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保健药业药品及功能性食品科工贸产业基地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 文档编号:23475983
- 上传时间:2023-05-17
- 格式:DOCX
- 页数:68
- 大小:97.54KB
某保健药业药品及功能性食品科工贸产业基地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某保健药业药品及功能性食品科工贸产业基地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某保健药业药品及功能性食品科工贸产业基地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6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某保健药业药品及功能性食品科工贸产业基地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
1总论
1.1项目概况
项目名称:
某药业集团重庆药品及功能性食品科工贸产业基地建设
项目承办单位:
某药业集团重庆制药有限公司
项目性质:
新建
生产、经营范围:
以药品及功能性食品为主的科工贸产业基地
建设地址:
重庆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九龙园区C区
用地规模:
征地8.9104公顷,约133.65亩土地,净用地面积7.7183公顷,约115.77亩。
建设内容与规模:
本项目拟新建各类用房78690平方米,其中包括:
研发中心8000平方米,符合GMP标准的生产车间30000平方米,现代化药品物流仓储中心30000平方米,综合业务楼4000平方米,综合配套服务设施6690平方米。
产能规模:
项目建成后将形成年产值达15亿元的药品及功能性食品生产线和年处理50亿元药品的仓储和配送能力,将有效带动重庆市现代农业的发展,满足重庆市民的用药需求,并形成对我国西南地区的辐射。
建设期限:
项目建设期二年半,自本项目立项批准之日起两年半内完成基本建设。
项目总投资:
48361.5万元
固定资产投资:
33318.6万元
销售收入:
150000万元
投资强度:
287.80万元/亩
产出强度:
1295.67万元/亩
1.2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依据
1.2.1重庆市三里城市规划设计院与某药业集团重庆制药有限公司签订的咨询合同。
1.2.2某药业集团重庆制药有限公司提供的有关资料和数据。
1.2.3国家和重庆市有关的法规和政策规定。
1.3项目提出的背景和投资的必要性
1.3.1项目提出的背景
(1)成渝新特区给区域经济发展带来的新机遇
2007年6月,国务院批准在重庆、成都设立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实验区(即成渝新特区),全面试点各个领域的体制改革,形成统筹城乡发展的机制,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这是继上海浦东新区和天津滨海新区之后,国家在西部地区设立的又一个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
大量的资金流以及优惠政策,使上海浦东新区和天津滨海新区,迅速成为令人瞩目的经济“新特区”,而成渝新特区的设立也必将使重庆和成都将成为中西部地区发展的前沿阵地。
而重庆市作为中西部地区最大的都市经济区成渝经济区的重要中心城市,也将迎来重大的历史发展机遇。
(2)集团实现再发展的需要
某药业集团总部位于北京,现有投资实体分布于北京、上海、广东、安徽等地区,为完善集团在全国的产业布局,集团将进一步加大对中西部地区的投资力度。
因此,集团结合重庆市的产业投资导向以及当地的特色经济,决定建立以植物提取物药物和功能性食品研发、生产为主产业基地,以及现代化医药物流中心。
(3)功能性保健食品行业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随着现代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方式的转变和各种压力的增大,人们越来越关注自身的健康问题。
自2003年非典以后,中国国民的保健意识提前了十年,进入了一个提倡保健、科学保健的时代,众多提高免疫力产品、杀菌产品、预防类产品销量与日俱增。
这包括史玉柱一直模仿脑白金但是市场表现不好的黄金搭档,直销模式的安利蛋白粉以及国内民生药业的维生素产品21世纪金维它等,都开始了市场掘金的战略。
儿童的钱是永远赚不完的,女人的钱袋总是捂不紧的,老人的退休金和存款总是要买健康的,中国医药保健品市场的机会不仅仅来自中国经济的增长,还有中国巨大的二三级市场机会,以及原本有一定销售额的浮夸产品逐渐退出市场。
随着监管力度的增大,投机者和招摇撞骗者的份额将越来越小,品牌集中和特色产品将越来越受到顾客喜爱,包括顾客忠诚。
未来保健品趋势包括海洋类产品、天然提取物产品和中国传统医学产品,因为中医的魅力使医药保健品能够走向世界,产生无限的市场机会,谁能抓住这个机会,谁就是这个行业的骄傲。
(4)药企对保健食品行业的关注
自2006年初以来,随着国家药品监管政策的调整以及国家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深入,都使得我国医药产业进入一个前所未有的调整时期。
因此,很多知名药企都在寻求新的转变和突破。
细心的人会发现,哈药六厂的广告真不少,有钙加锌口服液、盖中盖高钙片、苗条淑女动心饮料、朴血乳酸亚铁口服液、朴欣乳酸锌口服液等。
人们不禁会问:
这些产品还是药吗?
