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总复习第4部分现代文阅读考点跟踪突破12说明文阅读二语文版.docx
- 文档编号:23403334
- 上传时间:2023-05-16
- 格式:DOCX
- 页数:17
- 大小:31.77KB
中考语文总复习第4部分现代文阅读考点跟踪突破12说明文阅读二语文版.docx
《中考语文总复习第4部分现代文阅读考点跟踪突破12说明文阅读二语文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语文总复习第4部分现代文阅读考点跟踪突破12说明文阅读二语文版.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考语文总复习第4部分现代文阅读考点跟踪突破12说明文阅读二语文版
考点跟踪突破12 说明文阅读
(二)
一、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植物爱听和谐音乐
①一群喜欢户外运动的青年男女在西双版纳勐腊县的一处原始森林里,发现了一种会跳舞的树。
当时,他们长途跋涉,人困马乏,有人提议就地歇息。
一个活泼好动的年轻人拿出随身携带的收音机,播放了一曲轻松舒缓的乐曲。
这时,奇怪的一幕出现了:
只见旁边的两棵小树随着乐曲晃起身子来,滑稽可爱,随行的人全被它们逗乐了。
大家忘记了疲劳,跑过来欣赏小树跳舞。
有人提议:
“换一首曲子,换一首曲子。
”又有人喊:
“换快节奏的。
”于是,收音机的主人调了频道,换了一曲激烈的摇滚乐。
奇怪的是,刚才还在摇头摆尾的小树突然停止不动了,像是被突然吓着了似的,静静地呆立着。
这是怎么回事呢?
是不是它只会跳优美的舞蹈,不会跳强劲的舞蹈呢?
于是,年轻人又调回刚才的频道,小树听了这优美的曲调,又开始摇头摆尾。
所有人都惊呆了,他们得出一致结论:
小树喜欢轻柔、温和的曲子,不喜欢节奏强烈的乐曲。
②事实真是这样,小树的确是只爱听舒缓的音乐,激烈亢奋的曲调会让它进入睡眠状态。
法国农科院一位专家为了验证植物的音乐细胞究竟有多浓,异想天开地把崭新的耳机套在一棵番茄上,每天定时播放3个小时的音乐。
数周后,奇迹出现了,这棵番茄长势强劲,比周围任何番茄结的果实都多,而且个头儿大,每个果实平均重达两斤以上。
③还有一位科学家,每天下班后都喜欢在自家花园里拉上一段优美的小提琴曲。
打理花园的妻子惊喜地发现,濒临死亡的雏菊又重新绽放了生机。
不仅如此,(a)音乐就像兴奋剂,那些平常蔫头耷脑的花儿们听了音乐,一朵朵开得热烈而灿烂。
后来,她的科学家丈夫翻阅资料,才明白这是小提琴的功劳。
那些花儿,正是因为听了优美的音乐,才焕发了生机。
它们的叶子绿得茁壮而卖力,花开得鲜艳而硕大,这让科学家欣喜万分。
凭着职业的敏感,这位科学家开始思索,既然花儿这么热爱音乐,庄稼会不会也是如此呢?
他开始有意识地在稻田里播放音乐。
他每天上午准时来到稻田,给水稻们播放半个小时的轻柔乐曲。
(b)一个月后,这片田里的水稻比普通生长的水稻要高出30多厘米,也就是说,是音乐代替了化肥使它们长得又高又壮。
④草本植物既没有听觉器官,又不具备听力系统,为什么它们接触了音乐,会产生如此大的变化呢?
