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五年级上册《天火之谜》表格式教案.docx
- 文档编号:23396705
- 上传时间:2023-05-16
- 格式:DOCX
- 页数:24
- 大小:29.01KB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天火之谜》表格式教案.docx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天火之谜》表格式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五年级上册《天火之谜》表格式教案.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天火之谜》表格式教案
教学
内容
19、《天火之谜》
拟2课时
第1课时
教学
目标
1、学会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推测”、“不足为奇”造句。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
3、学习给课文分段,并用课文中的语句概括段意。
重点
难点
学会生字,能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
突
破
重
·
难
点
的
过
程
一、初读课文。
1、出示自学题。
(1)给课文每个自然段写上序号。
(2)自由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读顺句子和课文。
(3)读读生字词,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想想它们的意思。
2、学生自学,教师巡视,适时辅导后进生。
3、检查自学情况。
(1)抽读生字卡片,注意读准字音。
(2)理解词语。
4、分自然段指名试读课文,教师相机指导。
二、1、再读课文,想想每一节写了什么内容?
文章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2、按照分好的段落,选用课文的语句概括段意。
第一段(第1自然段)讲雷暴在人们的心目中是种可怕的东西。
第二段(第2~~5自然段)写富兰克林用风筝实验解雷暴的谜。
第三段(第6自然段)富兰克林根据放电的原理发明了避雷针。
三、学习第一节
1、指名读课文。
2、这一节的主要内容可以用哪些语句来概括?
(长期以来,雷暴在人们的心目中一直是种可怕的东西。
)
3、为什么说它可怕?
板书:
把人击倒树木劈成两半
4、齐读第一节。
四、指导写字
精彩
创意
搜集
信息
揭题导入。
1、同学们,夏天雷雨时的景象你们见过吗?
雷暴发生时,电闪雷鸣,还伴有狂风暴雨,你能说说当时心情吗?
2、你们的爷爷奶奶是怎样看这个雷电的呢?
你知道这个雷暴是怎样发生的?
3、揭题天火之谜
4、学生质疑:
“天火”指什么?
古人不知道雷暴发生的原因,它成了一个谜,谁来解开这个谜?
他是怎样解开的?
这就是这篇课文要讲的内容。
作业
设计
实践
活动
1、抄写生字、词语2遍。
2、积累词语。
教学
札记
教学
内容
19、《天火之谜》
拟2课时
第2课时
教学
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学习给课文分段,并用课文中的语句概括段意。
3、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富兰克林勇于探索,敢于试验的精神。
重点
难点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富兰克林用语探索,敢于试验的精神。
突
破
重
·
难
点
的
过
程
学习第二段。
1、出示第2节。
雷暴到底是什么呢?
--齐读
“这个谜直到18世纪才被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揭开”
2、你了解富兰克林吗?
政治家,发明了避雷针
3、齐读第2节,想想这一节在文中起了什么作用?
(承上启下)
4、你们想了解这个谜揭开的经过吗?
自由读3--4节
思考:
富兰克林是怎么做的?
(请划出有关词语)请用简单的几句话来说,并想想你觉得富兰克林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板书:
注意观察认真思考勇于探索大胆推测决定实验认真实验勇于实验)
5、分四人小组学课文,从哪些地方可以感受富兰克林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找一找,想想为什么读一读表达出来。
6、讨论交流(读好词)早就(很早不是现在)--所以发现了--引读
(1)“天上的雷暴与静电放电现象有很多相似之处……那么雷暴究竟是什么呢?
观察比较
(2)大胆推测:
读雷暴就是人们熟知的放电现象。
(很熟悉,很了解)--熟知什么?
放电现象不能雷暴结合富兰克林与众不同。
这种推论现在看起来不足为奇,但是在当时却是令人难以接受的。
什么意思?
不值得奇怪不能接受与“推测”有什么区别?
为什么不能接受?
引入“人们已经习惯地认为……也对他冷嘲热讽”板书:
习惯地冷嘲热讽)不仅……就连人们会说些什么?
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话。
(3)富兰克林经过仔细观察和大胆推测反复思考决定用实验来揭开雷电的秘密。
(4)勇于探索还表现在哪里?
(在雷电交加的情况下亲自实验)(动作)
(5)富兰克林发现天火之谜的实验过程能读懂吗?
用朗读把你读懂的内容表现出来。
他读得怎么样?
7、有感情朗读2-4节,体会人物特点。
8、同学们现在你认为雷电怎样的呢?
(不是天火,不是雷神)
还怕吗?
