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简答与名词解释.docx
- 文档编号:23426930
- 上传时间:2023-05-17
- 格式:DOCX
- 页数:14
- 大小:25.33KB
部分简答与名词解释.docx
《部分简答与名词解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分简答与名词解释.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部分简答与名词解释
注:
考试题型:
单选(五选一)30分
填空:
20分
名词解释:
20分(可能会考:
单克隆抗体,超敏反应,人工主动免疫,消毒灭菌,水平传播,生物安全,抗原漂移。
)
问答题:
30分(内外毒素的区别,免疫应答三个过程,免疫球蛋白的结构功能)
1.细胞因子(cytokine,CK)
是由多种细胞分泌的具有多种功能的高活性小分子蛋白质(分子量约8—80KDa),其在免疫细胞分化发育、免疫应答、免疫调节、炎症反应、造血功能中发挥重要作用,还广泛参与机体其他生理功能和某些病理过程的发生、发展。
2.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
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由一组紧密连锁的基因编码,称为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
3.T细胞抗原受体(TCR)&B细胞抗原受体(BCR)
TCR是T细胞表面特异性识别和结合抗原的结构,属于免疫球蛋白超家族,也是所有T细胞的特征性表面标志。
BCR是嵌入细胞膜类脂分子中的表面膜免疫球蛋白,是B细胞的特征性表面标志。
BCR的功能是特异性识别不同抗原分子,使B细胞活化并分化为浆细胞,进而产生不同特异性的抗体,发挥体液免疫功能。
4.免疫应答(immuneresponse)&抗原提呈(antigenpresenting)
免疫应答:
是指机体免疫系统受抗原刺激后,体内抗原特异性淋巴细胞特异性识别抗原,发生活化、增殖、分化或失能、凋亡,进而表现出一定生物学效应的全过程。
抗原提呈:
主要指抗原提呈细胞(APC)将抗原肽通过MHC1类分子和/或MHCII类分子提呈给CD8+T细胞的过程。
抗原提呈包括抗原的摄取(内源性抗原则在胞内合成)、处理、运输至细胞膜表面以及供T细胞TCR识别等过程。
5.免疫耐受(immunogicaltolerance)
免疫耐受:
指机体免疫系统接触某种抗原后所表现出的特异性免疫无应答或低应答。
6.超敏反应(hypersensitivity)&变应原(allergen)
超敏反应:
是指机体再次接触相同抗原时,发生的生理功能紊乱或组织细胞损伤。
变应原:
引起超敏反应的抗原称为变应原。
7.人工主动免疫(artificialactiveimmunization)&人工被动免疫(artificialpassiveimmunization)
人工主动免疫:
是用疫苗接种机体,使之产生特异性免疫,从而预防感染的措施。
人工被动免疫:
是给人体注射含特异性抗体的免疫血清制剂,以治疗或紧急预防感染的措施。
8.固有免疫(innateimmunity)&适应性免疫(adaptiveimmunity)
固有免疫:
亦称天然免疫或非特异性免疫,是种群长期进化过程中逐渐形成,是机体抵御病原体侵袭的第一道防线。
适应性免疫:
亦称为特异性免疫或获得性免疫,为个体接触特定抗原而产生,仅针对特定抗原而发生反应。
一、填空相关
1、根据抗原与机体的亲缘关系抗原可分为几类
异种抗原:
指来自不同种属的抗原。
同种异性抗原:
指同一种属不同个体所具有的特异性抗原,又称同种抗原。
自身抗原
异嗜性抗原:
又称Forssman抗原,指一类存在于人、动物、植物或微生物之间的共同抗原。
2、补体的三条途径及相应的激活物质
经典激活途径:
是指激活物与C1q结合,顺序活化C1r、C1s、C4、C2、C3,形成C3转化酶(C4b2b)与C5转化酶(C4b2b3b)的级联酶促反应过程
