亥革命永远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上一座巍然屹立的里程碑!
——选自《胡锦涛在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材料2:
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以振兴实业为目标,设立实业部,先后颁布了一系列有利于工商业发展的政策和措施,以推动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使随后的几年成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黄金时代”。
革命政府还大力整顿社会秩序,提倡社会新风,扫除旧时代的“风俗之害”。
如:
以公元纪年,改用公历;下级官吏见上级官吏不再行跪拜礼;男子以“先生”、“君”的互称取代“老爷”等的称呼;男子剪辫、女子放足之风迅速席卷全国等。
这些变化不仅改变了社会风气,也有助于人们的精神解放。
——选自《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材料3:
君主仿佛代表天意,站在封建等级制度的顶巅。
《红楼梦》里的王熙凤有一句名言:
“舍得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
”可见在那个时候,谁要是想“把皇帝拉下马”,就得要有“舍得一身剐”的勇气,一般人是连想都不敢想的。
而辛亥革命砍掉了皇帝这个封建社会的“头”,整个旧秩序就全乱了套。
从此以后,从北洋军阀到蒋介石南京政府,像走马灯那样一个接一个登场,旧社会势力却再也建立不起一个统一的比较稳定的政治秩序来。
这样的状况和辛亥革命以前显然不同。
辛亥革命后,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公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孙中山在其中特别提出要写上“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这是他最看重的一点。
虽然,中华民国并没有给人民带来当家作主的现实,但提出而没有实现同根本没有提出两者的差距相当大。
民众的心理发生了很大变化,认识到自己是国家的主人了。
所以民国成立后,各种政治团体纷纷成立,报刊杂志空前活跃起来,群众活动多了。
可以这样说,没有辛亥革命就没有五四运动,因为如果没有辛亥革命创造的这种社会氛围和民众心理状态,五四运动很难发生。
另一点是思想的解放。
辛亥革命将过去被看得至高无上的皇帝推翻了,连皇帝都可以打倒,那么,还有什么陈腐的过时的东西不能怀疑、不能推倒呢。
……五四运动时期对许多旧事物的怀疑和批判,同辛亥革命带来的思想解放有很大关系。
辛亥革命的胜利和失败,从正反两个方面,为五四运动的兴起,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直到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准备了重要的条件。
——选自《金冲及:
辛亥革命带来民主意识高涨和思想大解放》
1、原理或结论。
简述上述材料反映的基本史论。
2、分析过程。
结合材料,分析“辛亥革命永远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上一座巍然屹立的里程碑”这句话的深刻含义。
3、结论。
谈谈你对“辛亥革命永远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上一座巍然屹立的里程碑”这句话的理解。
第四题、综合所学知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
辛亥革命之所以失败:
“非袁氏兵力之强,实同党人心之涣。
”
“曾几何时,已为情势所迫,不得已而与反革命的专制阶级谋妥协。
此种妥协,实间接与帝国主义相调和。
遂为革命第一次失败之根源。
”
“夫袁世凯者,北洋军阀之首领,时与列强相勾结,一切反革命的专制阶级如武人官僚辈,皆依附之以求生存;而革命党人乃以政权让渡于彼,其致失败,又何待言!
”
一一孙中山
材料2:
在《阿Q正传》中鲁迅写道:
“革命党虽然进了城,倒还没有什么大异样。
知县大老爷还是原官,不过改称了什么,而且举人老爷也做了什么……官,带兵的也还是先前的老把总。
”……革命党没有把重点放在领导农民革命上,没有造成深刻的农村变动。
这一思想在《阿Q正传》中有深刻生动的反映。
鲁迅以辛亥革命前后的江南农村为背景,刻画了阿Q这样一个贫苦农民形象,阿Q热切向往革命,希望通过革命来改变自己的命运,但“假洋鬼子”不要他革命,阿Q不仅不能参加革命,最终还被新的“革命政权”当作盗匪枪毙了。
这是阿Q的悲剧,也是辛亥革命的悲剧。
——《鲁迅对辛亥革命失败原因的分析》
材料3:
武昌起义后,袁世凯以武力压迫革命派,并命其党羽联名通电,宣称“若国民会议竟决议采用共和政体,吾人惟当奋力战斗,致死不承认此政体。
”帝国主义列强调动军舰在长江游弋,为袁世凯助威,并攻击孙中山“缺乏管理国家的经验”。
在革命高潮中附从革命的立宪派、旧官僚等则从内部施加压力,大造大总统职位“非袁莫属”的舆论,力主袁世凯上台,以便早日结束革命。
一些革命党人甚至也主张只要袁世凯能逼清帝退位,就应该让他当大总统。
在这种情况下,孙中山不得不表示只要清帝退位、袁世凯宣布拥护共和,就可以把临时大总统的职位让给他。
袁世凯在得到这些许诺后,即加紧“逼宫”。
1912年2月12日,清帝退位。
第二天,袁世凯致电临时政府,宣布“共和为最良国体”。
同日,孙中山向参议院提出辞职咨文,但附以南京为首都、总统在南京就职、遵守约法三个条件,力图以此制约袁世凯。
袁世凯不肯离开其北京老巢,指使部下在北京发动“兵变”,西方列强也调兵进京配合,以迫使革命派让步。
革命派再次妥协。
3月10日,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
4月1日,孙中山正式卸去临时大总统职务。
随后,临时参议院议决将临时政府迁往北京。
——选自《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1、原理或结论。
简述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与教训。
2、分析过程。
结合材料,分析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
3、结论。
谈谈你对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与教训的认识。
第五题、综合所学知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
在救亡图存运动中,一些先进的中国人曾经把目光转向西方寻求救国救民的道路,在中国发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1911年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终结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
但是,辛亥革命后试图模仿西方民主制度模式建立的资产阶级共和国,包括议会制、多党制等,并没有实现中国人民要求独立、民主的迫切愿望,很快就在中外各种反动势力的冲击下归于失败。
时人悲愤地感叹道:
“无量头颅无量血,可怜购得假共和。
”中国人民仍然处于被压迫、被奴役、被剥削的悲惨境地。
中国的出路在哪里?
