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原历年考试题及答案.docx
- 文档编号:23420077
- 上传时间:2023-05-16
- 格式:DOCX
- 页数:13
- 大小:30.25KB
马原历年考试题及答案.docx
《马原历年考试题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马原历年考试题及答案.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马原历年考试题及答案
马原历年考试题及答案
河北农业大学课程考试试卷 2006--2007学年第二学期 学院 专业卷别:
A 考试科目: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006级考核方式:
闭卷姓 名:
学号:
专业班级:
本试卷共页 一、单项选择题1.马克思主义诞生于 A.十六世纪中叶B.十七世纪中叶 C.十八世纪中叶 D.十九世纪中叶2.通常把黑格尔的辩证法称为 A.合理内核 B.基本内核 C.精髓 D.核心3.意识是人脑的机能,表明:
A.意识是人脑自生的 B.意识是人脑的分泌物C.人脑是意识的源泉 D.人脑是意识的物质器官4.只承认静止,不承认运动的观点是 A.主观唯心主义 B.相对主义和诡辩论 C.形而上学 D.客观唯心主义5.两条根本对立的认识路线是 A.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对立 B.唯物主义反映论与唯心主义先验论的对立C.辩证唯物主义反映论与旧唯物主义反映论的对立 D.真理与谬误的对立6.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因为它是A.人的自觉活动 B.多数人参与的活动C.具有直接现实性的活动 D.社会性的活动7.主体和客体的关系中首要的基本关系是 A.实践关系 B.认识关系 C.价值关系 D.审美关系8.国家是代表( ) A.少数剥削阶级利益的 B.广大劳动人民利益的C.全体社会成员利益的 D.统治阶级利益的9.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突出地表现在( ) A.社会意识可以超前于社会存在 B.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反作用C.社会意识反映社会存在 D.社会意识诸形式之间的相互影响10.整个商品经济的一般规律是 A.价值规律 B.竞争规律 C.剩余价值规律 D.货币流通规律11商品内在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矛盾,其完备的外在表现是A.商品与商品的对立 B.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之间的对立C.商品与货币之间的对立 D.资本与雇佣劳动之间的对立12.商品生产者要获得更多收益必须使生产商品的A.个别劳动时间等于倍加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B.个别劳动时间等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C.个别劳动时间大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D.个别劳动时间小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13.资本有机构成可以用公式( ) A.C∶V表示 B.V∶C表示 ∶A表示 /V表示14.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在于( ) A.资本主义的阶级矛盾 B.资本主义的社会矛盾C.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 D.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15.资本主义社会中工人的工资是 A.工人全部劳动的报酬 B.劳动价值或价格的转化形式 C.劳动力价值或价格的转化形式 D.工人在剩余劳动时间内创造的新价值16.金融寡头在政治领域中的统治是通过实现的。
A.参与制 B.个人联合 C.代理制 D.企业联合17.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趋势是 A.计划经济取代市场经济 B.市场经济取代计划经济 C.计划经济取代商品经济 D.社会主义公有制取代资本主义私有制 18.无产阶级革命主要的基本的形式是( ) A.改革 B.暴力 C.改良 D.和平19.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不包括( ) A.圣西门 B.莫尔 C.傅立叶 D.欧文 20.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未来社会的科学立场和方法描述正确的是( ) A.与空想社会主义者方法一样 B.揭示人类社会特殊规律的基础之上C.立足于未来社会的一般特征 D.对未来社会特征作了详尽的描述二、多项选择1.下列那些活动属于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
A.艺术家表演 B.工人做工 C.运动员训练 D.农民种地2.公孙龙提出的“白马非马”的命题,其错误是割裂了事物的A.一般和个别的关系 B.共性和个性的关系C.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D.普遍和特殊的关系3.下列格言或成语中,体现量变质变规律的有 A.九层之台,起于垒土 B.有无相生,前后相随C.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D.为山九仞,功亏一篑4.认识的辩证运动表现为 A.认识发展的阶段性 B.认识发展的反复性C.认识发展的无限性 D.认识发展的循环性5.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的哲学基础是 A.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 B.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原理C.实践决定认识的原理 D.真理的辩证性原理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有价值的一定有使用价值 B.有使用价值的一定有价值C.有价值的不一定有使用价值 D.有使用价值的不一定有价值7.资本主义基本矛盾主要表现在( ) A.各个企业内部生产的有组织性和整个社会生产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B.社会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与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狭小的矛盾C.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 D.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形式之间的矛盾8.反映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的公式是 A.剩余价值/可变资本 B.剩余价值/全部预付资本C.剩余劳动时间/必要劳动时间 D.年剩余价值量/预付可变资本9.垄断组织形式包括( ) A.卡特尔 B.辛迪加 C.托拉斯 D.康采恩10.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揭示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有哪些?
