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师范学院政治与社会发展学院届毕业生.docx
- 文档编号:23476407
- 上传时间:2023-05-17
- 格式:DOCX
- 页数:41
- 大小:468.68KB
泉州师范学院政治与社会发展学院届毕业生.docx
《泉州师范学院政治与社会发展学院届毕业生.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泉州师范学院政治与社会发展学院届毕业生.docx(4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泉州师范学院政治与社会发展学院届毕业生
泉州师范学院政治与社会发展学院2016届毕业生
就业质量年度报告
第一章学院简介
政治与社会发展学院现有经济学、历史学、历史学(旅游文化方向)、文化产业管理、思想政治教育、公共事业管理、公共事业管理(企业管理与法律实务方向)、金融工程等八个本科专业(方向)。
全日制在校生907人,教职员工57人,其中教授10人,副教授23人,博士18人,硕士23人,兼职博导1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1人,入选“百千万人才工程”1人,福建省“四个一批”理论人才1人,泉州市桐江学者2人,特聘泉州师院清源学者讲座教授2人,福建省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及新世纪人才各1人,泉州市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1人,校教学名师2人,聘请兼职教授(副教授)共10人。
有泉州一中、泉港一中等20余个教学实习基地及中国闽台缘博物馆、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广发华福证券有限公司、福建凤竹集团有限公司、泉州顺通艺品有限公司、泉州监狱等20余个实践教学基地。
学院坚持“厚基础、强素质、重能力”的人才培养目标,专业课程设置合理,教学管理科学规范,学术氛围良好。
现有省级特色专业1个,省级精品课程2门,省级教学团队1个,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1项,省级大学生创业与实践教学基地1个。
学院为福建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闽南文化(生态)研究中心负责单位;现有4个研究所、1个校级重点学科、1个校级扶持重点学科,6个学术攻关团队。
近年来,学院教师编写出版了20余部颇具影响力的专著、教材;主持国家社科基金课题5项、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1项、博士后科学基金1项;参与国家116重点科研项目子课题1项;主持省、厅级课题50余项;获得省社科优秀成果奖二等奖2项,省高等学校教学成果奖二等奖1项。
学院始终坚持以学生为本位,大力支持围绕制度建设、学风建设、思想教育、文体活动、志愿服务、社会实践等团学工作的开展,学院成立了闽南文化研究协会、社会实践与理论研究会、职业生涯规划协会、公关礼仪协会、手工DIY协会、舞乐协会等学生社团,大力开展校园文化建设,着力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组织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
获批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3项,省级项目16项。
获批校大学生科研基金项目22项。
学院将发扬艰苦创业、励精图治的精神,力争把学院建设成为立足泉州、面向省内外,具有特色、充满活力的人才培养基地。
第二章2016年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亮点
一、促进毕业生就业创业的政策措施
1.引导和鼓励毕业生到基层就业
