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高速公路中心试验室管理实施细则模板.docx
- 文档编号:23426011
- 上传时间:2023-05-17
- 格式:DOCX
- 页数:78
- 大小:147.03KB
XX高速公路中心试验室管理实施细则模板.docx
《XX高速公路中心试验室管理实施细则模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XX高速公路中心试验室管理实施细则模板.docx(7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XX高速公路中心试验室管理实施细则模板
XX高速公路中心试验室管理实施细则
1.试验检测的工作程序
1.1试验检测范围、工作内容、试验检测目标、试验检测组织机构见前节有关内容。
1.1.1试验检测人员培训计划:
各专业试验检测人员正式进场后一周时间内,由中心试验室主任组织各级专业试验检测人员针对本项目特点、难点集中组织培训,达到统一思想,顺利开展工作的目的。
项目
实施日期
时间
主持人
参加人员
培训要点
路基工程试验检测
2013.11
3小时
中心试验室主任
全员
工艺,质量要点,方法
桥涵试验检测
2013.11
3小时
中心试验室主任
全员
工艺,质量要点,方法
隧道试验检测
2013.11
3小时
中心试验室主任
全员
工艺,质量要点,方法
考核计划
2013.11
2小时
中心试验室主任
全员
培训目标
强度:
176小时/人
成绩:
优良
1.1.2考核计划
1.1.2.1专业试验检测工程师考核:
项目
职责内容
考核要求
标准
完成时间
基本职责
1.在项目中心试验室主任领导下,熟悉项目情况,清楚本专业试验检测的特点和要求。
指定本专业试验检测工作计划或实施细则。
实施前
2.具体负责组织本专业试验检测工作。
试验检测工作有序、工程处于受控状态。
每周(月)检查
3.做好与有关部门之间的协调工作。
保证试验检测工作及工程顺利进展。
每周(月)检查、协调
4.处理与本专业有关的重大问题并及时向中心试验室主任报告。
及时、如实
问题发生后10日内
5.负责与专业有关的签证、对外通知、备忘录,以及及时向中心试验室主任的报告、报表资料。
及时、如实、准确
每周(月)
6.负责整理本专业有关的竣工验收资料。
完整、准确、真实
竣工后10天或依合同约定
1.1.2.2中心试验室主任考核:
项
目
职责内容
考核要求
标准
完成时间
基
本
职
责
1.根据业主的委托与权限,企业负责和组织项目的试验检测工作
1.协调各方面的关系
2.组织试验检测活动的实施
2.根据委托合同主持制定项目试验检测规划,并组织实施
1.对项目试验检测工作进行系统的策划
2.组织好项目试验检测班子
合同生效后1月
3.审核各专业试验检测工程师编制的试验检测工作计划或实施细则
应符合试验检测规范、并具有可行性
各项专业试验检测开展前15前
4.监督和指导各专业试验检测工程师对试验检测工作进行监控,并按合同进行管理
1.使试验检测工作进入正常的工作状态
2.使工程处于受控状态
每月末检查
5.做好建设过程中有关各方面的协调工作
使工程处于受控状态
每月末检查协调
6.签署中心试验室对外发出的文件、报表及报告
1.及时
2.完整、准确
每月(季)末
7.审核、签署项目的试验检测档案资料
1.完整
2.准确、真实
竣工后15天或依合同约定
1.2质量控制的依据和内容
1.2.1质量控制的依据
合同条件:
所有工程质量的保障责任、处理程序、费用支付等均应符合合同条件的规定。
合同图纸:
所有工程应与合同图纸符合,并符合总监理工程师批准的变更与修改要求。
技术规范:
所有用于工程的材料、设施、设备及施工工艺,应符合合同文件所列技术规定或总监理工程师同意使用的其他的技术规范及总监理工程师批准的工程要求。
质量标准:
所有工程质量均符合合同文件中列明的质量标准或总监理工程师同意使用的其他标准,并符合国际、国内公认的优良品质。
