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新教材高中地理第四章区域发展战略第二节我国区域发展战略学案湘教版必修第二册.docx
- 文档编号:23436033
- 上传时间:2023-05-17
- 格式:DOCX
- 页数:20
- 大小:313.16KB
春新教材高中地理第四章区域发展战略第二节我国区域发展战略学案湘教版必修第二册.docx
《春新教材高中地理第四章区域发展战略第二节我国区域发展战略学案湘教版必修第二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春新教材高中地理第四章区域发展战略第二节我国区域发展战略学案湘教版必修第二册.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春新教材高中地理第四章区域发展战略第二节我国区域发展战略学案湘教版必修第二册
第二节 我国区域发展战略
课标内容
核心素养目标
以国家某项重大发展战略为例,运用不同类型的专题地图,说明其地理背景。
1.运用不同类型的专题地图,说明区域发展战略的地理背景。
(综合思维)
2.通过对区域发展战略的分析,理解党和国家提出的新的发展理念,形成人地协调观。
(人地协调观)
3.通过对某区域优势条件和限制性因素的分析,认识区域发展战略的必要性。
(区域认知)
4.能够调查、查阅、收集、分析某区域的相关背景资料。
(地理实践力)
知识清单一 我国宏观发展格局
1.区域发展战略
(1)含义:
是指对一定区域的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作出的整体谋划。
(2)特点:
战略性、长期性、稳定性和可持续性等。
(3)制定原则:
需要尊重自然规律,按照经济规律办事,因地制宜,扬长补短,生态环境优先,谋求共同富裕。
2.我国宏观发展格局
(1)基本国情:
人口数量多、区域差异大、发展不平衡。
(2)不同时期的区域发展战略
①改革开放之前:
坚持区域均衡发展战略。
②改革开放以后:
实行非均衡发展战略。
③新时期:
强调区域协调发展。
四大板块协调发展:
东部率先建设高水平的现代经济体系、中部崛起、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
知识清单二 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
1.长江经济带概况
(1)范围:
包括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重庆、四川、贵州、云南等省市。
(2)面积:
205万平方千米,占全国21%。
(3)人口和经济总量:
均超过全国的40%。
2.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战略定位
(1)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内河经济带。
(2)我国东、中、西互动合作的协调发展带。
(3)我国沿海、沿江、沿边全面推进的对内对外开放带。
(4)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先行示范带。
知识清单三 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
1.协同发展的必要性
总人口已超过1亿人、生态环境恶化、城市发展失衡、区域与城乡发展差距不断扩大等。
2.协同发展的可行性
京津冀地缘相接、人缘相亲,地域一体、文化一脉,历史渊源深厚、交往半径相宜。
3.定位:
国家重大战略
三地推行“一张图”规划、“一盘棋”建设、“一体化”发展,建立行政管理协同机制、生态环保联动机制、产业和科技创新协同机制。
4.核心:
有序缓解北京非首都功能。
5.目标
(1)构建以首都为核心的世界级城市群,走出一条中国特色解决“大城市病”的道路。
(2)使京津冀地区成为具有全国意义的创新增长引擎和生态修复示范区。
中部崛起战略对中部地区的定位
2016年12月17日,国务院批复同意《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十三五”规划》。
根据国务院批复精神,中部地区将建设成为全国重要先进制造业中心、全国新型城镇化重点区、全国现代农业发展核心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全方位开放重要支撑区。
山水林田湖生命共同体
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人的命脉在田,田的命脉在水,水的命脉在山,山的命脉在土,土的命脉在树。
对山水林田湖进行统一保护、统一修复是十分必要的。
首都功能和非首都功能
北京作为我国的首都,其核心功能为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这是北京的战略定位。
非首都功能指与四个中心不相符的城市功能。
任务清单一 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的背景
情境探究
[情境]《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明确了“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目标,以长江为依托,发挥上海、武汉、重庆的核心作用,以沿江主要城镇为节点,构建沿江绿色发展轴,创新驱动产业转型升级,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下图为长江经济带分布示意图
[探究]
(1)评价长江经济带发展的交通运输条件。
(2)指出长江三大城市群中先天竞争力最强的城市群,并简要分析其原因。
(3)为遵循“生态优先”原则,建设沿江绿色发展轴,应采取哪些措施?
