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试题库 整理版1.docx
- 文档编号:23433556
- 上传时间:2023-05-17
- 格式:DOCX
- 页数:42
- 大小:57.98KB
中国古代文学试题库 整理版1.docx
《中国古代文学试题库 整理版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古代文学试题库 整理版1.docx(4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国古代文学试题库整理版1
中国古代文学试题库
第一部分先秦两汉文学试题
一、填空
1.鲧禹治水的神话记载在典籍《山海经》中。
2.《尚书》在汉代被尊为经,故又称书经
3.《春秋左传正义》的作者是孔颖达。
4.庄子文章往往围绕一个中心来组织结构,后人称之为轮辐式结构。
5.“屈原”的“原”是他的字
6.东汉京都赋的代表作有班固的《两都赋》和张衡的《二京赋》。
7.《孔雀东南飞》原名《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8.《过秦论》的作者是贾谊。
9.现存最早的《国语》注本是三国时期吴人韦昭的《国语注》。
10.《古诗十九首》最早著录于萧统的《文选》。
11.在古代神话中,仓颉相传是文字的创造者。
12.三家诗是指鲁人申培、齐人辕固,燕人韩婴。
13.《春秋》三传分别是:
《左传》、《公羊传》、《谷梁传》。
14.语录体是《论语》文体的基本特征。
15.“缘木求鱼”的成语出自《孟子》
16.《庄子》的说理散文,最具文学意味的是“三言”,即寓言、重言、卮言。
17.中国文学史上影响深远的“悲秋”主题,实由宋玉所撰《九辩》发端。
18.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19.枚乘的赋体代表作是《七发》。
20.司马迁,字子长
21.较详细地记载了“女娲补天”的神话的书籍是《淮南子》。
22.《诗》到了_汉_代被统治者奉为经典,称作《诗经》。
23.我国诗歌沿着《诗经》开辟的抒情言志道路前进,抒情诗_成为我国诗歌的主要形式。
24.《公羊传》的作者是公羊高。
25.有位伊人,在水一方。
26.“狡兔三窟”成语出自《战国策》。
27.《汉书》是我国第一部断代史,它的编纂体例是纪传体。
28.东汉京都赋的代表作家主要有班固和张衡。
29.《乐府诗集》是由郭茂倩所编。
30.《史记正义》的作者是张守节。
31.反映治理洪水的神话是鲧禹治水。
32.按音乐标准,把《诗经》三百零五篇划分为风、雅、颂三类。
33.孔子生于前551年。
34.“舍生取义”成语出自《孟子》。
35.《国语》的性质是国别史。
36.《庄子》三言分别是指:
寓言、重言、卮言。
37.《战国策》是由汉代学者刘向编辑成书的。
38.《九辩》开创了文学史上的“悲秋”题材。
39.东汉时期代表性的楚辞注本主要是王逸的《楚辞章句》
40.《史记集解》的作者是裴骃。
41.上古神话主要分为_事物起源神话_,反映人与自然斗争以及人类之间战争两大类。
42.《尚书》一名的意思是_上古之书__。
43.被司马迁称为“礼义之大宗”的先秦著作是《_春秋_》。
44.“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这句话出自《论语__》。
45.关于《诗经》的编集,有所谓献诗、___采诗__、删诗之说。
46.《诗经》中颂扬周始祖后稷的诗歌是《__大雅·生民___》。
47.《周礼·春官》把风、赋、比、兴、雅、颂合称为__六诗________。
48.《_国语》被后人称为“春秋外传”。
49.《孟子·滕文公》所指“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息”的人物的言行集中载录于《战国策》一书。
50.《国殇》是《九歌》中祭祀_阵亡将士__的作品。
51.汉大赋在结构上常采用__主客问答_的形式。
52.赵壹的《刺世嫉邪赋》属于汉赋中的_抒情小赋__类型。