回答自然是否定的。
这些产品都属于保健食品。
药厂生产保健食品,是不是“大材小用”?
其实,这类现象在药企已经常见了。
广药集团有王老吉凉茶、王老吉润喉糖;华北制药也先后开发了多维葡萄糖,达奇低聚果糖浆、果糖粉、菲蕃复合番茄营养素等保健食品,其中菲蕃复合番茄营养素被誉为“华药沃土上悄然升起的希望”。
记者也从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了解到,2005年全球保健食品的市场销售额达到了650亿美元。
据预测,近十年内保健食品市场每年将会以8%的速度增长。
中国医药企业竞争力研究课题组李磊甚至认为,新药研发举步维艰,中国医药科技创新可以将保健食品的研发作为突破口。
一边是保健品市场的诱惑,一边是越来越“恶劣”的生存环境,制药企业当然要“转业”了。
(5)我国医药流通产业的落后面貌
根据国务院、国家各部委和重庆市政府的有关文件,现代物流业是国家重点支持的产业。
发展现代物流作为走新型工业化道路,采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的重要切入点,已经成为各界的共识。
医药行业作为一个朝阳行业,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每年以增加16%以上的速度递增,高于国家GDP增长水平,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
但是,由于医药物流水平较低,已经越来越不适应医药行业发展的需要。
据有关方面统计,我国医药流通领域的费用成本占整个医药价格的10%以上,医药流通领域的净利润不到0.6%,这一费用成本与国际医药流通领域的水平差距很大。
究其原因,主要在于中国现有的医药物流企业存在多、小、散、乱的局面,集中度低,形成不了规模效应。
根据中国加入WTO的承诺,2004年12月11日起我国允许外国企业从事全方位的销售服务,包括药品的采购、仓储配送、批发零售和售后服务等,这将会对我国传统的医药批发、零售运作模式产生重大的影响,我国医药商业企业将面临世界级巨头的挑战。
纵观医药物流的全局及未来发展趋势,医药物流目前尚是一个较为落后的行业,发展前景极为广阔。
重庆市药品流通企业从总体来讲还存在以下几点问题:
首先,缺乏必要的大型医药物流设施,尽管已有类似重庆医药公司、九州通集团等企业已经投资建设的医药物流的设施,但是还不能满足重庆市以及西南地区人民群众的基本用药需求。
其次,缺乏必要的物流信息管理系统和医药电子商务系统。
现有的医药物流企业大部分没有在医药生产、流通和终端客户之间建立必要的信息化平台,电子商务的运用也十分鲜见。
从而使得物流成本居高不下,形成不了规模效应。
第三,缺乏完善的物流网络系统。
医药物流的核心需要有物流网络作为支撑,而重庆市大部分医药流通企业没有形成网络化的覆盖,经营分散,配送系统也不完善,难以应对面对社会用药的需求。
1.3.1项目提出的必要性
(1)是促进当地现代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本项目中的生产所需原料是以当地农林产品为主,因此,项目建成后不仅为企业带来良好的利润,而且将解决当地农林产品的销路问题,大大促进特区的新农村建设。
(2)是集团实现战略布局和产业升级的重要举措
该项目建成后将有效弥补集团在我国西南地区的投资盲点,是集团实现全国性战略投资布局的重要步骤。
同时,借助成渝新特区的优惠产业政策,将实现跨越式发展。
另外,集团在此之前以医药生产为主,本项目的建设也是集团由药品行业向功能性食品领域扩展的重要尝试,最终实现产业多元化的发展目标。
(3)企业创新能力的需要
公司建立药品和功能性食品科工贸一体化产业基地,是以品种研发作为产业链的支撑,通过市场反馈信息确立研发课题,不仅增强了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而且提高了产品核心价值和未来的市场认同度。
(4)是实现对公司现有物流系统升级的需要
