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二年级文言文阅读训练.docx
- 文档编号:23442734
- 上传时间:2023-05-17
- 格式:DOCX
- 页数:19
- 大小:34.29KB
高中二年级文言文阅读训练.docx
《高中二年级文言文阅读训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二年级文言文阅读训练.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二年级文言文阅读训练
高二文言文阅读训练
(一)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种暠字景伯,河南洛阳人,仲山甫之后也。
父为定陶令,有财三千万。
父卒,暠悉以赈恤宗族及邑里之贫者。
其有进趣名利,皆不与交通。
(汉)顺帝末,为侍御史。
帝擢暠监太子于承光宫。
中常侍高梵从中单驾出迎太子,时太傅杜乔等疑不欲从,惶惑不知所为。
暠乃手剑当车,曰:
“太子国之储副,人命所系。
今常侍来无诏信,何以知非奸邪?
今日有死而已。
”梵辞屈不敢对驰命奏之诏报太子乃得去乔退而叹息愧暠临事不惑帝亦嘉其持重称善者良久。
出为益州刺史。
暠素慷慨,好立功立事。
在职三年,宣恩远夷,开晓殊俗,岷山杂落皆怀服汉德。
其白狼、槃木、唐菆、邛、僰诸国,自前刺史朱辅卒后遂绝;暠至,乃复举种①向化。
时永昌太守冶铸黄金为文蛇,以献大将军梁冀,暠纠发逮捕,驰传上言,而二府畏懦,不敢案之,冀由是衔怒于暠。
会巴郡人服直聚党数百人,自称“天王”,暠与太守应承讨捕,不克,吏人多被伤害。
冀因此陷之。
传逮暠、承。
太尉李固上疏救曰:
“臣伏闻讨捕所伤,本非暠、承之意,实由县吏惧法畏罪,迫逐深苦,致此不详。
比盗贼群起,处处未绝。
暠、承以首举大奸,而相随受罪,臣恐沮伤州县纠发之意,更共饰匿,莫复尽心。
”梁太后省奏,乃赦暠、承罪,免官而已。
后凉州羌动,以暠为凉州刺史,甚得百姓欢心。
被征当迁,吏人诣阙请留之,太后叹曰:
“未闻刺史得人心若是。
”乃许之。
暠复留一年,迁汉阳太守,戎夷男女送至汉阳界,暠与相揖谢,千里不得乘车。
及到郡,化行羌胡,禁止侵掠。
迁使匈奴中郎将。
时辽东乌桓反叛,复转辽东太守,乌桓望风率服,迎拜于界上。
坐事免归。
后司隶校尉举暠贤良方正,不应。
征拜议郎,迁南郡太守,入为尚书。
会匈奴寇并凉二州,桓帝擢暠为度辽将军。
暠到营所,先宣恩信,诱降诸胡,其有不服,然后加讨。
羌虏先时有生②见获质于郡县者,悉遣还之。
诚心怀抚,信赏分明,由是羌胡、龟兹、莎车、乌孙等皆来顺服。
暠乃去烽燧,除候望,边方晏然无警。
入为大司农。
延熹四年,迁司徒。
在位三年,年六十一薨。
并、凉边人咸为发哀。
匈奴闻暠卒,举国伤惜。
单于每入朝贺,望见坟墓,辄哭泣祭祀。
(《后汉书﹒卷五十六》有删节)
【注】①举种:
举众,全体。
②生:
生口(俘虏)。
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其有进趣名利,皆不与交通交通:
交际、往来
B.暠素慷慨,好立功立事慷慨:
大方、爽快
C.而二府畏懦,不敢案之案:
查办
D.会匈奴寇并凉二州寇:
侵略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①诏报,太子乃得去②暠至,乃复举种向化
B.①惶惑不知所为②并、凉边人咸为发哀
C.①暠悉以赈恤宗族及邑里之贫者②暠、承以首举大奸
D.①乔退而叹息②而二府畏懦
3.下列各组中,全都能够表现种暠“好立功立事”的一项是(3分)
①其有进趣名利,皆不与交通②宣恩远夷,开晓殊俗
③暠乃手剑当车,曰:
“今常侍来无诏信,何以知非奸邪?
