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团结教育第一课时.docx
- 文档编号:23475884
- 上传时间:2023-05-17
- 格式:DOCX
- 页数:8
- 大小:18.02KB
民族团结教育第一课时.docx
《民族团结教育第一课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民族团结教育第一课时.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民族团结教育第一课时
民族团结教育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探究各民族的分布特点
教学目标:
1.通过探究学习,认识到我国各民族居住区域及分布特点,了解我国的民族自治区。
通过探究学习,知道我国各民族分布特点。
2.激发学生热爱民族的情感。
教学准备:
学生课前搜集资料、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我国是一个多民主的国家,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交错杂居的分布状况。
这一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走进我国的56个民族,共同了解我国各民族分布特点。
二、小组交流汇报:
1.多媒体呈现民族分布图,引导学生观察了解我国各民族的居住区域。
2.探索学习:
我国各民族分布特点有哪些?
3.什么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4.交流学习。
三、活动延伸。
搜集有关少数民族的待客礼仪风俗。
懂得各民族之间要和睦相处、互相团结。
四、小结本节课内容①中国在历史上长期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符合中国的国情和历史传统。
②各民族长期的经济文化联系,形成了各民族只适宜于合作互助,而不适宜分离的民族关系。
③近代以来,各族人民在共御外敌,争取民族独立解放的革命斗争中,建立了休戚与共的亲密关系,形成了相互离不开的政治认同。
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和各民族共同发展的政策是保证祖国统一、实现民族平等、民族团结的重要举措,有利于各民族团结起来,为加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实现中华民族的复兴而共同奋斗。
民族团结教育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探究少数民族地区人口与资源分布
教学目标:
1.通过探究学习,了解少数民族地区人口与资源分布的特点,知道任何民族都是祖国大家庭的一员。
2.了解少数民族地区人口与资源分布的特点,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准备:
学生课前搜集资料、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中华民族自古就是一个团结和谐的大家庭,任何民族都是祖国大家庭的一员。
今天我们继续去了解少数民族地区人口与资源分布的特点。
二、探究活动。
多媒体展示:
少数民族居住分布图
1.引导学生找出少数民族人口最集中的省份。
2.讨论交流:
(1)少数民族最集中的是哪几个省、自治区?
(2)人口最多与人口最少民族分别是哪个民族?
多媒体展示:
少数民族地区丰富的资源分布图
1.仔细观察中国森林资源分布图。
2.说说中国森林资源分布的特点。
3.了解其他丰富的资源。
三、汇报我们的发现
四、引导学生观看录像,加深认识
1.师:
长期以来,在建设祖国、保卫祖国的过程中,涌现出了许多动人的民族团结一家亲的事迹。
下面我们就来看看电影《孔繁森》片段。
(风餐露宿了解民情,实地考察;卖血抚养孤儿;关心藏族老人;因公牺牲。
)
师:
刚才我们看了电影《孔繁森》的片段,大家的眼中噙满了泪水,同学们深深地被孔繁森为了祖国建设、民族团结而忘我工作、无私奉献的精神所感动。
孔繁森牺牲了,当地人民又是怎样评价他的呢?
(播放“灵堂拜祭”片段)
2.你们还知道哪些有关民族团结、互相尊重的故事?
说说这样做有什么好处?
小结:
孔繁森、打井团长等英雄模范,舍小家为大家,几十年如一日,为了祖国建设,促进边疆发展,帮助边疆人民,贡献出了毕生精力。
3.生活在祖国大家庭中的各族人民,不仅在建设和保卫边疆中并肩作战,而且在生活上也同样亲如手足。
五、小结本节课内容。
民族团结教育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探究少数民族生活的地理环境
教学目标:
1.通过探究学习,认识到我国少数生活的地理环境。
2.通过探究学习,认识到我国少数生活的地理环境,从而激发学生热爱民族的情感。
3.教学准备:
学生课前搜集资料、多媒体。
教学程序
一、导入新课:
我国55个少数民族有的居住在气候宜人的平原内陆,有的生活在丛林密布的西南边陲,有的居住在终年积雪的世界屋脊,还有的生活在一望无际的草原和戈壁……你知道他们生活的地理环境和气候特点吗?
