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及答案.docx
- 文档编号:23447133
- 上传时间:2023-05-17
- 格式:DOCX
- 页数:34
- 大小:37.32KB
七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及答案.docx
《七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及答案.docx(3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七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及答案
七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及答案
一、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
1.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陋室铭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
何陋之有?
(1)解释下列加下划线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①谈笑有鸿儒()②阅金经()③有仙则也()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②孔子云:
何陋之有?
(3)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可以调素琴”与无丝竹之乱耳”是前后矛盾的。
B.本文以陋室为喻,将作者的志向和情操写得比较含蓄,这种写法叫作托物言志
C.文章举诸葛庐、子云亭的例子,是为了说明陋室”不陋的道理。
D.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是从交往对象的角度来写陋室不陋”的。
【答案】
(1)大;读;出名、有名
(2)①这是简陋的屋舍,只因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
②孔子说:
有■什么简陋的呢?
(3)A
出名”的意思;阅”是多义词,这
【解析】【分析】
(1)本题中的名”是名词用如动词,里是读,阅读”的意思。
(2)①句中的斯(这)、惟(只)、德馨(品德高尚)”几个词是赋分点;②句中的
云(说)、何(什么)、陋(简陋)”几个词是赋分点,注意句式倒装。
(3)可以调素琴”与无丝竹之乱耳”前后并不矛盾,二者指代不同,无丝竹之乱耳”的
丝竹”指的是世俗的乐曲,调素琴”弹奏自己喜欢的音乐。
据此,答案为Ao
故答案为:
⑴大;读;出名、有名
⑵①这是简陋的屋舍,只因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
②孔子说:
有■什么简陋的呢?
⑶A
【点评】⑴本题考查对常见文言词语意义的理解及知识的迁移能力。
解答此题要结合句子进行理解,词语的意思可根据知识的积累结合原句进行推断,考生在平时要注意对常见文言词语进行积累。
⑵本题考查的是重点句子的翻译。
解答此题要遵循翻译的原则,掌握翻译的方法,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顺畅,翻译时要注意重点词语和常见句式的正确理解。
⑶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和辨析能力。
考生要读懂文章,理解文章的内容,对选项逐项审读,仔细辨析,判断正误。
【参考译文】
山不在于高,只要有仙人居住就会出名;水不在于深,只要有蛟龙栖留住就显神灵。
这是一间简陋的居室,因我的美德使它芳名远扬。
苔群爬上台阶染出一片碧绿,草色映入竹帘映得漫屋青色。
这里谈笑的都是博学多识的人,来往的没有不学无术之徒。
平时可以弹奏清雅的古琴,阅读泥金书写的佛经。
没有繁杂的音乐搅扰听觉,没有文牍公务劳累身心。
似南阳诸葛亮的草庐,如西蜀扬子云的草屋。
孔子说:
这有什么简陋呢?
2.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列小题。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
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
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铝,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日:
尔辈不能究物理。
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乃石
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
沿河求之,不亦颠乎?
”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日:
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
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
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
中。
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
更颠乎?
”
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1)解释下列加下划线字的意思:
①山门圮于河②尔辈不能究物理
③阅十余岁④不亦颠乎
(2)翻译下列句子。
1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2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
(3)下列对文章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文章叙述以时间为序。
先写寺僧寻找石兽未得,再写讲学家的议论令众人信服,最后写老河兵的分析及众人据其推断终得石兽。
B.从表达方式来看,文章以记叙为主,最后一句的议论揭示了这个故事所蕴含的道理。
C.文章人物各具特点。
在打捞石兽一事上,寺僧不切实际,认识片面;讲学家不深思熟虑而盲目行动;老河兵综合考虑,实事求是。
D.文章启示我们:
遇到问题,如果不从实际出发,仅靠主观判断,很容易得出错误的结论。
(4)结合链接材料和原文,说说为什么楚人找不到剑,而老河兵的方法却可以成功找到石
兽?