今日有死而已。
”
④化行羌胡,禁止侵掠⑤先宣恩信,诱降诸胡⑥去烽燧,除候望
A.①②④B.②④⑤C.①④⑤D.③⑤⑥
4.下列对文中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错误的一项是(3分)
A.种暠一生轻虚名轻财物,一向不爱结交追名逐利的人,但喜欢“立功立事”。
B.种暠为人为官谨慎小心,在监护太子时,为国家命运把个人安危置之度外,大胆质疑中常侍不合常理的行为,深得太傅杜乔的钦佩。
C.种暠担任刺史敢做敢为,发现太守的不法行为后及时奏报朝廷,后来太守伺机报复种暠,种暠被免官。
D.种暠担任地方官深得民心,边境地方的百姓因为种暠而感念朝廷,臣服汉朝,边地平安无事。
5.断句与翻译(10分)
(1)用“/”给文段中划波浪线的句子断句。
(4分)
梵辞屈不敢对驰命奏之诏报太子乃得去乔退而叹息愧暠临事不惑帝亦嘉其持重称善者良久。
⑵把下面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6分)
①今常侍来无诏信,何以知非奸邪?
今日有死而已。
(3分)
②臣恐沮伤州县纠发之意,更共饰匿,莫复尽心。
(3分)
(二)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向杲字初旦,太原人,与庶兄晟友于①最敦。
晟狎波斯②,有割臂之盟③,其母取直奢,晟竭资聘波斯以归。
庄闻,怒夺所好,途中偶逢,大加诟骂;晟不服,遂嗾从人折棰④笞之,垂毙乃去。
杲闻奔视,则兄已死,不胜哀愤,具造赴郡。
庄广行贿赂,使其理不得伸。
杲隐忿中结,莫可控诉,惟思要路刺杀庄,日怀利刃,伏于山径之莽。
久之,机渐泄。
庄知其谋,出则戒备甚严。
闻汾州有焦桐者,勇而善射,以多金聘为卫。
杲无计可施,然犹日伺之。
一日方伏,雨暴作,上下沾濡,寒战颇苦。
既而烈风四塞,冰雹继至,身忽然痛痒不能复觉。
岭上旧有山神祠,强起奔赴。
既入庙,则所识道士在内焉。
先是,道士尝行乞村中,杲辄饭之,道士以故识杲。
见杲衣服濡湿,乃以布袍授之,曰:
“姑易此。
”杲易衣,忍冻蹲若犬,自视则毛革顿生,身化为虎。
道士已失所在。
心中惊恨,转念:
得仇人而食其肉,计亦良得。
下山伏旧处,见己尸卧丛莽中,始悟前身已死,犹恐葬于乌鸢,时时逻守之。
越日,庄始经此,虎暴出,于马上扑庄落,龁其首,咽之。
焦桐返马而射,中虎腹,蹶然遂毙。
杲在错楚中,恍若梦醒;又经宵,始能行步,厌厌以归。
家人以其连夕不返,方共骇疑,见之,喜相慰问。
杲但卧,蹇涩不能语。
少间,闻庄信,争即床头庆告之。
杲乃自言:
“虎即我也。
”遂述其异,由此传播。
庄子痛父之死甚惨,闻而恶之,因讼杲。
官以其诞而无据,置不理焉。
异史氏曰壮士志酬必不生返此千古所悼恨也借人之杀以为生仙人之术亦神哉然天下事足发指者多矣使怨者常为人恨不令暂作虎
【注】①友于:
兄弟之情。
②波斯,人名,晟与庄争聘的女子。
③割臂之盟:
男女秘订婚约。
④折棰:
折断策马的杖,意谓短棍,泛指棍棒。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其母取直奢直,通“值”,钱财
B.具造赴郡具,通“俱”,都
C.惟思要路刺杀庄要,通“腰”,要路,半道上
D.寒战颇苦战,通“颤”,发抖
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以多金聘为卫家人以其连夕不返
B.遂嗾从人折棰笞之久之,机渐泄
C.遂述其异使其理不得伸