激活物质主要是与抗原结合的IgG1—IgG3、IgGM分子。
旁路激活途径:
又称替代激活途径,不依赖于抗体。
旁路途径的激活物质是为补体激活提供保护性环境和接触表面的成分,如某些细菌、内毒素、酵母多糖、葡聚糖、真菌以及异种哺乳动物细胞等。
MBL激活途径:
又称凝集素激活途径,指由血浆中甘露聚糖结合的凝集素直接识别多种病原微生物表面的N氨基半乳糖或甘露糖,进而依次活化MASP1、MASP2、C4、C2、C3,形成与经典途径相同的C3与C5转化酶的级联酶促反应过程。
3、细胞因子的分类
根据其结构与功能分类1、白细胞介素2、干扰素3、肿瘤坏死因子4、集落刺激因子5、生长因子6、趋化因子
4、Th的分类及功能
CD4+Th细胞的亚群:
初始CD4+Th细胞受抗原刺激分化为Th0,Th0继续分化为Th1、Th2和Th3,
三种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不同。
Th1细胞分泌IL-2、IFN-γ、TNF;Th2分泌IL-4、IL-5、IL-10、IL-13等;Th3分泌TGF-β。
三种细胞亚群通过分泌的细胞因子相互调节其形成、扩增及效应功能。
CD4+T细胞的效应功能:
①Th1细胞的功能:
主要效应功能是增强吞噬细胞的抗感染作用,介导迟发型超敏反应,因此,Th1又称为迟发超敏反应性T细胞(TDTH细胞)。
②Th2细胞的功能:
Th2细胞通过分泌细胞因子增强B细胞介导的体液免疫。
③Th3细胞的功能通过分泌TGF-β抑制Th1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和炎症反应;抑制B、CTL和NK细胞的增殖和功能,抑制淋巴细胞合成细胞因子,拮抗TNF的生物学功能。
5、B细胞亚群及功能依CD5分子的表达,可将B细胞分成B-1细胞和B-2细胞,B1功能:
抗多种细菌感染。
B2功能:
体液免疫,抗原提呈,免疫调节
6、抗原提呈细胞的种类
呈细胞(APC)是指具有摄取、处理、加工、提交抗原信息给T淋巴细胞功能的细胞群。
主要包括专职的单核-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及B细胞,其次尚有一些兼职的抗原提呈细胞,如内皮细胞、成纤维细胞等。
7、CTL杀伤靶细胞的两条途径
穿孔素/颗粒酶途径;TNF与Fasl途径
8、传统疫苗的主要种类和新型疫苗的主要种类
10免疫系统的主要功能
11.丝裂原的种类
刀豆蛋白A(ComA),植物血凝素(PHA),美洲尚陆(PWM),脂多糖(LPS),葡萄球菌A蛋白(SPA)
二、主要问答题
1、简述基因工程疫苗的种类
不含感染性物质的亚单位疫苗、稳定的减毒疫苗及能预防多种疾病的多价疫苗。
2、体液免疫应答的一般规律
1初次应答抗原刺激后,抗体产生的规律分四个时段:
潜伏期、对数期、平台期及下降期。
2再次应答再次应答抗体产生规律较初次应答潜伏期短、产量高、维持时间长,抗体亲和力高,抗体类别以IgG为主。
一.名词解释
1.灭菌(sterilization)与消毒(disinfection)
灭菌:
利用理化因素,杀死物体或介质中所有微生物的方法。
灭菌后的物品中不含任何活菌,包括细菌的芽孢。
消毒:
利用理化因素杀死物体或介质中的病原微生物的方法。
2.质粒(plasmid)与转座因子(transposableelement)
质粒:
是一种独立于染色体外,能进行自主复制的细胞质遗传因子,主要存在于各种微生物细胞中。
转座因子:
又称跳跃基因,是指细胞基因组中能过从一个位置转移到另一位置的一段DNA序列。
3脂多糖(LPS)和热源质(pyrogen)
脂多糖:
是位于革兰阴性菌细胞壁最外侧的一层结构,主要由类脂A,核心多糖和特异性多糖三部分组成。
热源质:
泛指那些能引体机体发热的物质,按其来源可分为内源性热源质和外源性热源质。
4噬菌体(phage):
是感染细菌,放线菌,螺旋体或真菌等微生物的病毒,因为噬菌体能引起宿主菌的裂解,故称为噬菌体。
5微生态平衡(microeubinsis)和菌群失调症(dysbacteriosis)
微生态平衡:
在正常情况下,正常菌群与人体以及菌群中不同种类的微生物之间是相互制约,相互依存的,这种主要通过微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所建立的平衡称为“微生态平衡”。
菌群失调症:
正常菌群中各种菌的比例严重失调并伴随有临床表现的现象称为菌群失调症。
6.AIDS:
即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分为两型:
HIV-1型和HIV-2型,是人体注射感染了“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humanimmunodeficiencyvirus)(又称艾滋病病毒)所导致的传染病。
7.CPE(细胞病变效应)和Had(红细胞吸附)
CPE(细胞病变效应):
病毒感染细胞后引起不同的细胞变化,其中病毒在细胞内的增殖所引起特有的细胞病变,称为细胞病变效应。
Had(红细胞吸附):
流感或副流感病毒等感染细胞后,由于细胞膜上出现了血凝素(HA),具有吸附脊椎动物红细胞的能力,这一现象称为红细胞吸附,常用来测定具有HA的粘病毒与副粘病毒的增殖。
8朊粒:
又称传染性蛋白粒子,主要成分是一种蛋白酶抗性蛋白(PrP)。
三,问答题
1,详细说明细菌的生长繁殖规律及生长曲线的意义。
细菌的生长繁殖规律可以用生长曲线来描述,其可分为延迟期,对数期,稳定期和衰亡期四个生长期限。
延迟期:
细菌细胞不分裂,菌数步增加,但细胞内合成代谢旺盛,胞内RNA和蛋白质大量增加,细胞体积变大,为分裂做准备;对数期:
细菌数目按几何级数递增,处于这一时期的细菌繁殖速度是最快的。
该期代谢活性,酶活性高且稳定,大小比较一致,生活力强;稳定期:
分裂增加的细胞数等于死亡数。
该期活菌数相对稳定,芽孢多在此期形成,次级代谢物如抗生素,外毒素等也开始积累;衰亡期:
有害代谢产物大量积累,或菌数减少,细菌衰老并出现自溶。
细菌的生长规律对生产实践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如在工业生产上可通过控制菌龄,接种量以及接种前后培养基成分的差异等缩短延迟期,延长对数期和稳定期,以提高菌体细胞核代谢产物的产量。
由于对数期的细菌在形态,结构及活力等方面有着明显的优势,因而广泛地在生产上用作“种子”和在科研上作为理想的实验材料。
2,乙型肝炎者主要的血清学标志物有哪些,并说明其在乙型肝炎诊断中的意义。
3,试述比较细菌内外毒素的主要区别。
毒素特征外毒素内毒素
来源革兰阳性及阴性菌革兰阴性菌
存在部位从活菌分泌到细胞外,少数菌崩裂后释放细胞壁成分,细菌崩裂后释放
化学成分蛋白质糖脂类物质
热稳定性60~80‘C,30min250’C,30min
毒性作用强,作用部位有较强选择性弱,毒性效应大体相同
免疫原性强,能被甲醛脱毒形成类毒素,类毒素可弱,不能脱毒成为类毒素,刺激
刺激机体产生抗毒素机体产生抗毒素的能力弱
4,讲述HIV的生物学特点,致病机理,防治原则。
HIV生物学特点:
HIV病毒体呈球形,内有致密核心,含病毒RNA,逆转录酶和核心衣核蛋白;外层是双层脂质蛋白膜,嵌有gp120和gp41特异性糖蛋白,分别组成刺突和跨膜蛋白;内侧为p17蛋白构成的衣核。
致病机理:
HIV选择性侵犯带有CD4分子的细胞,在逆转录酶的作用下合成DNA,并与宿主基因整合,进行复制繁殖。
病毒释放入血,引起病毒血症,淋巴系统及T细胞丧失正常功能,细胞溶解死亡。
防治原则:
一般预防(1,宣传教育,普及防治知识。
2建立监控系统。
3确保血液制品安全。
4加强国境检疫,严防传入),特异预防,抗病毒治疗。
5,试述抗生素的作用机理及其相应的类型。
抗生素的作用机制:
抗生素主要作用于微生物的某一代谢环节,从而抑制微生物的生长或致死。
其作用主要是影响微生物的细胞壁,蛋白质,核酸的合成及细胞膜的功能和细胞的能量代谢,电子传递等。
(抑制细胞壁的合成,影响细胞膜的功能,干扰蛋白质的合成,抑制核酸的合成,干扰细胞的能量代谢和电子传递体系。
)
类型:
根据产生的来源分类:
细菌,放线菌,真菌,植物和动物产生的抗生素及人工合成的。
根据化学结构分类:
B-内酰胺类,氨基糖苷类,大环内酯类,四环类,多肽类抗生素。
1.什么叫免疫?
