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名人教子诗话.docx
- 文档编号:23473900
- 上传时间:2023-05-17
- 格式:DOCX
- 页数:10
- 大小:24.53KB
古今名人教子诗话.docx
《古今名人教子诗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今名人教子诗话.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古今名人教子诗话
古今名人教子诗话
古今名人教子诗话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学狡。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
有着五千年文明史的中国,历来重视家庭教育,出现了许多善于教育子女的家长,也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教子诗词。
因为教子诗词诉之于情感,抓住了教育契机,所以能够深刻地感化子女。
西汉时的东方朔,是朝廷中的一个大臣,向以滑稽著名。
他是一个大隐士,但不隐于山林,却隐于朝廷,因此,他也很希望自己的儿子能做到这一点,请看他的《诫子诗》:
明者处世,莫尚于中。
优哉游哉,于道相从。
首阳为拙,柳下为工。
饱食安步,以仕代农。
依隐玩世,诡时不逢。
才尽身危,好名得华。
有群累生,孤贵失和。
遗余不匮,自尽无多。
圣人之道,一龙一蛇。
形见神藏,与物变化。
随时之宜,无有常家。
东晋田园诗人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辞官回乡耕田。
他希望他的儿子长大后要善于思考,做一个孔伋(孔子的孙子子思)般的圣贤人物。
他写有一组《命子》诗,第二首是这样的:
卜云嘉日,占亦良时。
名汝曰俨,字汝求思。
温恭朝夕,念兹在兹。
尚想孔伋,庶其企而。
陶渊明的诗,“篇篇有酒”。
晚年,他发觉自己的五个孩子,智力都十分低劣,便写《责子》诗一首:
白发被两鬓,肌肤不复实。
虽有五男儿,总不好纸笔。
阿舒已二八,懒惰故无匹。
阿宣行志学,而不爱文术。
雍端年十三,不识六与七。
通子垂九龄,但觅梨与栗。
天运苟如此,且进杯中物。
陶渊明平时酗酒,从遗传学角度看,对后代影响是显而易见的,但他不懂此理,只责怪儿子,而不批评自己,并且还要“且进杯中物”,实属荒唐而可悲了。
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在《小岁日喜谈氏外孙女孩满月》诗中写道:
新年逢吉日,满月乞名时;
桂燎薰花果,兰汤洗玉肌。
怀中有可抱,何必是男儿!
白居易处于封建时代,终生无子,却能超脱封建观念的羁绊,其德行岂能与那些信奉“男大读诗书,女大逐鸡狗”的庸俗之辈同日而语!
唐代的诗圣杜甫,希望他的儿子宗武“饱经街”、“爱文章”,向圣贤看齐,请看他的《示宗武》诗:
觅句知新律,摊书解满床。
试吟青玉案,莫羡紫罗囊。
假日从时饮,明年共我长。
应须饱经街,已似爱文章。
十五男儿志,三千弟子行。
曾参与游夏,达者得升堂。
诗中的“紫罗囊”指东晋谢玄少年时喜欢佩带紫罗囊,他的叔叔谢安看了,觉得是很不好的习气,就将紫罗囊烧了。
唐代诗人孟郊,终生贫困潦倒。
唐元和初年,他的三个儿子因病无钱医治相继夭折,他悲痛至极。
诗人兼散文家韩愈当即写了一首题为《孟东野夫子》的赋子诗寄赠孟郊,诗云:
……有子与无子,祸福未可原,有子且勿喜,无子固无叹。