( )A.物质财富极大丰富 B.消费资料按需分配 C.社会高度和谐,人们精神境界极大提高D.每个人自而全面地发展三、辨析题)1.马克思主义是为全人类服务的。
2.意识在形式和内容上都是主观的。
3.新产生的事物就是新事物。
4.具有相对性的真理就是真理中含有少量谬误。
5.提高工人的劳动强度进行的剩余价值生产属于相对剩余价值生产。
四、简答题1.简述列宁的物质定义及其理论意义。
2.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
3.私有制基础上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什么?
为什么?
4.资本主义为社会主义所代替的历史必然性。
五、论述题 1.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论述“建设和谐社会”是一个普遍联系的系统工程。
2.试论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及其哲学依据,联系实际说明在新的历史时期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重大意义。
答 案 一、单项选择题 1—5.DADCB 6—10.CADAA 11—DADC 16—20.BDBBC二、多项选择题 三、辨析题 1.这一观点不正确。
马克思主义是在无产阶级革命实践中产生、发展起来的,是无产阶级根本利益的科学表现。
鲜明的阶级性和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特性。
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公开宣称代表无产阶级的利益,为无产阶级服务,始终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
从此意义上讲,马克思主义就是无产阶级立场的理论表现,是无产阶级解放条件 的理论概括。
2.这一观点不正确。
(1分) 因为意识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
意识反映的形式是主观的,它反映的内容则是客观的。
意识体现了主观和客观的统一。
正确思想是对客观世界的如实反映,错误的思想是对客观世界歪曲的反映。
即使荒唐的观念和思想,也有它的客观“原型”。
否认意识的内容来自外部世界,这是唯心主义观点。
3.这一观点不正确。
新产生的事物不一定就是新事物,所谓新事物是指合乎历史前进方向、具有远大前途的东西。
他与旧事物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合乎历史前进的方向,而不在于是否是新近出现的。
(3分) 4.这一观点不正确。
这一观点混淆了真理和谬误的界限。
真理的相对性是指:
第一,从认识的广度上看,任何真理只能是对无限发展的客观世界的某些部分、某些方面的正确反映,认识有待于扩展。
第二,从认识的深度上看,任何真理都是对世界的某些方面一定程度、一定层次的正确反映,认识有待于深化。
真理的相对性反映了真理的局限性。
5.这一观点不正确。
提高工人的劳动强度,这相当于在同样长的劳动时间内比以前消耗更多的脑力和体力,这和延长工作日并没有本质的区别,因此,提高劳动强度而生产的剩余价值,同样是绝对剩余价值。
四、简答题 1.定义:
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意义:
第一、坚持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原则,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
第二、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有力批判了不可知论。
第三、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克服了旧唯物主义的缺陷。
第四、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为彻底的唯物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
2.首先,理性认识依赖感性认识,必须以感性认识为基础。
这是认识论上的唯物论。
其次,感性认识有待发展到理性认识,向理性认识转化。
这是
认识论上的辩证法。
再次,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交织、相互渗透。
3.私有制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它贯穿商品经济发展过程的始终,决定着商品经济的各种内在矛盾及其发展趋势。
首先,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决定着商品经济的本质及其发展过程。
其次,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是商品经济的其他一切矛盾的基础。
最后,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决定着商品生产者的命运。
4.资本主义的内在矛盾决定了资本主义必然被社会主义所代替。
首先,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包含着现代的一切冲突的萌芽”。
其次,资本积累推动资本主义基本矛盾不断激化并最终否定资本主义自身。
再次,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资本社会化的更高形式,将成为社会主义的前奏。
最后,资本主义社会存在着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
五、论述题1.答案要点:
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整体。
联系是指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
联系的特点:
首先联系具有客观性。
其次,联系具有普遍性。
最后,联系具有多样性。
要点:
“建设和谐社会”是一个普遍联系的系统工程。