提示
(1)有利:
长江水运能力大,且与海洋运输衔接;区域交通运输方式多样;交通运输网密度大;运输线路等级高;各种交通运输方式衔接程度好;经济带走向与长江航运方向一致等。
不利:
长江中上游地区航道季节变化明显;沿长江东西向铁路不足,影响运力。
(2)长三角城市群。
(地理位置)位于我国南北海岸线的中点、长江的入海口,水陆交通十分便捷;(发展空间)地势平坦开阔,腹地宽广;(劳动力数量)人口稠密,劳动力资源丰富;(移民规模)城市群对外开放度大,能吸纳大量国内人口和海外移民。
(3)上游植树造林,保护植被,保持水土;促进流域产业结构优化,减少对流域环境的破坏和污染;加强流域环境综合整治;加强法律法规建设,提高环保意识。
素养凝练
1.长江经济带发展的开发条件与现状
(1)长江上游的开发条件与发展现状
开发条件
发展现状
①河流流量大、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
②矿产资源丰富;
③四川盆地特别是成都平原附近土壤肥沃
①三峡水利枢纽的建设,具有发电、航运、防洪等综合效益,是西电东送的重要组成部分;
②形成以重庆为中心的电力、钢铁等工业中心;
③成都平原为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
(2)中、下游地区的开发条件与发展现状
发展的有利条件
发展现状
中游地区
农业
①多平原,地势平坦,土地肥沃;
②气候温暖湿润;
③河湖密布,水源充足;
④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
我国重要的商品粮、棉、油、肉类和水产品生产基地
工业
①矿产资源及森林资源丰富;
②水源充足
成为我国重要的制造业基地
下游地区
农业
①地形平坦,土壤肥沃;
②气候适宜,水热条件好;
③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农业基础好
鱼米之乡、丝绸之乡
工业
①地理位置优越;
②交通便利;
③科技发达,具有人才优势
我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2.长江的生态环境保护
长江生态环境保护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综合治理和建立地区之间、上下游之间的生态补偿机制,形成区域协调发展的新机制。
关于长江上、中、下游地区在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及相应整治措施如下表所示:
存在问题
整治措施
上游
①水土流失、崩塌、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频繁、生态破坏严重;②水能开发程度低
①加强长江防护林和水源涵养林的建设;②实行封山育林、育灌、育草的保护政策,对现有森林实行保护性的经营与开发;③建设三峡工程
中游
①洪水威胁严重;②毁林开荒和乱砍滥伐;③围湖造田、湖泊萎缩、河床抬高
①退耕还湖,疏浚湖泊;②搞好分洪工程,加强和搞好荆江分洪工程;③以水土保持为中心,营造中游地区的防护林,综合开发和治理山区;④修建水利工程,发挥水利工程的拦洪治沙功能
下游
大气和水体污染严重
①调整并优化产业结构,淘汰或改造传统产业;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第三产业;②加强环境保护,通过推广各种环保技术、加大执法力度等途径,对环境污染加以控制
素养应用
(综合思维)阅读图文资料,合作探究完成下列要求。
下图为长江流域示意图和沿北纬30°中国地势剖面。
(1)长江流经了哪些省(市、区)?
干流南北两侧有哪些重要的支流?
(2)流域内有哪些地形类型?
据上图分析我国长江上游地区水能资源丰富的主要原因。
(3)从长江经济带内部看,其发展的区位优势是什么?