学院在2016届毕业生中广泛开展以到基层就业为主要内容的教育活动,积极引导、鼓励和支持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到西部地区、贫困地区和基层一线就业,配合学校继续做好选调选聘、服务西部计划等组织工作。
2.完善“双困”毕业生就业创业帮扶机制
学院重视对“双困”毕业生的帮扶,对“双困”毕业生展开一对一帮扶活动,切实帮助毕业生解决经济上、心理上、求职上的实际困难,不断提高就业服务水平。
通过对全院求职困难和家庭困难同学的调查摸底,学院确定了苏金妹等5名同学为“双困”毕业生,给予资助和帮扶,并及时掌握其思想动态,对每位“双困”毕业生的就业预期、职业定位、求职过程和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困难等情况,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和指导,以便更好地促进2016届“双困”毕业生健康和谐就业。
3.加强毕业生就业创业信息服务工作
为了让毕业生及时获取就业创业信息,学院创建了2016届毕业生QQ群、微信群和毕业生主干群,发布共享就业创业信息,并指定专门的辅导员和学生干部负责做好毕业生就业创业信息的收集和发布工作。
设立信息栏,及时获取发布有关就业创业信息。
同时,充分利用教师资源和校友资源,积极为毕业生就业创业牵线搭桥,为在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和人才培养工作再辟新渠道。
4.完善校园招聘活动制度
为了鼓励、支持2016届毕业生积极参加各类招聘会,获取更多的就业机会,学院尽可能地为毕业生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更宽的就业渠道,及时发布各类就业招聘会信息,举办了多次专场招聘会,取得了明显成效。
5.校企合作育人模式,提升学生就业能力
近年来,学院紧密结合实际,积极开拓探索,在校企合作方面进行了大胆尝试,在提升学生就业能力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学院高度重视毕业生的实践动手能力,通过加强校企合作育人模式,有效提升毕业生的就业能力。
我院已与广发证券有限公司、中国闽台缘博物馆等用人单位建立了长期联系,他们已连续几年在我院招收毕业生就业或实习。
此外,学院利用专业考察和指导实习等一切有利条件,不断开辟新的就业市场。
6.制定创业扶持政策,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
学院加强创业教育,鼓励有条件的大学生积极自主创业,为大学生创业就业营造良好的环境,为学生提供及时有效的创业培训方面的信息,鼓励学生参加校内外各类创业比赛,并通过开办创业辅导班和专场讲座等,为准备创业的同学提供切实的指引和帮助。
二、建立健全创新创业教育体系
1.切实开展创业培训等各项工作
学院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面向全体学生开设创新创业教育专门课程,纳入学分管理,增强实际效果,组织学生参加各类创新创业竞赛、创业模拟等实践活动,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取得不错成效。
学院结合学生实际需要,具体开展一系列创业教育活动,如举办SYB创业培训班等创业培训活动,取得良好效果。
2.多种形式鼓励创业
学院加强对学生就业创业的指导与服务,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开设大学生创业指导课程,开设创业指导讲座;建立创业信息档案库,为毕业生提供网上及面对面的指导答疑;借助新媒体、自媒体让毕业生充分了解成功创业的案例;鼓励和推荐学生参加各类创业比赛,训练学生的创业能力;鼓励学生以创业带动就业,帮助学生科学论证创业项目,给学生在创业初期提供实质性的支持和系统培训。
3.2016年在校大学生(包含2016届毕业生)自主创业情况
学院积极鼓励毕业生和在校大学生自主创业,目前有以下同学开始创业:
政发学院学生自主创业情况统计表
姓名
性别
专业
年级
创业时间
创业项目名称
项目简介
创业地点