(指名原来有误解的学生回答)可是还需要注意安全
9、引出第5节。
齐读第5节,理解“震惊”、“宣告”、“无稽之谈”板书:
震惊世界
10、想象一下当时的人们会怎样说?
自我惭愧夸奖富兰克林
11、有感情地朗读第5节。
精彩
创意
搜集
信息
指导复述全文。
1、凭借段意,安排好复述的顺序2、根据板书内容提取重点词语,组织语句进行连缀复述。
3、指名上台复述,师生评议4、以四人为一组,轮流复述。
5、优选复述。
板书设计:
19、天火之谜
注意观察 认真思考 勇于探索 大胆推测
决定实验 认真实验 勇于实验 震惊世界
作业
设计
实践
活动
1、复述课文。
2、阅读其他科学家的故事。
教学
札记
我觉得学生的精彩表现,才是评价一堂课的好坏。
如何让我们的学生侃侃而谈,滔滔不绝呢?
平时的语感训练和表达能力的训练是非常重要的,让学生在回答问题时,先用描述性的语言再进行总结。
教学
内容
20、《厄运打不垮的信念》
拟2课时
第2课时
教学
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领会文章的思想内容,感受谈迁在逆境中不屈不挠的顽强意志和毅力,懂得在人生旅途中,只要有坚定的信念,就会有希望。
重点
难点
体会谈迁在逆境中不低头、不屈服、坚定信念、自强不息的可贵品质。
突
破
重
·
难
点
的
过
程
一、自学课文第二段。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第二段。
思考:
(1)谈迁遇到了怎样的厄运?
他又是如何面对这致命的打击的?
(2)谈迁有着什么样的信念?
在逆境中他又是如何坚定信念、自强不息的?
2、要求学生边读书,边划出有关句子,读一读。
3、哪些段落最使你感动,请你多读几遍。
二、全班讨论、交流。
1、谈迁遇到了怎样的厄运?
理解:
家徒四壁。
2、“书稿被偷”,“下落不明”又这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20多年的心血转眼间“化为乌有”。
)“化为乌有”什么意思?
3、为什么说这对任何人都是致命打击?
而对于谈迁又是怎样的打击呢?
(当时的谈迁已是“年近花甲”“体弱多病”的老人了,可见这种打击是何等的惨重!
)
有感情地朗读第二自然段。
4、那么,谈迁又是如何面对这致命的打击的?
找出有关句子读一读,谈谈你的理解。
5、谈迁有着什么样的信念?
在逆境中他又是如何坚定信念、自强不息的?
自读课文3自然段,读后全班交流。
(理解:
①为了完成新书稿,为了使新书稿更加完善、准确,他“四处寻访”、“广泛搜集”,甚至亲自“考察”历史遗迹。
他不怕苦(一袭破衫),不怕累(终日奔波)不怕孤单,不怕病(年老体弱)又经过几年的奋斗,新写出一部“明史巨著”。
理解:
②文中又一次运用了数字,“104卷”“500万字”说明谈迁为《国榷》倾注了多少心血啊!
通过引导学生对重点词的理解,体会谈迁在逆境中不低头,不屈服,坚定信念,自强不息的品质。
)
6指导朗读第三自然段。
7、“名垂青史”什么意思?
为什么谈迁能“名垂青史”?
精彩
创意
搜集
信息
三、学习第三段。
1、是啊,这是一个多么感人的故事啊!
作者发出了怎样的感叹呢?
(齐读四自然段。
)
2、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说说你的理解。
(人生难免有崎岖和坎坷,但只要信念不被打垮,希望就永远存在。
)
3、这段在文中起了什么作用?
(既是课文的总结,又点明了文章的中心。
)
四、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课文学完了,你还有什么不懂的吗?
五、总结全文。
1、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归纳中心思想。
(本文记叙了明末清初史学家谈迁在艰难的困境中两次撰写明史巨著《国榷》的感人故事,表现了谈迁逆境中不屈不挠、持之以恒的坚强意志和毅力。
)
作业
设计
实践
活动
1、补充词语
刻苦()学()览群书()实可信家境()寒
流传()古鸿篇()制家()四壁下()不明
化为()有茶饭不()体()多病夜难()寝
奋笔()书名()青史
2、练习册
教学
札记
抓住“厄运”教学,文中面临着怎样的“厄运”呢。
让学生去解读,通过重点词语点出《国榷》之珍贵,等于是他的生命,在此基础上抓住“不垮”,他表现在那里?
