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城大学东昌学院本科教学质量报告.docx
- 文档编号:23475307
- 上传时间:2023-05-17
- 格式:DOCX
- 页数:22
- 大小:219.45KB
聊城大学东昌学院本科教学质量报告.docx
《聊城大学东昌学院本科教学质量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聊城大学东昌学院本科教学质量报告.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聊城大学东昌学院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2012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二〇一三年五月
前言
聊城大学东昌学院始建于2002年,是一所民办公助、全日制本科层次、普通综合类高校。
2005年6月,经教育部批准为独立学院。
2005年8月,聊城教育学院、聊城师范学校和聊城大学东昌学院三校合一。
2012年6月,顺利通过山东省教育厅对独立学院的综合检查和新增学士学位授予单位资格评估,专家组对学院的教育教学工作和办学7年来取得的成绩给予了高度的评价。
学院总投资4.05亿元,校园占地500多亩,总建筑面积12.09万平米。
现有5栋教学楼、1栋实验楼、1座图书办公楼、10栋学生宿舍楼,现有多媒体教室54个、语音教室8个、计算机教室10个、专业实验室33个、多媒体远程视频会议室2个、远程视频面试室1个,教学设施完备,教学条件先进。
学院实施国家正规学历教育,立足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科技发展需要,重视专业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初步形成了学科门类较为齐全、专业布局较为合理的学科专业体系。
学院以本科教育为主,兼顾部分专科,以理、工为主,文学、经管多学科协调发展。
现有中文系、经济与法律系、英语系、韩语系、数学系、物理工程系、化学与生物系、教育系、音乐表演系、美术设计系、机电工程系、电子科学系和基础教学部13个系部。
现有本科专业26个,在校生5949人,其中本科生5251人,专科生698人,招生范围覆盖22个省、自治区。
学院坚持以教学为中心,以人才培养为根本任务,积极推进教育教学改革,确保本科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
2012年,学院本科毕业生1058人,全部考试合格顺利毕业,其中1029人获学士学位,68名同学被评为山东省优秀毕业生;201人考取了硕士研究生,25人考取了公务员、事业编、志愿参加“三支一扶”,初次就业率95.46%,年底就业率96.1%。
学院位于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国家级优秀旅游城市、中国江北水城、国家级开发区--聊城经济技术开发区。
学院校园环境优美,是山东省高校校园绿化管理先进单位。
学院生活条件优越,是山东省高校学生食堂管理达标单位。
学院办学理念先进、培养目标明确,教育教学效果显著,是莘莘学子求学、生活的理想之地。
第一部分本科教学基本情况
一、本科人才培养目标及服务面向
人才培养目标:
坚持以教学工作为中心,以人才培养为根本任务,培养理论知识较为扎实、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应用型人才。
人才立校、特色强校,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逐步把学院建成国内有一定影响和特色鲜明的独立学院。
服务面向:
立足聊城,面向山东,辐射全国,服务于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
二、学科与专业设置
学院现有本科专业26个,其中工学专业10个、艺术学专业7个,理学专业3个、文学专业3个、管理学专业1个、经济学专业1个。
专业布局基本合理,形成了“以工为主,文、理、经、管多学科协调发展”的格局。
表1本科专业结构与布局一览表
学科门类
专业名称
数量
所占比重
工学
生物工程、轻化工程、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安全工程、应用化学、工程管理、软件工程
10
38.46%
艺术学