D.伏于山径之莽犹恐葬于乌鸢
8.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属于向杲化虎复仇的直接原因的一组是
①与庶兄晟友于最敦②不胜哀愤,具造赴郡③庄广行贿赂,使其理不得伸
④杲隐忿中结,莫可控诉⑤庄知其谋,出则戒备甚严⑥官以其诞而无据,置不理焉
A.①②④B.②③⑥C.③④⑤D.③④⑥
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向晟为娶波斯不惜倾其所有,是因为对波斯一往情深;庄公子怒夺所好,便致人于死地,实在是恶霸行径。
B.向杲听说哥哥被活活打死,悲痛万分,先告官府,官府不能伸张正义,向杲这才铤而走险,一心要刺杀仇人。
C.道士感激乐善好施的向杲,拿出布袍让浑身湿透的向杲换上,不料竟把向杲变成猛虎,使向杲得以完成复仇的心愿。
D.作者通过向杲复仇“志酬”而“生返”的神奇故事,揭露了当时社会弱肉强食的黑暗现实,表达了下层人民以暴抗暴的强烈愿望。
10.断句与翻译(10分)
(1)用“/”给文段中划波浪线的句子断句。
(4分)
异史氏曰壮士志酬必不生返此千古所悼恨也借人之杀以为生仙人之术亦神哉然天下事足发指者多矣使怨者常为人恨不令暂作虎
⑵把下面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6分)
①先是,道士尝行乞村中,杲辄饭之,道士以故识杲。
②庄子痛父之死甚惨,闻而恶之,因讼杲。
官以其诞而无据,置不理焉。
(三)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鲁恭字仲康,扶风平陵人也。
其先出于鲁顷公,为楚所灭,迁于下邑,因氏焉。
祖父匡,王莽时,为羲和,有权数,号曰“智囊”。
父某,建武初,为武陵太守,卒官。
时恭年十二,弟丕七岁,昼夜号踊不绝声,郡中赙赠①无所受,乃归服丧,礼过成人,乡里奇之。
十五,与母及丕俱居太学,习《鲁诗》,闭户讲诵,绝人闲事,兄弟俱为诸儒所称,学士争归之。
太尉赵憙慕其志,每岁时遣子问以酒粮,皆辞不受。
恭怜丕小,欲先就其名,托疾不仕。
郡数以礼请,谢不肯应,母强遣之,恭不得已而西,因留新丰教授。
建初初,丕举秀才,恭始为郡吏。
憙复举恭直言②,待诏公车,拜中牟令。
恭专以德化为理,不任刑罚。
讼人许伯等争田,累守令不能决,恭为平理曲直,皆退而自责,辍耕相让。
亭长纵人借牛而不肯还之,牛主讼于恭。
恭召亭长,敕令归牛者再三,犹不从。
恭叹曰:
“是教化不行也。
”欲解印绶去。
掾史涕泣共留之,亭长乃惭悔,还牛,诣狱受罪,恭贳不问。
于是吏人信服。
建初七年,郡国螟伤稼,犬牙缘界,不入中牟。
河南尹袁安闻之,疑其不实,使仁恕掾肥亲③往廉之。
恭随行阡陌,俱坐桑下,有雉过,止其傍。
傍有童儿,亲曰:
“儿何不捕之?
”儿言:
“雉方将雏。
”亲瞿然而起,与恭诀曰:
“所以来者,欲察君之政迹耳。
今虫不犯境,此一异也;化及鸟兽,此二异也;竖子有仁心,此三异也。
久留,徒扰贤者耳。
”还府,具以状白安。
恭在事三年,会遭母丧去官,吏人思之。
其后拜为《鲁诗》博士由是家法学者日盛迁侍中数召宴见问以得失赏赐恩礼宠异焉迁乐安相。
是时东州多盗贼,群辈攻劫,诸郡患之。
恭到,重购赏,开恩信,其渠帅张汉等率支党降,恭上以汉补博昌尉,其余遂自相捕击,尽破平之,州郡以安。
恭在公位,选辟高第,至列卿郡守者数十人。
而其耆旧大姓,或不蒙荐举,至有怨望者。
恭闻之,曰:
“学之不讲,是吾忧也。
诸生不有乡举者乎?