提示
(1)青海、西藏自治区、四川、云南、重庆、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上海共11个省(市、区)。
北侧支流主要有雅砻江、岷江、嘉陵江、汉江等,南侧支流主要有乌江、湘江、赣江等。
(2)有高原、山地、丘陵、盆地和平原。
在上游河段,长江从青藏高原奔腾而下,经横断山区的高大峡谷,陡然降到四川盆地,河流落差大,水量大,水能资源丰富。
(3)横贯我国东、中、西三大区域,并具有海陆双向开放的区位优势。
任务清单二 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
情境探究
[情境]京津冀共处同一环境,共用同一水电路,共争同一市场。
因行政区划而三足鼎立、踽踽独行,而区内各种资源浑然一体、纵横交错的客观事实,又表明这是一个极易整合开发的经济区域。
请小组合作探究下列问题。
[探究]分析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有利条件。
提示 地缘毗连,交通网络发达;区内生产要素及产业结构互补性强;区内产业结构有升级需求(区内产业合作有一定基础);区内整体科技实力强大,有能力参与国内外竞争;区域性政策和规划出台,促进区域整合;周边省份的崛起(经济往来久远),经济腹地好。
素养凝练
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指导思想
(1)出发点:
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解决北京“大城市病”。
(2)三个坚持:
坚持问题导向,坚持重点突破,坚持改革创新。
(3)四个立足:
立足各自比较优势,立足现代产业分工要求,立足区域优势互补原则,立足合作共赢理念。
(4)五项要求:
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为基础、以京津冀城市群建设为载体、以优化区域分工和产业布局为重点、以资源要素空间统筹规划利用为主线、以构建长效体制机制为抓手。
(5)六个着力:
着力调整优化经济结构和空间结构,着力构建现代化交通网络系统,着力扩大环境容量生态空间,着力推进产业升级转移,着力推动公共服务共建共享,着力加快市场一体化进程。
(6)落脚点:
加快打造现代化新型首都圈,努力形成京津冀目标同向、措施一体、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协同发展新格局,打造中国经济发展新的支撑带。
素养应用
(综合思维)阅读图文资料,合作探究完成下列要求。
2014年国家提出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战略。
5年来,京津冀协同发展重点领域改革不断深化,推动要素充分自由流动。
下图为京津冀区域联系图。
请你谈谈促进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的主要措施。
提示 加强区域之间的信息、产品、劳动、技术等的联系;推进区域交通、市场等一体化;发挥各自区域优势,加快区域分工;促进区域内部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加强区域环境的整治工作等。
课堂小结
核心要点
1.我国宏观发展格局,说明四大板块协调发展。
2.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背景,理解其战略定位。
3.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重要性和指导思想。
课堂学业达标
2019年3月19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七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指导意见》,据此回答1~2题。
1.与西部地区今后社会经济发展方向不一致的是( )
A.改善生态环境,加强草原牧区建设,发展林牧业
B.发挥三线建设形成的基础和能力,加快军工技术向民用工业的转化和扩散
C.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和集约化的农业生产,以缓解能源、交通、运输紧张等问题
D.有步骤、有重点地开发能源、矿产和水力资源,使其成为全国的动力基地
2.西部大开发中的青海、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都提出了“以科技为先导,立足本地资源优势,发展特色经济”的战略,下列关于两省区“特色经济”的叙述中,属于青海省的是( )
①全国的钾肥基地 ②我国特色产品加工、出口基地
③全国的石油、天然气能源基地 ④我国的水电基地
A.①②B.③④
C.②③D.①④
解析 第1题,西部地区资源丰富,但生态环境脆弱。
应发挥其能源、资源优势,促进经济发展,同时保护好生态环境。
第2题,青海有我国著名的察尔汗盐湖,建有我国最大的钾肥厂;黄河上游的青海、甘肃境内河段水能丰富,已实现了梯级开发,这二者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所不具有的优势。
答案 1.C 2.D
长江经济带的发展规划明确提出要形成“一轴”“两翼”“三极”“多点”的空间规划。
据此回答3~4题。
3.下列关于“一轴”“两翼”“三极”“多点”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一轴”是指京沪铁路
B.“两翼”中的南翼以沪蓉运输通道为依托
C.“三极”是长江经济带的三大增长极
D.“多点”是指发挥三大城市群地级市的支撑作用
4.长江黄金水道是实现长江上中下游协调发展的依托,其形成的主要社会经济条件是( )
A.水量大,水位变化小
B.上游资源丰富
C.宜宾以下可通航
D.中下游地区人口稠密,经济发达
解析 第3题,“一轴”是指长江黄金水道,“两翼”中的“南翼”是以沪瑞运输通道为依托;“多点”是指发挥三大城市群以外地级市的支撑作用。
第4题,长江黄金水道形成的社会经济条件主要是沿途特别是中下游人口稠密,城镇众多,社会经济发达,货流量大,人流量大,对运输需求大。
答案 3.C 4.D
5.下图为京津冀区域发展规划示意图,读图回答问题。
(1)京津冀地区规划发展京北新城、京南新城、京东新城,有何意义?