⑤音乐,说白了是一种持续声波。
在优美、轻快声波的反复刺激下,植物体内的物质分子会发生共振,那些处于休眠状态的分子,随着音乐节奏被悄悄激活,开始运动。
正是这一过程促进了新陈代谢,加快了细胞分裂,大大地促进了它们的生长发育。
如果适当地对植物播放音乐,它们就会不断地进行代谢和分裂,从而达到快速生长的目的。
不过,一定要选择那些和谐美好、悠扬柔和的音乐来播放。
反之,植物听了节奏强烈的打击乐和摇滚风,不但不会长势旺盛,还容易暴病而亡。
这可绝不是闹着玩的。
别看它们不会说、不会表达,但它们绝对懂得:
什么是好的,什么是不好的。
(《中学生百科》)
1.下列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D)
A.小树爱听舒缓音乐,因为悠扬柔和的音乐会让它进入睡眠状态。
B.如果对植物播放音乐,植物细胞就会不断地进行代谢和分裂,从而使植物快速生长。
C.草本植物没有发达的听觉器官,听力系统也不完备。
D.节奏强烈的乐曲不利于植物生长,甚至会使植物死亡。
【解析】文章第②段“激烈亢奋的曲调会让它进入睡眠状态”。
A错;文章第⑤段“如果适当地对植物播放音乐,它们就会不断地进行代谢和分裂,从而达到快速生长的目的”,B错;文章第④段“草本植物既没有听觉器官,又不具备听力系统”,C错。
2.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
A.本文是事物说明文,采用了从发现现象到探究本质的逻辑顺序。
B.本文综合运用了说明、记叙、描写等表达方式。
C.文章第①段运用生动的事例引出本文的说明内容,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D.文章第④段在结构上的作用是承上启下。
【解析】本文是事理说明文,讲的是植物爱听和谐音乐的原理。
3.下列对说明方法及其作用的分析判断,不正确的一项
是(D)
A.文章第②段综合运用了举例子、作比较、列数字的说明方法。
B.文章第③段画横线句(a)采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生动地说明了优美舒缓的音乐对花儿生长的作用。
C.文章第③段画线句(b)运用了作比较、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具体说明了轻柔乐曲对水稻生长的作用。
D.“音乐,说白了是一种持续声波。
”这句话运用了下定义的说明方法。
【解析】“音乐,说白了是一种持续声波。
”这句话运用了作诠释的说明方法。
4.根据文章推断,下列乐曲中最能促进植物生长的乐曲是(A)
A.《绿岛小夜曲》 B.《黄河大合唱》
C.《小苹果》D.《最炫民族风》
【解析】根据文章的题目和第一段的内容,“植物爱听和谐音乐”“小树喜欢轻柔、温和的曲子,不喜欢节奏强烈的乐曲”,可判断答案选A。
A属于和谐、轻柔、温和的曲子,其他三首是节奏强烈的乐曲。
二、(中考改造)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树莓之美
①树莓为蔷薇科、悬钩子属的植物,因其果型、色、味与草莓相似且长在树上,故名树莓,也叫山莓、覆盆子、刺葫芦等。
树莓不仅具有观赏性,更是一种值得开发的野生水果,其果实不仅酸甜适中、芳香浓郁、风味独特,而且营养丰富,其氨基酸的含量是苹果的10多倍,是梨和柑橘的近30倍。
②树莓之美首先体现在其外表。
树莓的花小巧玲珑,花瓣鲜艳美丽。
花瓣的颜色主要是由花青素决定的。
花青素存在于植物细胞的液泡中,在不同的pH值条件下,花青素使花瓣呈现不同的颜色:
在酸性条件下呈红色,中性时为紫色,碱性时呈蓝色。
由于新陈代谢使细胞内的酸碱度不断发生改变,因此花朵也就变得五彩缤纷。
树莓花朵的美不仅仅在色彩,也美在香味。
悠悠香味来自花瓣中的油细胞,其中的芳香油分泌后挥发到空气中,于是浓浓的香气在空气中飘来游去。
当艳阳高照、温度升高的时候,花瓣中的芳香油挥发得更快,飘得更远,所以香味便更加浓郁。
③树莓果实由很多小核果组成,近球形或卵球形。
果实鲜甜的味道主要来源于其中积累的淀粉在成熟过程中被逐渐水解,转变为可溶性糖,如葡萄糖、果糖和蔗糖等,使果实变甜。
未成熟果实的酸味来源于其中的多种有机酸,主要有苹果酸、柠檬酸和酒石酸等。
苹果中以苹果酸占多数,柑橘以柠檬酸为多,葡萄中则以酒石酸为主。
那么树莓呢?