链接材料: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日:
是吾剑之所从坠。
”舟
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吕不韦《吕氏春秋察今》
【注释】①遽(jQ:
立即。
②契:
用刀雕刻。
【答案】
(1)倒塌;事物的道理、规律;经过,经历;颠倒,错乱
(2)①这(石兽)不是木片,怎么能被大水带走呢?
②到河的下游寻找石兽,本来就颠倒;在原地深处寻找石兽,不是更颠倒吗?
(3)C
(4)楚人找不到剑是因为水在流动,舟在行动,一切都在不断地发生变化,楚人只凭主观臆断做事情,死守教条。
这样片面、静止、狭隘地看待问题,是解决不了问题的。
老河兵成功的原因在于他根据实际经验,将石性、沙性和水流运动等因素全面地综合起来考虑,从而做出了正确的判断。
【解析】【分析】
(1)平时要多积累文言词汇,要能结合具体语境,弄清句子的意思来辨
析推断,揣摩其意思。
比如本题中的圮”是倒塌“;物理”是古今异义词,事物的道理、
规律”的意思。
(2)①句中的是(这)、木柿(指木片)岂能(表反诘,怎么能)、为(被)、去(离
开)”几个词是赋分点;②句中的下流(指下游)、固(本来,固然)、颠(颠倒,错
误)、求(寻找)”几个词是赋分点。
翻译时要做到信、达、雅”。
(3)从文章内容看,在打捞石兽一事上,寺僧显得考虑不周,忽而原地打捞,忽而沿河而
下,代表的是不深思熟虑而盲目行动的态度;讲学家空谈事理,不切合实际,代表的是据
理臆断”的态度;唯有老河兵能综合考虑各种现实因素,提出符合实际的结论,代表的是实事求是的作风。
由此可见,寺僧和讲学家都犯了脱离实际、主观臆断的错误。
据此,选项
C的理解是不准确的。
故答案为Co
(4)本文中的老河兵,之所以能够找到是因为老河兵能综合石兽的特点、沙子的特性和水
流运动等因素,并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才得出了符合实际的结论。
而刻舟求剑”故事中
的楚人找不到剑,是因为水在流动,舟在行进,楚人只凭主观臆断来判断,自然是找不到剑了。
据此理解分析作答。
故答案为:
⑴倒塌;事物的道理、规律;经过,经历;颠倒,错乱
⑵①这(石兽)不是木片,怎么能被大水带走呢?
②到河的下游寻找石兽,本来就颠倒;在原地深处寻找石兽,不是更颠倒吗?
⑶C;
⑷楚人找不到剑是因为水在流动,舟在行动,一切都在不断地发生变化,楚人只凭主观臆断做事情,死守教条。
这样片面、静止、狭隘地看待问题,是解决不了问题的。
老河兵成功的原因在于他根据实际经验,将石性、沙性和水流运动等因素全面地综合起来考虑,从而做出了正确的判断。
【点评】⑴本题考查对常见文言词语意义的理解及知识的迁移能力。
解答此题要结合句子进行理解,词语的意思可根据知识的积累结合原句进行推断,考生在平时要注意对常见文言词语进行积累。
⑵本题考查的是重点句子的翻译。
解答此题要遵循翻译的原则,掌握翻译的方法,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顺畅,翻译时要注意重点词语和常见句式的正确理解。
⑶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和辨析能力。
考生要读懂文章,理解文章的内容,对选项逐项审读,仔细辨析,判断正误。
⑷本题考查的是问题的探究能力。
考生要在整体感知文章的基础上,结合文章的主旨,进行分析。
【参考译文】
沧州南部有一座寺庙靠近河岸,佛寺的外门倒塌在河中,门前两只石兽一起沉入河中。
过了十多年,寺僧们募集金钱重修寺庙,在河中寻找两只石兽,到底没能找到。
寺僧们认为石兽顺流而下了,于是划着几只小船,拖着铁铝,向下游寻找了十多里,没找到它们的踪迹。
一位讲学家在寺庙里设馆教书,听说了这件事笑着说:
"你们这些人不能探求事物的道
理,这石兽不是木片,怎么能被洪水带走呢?