动画、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产品设计、服装与服饰设计、广播电视编导、音乐表演
7
26.92%
理学
化学、信息与计算科学、数学与应用数学
3
11.54%
文学
朝鲜语、英语、汉语言文学
3
11.54%
经济学
经济学
1
3.85%
法学
家政学
1
3.85
管理学
会计学
1
3.85%
三、各类在校生情况
2012年学院在校生共计5949人,其中本科学生5251人,占在校生总数的88.27%。
四、本科生源质量情况
2012年,学院普通本科共在26个专业招生,报到学生1461人。
其中,山东省报到学生639人,文科最高分531分、最低分484分,理科最高分577分、最低分481分;山东省外报到学生822人,遍及全国21个省、自治区。
另外,今年还招收了282名专升本的学生。
第二部分师资与教学条件
一、师资队伍的数量和结构
学院立足当前,着眼长远,不断加大教师引进力度,并积极采取有效措施稳定教师队伍。
建立了一支能满足教学要求、保证教学质量的高水平师资队伍。
现有教师355人(含外聘教师),教授、副教授114人占教师总数的32.1%,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的教师182人占教师总数的51.3%。
学院重视中青年教师的补充。
近几年,学院引进的教师,均在40周岁以下,平均年龄为29.7岁。
引进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教师63名,占引进教师总数的70.8%。
师资队伍量充足,年龄、学历构日趋合理,能够满足人才培养的需要。
表2教师的年龄结构
项目
合计
30岁及
以下
31岁至
35岁
36岁至
40岁
41岁
至
45岁
46岁至
50岁
51岁
至
55岁
56岁至
60岁
60岁以上
人数(人)
355
87
96
43
47
28
27
16
11
比例(%)
100
24.5
27.04
12.11
13.24
8.26
7.61
4.72
3.24
二、生师比、主讲教师情况
近几年来,学院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学院不断加大师资引进力度,聘任聊城大学的优质师资,2012年学院生师比为16.76:
1。
学院严格人才引进标准,完善岗位培训与考核制度,加强教师资格认证、学历进修和专业技术职务评聘管理,加强教学质量监控,加强教学理论和教学技能培训,确保主讲教师的质量。
2012年,我院主讲教师338人,其中正教授23人,副教授80人,讲师140人。
全院共开设本科课程960门,教授讲授本科课程共计55门,讲授本科课程的教授占教授总数的76.67%,教授所授课程占总课程数的比例为5.73%。
三、本科教学经费投入情况
学院优先保证教学运行、教学改革和教学基础条件建设经费,确保教学经费及时、足额到位。
2012年我院学费收入5206万元,教学日常运行支出达到679.9万元,占当年学费收入的比例为13.06%;在校生5251人,生均教学日常运行支出1294.8元;专项教学经费投入177.31万元,基本满足了人才培养需要。
实验仪器设备总值3047.7万元,生均5123元;新增仪器总值327.2万元,生均新增占设备总值的12.03%。
2012年,学院本科实验经费支出23.9万元,生均45.5元;安排毕业生实习经费24万元,生均226.8元。
四、本科教学用房情况
学院现有土地33.57万平米,生均占地56.43平米。
学院在校区发展规划、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始终贯彻服务教学的思想,在办公经费十分紧张的情况下,投入大量资金用于教学基本设施建设。
投资500余万元建成国家二类田径运动场,投资800余万元建设一栋教学楼,投资1600万元建成一栋学生宿舍楼,投资550余万元改建球类运动场,投资近200万元建设了覆盖校园的高清安全视频监控系统。
校园总建筑面积达12.09万平米,其中教学行政用房105455平米,生均17.73平米。
实验室总面积0.71万平米,生均1.19平米。
运动场地总面积4.60万平米,生均7.73平米。
现有多媒体教室、语音室5285座,每百生均88座,现有教学用计算机745台,每百生均12.5台。
各类教室、实验室、实训中心、体育场馆和教学辅助用房配备齐全,功能齐备,满足了本科教学的需要。
五、图书资料及信息化建设
学院自有图书馆馆舍面积2204平米,目前新的现代化图书大楼正在规划建设中。
现有纸质图书29.82万余册,生均图书50册;电子图书158.8万册,生均267册。
