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数学上册电子教案.docx
- 文档编号:23396423
- 上传时间:2023-05-16
- 格式:DOCX
- 页数:17
- 大小:25.35KB
三年级数学上册电子教案.docx
《三年级数学上册电子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年级数学上册电子教案.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三年级数学上册电子教案
2014--2015学年三年级上学期数学教案
教学计划
一、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对一些基础性的数学知识有了初步的认识。
学生已经比较习惯于新教材的学习思路和学习方法,大多数学生认识到数学知识无处不在,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这为学生对本册的学习打下了重要的基础,也为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和实践能力创造了条件。
二、教材分析
这册实验教材对于教学内容的编排和处理,是以整套实验教材的编写思想、编写原则等为指导,力求使教材的结构符合教育学、心理学的原理和儿童的年龄特征,体现了前几册实验教材同样的风格与特点。
所以本册实验教材仍然具有内容丰富、关注学生的经验与体验、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鼓励算法多样化、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体现开放性的教学方法等特点。
同时,由于教学内容的不同,本实验教材还具有下面几个明显的特点。
1.改进笔算教学的编排,体现计算教学改革的理念,重视培养学生的数感。
2.量与计量的教学联系生活实际,重视学生的感受和体验。
3.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强调实际操作与自主探索,加强估测意识和能力的培养。
三、教学目标
1.会笔算三位数的加、减法,会进行相应的估算和验算。
2.会口算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数;会笔算一位数乘二、三位数,并会进行估算;能熟练地计算除数和商是一位数的有余数的除法。
3.初步认识简单的分数(分母小于10),会读、写分数并知道各部分的名称,初步认识分数的大小,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4.初步认识平行四边形,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会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知道周长的含义,会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并会进行测量。
5.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初步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千米=1000米;认识质量单位吨,初步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知道1吨=1000千克;认识时间单位秒,初步建立分、秒的时间观念,知道1分=60秒,会进行一些有关时间的简单计算。
6.初步体验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能够列出简单实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能对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做出描述。
7.能找出事物简单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和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0.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主要教学措施
1、重视教学情景的创设,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加强学生的操作活动,结合生活实际帮助学生建立有关的数学概念。
2、培养学生估测、估算的意识,重视培养学生的估测、估算能力。
3、让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来学习计算,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4、运用“迁移”法进行教学,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
5、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让学生体验探究的乐趣。
恰当、适时地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重视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6、重视直观教学,充分发挥教具、学具的作用。
7、注重学生对计算过程和方法的理解,抓住重点,突破难点,使学生打下扎实的知识基础。
8、让学生充分经历猜想、实验、验证的过程,主动建构数学知识
五、课时安排
一、时、分、秒(2课时)
二、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一)(7课时)
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口算………………………………………………2课时
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笔算…………………………………………2课时
三位数加减法的估算……………………………………………………2课时
整理和复习………………………………………………………………1课时
三、测量(7课时)
毫米、分米的认识………………………………………………………2课时
千米的认识………………………………………………………………2课时
吨的认识…………………………………………………………………2课时
整理和复习………………………………………………………………1课时
四、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二)(9课时)
三位数加法(不进位、不连续进位)的笔算…………………………2课时
三位数加法(连续进位)的笔算………………………………………2课时
减法………………………………………………………………………2课时
加减法的应用……………………………………………………………2课时
整理和复习………………………………………………………………1课时
五、倍的认识(2课时)
六、多位数乘一位数(14课时)
口算乘法…………………………………………………………………1课时
笔算乘法(不进位)……………………………………………………2课时
笔算乘法(不连续进位)……………………………………………2课时
笔算乘法(连续进位)…………………………………………………2课时
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1课时
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1课时
多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2课时
两步计算的应用题………………………………………………………2课时
整理和复习………………………………………………………………1课时
七、长方形和正方形(4课时)
四边形……………………………………………………………………1课时
周长………………………………………………………………………1课时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1课时
整理和复习………………………………………………………1课时
八、分数的初步认识(6课时)
几分之一…………………………………………………………………1课时
几分之几…………………………………………………………………1课时
分数的简单计算…………………………………………………………2课时
分数的简单应用…………………………………………………………2课时
九、数学广角——集合(2课时)
十、总复习(4课时)
三年级数学下册集体备课安排如下:
1时分秒、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一)1、2课时...................................吴文娟
2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一)3至7课时、测量.....................冷毅晏娟玲
3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二)、倍的认识................................王水平戴先报
4多位数乘一位数、长方形和正方形........................冷白梅黄智勇冷国宝
5分数的初步认识、数学广角----集合.......................................于爱民林艳萍
6总复习...................................................................................................平正根
三年级数学教案
授课时间
序号
教案信息
2016—2017第一学期 三年级第一单元
主备人 吴文娟 执教人
课题
第1课时秒的认识
教学目标
1、借助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交流、合作,自主认识新的时间单位“秒”,知道“1分=60秒”。
2、通过动手操作等丰富的学习活动,让学生体验一段时间,建立1秒及1分(60秒)的时间观念。
3、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渗透爱惜时间的教育,教育学生要珍惜分分秒秒。
教学重、难点
借助丰富的活动,让学生体验一段时间,建立正确的时间观念。
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有条件可播放新年联欢晚会的片段)
谈话:
新年的钟声将敲响,让我们一起来倒计时。
(课件出示钟面,伴随着“滴答”声,让学生共同进行倒计时)
谈话:
刚才,我们进行倒计时,像这样计量很短的时间,我们常用比分更小的单位——秒。
今天,我们就共同来认识这个新朋友。
(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一)认识钟面上的秒
1、师:
你知道怎样计量用“秒”做单位的时间吗?