是石头的特点应该是又硬又重,河沙的特点是
又松又轻,石兽埋没在沙里,越沉越深罢了。
顺流而下寻找它们,不是很荒唐吗?
"大家都
很信服,认为这是正确的言论。
一位老河兵听说了之后,又笑着说:
"凡是落入河中的石头,都应当在上游寻找它。
因为
石头的特点是又硬又重,河沙的特点是又松又轻,水不能冲走石头,但河水撞击石头返回的冲击力,一定会将石头底下迎着水流的地方冲刷成为坑洞,越冲越深,当坑洞延伸到石头底部的一半时,石头必定倾倒在坑洞里。
照这样多次冲刷,石头又会多次向前翻转,不停地转动,石兽反而逆流而上了。
到下游寻找石兽,本来就荒唐了;在原地寻找它们,不是
更荒唐吗?
"寺僧们依照老河兵的话去做,果然在几里外的上流找到了石兽。
既然这样,那么天下的事,只知道其一,不知道其二的情况太多了,怎么能根据某个道理就主观判断呢?
链接材料:
有个楚国人乘船渡江,一不小心,把佩带的剑掉进了江里.他急忙在船沿上刻上一个记号,说:
"我的剑就是从这儿掉下去的.”船靠岸后,这个人顺着船沿上刻的记号下水去
找剑,但找了半天也没有找到.船已经走了很远,而剑还在原来的地方.用刻舟求剑的办法来找剑,不是很胡涂吗?
3.阅读下面文言文语段,完成下列小题。
(甲)初,权谓吕蒙日:
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
孤岂欲
卿治经为博士邪!
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
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
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蒙
曰: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乙)高凤字文通,南阳叶人也。
少为书生,家以农亩为业,而专精诵读,昼夜不息。
妻尝之田,曝麦于庭,令凤护鸡。
时天暴雨,而凤持竿诵经,不觉潦水流麦。
妻还怪问,凤方悟之。
其后遂为名儒,乃教授业于西唐山中。
(选自《后汉书逸民传图凤》)
(1)下列句子朗读停顿不恰当的一项是()
A.自以为大有所益
B.及鲁肃过寻阳
C.曝麦于庭
D.不觉潦水流麦
(2)解释下列划线的词语。
①见往事耳往事:
②即更刮目相待更:
③妻尝之田尝:
④些天暴雨时:
(3)下列划线词语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蒙旌以军中多务旦桂爷娘去
B.治经为博士邪其后遂为名儒
C妻尝之用康肃笑而遣入
D.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见往事耳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②妻还怪问,凤方悟之。
(5)甲文中吕蒙的变化让我们明白了;乙文高凤流麦”的典故现在多用来形容
O
【答案】
(1)D
(2)历史;重新;曾经;当时
(3)B
(4)①只是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
②妻子回来感到奇怪(惊异)询问他,他才醒悟。
(5)吕蒙变化告诉我们:
①开卷有益。
②读书学习非常重要。
③一个人即使基础差,但只要端正态度,刻苦努力一定能学有所成。
(写出一点即可);高凤流麦”的典故形容:
专
心致志勤奋读书(言之成理即可)
【解析】【分析】
(1)不觉?