这样两者合一,学生就自然而然地理解主题了。
教学
内容
20、《厄运打不垮的信念》
拟2课时
第1课时
教学
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会本课10个生字,认识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重点
难点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学会本课生字。
突
破
重
·
难
点
的
过
程
一、板书课题,引导质疑:
板书20、厄运打不垮的信念
1、看到这个题目,你会提出哪些问题呢?
(估计学生会提出下列问题)
(1)“厄运”指什么?
(2)是谁遭到了厄运?
(3)他有着什么样的厄运?
2、同学们提出的几个问题,课文已经给我们做了回答。
现在,我们就带着这几个问题读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1、学生自读课文,要求学生读准字音,读通顺句子。
2、划出生字词,并借助工具书自学不懂的词,再和同学讨论交流。
三、检查自学情况。
1、字音教学:
着重读准“浙、抄、撰”等翘舌音。
“坎、诞、寝、”都是前鼻音,“撰、迁”是三拼音。
2、理解生词:
“博览群书、家徒四壁、一袭破衫、奋笔疾书”等词。
四、再读课文,整体感知,理清课文层次。
1、轻声读全文,边读课文,边思考:
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2、指导分段
(1)默读全文,思考各自然段讲了什么,讨论交流。
(2)把有联系的段落分为一段,把单独讲一个意思的段落分为一段。
①第一段:
(1节)写家境贫寒的谈迁编成了500多万字的《国榷》。
②第二段:
(2、3节)写书稿被人偷盗后,年老体弱的谈迁重新编写《国榷》。
③第三段:
(4节)写由谈迁的故事而发出的感慨。
也是全文的总结。
指名分段朗读课文,要求做到正确、流利。
读后评议。
五、学习课文第一段。
1、学生默读课文第一段。
思考:
这段主要讲了什么?
2、哪些词句是讲谈迁不向困难屈服,自强不息的?
(读句子,谈体会)
3、在这段中作者运用了列数字的写法,表现了谈迁的刻苦和信念的坚定,请你找出来读一读。
说说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作者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4、从这段中你体会到谈迁是个什么样的人?
5、指导朗读。
精彩
创意
搜集
信息
博览群书:
广泛地阅读各种书籍,说明刻苦好学,知识面广。
家徒四壁:
家中只剩下四面墙壁,形容十分贫穷。
一袭破衫:
一套破衣服。
奋笔疾书:
形容挥动笔杆急速书写的样子。
作业
设计
实践
活动
1、抄写生字4遍。
2、积累四字词语。
刻苦好学博览群书翔实可信家境贫寒
流传千古鸿篇巨制家徒四壁下落不明
化为乌有茶饭不思体弱多病夜难安寝
奋笔疾书名垂青史
教学
札记
板书:
厄运打不垮的信念
家境贫寒 不向困难屈服
书稿被偷 坚定信念
从头撰写 自强不息
《国榷》 名垂青史
教学
内容
21、《诺贝尔》
拟2课时
第1课时
教学
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懂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认识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重点
难点
学会本课10个生字,认识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读懂课文。
突
破
重
·
难
点
的
过
程
一、揭示课题。
同学们听说过诺贝尔这个名字吗?
他是什么人?
谁来介绍一下?
诺贝尔奖又是怎么来的?
学生交流。
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就是介绍诺贝尔的。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自由轻声读课文,思考《诺贝尔》一文向我们介绍了他的那些事迹呢?
2、检查生字词。
⑴读准字音:
诺、颁、凿、瑞、摩、盛、逝、械、锤、砸、残、毫、滚等字。
⑵注意字型。
指导写“机械”的“械”,“残废”的“残”。
⑶指名读课文。
⑷概括课文重要内容。
想一想,这一课主要写了什么?
课文主要记叙了诺贝尔在发明炸药的过程中历经失败,痛苦,但他毫不气馁,决不放弃自己的追求,直至成功的事。
三、根据提示理清文章脉络。
1、初读了课文,你能说说诺贝尔的主要业绩是什么吗?
(一是发明了炸药,二是把自己的遗产毫无保留地捐给了科学事业,设立了诺贝尔奖。
)
2、那么课文哪些自然段分别写了这两件事情。
(课文第三至九自然段写了诺贝尔为发明炸药所付出的代价和取得的成就;第十自然段写了诺贝尔立下遗嘱,设立诺贝尔奖。
)
3、给课文分段,并概括段落大意。
第一段(1——2)简要介绍了诺贝尔奖的授奖仪式。
第二段(3——9)写了诺贝尔为发明炸药所付出的代价和取得的成就。
第三段(10)简要介绍诺贝尔立下遗嘱,设立诺贝尔奖。
四、学习课文第1-2小节。
1、指名读,思考:
第1-2小节主要写什么?