(2)北京正“腾笼换鸟”,构筑“高精尖”产业体系,原有的一些传统产业正逐步移出北京市区。
简述曹妃甸区承接北京重化企业产业转移的优势条件。
解析 第
(1)题,京津冀地区规划发展京北新城、京南新城、京东新城的意义,需要从北京等城市的城市化过程出现的问题以及解决措施入手,分析其可以加强区域中心城市的带动作用,促进整体经济发展和均衡发展。
第
(2)题,承接北京重化企业产业转移的优势条件主要从土地、交通、污染、政策等方面考虑。
答案
(1)可以缓解北京、天津等大城市人口、交通和环境的压力;分散其部分职能;也可以带动区域城镇化进程,促进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和均衡发展。
(2)土地广阔,地价低廉;交通条件好,有便捷的陆上运输和海上运输;接近原料产地;远离市区,减少对城市居民的污染和影响,也便于污染的综合处理;国家优惠政策扶持等。
课后素养提升
合格考——大显身手
长江经济带既是我国综合实力最强、战略支撑作用最大的区域之一,也是一条面向国内外开放合作的重要走廊。
结合下图回答1~2题。
1.有关长江经济带农业基地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长江流域全部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是重要水稻分布区 ②长江流域是我国油菜、棉花的重要分布地区 ③长江流域蚕桑基地主要分布在太湖平原和四川盆地 ④长江流域是我国重要的甜菜、甘蔗、长绒棉分布基地
A.②③B.③④
C.①③D.①②
2.关于长江经济带发展的区位优势说法正确的是( )
①可连接环渤海经济区和珠江三角洲经济区 ②横贯我国东、中、西三大区域
③在全国经济格局中仅次于珠江三角洲地区 ④具有海陆双向开放的区位优势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②④D.①③④
解析 第1题,长江流域包括源地青藏高原,故①错误;甜菜主要分布在黑龙江、吉林、内蒙古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等地,长绒棉分布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故④错误。
第2题,长江经济带能连接北部的环渤海经济区和南部沿海的珠江三角洲经济区,在全国经济格局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答案 1.A 2.C
下图为长江经济地带部分地区示意图。
读图,回答3~4题。
3.图中经济地带( )
①Ⅰ轴、Ⅱ轴分别沿河流、铁路线分布 ②Ⅱ轴较Ⅰ轴经过地区地势平坦、地价较低 ③M区能源供需不平衡,需要从外区调入 ④N区新兴工业和第三产业发达,环境质量优良
A.①③B.①④
C.②③D.③④
4.为扩大就业和促进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在产业转移过程中N区域可大力承接M区域( )
A.原料指向型工业和技术指向型工业
B.动力指向型工业和市场指向型工业
C.劳动力指向型工业和市场指向型工业
D.劳动力指向型工业和原料指向型工业
解析 第3题,图中Ⅰ轴沿长江分布,Ⅱ轴沿沪杭、浙赣、湘黔等铁路线分布;Ⅱ轴经过江南丘陵,地势有一定起伏;M区为长江三角洲,该区域能源供给较少但需求量大,需要从外区调入;N区传统工业发达,环境质量较差。
第4题,N区经济发展水平较M区低,在廉价劳动力方面有优势,且该区域矿产资源较为丰富,因此可大力承接M区域劳动力指向型工业和原料指向型工业转移。
答案 3.A 4.D
读长江流域示意图,回答第5题。
5.针对该流域的生态环境问题说法正确的是( )
A.西部山区需退耕还林、退牧还草
B.中部地区需进行石漠化荒山治理
C.水质总体较好,不需治理
D.应大开发大保护
解析 石漠化荒山治理主要是在西部山区;长江水质总体较好,但部分地区水污染呈加剧趋势,需要治理;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总体要求是:
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
答案 A
继深圳经济特区和上海浦东新区之后,2017年4月党中央国务院决定在河北雄县、容城、安新三县及周边地区设立雄安新区,以集中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促进京津冀一体化发展。