”终无所言。
恭性谦退,奏议依经,潜有补益,然终不自显,故不以刚直为称。
三年,以老病策罢。
六年,年八十一,卒于家。
(节选自《后汉书·鲁恭传》)
注:
①赙赠:
赠送财物给办丧事的人家。
②直言:
汉晋时期察举科目名,意为直言敢谏。
③仁恕掾:
官名;肥亲,人名。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太尉赵憙慕其志慕:
仰慕
B.郡数以礼请,谢不肯应谢:
推辞
C.雉方将雏雏:
幼鸟
D.或不蒙荐举,至有怨望者望:
责备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①皆退而自责,辍耕相让②亲瞿然而起
B.①兄弟俱为诸儒所称,学士争归之②为羲和,有权数,号曰:
“智囊”
C.①还府,具以状白安②故不以刚直为称。
D.①郡中赙曾无所受,乃归服丧②掾史涕泣共留之,享长乃惭悔
3.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表现鲁恭“以德化为理”的一组是(3分)()
①闭户讲诵,绝人闲事
②恭怜丕小,欲先就其名,托疾不仕
③恭为平理曲直,皆退而自责,辍耕相让
④不以刚直为称
⑤掾史涕泣共留之,亭长乃惭悔
⑥郡国螟伤稼,犬牙缘界,不入中牟
A.①③④B.①②④C.③⑤⑥D.②⑤⑥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鲁恭的祖先是鲁顷公,被楚国灭亡之后,迁居到下邑,于是改姓鲁。
祖父鲁匡,王莽时担任羲和的官职。
鲁恭的父亲,在建武初年,担任武陵太守,死在官任上。
B.太尉时常派儿子送酒和粮食给鲁恭,鲁恭拒不接受。
鲁恭想先成就弟弟的功名,就推托自己生病,不肯做官。
直到弟弟在建初初年考取了秀才,他才到州郡担任官吏。
C.鲁恭担任中牟令,重视道德的教化作用,不施用刑罚,出现了令仁恕掾肥亲赞叹不已的“三异”局面:
虫害不侵犯边境,德化及于禽兽,小孩子有仁爱之心。
D.鲁恭担任《鲁诗》博士时,东州一带盗贼横行,鲁恭选拔任用几十位官员,任命他们为汉地博昌县太尉,其余盗贼就进行捕杀,最终平定了盗贼。
5.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3分)
其后拜为《鲁诗》博士由是家法学者日盛迁侍中数召宴见问以得失赏赐恩礼宠异焉迁乐安相。
6.翻译下面的句子。
(6分)
①每岁时遣子问以酒粮,皆辞不受。
(3分)
②学之不讲,是吾忧也。
诸生不有乡举者乎?
(3分)
(四)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谢德权字士衡,福州人。
归宋,补殿前承旨。
咸阳浮桥坏,命德权规画,乃筑土实岸,聚石为仓,用河中铁牛之制,缆以竹索,由是无患。
咸平二年,宜州溪蛮叛,命陈尧叟往经度之,德权预其行。
以单骑入蛮境,谕以朝旨,众咸听命。
尧叟以闻,加阁门祗候,广、韶、英、雄、连、贺六州都巡检使。
代归,提点京城仓草场。
先是,廥积多患地下湿,德权累甓为台以藉之,遂无腐败。
京城衢巷狭隘,命德权广之。
既受诏,则先撤贵要邸舍,群议纷然,有诏止之。
德权面请曰:
“臣已受命,不可中止。
今沮事皆权豪辈,吝屋室僦资耳,非有他也。
”上从之。
因条上衢巷广袤及禁鼓昏晓之制。
会有凶人刘晔、僧澄雅讼执政与许州民阴构西夏为叛者,诏温仲舒、谢泌鞫问,令德权监之。
既而按验无状。
翌日,对便殿,具奏其妄。
泌独曰:
“追摄大臣,狱状乃具。
”德权曰:
“泌欲陷大臣邪?
若使大臣无罪受辱,则人君何以使臣,臣下何以事君?