53.司马迁说他编纂《史记》的宗旨,是要“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_成一家之言_。
”
54.《史记》的人物传记主要载录在本纪、世家_和列传中。
55.游记、碑文等体裁肇兴于__东汉__时期。
56.乐府_是汉代出现的一种合乐诗体。
57.盘古神话属于神话类型中的__创世神话_。
58.韩愈《进学解》称其文字“佶屈聱牙”的先秦著作是《_《尚书》
59.一般认为,《诗经》中的风、雅、颂是以__音乐类型_为划分标准的。
60.春秋时代,贵族常常在外交场合引用《诗经》来表达自己的志意,这叫做_赋诗言志_。
61.《卫风·氓》/《邶风·谷风》是《诗经》中弃妇诗的代表作。
62.《诗经》名句“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出自《_小雅·采薇_》。
63.“《春秋》三传”是指《公羊传》、《穀梁传》和_《左传》_。
64.战国纵横家的言行集中载录在刘向所编的《_战国策_》一书中。
65.早期诸子散文的文体形态为_语录_体和格言体。
66.“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思无邪。
”这句话出自《_论语_》。
67.“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一语出自《__孟子__》。
68.《_湘君_》和《湘夫人》是《九歌》中祭祀湘水之神的作品。
69.《_橘颂_》是我国最早的一首咏物诗。
70.《_九辩_》开创了中国文学史的“悲秋”主题。
71.贾谊政论文的代表作是《_过秦论_》。
72.“疾虚妄”是王充名作《_论衡_____》的基本精神。
73.汉大赋在结构上常采用_主客问答___的形式。
74.《史记》的人物传记主要载录在__本纪__、世家和列传中。
75.《诗经》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在先秦称作“诗”或“诗三百”至汉代才奉为经典,称作《诗经》。
76.《诗经》中的“二南”指周南、召南。
77.《诗经》中的“二雅”指大雅、小雅。
78.《诗经》中的“三颂”是指周颂、商颂、鲁颂。
79.《韩非子、五蠹》中的“五蠹”是指学者,言谈者,工商,患御者、带剑者、五种人。
80.《论语侍坐章》中的“四子”是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四个人。
81.烛之武是《左传》中的《烛之武退秦师篇中的人物。
82.邵公是《国语》中《邵公谏弭谤》篇的人物。
83.冯谖是《战国策》中的《冯谖客孟尝君》篇中的人物。
84.“形容枯槁”出自《战国策》中的《苏秦始将连横》篇。
85.秦代文学的代表作家是李斯,其代表作品是《谏逐客书》。
86.汉代大赋的最具代表性的作家是司马相如,他的代表作是《子虚赋》和《上林赋》。
这两篇作品不写于同时,但内容连贯,构思一贯,结体谨严,实为一篇完整作品的上下章。
87.司马迁修史的宗旨是:
“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__,成一家之言”。
88.班固的《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的.断代史。
89.《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
它收集了上自西周初年,下至春秋中叶五百年间的305篇诗歌。
90.第一篇记事详细完整的编年体史书是《左传》。
91.第一部国别史是《国语》。
92.记载战国史实又分国记事的史书是《战国策》。
93.以屈原为代表的《楚辞》标志着中国诗歌从民间集体歌唱到文人独立创作的更高发展阶段的出现。
94.“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出自《国语》中的《邵公谏弭谤》篇。
95.“缘木求鱼”出自《孟子》中的《齐桓晋文之事章》篇。
96.“锲而不舍”出自《荀子》中的《劝学》篇。
97.“夙兴夜寐”、“信誓旦旦”出自《诗经》中的《氓》篇。
98.《逍遥游》篇是庄子的代表作。