药品流通是目前集团医药产业体系中较为薄弱的一个环节,随着集团药品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现有医药物流系统已无法适应集团自产药品的仓储需要,更无从谈起要实现集团药品流通产业的发展壮大。
本项目的建设将包括建立现代化医药物流及配送中心,利用现代物流技术提高物流运作效率,规模化、集约化运作,增加吞吐容量,降低物流成本,增强企业竞争能力,是适应医药流通进入微利时代的竞争法则。
1.4可行性研究的范围及主要内容
1.4.1可行性研究的范围
针对“某药业集团重庆药品及功能性食品科工贸产业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的范围主要包括:
(1)对企业承办项目建设的条件进行分析;
(2)对产品市场进行分析预测;
(3)对生产所需的物料供应、生产协作的可能进行分析;
(4)按拟建产品及规模,进行工艺分析,对关键设备的选型;
(5)土建方案及配套公用设施的确定;
(6)对项目的环境保护、职业安全卫生、消防及节能等进行论证。
(7)对项目建设方案进行工程投资估算及财务评价,提出可行性研究的结论等。
(8)对项目建设的进度提出计划安排。
1.4.2可行性研究的主要内容
(1)市场分析;
(2)土建、公用系统;
(3)办公、生活辅助系统。
1.5总投资及资金来源
本项目总投资为6亿元,其中建设投资4亿元,铺底流动资金2亿元。
项目建设资金筹措方式主要是银行贷款2亿元,其余由企业自筹资金和申请政府支持解决。
1.6主要数据及技术经济指标
主要数据及技术经济指标
序号
名称
单位
数据
备注
一、主要数据
1
年产值
(万元)
150000
药品生产
(万元)
500000
药品流通
2
厂区总用面积
m2
89104
合133.65亩
厂区建筑面积
m2
78690
3
人员总数
人
550
指派、新增人员
4
工艺设备总数
台(套)
600
新增
5
项目总投资
万元
48361.5
新增
6
年产品销售收入
万元
150000
7
年销售税金及附加
万元
10000
8
年利润总额
万元
35000
二、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万元
1
财务内部收益率
%
12.04
(税前)
2
投资利税率
%
11.94
3
投资利润率
%
6.31
4
盈亏平衡点(BEP)
%
61.30
5
投资回收期
年
10.03
1.7可行性研究的主要结论
某药业集团重庆药品及功能性食品科工贸产业基地建设项目,通过对企业承办条件、产品方案和国内外市场预测分析、工艺方案论证、投资估算和财务评价,该项目建设单位具备承办的条件,产品选型和工艺方案先进可行,经过财务评价和经济分析,投资方向是正确的,投资效果显著,经济效益良好,因此该项目的实施是必要和可行的。
2企业基本情况
2.1企业概况
(1)集团概况及主要投资实体发展情况
某药业集团是一家集科、工、贸为一体的多元化大型民营医药企业集团,集团总部位于有“北京药谷”之称的北京市经济技术开发区,集团成立于2002年,现时注册资金6300万元人民币。
集团始创于1988年,随着近20年的快速发展,集团现有下属子公司11家:
北京思普润安医药科技有限公司、某药业集团有限公司、北京凯悦制药有限公司、北京某源通医药有限公司、北京某北卫医药有限公司、上海圣凡医药咨询有限公司、珠海经济特区粤康医药有限公司、广东某药业有限公司、广东圣凡药业有限公司、重庆某医药有限公司和安徽信谊中药材有限公司。
目前,某药业集团在药业领域内已经形成从新药研发、药品生产到药品流通、批发调拨、临床推广销售的一条完整的产业链,初步建成科、工、贸一体化的产业发展格局。
2001年集团由医药商业转向药品生产及研发,经过对当时全国医药产业发展环境的分析,集团将首个药品生产企业确定在具有科技和人才优势的北京,并在北京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宏达中路购置了11亩土地,投资5000万元成立了某药业集团有限公司并建立了集团制药厂。
药厂建有7个剂型8条生产线,并于2002年底通过国家GMP认证,形成了年产粉针(头孢类与常规)6亿支、冻干粉针6000万支、固体片剂4亿片的生产规模。