学院共享聊城大学图书资源,学生随时可以到聊城大学借阅图书。
丰富的图书资源,较好地满足了师生教学科研的需要。
特别是,学院馆藏明清以来线装古籍图书3038册(善本1340册),部分被选入《山东省珍贵古籍名录(第一批)》。
学院建成了主干万兆、楼宇千兆连接的校园网。
网络基础设施已经覆盖到整个校区,联网用户出口带宽100兆。
租用专线光缆一条,共享聊城大学电子资源。
实现了WLAN覆盖整个校园的建筑楼宇。
目前,学院是聊城市“山东省教育学院远程教学中心”唯一办学点。
学院校园网不仅实现了远程教学和资源共享,而且校园网教务管理系统集Client/Server和Browser/WebServer技术于一体,实现了教学计划、学生注册、学籍管理、成绩管理、学生评教等教学管理环节的网络化,提高了教学管理和服务水平。
第三部分教学建设与改革
一、优化专业结构,加强专业建设
学院从实际出发,遵循教育发展规律,合理调整专业布局,不断优化专业结构;适应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要,大力发展与地方经济建设密切相关的应用型专业。
2008年以来,新增会计学、家政学、动画、轻化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工程管理、软件工程7个本科专业,2012年又申报增设传播学、商务英语2个专业,2013年开始招生。
通过专业调整,学院本科专业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人才培养模式实现了创新,为学院培养应用型高素质人才提供了有力保障。
二、不断完善培养方案,执行效果良好
1.培养方案符合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需要
根据教育部颁布的专业目录和普通高校修订本科专业教学计划的意见,按照“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的培养目标定位,主动适应21世纪社会发展对高级专业人才的需求,学院于2008、2011年分两次全面修订了各专业培养方案。
根据2012年6月省教育厅本科教学综合检查的反馈意见,从下半年开始,着手进一步完善本科专业培养方案。
一方面,将科技创新与人才培养紧密结合,形成系统的实践教学体系。
统筹规划实践教学,综合考虑课程实验(上机)、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论文(设计)、社会实践活动等环节。
各专业实践教学环节累积学时:
人文社会科学类专业不少于总学时的20%,理工科类专业不少于总学时的25%,部分实践性强的理工科专业不少于40%,各专业集中实践环节为25周左右。
另一方面,加强选修课教学,面向全院学生开设30多门公选课,包括人文社科类、自然科学类、健康教育类三大类。
要求学生文理兼修,每个学生至少选修192学时,选足12学分。
2.采取有效措施,严格执行培养方案
为保证人才培养方案的实施,学院先后制定了《聊城大学东昌学院教学工作规范》、《聊城大学东昌学院教学事故认定与处理办法》等有关文件,做到开课有计划,调整有程序,过程有监控,确保人才培养方案的稳定性和连续性。
引进综合教务管理系统,开课计划管理在网络技术平台上运行,增加了执行过程的透明度和可控性。
严格按照培养方案制定开课计划,教务处对全院各专业的开课计划进行审核,维护其严肃性。
培养方案原则上不得更改,如有特殊情况,确需变动的,要经系部充分论证、教务处审核、主管院长签字同意后方可执行。
通过健全的院系领导听课制度、教学督导制度、教学检查制度、教学信息反馈制度、教学工作例会制度等,对培养方案的实施进行全方位监督,确保人才培养方案的执行。
三、科学规划、整体推进课程建设
学院就制定了《聊城大学东昌学院课程建设规划》,提出了“统筹规划,突出重点,分级建设,注重实效”的课程建设方针。
根据各类课程对实现培养目标的重要程度和课程教学的现实条件,分一般课程和重点课程开展课程建设工作。
实施精品课程建设工程,建立了基于互联网的精品课程建设平台,设立专项经费立项资助,目前共有在建院级精品课程7门。
2012年11月,《艺术学概论》被评选为省级精品课程。
表3聊城大学东昌学院院级精品课程一览表
序号
课程名称
所在单位
课程负责人
1
《新编英语教程》
英语系
李泽池
2
《电工学》
物理系
王付军
3
《高等数学教程》
数学系
齐玉霞
4
《无机化学》
化生系
高之清
5
《有机化学》
化生系
孔令乾
6
《艺术学概论》
美术系
宋艳华
7
《大学语文》
中文系