苹果酸、酒石酸、柠檬酸都有,柠檬酸含量超过总量90%。
随着果实的成熟,一部分酸转变成糖,有的被氧化,有的被碱性物质中和,所以酸味下降。
④树莓之美还体现在其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
树莓未成熟的青果加工后即是中草药覆盆子。
据《本草纲目》记载,覆盆子有益肾脏、缩小便、补肝明目之功效。
⑤用树莓的果实酿造的树莓酒是一种高档果酒,色、香、味俱佳,观之色艳如火,饮之满口含香。
饮用树莓酒不仅有益健康,还大大降低了醉酒风险,这是因为有机酸与乙醇相互作用即转化为酯类物质,进而被排出体外,可大大降低血液中的乙醇含量;有机酸中的水杨酸,有益于发汗解毒,使酒精通过汗液外排。
树莓酒所富含的花青素是强抗氧化因子,常饮可延缓衰老,淡斑明目,减少老年性疾病的发生。
同时,花青素还可对抗肝脏在分解酒精时产生的大量氧自由基,从而大大减轻了肝脏负担,起到保护肝脏的作用。
⑥树莓的根、茎、叶也可入药。
在湖南湘西地区,人们将嫩叶捣碎治疗肠炎。
茎叶外用可以治疗痈疖肿毒,煮水洗可治痔疮。
树莓的根含有多种氨基酸,如谷氨酸、天冬氨酸和脯氨酸等;多种植物激素,如细胞分裂素类,以及少量的乙烯等。
树莓一般在秋季挖根,洗净、切片、晒干后入药,能活血止血,祛风利湿,主治吐血、便血、肠炎、痢疾、风湿关节痛、跌打损伤和月经不调等疾病。
树莓根泡酒能舒筋活血、消肿退红。
⑦树莓之美,美在外表,美在内在,是整体美,是自然美,是一种生长与发育、结构与机理协调统一的完美结合。
(选自《百科知识》2015第17期,有删改)
1.全文使用的说明顺序是(C)
A.空间顺序 B.时间顺序
C.逻辑顺序D.事理顺序
【解析】文章主要是从树莓的外形和实用价值来介绍树莓的,是逻辑顺序。
2.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B)
A.“花瓣的颜色主要是由花青素决定的”。
这一句中的“主要”一词可以删去,因为删去并不影响句子所要表达的意思。
B.树莓果实鲜甜的味道主要来源于其中积累的淀粉在成熟过程中被逐渐水解,转变为可溶性糖,使果实变甜。
C.因为树莓酒富含花青素,所以常饮可延缓衰老,淡斑明目,减少老年性疾病的发生。
D.树莓都在秋季挖根,洗净、切片、晒干后入药,能活血止血,祛风利湿。
【解析】A项不能删去“主要”一词,删去则说明花青素是决定花瓣颜色的唯一因素,与事实不符,表达不准确。
C项原文中说“树莓酒所富含的花青素是强抗氧化因子,常饮可延缓衰老,淡斑明目,减少老年性疾病的发生。
”并不是因为“树莓酒富含花青素”表达不准确。
D项,原文“树莓一般在秋季挖根”,选项中说“都在秋季挖根”,说法过于绝对。
3.文章第①段中画线的句子运用的说明方法是(A)
A.列数字 作比较
B.举例子 打比方
C.列数字 打比方
D.举例子 作比较
【解析】树莓氨基酸的含量与苹果、梨、柑橘作比较,是苹果的10多倍,是梨和柑橘的近30倍。
“10多倍”“近30倍”是列数字。
4.下面说法或推断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
A.当艳阳高照、温度升高的时候,树莓花朵的香味便更加浓郁。
B.饮用树莓酒不仅有益健康,还不会醉酒。
C.成熟的树莓果实之所以酸味下降,是因为酸都转变成了糖,有的被氧化,有的被碱性物质中和。
D.文章第③段综合运用了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等多种说明方法,来介绍果实鲜甜味道的来源。
【解析】B项,原文中说“饮用树莓酒不仅有益健康,还大大降低了醉酒风险”并不是“不会醉酒”。
C项原文中说“随着果实的成熟,一部分酸转变成糖”,并不是“都转变成了糖”。
D项,介绍果实甜味的来源主要是运用打比方,并没有作比较和列数字。
三、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人究竟比机器强在哪儿
