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航系资产重组 林左鸣.docx
- 文档编号:23423272
- 上传时间:2023-05-16
- 格式:DOCX
- 页数:14
- 大小:29.84KB
中航系资产重组 林左鸣.docx
《中航系资产重组 林左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航系资产重组 林左鸣.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航系资产重组林左鸣
中航系资产重组林左鸣:
用好资产打预期和概念牌
字体:
大小换肤:
收藏
2015-02-2814:
14:
56
中航资本、中航飞机、成飞集成、中航动力、中航机电、中航重机……这些2014年中国资本市场上炙手可热的军工股,全部是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以下简称中航工业)旗下的上市公司。
拥有29家境内外上市公司、集团资产总额高达7846亿元,资产证券化率超60%,毫无疑问中航工业是央企之中最善舞资本的一家公司。
依靠资产证券化为庞大体量的中航工业搭建一套“造血干细胞”,在其掌门人林左鸣来看,也是行业特性所致。
虽然国产大飞机大型运输机参加了第十届中国航展,C919客机和蛟龙600水陆两栖飞机这两款大飞机在2015年都进入总装阶段,但在航空发动机这一核心层面,中国航空工业与国际巨头仍有不小差距。
对于想要后发制胜的中航工业来说,航空发动机这个需要巨大投入的产业,资金问题仍是最大的拦路虎。
“中国发动机技术的发展速度在于我们能有多少钱可以拿来‘打水漂’。
”林左鸣在接受《英才》记者采访时坦言,投资大、长周期、实验性等发展特点,让发动机制造成为不折不扣的“烧钱”行业。
中航工业要如何找钱?
据公开资料,中航工业从2008年到现在,旗下上市公司筹集资金达到了380亿元。
而未来,“中航系”上市公司都会进一步明确业务增长点,并通过资产注入、整合重组等方式,提升中航工业的资产价值,并融得更多资金。
显然,仅靠航空主业自我造血来推动航空的不断发展很困难,所以中航工业采取产融结合、军民融合的思路,倚重非航空的民品或者服务业赚钱,再反哺主业。
受军工领域保密性,高度政治性,以及国防特性的影响,军工企业往往给人神秘、封闭的印象,而林左鸣却要打破这种固有格局,以开放的姿态,实现融合发展。
自执掌中航工业以来,林左鸣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引导优势非公有企业进入军品科研生产和维修领域,加速军工和民用技术相互转化。
距离自工业时代越来越近,像中航工业这样的高端制造业是否要整体升级换代?
面对日趋紧迫的资金压力,其资产证券化是否提速?
频繁的资本运作,筹措到的巨量资金将流向何处?
中国的航空产业,最终能否避免俄罗斯式陷阱?
从全产业链发展到全价值链变革,在新一轮市场化改革大幕拉开之际,拥有最多公众公司的中航工业无疑给市场更广阔的想象空间。
中航系资产重组
长期受思维定式和陈旧机制制约,中国军工企业资产证券化率仅为30%。
相比发达国家的军工企业,譬如GE、洛克希德马丁等基本实现整体上市,成为公众公司,绝大多数中国军工企业集团旗下的上市公司往往只是其资产的冰山一角。
2014年,国内A股市场中,军工股在提升军工资产证券化率的大背景下,资产注入预期增强,相关股票全线上涨,为牛市行情注入了一剂强心针。
这其中尤以“中航系”最为抢眼,有市场人士评论:
“资产重组看军工,军工改革看中航”。
2014年开始,中航系旗下上市公司资产运作令人眼花缭乱。