雄安新区将建设成蓝绿交织、清新明亮、水城共融的生态城市,城区人口规模控制在300万人以内。
据此,回答6~8题。
6.设立雄安新区的目的不包括( )
A.逐步实现首都搬迁
B.培育创新驱动发展新引擎
C.分散大城市职能,有效解决“大城市病”
D.调整优化京津冀城市布局和空间结构,推进京津冀一体化发展
7.雄安新区的区位优势包括( )
①交通便捷通畅 ②位置优越,距离北京、天津较近 ③生态环境优良,环境承载力大 ④原有开发程度低,发展空间大
A.①②B.③④
C.②③④D.①②③④
8.根据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关于京津冀整体功能定位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以北京、天津为核心的世界城市群
B.区域整体协同发展改革引领区
C.北方地区创新驱动经济增长新引擎
D.新型城镇化发展示范区
解析 第6题,设立雄安新区的目的有培育创新驱动发展新引擎,分散大城市职能,有效解决“大城市病”,调整优化京津冀城市布局和空间结构,推进京津冀一体化发展,但是并不是要将首都进行搬迁,A错误。
第7题,雄安新区的区位优势有交通便捷通畅,同时位置优越,距离北京天津近,生态环境优良,环境承载力大,原有开发程度低,发展空间大,①②③④正确。
第8题,京津冀整体功能定位是:
以首都为核心的世界级城市群、区域整体协同发展改革引领区、全国创新驱动经济增长新引擎、生态修复环境改善示范区。
答案 6.A 7.D 8.B
等级考——小试牛刀
江湖关系和谐是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定位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但是近50年来,洞庭湖经历了35次水灾,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洪水接二连三暴发,洞庭湖有效蓄洪能力急剧下降,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据此完成1~3题。
1.洞庭湖对长江及其支流水量季节变化的影响是( )
A.汛期削减洪水流量B.冬季长江水补给湖水
C.增加水量的季节变化D.对枯水期流量没有影响
2.洞庭湖蓄洪能力下降的人为原因是( )
①长江上游植被遭到破坏,入湖泥沙增多 ②暴雨 ③长江洪水倒灌 ④大规模围湖造田
A.①②B.①③
C.②③D.①④
3.要改变这种状况,当前应采取的措施是( )
①在长江上游植树造林 ②退耕还湖 ③拆除围垸,迁移居民 ④疏通出湖河道
A.①②③④B.①②③
C.②③④D.①③④
解析 第1题,洞庭湖对长江的影响主要是调节径流量,使径流量变的稳定。
第2题,洞庭湖蓄洪能力下降的人为原因是人类不合理的活动,导致湖面萎缩。
第3题,要改变水小灾大的局面,要对河流的上、中游和湖口地带进行综合治理。
答案 1.A 2.D 3.A
粤港澳大湾区是世界第四大湾区,一般而言,湾区经济发展主要经历了港口经济、工业经济、服务经济、创新经济四个阶段。
港珠澳大桥总长55千米,是当今世界最长的跨海大桥,主体工程由6.7千米的海底沉管隧道和22.9千米的桥梁组成,沉管隧道是通过把预先制成的管道沉入开挖好的海底稳定地层并连接而成的隧道。
大桥通车后将促进粤港澳大湾区内互联互通。
2017年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上升为国家级战略,下图为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示意图。
据此完成4~6题。
4.目前广州、深圳应当( )
A.强化港口建设,重点发展转口贸易
B.提升创新型产业占经济结构的比重
C.重点发展造船、汽车等基础工业
D.以香港为标准打造国际金融中心
5.在粤港澳大湾区中,以“山水城市”和“二线城市”为定位的惠州发展的主要优势条件是( )
①水源和农产品 ②基础设施 ③原料和动力 ④生态环境
A.①②B.①③
C.①④D.②④
6.港珠澳大桥海底沉管隧道铺设难度大的原因是( )
A.需经过海水较深的海沟
B.海底沉积物深厚,流动性强
C.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上