99.“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是《离骚》的名句。
100.《楚辞》最早的注本是《楚辞章句》。
二、名词解释
1.神话神话是上古先民通过幻想以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生活所作的形象描述和解释,用虚幻的想象表现了先民们征服自然、战胜自然的强烈愿望和乐观主义、英雄主义精神,是人类早期不自觉的积极浪漫主义艺术创作。
它是原始文学的一种重要样式,是后世文学艺术的重要土壤和武库。
3.诗三百即《诗经》。
《诗经》在先秦时不称“经”,而是称“诗”或“诗三百”,如《论语》引《诗》评《诗》即是如此。
《诗经》本有305篇,举其整数,故称“诗三百”。
西汉初成为官学,被尊为经,始称《诗经》,后世也有沿称“诗三百”的。
4.诗六义即风、雅、颂、赋、比、兴的合称。
风、雅、颂是《诗经》的三个组成部分,也是根据地域和音乐的不同对《诗经》的分类。
风也叫国风,是带有诸侯各国地方特色的乐歌,雅是周王朝京都地区的乐歌,分大雅、小雅。
颂是王室宗庙祭祀或举行重大典礼时的乐歌,分周颂、鲁颂、商颂三颂。
赋比兴:
《诗经》常用的三种艺术表现手法。
赋指的是铺陈直叙事物的方法。
比即比喻或比拟。
兴即托物起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
5.四家诗指汉初出现的传授《诗经》的齐人辕固、鲁人申培、燕人韩婴、赵人毛苌四家诗。
前三家属“今文诗”,西汉时立于学官,分别亡于三国、西晋和宋时。
《毛诗》属“古文诗”,东汉时立于学官,训诂多用《尔雅》,事实多本《左传》,流传至今。
6.风雅颂是《诗经》的三个组成部分,也是根据地域和音乐的不同对《诗经》的分类。
风也叫国风,是带有诸侯各国地方特色的乐歌,共有十五国风,160篇,多是民歌,少数是贵族作品。
雅是周王朝京都地区的乐歌,分大雅、小雅。
大雅31篇,多朝会宴享之作;小雅74篇,多个人抒情之作。
雅诗中也有部分民歌。
颂是王室宗庙祭祀或举行重大典礼时的乐歌,分周颂、鲁颂、商颂三颂,共40篇。
7.赋比兴赋比兴是《诗经》标志性艺术手段。
简单地说,赋就是把诗人的情志或引用对象铺陈直叙出来;比就是比喻;兴就是起兴、发端,一般在一首诗或一章诗的开头,它可以跟诗歌所抒发的情思有关,也可以无关。
赋比兴后来成为我国诗歌创作的一种基本手法。
9.今文三家诗《春秋》过于简短而语义隐晦,因此出现了一些对之解释的著作。
有传为春秋时鲁人左丘明所著的《左传》,以及战国齐人公羊高撰的《公羊传》和战国鲁人穀梁赤撰的《穀梁传》。
《公》、《穀》阐述《春秋》的“微言大义”,《左传》则以史实叙说历史。
10.毛传郑笺汉代毛亨、毛苌为《诗经》所作的注解名为《毛诗故训传》,简称“毛诗”。
东汉郑玄又为“毛诗”作笺注,名为《毛诗传笺》,简称“郑笺”。
12.春秋三传:
《左传》、《公羊传》《谷梁传》的合称。
《公羊传》由战国时齐人公羊高撰,后汉景帝时公羊寿及其弟子胡毋生写定;《穀梁传》由战国时鲁人谷梁赤撰,汉时由传人写定。
这两传都注重阐述《春秋》一书的微言大义;《左传》重在补充史实,文学价值更高。
13.孔孟:
孔子和孟子的合称。
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后人称为“至圣”,《论语》是以记载孔子言行为主的语录体著作。
孟子是战国中期儒家的重要代表,后世称为“亚圣”,《孟子》是以记载孟子言行为主的语录体散文。
14.老庄:
老子和庄子的合称。
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老子》是道家后学对他思想的记载和发挥。
庄子是战国中期道家的代表,《庄子》是他与其后学的著作的合辑。
17.楚辞:
有三重含义:
一是指出现在战国时代、楚国地区出现的一种新的诗体;
二是指战国以及汉人用这种新诗体写出的作品;
三是指汉人把上述作品编辑在一起而成的一部作品集。
代表作家有屈原和宋玉等。
《离骚》、《九歌》、《九章》、《九辩》等是代表作。
18.风骚:
《诗经》与《楚辞》的并称,是取《诗经》中的重要作品“国风”和《楚辞》中的重要作品《离骚》,简括而称为“风骚”。