公司现已申报了46个品种共75个规格。
由于集团业务的迅猛发展,集团于2003年在北京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新增购置了36亩土地,兴建了集团新药研发中心——北京思普润安医药科技有限公司、集团第二家制药企业——北京凯悦制药有限公司和药品流通企业——北京某源通医药有限公司。
北京思普润安医药科技有限公司作为集团下属的新药研发实体,是集团技术创新的源泉和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体现。
公司拥有药品研发实验室600平方米,设有药学部、注册部、临床研究部三大业务部门。
现已开发和在研的品种达40余个,囊括抗生素类、胃肠类、抗肿瘤类、免疫调节类、心脑血管类、抗乙肝类、抗病毒类、抗菌类、降糖类等多个治疗领域,为集团下属药厂的后续品种作了充足的储备,同时,也为集团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北京凯悦制药有限公司占地近20亩,建筑面积达20,000平方米,总投资逾亿元,厂房及车间完全按照GMP要求及相关标准设计建造。
公司建有:
3000平方米独立的青霉素类粉针、片剂、胶囊、颗粒剂生产车间,2万平方米的头孢类粉针、片剂、胶囊、颗粒剂以及普药剂型(小水针、冻干粉针、片剂、胶囊剂、颗粒剂、栓剂、膏剂、凝胶剂)的生产车间。
工厂预计2007年9月底通过GMP认证,2007年底可投入试生产。
北京某源通医药有限公司作为集团由药品生产向商业流通的回归,重点是要加强对药品流通渠道的控制力,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降低企业经营风险。
公司占地总面积逾22,400平方米,建有10,000平方米符合GSP标准的药品仓储设施,16,000平方米综合办公楼和1,800平方米的营业大厅。
公司经营范围包括销售中成药、化学药制剂、化学原料药、抗生素、生化药品、生物制品、精神药品,医疗器械,计生用品,保健品,医药技术、药品、器械等进出口贸易及代理等。
公司完善的硬件设施和规范的运作模式得到了行业的广泛认可,并通过了北京市首批GSP认证验收。
(2)集团在渝投资情况
2006年6月,集团在重庆投资300万元设立了某药业集团重庆医药有限公司,并于当年通过GSP认证。
目前公司正处于启动阶段,发展势头良好,2007年1至8月累计销售达千万元。
随着重庆市被国务院批准为新特区后,将为重庆市经济带来新一轮发展的机遇,为此,集团决定在渝投资设立某药业集团重庆制药有限公司,建立以药品及功能性食品为主的科工贸产业基地。
2.2企业承办条件分析
某药业集团目前在北京已投资形成了医药行业科、工、贸产业投资体系,不仅有充足的建设资金的保障,而且具备药品研发、生产、物流等方面的人才储备和行业经验,具有明显的竞争优势。
3市场预测及拟建规模
3.1生产项目的市场分析
(1)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
银杏叶注射剂总体销售规模在20亿元左右,近四年增长率57%。
本品近年一直处于快速增长势头,2003年同比增长率达到82.65%,之后2004、2005年进入相对稳定的增长。
2005年同比2004年抽样统计样本的销售额增长幅度接近50%。
在同类银杏制剂中增长率最高的剂型,属于市场十分看好的品种。
国内已批准上市的银杏提取物注射液有三种:
即国产化学药银杏达莫注射液;中成药舒血宁注射液;进口德国和台湾的银杏提取物注射液(商品名:
金纳多)。
目前的市场格局为,金纳多占19.37%、舒血宁占47.87%、银杏达莫占32.77%。
银杏树的种植分布于我国大部分地区,拥有量占世界总量的70%以上,资源丰富,能够充分保证公司生产的原料供应问题。
(2)缓解精神压力、改善睡眠------睡安
慢性疾病、精神疾患或情绪障碍、药物、酒精、刺激物等都可导致睡眠障碍。
据权威统计,全球42.5%的人存着不同程度的失眠问题。
据我中心调研,中国约有3亿成年人患有失眠和睡眠过多等睡眠障碍。
