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西城区十一五时期城市管理专项规划.docx
- 文档编号:23405255
- 上传时间:2023-05-16
- 格式:DOCX
- 页数:15
- 大小:30.12KB
北京市西城区十一五时期城市管理专项规划.docx
《北京市西城区十一五时期城市管理专项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市西城区十一五时期城市管理专项规划.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北京市西城区十一五时期城市管理专项规划
西城区“十一五”时期城市管理专项规划
西城区作为北京的中心城区之一,首都功能核心区,国家政治中心的重要载体,城市管理的功能非常突出,作用非常重要,任务非常艰巨。
编制区城市管理第十一个五年计划并纳入西城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总体目标,必将对我区城市环境的改善和城市管理水平的提高,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一、“十五”期间城市管理情况回顾
“十五”期间,西城区城市管理突飞猛进,快速发展。
五年中,全区紧紧抓住加入世贸组织、申办奥运和筹备举办奥运等历史机遇,深化改革,转变职能,加强建设,加大管理,城市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综合整治等项工作水平进一步提高,公共资源配置相对合理,规划各项指标如期实现,城市面貌发生了显著变化。
(一)城市管理理念逐步形成,规划体系建设不断推进
“十五”期间,“管理就是服务”、“审批就是合理配置资源”、“城管投入也能产出实际经济效率”、“精细管理就是有效管理”等一批城市管理理念逐步形成。
城市管理在此理念指导下,审批比较规范,大部分公共资源配置合理,管理正向着科学化、规范化、精细化方向发展。
同时,研究制定和实施环境建设、微循环系统、绿化建设、户外广告设置、功能街区、交通等规划。
政府职能实现由“作业型”管理向“服务型”管理转变。
(二)城市管理职能进一步明确,体制改革迈出了新的步伐
积极适应新形势、新要求,加快城市管理体制改革。
2000年组建西城区市政管理委员会,全面统筹协调、规划审批和具体组织实施辖区城市管理工作。
先后对园林、环卫、城管执法部门进行体制改革,实现了政事分开、管干分离。
转变管理模式,构建了市政养护作业与改造建设的市场运行机制。
按照第五次城市管理工作会议精神对城管监察大队实行垂直管理,进一步统一执法力量、强化战斗力。
研究制定城市管理指标体系,引进具有国际先进管理水的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编制实施《西城区市政管理作业标准》,实现管理的标准化、制度化、规范化。
深入学习贯彻《行政许可法》,对城市管理工作实行《千分制考核》,有效强化了履职的积极性,提高了工作绩效。
(三)市政基础设施有较大改善,主体框架已经形成
结合城区环境整治工程和市区便民路大修工程,不断构建辖区市政基础设施主体框架。
采取研究在前、规划在先、设计先行、论证实施的科学方法,应用“市政定向钻”等高新技术,进行市政道路、地下管线的治理和改造,促进基础设施的升级换代。
市区共投资近32.5亿元(包括拆迁费用)对193条道路进行了改造,铺设各类市政管线约229延长公里,超前配置了水、电、气、热力、通信等主要市政设施;同时,改造了西海南沿东闸桥、后海西闸桥等危桥;铺设了154条大街178.2延长公里的步行道盲道,10座过街天桥,7座地下通道和部分商业、旅游地区实现了无障碍。
目前,城市道路状况较“九五”期间有了很大改善,主要干道拓宽,快速路建设加快,区属道路维修、养护及时,完好率达70%,道路等级普遍提高。
2003、2004年连续两年获得全市道路养护、坑槽修补、便民路评比第一名。
(四)绿化质量进一步提高,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在保证绿量增长的情况下,注重绿化质量的提高。
全区园林绿化建设、管理水平稳步提高,绿化事业持续健康地发展。
绿地、公园建设取得历史性突破,特色街道绿化日臻完善,小区单位绿化再上水平,全民义务植树活动开展活跃。