公司地址
李长明
男
历史学(旅游文化方向)
2013级
2015年4月
泉州市川河贸易有限责任公司
致力于东南亚及欧美的移动端跨境平台
东海湾太古广场一期四栋2102
东海湾太古广场一期四栋2102
马松
男
文化产业管理
2014级
2015年12月
泉州尚全电子商务科技公司
致力于帮助所有实体店发展的互联网信息服务平台
泉州市丰泽区东海湾俊园1栋B楼2508室
泉州市丰泽区东海湾俊园1栋B楼2508室
林海卫
男
经济学
2013级
2015年10月
泉州市金蛮子投资有限公司
投资、商务咨询,通过网络及实体店销售家具家电等
东海大街丽园1栋B梯1002
东海大街丽园1栋B梯1002
三、毕业生就业创业指导服务情况
1.开设就业创业指导课
学院积极为毕业生开设就业创业指导课,帮助同学们了解就业创业方面的专业知识和经验。
学院教师利用课堂及课下时间对学生的就业创业进行全方位的指导。
学院还邀请校外有经验的职场人士、创业人员为学生现场授课。
政发学院2016届毕业生就业创业指导讲座安排表
序号
时间
地点
讲座名称
主讲人
主讲人单位
1
9月15日
A313
毕业生就业指导讲座
万文娴
泉州师范学院就业指导中心
2
11月3日
A313
电商就业创业讲座
庄春祥
斑马信息有限公司
2.就业创业指导服务工作
学院结合2016届毕业生的实际情况,积极宣传国家鼓励大学生创业的方针政策,以及我校鼓励大学生创业的有关政策。
鼓励学生以创业带动就业,帮助学生科学论证创业项目,给学生在创业初期提供切实有效的支持和帮助。
指定专门的辅导员老师和学生干部团队,为学生提供创业信息发布等工作,鼓励学生参加各级创业培训班和有关比赛。
邀请创业成功人士来我院为毕业生开展系列创业讲座,切实提升广大毕业生的创业能力。
3.毕业生对就业创业指导工作的评价分析
2016届毕业生离校后,学院向每一位毕业生发放调查问卷,调查了解毕业生对学院的就业创业工作指导方面的意见和看法。
根据问卷调查统计分析,毕业生对学院开展的各项就业创业指导工作总体满意,但也希望进一步加强相关的指导工作,带动更多的人积极创业。
第3章毕业生生源分析
一、毕业生生源规模
1.2016届毕业生生源规模
我院2016届毕业生共234人,具体情况如下表:
专业
经济学
历史学
历史学(旅游文化方向)
思想政治教育
公共事业管理
人数
57
46
39
44
48
2.2016届与2015、2014届毕业生规模对比分析
我院2014年的毕业生人数为228人,2015年和2016年毕业生的人数均为234人,近三年毕业生人数相对稳定,各专业内部毕业生人数变动稍大。
二、毕业生生源地区分布情况
1.各省份生源分布情况
有160名同学来自福建省,占毕业生总数的68.4%,有31.6%的同学来自其他省份。
在来自其他省份的同学中,来自黑龙江省为1名,占总毕业生总数的0.43%,来自陕西省、广东省、海南省均为2名,分别占总毕业总数的0.85%,来自广西省、贵州省、内蒙古自治区均为3名,分别占总毕业总数的1.28%,来自江西省、湖北省、辽宁省均为4名,分别占总毕业数的1.71%,来自甘肃、安徽均为5名,分别占总毕业数的2.14%,来自山西省、湖南省均为6名,分别占毕业生总数2.56%,来自河北省、浙江省均为7名,分别占毕业生总数2.99%,来自河南省为10名,占毕业生总数的4.27%。
2.福建省生源分布情况
在160名来自福建省的同学中,有69名同学来自泉州市,占生源地为福建省的毕业生总人数的43.13%,有56.87%来自其他地市。
在来自其他市的同学中,来自福州市的有30名,占福建省总数的18.75%,来自厦门市的有6名,占福建省总数的3.75%,来自龙岩市的有12名,占福建省总数的7.50%,来自三明市的有3名,占福建省总数的1.87%,来自莆田市的有5名,占福建省总数的3.13%,来自南平市的有6名,占福建省总数的3.75%,来自漳州市的有10名,占福建省总数的6.25%,来自宁德市的有19名,占福建省总数的11.87%。
3.泉州市生源分布情况
在69名来自泉州市的同学中,有19名同学来自南安市,占总数的27.54%,有72.46%来自其他县。
其中鲤城区、泉港区、石狮市各占有2名,分别占泉州总数的2.90%,来自惠安县的有3名,占泉州总数的4.35%,来自台商投资区的有1名,占泉州总数的1.45%,来自永春县的有8名,占泉州总数的11.59%,来自安溪县的有9名,占泉州总数的13.04%,来自德化县的有10名,占泉州总数的14.49%,来自晋江市的有13名,占泉州总数的18.84%。