由于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工作压力日愈增加,中青年白领女性容易产生精神疾患或情绪障碍,进而导致睡眠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家庭生活和工作。
市场上此类产品大多以褪黑素为原料,通过补充调节睡眠的物质来改善睡眠,但是没有解决患者的身体疾病及精神疾患或情绪障碍。
还有一部分产品以具有安神作用的中药材为原料,如:
刺五加、酸枣仁、柏子仁等,该类产品主要通过缩短患者入睡时间或延缓患者睡眠时间来改善睡眠,也没有解决患者的身体疾病及精神疾患或情绪障碍。
比较分析上述产品,各有其优势,但功能相对单一。
由于多数患者由于长期失眠导致心理疾病或身体免疫力低下,因此本产品是针对该类型患者提供一款既能改善睡眠,又能调节心理疾病和提高机体免疫力的产品。
产品中中药材能提高机体的巨噬细胞的吞噬能力和增加免疫器官的重量,并且能延缓患者睡眠时间。
植物提取物能延缓睡眠时间达到深睡眠,同时,通过调节神经因子达到延缓精神紧张状态,改善抑郁的功效。
因此,预期将有巨大的市场空间。
(3)补血美容――红润胶囊
营养性贫血是由于饮食中缺少造血原料铁或叶酸和维生素引起的贫血。
由于我国膳食特点和女性自身的生理因素,成年女性中47%有营养性贫血症状,而40%的孕妇由于需铁量增加导致不同程度的贫血。
据权威部门估计,我国有接近7000万的女性有不同程度的营养性贫血症状,对健康和外在容颜的需求,注定女性会对改善营养性贫血类产品有很大的需求,如果每人每年消费200元,将会有每年140亿的消费市场。
目前国内市场上补血类保健食品产品主有两类:
其一,依据传统中医理论,采用纯中药材组方,如女人缘来牌系列(当归、黄芪、丹参、三七(熟)、枸杞子(美颜口服液);当归、黄芪、丹参、卟啉铁、维生素C、维生素E(美颜胶囊));该类产品主要通过激活机体造血系统,促进各种血细胞的生成、分化,提高机体内红细胞和白细胞数量,但该类产品缺乏或具有少量的造血原料。
其二,血红素铁等微量元素的相互组方如血素牌铁质维C叶酸片(乳酸亚铁、维生素C、叶酸),直接补充造血所需原料,但是不能激活内部造血系统,而且各种铁补充剂体内吸收率低。
分析上述产品,发现功能相对单一。
针对女性爱美的天性,本产品是结合现有产品的优势,开发出的一款“改善营养性贫血和祛黄褐斑”功能结合的补血美容产品。
产品中的鳌合铁元素补充剂吸收快,生物利用度高。
产品中中药材能激活机体造血系统各器官的细胞活性,提高体内血红蛋白及红细胞数量;该药材还能抑制血小板聚集,改善皮肤血管微循环,提供肌肤所需营养。
微量元素补充造血所需原料,提高机体红细胞数量。
产品整体上从补充造血原料、激活造血系统、促进造血原料吸收三个方面科学地改善营养性贫血,“快速补血、长久养血”由内而外滋润容颜,使面色红润,皮肤亮泽。
3.2医药物流项目市场分析
(1)国际医药市场现状与趋势
从国际市场上看,药业是世界贸易增长最快的产业之一。
2003年全球药品销售额已经达到4918亿美元,医药批发业务的销售额平均每年以16%的速度增长,远远高于其他传统行业的增长水平。
北美和西欧是世界药品的主要市场,两大地区的市场占了全球60%的份额;日本大约占了15~17%的份额;剩下23%分别由拉丁美洲、东南亚和中国、中东、非洲、东欧和独联体等国家和地区所占有。
在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国家和地区,药品的生产和销售的集中度都比较高。
以美国为例,药品分销市场经过自由竞争,现已形成了高度集中的产业格局。
据统计,美国药品分销前三位的公司,已经占有全美医药分销市场96%以上的份额,麦卡森公司(McKesson)和卡迪诺健康公司(CardinalHealth)即是排名第一和第二的公司,分别占据全美药品分销市场30%以上的份额,位列世界财富50强。
美国药品分销商的销售毛利率为4.6%-5.6%,纯利率为1.5%以上。
日本最大的75家药品批发企业的销售量占总量的95%以上。
从上可见,医药产业作为一个永远朝阳的产业,其垄断化、寡头化、规模化是世界各国的总体特点和发展趋势。
(2)中国医药流通市场现状