请仔细观察你们所带的钟表,看看有什么发现。
2、学生自主探索,共同探究
3、学生反馈:
①时钟有3根针,走得最快的那根是秒针。
②秒针走1小格是1秒。
走1大格就是5秒。
③如果是读取电子表上的时间时,让学生可以利用以前学过的电子表的读取方法进一步类推。
4、体验1秒钟
①师:
1秒到底有多长呢?
让我们闭上眼睛,仔细听一听。
(利用时钟的“滴答声”让学生感受。
)钟表发出“滴答”一声所经过的时间就是1秒。
②学生跟着时钟的“滴答声”,做拍手练习,每一秒拍一下手,看看谁拍得最准。
③比一比,哪位学生不看时钟,每秒数一个数,看谁数得最准确。
④小结:
刚才,我们听到钟声“滴答”一声就是一秒,我们拍一下手用1秒,数一个数也是用1秒。
1秒的时间确实很短,但是有些现代化的工具在这短短的1秒钟里却可以做很多事情呢。
(举几个具有说服力的数据说明1秒钟的价值)所以,我们可别小看了这短短的1秒钟,它的作用可大了。
我们要珍惜时间,不浪费每1分、每1秒。
5、师:
(边拨秒针)秒针从数字12走到数字6,这表示经过几秒?
从数字6走到8,表示经过几秒?
请你轻轻告诉同桌的小朋友你是怎么知道的。
6、你还知道秒针从哪儿走到哪儿也是10秒?
(二)探索分与秒之间的关系
1、师:
如果秒针从数字12起,走一圈,又回到数字12,这时经过多长时间,分针有没有什么变化。
2、让学生小组合作,仔细观察钟面,自主探索。
3、学生反馈。
4、小结:
秒针走1圈,就是60秒,这时分针走1小格,也就是1分钟,所以1分=60秒。
(三)练习:
体验1分钟
1、让学生看钟表,通过读秒来体验1分钟的长短。
2、师:
1分钟能做什么呢?
让学生分组画画、写字、做口算、摸脉搏体验1分钟实际的长短。
3、让学生举例,说说1分钟可以做什么事。
(四)小结
师: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认识时间单位——秒)有了秒针,计时就更准确了,时针、分针、秒针在时间王国里分工合作,准确地为人们报时。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练习一”第2题,填上合适的时间单位。
补充:
①我们上一节课的时间是40( )。
②小明跑100米要用19( )。
2、活动:
师:
下课铃声响了,请大家安静,迅速地将课桌上的学习用品整理到书包里,看看需要多少时间。
看谁整理得又快又好。
(学生整理,教师报时)
师:
相信大家今后每时每刻都能这样珍惜分分秒秒,做时间的主人。
执教人札记
作业设计:
收集有关时间的信息。
板书设计:
教后反思:
授课时间
序号
教案信息
2016—2017第一学期 三年级第一单元
主备人 吴文娟 执教人
课题
第2课时时间的换算及计算
教学目标
1、通过加深学生对时间单位的认识,发展学生的时间观念。
2、会进行一些简单的时间计算。
3、养成遵守和爱惜时间的意识和习惯。
教学重、难点
时间单位的简单转换和求经过时间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猜谜游戏引入:
1、猜谜语:
矮子走一步,高个走一圈。
矮子走一圈,高个走半天。
2、学生猜出谜底后,教师拿出一个钟面模型,提问:
①“矮子指的是什么”?
“高个指的又是什么?