结合环境整治,市区投资1.3亿余元(包括产权单位筹资)新建西二环两侧、全国政协广场、马甸玫瑰公园、顺成公园、德胜门、金融街、旧鼓楼大街等一大批万米以上绿地;辖区绿地总面积达813.03公顷,绿地率25.68%,绿化覆盖面积839.07公顷,绿化覆盖率26.5%,人均绿地10.53平方米,人均公共绿地3.77平方米。
多次获得“首都绿化美化先进单位”荣誉称号和“首都绿化美化优质工程奖”、“首都绿化美化优秀设计奖”、“垂直绿化美化工程奖”。
(五)科技应用效果明显,环境质量有所提高
在调整产业结构和布局,改善能源结构的同时,注重加大科技的开发应用,提高全民环保意识。
辖区二级和好于二级的天数逐年增加,从2001年北京市天数占全年总天数的50.7%上升到2004年西城区的66%(高出15.3%);重点污染源逐年减少,烟尘控制区覆盖率为100%;烟尘控制区清洁能源使用率从2000年的62.4%提高到98.18%;城市噪声环境达到国家标准;辖区地表水质量不断改善。
什刹海水域的开发与保护取得成效。
生态功能街区的建设稳步推进,安静小区、绿色社区建设取得初步效果。
对新街口等平房院地区进行改造整治,实施西四北1-8条平房居民的煤改电工程。
积极推广应用餐厅油脂污渣分离器、绿色环保型扬尘覆盖剂、软质隔声屏障等高新技术,受到居民和施工单位的好评。
(六)保洁机械化作业体系基本建立,环境卫生明显好转
按照“机械清扫保洁为主、人工巡回保洁为辅”的作业理念与作业方式,对区域主要大街和重点地区实现机械化保洁,确保卫生状况处于全市较高水平。
目前,辖区主要道路的机扫率达到95%,机械保洁率达到60%以上,喷雾降尘率达60%。
同时,积极运用高科技手段进行管理,启动GPS卫星定位系统,对作业车辆进行全程监控和指挥。
加大公厕的升级改造,推进规范化、制度化的日常管理。
615座公厕中159座达到了二类标准(原标准),456座达到了三类标准(原标准);主要大街公厕全部使用微生物技术除臭。
全区密闭式清洁站49座,垃圾日产日清率达到了100%,在裕中小区等185个小区、大厦实行垃圾分类处理,垃圾分类覆盖率达到36%,推进了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
(七)环境建设和整治力度不断加大,城市景观基本成型
结合创建国家卫生区、迎接“十六大”、整治“城中村”、应对“非典”等重点工作,开展多次整治活动,辖区面貌明显改观。
市区共投资10.2亿余元(2003年开始单列至2005年7月,包括拆迁费),并融资一批社会资金,完成阜景一条街、陡山门、白云观前街、滨河公园、北中轴路一期工程等38个市、区两级重点整治项目。
五年来,共拆除违法建设约38万平方米,腾退道路25万余平方米,整治老旧小区115个,查处无照经营10.4万余起、各类违规行为近21.8万起。
城市管理维护费用也略有增加。
从2002至2005年7月,市区共投资城市管理维护资金4.7亿余元,其中日常维护费用2.6亿余元(不包括人员费用),专项经费2.1亿余元。
2003年底,西城区获得“国家卫生区”称号。
在加大环境建设和整治的同时,注重城市景观的规划设计。
目前,以“三横三纵”为框架的城市景观基本成型。
主要大街两侧的建筑物清洗粉饰一新;旧鼓楼大街、地外大街等沿街商业门脸的外立面和广告牌匾全部按明清风格统一设计、规范,修缮一新;西外大街与展览馆路重新配置、调理,构成新的“T”形夜景照明景观;重点地区的夜景照明宏伟、恢弘。
(八)公共服务起步良好,管理职能进一步发挥
“十五”期间,辖区公共服务被摆上了重要位置,列入政府的议事日程;公共服务水平随政府职能的转变而不断提高;工作重心、方法方式随新形势、新情况的发展而不断深化。
一大批涉及民主、符合民意,能有效提升城市管理水平的公共服务项目,通过行政和市场化手段,被整合开发,应运而生。
公共服务事业取得初步成效。
审批管理得到有效加强。
实现了网上审批和区经济服务大厅统一审批。
同时,按照规划先行、多家设计、专家审定的办法,对户外广告逐步规范设置。
停车场管理逐步规范。
在9条街巷安装了169块咪表,组织更新个体出租车83辆,同时投资226万元对115处自行车收费存车点进行了规范管理,在三里河、赵登禹路等主要大街重点地区安装了自行车架2923延长米、围栏4328延长米,建车棚850平方米;建成长安街沿线、平安大街等6条示范街。
节水活动有效开展。
全区换装节水器具26691套(件),完成技术措施71项,节水型龙头使用率达到80%。
至2004年底,市级节水型单位69个、节水型小区98个,区级节水型单位480个,完成“一户一水表”改造工程9000余户。
(九)公共应急体系初步建立
公共卫生、减灾应急体系有效建立。
区成立了公共卫生、减灾应急领导小组,组建了公共卫生、减灾应急处置机动队伍,整合了资源,实现了平战结合。