1.2.2质量控制的内容
试验检测人员配合监理人员对施工全过程进行检查、监督和管理,制止影响工程质量的各种不利因素,使承包人提交的工程项目符合合同图纸、技术规范、验收标准及合同所定质量等级的要求。
1.3现场质量控制
1.3.1现场试验
试验检测的监督检查工作应由中心试验施主任及其领导下的中心试验室专门负责,并应按以下要求进行工作:
中心试验室对整个工程项目进行数据控制和检验测定。
中心试验室对驻地监理试验室和施工承包人的工地试验室的设备功能、人员资质、操作方法、资料管理进行有效的监督、检查和管理。
中心试验室、驻地监理试验室及施工承包人的工地试验室的各种试验,均应按合同列明的或正式颁布的国家标准及部级行业标准进行。
中心试验室定期或不定期的对驻地监理试验室和施工承包人的仪器进行检验,并监督承包人定期交由政府监督部门对仪器进行标定。
当中心试验室试验结果与承包人的试验结果出现允许误差以外的差异时,应以中心试验室试验结果为准。
各种试验均应采用统一的表格进行记录、报告和统一的方法进行整理、保存。
1.3.2验证试验
验证试验是对材料或商品构件进行预先鉴定,以决定是否可以用于工程。
验证试验应按以下要求进行:
1.3.2.1在材料或商品构件订货之前,应要求承包人提供生产厂家的产品合格证书及试验报告。
1.3.2.2材料或商品构件运入现场后,应按规定的批量和频率进行抽样试验,不合格的材料或商品构件不准用于工程,并应由承包人运出场外。
1.3.2.3在施工进行中,应随机对用于工程的材料或商品构件进行符合性的抽样试验检查。
1.3.2.4随时监督检查各种材料的储存、堆放、保管及防护措施。
1.3.3标准试验
标准试验是对各项工程的内在品质进行施工前的数据采集,它是控制和指导施工的科学依据,包括各种标准击实试验、集料的级配试验、混合料的配合比试验、结构的强度试验等。
应按以下要求进行:
在各项工程开工前合同规定或合理的时间内,应由承包人或承包人委托中心试验室完成标准试验。
中心试验室在承包人进行标准试验的同时或以后,平行进行复核(对比)试验,以肯定、否定或调整承包人标准试验的参数或指标。
1.3.4工艺试验
工艺试验是依据技术规范的规定,在动工之前对路基、路面及其他需要通过预先试验方能正式施工的分项工程预先进行工艺试验,然后依其试验结果全面指导施工。
工艺试验应按以下要求进行:
中心试验室应要求承包人提出工艺试验的施工方案和实施细则并予以审查批准。
工艺试验的机械组合、人员配额、材料、施工程序、预先观测以及审查批准。
中心试验室应对承包人的工艺试验进行全过程的旁站监督,并应作出详细记录。
试验结束后应由承包人提出试验报告,并经中心试验室审查批准,备案。
1.3.5抽样试验
抽样试验是对工程施工中的实际内在品质进行符合性检查,内容应包括各种材料的物理性能、土方及其他填筑施工的密实度、砼的强度测定和试验。
抽样试验应按以下要求进行:
中心试验室随时对承包人的各种抽样频率、取样方法及试验过程进行检查。
在承包人的工地试验室按技术规范的规定频率进行全频率抽样试验的基础上,驻地监理试验室应按不少于20%的频率独立进行抽样试验,以鉴定承包人的抽样试验结果是否真实。
中心试验室进行监督。
当施工现场旁站监理人员对施工质量或材料产生疑问并提出要求时监理平行试验室随时进行抽样试验,必要时应要求承包人增加抽样频率。
1.3.6验收试验
验收试验是对各项已完工工程的实际品质做出评定,应按以下要求进行:
监理工程师应派出试验监理人员,对承包人进行的钻芯抽样试验的频率、抽样方法和试验过程进行有效的监督。
中心试验室参与监督。
中心试验室对承包人按技术规范要求进行的加载试验或其它检测试验项目的试验方案、设备及方法进行审查批准;对试验的实施进行现场检查监督;对试验结果进行评定。
1.4质量缺陷的处理方式
在各项工程施工的过程中或完工以后,中心试验室如发现工程项目存在技术规范不允许的质量缺陷,根据缺陷的性质和严重程度,按如下方式处理:
当质量缺陷发生在萌芽状态时,及时通知监理工程师发出警告信息,要求承包人立刻更换不合格的材料、设备或不称职的施工人员,或要求立刻改变不正确的施工方法及操作工艺。
当质量缺陷正在出现时,立刻通知监理工程师向承包人发出暂停施工指令(先口头后书面),待承包人采取了能足以保证施工质量的有效措施,并对质量缺陷进行了正确的补救处理后,再恢复施工。
当质量缺陷发生在某道工序或分项工程完工以后,而且质量缺陷的存在将对下道工序或分项工程产生质量影响时,试验检测人员应拒绝检查验收,并要求承包人进行返工处理。
1.5质量缺陷的判定方法
首先是凭经验进行目测检查,而且目测的结论能被承包人的施工人员所接受。
如果试验检测人员无法以目测对质量缺陷做出准确的判断,或试验检测的目测判断不使能承包人的施工人员所接受,立即进行实际的检验测试,并依据检测结果作为认定质量缺陷存在与否的依据。
当质量缺陷被认定,而且质量缺陷的严重程度将影响工程安全时,通知业主邀请设计单位进行现场确认或验算,以决定采取处理措施。
对任何质量缺陷的修补,先由承包人提出修订方案及方法,经中心试验室批准后方可进行。
1.6质量事故处理程序
当某项工程在施工期间(包括缺陷责任期间)出现了技术规范所不允许的断层、裂缝、倾斜、倒塌、沉降、强度不足等情况时,应视为质量事故,可按下列程序抓紧处理。
1.6.1待事故发生后,承包人应立即采取紧急处理措施(包括暂停施工),同时立即填写“质量事故报告单”报告高级驻地监理工程师。
1.6.2监理工程师应立即指令承包人暂停该项工程的施工,并采取有效的安全措施。
1.6.3监理工程师应要求承包人按规定时限提出质量事故报告给业主,质量事故报告应详实反映该工程名称、部位、事故原因、应急措施、处理方案以及损失的费用。
1.6.4中心试验室组织有关人员在对现场进行调查、分析、诊断、测试或验算的基础上,对承包人提出的处理方案予以审查、修正、批准、并指令恢复该项工程施工,重大事故的处理应报业主批准。
1.6.5中心试验室应对承包人提出的有争议的质量事故责任予以判定,判定时应全面审查有关施工记录、设计资料及水文地质现状,必要时还应实际检查检验测试。
在分清技术责任时,应明确事故处理的费用数额,承担比例及支付方式。
1.5.6若事故原因迟迟不能查明,高级驻地监理工程师认为事故隐患未消除,则不发复工命令,或根据有关合同条款再次发出暂停工命令,直到事故原因查明后方可发出恢复施工,进行处理的指令。
1.6.7质量事故处理流程图。
是
否
是
否
图—质量事故处理程序
1.7质量通病原因及预防措施:
见附表
质量通病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表
一、路基工程
通病现象
原因分析
预防措施
1、路基填筑后边坡鼓肚塌腰,外观观感不好,坡面不平有凹凸处,路肩不顺直。
雨后施工层面有积水、填方边坡塌方或被雨水冲洗
l、路基填筑未进行每层放线;
2、填筑过程中未分阶段进行边坡整理;或整坡时挂线不准;
3、填石路堤填料不合格,造成边坡难以整理;
4、放线误差较大。
l、每层路基填筑时均进行放线,放线时坚持复核制度;
2、高填方路段分阶段进行边坡整理:
3、认真筛选路基填料,对不合格填料进行修整;
4、制作标准坡度尺,整理边坡时专人检查挂线质量:
5、做好排水设施。
土方摊铺平整,碾压密实。
确保边坡填方边坡的碾压密实。
路基宽度在设计宽度的基础上每边增加20~30cm,等路面做好后种植草皮前刷坡。
2、桥头、涵背、短段谷地碾压不密实,造成沉降不均匀,给铺筑路面及行车安全带来隐患
l、场地狭窄,大型压路机械操作不方便,造成碾压死角:
2、人工辅助夯实操作不认真;
3、填料不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
l、划分压路机械与人工夯实的搭接区域,明确搭接区段内责任;
2、人工夯实时采用先进的小型手扶式压路机;
3、精选桥头、涵背、短段谷地处填料,不合格填料一律不用;
4、时间容许时采用堆载预压的方法强制沉降。
3、石方路基填料级配不合格,大块石料较多,造成路基填筑质量达不到规范要求
