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电子产业07.docx
- 文档编号:23451724
- 上传时间:2023-05-17
- 格式:DOCX
- 页数:13
- 大小:2.09MB
台湾电子产业07.docx
《台湾电子产业07.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台湾电子产业07.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台湾电子产业07
台灣電子產業
1、台灣電子產業發展歷程:
1.1980年前
Ø台灣早期從進口零組件組裝電子玩具、收音機起家,逐步發展到代工其他中小型家電,並逐漸建立起台灣本地的小型電子零組件廠家,建構了臺灣電子產業的基礎。
2.1980~2000年
Ø這是臺灣電子產業發展最重要的階段,隨著PC市場的崛起,INTEL和Microsoft建立了Wintel王朝,臺灣廠商抓住契機,順勢切入PC領域,成為Wintel王朝最重要的推手,臺灣不僅成為全球電腦資訊王國,而且建立了PC相關完整的供應鏈;包括主機板、繪圖卡、監視器、掃描器、光碟機、滑鼠、鍵盤、連接器、網通產品等,且在全球都佔有一席之地。
在這階段,許多半導體公司從小變大台積電、聯電、華邦、聯發科等成長為世界領導廠商。
“電子五哥”(鴻海、宏碁、廣達、華碩及仁寶),也都搖身一變成為世界一流的國際公司。
3.2000年後至今
Ø2000年全球經歷網路泡沫化,桌上型個人電腦產業步入成長停滯期,此時功能手機取代桌上型個人電腦,成為拉引全球電子產品的火車頭,此時台灣IC設計公司龍頭聯發科在2002年成功切入手機晶片市場,可視為台灣IC界最重要的里程碑。
Ø2002年經濟部提出電子行業的「兩兆雙星」計劃。
所謂「兩兆」是指在2006年前半導體和平板顯示產業的產值分別都要超過1兆元新台幣,「雙星」指政府推動「數位内容」和「生物技術」兩項產業成為我國未來具發展潛力的兩項明星產業。
「兩兆」計劃的如期完成,進一步為台灣電子產業打下堅實的基礎,建立台灣在世界電子產業的領先地位;在自有品牌方面,也因為ACER及ASUS桌上型電腦和筆記型電腦的成功以及HTC成功建立自有品牌手機,讓台灣電子業在全球佔有重要的一席之地。
2、台灣電子產業現況:
1.國內外銷訂單近50%來自電子產業相關產品
Ø以今年1~5月來看,電子相關產品(電子產品、資訊與通信產品)佔我國外銷比重達47.6%,顯示整體電子產業對我國外銷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2.台灣ICT產品擁有全球領先市佔率的優勢
Ø2010年,台灣多項電子資訊相關產品出貨量為全球第一,尤以Notebook全球93.7%高,顯示台灣ICT產業在全球具有領先的優勢,且台灣ICT產業形成上、中、下游緊密完整的產業群聚體系。
Ø雖然台灣多項電子產品為全球出貨量第一,另人擔憂的是多數產品都是以代工為主,若市場需求停滯,或是代工的品牌客戶成長不再,將面臨嚴重的供過於求問題,而這是台灣電子業當前面臨最大的問題。
3.台灣IC產業有完整供應鏈
Ø台灣IC次產業無論是IC設計、晶圓代工、封裝及測試都在全球排名前二。
Ø雖然台灣DRAM產業全球排名第三,惟技術與美、日、韓競爭同業相比都有相當大的差距,造成國內DRAM產業,在供過於求及2008年金融海嘯狀況下,尋求紓困。
4.台灣產業群聚高:
Ø台灣電子產業上、中、下游完整的供應鏈,造就高密度的產業群聚。
5.台灣整體製造業附加價值率低:
Ø台灣產業以製造為主,而OEM的方式,能夠創造的附加價值低,
以微笑曲線而言,研發及品牌較純代工方式利潤高,台灣製造業
長期OEM代工,缺乏軟體及設計能力,也是台灣電子業未來該轉
型的地方。
6.台灣品牌逐漸進入打進國際舞台:
Ø依2011TaiwanGlobalBrandValueSurvey,BOFT,MOEA顯示台灣
最大品牌為HTC,同時這也是台灣公司第一次進入全球前100大的品牌公司(98名)。
Ø台灣前20大國際品牌,有半數以上為電子公司。
7.2011年台灣IT廠商稅後淨利排名:
Ø台灣稅後獲利前5名,有三家為代工廠商,一家為品牌廠,另一家
為IC設計公司。
Ø台積電為全球第一大晶圓代工廠,擁有全球最先進製程技術、鴻海
為全球最大EMS代工廠(2011年營收34,526億),宏達電早期為
手機代工廠,後轉型自有品牌手機、廣達則為NB代工廠。
8.台灣四家IT廠商為全球前500大:
Ø美國「財星雜誌」根據企業年度營收數據統計,於2012年七月公