免疫功能正常和异常时各产生何种效应?
免疫指机体对感染有抵抗能力,而不患疫病或传染病。
是机体免疫系统识别并清除外界入侵的"非己"性抗原物质、自身突变和损伤的细胞,保持机体内环境稳定的一种生理功能。
免疫功能正常时可发挥免疫防御、免疫自稳、免疫监视功能,表现出抗感染、维持内环境稳定、抗肿瘤的生物学效应。
免疫功能异常可分为免疫应答过强、过弱或缺乏,表现为超敏反应、自身免疫病、免疫缺陷导致感染或发生肿瘤等病理效应。
2.简述体表屏障的组成及其主要作用?
(1)组成:
皮肤、黏膜及其附属腺体
(2)主要作用:
①物理屏障作用:
具有机械阻挡和排除病原体作用;
②化学屏障作用:
分泌多种化学物质可发挥杀菌、抑菌作用;
③微生物屏障作用:
正常菌群对某些病原菌的定居与生长有拮抗作用。
3.简述抗体的种类及其主要功能?
抗体依据重链抗原性的不同分为五类:
IgG、IgA、IgM、IgD、IgE。
各类抗体主要功能有:
(1)IgG:
血清中含量最高,因此是最重要的抗感染分子,包括抗菌、抗病毒、抗毒素等。
IgG还能激活补体,结合并增强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调理作用和ADCC效应),穿过胎盘,保护胎儿及新生婴儿免受感染。
(2)IgA:
分单体和双体两种。
前者存在血清中,后者存在于黏膜表面及分泌液中,是黏膜局部抗感染的重要因素。
(3)IgM:
是分子量最大,体内受感染后最早产生的抗体,具有很强的激活补体和调理作用,因此是重要的抗感染因子,且常用于诊断早期感染。
(4)IgD:
主要存在于成熟B细胞表面,是B细胞识别抗原的受体。
(5)IgE:
血清中含量最少的抗体,某些过敏性体质的人血清中可检测到,参与介导I型超敏反应和抗寄生虫感染。
4.免疫球蛋白具有哪些重要的功能?
(1)与相应抗原特异性结合,在体内可介导多种生理和病理效应;在体外引起各种抗原-抗体反应。
(2)激活补体:
IgG1-3、IgM与抗原结合,可激活补体经典途径;
(3)与细胞表面受体结合,可发挥:
①调理作用:
IgG与抗原结合,可促进吞噬细胞的吞噬;
②ADCC:
IgG与靶细胞结合,其Fc段可与NK细胞、MΦ、中性粒细胞表面的Fc受体结合,增强其对靶细胞的杀伤作用;
③IgE可介导I型超敏反应;
(4)通过胎盘和黏膜:
母体IgG可通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sIgA可经初乳进入婴儿胃肠道,两者对新生儿抗感染具有重要意义。
5.试述补体的生物学功能?