l、隧道开挖及路堑开挖产生的弃碴未经筛选直接应用于路基填筑;
2、取土场石方爆破生产的石料粒径不合,爆破参数选取不当;
3、采用滚填法填筑路堤。
野蛮操作。
1、利用方填筑时,加强填料筛选,利用方施工时,加强协调,使路堑产生石料尽力符合填方要求,不合格料一律挑出不用;
2、采用试验法确定合理的爆破参数,保证料源质量;
3、禁用滚填法施工路堤。
质量通病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表
二、砌石工程
通病现象
原因分析
预防措施
1.浆砌石通缝,砌石工程各面石砌缝连通、尤其是在转角处及沉降处
1.石块不规则,砌筑时又忽视左右、上下、前后的砌块搭接,砌缝未错开;
2.施工间歇留斜搓不正确,未按规定留有斜搓,而留马牙形直搓。
1.加强石料挑选工作,注意石块左右、上下、前后的交搭,必须将砌缝错开,特别注意相邻的上下层错开;
2.转角处及沉降缝处把丁顺叠砌改为了顺组砌;施工间歇必须留斜搓,留槎的槎口大小要根据所使用的材料和组砌方法而定。
2.浆砌石内部结构不牢,砌体内外两层皮、互不联,石块间砂浆粘接不牢,石块间砂浆不满,砌体结构松散
1.石块间压、搭接少;未设丁石
2.砌筑未采用座浆法;不饱满;
3.砂浆强度不够;
4.每工作班砌筑高度超过规范规定。
1.优选石料,严格掌握灰缝大小在规范要求范围内;
2.采用座浆法或挤浆法砌筑,严禁采用灌浆法;
3.每工作班砌筑高度应按规定执行,石料表面清理干净;
4.按配合比要求拌制砂浆,采用砂浆拌和机拌料。
3.浆砌石大面不平凹凸不平,垂直度超出设计及规范标准,局部面石本身不平
1.面石选石料不当;
2.砌筑时未挂线或挂线不准或砌筑过程中未经常检查挂线偏差。
1.优选表面平整的石料做面;
2.砌筑过程中必须挂线,经常检查挂线偏差;
3.砌体较高时搭设脚手架,改善作业条件。
4.勾缝砂浆在砌体完成不久即脱落
1.勾缝砂浆质量不合要求;水泥用量过多或地少;
2.砌体灰缝过宽造成勾缝面积大收缩严重;
3.勾缝时间落后于砌筑完成时间过多,底缝表面污染;
4.勾缝后未及时养护。
1.严格控制勾缝砂浆质量;
2.砌体灰缝控制在规范容许范围内;
3.砌筑完成后马上进行勾缝,停留时间过久时在勾缝前认真进行表面清理;
4.勾缝后及时、认真进行养护。
质量通病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表
三、桩基工程
通病现象
原因分析
预防措施
l、孔深未达到设计要求
孔深测量基点、测绳不准、岩样误判
1.细查岩样防止误判;
2.根据钻进速度变化和钻进工作状况判定;
3.测设固定基点、采用制式测绳。
2、孔底沉渣过厚
清孔不彻底
1.选用合适的清孔工艺;
2.清孔、下钢筋、浇灌砼连续作业。
3、坍孔
岩层变化、措施不力
1.松散砂土或流砂中减慢钻进速度;
2.加大泥浆比重;
3.保证施工连续进行。
4、孔径不足
钻头直径偏小、土质特殊
1.选用合适的钻头直径;
2.流塑性地基土变形造孔时,宜采用上下反复扫孔方法,以扩大孔径。
5、钢筋笼位置、尺寸、形状不符合设计要求
加工、运输、安装工艺有误
1.钢筋笼较大时,应设φ16或φ18加强箍,间距2~2.5m;
2.钢筋笼过长时应分段制作或吊放;
3.设置足够的环状砼或砂浆垫块控制保护层厚度。
6、砼浇筑中非通长的钢筋笼上浮
钢筋笼底标高以下砼浇筑速度过快、导管提升不及时、流砂
1.浇灌砼导管不能埋得太深,使砼表面硬壳薄些,钢筋笼容易插入;
2.将2~4根竖筋加长至桩底;
3.保持合适的泥浆视密度,防止流砂涌入托起钢筋。
7、桩身砼蜂窝、孔洞、缩颈、夹泥、断桩
砼配合比或浇筑工艺有误
1.严格控制砼的坍落度和和易性;
2.连续浇筑,每次浇筑量不宜太小,成桩时间不能太长;
3.导管埋入砼不得小于1m,导管不准漏水,导管第一节底管长度应≥4m;
4.钢筋笼主筋接头焊平,导管法兰连接处罩以圆锥形铁皮罩,防止提管时挂住钢筋笼。
质量通病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表