布今年全球前500大企業最新名單,台灣IT廠商共有四家上榜,包括第43(去年60)名的鴻海、279(去年249)名的廣達、468(去年340)名的仁寶及第493(去年500)的緯創。
Ø台灣四家IT廠營收都是代工為主,其中廣達、仁寶及緯創(分別為台灣NB代工前三大)營收比重皆以Notebook最高,而鴻海近年來也積極爭取Notebook代工訂單,若未來Notebook從市場消失,將對台灣IT業影響非常大。
3、台灣電子產業面臨後PC時代
1.消費內容,行動上網
Ø早期個人電腦以機器(電腦)為中心,受限於只能在固定位置上網,使用者透過電腦產出內容(報表、程式等);而進入Post-PC時代,使用者將利用終端產品消費或使用「內容」,使用者是以「內容」為生活中心,透過無縫式行動(3G、Wi-Fi、LTE、Wimax)上網取得服務,可見手持整合型裝置的需求未來將愈來愈高且影響消費者。
2.友善的人機介面
Ø早期個人電腦的輸入方式是以「鍵盤、滑鼠」為主,使用者在輸入方式受限於「肢體」(手);而POST-PC時代將以人機介面為主,如直覺的觸控(動作)、體感或是語音等方式。
3.內容為王
ØPOST-PC時代內容將跨不同使用終端裝置,有內容的業者逐漸跨入自有品牌的硬體產品。
Ø美國網路書城大廠Amazon跨入自有品牌電子書及平板電腦,提供平台,供消費者使用,同時也考慮進軍智慧型手機;中國阿里巴巴擁有網路的貿易平台,跨入智慧型手機生產;中國搜尋入口網站XX及線上遊戲大廠盛大也提供自有品牌智慧性手機;網路搜尋引擎大廠Google也推出平板電腦Nexus;而近期火熱的搜尋大廠Mozilla也在評估自有品牌的平板。
4.多元應用趨勢下,產品型態模糊
Ø以往不同應用的單一品項產品,逐漸整合成多功能型的單一產品。
Ø傳統手機、數位相機、電子字典、mp3、計算機、電子遊戲機及錄音筆被整合型的智慧型手機單一產品取代,為全球電子業供過於求的主要原因。
5.後PC時代,手持智慧裝置將為市場主力
Ø全球智慧終端在內容平台、服務平台、網路平台匯流趨勢下,未來市場成長可期。
Ø由DesktopInternet走向MobileInternet/TVInternet,對於智慧終端的挑戰,在於相同的應用如何在不同的終端上得到良好的使用者體驗
6.台灣電子產業如何因應後PC時代的來臨
Ø後PC時代的終端智慧裝置需要軟、硬體的整合,台灣為全球資訊硬體重鎮,可提供終端智慧裝置的代工,以及提供關鍵零組件(SIP、CPU、Wirelesschip等)
Ø智慧裝置強調人機介面,開發不同Sensor(光、聲、觸控)提供更userfriendly的使用介面。
Ø智慧裝置跨不同的作業系統、商店平台、加值應用等,台灣需加強最弱的軟體能力,以從中獲取商機。
4、台灣電子產業之新發展策略:
1.未來競爭決勝的關鍵:
以服務應用來滿足消費者體驗
隨著網際網路、智慧行動裝置和雲端運算等相關技術的崛起,全球許多產業的脈絡陸續由以往只是上下游線形的產業供應鏈,逐漸延伸成為一個多向交織的「服務型應用生態體系」,其中包含系統平台(如作業系統、商業平台)、加值應用(如Apps、專業應用)、營運服務(如資訊流、物流、和金流)、和在地文創(如獨特性文化、口碑化故事)等,工研院表示,從消費者使用者經驗(Experience)意涵來看,如何在服務型應用生態體系中,增加消費者對産品與服務的黏著度,將是應用服務決勝的關鍵。
2.返璞歸真:
建構以人為本的消費模式
未來ICT的發展可預期的將以走向「以人為本」的生活體驗為發展主軸,透過產品硬體、軟體及服務的供應,讓使用者重拾人與人之間互動的溫暖;然而「以人為本」使用者經驗的消費模式,將改變傳統ICT產業鏈的發展,不再是電信營運商、系統裝置和消費族群之間的供需關係,而是擴大與內容供應商、應用商店和軟體開發設計商之間,形成利潤共享、分工服務的產業生態,
消費族群可取得個人化體驗服務,這將是服務型全新應用生態體系的
開始。
未來台灣產業發展應該要以創新來驅動產業的升級與轉型,但不僅是要以軟實力帶動硬實力,呼籲更應該跳脫以往產業鏈群聚的發展模式,來進一步推廣幾個重點「服務型應用生態體系」。
例如台灣就很適合善用原本發展多年的ICT產業優勢,以超越過去的線形產業供應鏈群聚的框架,及結合雲端服務的功能,發展出具備有大中華特色的應用生態體系,諸如華文數位教育、智慧行動生活、醫療照護、智慧觀光等,自創出幾個引領全球(MeFirst),且唯一(MeOnly)的服務型應用生態體系,才是發揮台灣的創新動能,提升產業競爭力的契機。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台湾 电子 产业 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