”
②“分针走一小格的时间是多少”?
“分针走一圈的时间是多少”?
“时针走一大格的时间是多少”?
“时针走一圈的时间是多少”?
③“1时等于多少分”?
“1分等于多少秒”?
3、教师演示课件,拨出不同的时刻,让学生读出时间。
如:
5时,3时20分,6时,9时50分等。
4、引出课题:
我们已经学会看时间,但如何计算经过的时间呢,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时间的计算”。
(板书课题)
二、教学新课:
1、教学“例1”:
2时=()分
(1)教师:
1时等于……?
(学生答)那2时呢?
(2)学生合作、自主探究。
(3)反馈
a、60+60=120分
b、2时就是2个60分,即60×2=120分
(4)教师小结。
2、完成第4页“做一做”
先独立完成,再集体订正,订正时,可以指名学生说一说得数是多少?
是怎样想出来的?
然后教师小结出时间转换的方法。
方法
(1)时、分、秒是从大到小的单位,像百位、十位、个位一样。
60秒=1分(10个1=1个10)60分=1时(10个10=1个100)
反过来也是一样的。
3、教学例2:
(1)教师投影例2的情境图,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图,说说图意:
小明7时30分离家,7时45分到校。
(2)师:
小明从家到学校用了多少时间呢?
(3)学生讨论回答,试着让学生归纳出计算时间的各种方法:
a、分针从6走到9。
走了3大格,是15分钟。
b、45-30=15,是15分钟。
4、小结
5、请一至两名学生说说自己从几点出门到学校是几点。
让台下的学生帮忙算一算。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第5页“做一做”。
集体订正时,可以指名到黑板前的钟表上实际操作一下。
2、填空:
(1)50分比1时少()分,1时比45分多()分。
(2)一节课是()分,课间休息()分,再加上()分,就是1时。
3、竞赛:
教师口头报时刻,如:
3时至3时45分,经过几分?
学生抢答,看谁抢答得快,教师给予奖励。
四、全课总结,回归评价:
教师:
现在是几时几分?
我们刚才是从8时开始上课,从上课到现在经过了几分?
一节课40分钟很快就过去了,“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是啊,时间就像金子那样宝贵,我们要珍惜每一分时间,多学一点本领,长大更好地建设祖
执教人札记
作业设计:
板书设计:
教后反思:
授课时间
序号
教案信息
2016—2017第一学期 三年级第一单元
主备人 吴文娟 执教人
课题
第3课时时、分、秒的巩固练习
教学目标
1、通过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素材,在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中充分体会时、分、秒的实际意义。
2、通过练习,学生比较熟练地进行一些简单的时间计算。
3、进一步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形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时间单位的简单转换和求经过时间的方法。
教学难点:
用时针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1、完成“练习一”第3题。
要求学生先估计,再实际进行验证,验证的数据可以由学生和家长一起完成。
2、完成“练习一”第4题。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让学生说一说每一题是怎么比较的,允许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比较,只要说得有道理就行。
3、完成“练习一”第5题。
读读书上的三个例子,并要求学生根据生活经验说一说做这些事情需要多长时间。
完成“练习一”第6题。
先让学生尝试做一做,分别测量在跑步或跳绳后,1分钟内心跳和呼吸次数的变化情况。
完成“练习一”第8题。
学生计算经过的时间。
如果部分学生有困难,让他们借助钟面模型加以演示、理解,教师给予适当的帮助。
6、完成“练习一”第9题。
指名说说题意。
学生独立列式,说说自己的计算方法。
二、补充题目。
1、1分=()秒 4时=()分 9分○9秒
36分○2时5分=()秒 150秒○2分
400分○4时 10分○1时
2、电影《神奇的宇宙》从2:
05开始,到2:
50结束,这场电影放映了多长时间?
三、全课总结
你现在会算经过的时间吗?
计算经过的时间应注意什么?
执教人札记
作业设计:
“练习一”的第10、11题。
板书设计:
教后反思:
授课时间
序号
教案信息
2016—2017第一学期 三年级第二单元
主备人 吴文娟 执教人
课题
第1课时两位数加两位数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口算。
2、能够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整理、分析数据,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解决问题方法多样化,提高思维的灵活性。
教学重、难点
1、正确地进行两位数加法的口算。
2、能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用两位数加、减整十或一位数。
26+30 48+20 49-20 56+3 28-9
24+9 35-20 46-7 98-90 78+9
2、在()里填上适当的数。
23 28 35 63
20 3 () () ()() ()()
72 31 75 29
()()()() ()()() ()
二、探究新知
1、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口算方法。
(1)观察教材第9页的主题图,从图中你获得了哪些消息?