中国人民在黑暗中思考着、摸索着、奋斗着。
——选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
《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
材料2:
从一九一一年辛亥革命起,到一九一九年五四运动止,这是一段艰难困苦的斗争岁月。
当时,辛亥革命的成果被袁世凯所篡夺,革命党的组织陷于土崩瓦解,中国天空上满布着黑暗的阴云。
在辛亥革命以前,我们曾经抱着一个美丽的幻想,以为革命后的中国一定是一个民主、独立、统一、富强的国家。
但是现实嘲弄了我们,中国人民所碰到的不是民主,而是袁世凯的专制独裁;不是独立,而是帝国主义的侵略和欺凌、蚕食和鲸吞;不是统一、富强,而是军阀们的争权夺利、鱼肉人民。
——吴玉章
材料3: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统治,结束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传播了民主共和的理念,以巨大的震撼力和深刻的影响力推动了近代中国社会变革。
虽然由于历史进程和社会条件的制约,辛亥革命没有改变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没有改变中国人民的悲惨境遇,没有完成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但它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为中华民族发展进步探索了道路。
——选自《胡锦涛在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1、原理或结论。
简述上述材料反映的相关史论。
2、分析过程。
结合材料,分析辛亥革命“没有实现中国人民要求独立、民主的迫切愿望”这句话的含义。
3、结论。
简要阐述你对辛亥革命的认识。
专题四:
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第一题、综合所学知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
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和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在思想上、干部上准备了条件,为二十世纪中国历史的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
早在十九世纪末,中国人就在学习西方的过程中,开始接触到马克思学说,但那只是一些零星的介绍。
直到五四运动之前,先进的中国人使用的思想武器还主要是西方资产阶级的进化论、天赋人权说等。
他们所向往和追求的大都还是西方文明。
五四运动使人们受到了一次生动的教育,西方列强的弱肉强食,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迫使人们不得不对自己的追求作出新的反省。
此时,《新青年》公开发表宣言,宣称“我们相信世界上的军国主义和金力主义(按:
指帝国主义和资本主义),已经造了无穷罪恶,现在是应该抛弃的了”。
此后,有不少报刊对社会主义思潮和马克思学说给予前所未有的关注,马克思主义的经典著作也被陆续翻译出版。
经过反复的研究、比较和鉴别,先进的中国人才在五四运动以后最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作为救国救民的理论武器,并在这一思想指导下创立了中国共产党。
五四运动使中国先进知识分子找到了一条与工农群众相结合的成长道路。
鸦片战争以来,中国的知识分子在救亡图存、振兴中华的斗争中扮演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
但是,他们也有一个致命弱点,即脱离广大的工农群众,未能真正认识到蕴藏在群众之中的创造历史、扭转乾坤的伟大力量。
这也是造成旧民主主义革命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
五四运动使先进的知识分子领略到了劳动群众的威力,开始放弃了“英雄创造历史”的唯心史观,逐渐转变了立场。
于是,他们提出了“到民间去”的口号,脱下长衫,走出书斋,深入到工农中去。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知识青年走上了与实践相结合、与工农大众相结合的道路,使自己在中国革命中所具有的“先锋的和桥梁的作用”得以充分发挥。
正因为如此,1939年5月4日,毛泽东同志特别号召全国的知识青年,必须牢牢把握与工农大众相结合的方向。
这对于今天的青年来说,仍是有现实意义的。
——选自龚书铎《正确认识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材料2:
从鸦片战争到辛亥革命的70多年间,无数志士仁人进行了不屈不挠、英勇顽强的斗争,表现出中国人民不甘忍受侵略压迫的顽强反抗精神和救亡图存的强烈爱国精神,但由于种种原因,这些斗争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使命,中国期待着新的社会力量寻找先进理论,以开辟救国救民、振兴中华的道路。
五四运动就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爆发的。
1919年5月4日,为反抗西方列强在巴黎和会上对中国主权的践踏,数千名北京青年学生涌上街头,高喊“外争国权、内惩国贼”等口号,进行了英勇的抗争,由此掀起一场有工人阶级、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和其他爱国人士广泛参加的全国性群众斗争。
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五四运动,揭开了中国人民彻底反帝反封建的崭新篇章,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开端。
五四运动猛烈地冲击和荡涤了几千年来的封建旧礼教、旧道德、旧思想、旧文化,为新思想、新文化在中国的广泛传播开辟了道路。
许多追求真理、追求进步的人们,开始用新的眼光看中国、看世界,从对各种社会思潮、政治主张和政治力量的鉴别中认真思考,逐步看到西方种种社会弊端,开始怀疑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救国方案。