^水/流麦”改为不觉/潦水流麦”。
句意为:
没有发觉雨水冲走了麦子。
此题要注意把谓语部分与宾语部分之间划开。
故选Do
(2)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
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根据语境判断字词义。
此题多古今异义词,如往事”:
历史。
更”:
重新。
所以千万不要以今释古。
而时”在现代汉语中也有当
时”的意思,所以说理解好上下文内容是作答的关键。
(3)A.前者推托”,后者告辞,辞别”。
B.都是成为”之意。
C前者动词去,到”,后者代词,指卖油翁。
D.前者认清”,后者了解"。
故选Bo
(4)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
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
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
文言语句的翻译首先要知道文言词语的意思,把词语放到语境中,根据上下文推断也不失是一种较好的方法。
注意下列字词的翻译,如但”:
只。
涉猎”:
粗略地阅读。
往事”:
历史。
怪”:
感到奇怪。
方”:
才。
(5)一空,写吕蒙变化的启示。
蒙的变化告诉了我们:
一个人只要肯学习,什么时候也不算晚,只要你肯刻苦努力,就一定会有很大的进步。
还告诉了我们开卷有益的道理,要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等。
二空,可分析时天暴雨,而凤持竿诵经,不觉潦水流麦”等句,
即可归纳出高凤流麦”的典故现在多用来形容专心致志勤奋读书的答案。
故答案为:
⑴D
⑵①历史;②历史;③曾经;④当时⑶B
(4)①只是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
②妻子回来感到奇怪(惊异)询问他,他才醒悟。
⑸吕蒙变化告诉我们:
①开卷有益。
②读书学习非常重要。
③一个人即使基础差,但只要端正态度,刻苦努力一定能学有所成。
(写出一点即可);高凤流麦”的典故形容:
专心
致志勤奋读书(言之成理即可)
【点评】⑴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
文言语句的节奏划分一般以句意和语法结构为划分依据。
结合语句的内容来划分即可。
划分节奏主要依据句子的结构,一般是主语和谓语之间、谓语和宾语之间、修饰语和中心语之间要停顿。
⑵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实词含义的能力。
理解词语的含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能结合具体语境来准确辨析即可。
⑶本题考查一词多义的把握,注意结合语义结合词义。
⑷本题考查重点句子的翻译。
翻译时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通畅。
注意重点字词以及常见句式的翻译,特别是文言特殊句式的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⑸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本内容理解与分析能力。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相关的语句,概括即可。
【附参考译文】
(一)
当初,孙权对吕蒙说:
你现在当权管事,不可以不学习!
”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来推
托。
孙权说:
我难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博士(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吗?
我只是让你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
你说军务繁多,谁比得上我(事务多)呢?
我经常读书,自己觉得获益很多。
”吕蒙于是开始学习。
当鲁肃到寻阳的时候,鲁肃和吕蒙一起谈论
议事,鲁肃十分吃惊地说:
你现在的军事方面和政治方面的才能和谋略,不再是原来的那
个吴县的(没有学识的)阿蒙了!
”吕蒙说:
志士(君子)分别几天,就重新另眼看待
了,长兄你认清事物怎么这么晚呢?
”于是鲁肃拜见吕蒙的母亲,和吕蒙结为朋友后分别
了。
(二)
高凤,字文通,是南阳叶人。
在他青年还是书生时,他的家庭以种田为生,但却精通读书,白天黑夜都不停息。
他的妻子(曾经)有一次到田地里去,庭院里面晾晒着麦子,让高凤看住鸡(以防吃麦)。
后来突然下了暴雨,高凤拿着竹竿读经书,没有发觉雨水冲走了麦子。
妻子回来后责问他,高凤这才恍然大悟(小麦被冲走了)。
后来高凤成了著名的学者,在西唐山教书。
4.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人在年少,神情未定,所与款狎①,熏渍陶染,言笑举动,无心于学,潜移暗化,自然似之,何况操履艺能②,较明易习者也!