“非典”之后,编制完成《西城区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提高了全区突发公共事件的防范和处理能力,在2004年“710”大雨抢险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十)存在问题和原因
“十五”期间,城市管理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横向、纵向比较都有了长足进步,但以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标准、北京市对西城区新功能定位和广大市民的需求来衡量,仍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一是部分城市管理工作理念、机制、方法、手段滞后,城管工作水平与广大市民需求、新的区域功能定位和北京现代化国际大都市要求不相匹配。
在某些领域还缺乏先进的城市管理工作理念指导工作;有些时候对城市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和个别方面认识水平还不够高;在一些领域高科技、新技术使用还不多;工作中重堵轻疏现象依然存在,靠围追堵截、粗放型、运动式、突击式整治方法,对一些影响城市环境的痼疾顽症缺乏有效的方法与手段;管理上精细化程度还不高,存在着死角;城市管理的长效机制仍未形成。
二是老旧平房地区市政基础设施依然薄弱,不能满足城市功能和城市发展的需要。
旧城区市政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供需矛盾突出。
辖区内既有高楼大厦的优美环境地带又有低矮平房的破损地区,发展不平衡。
基础设施承载力有限,能够开发利用的绿地存量严重不足,生态环境建设负荷过重。
一些部门职能失位和缺位,个别地区资源配置与城市功能不相协调,满足不了广大市民对公共服务的需要。
三是城市管理人才培养、使用不够,城市管理工作缺乏发展后劲。
缺乏城市管理人才的培养机制,城市管理工作专业人才比较短缺。
虽然在重点工程项目和重要城市管理工作请了一些专家和专业人员帮助工作,但由于对辖区情况缺乏了解,作用发挥不十分明显。
队伍内部管理上缺乏有力可行的工作绩效考核机制,个别干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没有充分发挥。
四是现行城市管理执法队伍的法规不完善,城市管理资金投入还不足,与城管综合行政执法队伍的体制、机制和要求存在差距。
没有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队伍的专项法规,执法人员借法执法,主体地位极易受到行政相对人的质疑,执法时得不到有效的法律保障。
对违法行为人更是缺乏后续强制措施,执法力度受到严重掣肘。
管理缺位,责、权、利未能真正分离,队伍建设、工作积极性与城市管理的高标准、高要求存有差距。
城市管理费用投入不足,日常管理有薄弱现象,公共服务能力、水平、质量都有待进一步提升。
其原因:
一是有时对区位区情把握不准,指导思想上存在偏差。
由于过去对区位区情把握不准,对国际大都市的标准和广大市民的需求缺乏足够的认识,对中央和北京市对西城的要求认识不足,致使大家都重建设,轻管理,造成辖区市政基础设施建设的速度滞后于城市建设改造的速度,协调发展、统筹各方的意识不强,形成了城市建设与城市管理不相协调的局面,管理问题远大于建设上存在问题。
据调查,截止2004年11月,城市建设中规划总建筑面积3210万平方米,现状总建筑面积约2954万平方米,现状建筑面积占规划建筑面积的92%;而市政道路建设中规划路网密度为7.0公里/平方公里,道路用地率为26.2%,现状路网密度为5.44公里/平方公里,道路用地率11.91%,道路规划实现率仅为43%。
二是个别部门职能及工作方式转变不到位,资源配置缺乏合理规划和运作能力。
由于历史欠帐太多,辖区大部分又系历史文化保护区,有些时候对保护与改造的关系,以及城市功能与城市管理之间的关系未能形成统一的认识,旧城区市政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
大部分工作依然延用过去的老、旧办法,加之一些部门职能失位和缺位,社会和市场运作不到位,个别资源配置不合理,造成工作上走进误区,加大了政府的行政负担。
如群众需要的农贸市场建设问题,政府应该用市场调节与行政手段相结合的办法去调节,用公共资源合理配置的办法去解决。