涉及经济、政治、文化,以及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的全面协调发展。
论述充分,适当给分。
2.答案要点:
(1)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这体现在;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原理在中国共产党长期革命和建设实践中的运用,就形成和丰富发了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党的群众观点是:
群众观点就是坚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的观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点,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的观点,以及虚心向群众学习的观点。
众中去的路线。
在党的群众观点的基础上形成的党的群众路线是:
一切依靠群众,一切为了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党的群众路线是党的政治路线、组织路线和思想路线的群众基础,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是我们党的政治优势,是中国共产党永褒生机和活力的源泉。
能否坚持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关系党的生死存亡。
河北农业大学课程考试试卷 2007--2008学年第二学期 2007级本科专业 卷别:
A 考试科目: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考核方式:
闭卷 姓 名:
学号:
专业班级:
本试卷共页 一、单项选择题1.马克思主义诞生于 世纪中叶 世纪中叶 世纪中叶世纪中叶2.下列不属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是 A.毛泽东思想 B.邓小平理论 C.三个代表 D.科学发展观3.对于哲学基本问题第一方面的回答,可以划分为A.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B.辩证法和形而上学C.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D.一元论与多元论4.马克思主义认为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A.实践性 B.物质性 C.客观性 D.运动性 5.列宁提出的:
“从物到感觉和思想”与“从思想到感觉和物”是A.唯物主义认识论与唯心主义认识论的对立 B.经验论与唯理论的对立C.反映论与先验论的对立 D.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对立6.认识过程的第一次飞跃是 A.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 B.从个性认识到共性认识C.从理性认识到实践 D.从否定阶段到否定之否定阶段7.真理的检验标准是( ) A.大多数人的意见 B.专家的意见 C.实践 D.逻辑推理8.在人们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中,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是( )A.地理环境B.人口因素 C.生产方式 D.英雄人物9.政治上层建筑的核心是( ) A.国家政治制度 B.国家立法司法制度C.国家行政制度 D.国家政权10.形成商品价值量的是。
A.具体劳动 B.抽象劳动 C.简单劳动 D.复杂劳动11.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是 A.价值规律 B.剩余价值规律C.竞争规律 D.货币流通规律12.资本积累的源泉是 A.机器设备 B.剩余价值 C.平均利润 D.垄断利润13.某工厂工作日为10小时,其中,原来工人挣得自己工资的工作时间为5小时,现在工作日不变,工人挣得自己工资的劳动时间缩短到4小时,企业的剩余价值率就会( ) A.从100%增加到150% B.从100%增加到200%C.从120%增加到150% D.从120%增加到200%14.资本有机构成是( ) :
v :
v :
m :
c15.资本循环的三种职能形式是( )A.产业资本、商业资本、借贷资本B.固定资本、流动资本、生产资本C.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D.不变资本、可变资本、流通资本 16.垄断时期,市场上的价格围绕自波动。
A.生产价格 B.垄断价格 C.价值 D.交换价格17.下列不属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实质的是 A.代表资产阶级的总体利益 B.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内的调整C.消除了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D.有利于维护资本主义制度18.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不需要A.照抄照搬马克思主义 B.以当时当地的条件为转移C.吸收本国传统文化精华 D.吸收资本主义发展的文明成果19.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共产主义社会消费资料分配的揭示是A.按资分配 B.按劳分配 C.按需分配 D.平均分配 20.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不包括( ) A.圣西门 B.莫尔 C.傅立叶 D.欧文二、多项选择1.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直接理论渊源是A.德国古典哲学 B.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C.空想社会主义 D.法国启蒙思想 2.