“中航工业IPO的需求已经不大,尽管中航系的上市公司市盈率普遍偏高,但是概念强。
”业内分析师判断,现在正是中航工业进行资产重组的最佳时机。
按照资产证券化达到80%的目标,中航工业的资产整合势必驶入快车道,核心逻辑是按照各自业务板块进行专业化整合,将资产逐步注入上市公司,形成专业资本平台。
一个板块一个专业平台,中航飞机是飞机业务平台,中航动力是发动机业务平台,中直股份是直升机业务平台,中航电子是航电业务平台,中航机电是机电业务平台。
近期关注度很高的中航资本将是集团的金融整合平台。
中航国际控股(0161.HK)则是非航空产业多元化的平台。
这样的整合思维,取经于美国通用,GE是一个有若干业务板块的集团公司,不同的业务板块通过上市公司的资本运作实现进退。
“GE是整体上市,而中航工业则要化整为零,分别运作。
”中航工业的战略意图明确,将各业务板块都做成上市公司,中航工业母公司则主要承担战略管控与财务控股。
每个上市公司设立一个独资平台公司,专做孵化与承接。
到目前为止,中航工业已经完成了运输飞机、直升机板块的专业化整合,以西飞国际整合西安飞机公司、陕西飞机公司等相关运输机类,公司名字已经由“西飞国际”更名为“中航飞机”。
直升机板块方面,哈飞股份此前公告拟向哈飞集团等定增1.92亿股,购买昌飞零部件100%的股权、惠阳公司100%的股权、天津公司100%的股权、昌河航空100%的股权和哈飞集团直升机零部件生产相关的资产;交易完成后,基本实现直升机业务板块的整体上市。
哈飞股份也更名为“中直股份”;发动机板块,通过收购相关资产,航空动力已更名为“中航动力”。
而其他几大主业板块也都在为各自的上市筹划关的资产整合。
备受热议的成飞集成整合沈飞集团、成飞集团和洪都科技三家公司的股权虽未获批准,但将防务板块进行专业化整合正在不断深入。
业内也普遍认为,军工资产证券化是军工资产发展,军工企业做大做强的必然趋势。
中航电子董事长卢广山接受《英才》记者采访时,就表示:
“市场化改革是一个大的方向,也是必由路径。
用市场化的体制机制来推动企业的转型升级,才能满足企业发展的要求,激发企业发展的动力。
集团推进改革,林总用了一个‘倒逼’机制,通过上市和资本运作来解决市场化机制体制的创新问题。
”
中航工业正在按国家相关政策推进事业单位非经营性资产向经营性资产的转化,实现市场化运营。
2014年6月19日,中航电子披露公告,中航工业拟将持有的中航航空电子系统有限公司即航电系统公司100%的股权委托给中航电子管理。
实际上,航电系统管理的最核心的资产为五家科研院所,包括雷电院、光电所、上电所、自控所和计算所。
军工科研院所改制一直被认为是未来3-5年军工行情的主要催化剂。
“这五个研究所是航电的排头兵,在研发、设计、技术创新等方面引领着航电未来的发展,五个研究所对整个航电产业的发展将会产生更大的影响。
如果把五个研究所考虑进去,上市公司的市值必然又会提升一大截。
”卢广山表示,他很期盼相关改革政策的到来。
与航电板块类似的机电系统也在推进资产整合,中航机电已于2013年底托管集团旗下18家公司在内的机电资产。
去年11月7日,中航机电发布公告称,为进一步整合航空机电产业,拟使用自有资金向控股股东中航机电系统有限公司及其关联方收购新乡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武汉航空仪表有限责任公司、贵州风雷航空军械有限责任公司和贵州枫阳液压有限责任公司以及KokineticsGmbH等五家企业全部经营性资产。
有券商研报分析认为,公司作为中航工业旗下航空机电系统业务平台,股权收购完成后,公司产业链将得到完善。
几家标的公司经营情况良好,也必将对公司业绩产生积极影响。
此外,南通科技的“民转军”并购事件则开启了中航工业资产证券化的新路径。