三是城市管理仍然存在体制不顺,职能、职责划分不清的问题。
由于政府职能被分散于多个城管机构之间和不同的管理层级之间,各城管部门职责划分不清、体制不顺,审批与管理脱节,管理与执法相悖,加之缺少强有力的内部激励制约与外部监督机制,从而造成存在问题在各个部门之间相互扯皮,问题得不到根本解决,而且行政浪费,破坏了城市管理的秩序,个别职能部门与个别工作人员能力素质低、责任心不强、工作积极性不高。
据统计,目前,市政管委46名干部职工中,本科学历25人,仅占总人数的54%;专科学历13人,占总人数的28%。
园林局技术职称等级以上干部仅有36%。
二、“十一五”期间城市管理面临的新形势及其指导思想
认真研究与正确判断城市管理面临的新形势,对于拟制一个符合新的区位区情,贴近群众,前瞻性、导向性、针对性和实用性的“十一五”时期城市管理专项规划具有重要意义。
1、举办奥运会为加强城市管理带来重要机遇。
2008年夏季,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在北京举办,世界各国运动员、政府官员和观众云集北京,加之2009年恰逢国庆60周年,这既是对北京城市管理工作的一次大考验、大检阅,同时又是一次大机遇、大促进。
我们必须以完善的市政设施、优美的市容环境、清新的空气质量和有效的城市管理、便捷的公共服务迎接四方宾客,展示古都风采。
紧紧抓住和运用好这一机遇,将促进西城城市管理工作,促进辖区环境建设,并为奥运会之后城市管理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2、新的区域功能定位为加强城市管理带来了契机。
按照《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年——2020年)》和北京市委、市政府《关于区县功能定位及评价指标的指导意见》,西城被定位为“首都功能核心区”,“是国家政治中心的主要载体,是国家金融管理中心,是传统风貌重要旅游地区和国内知名的商业中心”,主要任务是“加强城市管理,保护古都风貌,改善人居环境,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为实现首都城市性质和功能做出贡献”。
这对西城区城市管理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我们必须深化对区域性质和特点的认识,调整、更新城市管理的理念与思路,转变政府职能,在继续发展经济的同时大力加强城市管理,从政治功能的保障和办公、居住功能的完善出发体现辖区的功能定位,用精细化、数字化、科学化管理和良好的公共服务保障城市功能与性质的实现。
3、“十五”期间创造的良好基础为新一轮城市管理提升提供了有力保障。
2004年初召开的区委第九次党代会提出的“经济强区、文化兴区、环境优区”战略施行以来,辖区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与和谐社会建设全面发展。
以金融、电力、电信为代表的总部经济发达,GDP生产总值逐年提升,商贸餐饮等传统服务业昌盛繁荣,高新科技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迅速,旅游经济长盛不衰,科教文卫事业基础雄厚,这对外树立了首都形象、彰显了中心城区的魅力、展示了首都功能核心区的品质,同时也为新一轮城市管理的提升打下了坚实基础,提供了有力保障。
其间创造的一些城市管理经验、工作理念与工作方法也将陆续发挥魅力。
我们必须不懈努力,以更高的起点、更高的标准和更高的要求勤奋工作,才能打造西城新形象,树立西城新品牌。
4、城市管理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决定了“十一五”期间城市管理的艰巨性。
“十一五”期间,西城区城市管理仍将面临着广大市民日益增长的城市管理新需求、新定位、新标准与辖区老旧平房区难以改造、城区环境发展不平衡之间的矛盾。
“十五”期间存在的市政基础设施承载力有限、供开发利用的绿地存量不足、生态环境建设负荷过重、城管基础工作薄弱、公共服务能力水平低、法制建设滞后等问题仍将在较长一段时间内产生负面作用,增添城市管理的复杂性。
城市管理更面临着多样性。
从工作职责上看,有代表政府管理城市,保证首都城市性质功能得到充分体现的职能;有全力做好“四个服务”,确保中央党、政、军领导机关高效开展工作的职能。
从辖区环境上看,有环境优美的高楼大厦,也有破损脏乱的低矮平房区。