(简要地介绍了诺贝尔奖的授奖仪式。
)
2、默读,思考:
诺贝尔奖授奖仪式的地点和时间的确定依据是什么?
为什么这样设定?
(这样做的目的是以此来纪念伟大的发明家诺贝尔,以表达人民对他的怀念和敬佩。
)
精彩
创意
搜集
信息
诺贝尔:
1833年出生于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
瑞典化学家、工程师、实业家,诺贝尔奖金的创立者。
他一生的发明极多,获得的专利就有255种,其中仅、炸药就达129种,他的发明兴趣不仅限于炸药,作为发明家、科学家,他有着丰富的想象力,和不屈不挠的毅力。
作业
设计
实践
活动
1、抄写词语2遍。
2、搜集诺贝尔的其他事迹。
教学
札记
板书设计:
发明炸药 热爱科学
诺贝尔 热爱人类
设立诺贝尔奖 无私奉献
教学
内容
21、《诺贝尔》
拟2课时
第2课时
教学
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懂课文,了解诺贝尔的辉煌业绩,感受诺贝尔热爱科学,无私奉献的精神。
重点
难点
体会诺贝尔在发明炸药的过程中虽历经失败,痛苦,但他毫不气馁,决不放弃自己的追求,直到成功的锲而不舍的精神。
突
破
重
·
难
点
的
过
程
学习课文第二段。
1、齐读第3小节。
师:
诺贝尔一生有许多的发明,最突出的发明是炸药。
诺贝尔为什么会想到要发明炸药呢?
他在发明过程中经历了哪些失败和痛苦?
诺贝尔发明的炸药为人类的生产活动解决了哪些实际问题?
(出示思考题)
2、自由读课文第4-9小节,要求学生边读边划出相关语句,读一读,并在旁边作批注。
3、学生讨论交流。
(1)诺贝尔为什么会想到要发明炸药呢?
(诺贝尔最初发明炸药的动因是什么?
)(他看到工人们徒手劈山开路十分艰苦,就想发明一种东西能减轻工人的劳动强度。
说明诺贝尔发明动机来自于对人民的关心和同情。
)
(2)他在发明过程中经历了哪些失败和痛苦?
(读有关句子,学生谈体会。
)
(3)诺贝尔发明的炸药为人类的生产活动解决了哪些实际问题?
(提高了劳动生产力,降低了劳动强度。
)
(4)朗读第第4——7小节。
师:
尽管诺贝尔发明炸药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但对一个真正的科学家来说创造发明是无止境的。
4、指名读课文第8——9小节。
①这一段具体详尽地描述了一次试验性的大爆炸,当时人们是怎么说的?
而诺贝尔又是如何表现的?
从这里你想到了什么?
(一个科学家为造福人类全身心投入创造发明,连个人的生死都不顾,这种无私奉献的精神是多么可贵啊!
)
②生自由练读第8——9小节。
③全班有声有色地朗读。
精彩
创意
搜集
信息
获得诺贝尔奖的中国人:
1957年,李政道和杨振宁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1976,丁肇中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1986年李远哲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1997年,朱棣文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1998年,崔琦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2008年,钱永健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作业
设计
实践
活动
1、朗读全文。
2、利用本课提供的材料,为诺贝尔写一篇一百多字的小传。
教学
札记
在教学本课时,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对于高年级的学生来说,搜集资料处理信息是非常重要的。
课前要求学生搜集诺贝尔的资料,并把对他最感兴趣的地方,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在没有上课之前,诺贝尔的形象就早已根植于他们的心中。
教学
内容
22、《滴水穿石的启示》
拟2课时
第1课时
教学
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结合上下文理解词义。
2、初步理解课文内容,理清文章条理。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重点
难点
初步理解课文内容,理清文章条理。
突
破
重
·
难
点
的
过
程
一、揭示课题,解题
1.板书课题:
11滴水穿石的启示
2.解释题意:
滴水穿石的意思是一个个水滴落下来把石头滴穿成小洞;“启示”的意思是给我们启发指示,领悟到某个道理;连起来说,意思是滴水把石头穿成小洞这个奇观让我们领悟到的道理。
二、初读课文
1.自学课文。