李光信
四、规范管理,严格执行教材选用制度
学院制定了《聊城大学东昌学院教材选用发放管理规定》,对各单位选用的教材进行科学评估,确保教材选用工作管理科学规范,保证优秀教材进课堂。
一是严格教材选用程序。
教材由教研室提出申请,报学院教学工作委员会评议,经分管院长批准,由教务处招标购置。
二是坚持选用优秀教材。
要求使用国家规划教材、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获奖教材以及反映学科前沿的优秀教材。
三是坚持教材使用反馈制度。
根据教材质量评价标准,采用不同形式,分别对任课教师、教研室、学生进行使用调查,使用效果好、受欢迎的教材可继续使用。
五、积极探索,大力促进教学改革
学院以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为重点,通过更新教学设备,开展现代教育技术培训、多媒体课件建设立项等途径,不断加强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
通过多年的推动和建设,教师使用多媒体授课的比例逐年增大。
2011-2012学年,学院必修课中使用多媒体授课9974学时,占总学时的80%。
现代教育技术的广泛应用,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和教学效果,受到师生的广泛欢迎。
表42009~2012学年必修课应用多媒体授课情况统计表
学年
总课时数
应用多媒体授课时数
所占比例
2009~2010
9118
6844
75%
2010~2011
12190
9538
78%
2011~2012
12440
9974
80%
网络教学是学习化时代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实施因材施教,促进个性发展,扩大教学双向交流的有效载体,是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
学院把网络教学资源作为课程建设的重要内容和考核验收指标,在建的7门院级精品课程实施网络教学并取得较好成效。
2012年,学院制定了多项奖励政策,采取青年教师课堂教学竞赛等一系列措施,鼓励教师积极参与教学方法的改革和教学手段的创新,充分发挥多媒体课件、电子教案、投影片、插播片等各种媒体的优势,进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六、加强实践教学建设,提高学生创新能力
学院历来重视实践教学,大力加强实践教学基本建设,构建本科实践教学新体系,注重实践教学内容改革,不断优化和完善实践教学体系,提升实践教学水平和质量,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学院制定了《聊城大学东昌学院实验教学管理规定》、《聊城大学东昌学院实验室工作条例》、《聊城大学东昌学院实验室工作人员岗位职责》、《聊城大学东昌学院兼职实验员管理暂行规定》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同时要求各系部根据专业特点和实际情况制定系部管理细则,并贯彻执行。
2012年进一步修订编制实验教学大纲,以推进实验课程独立设课、更新完善实验课程与项目内容为重点,通过对实验课程及项目内容的调整、更新,建立科学、合理、先进的实验课程与内容体系。
学院高度重视学生的实习和实训工作,制定了《聊城大学东昌学院见习、实习管理规定》和《聊城大学东昌学院关于加强分散实习学生的管理意见》,从实习的组织、管理,到实习内容、方法及实习的考核、总结、经费使用等各个环节,都做出了明确规定,确保实习工作有组织、有计划的开展。
学院已建立了包括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学校幼儿园、科研院所等在内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48个。
七、积极开展创新创业教育
创新创业教育是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而产生的一种教学理念与模式。
我院以全面育人为宗旨,努力构建科学合理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
开设“大学生创新创业指导”必修课,注重创新创业精神的教育和指导,将创新创业教育纳入学校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把创新创业教育融入学校人才培养全过程。