(一)补体介导的细胞溶解,可经经典激活途径、MBL途径和旁路激活途径引起溶血、溶菌及靶细胞溶解。
(二)补体活性片段介导的生物学效应:
(l)调理作用
补体激活过程中产生的C3b、C4b和iC3b均是重要的调理素,它们可结合吞噬细胞表面CR1、CR3和CR4等受体,促进微生物与吞噬细胞粘附,并被吞噬及杀伤。
IgMAb只有在补体C3b等参与下才具有很强的调理作用。
(2)引起炎症反应
过敏毒素作用:
C3a、C4a、C5a可促使肥大细胞、嗜碱性粒细胞脱颗粒,释放组胺等,引起过敏性炎症。
趋化因子作用:
C3a、C5a、C567均能吸引吞噬细胞,到达感染部位,发挥吞噬作用,促进中性粒细胞等浸润。
激肽样作用:
C2a、C4a增加血管通透性,引起炎症。
(3)清除免疫复合物(IC)
补体成分参与清除循环免疫复合物,其机制为①抑制免疫复合物的形成并促进其溶解:
补体C3b等与Ig结合,抑制新的IC形成或使已形成的IC解离;②通过免疫粘附作用,促进吞噬细胞吞噬清除IC。
(4)免疫调节作用。
6.简述HLA与临床医学的关系?
(1)HLA与人类同种器官移植有关:
器官移植成活率的高低,主要取决于供受者HLA型别相符的程度,两者差别越小,存活率越高,反之则越低;
(2)HLA与输血反应有关:
多次受血者体内可产生抗HLA抗体,引起非溶血性输血反应;
(3)HLA与疾病的关系:
HLA与某些疾病的遗传倾向有关;HLA-II类基因异常表达与自身免疫病发生有关;HLA-I类抗原缺失与肿瘤细胞逃逸机体免疫监视有关;
(4)HLA与法医学鉴定的关系:
HLA可作为法医学亲子关系的鉴定。
7.简述单核吞噬细胞在免疫应答中的作用?
①吞噬功能,在效应阶段发挥吞噬和杀灭抗原性异物的作用;
②提呈抗原,并提供T细胞活化的第二信号;
③合成分泌细胞因子发挥免疫调节功能。
8.参与细胞免疫的细胞有哪些?
各有何作用?
MФ等抗原递呈细胞——摄取、处理、递呈抗原
TH细胞——识别Ag-MHC-Ⅱ类分子,并分泌IL-2等细胞因子,促进T细胞增殖分化;通过释放细胞因子IL-2、TNF-β、IFN-γ等发挥效应。
TC细胞——直接杀伤靶细胞(特异性、受MHC限制)
9.以TD抗原为例,试述B细胞介导的初次免疫应答的基本过程?
(l)TD抗原的提呈 TD抗原被APC(如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等)摄取、加工、处理成为小分子抗原肽,并与MHC-Ⅱ类分子结合形成抗原肽/MHC-Ⅱ类分子复合物,表达在APC的表面,供CD4+Th的TCR识别。
(2)Th2细胞活化及其对B细胞的辅助 Th2细胞识别抗原肽的同时还识别与抗原肽结合的MHC-Ⅱ类分子,此即T细胞活化的第一信号;APC表面协同刺激分子如B7-1/B7-2等与T细胞表面协同刺激分子受体CD28等结合,产生T细胞活化的协同刺激信号(即T细胞活化的第二信号);同时APC(如巨噬细胞)释放IL-l等细胞因子,作用于Th2细胞。
导致Th细胞充分活化、增殖,产生更多的细胞因子(如IL-2、IL-4、IL-5、IL-6等)作用于B细胞。
另外活化的Th2细胞高表达CD40L,可与B细胞表面的CD40结合,产生B细胞活化的第二信号,协同刺激B细胞活化、增殖和分化。
B细胞活化的第一信号来源于B细胞的BCR特异性地识别并结合游离的抗原或APC细胞表面的抗原(TD-Ag)分子中的构象决定基,于是B细胞在二个活化信号及细胞因子的刺激下,活化、增殖、分化成浆细胞,产生抗体。
此时B细胞产生的抗体以IgM为主。
(3)抗体发挥的免疫效应包括中和毒素与中和病毒的作用、免疫调理作用、激活补体作用和ADCC作用。
(4)B细胞对TD抗原的初次免疫应答的特点:
TD抗原首次刺激机体,须经一定的潜伏期才能在血液中出现抗体,且产量低,维持时间短,下降很快,产生的抗体以IgM为主。
10.机体对抗原刺激的再次(或二次)应答的规律有何特点?