三、毕业生性别、学历、专业分布情况及对比分析
总体上我院的男女比例呈女多男少的分布情况。
其中,经济学和历史学专业的男女比例较为平衡,其他专业的男女比例较为失衡,男生人数都不到班级总人数的1/4,尤其是历史学(旅游文化方向),男生仅有4人。
全院毕业生男女生人数
性别
人数
百分比
男
62
26.50%
女
172
73.50%
各专业毕业生男女生人数
专业
性别
人数
百分比
经济学
男
24
47.37%
女
30
52.63%
历史学
男
14
30.43%
女
32
69.57%
历史学(旅游文化方向)
男
4
10.26%
女
35
89.74%
思想政治教育
男
7
15.91%
女
37
84.09%
公共事业管理
男
10
20.83%
女
38
79.17%
第4章毕业生就业质量分析
一、毕业生就业情况分析
1、就业基本情况统计
2016届毕业生总就业率为99.15%。
其中,历史学专业就业率为95.65%,其余专业就业率为100%。
专业
历史学
思想政治教育
经济学
公共事业管理
历史学(旅游与文化方向)
就业率
95.65%
100%
100.00%
100%
100.00%
2016届毕业生中,师范类就业率为97.78%、非师范类就业率为100%。
类型
师范类
非师范类
就业率
97.78%
100%
2016届毕业生中,男毕业生就业率为98.39%、女毕业生就业率为99.42%。
性别
男
女
就业率
98.39%
99.42%
2.各生源地毕业生就业情况分析
(1)各省份生源就业情况分析
2016届毕业生总就业率为99.15%,其中来自福建省的毕业生就业率为98.11%,来自河南省的毕业生就业率为90%,来自广西、浙江、河北、湖南、山西、安徽、甘肃等省份的毕业生就业率均为100%。
各省份生源就业情况统计表
省份
福建
河南
广西
浙江
河北
湖南
山西
安徽
甘肃
其他
就业率
98.11
9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2)福建省生源就业情况分析
2016届毕业生中,来自福建省的毕业生就业率为98.11%。
其中,来自福州市的毕业生就业率为96.67%,来自福建省其他地区的毕业生就业率均为100%。
福建省生源就业情况统计表
地区(福建省内)
福州市
漳州市
宁德市
泉州市
其他
就业率
96.67%
100%
100%
100%
100%
二、毕业生就业流向情况
1.毕业生就业地区分布
(1)各省份就业分布情况
从就业分布情况来看,有77.30%的毕业生选择在福建省内就业,2.62%的毕业生选择在广东工作,分别有1.75%的毕业生选择在浙江省、河北省工作,分别有1.31%的毕业生在上海市、甘肃省就业,分别有0.87%的毕业生在北京市、安徽省、广西省、贵州省、海南省、河南省、湖南省、江苏省、山西省及内蒙古自治区就业,分别有0.44%的毕业生选择江西省和云南省作为自己的工作地点,还有一些毕业生选择了读研深造,占就业人数的4.38%。
就业分布主要以福建省内居多。
(2)福建省就业分布情况
从在省内就业的毕业生情况来看,就业范围以泉州地区为主,约占58.76%,21.48%的毕业生选择在福州市就业,另有10.73%的毕业生在厦门任职,有2.82%的毕业生在宁德任职,2.26%的毕业生选择在三明市工作,分别有1.13%的毕业生选择在龙岩市、莆田市、漳州市就业,0.56%的毕业生选择在南平市就业。
(3)毕业生就业分布变动趋势分析
近三年毕业生就业分布变动趋势如下表:
年份
2014届
2015届
2016届
就业省份
所占比例
福建省
81.49%
87.38%
77.30%
安徽省
2.19%
1.94%
0.87%
山西省
1.32%
0.87%
0.87%
内蒙古自治区
0.88%
0.44%
0.87%
浙江省
0.88%
2.43%
1.75%
山东省
0.44%
0.44%
无
陕西省
0.44%
无
无
河北省
1.75%
无
1.75%
河南省
1.75%
无
0.87%
江西省
1.32%
无
0.44%
湖北省
3.15%
无
无
辽宁省
0.88%
无