张 贺
2016年3月15日下午,李世石与人工智能计算机程序AlphaGo(阿尔法狗)对战第五局,最终李世石投子认输。
这场举世瞩目的围棋对战以人工智能对人类4∶1的结局落下帷幕。
以往人们认为“机器只会计算不会学习”“计算机只能听从人类的指令而不会创造”,如今在AlphaGo的胜利面前,这些说法不攻自破。
学习、思考、创造不再是人类的专利,计算机完全可以具备这些被视为人类专属特征的能力。
在可预见的未来,只要是机器能完成的工作将全部由机器担任,哪怕是传统意义上被人类视为独占领域的创造性工作,如音乐、小说、诗歌等也不可能幸免。
这样说并非耸人听闻,实际上美国加州大学的科学家已经使计算机学会了自主创作乐曲,模仿巴赫、莫扎特、肖邦风格的“古典音乐”,就连资深乐迷都难辨真伪。
IBM的工程师教会了一台名为WATSON的电脑自创菜谱,其食材和组合方式、烹制方法均是人类从未想过的,据品尝过的人说“味道不错”。
如果90%的工作都能由智能机器代替人做,那么人的本质究竟是什么?
人究竟比机器强在哪儿呢?
尽管人工智能未来会极其强大,但有一个环节取代不了,那就是人与人之间的人际互动。
这个世界的所有问题大致可以分成两类,一类是人与物的关系问题,一类是人与人的关系问题。
人工智能擅长解决前者,而后者只能靠人自己去解决。
举个例子,在今年2月武汉的一场人才招聘会上,有位老父亲替大学生儿子去应聘。
很显然,不管这个大学生如何优秀,用人单位都不太可能考虑聘用他。
因为除了工作能力,用人单位还看中其他素质——理解力、沟通力,认真、坚韧、献身精神这些对团队成功至关重要的素质必须在面对面的交流中才能感知与评价。
计算机写出的乐曲再美妙、人工智能烹制出的美食再可口,也很难给人情感上的触动,因为其背后缺了一个必不可少的元素——人。
能激发人的欲望、情感、想象和创造的最终是人而不是机器。
打个不太恰当的比方,人工智能可以解决“从一到无穷”的问题,而人所要解决的是“从零到一”的问题。
没有“从零到一”这个环节,就不会有“从一到无穷”的发展。
人工智能能“解决问题”,但“提出问题”仍旧是人类的特权。
人究竟比机器强在哪儿?
答案也许就是:
人有人性。
人性是推动人类超越自己的内在动力。
因此,未来最具创造力的人和民族一定是在人性的丰富与深刻程度上领先的人和民族。
在李世石与AlphaGo的世纪对战中最让人感动的一个段子是,电脑:
“你明知一定会输给我,为什么还不投降?
”人类:
“笨蛋,因为我是人啊。
”
1.结合文章内容,推断用人单位不太可能考虑聘用大学生的原因是(D)
A.用人单位认为这位大学生还不够优秀,工作能力不强。
B.用人单位认为大学生由老父亲代替应聘,显得不够重视。
C.用人单位认为大学生不会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D.用人单位不了解大学生理解力、沟通力和认真、坚韧、献身精神等重要素质。
【解析】文中无相关信息支撑其他选项。
2.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B)
A.在可预见的未来,学习、思考、创造等人类专属特征等能力,机器也可以具备。
B.人工智能不仅能解决“从零到一”的问题,也能解决“从一到无穷”的问题。
C.在未来,越能推动超越自己内在动力的人和民族是越具创造力的。
D.人类不服输的原因是,人类认为失败是暂时的,最终能战胜智能机器。
【解析】人工智能只能解决“从一到无穷”的问题。
3.通读全文,概括出作者认为人比机器强的3点表现。
①人能解决人与人的关系问题(能解决人与人之间的人际互动)。
②人能激发人的欲望、情感、想象和创造(能给人情感上的触动)。
③人能“提出问题”(_能解决“从零到一”的问题。
四、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Wi-Fi能像空气一样笼罩我们的生活吗?