“国风”是我国古代现实主义的杰出代表作和发端之作,《离骚》是我国古代积极浪漫主义的代表作和发端之作。
这两部作品开创了我国古代文学两个优秀的传统,长期以来一直是后人学习的范本。
22、诸子百家:
指春秋战国时出现的代表不同阶级和阶层利益的各种学术派别。
当时,各派纷纷著书立说,招徒授学,宣扬自己的主张,互相辩难,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据《汉书·艺文志》记载,诸子百家主要有儒、道、阴阳、法、名、墨、纵横、农、杂、小说十家,影响较大的为儒、道、墨、法四家,尤以儒、墨为显学。
25.散体赋:
也叫大赋,汉初形成,汉武帝至东汉中期最盛。
它是汉赋的主要代表,居于主流地位。
以写帝王贵族生活为主,既讽且劝,曲终奏雅,客主首引,韵、散结合。
奠基之作为《七发》、成熟之作为《天子游猎赋》。
26.汉赋四大家:
指汉代以创作大赋出名的司马相如、扬雄、班固、张衡四人。
前二人为西汉赋家,后二人是东汉赋家。
28.《太史公书》:
《史记》的原名。
因作者司马迁曾任太史令,其文章中又屡屡自称“太史公”,故汉人多以此相称,也有称《太史公记》、《太史公百三十篇》的。
东汉末灵帝时方有《史记》之称。
30、《史记》三家注:
《史记》唐代及以前的三家最重要的注本,分别是晋(宋)裴骃的《史记集解》、唐司马贞的《史记索隐》和唐张守节的《史记正义》。
31.班马:
班固与司马迁的合称。
司马迁是纪传体通史的开创者,其所作《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班固继承《史记》的传统,著作《汉书》,这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
纪传体是以人物传记为主,记载历史人物的生平事迹与性格特征,文学性强。
《史记》和《汉书》也是传记文学的代表作品。
33.乐府诗:
乐府原是管理音乐的政府机构,后来把乐府机构收集整理起来的歌辞称为乐府诗。
魏晋以后,文人利用汉乐府旧题创作的徒诗也称为乐府诗。
乐府诗主要收集在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中。
34.乐府:
本是古代掌握音乐的官署机构,秦代已有之。
六朝时,人们把合乐的歌辞、袭用乐府旧题或模仿乐府体裁写成的诗歌统称为“乐府”,于是乐府演变成为一种诗体名称。
沿用到后世,涵义进一步扩大,如宋人把词,元、明人把散曲也称作乐府。
38.《古诗十九首》:
最早见载于萧统编的《文选》,因作者佚名,时代莫辨,风格相近,萧统泛题为“古诗”。
诗非一人一时之作,作者是中下层文人,创作时代为东汉末年的桓帝、灵帝之世,思想内容呈现出复杂的时代特点,都带有生命意识觉醒后的感伤色彩。
艺术上浑然天成,言近旨远,语短情长,耐人寻味。
是汉代文人五言诗成熟的标志。
三、简答题答案
1.简述我国上古歌谣的艺术特征。
我国上古歌谣在艺术特征有四:
一是它的集体性、综合性的艺术形式。
二是它再现生活的直接性。
三是句式简单、语言简朴、节奏流畅。
四是以赋为主的表现手法。
结合作品来谈。
(各2分,10分)
2.简述我国神话的基本特征
我国神话的基本特征主要有:
在思想内容方面,其特色主要表现在:
(1)具有较强的现实性,从中随处可见当时先民为生存而从事劳动创造的情况、先民同大自然斗争的具体情形,也可以看到当时社会斗争的真实面貌(2分)。
(2)将人神化,重视人的力量和人的社会性,表现了他们对真理的不懈追求和对理想的热烈的憧憬,表体现了中华民族立足现实人生、自强不息、坚韧顽强的斗争精神和奋发昂扬的乐观品格(2分)。
在艺术方面,
(3)我国上古神话首先表现出了为人生、以人的生存为中心的原始艺术精神,展示了我们民族未来的艺术思维特征(2分)。
(4)我国上古神话对现实生活的描绘和表现,并不直接、具体,而是通过其幼稚幻想加工过的变态现实。
在反映中华民族追求真理、富于理想、意志坚强、积极进取、乐观豪迈的民族性格基础上,形成了神话的积极浪漫主义精神(2分)。
(5)我国上古神话成功运用了后世所说的幻想、想象和夸张、拟人等浪漫主义手法(2分)。
3.我国神话有哪些主要内容?