”仲舒曰:
“德权所奏甚善。
”上乃可之。
末几,又命提总京城四排岸,领护汴河,兼督辇运。
前是岁役浚河夫三十万而主者因循堤防不固但挑沙拥岸址或河流泛滥即中流复填淤矣。
德权须以沙尽至土为垠,弃沙堤外,遣三班使者分地以主其役。
又为大锥以试筑堤之虚实,或引锥可入者,即坐所辖官吏,多被谴免者。
植树数十万以固岸。
建议废京师铸钱监,徙西窑务于河阴,大省劳费。
改崇仪副使,兼领东西八作司。
先时,每营造患工少,至终岁不成。
德权按其役,皆克日而就。
德权清苦干事,好兴功利,多所经画。
见官吏徇私者,必面斥之,所至整肃。
(《宋史·谢德权传》)
注:
殿前承旨,阁门祗候,都是宋代官名。
1.对各句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德权累甓为台以藉之藉:
垫起
B.吝室屋僦资耳吝:
舍不得
C.讼执政与许州民阴构西夏为叛者构:
连结
D.德权须以沙尽至土为垠须:
等待
2.下列加点的字,意义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用河中铁牛之制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B.尧叟以闻,加阁门祗候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C.对便殿,具奏其妄其皆出于此乎
D.追摄大臣,狱状乃具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3.下面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谢德权善于干事的一组是:
(3分)
①缆以竹索,由是无患②累甓为台以藉之
③则先撤贵要邸舍④泌欲陷大臣邪
⑤又为大锥以试筑堤之虚实⑥德权按其役,皆克日而就
A.①③⑤B.②④⑥
C.①⑤⑥D.③④⑤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谢德权很有才干,会想办法,让他规划咸阳浮桥,管理京城仓草场,他都很好地完成了任务,从根本上解决了浮桥易坏,粮草腐烂的问题。
B.谢德权很有胆量,陈尧叟受命去处理宜州少数民族叛乱问题,谢德权干预他的行动,陈尧叟只好单人独骑进入少数民族地区,将朝廷旨意告知他们,使他们都愿意听从朝廷的命令。
C.谢德权不惧权贵,他受命扩大京城的街巷,首先撤除权贵们的邸舍,众人议论纷纷,皇帝下诏停止。
他向皇帝请求说,权豪们只是吝惜出租房屋的租金罢了。
终于说服皇帝,坚持把事情办完。
D.谢德权敢于直言,当坏人状告执政为叛时,谢德权监督案件的审理,查明所告没有依据,第二天向皇上汇报。
都说背叛的事是假的,唯独谢泌说捉拿大臣进行审问,案件才能弄清楚。
谢德权据理驳斥,维护了大臣的人格。
5.用“|”给文中画线部分断句(3分)
前是岁役浚河夫三十万而主者因循堤防不固但挑沙拥岸址或河流泛滥即中流复填淤矣
6.翻译下面句子(6分)
①或引锥可入者,即坐所辖官吏,多被谴免者。
②见官吏徇私者,必面斥之,所至整肃。
高二文言文阅读训练答卷
班级姓名座号分数
题号
1
2
3
4
6
7
8
9
答案
5.断句与翻译(10分)
⑴用“/”给文言文阅读材料的划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4分)
梵辞屈不敢对驰命奏之诏报太子乃得去乔退而叹息愧暠临事不惑帝亦嘉其持重称善者良久。
⑵把下面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6分)
①今常侍来无诏信,何以知非奸邪?
今日有死而已。
(3分)
。
②臣恐沮伤州县纠发之意,更共饰匿,莫复尽心。
(3分)
。
10.断句和翻译。
(10分)
⑴用“/”给文言文阅读材料的划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4分)
异史氏曰壮士志酬必不生返此千古所悼恨也借人之杀以为生仙人之术亦神哉然天下事足发指者多矣使怨者常为人恨不令暂作虎
⑵翻译下面的句子。
(6分)
①先是,道士尝行乞村中,杲辄饭之,道士以故识杲。
。
②庄子痛父之死甚惨,闻而恶之,因讼杲。
官以其诞而无据,置不理焉。
。
高二文言文阅读训练参考答案
(一)
1.(3分)选B(慷慨:
意气风发,慷慨激昂)
2.(3分)选A(乃:
都是副词,“才”;B为:
①动词,“做”②介词,“替、为”;C以:
①介词,“用来”或“把(财物)”②介词,“因为”;D而:
①连词,表承接关系②连词,表转折关系,“但是”)
3.(3分)选B(①③⑥项不能表现种暠“好立功立事”,①表现种暠不追名逐利,③表现种暠老成持重、为人谨慎,⑥写边境部族晏然无事)
4.(3分)选C(种暠被免官不是因为太守伺机报复,而是因为大将军梁冀的诬陷)
5.断句(4分)梵辞屈/不敢对/驰命奏之/诏报/太子乃得去/乔退而叹息/愧暠临事不惑/帝亦嘉其持重/称善者良久。
(错漏2处扣1分)
翻译(6分)
①(3分)译文:
今天常侍来接人无诏书,(我)凭什么知道(你)不是奸邪呢?