矛盾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表现为A.矛盾双方在相互依存中得到发展B.矛盾双方相互吸取有利于自身发展的因素 C.调和矛盾双方的对立 D.规定事物发展的基本趋势3.意识的能动作用,主要表现在( ) A.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B.具有创造性 C.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 D.控制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4.主体和客体的关系,从根本上说是 A.认识关系 B.实践关系 C.价值关系 D.改造与被改造的关系5.下列关于真理与谬误的关系,正确的是( ) A.相互对立 B.相互联系 C.相互包含 D.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6.劳动力商品的价值包括( ) A.维持劳动者生存所需要的生活资料价值 B.劳动者维持生产所必需的生产资料价值 C.养育子女所需要的生活资料价值 D.劳动者的教育和培训费用7.资本的原始积累途径( ) A.暴力掠夺农民土地 B.工人的辛勤劳动C.资本家的苦心经营 D.暴力手段掠夺货币财富8.社会总产品在价值上( )构成 A.生产资料的转移价值 B.工人必要劳动创造的价值 C.工人剩余劳动创造的价值 D.相互竞争的利润9.经济全球化的表现是 A.生产的全球化 B.贸易的全球化C.金融的全球化 D.经营的全球化10.无产阶级专政的最终目标是( ) A.消灭剥削 B.消灭阶级 C.进到无阶级社会 D.镇压敌人的反抗和破坏活动 三、辨析题)1.世界上不存在无物质的运动,也不存在无运动的物质。
2.“城门失火,殃及池鱼”与“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所包含的观点是截然对立的。
3.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态度是既要坚持又要发展。
4.在资本主义生产自动化条件下,剩余价值是机器人创造的。
5.垄断条件下消除了竞争。
四、简答题1.社会的物质性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2.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
3.经济危机产生的根源。
4.垄断资本主义的基本特征。
五、论述题 1.“一点点的爱乘以13亿人变成爱的海洋”这句话反映的是什么哲学原理,内容是什么,结合实际具体论述。
2.请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原理论述资本主义的发展历程。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本科卷A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5CACCA 6-10ACCDB11-15ABABC 16-20BCACB 二、多项选择题 1、ABC 2、ABD 3、ABCD 4、ABD 5、ABD 6、ACD 7、AD 8、ABC 9、ABCD 10、ABC 三、辨析题 1、正确 一方面,运动时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物质是运动着的物质,脱离运动的物质是不存在的,设想不运动的物质,将导致形而上学。
另一方面,物质是一切运动变化和发展过程的实在基础和承担者,世界上没有离开物质的运动,任何形式的运动,都有它的物质主体,设想无物质的运动,将导致唯心主义。
2、正确 一个是辩证法的思想:
采取联系的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另一个是形而上学的思想,以孤立静止的观点看问题。
3、正确 马克思主义是客观真理,是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统一。
对待马克思主义,我们必须做到坚持与发展。
把坚持和发展统一起来,理论才能真正顺应时代和实践的呼唤,体现与时俱进的要求。
4、错误 资本主义条件下的生产自动化只是意味着剩余价值生产所使用的生产工具更加先进了,不论是机器人、自动化生产线还是“无人工厂”,它们在本质上依然是物化劳动或不变资本的实物形式。
它们的价值仍然是工人的活劳动创造的,只有工人的剩余劳动才是剩余价值
的源泉。
b在生产自动化条件下,劳动的复杂程度和强度日益提高,虽然直接从事生产劳动的工人相对减少,但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这种劳动会创造出更大的价值和剩余价值。
5、错误 垄断是从自竞争中形成的,是作为自竞争的对立面产生的,但是,垄断并不能消除竞争,这是因为:
第一,垄断没有消除产生竞争的经济条件。
竞争是商品经济的—般规律。
第二,垄断必须通过竞争来维持。
各个垄断组织通过竞争发展壮大起来。
第三,社会生产是复杂多样的,任何垄断组织都不可能把包罗万象的社会生产都包下来。
四、简答题 1、社会的物质性主要表现在:
第一,人类社会依赖于自然界,是整个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
人是自然界发展到一定阶段出现的,人产生后生存依赖自然,人类社会也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有了人类社会,人的实践活动仍然要以自然界为基础。
离开了自然界,人类,人类社会都无法存在。
第二,人们谋取物质生活资料的实践活动虽然有意识作指导,但仍然是以物质力量改造物质力量的活动,仍然是物质性的活动。
第三,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集中体现着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生产力是人类改造自然的物质力量,生产关系是在物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物质关系。
2、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