现存我国神话的内容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是探索天地创始、万物生成和人类起源奥秘的开辟神话,最有代表性的是盘古、女娲神话(2分)。
二是以风、雷、鸟、兽、草、木等为描述对象的自然神话,反映了先民敬畏和征服自然的心态,如“雷神”、“海神”、“水伯”等,最有名的是精卫填海和夸父逐日(2分)。
三是英雄神话,表现了先民主体意识的初步觉醒,它们朦胧意识到了人是世界的中心、宇宙的主人,其主角是半人半神或受神力支持的“英雄”,较有名的如《鲧禹治水》和《后羿射日》(2分)。
前者歌颂了治水英雄鲧禹父子,后者歌颂的是征服旱灾的英雄后羿(2分)。
四是关于异域奇国、怪人神物的传奇神话,反映了初民企图突破自然条件的限制,改造自身生活环境的愿望和理想,形象奇特,富于奇趣,具有超现实性、超自然性,如驩头、吐丝女、羽民国、长臂国、厌火国等(2分)。
4.简述古代神话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古代神话对后世文学的影响主要表现在:
(1)古代神话为后代作家、诗人的文学创作提供了非常丰富的文学素材和艺术形象(2分);
(2)古代神话中的女娲、夸夫、刑天等形象,表现出了顽强意志和坚定信念,对光明的追求和乐观的信念,对后代文学家理想和信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2分);结合例子。
(2分)
(3)古代神话中的浪漫幻想启发后代作家的思维,拓展了他们的想象空间和表现范围(2分),结合例子。
(2分)
5.简述《诗经》的艺术特点
《诗经》的艺术特点主要有:
(1)赋、比、兴手法的运用(3分);
(2)重章叠唱(2分);(3)多种修辞手法的灵活使用(3分);(4)句式以四言为主,节奏明快,富于变化(2分)。
6.简述《诗经》对后代文学的影响
《诗经》对后代文学的影响非常深远,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
首先是它开创了我国诗歌的现实主义优良传统。
其“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的创作精神,启发和推动了后世作家密切关注现实、国家命运和民生疾苦,如汉乐府民歌作家、建安诗人、陈子昂、杜甫、新乐府运动诸诗人等的乐府作品,都是对这种创作精神的直接继承(3分)。
其次,它赋、比、兴的艺术手法为后世文学的创作提供了成功的艺术借鉴。
其后屈原以香草美人寄情言志、表达爱憎的手法,汉乐府民歌中的寓言拟物诗,阮籍的《咏怀》,郭璞的《游仙》,李白的《古风》,李商隐的《锦瑟》,陆游的《卜算子·泳梅》以及元曲清戏中的美刺讽喻作品,无不是对《诗经》比兴手法的继承发展,以至形成了我国文学韵味悠长、含蓄蕴藉的民族特色。
至于其赋的手法,对后世文学也有颇深远的影响。
赋体文学是由它直接发展而来的。
此外,诗歌、词、戏曲、小说中亦有很多作品糅进了赋的手法。
再次,它确立了民间文学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诗经》中的诗歌绝大部分是民歌,朴素清新,生动活泼,和谐自然,给后世文人学习民间文学开辟了广阔的道路。