各专业通过教学主渠道将创新创业理念纳入专业教学,开展与专业教学相结合的创新创业教育,进而实现创新创业类课程与专业课程体系的有机融合。
注意优化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教学内容和方法,通过“请进来”的方式,让创新创业成功人士现身说法,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和感染力专业教育中结合课程内容,采取理论教学、案例教学、沙盘演练、企业调研、企业家论坛、创业计划书实战比赛等多种教学形式。
大力扶持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建立了2处大学生创业孵化室。
学院出资5万元,设立“大学生创新创业基金”,用于扶持或资助学生团队和个人创新创业活动。
第四部分质量保障体系建设
一、教学中心地位日益巩固
学院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意识,突出教学中心地位,形成了领导重视教学、政策倾斜教学、投入优先教学、职能部门服务教学、科研促进教学、舆论引导教学的良好氛围。
1.领导重视教学学院事业发展规划、年度工作计划、工作要点都突出教学工作中心地位。
党政联席会经常以教学工作为主要议题。
实行院领导联系教学单位制度、每学期的“三查”制度和听课制度,学院领导深入教学一线,通过召开各类座谈会,听取专业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教学改革及提高教学质量等方面的意见,及时了解和解决教学工作中出现的问题。
2.政策倾斜教学、保障教学制定向教学倾斜、向教师倾斜的政策和有利于教学工作的各项规章制度,在职称评聘、评先评优、课时津贴发放等方面,优先保证教学需要,确保教师安心教学和热心教学。
同时,出台相关政策,鼓励和支持青年教师在职攻读学位或外出进修。
学院还大力资助省级课题,实施经费配套政策,并对教研、科研成果实行奖励制度。
3.经费优先教学、保证教学学院不断增加教学经费投入,大力加强教学条件建设,加大教学图书资料的经费投入,加大专业教学实验的改革与建设力度,增加对设施的更新与维护费用,教学经费投入逐年增长。
三年来,教学经费总投入2934.87万元,其中教学日常运行支出1970.10万元,较好地满足人才培养的需要。
4.部门围绕教学、服务教学各职能部门始终坚持以教学工作为中心,牢固树立“为教学科研服务、为师生服务、为学院发展服务”的理念,积极贯彻落实“服务育人”的方针,与教学管理部门通力合作,以人才培养为己任,切实履行各部门职责,积极主动配合教学工作,努力为师生创造良好的教学和生活环境。
5.科研支持教学、促进教学学院注重科研对教学的促进作用,正确处理教学与科研的关系,以科研促进教学,实现教学与科研的良性互动、协调发展。
通过教育科学研究,促进课程建设,明显地提高了教学质量。
6.舆论引导教学调动校内一切舆论宣传工具,包括校园网、校报、校刊、宣传栏、LED电子屏、画廊、条幅、校园广播站等,大力倡导教学中心地位,在全院形成了以教学为中心的舆论氛围;学院各级党政领导在各种会议上,反复强调教学中心地位,注重教学,使重教成为一种风气,形成了人人关心教学、全院服务教学的良好局面。
二、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科学有效
学院引入全面质量管理理念,以提高教学质量为目标,建立了科学有效的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该体系以教学质量目标管理、教学资源管理、教学过程管理、教学质量监督管理为主要内容,协调各职能部门,整合学院的各类办学资源,有效实现体系的导向、监督、调控和激励等基本功能。
学校不断强化制度体系、管理体系、督导评估体系、评价监控体系、信息反馈与调控等保障体系建设,实现对各教学环节的全面质量管理。
1.制度体系完备
为了适应本科教学管理的新情况,规范教学管理,学院制订并完善了《聊城大学东昌学院学生学籍管理规定》、《聊城大学东昌学院教学工作规范》、《聊城大学东昌学院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方案》、《聊城大学东昌学院外聘教师管理规定》、《聊城大学东昌学院考试管理暂行规定》等教学管理规章制度,不断完善人才培养质量标准体系,改革学校本科专业评估、课程评估、教学评估,规范了理论教学的备课、讲授、讨论、作业、答疑、考试和实践教学的实验、实习、实训、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等教学环节的过程管理,保证教学过程中各个环节质量的监控、评估、分析和改进。