……
劝说孟郊不要因丧子而忧伤,同时娓娓道出了这样一番道理:
有子无子不是祸福之源,关键在于成不成器,有子成器则喜,子不成器即使生一大群也无福可言,甚至可悲可叹。
据说,孟收到这一首启迪性的赋子诗后,顿时消除了忧愁,振作了精神。
但毕竟爱子心切,过了些时候,他写了一首脍炙人口的《游子吟》: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通过一位慈母给远行的孩子密密缝衣的生活原型,形象生动地表达了母亲对孩子的真挚感情,家喻户晓,老少咸诵,成为古今必读的教子名篇。
唐代的李商隐是著名诗人,但才高难为用,一生沉沦下僚。
他不希望儿子学自己的样子,而要去读兵书,学万人敌,将来作“帝王师”。
他的《骄儿诗》很长,摘其中的几句:
爷昔好读书,恳若自著述。
憔悴欲四十,无肉喂蚤虱。
儿慎勿学爷,读书求甲乙。
穰苴司马法,张良黄石街。
便为帝王师,不假更纤悉。
北宋诗人张耒(1054—1114),13岁就能吟诗作对。
17岁写了当时脍炙人口的《函关赋》。
少年时,他就学于苏轼,颇得东坡居士的赏识。
20岁中进士,历任秘书省正字、著作郎、史馆检校、起居舍人等官职。
他为人正直,做官清明,而且还写了不少反映劳动人民疾苦的诗作。
更值得称道的是,他为了教育儿子张(禾巨)、张秸,以卖烧饼的邻居为榜样,专门写了一首七言诗。
张耒的邻居是位卖烧饼的。
他仔细观察卖烧饼人的苦难生活:
卖饼人每日五更起床,沿街叫卖,哪怕是刮风下雨、天寒地冻也不间断。
久而久之卖饼人的艰辛深深感动了诗人。
他想,业过三百,行超三千,不论干什么,只要立志求远,不懈地努力,终究会成功的。
为了教育儿子,学习卖饼人不畏艰难的品质,他写下了诚儿诗:
城头月落霜如雪,楼头五更声欲绝。
捧盘出户歌一声,市楼东西人未行。
北风吹衣射我饼,不忧衣单忧饼冷。
业无高卑志当坚,男儿有求安得闲。
北宋的寇准自幼丧父,家境清贫,全靠母亲织布度日,寇母常常于深夜一边纺纱一边教寇准读书,督导寇准苦学成材。
后来寇准进京应试,得中进士。
喜讯传达这里,寇准母亲正身患重病,临终时她将亲手画的一幅画交给刘妈说:
“寇准日后必定做官,如果他有错处,你就把这幅画给他!
”
后来,寇准做了宰相,为庆贺自己的生日,他请来了两台戏班,准备宴请群僚,刘妈认为时机已到,便把寇母的画交给他。
寇准展开一看,见是一幅《寒窗课子图》,画幅上面写着一首诗:
孤灯课读苦含辛,望尔修身为万民;
勤俭家风慈母训,他年富贵莫忘贫。
这赫然是母亲的遗训,寇准再三拜读,不觉泪如泉涌。
于是立即撤去寿筵。
此后专心料理政事,成为宋朝一位有名的贤相。
南宋诗人陆游特别注意用诗陶冶孩子性格。
他写了《冬夜读书示子聿》一首诗告诉孩子,一定要学以致用,身体力行:
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功夫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他总结自己学诗的体会,明确告诉儿子:
“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
”(《示子》)
陆游在临死之前写的《示儿》感人肺腑: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这首诗,情绪是悲壮的,但字里行间又洋溢着坚信最后能获得胜利的乐观精神,显示出他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并没有因其生命的结束而告,它永远有力地激励和感召着后人。