D.空气含盐高,腐蚀性强
解析 第4题,在湾区建设的背景下,应重在创新,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升级,所以目前广州、深圳应当提升创新型产业占经济结构的比重,而不是重点发展造船、汽车等基础工业,也不是强化港口建设,重点发展转口贸易。
国际金融中心属于高级职能,不可能任何城市都要建立。
第5题,惠州发展的主要优势条件有“山水城市”,对应的是水源和农产品丰富,“二线城市”对应的是良好的生态环境。
其基础设施相对一线城市而言并不完善,原料和动力供应也相对不足。
第6题,港珠澳大桥海底沉管隧道铺设难度大的原因是海底沉积物深厚,流动性强。
大桥经过的区域没有海沟;该区域位于亚欧板块内部,不在环太平洋地震带上;空气含盐高,腐蚀性强对海底铺设沉管隧道影响不大。
答案 4.B 5.C 6.B
7.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湾区经济作为重要的滨海经济形态,是当今国际经济版图的突出亮点。
粤港澳大湾区(位置见下图)是由广州、佛山、肇庆、深圳、东莞、惠州、珠海、中山、江门9市和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组成的城市群。
它是与美国纽约湾区、旧金山湾区和日本东京湾区并肩的世界四大湾区之一,是国家建设世界级城市群和参与全球竞争的重要空间载体。
2017年7月1日上午,《深化粤港澳合作推进大湾区建设框架协议》在香港签署。
东京湾区
纽约湾区
旧金山湾区
粤港澳大湾区
面积(万km2)
1.36
2.15
1.80
4.33
人口(万人)
4347
2340
715
6671
GDP(万亿美元)
1.80
1.40
0.76
1.40
人均GDP(万美元)
4.1
6.0
10.0
2.0
第三产业比重(%)
82.3
89.4
82.8
62.2
集装箱吞吐量(万TEU)
766
465
227
6520
机场旅客吞吐量(亿人次)
1.12
1.30
0.71
1.75
世界100强大学数量(所)
2
2
3
4
财富500强公司数量(家)
38
17
16
17
(1)评价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条件。
(2)分析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3)说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需重点做好哪些方面的工作。
解析 第
(1)题,结合表中数据可知,和其他三个湾区相比,我国粤港澳大湾区在土地面积、人口数量、世界百强高校、交通等方面有优势,而在人均GDP、第三产业比重、财富五百强公司数量等方面有劣势。
第
(2)题,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有利于推动内地与港澳的深化合作以及发挥其对全国的辐射、引领和示范作用。
同时有利于发挥各自优势,进一步加强分工与合作。
第(3)题,可从推进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市场一体化水平、提高科技水平、加强协作、加快产业升级等方面回答。
答案
(1)利:
土地面积大,发展空间广阔;人口数量多,劳动力充足;有4所世界百强高校,科技实力强;客货吞吐量大,交通便捷,运输能力强。
弊:
与其他三个湾区相比,人均GDP较少,经济实力相对较弱;第三产业比重较低,产业结构需进一步优化;财富五百强公司数量较少,大型企业的竞争力较差。
(2)利于推动内地与港澳的深化合作;利于粤港澳大湾区产业分工与合作;利于发挥其对全国的辐射、引领和示范作用。
(3)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共建宜居宜业宜游的优质生活圈;提升市场一体化水平,加大投资、贸易规模等;提高科技水平,提高国际竞争力;加强协作与融合,支持重大合作平台建设;加快制造业转型升级,重点培育新型产业,打造新型产业集群。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新教材 高中地理 第四 区域 发展战略 第二 我国 学案湘教版 必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