2.管理体系健全
为维护正常的教学秩序,确保教学质量,学院在日常教学运行监控方面狠下功夫,坚持实行教学管理的“1135机制”,即一系统、一例会、三检查、五措施。
充分利用教务管理系统,实现教务管理的规范化、科学化、现代化;每周一上午的教务例会,总结、通报上周工作完成情况,部署本周教学工作;每学期开学教学检查、期中教学检查、期末考试纪律检查等三次重大教学活动;“五措施”:
管理干部听课制度、学生教学信息员信息反馈制度、教学督导员课堂巡视制度、教师调课审批制度和学籍预警机制。
借助这些措施,实现了教学信息的动态掌握和及时调整,有效保障了教学运行的效率和质量。
3.信息反馈与调控体系运行稳定
学院本科教学质量反馈以教务处为中枢,分别由相关职能部门人员、教学督导专家、教师信息员、学生信息员等组成。
通过对生源质量、学生学习状况、课堂教学、教学环境、毕业生就业去向和就业质量、毕业生工作状况和成就感、用人单位的反映等信息进行分析归纳,及时对教学质量实施反馈与有效调控。
第五部分学生学习效果
一、学生满意度评价
为充分体现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促进教师业务水平提高,学院通过学期网上评教、学生座谈会等形式,及时听取学生对教学工作的评价。
2006年,学院启用了清华同方综合教务管理系统;2012年,进一步升级启用湖南青果高校教务管理系统。
学生通过网络平台进行评教,进一步形成与评价办法和评价指标相适应的教学质量监控信息系统,缩短了评价与反馈周期,学生可在规定时间内利用网络对教师进行评价,任课教师也可及时了解学生评价结果。
学生评教活动每学期一次,学院会及时对学生评教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得出有效结论用以指导教学工作。
从近五学期学生对教师评价的统计情况看,综合评分85分以上教师比例呈逐年增高趋势,说明学生对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总体上是比较认可的。
表5网上评教情况
学年
2010-2011
2011-2012
2012-2013
学期
第一学期
第二学期
第一学期
第二学期
第一学期
综合评分85分以上教师比例
99.33%
99.62%
100%
99.87%
100%
二、本科生毕业及就业情况
1.应届毕业生毕业情况、授予学位情况
2012年,我院共有本科毕业生1058名,全部考试合格顺利毕业,毕业率为100%;1029名学生获得学士学位,学位授予率为97.26%。
2.就业工作措施得力,初次就业率较高
学院确定了“以学院为主导、系(部)为主体,全员参与,齐抓共管”的就业工作指导方针,成立了以院长为组长,分管院长为副组长,各系负责人为成员的就业指导工作小组。
实行各单位一把手负责制,主要领导亲自抓,全院上下人人参与。
实行就业工作责任制,确保每一名学生的就业都有专人全程负责。
为了提高学院就业指导队伍的专业水平,更好地为学生进行职业指导服务,学院多次组织相关人员参加省人社厅举办的就业指导师培训班。
目前,学院共有17名专职就业指导师,其中6人为国家高级职业指导师,11人为中级职业指导师。
除此之外,我院还多方聘请专家和创业成功人士对学生进行专题报告和创业知识培训。
招生就业处负责对就业课程的质量监督检查,确保了就业指导效果。
在就业指导中,我们根据学生情况为学生量身定做,合理规划,帮助他们制定较高的职业目标,定位准确,指导得当,毕业生就业去向在地域、行业及层次上分布基本合理。
自学院召开首届人才招聘会以来,参与我院招聘会的用人单位越来越多,用人单位层次也越来越高,许多国内知名企业也来我院选聘人才。
2012年共举办4次校内大型招聘会,266个单位参加,提供岗位5000余个;举办了40场专场招聘会,提供了2000余个岗位。
组织了15次毕业生就业创业教育活动,参加学生达到4000人次。
由于措施得当,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达到95.46%。
表6:
近三届本科毕业生就业情况统计表
届别
本科毕业生总数
就业人数
初次就业率就业率(%)
2010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聊城 大学 学院 本科 教学质量 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