二、小组交流、探究。
1.多媒体展示:
我国少数民族生活的区域,分为东北与内蒙古地区、西北地区、西南地区、中南和东南地区等几个小组,多渠道搜集这些地区少数民族生活的地理环境和气候特点的资料。
2.和小组内的同学展开讨论,探讨这些民族的生活方式与他们所处的地理环境有怎样的关系。
三、分享研究
1.围绕“东北与内蒙古地区”、“西北地区”、“西南地区”、“中南和东南地区”几个小组,进行汇报。
2.把小组同学的思考和发现与全班同学交流。
3.把同学们的发现汇总起来,完成书上表格。
四、师小结活动
民族团结教育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
探究参观各族民居
教学目标:
1.通过探究学习,认识到我国各民族的民居。
2.通过探究学习,认识到我国各民族的民居。
从而激发学生热爱民族的情感。
教学准备:
学生课前搜集资料、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我国历史悠久,幅员辽阔,56个民族的建筑各有特色,仿若群星落于九州。
这些民族建筑是千百年来个民族人民勤劳和智慧的结晶,展现了中华民族儿女的文化涵养和审美情趣。
让我们背上行囊,去探访多姿多彩的民族建筑吧。
二、小组交流、探究。
1.多媒体展示我国民族民居图,引导学生观察。
2.小组同学选择最感兴趣的一种民居进行探究,了解他的特点,搜集相关的图文资料。
三、研究分享
1.竹楼组、碉楼组、蒙古包组、各家土楼组、江南民居组交流课前搜集的资料,讨论学习。
2.小组汇报、学习。
三、活动延伸。
小组交流汇报:
你看到过那些民族的建筑,有什么特点?
民族团结教育第五课时
教学内容:
探究畅游民族特色建筑
教学目标:
1.通过探究学习了解民族特色建筑的历史背景、建筑特点、艺术价值等。
2.通过了解民族建筑特色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准备:
学生课前搜集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每当驻足观赏中华民族的特色建筑,总会激情澎湃,胸中涌起无比的民族自豪感。
因为他们承载了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文化,凝聚着中华儿女的智慧,是我们中国人的骄傲。
一起去畅游民族特色建筑吧,让我们了解自己,让世界了解中国。
二、分组汇报、探究。
1.多媒体展示我国一些少数民族特色建筑图,使学生了解我国特色建筑概貌。
2.探索学习:
主要从特色建筑的外观特点、建筑风格、修建历史、艺术珍宝等方面去汇报。
要求:
能做到和不同民族的人们友好相处,不说不利于民族团结的话,不做有损民族团结的事。
在与其他民族相处时能自觉尊重其他民族的风俗习惯。
3.交流学习。
三、活动延伸。
小组活动:
开展“中华民族特色建筑发现之旅”墙报设计大赛。
民族团结教育第六课时
教学目标:
1.知道中国革命的胜利和祖国的兴旺发达离不开各民族的团结。
2.懂得在社会主义中国各民族之间应当互相尊重、平等相待、和睦相处。
3.愿意和其他民族的人们友好交往,对破坏民族团结的言论和行为感到气愤。
教学过程
一、多媒体呈现,让学生听民族音乐,观察各民族照片,导入新课
1.播放民族歌曲联唱:
《延边人民热爱毛主席》(朝鲜族)
《解放区的天是明朗的天》(汉族)
《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蒙古族)
《新疆好》(维吾尔族)
请学生猜猜:
这些都是哪个民族的歌曲?
2.谁能说说在我国社会主义大家庭中,除汉族外,还有哪些民族?
(多媒体出示政区版图)
边交流边指出这些少数民族的区域,并出示部分民族娃娃。
3.出示各民族照片:
这是一张怎样的合影?
(各民族在一起的合影)
4.师:
不同的民族虽然在服饰、语言、生活习惯等方面有所不同,但都是中华民族的一员,是一家人。
千百年来,各族人民团结友爱,共同建设着祖国,共同创造了祖国的灿烂文化,才使我们的祖国母亲变得如此强壮,如此美丽。
二、小组交流,领悟道理
1.师:
民族的团结和睦是祖国兴旺发达的重要条件,中国的历史就是各民族团结互助、共同进步的历史。
听配乐录音故事:
文成公主进藏。
生讨论
(1)唐朝皇帝为什么把文成公主嫁到西藏?
(2)为了促进藏族与中原的交流和发展,文成公主做了些什么?
藏族青年怎么做的?
(3)西藏人民为什么要供奉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的塑像?
2.师:
在中国的革命战争年代,民族团结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1)小组讨论:
为什么刘伯承将军要和小叶丹结拜为兄弟?
(2)如果不这样做,可能会有什么后果?
师:
红军的诚意和尊重,赢得了彝族人民的信任,也使革命得以顺利进行下去。
3.在战争年代,民族团结是革命取得胜利的重要条件。
那么,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我们还需要民族团结吗?
小结:
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各族人民只有加强团结,互相帮助,共同促进,才能保证社会主义建设的顺利进行。
四、小结:
汉族也好,少数民族也好,都是中华儿女,都是一家人。
只有互相尊重、平等相待、和睦相处,才能共建美丽的家园,才有利于祖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顺利进行。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民族团结教育 第一课时 民族团结 教育 第一 课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