南通科技通过收购中航复材、优材京航和优材百慕的100%股权,成为中航工业旗下专业从事航空新材料业务的资产
整合平台。
中航高科借壳南通科技,中航系也有望再添一家上市公司。
值得关注的还有中航资本,其肩负整合集团金融资产的重任;中航国际则是以港股上市公司中航国际控股为平台整合旗下资产,尽管由于相关政策以及海内外资本市场不同的体制制约,资本运作受到阻碍,但集团推进资产整合的方向没有发生变化。
从二级市场表现来看,中航系的整体表现获得了投资者认可,林左鸣则向《英才》记者表示:
“我做上市公司运作主要是两条:
一是把有后劲的资产装进去;二是利用中航工业的品牌优势,打预期和概念牌。
”
几乎全牌照的“小华尔街”
美国航空工业的强盛,除了靠政府的大力支持外,华尔街的资本家们也如影随形的浮现在这些军工企业的身后。
“技术和资本就像是一对孪生兄弟,只有这哥俩都强壮,才有可能做到基业长青。
”林左鸣将资本手段看作中航工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最重要武器,而打造一个“小华尔街”也成为集团实现产融结合的要务所在。
按照这样的思路,中航资本应运而生。
经历借壳、更名后,中航资本成为A股首家几乎全牌照的金融控股上市公司。
旗下控股公司包含中航财务、中航证券、中航国际租赁、中航信托、中航期货等。
而从其当前公告的一系列资本运作来看,中航资本意欲收购集团及旗下公司所持有的金融资产,将金融资产注入中航资本,这同样也符合中航工业“一个板块一个上市公司”的整合思路。
“中航资本是我们很重要的一个业务组合。
通过中航资本挣钱,来反哺航空主业,它要作为航空主业、高科技产业的一个推手。
”林左鸣认为,中航资本的作用还在于,“会选择一些项目进行投资,将来我们有可能退出某些业态,同时又要进入一些新的业态。
中航资本可以先以财务投资的方式进入这些新业态试试,如果发展良好,再把它做大。
”
当然,这一思路也是效仿GE的运作方式。
GE堪称世界产融结合的典范,依托其旗下GECapitalService(通用资本服务公司,“GECS”)这个金融机构平台,将产业资本与国际金融资本有效结合起来,虽然在某个时期或某个时点表现出了相对于产业平均水平的较强波动。
但是从发展历程看,产融结合使GE市场价值明显超过了市场平均水平。
作为中航工业的资本运作平台,中航资本的投资具有先天优势,参与集团的并购、重组,先后投资了中航重机、中航黑豹、中航飞机、中航国际、沈飞民用航空公司、成飞民用航空公司、凯天电子等企业,获得了丰厚回报。
通过二级市场参与中航系改制,中航资本业绩飙升。
公司发布公告预计2014年度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同比将增加115%左右,达到18亿元。
其中,公司通过西飞集团减资并换股事项,仅这一项在2014年就获利6.5亿元。
孵化新兴产业,也是中航资本的投资方向。
2010年,中航资本与成飞集成共同增资10.2亿元到中航锂电建设锂离子动力电池项目,项目建成后将形成6.8亿AH大容量锂离子动力电池生产能力。
随后,中航资本又出资3000万元,与中航重机一道投资建设激光快速成型项目,项目投产后,预计内部收益率达到58.97%,所生产产品毛利率超过50%。
此外,中航资本还与香港未来国际航空投资股份有限公司合作投资奥地利未来先进复合材料股份有限公司(FACC)。
作为有着20年复合材料的研制、生产经验的欧洲企业,FACC拥有空客公司以及波音等大型客户,为中航工业提供了参与国际分工的平台。
非航空70%利润反哺航空主业
俄罗斯是中国航空业的老师,过去我们的一些打法都跟他们一样。
现在中航工业要走出来,要想超越美国跟欧盟,不陷入俄罗斯式陷阱,是一个非常严峻的课题。
为何当初比肩美国人的俄罗斯航空工业如今却光环尽散?