(1)画出课文里的生字词,并在生字上端注音。
读准生字的读法。
(2)联系上下文或查工具书弄清下列词语的意思:
微不足道、持之以恒、不懈、迷恋、艺术、自勉、炉火纯青、铭记。
(3)给课文各自然段写上序号,读顺课文。
2.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带加点字的词语:
持之以恒、本草纲目、小贩、迷恋、自勉、铭记、给予。
(3)指名读词、正音。
(3)指名解释词语,教师敲定答案。
(4)指名5人按自然段顺序试读课文。
(5)齐读课文。
三、用钢笔描红、临写生字
1.教师范写,指出注意点。
2.学生描红、临写。
教师巡视,纠正同学写字时不正确的姿势
3.老师展示写得好的宇,表扬字写得好的同学。
精彩
创意
搜集
信息
锲而不舍:
比喻做事有恒心,有毅力,坚持不懈。
微不足道:
非常微小,不值得一提。
持之以恒:
长久地坚持下去。
孜孜不倦:
勤奋努力,不知疲倦。
炉火纯青:
比喻学问、技术或办事达到了纯熟的地步。
半途而废:
比喻做事未完成就终止,有始无终。
作业
设计
实践
活动
1、读、抄词语。
(文后练习3)
2、练读课文。
教学
札记
教学
内容
水滴穿石的启示
拟2课时
第2课时
教学
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领悟滴水穿石的启示。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的写作方法。
重点
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领悟滴水穿石的启示。
突
破
重
·
难
点
的
过
程
一、学习第一二自然段。
1、(媒体出示课文第二节)学生自读课文。
这一段文字老师也读了好几遍。
有一个词一下子就把我吸引住了。
这个词是“接连不断”。
(点击词语)你想,这么微不足道的小水滴,往下滴啊,滴啊,不间断,不停止,这多不容易啊。
你们读了这段文字有感想吗?
和大家交流交流好不好?
(抓住“一个地方”“几百年过去了……”“锲而不舍”“日雕月琢”这些词理解,随学生的交流点击词句)
2、不管岁月如何沧桑变化,水滴就对着一个目标,重复着一个动作:
滴,滴,绝不停止,绝不放弃,这就叫“持之以恒”(课件出示“滴水穿石”动画图),多么令人佩服啊!
能把这一节读好吗?
3、现在你能用一句话把“滴水穿石”这件事说清楚吗?
4、“滴水穿石”是一种自然现象。
但在作者眼里,他仅仅是一种自然现象吗?
它还是一种精神,一种人生中不可或缺的精神。
第三节最后一段话就说得非常清楚,我们一起读。
二、学习第三自然段。
1、为了说清楚这个道理,作者举了一些例子,他列举了哪些人?
三个人中,有中国的,有外国的,有现代的,有古代的,用一个词说就叫——(古今中外)。
2、请你选择一个最佩服的人物来读,用心读,把你的敬佩之情放进去读。
3、作者看到太极洞内滴水穿石的情景,于是联想到了这三位名人。
其实,从古到今,具有这种精神的人还有很多。
课前老师布置大家去搜集了事例。
现在,我们来开一个“小小交流会”,好不好?
4、学生交流。
5、听了这么多事例,你有感触吗?
现在,你最想说的话是什么?
三、学习第四自然段。
1、这就是你们从“滴水穿石”的精神中得到的启示。
这段话你会填吗?
目标专一而不——,持之以恒而不——,就一定能够——。
这段话是作者在看了安徽广得太极洞内“滴水穿石”情景后心迹的真实流露,也可以说是一段名言,我们要好好品读。
2、其实,从一年级到现在,我们学过许多方面的内容,比如这些成语故事,你会填吗?
绳锯()精卫()聚沙()只要工夫深,()
精彩
创意
搜集
信息
贝多芬《命运交响曲》
贝多芬从28岁开始听力逐渐减退,到50岁双耳全聋。
这对一位作曲家来说是一个致命的打击。
但他没有放弃对音乐的追求,他的目标只有一个:
创造出最美的音乐。
他说过一句有名的话:
呃住命运的喉咙,绝不能向它屈服。
二十多年来,他一直在无声的世界里谱写最美的乐章。
持之以恒的努力使他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他的曲子在世界乐坛掀起狂澜,他的作品成为人类音乐宝库中光芒万丈的珍品。
作业
设计
实践
活动
1、把这些成语故事讲给大家听。
2、采访身边的一位成功人士,介绍他滴水穿石的精神。
教学
札记
这是一篇说明事理的文章,滴水穿石给予我们的启示,课文中概括出八个字:
目标专一、持之以恒。
这是全文的中心。
作者运用叙议结合的手法,有理有据,全文层次清晰,前后照应,语言精练,指导学生在朗读中体会。
习作
内容
习作6
教学
目标
1、能运用正确的方法观察两幅图画,准确地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天火之谜 苏教版五 年级 上册 天火 表格 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