石 头
在“没网就不能活”的今天,Wi-Fi似乎成了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东西。
每到一个地方,Wi-Fi要是没连上,人们会感觉到格外失落。
会不会有那么一天,Wi-Fi就像空气一般笼罩我们的生活,不管何时何地,我们只要拿出手机就能连上免费Wi-Fi?
德国物理学家哈拉尔德·哈斯由和他的研究团队最近发明了一种专利技术,利用闪烁的灯光来传输数字信息,这被称为“可见光通信”。
专家表示,该技术离全面普及已经不遥远,将来在任意一个LED灯中增加一个微芯片,它就能变成无线网络发射器。
据统计,目前地球上有大约2/3的地区仍未实现互联网接入。
为满足贫困、边远地区人们的上网需求,以及通过收取费用,满足部分经济宽裕使用者的超级漫游需求,谷歌正在建设一项通过热气球为全球提供快速、稳定的Wi-Fi网络的工程,代号“懒人”。
目前相关测试已经在巴西展开。
据国外最新消息,美国科研人员还打算把信号传到大海中。
他们研究出了一种“深海计算机网络”——通过水下传感器,将网络数据传输到大海及河川中,提供Wi-Fi信号。
不过,在大海里覆盖Wi-Fi算资源浪费吗?
据研究者说,这种全新模式的无线网络,将帮助科学家们更好地进行水下海洋研究工作,例如通过Wi-Fi检测、预警海啸等。
此外,“萌宠”也能装Wi-Fi!
泰国一家电信公司日前找到许多猫和狗做“志愿者”,在它们的脖子上挂上支持移动Wi-Fi的热点设备。
使用Wi-Fi者只要靠近这些宠物,连接热点,就能上网,网速峰值可达每秒8.76M。
有人打趣道:
“如此一来,以后人和狗出去散步,将会是狗遛人,而非人遛狗。
”也许以后我们会经常看到这样的场景——狗狗疯一般地往前跑,主人跟在后面大喊:
“狗狗,你快给我回来!
我的Wi-Fi断了!
”
有了Wi-Fi,人们上网的方便程度大大提升。
但是,人沉溺于虚拟世界可能会疏离甚至排斥现实生活。
面对日新月异的科技,我们应该把持住,确保自己的生活不被其操控。
(选自《奥秘》2015年第3期,有删改)
1.细读全文,选出对选文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A)
A.可见光通信技术已经全面普及,将来在任意一个LED灯中增加一个微芯片,它就能变成无线网络发射器。
B.美国科研人员研究出一种“深海计算机网络”,他们打算把信号传到大海中,以帮助科学家们更好地进行水下海洋研究工作。
C.泰国一家电信公司在做“志愿者”的宠物身上挂上支持移动Wi-Fi的热点设备。
如果使用Wi-Fi者离这些宠物太远就会断网。
D.目前,地球上大部分地区仍未实现互联网接入。
谷歌正在建设一项代号为“懒人”的网络工程,目前相关测试已经在巴西展开。
【解析】原文中说“该技术离全面普及已经不遥远”,而选项的意思现在“已经完全普及了”,理解错。
2.通读全文,说说未来Wi-Fi笼罩生活有哪些方式?
利用灯光传输数字信息压热气球提供Wi-Fi网络;通过水下传感器将网络数据传到大海河川中;在宠物脖子上安装支持移动Wi-Fi的热点设备。
(扣住“灯光”“热气球”“水下传感器”“热点设备”即可。
)
3.你认为Wi-Fi进入我们生活,其“悲”“喜”分别是什么?