由于单独依靠政府注资,没有走出一条军民融合的发展道路,导致了俄罗斯航空工业近些年停滞不前。
如何避免这一陷阱,林左鸣仍以GE为例:
“GE是靠电灯起家,但是最后锁定了把航空发动机作为核心业态。
GE做工程塑料、医疗设备、金融租赁和媒体,正是依靠这些非航空业务的巨额利润及持续盈利,才保证了其航空新技术的持续研发。
”
实际上,不光是GE,世界上主要航空发动机企业都是通过业务互补,为航空发动机及设备研发提供资金支持。
美国联合技术公司最主要利润来自两大民用产品——奥的斯电梯和开利空调;法国赛峰发展安保系统和信息技术作为航空发动机的业务互补。
当然,中航工业在孵化产业时,也有自己的思路和优势,林左鸣将其称作“二八原则”。
“先在社会上进行投资,做到形成利润,再装进上市公司,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公司始终有20%的业务是在孵化之中,80%是在上市公司里面。
80%的目的是使上市公司对投资者有最大的吸引力。
”
公开信息显示,2013年,中航工业共实现营业收入3489亿元,而航空产业利润与非航空产业利润相比大约为3:
7,“非航空产业的利润反哺航空主业”,中航工业发展军民融合正是为实现这一良性循环。
中航资本投资中航锂电、中航天地激光科技有限公司以及航空新材料就是一次试水。
作为先行者,中航资本还收购了宁夏中联达生物有限公司,更名为中航(宁夏)生物,进军细胞生物领域。
“这都是跟我们八竿子挨不着,但不见得将来不会产生巨大影响的业务。
如果将来它能够产生很好的现金流,那么我就会考虑进入,会考虑用它对航空主业进行互补。
”林左鸣说。
除此之外,中航电子正在筹划联创网,向社会资本开放,结合互联网思维,解决商业模式创新和创业问题。
这一平台可以提供咨询、技术、设计研发、生产制造、交流以及资本支持的O2O模式科技创新创业平台,将进一步激活和释放中航工业积蓄的各类资源价值。
而且,中航工业旗下上市公司的孵化业务有着先天的资本运作优势——先以财务投资者的身份进入某个新兴产业,待形成良好的利润回报后,再将其注入上市公司,这一清晰的资本退出模式具有很强的吸引力。
顺着航电技术的产业链,中航电子规划了六大非航空民品产业,包括一直在推进的智慧城市、电子信息、机电自动化、机器人、医疗设备以及基础器件。
“GE起初是世界上最大的塑料生产商。
但是现在他只保留了航空发动机为核心业务,但其他的业务始终在变化,在更替。
变化更替的准则就是保证现金流最大化,保证适度的利润在上市公司,不给集团产生负面效应。
”林左鸣认为GE的这一准则也非常适用于中航工业。
以航电板块来看,利用电子信息技术的溢出效应,中航电子拓展了医疗设备、车载电子,电子元器件,仪器仪表等民用产品。
用圆规画个圆,形成一个面的价值集群,这也是中航工业发展非航空产业的出发点。
其运作的具体逻辑就是将大量航空技术转移到非航空领域,使航空产业和非航空产业交叉灌溉,形成互动——技术流从航空领域向非航空领域转移,现金流从非航空领域向航空领域转移。
顺着产业链发展形成上下游一条线的全产业链、全价值链。
利用技术同源的优势,发展非航空产业,“只要能对主业形成好的互动或助力的业态,我们就都可以做,这就是全价值链的概念。
”林左鸣对《英才》记者如是说。
跨国并购马不停蹄
放眼全球航空产业领域里的大公司,无不是靠全球市场才能支撑。
业内专家表示,目前中国航空工业尚不具备控制全球市场的能力。
而要融入世界航空产业链,融入区域发展经济圈的目标,从而走向国际市场,最为有效的手段还是并购。
从2009年开始,中航工业海外市场扩张马不停蹄,先后并购了奥地利FACC公司、美国西锐公司100%的股权、美国大陆航空活塞发动机公司、耐世特汽车系统公司100%的股权以及德国Thielert航空活塞发动机公司。
这几家公司在当初收购时大多深陷亏损泥潭。
FACC是中航工业首次出海并购的一家外资企业,也是奥地利最大的航空企业,全球航空复合材料的领先企业,由于经营不善,FACC大股东急于出手。
而中航工业接手后,很快就实现了盈利。
2014年6月,FACC在奥地利上市,募集资金达1.94亿欧元。
美国耐世特原属于福特公司旗下,专做汽车转向器。
这家企业本身就是一个跨国公司,在7个国家有分公司,中航工业接手时也是亏得一塌糊涂。
但经过了几年时间,公司起死回生。
2013年底,耐世特(1316.HK)成功在香港上市,当年实现营收达到了23.87亿美元。
就派一两个管理人员过去,全是依靠本地团队。