无
吉林省
0.88%
无
无
广西省
0.88%
无
0.87%
黑龙江省
1.75%
无
无
广东省
无
3.88%
2.62%
甘肃省
无
0.87%
1.31%
江苏省
无
0.87%
0.87%
湖南省
无
0.44%
0.87%
上海市
无
无
1.31%
北京市
无
无
0.87%
贵州省
无
无
0.87%
海南省
无
无
0.87%
云南省
无
无
0.44%
从2014-2016届毕业生各省就业分布状况来看,2015届毕业生在省内就业的人数较多,2016届毕业生在省内就业人数大幅下降。
选择在其他省份就业的人数相对不稳定,具体情况如下表:
2.毕业生异地就业分布
(1)各省份生源毕业生异地就业情况
2016届毕业生中,共有173位同学属于异地就业,占总就业人数的75.55%。
其中,生源地为黑龙江省、湖北省、辽宁省、陕西省的毕业生异地就业率为100%,生源地为安徽省的毕业生的异地就业率为80%,生源地为江西省的毕业生异地就业率为75%,生源地为河南省的毕业生异地就业率为70%,生源地为贵州省、湖南省和山西省的毕业生异地就业率为66.67%,生源地为甘肃省的毕业生异地就业率为60%,生源地为河北省和浙江省的毕业生异地就业率为42.86%,生源地为内蒙古的毕业生异业率为33.33%,生源地为福建省的毕业生的异地就业率为6.28%,生源地为广东省、广西省、海南省的毕业生无人异地就业。
(2)福建省生源毕业生异地就业情况
福建省生源毕业生异地就业的共有60人次。
其中,生源地为三明的毕业生异地就业率为100%;生源地为漳州的毕业生异地就业率为85.71%;生源地为龙岩的毕业生异地就业率为80%;生源地为南平的毕业生异地就业率为80%;生源地为宁德的毕业生异地就业率为73.68%;生源地为莆田的毕业生异地就业率为60%;生源地为福州的毕业生异地就业率为28%;生源地为泉州的毕业生异地就业率为20.90%;生源地为厦门的毕业生异地就业率为20%。
(3)泉州市生源毕业生异地就业情况
2016届泉州市生源毕业生异地就业的29人,占泉州市生源总毕业生人数的43.28%。
其中生源地为鲤城区的毕业生异地就业率为50.00%;生源地为安溪县的毕业生异地就业率为为30.00%;生源地为永春县的毕业生异地就业率为50.00%;生源地为晋江市的毕业生异地就业率为45.45%;生源地为南安市的毕业生异地就业率为27.78%;生源地为德化县的毕业生异地就业率为50.00%;生源地为石狮市的毕业生异地就业率为100%;生源地为惠安县的毕业生异地就业率为50.00%;生源地为泉港区的毕业生异地就业率为100%。
3.毕业生就业行业分布情况
2016届毕业生就业行业主要集中在教育、批发和零售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在采矿业、农、林、牧、渔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卫生和社会工作业等行业工作的毕业生较少。
师范类毕业生主要从事教育、建筑业、以及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等行业,分别占比55.68%、9.41%和14.12%。
非师范类专业的毕业生就业面较广,主要就业行业是文化体育娱乐业、批发零售业、信息传输及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等行业,各占比11.81%、14.58%和11.81%。
其中经济学专业的毕业生有12人从事批发零售业,占从事该行业的非师范类专业毕业生的人数最多,历史学(旅游文化方向)的毕业生有5人从事文化体育娱乐业,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有7人在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行业工作。
从整体来看,非师范专业毕业生的工作在各个行业均有涉及。
4.毕业生就业单位性质分析
在已经就业的毕业生中,56.03%的毕业生在三资企业任职,24.14%的毕业生从事中小学教育工作,0.43%的毕业生在城镇社区和其他事业单位,1.29%的毕业生在机关单位任职,2.59%的毕业生在国有企业任职,12.07%的毕业生在其他企业任职,3.02%的毕业生从事其他工作。