是以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自芳也;
与恶人居,如入鲍鱼③之肆④,久而自臭也。
墨子悲於染丝,是之谓矣,君子必慎交游焉。
孔子日:
无友不如己者。
”颜、闵⑤之徒,何可世得,但优於我,便足贵之。
(选自《颜氏家训》)
【注】①款狎:
亲近、亲密。
②操履艺能:
品性本领。
③鲍鱼:
咸鱼,气味腥臭。
④
肆:
店铺。
⑤颜、闽:
颜回、闵笋都是孔子的弟子。
(1)如下四项为《古汉语常用字字典》中徒”的一些释义。
颜、闵之徒,何世得”中的
徒”的意思是()
A.同类或同一派别的人
B.门徒,弟子
C步行
D.只,仅仅
(2)青少年要健康成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才能在成长的路上少走弯路。
因此,我们
应践行上文中所倡导的()
A.学习时与朋友切磋
B.择良友而交
C交友要善始善终
D.择友要志同道合
【答案】
(1)A
⑵B
【解析】【分析】
(1)颜、闵之徒,何世得”中的徒”的意思是同类或同一派别的人故选Ao
(2)根据是以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自芳也;与恶人居,如入鲍鱼③之肆
④,久而自臭也”可知,文段主要谈的是择良友而交"。
故选Bo故答案为:
⑴A;⑵B
【点评】⑴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一词多义这一考点的掌握情况。
文言文中有一些词是一词多义,要确定它在句子中的意思,就要根据上下文的内容来考虑。
⑵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对文言文的字词理解、词句赏析、词语作用、主要内容、文章主旨都要有一定的理解,才能轻松做出选择。
【附参考译文】
人在少年时期,思想情操尚未定型,受到与他亲近的朋友熏陶感染,言谈举止,即使并不是有意向对方学习,也会潜移默化,自然而然地相似起来,何况操行技能等明显容易学习的方面呢?
因此,和好人在一起,好像进入种满芝和兰等香草的屋子,时间长了自己就会变得芳香起来;和坏人在一起,就像进入出售咸鱼的店铺,时间长了自己也会发出腥臭。
墨子曾对被染上颜色的素丝发出感叹,说的是就是这个道理啊。
德才兼备的人对于结交朋友必定很谨慎啊!
孔子说:
不要与不如自己的人交朋友。
”像颜回、闵损那样的贤
人,一辈子都难得遇上。
只要比我强,也就足以让我看重他了。
5.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卖油翁
欧阳修
,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
陈康肃公尧咨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
尝射于家圃
去。
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日:
汝亦知射乎?
吾射不亦精乎?
”翁日:
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日:
尔安敢轻吾射?
”翁日:
以我酌油知之。
”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
因日:
我亦无他,惟手熟尔。
”康肃笑而遣之。
(乙)河中石兽
纪日匀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
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
以为顺流下矣抻数小舟,曳铁铝,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日:
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
沿河求之,不亦颠乎?
”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日:
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
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
如是再啮,石又再转。
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
”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1)对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见其发矢十之八九发矢:
射箭
B康肃忿然日忿然:
激动的样子
C.一寺临河干临:
靠近
D.阅十余岁阅:
经历
(2)对下列文言句子的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A.陈康肃公尧咨善射,当世无双一康肃公陈尧咨擅长射箭,在当时是独一无二的。
B.公亦以此自矜一他也因此自豪。
C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一凡是丢失在河里的石头,都可能到河的上游去找。
D.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一但是天下的事,只知道表面现象,不知道其中根本的道理的人和事很多啊。