四、钢筋
通病现象
原因分析
预防措施
1、钢筋严重锈蚀
保管不善
1.对颗粒状或片状老锈必须清除;
2.钢筋除锈后仍有麻点者,严禁按原规格使用;
3.场地加强保管,钢筋要下垫上盖。
2、钢筋弯曲不直
1.采用调直机调直,“死弯”者禁用;
2.对严重曲折的钢筋,调直后应检查有无裂纹。
3、钢筋脆断
材质或加工工艺问题
1.钢筋冷加工的参数必须符合施工规范的规定;
2.运输装卸方法不得造成钢筋剧烈碰撞和摔拌;
3.Ⅱ、Ⅲ级钢筋用电弧点焊必须经过试验鉴定后方可采用。
4、钢筋接头的连接方法和接头数量及布置不符合要求
技术交底不细、工艺控制有误、标准不清、把关不严
1.严格技术交底及工艺控制;
2.合理配料,防止接头集中;
3.正确理解规范中规定的同一截面的含义;
4.分不清钢筋是受拉还是受压时,均应按受拉要求施工。
5、钢筋绑扎时缺扣松扣多,钢筋骨架变形
1.控制缺扣、松扣的数量不超过应绑扣数的10%~20%,且不应集中;
2.钢筋网或骨架的堆放场地平整,运输安装方法正确。
6、弯钩朝向不正确,弯钩在小构件中外露
1.弯钩朝向应按照施工规范的有关规定执行;
2.对薄板等板件弯钩安装后,如超过板厚,应将弯钩放斜,以保证有足够的保护层。
7、箍筋端头弯钩形式不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
1.箍筋的弯钩角度和平直段长度严格执行施工规范规定;
2.绑扎钢筋骨架时,防止将箍筋接头重复搭接于一根或两根纵筋上。
8、钢筋绑扎接头的做法与布置不符合施工规范的规定
1.绑扎接头的搭接长度应符合施工规范的规定,其最低要求为搭接长度不小于规定值的95%;
2.受拉区Ⅰ级钢筋绑扎接头应做弯钩。
9、钢筋网中主副筋放反
1.认真看清图纸,并向操作人员进行书面的技术交底,复杂部位应附有施工草图;
2.加强质量检查,认真作好做好隐蔽工程检验记录。
10、钢筋安装位置偏差过大,或垫块设置等固定方法不当,钢筋严重错位
1.认真按照施工操作规程及图纸要求施工,并加强自检、互检、交接检;
2.控制砼的浇灌、振捣成型方法,防止钢筋产生过大变形和错位。
质量通病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表
四、钢筋(续)
通病现象
原因分析
预防措施
11、钢筋少放或偏放
技术交底不细、工艺控制有误、标准不清、把关不严
1.加强配料工作,按图核对配料单和料牌;
2.钢筋绑扎和安装前认真熟悉图纸和配料单,确定合理的绑扎顺序。
12、钢筋代换不当,造成结构构件的性能下降
钢筋代换除了满足强度要求外,还应满足设计规定的抗裂、刚度、抗震以及构造规定的要求,钢筋代换必须征得设计和监理工程师的同意。
13、钢筋接头的机械性能达不到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的规定
1.焊接材料、焊接方法与工艺参数,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及施工组织设计的规定;
2.焊工必须有考试合格证,并只准在规定范围内进行焊接操作;
3.焊接前必须试焊,合格后方可在工程中施焊。
14、接头尺寸偏差过大
1.绑条长度符合施工规范的规定,绑条沿接头中心线纵向位移不大于0.5d,接头处弯折不大于4°;钢筋轴线位移不大于0.1d且不大于3mm;
2.焊缝长度沿绑条或搭接长度满焊,最大误差0.5d。
15、焊缝尺寸不足
1.按照设计图的规定进行检查;
2.图上无标注和要求时,检查焊件尺寸,焊缝宽度不小于0.7d,;焊缝厚度不小于0.3d。
16、咬边焊缝与钢筋交接处有缺口
1.选用合适的电流,防止电流过大;
2.焊弧不可拉得过长;
3.控制焊条角度和运弧方法。
17、电弧烧伤钢筋表面,造成钢筋断面局部削弱,或对钢筋产生脆化作用
1.防止带电金属与钢筋接触产生电弧;
2.不准在非焊区引弧;
3.地线与钢筋接触要良好牢固。