宋人郑侠有《教子孙读书》诗:
淡然虚而一,志虑则不分。
眼见口即诵,耳识潜自闻。
神焉默省记,如口味甘珍。
一遍胜十遍,不令人艰辛。
意思是说,读书安神静气,虚心专一,思考问题不会分神。
眼睛看到即在口中诵读,耳闻自己的诵读声即潜心思考和记忆,就好比品味甘美珍异的食物。
这样读书,一遍可以胜过十遍,而且还不至于太劳累。
清代诗人袁枚的小女儿,天资聪慧,不少名门望族前来求亲,他均末允,却将她嫁给姑苏城一个百姓之子,并作了一首《嫁女词》相送:
姑恩不在富,夫怜不在容。
但听关雎声,常在春风中。
女遵父训,把这首词作为传家宝世代相传。
身为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隆进士的郑板桥,一身正气,两袖清风。
女儿出嫁无钱置办嫁妆,便以一幅兰竹图代替,并在上面题了一首诗:
官罢囊空两袖寒,聊凭卖画佐朝餐,
最惭吴隐奁钱薄,赠尔春风几笔兰。
这些情真意切的教子诗词,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财富。
这些诗词值得我们每一个做家长的阅读学习,认真深思和细细品味。
“子不教,父之过。
”自古以来,教育子女乃是父母不可推卸的责任。
在两千多年的漫长历史中,流传着许多以诗教子的故事,现代名人以诗教子也别具情趣。
陶行知(1891.10.18--1946.7.25),徽州歙县人,中国人民教育家、教育、思想家,是中国人民救国会和中国民主同盟的主要领导人之一。
教育家陶行知非常注重对孩子的教育,常劝孩子少年要勤奋学习,莫误好时光,曾作诗赠给孩子:
人生天地间,各自有禀赋,蹉跎悔歧路,为一大事来,
做一大事去,多少白发翁,寄语少年人,莫将少年误。
孩子们看了都很感动,决心以此诗激励自己上进。
黄炎培(1878.10.1—1965.12.21),号楚南,字任之,笔名抱一。
江苏川沙县(今属上海市)人。
我国的著名的民主人士、忠诚的爱国主义者、政治活动家、中国职业教育的先驱和教育家。
他对儿女的教育为我们教育子女作出了榜样,生前,他给儿子写了一幅座右铭:
理必求真,事必求是;言必求信,行必踏实;
事闲勿荒,事繁勿慌;有言必信,无欲则刚;
和若春风,肃若秋霜;取象于钱,外圆内方。
开头四句他告诫儿子,做人一定要追求真理,不被纷杂的邪说所诱惑,以致误入歧途。
凡事首先要探求其内在的客观规律性,按客观实际去做。
讲话应当守信用,行动应踏踏实实,不轻浮。
中间四句是他对儿子日常的要求,事闲的时候,最易养成慵懒的恶习,要警策自己,抓住时间,勤奋用功,切莫荒疏了学习;事忙繁杂的时候,易生焦急的情绪,一急躁就会因冲动而做出缺乏理性的事来,一定要冷静沉着,切忌慌忙。
说话算数别人就会相信,没有私欲就会变得刚正,理直气壮。
最后四句意味深长,他要求儿子对待同志和蔼可亲,像春风一样暖人,对坏人坏事要像秋霜一样凌厉。
在原则是非上应该爱憎分明,不可模棱两可。
结句用“古钱”外圆内方比喻,要求儿子外表随和,内里严正,养成谦虚谨慎的作风,不要锋芒毕露,盛气凌人。
黄老的这十二句话,深刻地阐述了做人应有的修养。
冯玉祥(1882.11.6—1948.9.1),民国时期著名军阀、军事家、爱国将领、著名民主人士;原名冯基善,字焕章,祖籍安徽巢县(今安徽省巢湖市居巢区夏阁镇竹柯村)人,寄籍河北保定。
冯玉祥将军的长子冯洪国从小随父亲南征北战,14岁时被父亲送往苏联中山大学读书,19岁时父亲又送他到日本士官学校学习炮兵专业。
抗战时期,冯洪国前往重庆陆大读书,1946年6月14日,冯玉祥送别儿子时,亲自为洪国作画,画的是一个力夫肩扛着沉重的麻袋。
并题诗:
背负甚重,压得腰痛;