今天只有一死而已。
(得分点:
译出介宾前置“何以”和反问句式得1分;译出“有死”得1分;译出大意得1分)
②(3分)译文:
臣担心这样会阻碍(和挫伤)州官吏的揭发检举的行为(心意),会使他们互相掩饰、隐瞒,不再对朝廷尽心尽意了。
(得分点:
“沮伤”“纠发”“意”各得1分)
参考译文:
种暠,字景伯,河南洛阳县人,是仲山甫的后代。
父亲担任过定陶县令,有财产三千万。
父亲死后,种暠将这些财产都用来救济宗族和周围乡里的穷人。
凡是追求名声、利益的人,种暠都不与他们往来。
汉顺帝末年,担任侍御史。
顺帝提拔种暠在承光宫监护太子。
中常侍高梵从宫中单车出来迎接太子,当时太傅杜乔等人心中怀疑,不想依从,但惶恐迷惑不知道怎么办。
种暠就手持刀剑挡在车前,说:
“太子,国家皇位的继承人,关系到天下人的命运。
今天常侍来接人无诏书,有何凭据知道不是奸邪呢?
今天只有一死而已。
”高梵理穷辞屈,不敢对答,另派人赶快上奏。
诏书回复,太子才得以离去。
杜乔事后感叹,自愧不如种暠遇到大事而不受迷惑。
皇帝也嘉奖他老成持重,称赞了很长时间。
后来出任为益州刺史。
种暠素来慷慨激昂,喜欢建功立业。
在益州任上三年,传播朝廷一直到边远的部族,开通教化那极为不同的乡俗,岷山上杂落的部族都感念和服从汉朝的恩德。
那白狼、槃木、唐菆、邛、僰、等几个国家,自从前任刺史朱辅死后就与汉朝断绝了来往;种暠到任后,(这些国家)才又举众向汉朝归化。
其时,永昌太守冶炼黄金熔铸了一条有花纹的蛇,用来献给梁冀,种暠发现后就将永昌太守逮捕,并快马奏报朝廷,但二府怯懦畏惧,不敢查办此事,梁冀从这件事后对种暠心怀愤怒。
正好碰到巴郡人服直聚集党徒数百人,自称“天王”,种暠与太守应承率兵前去征讨,没有攻克他们,而许多官吏、士卒却被伤害,梁冀因为这件事诬陷他,传诏逮捕种暠、应承。
太尉李固上疏援救,说:
“臣听说征讨盗贼所受伤害,本来不是种暠、应承的责任,实在是由于县吏畏惧法律,害怕犯罪、压迫,驱赶太深太苦,然后招致这不祥的报应。
等到盗贼相聚起来,就此起彼伏处处不绝了。
种暠、应承因为首先举报大奸大恶人而紧跟着受罪,臣担心这样会阻碍和挫伤州县官吏的揭发检举的行为,会使他们互相掩饰、隐瞒,不再对朝廷尽心尽意了。
”梁太后阅后采纳了李固的奏请,就赦了种暠、应承的罪,仅仅免官而已。
后来凉州羌人发生动乱,朝廷就派种暠为凉州刺史,深得百姓的欢心。
当种暠又被朝廷征用调迁时,官吏百姓投书朝廷请求挽留他,梁太后感叹道:
“我还没听说过刺史像这样得人心的。
”于是准许了凉州官吏百姓的请求。
种暠又留任一年之后,迁任汉阳太守,梁州戎夷男男女女相送到汉阳地界,种暠才与他们作揖告别,这样步行千里不能乘车。
等到了汉阳郡,教化羌人,禁止侵犯掠夺。
后调任出使匈奴的中郎将。
当时,辽东的乌桓人反叛朝廷,种暠又转任辽东太守,乌桓人相率望风而服,在辽东边境上迎接种暠赴任。
后因事免官而归。
后来司隶校尉举荐种暠为贤良方正,种暠没有就任。
又征用为议郎,调迁为南郡太守,后又应召入京任尚书。