(1)抗体产生潜伏期短;
(2)抗体产生量多;
(3)抗体产生持续时间长;
(4)抗体类型以IgG为主;
(5)抗体亲和力高。
11.Ⅰ型超敏反应的特点及常见疾病?
发生的特点:
1发生的速度快,消退也快;2IgE参与,补体不参与,所以一般不破坏组织细胞;3活性介质作用于一定的效应器官,在致病上起重要作用;4反应发生在局部或全身甚至引起过敏性休克;5有明显的个体差异。
常见疾病:
1全身性过敏反应(药物或血清过敏性休克);2呼吸道过敏反应(花粉、尘螨等过敏);3消化道过敏反应(食物过敏)和皮肤过敏反应(荨麻疹、特应性皮炎等)
12.试述青霉素引发全身过敏性休克的发生机制?
发生机制:
青霉素为半抗原,初次进入机体后,其降解产物青霉噻唑醛酸、青霉烯酸等与组织蛋白结合则构成完全抗原,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IgE以Fc段结合于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表面IgEFc受体,而使机体致敏。
当再次接触时,青霉噻唑醛酸或青霉烯酸蛋白通过交联结合靶细胞表面特异性IgE分子,而刺激靶细胞脱颗粒,释放组胺等介质,从而触发过敏反应,重者可发生过敏性休克甚至死亡。
13.论述Ⅳ型超敏反应发生机制及代表性疾病?
发生机制:
(一)效应T细胞和记忆T细胞的形成
胞内寄生菌、某些病毒、寄生虫、某些化学物质等抗原物质经APC加工处理后,以Ag肽-MHCII或I类分子复合物分别提呈给CD4+T或CD8+T细胞,使其活化、增殖、分化为效应T细胞;部分可成为静止的记忆T细胞。
(二)效应T细胞引起的炎症反应和细胞毒作用
[1]CD4+Th1细胞介导的炎症反应和组织损伤:
CD4+Th1细胞再次与APC表面相应抗原作用,释放趋化因子、IFN-γ、TNF-β、IL-2、IL-3、GM-CSF等多种细胞因子,局部形成以单核巨噬细胞和淋巴细胞浸润为主的免疫损伤。
[2]CD8+Tc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
CD8+效应Tc细胞与致靶细胞表面相应抗原结合,释放穿孔素和颗粒酶等杀伤靶细胞。
通过Fas/FasL途径诱导靶细胞凋亡。
代表性疾病:
传染性迟发型超敏反应 接触性皮炎 移植排斥反应
14.举例说明常用的人工疫苗制剂有哪几类?
新型疫苗包括哪些?
常用的人工疫苗包括灭活疫苗(死疫苗)如狂犬病毒疫苗,减毒活疫苗如卡介苗、类毒素如破伤风类毒素三大类。
为了提高保护效果和研制治疗性疫苗,已发展出各种新型疫苗,包括亚单位疫苗、结合疫苗、合成肽疫苗和基因工程疫苗等。
15.人工主动免疫和人工被动免疫的区别?
主动免疫 被动免疫
1输入物质:
抗原(疫苗、类毒素) 抗体(抗毒素、丙种球蛋白)
2免疫力出现时间:
1-4周后生效 注入后立即生效
3免疫力维持时间:
数月或数年 2-3周
4用途:
多用于预防 多用于治疗或紧急预防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部分 名词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