咬紧牙关,硬不出声;
坚决忍耐,向前行进;
目的达到,轻松光明。
这首诗不仅是对洪国的鞭策,也是他今后生活的写照。
冯洪国万万没有想到,这次和父亲的分别,却成了他们父子的永诀……
宋庆龄(1893~1981)伟大的爱国主义、民主主义、国际主义和共产主义战士,举世闻名的二十世纪的伟大女性。
她生前把许多精力投入到妇女与儿童的各项事业中。
她一生重视儿童教育,没有子女的她,将中国儿童当成了自己的孩子,十分重视他们的健康成长。
她曾经写过一首《教子经》,对做父母的很有启迪作用。
生儿不养父母过,养子不教更为错。
树木不砍要长歪,子女不教难成才。
庄稼不管难丰收,小孩不教出纰漏。
窟穴不堵堤要塌,毛病不改要犯法。
要使孩子行为正,父母自身要过硬。
给钱不算父母心,给德才是真关心。
谢觉哉(1884—1971),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建国后,曾任中央人民政府内务部部长、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全国政协副主席等职。
1962年春节期间,谢老的一个在外地上大学的孩子回到家里,埋怨房子不好,甚至闹着要搬家;另一个上中学的孩子,也因为上街买不到皮鞋而口出怨言。
谢老有感而发,就写了一首小诗来教育孩子,诗曰:
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只知吃饭,不懂耕耘;
他的外号,叫寄生虫。
到校读书,回家锄地;
锻炼脑子,锻炼体力;这样的人,才能成器。
谢老去世后,其夫人王定国还一直将这首诗挂在书房里以警示子孙后代。
谢觉哉有个女儿,聪颖好学,才思敏捷过人,成绩优异。
正因如此,女儿渐渐滋生了“骄、娇”二气.谢老为此颇费了一番心思。
特意填写了一阕《减字木兰花》词送给女儿作座右铭:
骄娇二气,骄则自暴娇则弃,好像幽灵,遇着空子钻上身。
划清界限,两军阵前对立面。
时时检查,自己不能再有它。
谢老循循善诱,语重心长。
词中精辟地分析了“骄、娇”二气的危害,并着重强调了“二气”的顽固性,要求女儿拿出古人“吾一日三省吾身”的精裨,时时检查,与它们划清界限,以求不断进步。
这体现了老一辈革命家对后辈的殷切希望之情。
陶铸(190801.16-196911.30),又名陶际华,号剑寒,化名陶磊。
1908年1月16日出生于湖南省衡永郴桂道祁阳县石洞源榔树村(今祁阳县石洞源陶家湾村)。
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
他的独生女儿名叫陶斯亮。
陶铸非常喜爱她,而且对女儿要求极严。
在陶铸担任广东省委第一书记期间,小亮亮逐渐滋生了高干子女的优越感,有空就去跳舞、看戏和看电影,很少参加劳动。
陶铸就语重心长地对她说:
“过去,清朝八旗子弟刚入关时还能打仗,后来他们光吃俸禄不干活儿,整天提着鸟笼了东游西逛,变成了肩不能挑、手不能提的废人。
咱们的干部子弟要引以为戒,千万不能走这条路。
”从此,每逢星期天和放假日,陶铸就带着小亮亮到广州市郊的农村去劳动,手把手地教她干农活,还要她好好向农民学习。
几经锻炼,陶斯亮在农民的热情帮助下,很快学会了犁地、插秧、种菜等农活,还帮助老乡挑水、推磨等,受到当地农民的称赞成。
1967年8月,陶铸特地写一首《满江红》的词送给女儿:
指点江山,有无数英雄俊杰。
鼓秋风,斗争深入,凯歌声烈。
螳臂挡车终被碎,铁轮滚雷即成辙。
看全球到处展红旗。
莫疑择!
伤往事,何悲切?
女长成,能接班。
喜风华正茂,豪气千叠。
不为私情萦梦寐,只将贞志凌冰雪。
羞昙花一现误人欢,谨防跌!