18、焊缝中有气孔
1.焊条受潮、药皮开裂、剥落以及焊芯锈蚀的焊条均不准使用;
2.焊接区应洁净;
3.适当加大焊接电流,降低焊接速度,使焊缝金属中气体完全外逸;
4.雨雪天不准在露天作业。
19、对焊接头脆断
1.采用“闪光一预热一闪光”对焊工艺。
且预热频率采用较低值,以减缓加热和冷却速度。
20、闪光对焊接头未焊透,接头处有横向裂纹
1.直径较小钢筋不宜采用闪光对焊;
2.重视预热作用,掌握预热操作技术要点。
扩大加热区域,减小温度梯度;
3.选择合适的对焊参数和烧化留量,采用“慢一快一更快”的加速烧化速度。
质量通病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表
五、砼
通病现象
原因分析
预防措施
1、砼表面缺浆、粗糙、凸凹不平,但无钢筋和石子外露。
l、模板表面在砼浇筑前未清理干净,拆模时砼表面被粘损;
2、未全部使用钢模板,夹杂其他类型模板;
3、模板表面脱模剂涂剧不均匀,造成投拆模时发生粘模;
4、模板拼缝处不够严密,砼浇筑时模板缝处砂浆流走;
5、砼振捣不够,砼中空气未排除干净。
l、模板表面认真清理,不得沾有干硬水泥砂浆等杂物;
2、全部使用钢模板;
3、检脱模剂涂刷均匀,不得漏刷;
4、振捣必须按操作规程分层均匀振捣密实,严防漏捣,振捣手在振捣时掌握好止振的标准:
砼表面不再有气泡冒出。
2、砼局部酥松,石子间几乎没有砂浆,出现空隙,形成蜂窝状的孔洞。
l、砼配比不准,原材料计量错误:
2、砼未能充分搅拌,和易性差,无法振捣密实;
3、未按操作规程浇筑砼,下料不当,发生石子与砂浆分离造成离析。
4、漏振造成蜂窝:
5、模板上有大孔洞,砼浇筑时发生严重漏浆造成蜂窝。
l、采用电子自动计量拌和站拌料,每盘出料均检查破和易性;砼拌和时间应满足其拌和时间的最小规定;
2、砼下料高度超过两米以上应使用串筒或滑槽:
3、砼分层厚度严格控制在30厘米之内:
振捣时振捣器移动半径不大于规定范围;振捣手进行搭接式分段,避免漏振;
4、仔细检查模板,并在检浇筑时加强现场检查。
3、砼结构内有孔洞,局部没有砼,或蜂窝巨大。
1、钢筋密集、预埋件密集,砼无法进入,无法将模板填满:
2、未按顺序振捣砼,产生漏振;
3、砼坍落度太小,无法振捣密实;
4、砼中有硬块或其他大件杂物,或有其他工、用具落入:
5、不按规定程序下料,或一次下料过多,来不急振捣造成。
l、粗骨料最大粒径应满足规范要求;
2、防止漏振,专人职班检查;
3、保证检的流动性附合现场浇筑条件,施工时检查每盘到现场的砼,不合格坚决废弃不用;
4、防止砂、石中混有粘土块或冰块等杂物;防止杂物落入正浇筑的砼中,如发现有杂物应马上进行清理;
质量通病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表
五、砼(续)
通病现象
原因分析
预防措施
4、钢筋砼结构内的主筋、副筋或箍筋等露于砼表面
1、钢筋尺寸大于设计,局部有紧贴模板处;
2、砼浇筑振捣时,钢筋垫块移位或脱落造成钢筋移位紧贴模板;
3、钢筋砼结构断面较小,钢筋过密,如遇大骨料卡在钢筋上,砼将不能裹住钢筋造成漏筋;
4、砼拆模过早,模板将砼带落造成漏筋。
l、绑扎钢筋前,认真检查钢筋几何尺寸,不符合要求的一律返工;
2、垫块按一米间距梅花状布置,钢筋密集处应加垫;
3、砼配比中的粗骨料最大尺寸应附合规范要求,并在收料时严格控制;
4、砼拆模严格执行规范规定强度。
5、砼结构直边处、棱角处局部掉落,有缺陷
1、砼浇筑后养护不好,边角处水分散失严重,造成局部强度低,在拆模时造成前述现象;
2、模板在折角处设计不合理,拆模时对砼角产生巨大应力;
3、拆模时野蛮施工,边角处受外力撞击;
4.成品保护不当,被车或其他机械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XX 高速公路 中心 试验室 管理 实施细则 模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