请联系生活实际简要作答。
示例:
“悲”:
Wi-Fi容易使人沉迷于虚拟世界,却忽视甚至排斥与身边人交流;在学习中不动脑;遇到难题就上网查询等。
“喜”:
_Wi-Fi上网可以让我们享受到更丰富的信息资源;当我们遇到的一些无法弄懂的问题时,可以借助Wi-Fi_上网释疑;让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更便捷。
五、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火箭回收有多难?
(节选)
①目前,运载火箭都是一次性航天工具,其第一级火箭在完成分离后会坠落到陆上无人区或空旷海域,不可重复使用。
有人曾形容火箭使用的浪费程度,就和一架波音747客机仅作了单趟飞行就报废一般。
造价高昂的火箭如果摆脱“一次性”用品的角色,未来航天发射的成本有望大大降低。
这就是为什么人们历经失败仍然坚持尝试的原因,不过他们需要解决的难题不小。
②运载火箭回收实验有两大难点:
一是让火箭第一级在分离后垂直下降,其难度就像在暴风雨中让一根扫帚平稳地直立在手掌上;二是精准降落在没有锚定且只有足球场大小的浮动平台上极其困难,且着陆的精度要求在10米以内。
因此,回收火箭首先要解决火箭着陆的精度问题,要能够回收到预定地点。
其次,火箭要以垂直的姿态降落,必须解决姿态控制问题,而越是竖长的物体,就越难以控制。
此外,还要解决减速问题,必须是软着陆,又不用降落伞,所以只能用反向推力装置。
而且,回收的过程是一个变速过程,在这个变速过程中如何始终解决好以上几大问题,难度非常高。
就回收平台来说,在海上平台上回收火箭比陆地平台更难,因为陆地上气象条件更好,回收面积也更大,平台也更稳定。
不过,在陆上降落意味着火箭在空中飞行距离可能更长,消耗的燃料更多。
③火箭的回收只是火箭重复使用的第一步,接下来要验证火箭的发动机是否可以重复使用,还要进一步验证回收二级火箭的可行性。
④火箭的重复使用对于发动机核心部件的性能和寿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对于一次性使用的火箭来说,保证材料和相关设计在短时间顶得住是一个问题,确保长寿命使用又是另外一个问题。
美国航天飞机的主发动机的燃烧室压强高达207个大气压,工作温度约为3300摄氏度(目前最先进的涡扇发动机涡轮温度不到1700摄氏度),其中一个小小的涡轮泵的功率就是目前最先进的主战坦克发动机功率的10倍。
让这样的发动机顺利工作一次就已经非常困难,而要重复使用多次,那么对材料和工艺的要求必须要上一个巨大台阶。
⑤火箭首次成功回收只是一个开始,意味着这项技术具有可行性,但真正掌握这项技术,还需要通过多次实验验证其可靠性,由成功变成成熟。
一旦这些技术可以完全实现,将大大降低发射成本。
专家预计,如果回收并重复使用第一级火箭,可以降低80%的成本,而如果能回收并利用第二级将可以降低98%的成本。
1.下列说法与原文不符的一项是(B)
A.人类之所以历经失败仍然坚持尝试回收火箭,是为了大大降低航天发射的成本。
B.火箭回收的最大难点是解决火箭着陆的精度问题和回收平台的不稳定问题。
C.火箭回收的意义在于重复使用,所以对于火箭发动机核心部件的性能和寿命要求较高,现在的材料和工艺还达不到要求。
D.即使火箭成功回收,也只是迈出了火箭重复使用的第一步。
【解析】原文中说“因此,回收火箭首先要解决火箭着陆的精度问题,要能够回收到预定地点。
其次,火箭要以垂直的姿态降落,必须解决姿态控制问题,而越是竖长的物体,就越难以控制。
此外,还要解决减速问题,必须是软着陆,又不用降落伞,所以只能用反向推力装置”,据此可以判断B选项的说法“回收平台的不稳定问题”是错误的。
2.文中画线句子未使用的说明方法是(C)
A.列数字 B.举例子
C.引用D.作比较
【解析】说明文中常用的说明方法有:
举例子、分类别、列数字、作比较、下定义、打比方;举了美国航天飞机的例子,是举例子的说明方法;“207个”“3300摄氏度”等可见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将“一个小小的涡轮泵的功率”与“目前最先进的主战坦克发动机功率”进行对比,是作比较的说明方法;所以没有运用的说明方法是引用。
3.下列对文章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D)
A.目前造价高昂的运载火箭已经摆脱了“一次性”用品的角色。
B.在海上平台上回收火箭比陆地平台更难,科学家们选择海上平台回收火箭,表明了人类敢于挑战困难的伟大精神。
C.选文按照时间顺序说明了火箭回收的现状及难度。
D.第⑤段加点词语不可以删去,“专家预计”四字,使“一旦这些技术可以完全实现,将大大降低发射成本”这一说法更具权威性,说服力。
【解析】第一段“不可重复使用”可见A选项说的“已经摆脱”是错误的;文章第二段对回收平台的介绍是“就回收平台来说,在海上平台上回收火箭比陆地平台更难,因为陆地上气象条件更好,回收面积也更大,平台也更稳定。
不过,在陆上降落意味着火箭在空中飞行距离可能更长,消耗的燃料更多”,因此B选项所说的“科学家们选择海上平台回收火箭”是错误的;这篇文章首先由火箭使用浪费程度的现状引出说明内容,接着介绍了运载火箭回收实验有两大难点,然后介绍了要验证火箭的发动机是否可以重复使用,还要进一步验证回收二级火箭的可行性,最后介绍了火箭回收的意义和前景,属于逻辑顺序,C选项的说法是错误的。
六、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精准预测天气有多难
人们渴望预知天气变化,真正做到“未雨绸缪”,但“天有不测风云”,精准预测天气确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影响天气预报准确率的基本原因是大气运动自身具有随机性。
大气变化是一个复杂的运动过程,充满了各种各样的可能性。
对此,美国气象学家爱德华·罗伦兹有个生动的比喻:
“巴西丛林的蝴蝶扇动一下翅膀,可以引起美国德克萨斯州的飓风。
”这就是大家熟知的“蝴蝶效应”。
在随机性的多重影响下,任何一种预测结果,都是要担风险的。
人们对天气形成初始状态的观测,总是会有某些误差,而哪怕是很小的误差,也会使预测的结果大相径庭。
各种复杂地形也会给大气运动带来影响。
如青藏高原地势较高,受到太阳辐射后温度上升,尤其是夏天,它便成为高空大气环流的一个热力源。
当气流经过时,要么从上面越过去,并被加热,要么从旁边绕流过去,从而形成天气系统比如西南涡等。
这些,使得整个大气环流形势变得十分复杂。
可见错综复杂的地形地貌,也是个爱添乱的“捣蛋鬼”。
何况,不同的天气类型,预报准确率差异很大。
像高温、寒潮、梅雨这些空间范围较大、时间尺度较长的天气,预报准确率就比较高。
全国24小时晴雨预报和最高、最低温度预报,能够做到“八九不离十”。
但有些天气发生得突然,具有很强的局部地域性特征,例如强对流天气,也就是短时间内发生的冰雹、强降雨、强雷电、龙卷风等,预报准确率就非常低。
在多种因素的影响下,预报的难度当然就增大了。
这如同玩拼图:
如果只有8个板块,儿童也能拼出来;如果是800块,成人可以拼出来;但如果是8000万块,甚至更多,那“神”也都无法拼出来了。
不过,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和数值预报手段的改进,天气预报准确率正在不断提升。
英国气象局正在开发一种新的计算机模型,气象人员可以利用它发布面积仅为1平方公里地区的天气预报。
不久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考 语文 复习 部分 现代文 阅读 考点 跟踪 突破 12 说明文 语文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