并购后的融合问题在中航工业俨然驾轻就熟。
林左鸣的理论是:
“所有的企业分为两类人,人力资源和人力资本,前者按市场价位去招聘;后者就是核心高管人才,一定跟企业的回报紧密挂钩。
说老实话这不是什么新鲜招,但一把就把企业整活了,屡战屡胜,把把成功,没有一次不灵的。
”
在积极融入国际市场的同时,国内航空市场的利好消息也刺激了中航工业旗下相关产业。
据相关研究分析,随着中国低空空域开放,预计未来10-15年有望带动上万亿的市场规模,相关产业的年均增速有望超过15%。
中航工业也在规划旗下几个板块冲击千亿,其中包括中航电子和中航机电。
尽管中航电子的非航空产业当前占比并不高,但据卢广山介绍,“我们到2020年千亿的目标没有变,主要是推进三大板块:
一是航空板块,未来发展机会和空间依然很大。
包括现在做的C919,将要进行的新舟700、未来的C929、公务机、直升机,还有通用航空;第二是按照全价值链、全产业链的模式,在一些新领域、新专业开辟新的发展空间;第三块是非航空产业,已经上了轨道,需要加速发展,同时开展战略业务并购。
”
而中航机电当前营收接近500亿,离千亿目标还有一半的差距,但中航工业内部并不认为翻番很难,仅中航机电旗下的电缆业务(主要指宝胜股份)现在收入就有100多个亿。
而中国电缆的业务每年有1万多亿,但是有1万多家在做,产业集中度极低。
“如果把电缆产业整合,光这个产业就可以往千亿走,何况它有电气、电缆、电机板块,还有特种汽车和制冷系统两大板块。
所以,做到千亿不是没可能。
”
自2008年中航工业合并而来至今,集团营收实现年均17.7%的增长,利润增长44%。
当然,这也是林左鸣执掌中航工业后交出的成绩单,2014年中航工业全年营业收入达3940亿元,同比增长12.8%,利润140亿元。
在《财富》500强中排名178位,比上年提升34位。
同时,资产证券化率首次超过60%。
从“望尘莫及”到“望其项背”,今天可以“同台竞技”,未来有望“并驾齐驱”。
在林左鸣眼里,中国航空工业与西方发达国家的差距正逐渐缩小,而这一变化正是建立在商业模式创新和领先的资本运作之上。
如同一架装备精良的先进战机,中航工业的各个部件都能相互弥补,进而实现良性循环,这也许就是林左鸣最为理想的状态。
林左鸣 军工股想象空间巨大 独家高端领袖访谈
上市公司要对股民有吸引力
《英才》:
IPO开闸,注册制也呼之欲出,中航工业旗下资产证券化的主要路径是什么?
林左鸣:
中航工业做IPO的需求不大了,我们更多的就是资产注入,或者是吸收合并。
我判断现在就是我们进行资产重组最佳的时机。
《英才》:
现在集团资产证券化已经达到60%,当初集团定的是80%的目标,80%的资产证券化率会是军工企业的一个理想状态吗?
林左鸣:
当初我们也在考虑,到底是整体上市,还是按专业化子公司去上市,最后我们选择了专业化公司上市的模式。
三一重工是整体上市,它是全产业链的,但是对我们来说,还是有很多难处,我们的市场成熟度未必比三一重工强,我们还需要很多非航空主业的业务来做互补,靠它赚钱来反哺航空主业。
我要把这些都加在一起做整体上市,就有点大杂烩的感觉。
之后我们决定按照专业化子公司上市,母公司作为一个控股公司来操盘。
现在国家对国有企业下一步改革的方向,也是按照这个方向,和我们做的方案也是不谋而合。
现在没达到80%的主要原因是政策上还有很多不确定性。
当时我的想法是至少五年时间干到80%的资产证券化率,结果到现在只有60%。
现在我们一共有29家上市公司。
国内A股21家,海外加上H股是8家。
我认为最佳状态要超过80%,母公司保持着一些具有竞争力的业态孵化能力。
比如说我们正在开发新舟700,它属于我们飞机公司板块,我不会直接把这个项目装进西飞公司去,因为会对上市公司业绩造成影响,对股民不利。
《英才》:
怎样做对投资者更有利?
林左鸣:
我们的做法是,先在社会上融资,来做一个新舟700项目公司。
做到开始形成利润,我
再装进去,我们始终按照这么一种模式。
这种格局可以叫做“二八开”、“二八率”,始终有20%的业务是在孵化之中,当然也有一些业态会退出,始终有80%在上市公司里面。
这样80%的目的是使上市公司对投资者始终有很大的吸引力。
这些项目开始赚钱,再装进上市公司,上市公司就形成了强有力的生产能力,把成本降低下去。
航空主业,因为它生命周期很长,意味着一个产品,它的营收盈利亏损的平衡点也很长。
我把它在盈亏平衡点之前负面的经营过程,屏蔽在上市公司之外。
《英才》:
中航工业这些年从资本市场融到多少钱?