从服务对象上看,有中央党、政、军领导机关;有平民百姓、外来人员;有环保意识、城管意识越来越强的群体;有环境意识仍然较差的个别人。
从管理手段上看,有电子眼管理城市、监控城市的高科技手段,也有依靠运动式、突击式堵截、打击游商无奈之举。
由此形成西城城市管理职能多样、层次不一、对象复杂,现代与传统共存、文明与落后同现,政治经济文化功能交织的特殊区情,决定了西城区城市管理工作的艰巨性。
如何做好这“两极”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处理好这“两极”的矛盾,把握好“多元”结构的平衡,保证城市安全稳定和首都功能的正常发挥,是我们面临的又一新形势。
为此,“十一五”期间城市管理的指导思想:
以实现城市管理的精细化、数字化、科学化、专业化、人文化为目标,以发挥市政功能、保证市政安全、提供“四个服务”为着力点,以建设运用“信息化城市管理系统”为载体,全面适应区域新功能定位、城市国际化和奥运会各项新要求,坚持城市管理的高标准、高质量、高水平,进一步抓住机遇,更新观念,深化改革,整合资源,满足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增强城市魅力与活力,促进和谐社会、首善之区的建立。
三、“十一五”期间城市管理的主要目标、指标与任务
(一)主要目标
通过五年的努力,辖区生态环境建设明显提高,实现创建健康城区和国家环保模范城区;市政基础设施较为完善,市容环境整洁优美,日常管理精细规范,队伍建设坚强有力。
(二)主要指标
1、市政基础设施较为完善
――基本形成“八横八纵”为骨架的道路网络,道路通行能力有效增强
――奥运训练场馆周边道路完好率达到100%,重点大街、商业旅游街区道路完好率达到95%,一般街巷道路完好率达到85%
――奥运场馆周边道路、快速路、主干路架空线入地率达到74%
――次干路以上市政道路全部实现无障碍设施建设
2、静态交通管理有序
――建立比较完备停车诱导系统
――新增泊位13520个,有效缓解辖区泊位紧张形势
3、广告、街景设置规范、和谐统一
――实现户外广告设置规划
――主要大街实现景观整治规划
4、环境整治扎实有效
――完成地内大街、西外南路等“城中村”整治
――全面完成《西城区环境建设规划及折子工程》任务
――力争达到健康城区的基本要求
5、绿化水平不断提升
――全区新增绿化面积27.45公顷,人均绿地面积由现有的10.53平方米提高到10.93平方米,人均公共绿地面积由现有的3.77平方米提高到4.03平方米,绿化覆盖率由现有的26.5%提高到27.47%
--新建屋顶绿地5万平方米;绿地养护(包括公园、道路、立交桥等)一级达到90%
6、环境保护再上台阶
――实现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区的主要指标
――道路扬尘污染有效治理,重点道路冲洗率达到50%,一般道路冲洗率达到10%
7、环境卫生整洁、经常化
――实现北京市公厕改造标准,布局合理
――生活垃圾分类收集率由目前的36%提高到50%以上,资源化率达到30%
8、水资源管理有效加强
――完成6.2万户“一户一水表”和5.5万户“一户一电表”改造
――全区55%的计划用水单位、80%的居民小区达到节水型标准,社会单位和居民节水型器具使用率达到90%,建成节水型城区,努力实现水资源供需平衡
9、公共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
――建成城市管理问题的发现、指挥、处理、反馈机制,信息化城市管理系统有效运行
――建成区域环境应急系统,环境监察、监测、信息、宣教能力达到标准化水平
――城市减灾应急体系建成并发挥作用,保证城市功能正常发挥与运转
――公共卫生应急指挥体系健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快捷
10、城管执法水平不断提升
――“数字城管”作用发挥明显,可视化监控指挥系统和GPS全球定位系统建立,城管执法的科技含量进一步增大
(三)主要任务
1、大力加强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城市性质与功能
结合辖区“城中村”环境整治,不断完善市政基础设施,消除安全隐患。
2008年以前,投资约2亿元完成地内大街道路改造,架空线入地,对东西两侧皇城墙进行复建、整修和绿化调整;投资1.59亿元完成西外南路道路整治工程,拆迁、拆违,进行道路改造,缓解交通拥堵问题,规范广告牌匾。
按照城市总体规划要求,建设市政道路、绿地、生活服务设施及城市避险场所,形成多功能的城市公共空间。