从文学史发展看,一种新的文学样式,常常是先从民间孕育,然后由文人予以加工发展。
历代一些有成就的作家,也多是通过向民间文学学习,丰富自己的创作。
向民间文学学习,这是我国文学发展历史的优良传统(4分)。
8.简述先秦历史散文的发展及特点
先秦历史散文的发展,大致可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夏到春秋时期,以《尚书》和《春秋》为代表,此期史官分司,言、事不混,如《尚书》记言,《春秋》记事,文字古朴简洁(3分)。
第二阶段从春秋末到战国初期,代表作是《左传》和《国语》,此时的创作,既记言又记事,言事相融,篇幅加长,内容祥赡,记事曲折,写人生动,富于文采(3分)。
第三阶段是战国中后期,以《战国策》为代表,它采取国别体,吸取《左传》、《国语》的创作技巧并加以发展,使历史散文发展到新的高峰(4分)。
11.简述先秦诸子的发展概况及特点
先秦诸子散文的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1分):
春秋末、战国初为第一阶段,代表作有《论语》、《墨子》,文章多为语录体,或为简明的议论短章(3分)。
战国中期为第二阶段,代表作是《孟子》、《庄子》,逐渐由语录体发展为对话式论辩文与专题论文(3分)。
战国后期为第三个阶段,《荀子》、《韩非子》是其代表作,其文章都是宏篇巨制的专题论文,完善了论说文的体制(3分)。
12.简述先秦诸子的特点
先秦诸子具有鲜明的特点:
1、思想上,它们都坚持独立思考,各抒己见,放言无惮。
与之相应,文风上也各具个性和风格(2分)。
2、语言上,它们都善用比兴,深于取象(2分)。
3、文体发展上,先秦诸子散文首先确立了论说文的体制(2分)。
从语录体的有观点无论证,到论点明确、论据充分、逻辑严密、结构完整的专题论说文,显示了我国论说文发展的大致风貌(2分)。
此外,先秦诸子散文中一些故事叙述,颇类小说,为后世的叙事文学提供了营养(2分)。
16.简述“香草美人”意象具有哪些内涵
(1)香草意象有两层含义:
一是指品德和人格的高洁;诗人有时以香草自称,有时又用来指称他尊敬的人,所有这些人,都具有高洁的人格(2分);二是与恶草相对,象征者政治斗争的双方(2分);
(2)美人意象一般被解释为比喻,或喻君王,或自喻(2分)。
其中最集中的表现在以男女关系比喻君臣关系(2分)。
以男女婚约的变化喻君臣关系的改变,不仅形象生动,还符合中国人的思维习惯(2分)。
18.简述汉赋的分类及其发展概况
汉赋是汉代文学的代表,可分为骚赋、大赋和小赋三类,三者之中,大赋又是汉赋的代表(1分)。
汉赋的发展,可分三个阶段看:
第一个阶段是从汉初到武帝即位。
这一阶段流行骚体赋,贾谊是其代表作家,大赋也开始形成,出现了枚乘的《七发》。
此时辞赋创作中心不在朝廷而在藩国(3分)。
第二个阶段从汉武帝到东汉中期,此期大赋创作最为兴盛,著名的汉赋四大家皆出此期,骚赋和小赋创作无法与之相比,但亦未中止(3分)。
第三个阶段从东汉中叶以后至汉末,这是大赋衰微期,抒情小赋的勃兴期,直启魏晋的抒情赋创作(3分)。
19.简述汉大赋的成因
汉大赋的成因有多种因素:
(1)春秋以来思维的精细化、“渐尚骋辞”的语言自觉、追求大、全、气势力量的审美意识,汉帝国的强盛和汉代帝王、藩侯的爱好提倡,是影响其产生的文学之外的历史和现实因素。
(2)从文学渊源看,《诗经》、《楚辞》、先秦诸子散文尤其是纵横家说辞、俳优讽谏之语等,都给汉大赋提供了丰富的艺术营养。
20.简述汉大赋的特点
汉大赋的特点:
(1)篇幅较长,结构宏大,一般都在千字以上。
(2分)
(2)善于用铺陈、夸张的手法,富丽的辞藻。
(2分)
(3)侧重铺写宫苑、京都、宫殿、山川等壮丽事物,帝王的政治、军事、祭祀等重大活动,以及帝王贵族声色犬马、畋猎驰逐等生活。
(2分)
(4)主旨则既美且刺。
其效果往往是“劝百讽一”。
(2分)
(5)多采用主客问答式,赋文一般由序、正文(主客彼此夸耀)、结尾(往往以一方向另一方诚服作结)。
序和结尾一般用散文,正文以韵文为主。
(2分)
21.试论《天子游猎赋》的主题及其在汉赋史上的地位
《天子游猎赋》前后两部分主题是统一的,即反对奢侈,崇尚节俭,抑诸侯而尊天子,维护汉帝国的统一。
其间又有对人民生产、生活的关心,及对天子功德、帝国昌盛气象与风貌的热情歌颂。
(4分)
《天子游猎赋》在汉赋史上的地位:
(1)确立了汉大赋虚构人物、设为问答、铺张扬厉的体制(2分);
(2)奠定了大赋讽劝兼杂、“劝百讽一”的主题模式(2分);(3)其体制成为后世赋家学习模仿的典范(2分)。
22.汉乐府民歌的艺术特色
汉乐府民歌的艺术特色:
(1)最突出的特色是以叙事为主,善于剪裁和安排情节。
汉乐府民歌虽也有一些抒情诗颇具时代特征,但最能体现其特色的还是大量的叙事诗。
这些诗或描写一个场面,或叙述一个完整曲折的故事,在叙事上取得了突出成就,其中最成熟的作品是《陌上桑》和《孔雀东南飞》。
两诗都注意以人物关系构建叙事情节,以人物冲突推动情节的发展,并注意人物活动的典型环境(4分)。
(2)善于通过人物的语言和行动来刻划人物的性格特征。
如《东门行》中妻子与丈夫的对话,《上山采蘼芜》中弃妇与故夫的答对,《陌上桑》中“罗敷前致辞”的从容、无畏,《孔雀东南飞》中焦母捶床大怒、刘母拊掌而悲等都是其例(2分)。
(3)善于运用比兴、拟人、夸张、铺陈和烘托手法。
如《白头吟》以“皑如山上雪,皎若云间月”比喻女子的爱情纯洁;《陌上桑》以铺陈手法,表现罗敷的美丽等(2分)。
(4)语言朴素自然,生动活泼。
句式上打破《诗经》的四言,以杂言为主,逐渐趋于五言(2分)
23.文人五言诗产生发展的过程
文人五言诗产生发展的过程:
(1)五言诗的产生经历了从杂言到民间五言,再到文人五言的一个相当长的过程(2分)。
(2)早在秦代,民间歌谣中已出现了以五言为主的《长城之歌》(2分)。
(2)西汉已出现了以五言为主的《戚夫人歌》和《李延年歌》,这时期的乐府民歌中,也杂用了一些五言(2分)。
(3)汉成帝时,民间完整的五言歌谣已经形成(2分)。
(4)班固的《咏史》是最早出现的文人五言诗,是他有意模仿乐府民歌之作,质木无文(2分)。
(5)东汉中后期,创作者继增,至《古诗十九首》产生而达到成熟(2分)。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国古代文学试题库 整理版1 中国古代文学 试题库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