正遇到匈奴侵犯并、凉二州,汉桓帝擢升种暠担任度辽将军。
种暠到军营后,先向匈奴宣扬汉朝廷的恩惠,引诱胡人投降,还有不愿意服从的,就加以征讨。
羌人中原来有生口(俘虏)被扣押在郡县作人质的,全部遣散让他们归回。
诚心诚意地进行安抚、恩信、赏赐分明,因此羌胡、龟兹、莎车、乌孙等部族都来归服。
种暠于是就撤去报警的烽火,废了望哨楼,边境上晏然无事。
种暠入京担任大司农。
延熹四年,升迁为司徒。
在司徒任上三年,年六十一岁死去。
并、凉两州的边民都为他发丧致哀。
匈奴听说种暠死了,举国之人都伤心惋惜。
匈奴单于每每入朝致贺时,看望种暠坟墓,就哭泣祭祀。
(二)
6.B(具:
陈述,写状纸。
)
7.D(介词,在。
用/因为;B代词,他/形容词词尾,无义;C那/他。
)
8.C(①不是“化虎”的原因,②是希望依靠官府复仇,⑥是当时未曾想到的结果。
)
9.C(“不料”错,道士是有意帮助向杲。
)
10.
(1)异史氏曰/壮士志酬/必不生返/此千古所悼恨也/借人之杀以为生/仙人之术亦神哉/然天下事足发指者多矣/使怨者常为人/恨不令暂作虎 (错漏2处扣1分)
(2)①当初,那个道士曾经到村子里乞讨,向杲总要给他饭吃,道士因此认识了向杲。
(“先是”1分,“饭”1分,全句大意1分。
)
②庄公子的儿子正为父亲死得很惨而悲痛,听到向杲变虎的事,非常痛恨他,就告发了向杲。
官府认为他的控告荒诞离奇,没有根据,也放下这事,没再处理了。
(“痛”1分,“置”1分,全句大意1分。
)
【参考译文】向杲,字初旦,太原人,跟他的异母哥哥向晟,兄弟情谊最为深厚。
向晟恋着波斯,两人私下里订了婚约。
波斯阿母要的钱财太多,向晟便竭尽自己的财力把她娶回了家。
庄公子听说后,认为向晟夺走了他所爱的人,非常气愤。
有一天在路上偶然遇到了向晟,就对他破口大骂。
向晟不服软,庄公子便嗾使他的仆从,用棍棒猛打向晟,打得快要死了,他们才离开。
向杲听到消息,赶忙跑去看望,发现哥哥已经被打死了,向杲悲愤不已。
写了状纸到府衙里去告状。
庄公子到处行贿送礼,使向杲无法为他的哥哥申冤。
向杲满怀悲愤,郁结难解,又没有一个控诉的地方,一心想在半路上刺杀庄公子。
他天天揣着锋利的刀子,埋伏在山路边的莽草丛里。
时间长了,他的秘密泄露了。
庄公子知道向杲的图谋,出门更严加戒备了。
他听说汾州有个焦桐,既勇敢,又有很好的箭法,便不惜重金请来做他的侍卫。
向杲想不出别的办法,但仍然天天寻找着下手的机会。
有一天,向杲正在那里埋伏着,忽然下起雨来,浑身上下都被淋湿了,冷得发抖,非常痛苦。
接着狂风肆虐,冰雹接踵而至,向杲全身麻木,连痛痒都感觉不到了。
山岭上原来有座山神庙,他便强打精神往山神庙里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中 年级 文言文 阅读 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