首先,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理性认识必须以感性认识为基础。
坚持理性认识对感性认识的依赖关系,就是坚持了认识论的唯物论。
其次,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和深化为理性认识。
只有使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才能把握住事物的本质,满足实践的需要。
坚持了这一点,就是坚持了认识论的辩证法。
最后,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渗透,相互包含。
3、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即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和生产社会化之间的矛盾。
这种基本矛盾具体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表现为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的矛盾。
第二,表现为个别企业内部生产的有组织性和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
4、垄断资本主义的基本特征:
a垄断组织在经济生活中起决定作用;b在金融资本的基础上形成金融寡头的统治;c资本输出有了特别重要的意义;d瓜分世界的资本家国际垄断同盟已经形成;e最大资本主义列强已把世界上的领土分割完毕。
五、论述题 1、这句话反映的哲学原理是:
质量互变规律。
它的基本内容是:
第一,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
任何事物的变化都有一个量变的积累过程,没有量变的积累,质变就不会发生。
第二,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单纯的量变不会永远持续下去,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
第三,质变和量变是相互渗透的。
一方面,在总的量变过程中有阶段性和局部性的部分质变。
另一方面,在质变过程中也有旧质在量上的收缩和新质在量上的扩张。
结合实际,要求论述充分,酌情给分。
2、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
第一,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首先,生产力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
人们在生产过程中建立什么样的生产关系,最终取决于生产力发展的状况,即有什么样的生产力,最终就有什么样的生产关系。
其次,生产力的发展变化决定生产关系的变革。
第二,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有两种表现:
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促进作用。
当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时,它就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结合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谈谈资本主义的发展历程。
主要围绕资本主义从自竞争——垄断,垄断分为私人垄断、国家垄断,乃至国际垄断同盟,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而谈,酌情给分。
河北农业大学课程考试试卷 2008--2009学年第二学期 2008级本科专业卷别:
A 考试科目: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考核方式:
闭卷 姓 名:
学号:
专业班级:
本试卷共页 一、单项选择题 1.马克思把黑格尔的辩证法称为:
A.合理内核 B.基本内核 C.精髓 D.核心2.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区别在于:
A.是否承认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的 B.是否承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C.是否承认认识是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D.是否承认人有认识世界的能力3.意识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是指:
A.意识是沟通客观和主观的桥梁 B.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而它的形式是主观的C.意识的形式是客观的,而它的内容是主观的D.意识是客观精神和主观感觉的产物4.物质的唯一特性是:
A.运动 B.时空 C.意识 D.客观实在性5.我国古代哲人提出“土与金木火水杂,以成万物”,这是:
A.多元论观点 B.机械唯物主义观点C.主张调和的形而上学观点 D.朴素唯物主义观点6.下列命题中,正确阐述了实践的含义的是:
A.实践是“自我”产生“非我”(客观世界)的活动B.实践是主体能动地改造和探索客体的活动 C.实践是主体应付环境的活动 D.实践是个人的日常生活活动7.客观规律与人的活动关系是:
A.人可以改变规律 B.人可以创造规律C.人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 D.人可以消灭规律8.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基本的观点是:
A.客观实在性的观点 B.社会历史性的观点 C.机械的观点 D.实践的观点 9.两条根本对立的认识路线是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历年 考试题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