同时,与规划部门一起,整体规划设计与居民生活息息相关的生活配套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满足市民需求。
配合路政局完成辖区桥梁、通道、栏杆检修、堵漏、灯具更新、墙面粉饰、喷柒、主要地下通道安装盲道提示砖等任务和配合市邮局完成报亭更新换代任务。
市政基础设施建设由主要大街、重点地区的“大市政”逐步向社区、胡同街巷的“小市政”延伸,提升社区公共服务质量。
开发利用资源,全面提升城市道路硬件设施。
以奥运训练场馆周边为重点,全面加强道路建设,道路完好率达到市要求的三个硬性指标;2008年前完成奥运场馆训练场周边道路线杆入地和次干道以上道路的无障碍设施建设;全面推进城市微循环建设项目;2006年—2010年完成道路大修(奥运道路工程)172条,完成银锭桥、金锭桥桥梁加固工程。
2、广泛开展环境建设,切实改善市民生活环境
坚持不懈地开展环境建设工作,重点解决市容环境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
大力整治地内大街、西外南路等“城中村”,进一步美化北中轴路、西直门公交枢纽等环境。
投资1830.4万元治理人定湖北巷、教场口占道房、北京市少年宫夹道等环境死角,拆除历史遗留的市政代征地和绿化用地地上建筑物。
加强城市绿化建设。
建设好白云观、金融街、南堂广场等21块规划绿地,形成以沿护城河、二环路为主线贯穿全区的绿色景观;结合城市道路市政建设工程,做好德内大街、新街口东街等7条改扩道路的配套绿化工程;创造条件发展特色绿化,做好机关单位、居住区、公建设施、立交桥等垂直绿化、屋顶绿化、阳台绿化,增强绿视效果
提高垃圾处理水平,因地制宜开展垃圾治理。
2010年以前50%驻区居民实行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和分类处理,2010年以前资源化率达到30%。
努力实现城市垃圾的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
大力推广节能新技术、新措施,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通过6.2万户“一户一水表”和5.5万户“一户一电表”改造,提高平房院居民节水节电意识和生活质量,加快节约型社会建设的步伐。
随着社会单位基础设施的改造进程,完成鲁迅博物馆、徐悲鸿纪念馆等3处雨水利用、污水回用工程。
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
2008年前,在巩固“国家卫生区”成果基础上,全力建设健康城区;重点完成提升生态环境质量、提供健康卫生食品、倡导健康生活方式、发展健康安全社区等10大项169条具体指标的任务,并制订新一轮指标体系。
巩固灭蚊、灭蝇、灭鼠工作达标成果,力争2006年灭蟑工作达到国家标准;开展蚂蚁等其他媒介昆虫的防治工作,将病媒生物控制在最低限度。
推进公共场所禁烟工作,2008年辖区所有医疗单位及学校全部达到“无吸烟”标准;“无吸烟单位”在现有基础上翻两番。
3、大力加强城市管理,形成长效管理机制
结合奥运环境建设任务,统筹规划户外广告、建筑物外立面粉饰以及城市夜景照明、绿化效果等城市景观。
实施户外广告设置规划,除长安街、二环路、三环路外,自2006年开始,通过市场化运作,以特许经营的方式逐步实现户外广告设置规划;根据建筑物外立面清洗粉饰计划,自2006年开始,投资1000万元(财政资金)组织实施4处围墙、1990栋建筑物共530余万平方米的外立面粉饰和268.5万平方米清洗工作,粉饰色彩结合北京奥运色彩和北京传统历史文化底蕴确定,2006年完成60%,2007年完成40%;围绕奥运训练场馆、行车路线、住宿宾馆及风景文化旅游区等位置,采用环保、节能的产品进行夜景照明景观建设,2006年投资1000万元完成月坛体育馆、体育场及周边、什刹海风景文化旅游区环湖夜景照明项目,2007年投资1500万元完成德外大街桥区、西单商业区、金融街夜景照明项目。
抓好静态交通管理,对机动车和非机动车停车场统筹规划,规范化管理。
2006-2008年,完成金融街地下交通工程、天银大厦立体停车楼、银锭桥东侧停车场工程;200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北京市 西城区 十一 时期 城市管理 专项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