(3)下列对两篇选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乙两文都是以故事来揭示某种道理,甲文通过写陈尧咨射箭和卖油翁酌油的事,告诉我们
一个道理:
熟能生巧,即使有一技之长也不要骄傲自满;乙文通过记叙寻找河中石兽的经过,告
诉了人们天下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的事很多,不可以按照常理主观臆断,认识事物需要全面深入
调查探究。
B.甲乙两文都是通过对比来刻画人物。
陈尧咨地位显赫,卖油翁身份卑微;甲文陈尧咨当世
无双”菜油翁默默无闻;陈尧咨十中八九”菜油翁沥油而钱孔不湿。
乙文教书先生嘲笑侍僧,
他认为石兽并非木柿,不会被大水冲走,而是为水中的沙一点点的湮没,沉于深处;老河兵对僧
人和教书先生的两种做法嘲笑,他的经验是,只要水中遗失了石头,应当到上游去找。
C.甲乙两文都是先讲故事,最后在文末点明主旨。
甲文卖油翁把他的沥油技术高超归结为我
亦无他,惟手熟尔乙文在最后通过议论的形式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
D.甲乙两文都通过语言、神态的描写刻画人物。
卖油翁睨之“微颔”陈尧咨忿然“笑”把人物的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讲学家和老河兵的笑”刻画出他们的自负和对别人的嘲笑。
【答案】
(1)B
⑵A
(3)B
【解析】【分析】
(1)B.康肃忿然曰:
康肃气愤地说。
忿然:
气愤愤地。
然,作形容词或者副词的词尾,相当于“的“或“地“。
故B错误,选Bo
(2)B.公亦以此自矜一他也就凭着这种本领而自夸。
以,凭借。
矜,夸耀。
故B错误。
C.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一凡是落入河中的石头,都应当在上游寻找它。
当,应当。
故C错误。
D.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一既然这样,那么天下的事,只知道其一,不知道其二的情况太多了。
然则,既然这样,那么。
其一,其中一点。
其二,其中另
一点。
故D错误。
故选Ao
(3)B.~老河兵闻之,又笑”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
”老河兵嘲笑的是教书先生一人,不包括寺僧。
故B错误,选Bo
故答案为:
⑴B;⑵A;⑶Bo
【点评】⑴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
作答本题,重点在于文言实词的积累,同时
也可以借助整个句子的意思来判断;
⑵文言文翻译首先做到直译为主,意译为辅,一定要字字落实,尤其是句中的重点词,如实词中的通假字、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等,翻译重点语句是一项综合能力的体现,不仅要求学生具有丰富的文言词汇知识储备,还要有一定的古汉语知识,同时要求语言表达流畅与优美;
⑶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找出相关的语句即可。
答题时应注意,准确把握文章大意,然后锁定目标句。
既可做出选择。
【参考译文】
康肃公陈尧咨善于射箭,世上没有第二个人能跟他相媲美,他也就凭着这种本领而自夸。
曾经(有一次),(他)在家里(射箭的)场地射箭,有个卖油的老翁放下担子,站在那里斜着眼睛看着他,很久都没有离开。
卖油的老头看他射十箭中了八九成,但只是微微点点头。
陈尧咨问卖油翁:
”你也懂得射箭吗?
我的箭法不是很高明吗?
”卖油的老翁说:
"没有别
的(奥妙),不过是手法熟练罢了。
”陈尧咨(听后)气愤地说:
"你怎么敢轻视我射箭
(的本领)!
“老翁说:
"凭我倒油的经验就可以懂得这个道理。
”于是拿出一个葫芦放在地
上,把一枚铜钱盖在葫芦口上,慢慢地用油杓舀油注入葫芦里,油从钱孔注入而钱却没有湿。
于是说:
"我也没有别的(奥妙),只不过是手熟练罢了。
”陈尧咨笑着将他送走了。
译文:
《河中石兽》
沧州南部有一座寺庙靠近河岸,佛寺的外门倒塌在河中,门前两只石兽一起沉入河中。
过了十多年,寺僧们募集金钱重修寺庙,在河中寻找两只石兽,到底没能找到。
寺僧们认为石兽顺流而下了,于是划着几只小船,拖着铁铝,向下游寻找了十多里,没找到它们的踪迹。
一位讲学家在寺庙里设馆教书,听说了这件事笑着说:
你们这些人不能探求事物的道
理,这石兽不是木片,怎么能被洪水带走呢?
是石头的特点应该是又硬又重,河沙的特点
是又松又轻,石兽埋没在沙里,越沉越深罢了。
顺流而下寻找它们,不是很荒唐吗?
"大家
都很信服,认为这是正确的言论。
一位老河兵听说了之后,又笑着说:
凡是落入河中的石头,都应当在上游寻找它。
因为
石头的特点是又硬又重,河沙的特点是又松又轻,水不能冲走石头,但河水撞击石头返回的冲击力,一定会将石头底下迎着水流的地方冲刷成为坑洞,越冲越深,当坑洞延伸到石头底部的一半时,石头必定倾倒在坑洞里。
照这样多次冲刷,石头又会多次向前翻转,不停地转动,石兽反而逆流而上了。
到下游寻找石兽,本来就荒唐了;在原地寻找它们,不是更荒唐吗?
”
寺僧们依照老河兵的话去做,果然在几里外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年级 下册 语文 文言文 阅读 训练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