一批先进的青年知识分子,从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中,看到了马克思主义的伟大力量,看到了国家民族的前途和希望,从而自觉接受马克思主义,积极传播马克思主义,促进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
这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提供了思想上和干部上的准备,并使社会主义思想成为五四运动后新文化运动的主流。
——选自《李长春在纪念五四运动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1、原理或结论。
简述上述材料反映的相关史论。
2、分析过程。
结合材料,分析五四运动“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提供了思想上和干部上的准备”这句话的含义。
3、结论。
简要阐述你对五四运动历史意义的认识。
第二题、综合所学知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
90年前爆发的五四运动,是以一批先进青年知识分子为先锋、广大人民群众共同参与的彻底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革命运动。
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由于西方列强的侵略和封建统治的腐朽,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家积贫积弱,社会战乱不已,人民生灵涂炭。
从鸦片战争到辛亥革命的70多年间,无数志士仁人进行了不屈不挠、英勇顽强的斗争,表现出中国人民不甘忍受侵略压迫的顽强反抗精神和救亡图存的强烈爱国精神,但由于种种原因,这些斗争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使命,中国期待着新的社会力量寻找先进理论,以开辟救国救民、振兴中华的道路。
五四运动就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爆发的。
1919年5月4日,为反抗西方列强在巴黎和会上对中国主权的践踏,数千名北京青年学生涌上街头,高喊“外争国权、内惩国贼”等口号,进行了英勇的抗争,由此掀起一场有工人阶级、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和其他爱国人士广泛参加的全国性群众斗争。
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五四运动,揭开了中国人民彻底反帝反封建的崭新篇章,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开端。
90年前爆发的五四运动,也是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和新文化运动。
五四运动猛烈地冲击和荡涤了几千年来的封建旧礼教、旧道德、旧思想、旧文化,为新思想、新文化在中国的广泛传播开辟了道路。
许多追求真理、追求进步的人们,开始用新的眼光看中国、看世界,从对各种社会思潮、政治主张和政治力量的鉴别中认真思考,逐步看到西方种种社会弊端,开始怀疑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救国方案。
一批先进的青年知识分子,从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中,看到了马克思主义的伟大力量,看到了国家民族的前途和希望,从而自觉接受马克思主义,积极传播马克思主义,促进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
这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提供了思想上和干部上的准备,并使社会主义思想成为五四运动后新文化运动的主流。
90年前爆发的五四运动,孕育了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伟大五四精神。
五四时期,革命青年为争取民族独立、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而奋不顾身,为反对帝国主义的奴役和封建军阀政府的卖国行径而奔走呼号;先进青年知识分子高举民主和科学的旗帜,积极探索指导中国人民根本改变受奴役、受压迫地位的科学真理和发展道路。
他们以高尚的爱国情操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诠释了五四精神的丰富内涵,树立了一座推动中国历史进步的不朽丰碑。
这是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的生动写照,是抵御外侮、赢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强大精神支柱,是激励全体中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的宝贵精神财富。
——选自《李长春在纪念五四运动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材料2:
当时中国的先进分子,包括早期的共产党人,几乎没有谁不曾受到过五四运动的影响。
…这场规模空前的群众运动,还使当时的先进分子真正看到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力量源泉所在。
吴玉章回忆五四运动时说:
“这是真正激动人心的一页,这是真正伟大的历史转折点。
从前我们搞革命虽然也看到过一些群众运动的场面,但是从来没有看到过这种席卷全国的雄壮浩大的声势。
在群众运动的冲击震荡下,整个中国从沉睡中复苏了,开始焕发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纲要 第二次 作业 材料 专题 三四 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