①医药流通企业数量多、规模小、市场集中度低
中国药品流通业从1999年正式对民营资本开放,2004年12月11日正式对外国资本开放。
由于中国药品流通业对民营资本开放较晚,故缺乏充分竞争,存在数量多、规模小、成本高、效率低的特点。
据有关统计,2000年,中国的药品批发企业有17000多家,经过近4年的竞争,通过GSP认证的仍有7800多家;年销售额超过10亿元的只有39余家,销售额排名前三位的中国医药集团总公司、上海医药股份有限公司、九州通集团有限公司分别仅占医药市场销售总额的3%~8%左右。
这说明,中国的药品批发业的集中度很低,规模化的程度严重不足。
目前中国药品零售企业只有8万余家,药店14万家。
在一些地区,居民买药还很不方便,近五年大约要发展到30万家。
我国农村人口占全国人口的四分之三,而药品零售额仅占总消费额的四分之一,目前城市7500人、农村约5万人才有一家药店为其服务。
因此开拓农村市场,保证农民方便、安全购药,是急需解决的问题。
②医药流通企业费用高、效益低
目前我国药品流通费用大,占销售成本12%以上,而美国拥有先进的连锁经营配送和管理系统,销售成本仅占销售额的3%,成本费用远远高于市场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
这导致中国药品流通企业虽然毛利率达8-10%,但平均利润率很低,只有0.63%,而美国药品流通企业虽然毛利率只有4.5-5.5%,但平均利润率在1.53%左右,约是中国企业的2.5倍。
③医药市场空间十分巨大
中国有13亿人口,药品市场潜力十分巨大。
由于中国经济连续20多年处于高速发展阶段,人民生活水平大大提高,用于医药消费方面的支出也迅猛增长。
据有关统计,中国用于药品、保健品等消费支出每年保持了16%以上的增长水平,但是,中国人均用药水平仍然较低,仅为美国的2.3%,日本的1.6%。
有关专家预计,未来10年,中国的人均用药水平将会达到美国人均用药水平的10%,其市场规模约为现有市场的4倍,至2020年中国将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药品市场之一。
3.3拟建规模
本项目建成后,可以实现:
(1)药品研发:
建立了功能完备的药品及功能性食品的研发实验室、小试及中试车间,不仅满足企业自身生产体系发展的需要,而且能够提供相关的技术外包服务。
(2)药品生产:
项目达产后可实现生产药品及功能性食品年产值达15亿元。
(3)药品流通:
项目运行初期年药品物流吞吐流量30亿元,达产后可实现年药品物流吞吐流量50亿元。
4厂址选择
4.1厂址要求
根据本企业生产的产品、生产工艺和建设规模,应按以下原则选择新厂址。
(1)所在地区应该对制药产业在产业政策上大力支持;
(2)园区具有良好的投资环境,具有可供利用的社会基础设施和协作条件,园区能够提供相关配套服务要求;
(3)具有优惠的土地使用条件和优惠的税收政策;
(4)合理靠近原料和市场;
(5)运输条件优越;
(6)满足环境保护的要求,园区自然条件适合制药产业的特定生产需要和排放要求;
根据以上的选择原则,企业拟在重庆市九龙园区C区征地133.65亩建设新厂区。
4.2厂址概况和建设条件
4.2.1厂址概况
厂区位于重庆市九龙园区C区。
九龙园区C区位于重庆市九龙坡区西部新城地带、重庆主城区二环高速以内,地处中梁山、缙云山之间。
北与白市驿片区相连,南与西彭片区接壤,东与中梁山相接,西至巴福,总面积约22平方公里,规划人口规模23.2万人。
C区内属四川盆地的缓丘地区,地形较平缓,人口密度较低,具有丰富的山水资源和自然景观,发展潜力巨大,致力打造一个集研发、生产加工、销售于一体的区域辐射与外向型相结合的现代化新型产业基地,促进传统优势产业、新兴支柱产业和鼓励发展的高新技术产业的协调发展,先后启动策划了重庆台湾产业园、重庆德国产业园(包括“重庆高新技术电气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保健 药业 药品 功能 食品 工贸 产业基地 建设 可行性研究 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