林左鸣:
从2008年到现在,旗下上市公司筹集了380亿,从地方社会募集融资200多亿,加在一起将近600亿。
也就是说资产证券化对我们整个产业的发展,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军工股是价值概念
《英才》:
中航资本投资了集团旗下很多上市公司,获利不菲,设立中航资本的目的是什么?
林左鸣:
产融结合是航空产业发展的趋势。
技术和资本,是一对孪生兄弟,只有这两个兄弟都强壮了,企业才有可能做到基业长青。
我们靠航空主业自我造血来推动航空的不断发展很困难,所以我就必须搞组合,发展非航空的民用产品或者服务业来赚到钱,来反哺主业。
中航资本是很重要的一个业务组合,我通过中航资本挣钱,来反哺我们的航空主业。
中航资本作为航空主业、高科技产业的一个推手。
它会选择好的项目进行投资,尤其是将来可能进入的新业态。
它可以先以财务投资的方式进入试试,如果发展好,再把它做大。
然后我再把旧的业态退出,把新的业态置换进来。
《英才》:
把军工资产注入上市公司变成公众公司,老百姓买这些的股票,参与军工改制,是否会涉及到保密性的问题?
林左鸣:
军工保密问题全世界都解决得很好,美国洛克希德.马丁是一个上市公司,它肯定也涉及保密问题,但它没有因为保密的问题就上不了市,这是没有问题的。
我认为军工上市公司是一个价值概念的问题,军工的概念非常强劲,非常稳定,绝不用担心企业突然就垮掉了,而且想象空间太大了,包括周边的安全形势的变化都会影响到股票。
我们做过统计,全世界的军工股没有不好的,不管是欧洲,还是美国,当然包括中国、日本,他们始终是非常稳定的。
不敢轻易做减法
《英才》:
中航资本的这种模式,主要受GE的影响?
林左鸣:
没错。
就跟他们学的,GE就是我的老师。
不过,GE是整体上市的公司,我们是子公司上市,这是我们的不同。
GE作为整体很强势,它的品牌,百年老店,它做整体上市很有利,而我们要是做整体上市,品牌就显得弱,GE公司有很多业态,比如说医疗。
一把GE的loge贴上去,立马就有效果。
我们中航工业要做到这一点不容易,它可以做整体运作,我们需要化整为零,分别运作。
《英才》:
航空发动机和发达国家相比,现在差在哪?
林左鸣:
差在钱。
中国什么产业都不差钱,就发动机差钱。
因为航空发动机是一个实验性的技术,必须有足够的投入来做实验,你的发动机技术成熟跟你投入的资金成正比,投入资金越大,它就越容易成熟。
反之,它成熟的时间,技术掌握的时间就要拖后。
航空发动机,本身的生命周期很长,至少30年,有的甚至50年后还在卖。
虽然是50年,但是它前期的投入巨大,搞这个行业,不是一代人能做成的。
用前人栽树,后人乘凉,来形容航空发动机最贴切不过了,现在我们干的事,一定是后人能享受的。
这个产业,得要有一套方法,要么国家给予支持,通过军品的投入,通过军工产品采购,要么就是有业务组合,通过别的业务组合,要有别的业务能够挣钱,反哺航空发动机。
实际上美国GE公司就是走的这条路。
《英才》:
中航工业要用70%的利润来反哺航空主业。
林左鸣:
如果能加大就更好了。
2013年我们是140亿的利润,中航国际65亿,中航资本利润是25亿,加在一起就90个亿。
我们一共20个板块,其它18个板块,贡献了其余的利润。
《英才》:
中航系会不会有一些板块进行剥离?
林左鸣:
现在做加法考虑比较多,我相信五年以后可以做减法。
现在还是很重视现金流的时候,我的主业需要足够的现金流来支撑,所以不敢轻易做减法。
如果说我们的业态做好了,有足够的现金流了,对主业能够形成有力支撑的时候,就可以开始考虑,效益差的业务可能要减掉。
未来是自工业时代
《英才》:
现在互联网在颠覆制造业,你怎么看未来的制造业,未来商业黑马是否更多会从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航系资产重组 林左鸣 中航 资产重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