这首词作于1967年8月27日。
词中,惨遭江青、陈伯达、康生等诬陷、迫害,失去自由近8个月的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诗人陶铸以共产党人的高瞻远瞩住,语重心长地谆谆教诲他的爱女和青年一代,为共产主义的理想,无私无畏地英勇奋斗,勇往直前。
字里行间,洋溢着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对年青一代的爱护和期望。
陈毅(1901年8月26日-1972年1月6日),名世俊,字仲弘,四川乐至人。
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诗人,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十大元帅之一)。
1961年7月,陈毅的次子陈丹淮考入了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
他是陈毅子女中第一个远离父母去异地求学的孩子。
在丹淮动身前,陈毅很想与他作一番促膝深谈,却因自己公务繁忙而无暇分身。
在忙完一天的工作之后,已是深夜时分。
儿子早已进入梦乡。
这时,陈毅又觉得还有很多话需要叮咛儿子,于是,便“深夜拂纸笔,灯下细沉吟”,千言万语凝于笔端,洋洋洒洒地写成了《示丹淮并告昊苏、小鲁、小珊》的一首长诗。
在这首诗的小序中,陈毅还写有“写诗送行,情见于辞,不尽依依”的词句,他爱子而严于律子的拳拳情怀跃然纸上。
这首脍炙人口、引人深思的诗作写道:
小丹赴东北,升学入军工。
写诗送汝行,永远记心中。
汝是党之子,革命是吾风。
汝是无产者,勤俭是吾宗。
汝要学马列,政治多用功。
汝要学技术,专业应精通。
勿学纨绔儿,变成百痴聋。
少年当切戒,阿飞客里空。
身体要健壮,品德重谦恭。
工作与学习,善始而善终。
人民培养汝,报答立事功。
祖国如有难,汝应作前锋。
试看大风雪,独有立青松。
又看耐严寒,篱边长忍冬。
千锤百炼后,方见思想红。
一首写罢,他觉得还需再嘱咐几句,便又研墨展纸———
深夜拂纸笔,灯下细沉吟。
再写几行诗,略表父子情。
儿去靠学校,照顾胜家庭。
儿去靠组织,培养汝成人。
样样均放心,为何再叮咛?
只为儿年幼,事理尚不明。
应知天地宽,何处无风云。
应知山水远,到处有不平。
应知学问难,在乎点滴勤。
尤其难上难,锻炼品德纯。
人民培养汝,一切为人民。
革命重坚定,永作座右铭。
陈毅的这首教子诗,从心田流出,一泻千里,循循善诱,情深意重,从树立正确的革命理想,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到具体工作和生活中如何处事为人等方方面面,道出了长辈对后代的一片苦心与期望。
1961年8月,适逢陈毅60岁寿辰。
此时的他,感慨良多。
他很喜欢川剧《秋江》中的一句唱词:
“六十年又是一个花甲。
”他哼唱着这句唱词,回首峥嵘岁月,展望美好未来,心中洋溢着无限的革命豪情和壮志。
就是在这样一个乐观的精神状态下,他深有感触地为16岁的花季少年们,以言简意赅、流泻自如的诗句,谱出心曲,寄予祝福—
宇宙无穷大,万国共一球。
展望天外天,想作逍遥游。
后羿夸射日,羲和逐光流。
人类百万年,实为地之囚。
生命世代续,知识无尽头。
科学重实践,理论启新猷。
应知重实际,平地起高楼。
应知重理想,更为世界谋。
我要为众人,营私以为羞。
人人能如此,世界即自由。
所恨剥削辈,坐食汗不流。
所恨压迫者,役人如马牛。
更恨说教者,实与强暴侔。
铲除旧制度,革命志勿休。
嗟余一老兵,六十去不留。
接班望汝等,及早作划筹。
天地最有情,少年莫浪投。
陈毅元帅及其他现代名人的的教子诗词今天仍然是我们的宝贵的精神财富,联想到我们面临的独生子女问题,依然可以获得宝贵的启示,值得我们现在做父母的每一个人深思!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古今 名人 教子 诗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