其中,在三资企业任职的毕业生中,33.85%的毕业生来自经济学专业,24.62%的毕业生来自公共事业管理专业,5.38%的毕业生来自思想政治教育专业,16.92%的毕业生来自历史学专业,19.23%的毕业生来自历史学(旅游文化方向)专业;在国有企业任职的毕业生中,50%的毕业生来自经济学专业,50%的毕业生来自历史学(旅游文化方向)专业;在其他企业任职的毕业生中,25%的毕业生来自公共事业管理专业,21.42%的毕业生来自经济学专业,21.42%的毕业生来自历史学(旅游文化方向)专业,17.86%的毕业生来自历史学专业,14.29%的毕业生来自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在中初教育任职的毕业生中,30.36%的毕业生来自历史学专业,57.14%的毕业生来自思想政治教育专业,8.93%的毕业生来自历史学(旅游文化方向)专业,3.57%的毕业生来自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在其他单位任职的毕业生中,57.14%的毕业生来自经济学专业,42.86%的毕业生来自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在城镇社区和其他事业单位任职的毕业生全部来自公共事业管理专业。
以下是各专业单位性质分布状况统计表:
其中,师范类专业的毕业生大部分就业于中初教育单位和三资企业,分别占师范类总毕业生的55.68%和32.95%,1.14%的毕业生在机关单位任职,10.23%的毕业生在其他企业任职。
非师范类的毕业生中,70.14%的毕业生在三资企业任职,13.19%的毕业生在其他企业任职,0.69%的毕业生在其他事业单位任职,0.69%的毕业生在城镇社区单位就业,4.86%的毕业生在中初教育单位任职,4.17%的毕业生在国有企业任职,1.39%的毕业生在机关单位任职,4.86%的毕业生为其他就业性质。
通过分析可以看出,本学院毕业生在三资企业任职的毕业生人数最多,占总就业人数的56.03%;其次是中初教育事业单位,占总就业人数的24.14%;在国有企业和机关单位任职的毕业生较少,分别仅占毕业生总就业人数的2.59%和1.29%。
5.毕业生职位类型分析
在已经就业的毕业生中,60.78%的毕业生从事的职位类型为办事人员和有关人员,25.86%的毕业生从事的职位类型为教学人员,2.59%的毕业生从事的职位类型为经济业务人员,1.72%的毕业生从事的职位类型为卫生专业技术人员,1.29%的毕业生从事的职位类型为其他专业技术人员,5.60%的毕业生从事的职业类型为其他人员,2.16%的毕业生从事的职业类型为商业和服务类型。
其中,在从事的职位类型为办事人员和有关人员的毕业生中,32.62%的毕业生来自经济学,26.95%的毕业生来自公共事业管理,19.15%的毕业生来自历史学(旅游文化方向),5.67%的毕业生来自思想政治教育,15.60%的毕业生来自历史学。
在从事的职位类型为教学人员的毕业生中,31.67%的毕业生来自历史学,53.33%的毕业生来自思想政治教育,11.67%的毕业生来自历史学(旅游文化方向),3.33%的毕业生来自公共事业管理。
在从事的职位类型为经济业务人员的毕业生中,83.33%的毕业生来自经济学专业,16.67%的毕业生来自历史学(旅游文化方向)。
在从事的职位类型为其他专业技术人员的毕业生中,66.67%的毕业生来自公共事业管理专业,33.33%的毕业生来自经济学。
在从事的职位类型为其他人员的毕业生中,23.08%的毕业生来自公共事业管理,7.69%的毕业生来自经济学,30.77%的毕业生来自历史学(旅游文化方向),30.77%的毕业生来自思想政治教育,7.69%的毕业生来自历史学。
在从事的职位类型为商业和服务业人员的毕业生中,60%的毕业生来自公共事业管理,40%的毕业生来自历史学。
从事的职位类型为卫生专业技术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泉州 师范学院 政治 社会发展 学院 毕业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