学生汇报。
(一至五年级参加“世博会”的各班人数)
(2)出示问题:
一年级一共要买多少张车票?
(3)提问:
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求一共多少张车票就是求一年级一共有多少人,一年级一班35人,二班34人,用加法计算,列式:
35+34。
(4)这个算是如何计算?
互相交流算法。
师:
我们学习过两位数加整十数、两位数加一位数,通过观察我们知道35+34中的两个加数没有一个是整十数或一位数,但是我们是否可以把它们转化成我们学习过的加法然后进行计算呢?
如果可以怎么计算?
生:
可以把其中的一个加数拆分成整十数加一位数。
比如34可以看成30+4,先算35+30=65,再算65+4=69.
师:
除了这种方法以外,还有别的方法吗?
生1:
还可以拆分另一个加数35,把35看成30+5,先算30+34=64,再算64+5=69.
生2:
除此之外,同时把这两个加数拆成整十数加一位数,然后进行计算也很简便,34看成30+4,35看成30+5,先算30+30=60,4+5=9,再算60+9=69。
2、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口算方法。
(1)出示问题:
二年级一共要买多少张车票?
(2)列式计算:
39+44
(3)学生尝试计算39+44,并说说算法。
经学生自由讨论,大致有以下几种方法。
A、39+40=79 79+4=83
B、30+44=74 74+9=83
C、30+40=70 9+4=13 70+13=83
3、比较算式,发现规律。
师:
对比两个算式,它们有什么相同和不相同的地方?
相同点:
都是两位数加两位数。
不同点:
前者个位数相加不进位,后者个位数相加进位。
三、巩固练习
1、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54+21= 15+55= 61+39= 35+66=
53+36= 37+54= 15+65= 18+26=
41+56= 13+29=23+28=32+46=
2、春节小明用压岁钱买一个玩具汽车39元,买一个天线宝宝75元,问他一共用去多少钱?
组织学生分组练习,并在小组内互检。
四、课堂小结
1、在这一节课中,我们学习了两位数加两位数,以及它们的计算方法,我们要利用这个计算方法,熟练地进行计算。
2、你还有哪些疑问的地方?
执教人札记
作业设计:
板书设计:
教后反思:
授课时间
序号
教案信息
2016—2017第一学期 三年级第二单元
主备人 吴文娟 执教人
课题
第2课时两位数减两位数
教学目标
1、能正确口算百以内的两位数减两位数。
2、经历探索两位数口算方法的过程,体会算法的多样化。
3、增强学生讲所学知识应用于生活的意识及创新意识。
4、培养学生的口算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学会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口算方法。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口算。
26+41= 19+41= 56+28= 83+12=
67+21= 72+15= 45+24= 58+42=
57+17= 48+37=75+11=75+21=
2、谈一谈你是怎样算的。
35-20= 35-2= 36-8=
二、探究新知
1、获取信息,理解题意。
谈话: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第11页的例2内容,说一说从图文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专线大巴票价:
48元,普通快客票价:
65元,动车票价:
54元)
提问:
我们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1)普通快客的票价比动车贵多少元?
(2)专线大巴的票价比普通快客便宜多少元?
2、尝试解决,探究算法。
(1)两位数的不退位减。
师:
我们先来解决第一个问题,这个问题该怎么列式呢?
生:
用减法计算,列式65-34.
师:
我们学习过两位数减整十数、一位数的计算方法,这道题中的减数既不是整十数,又不是一位数,应该怎么计算呢?
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交流,然后汇报。
生1:
先算65-50=15,再算15-4=11。
生2:
也可以先算65-4=61,再算61-50=11。
师:
同学们回答得很好,这两种方法都是把减数54分成50和4两部分,然后从被减数65中先后去掉50和4,在口算两位数减两位数时,可以把它们转化成我们学过的两位数减整十数、一位数。
(2)两位数的退位减。
师:
怎么解决第二个问题呢?
生:
列式65-48.
师:
请根据刚刚的口算经验,尝试算一算65-48是多少,并说说你们是怎么想的。
然后尝试填写下列():
先算65-( )=( ) 再算( )○( )=( )
生:
把48拆分成40和8两部分,从65里分别去掉40和8。
可以先算65-40=25,然后再算25-8=17,也可以先算65-8=57,然后再算57-40=17。
学生根据讨论填空。
(3)比较算式。
师:
观察上边的两个算式,它们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相同点:
都是两位数减去两位数。
不同点:
前者不退位,计算时直接个位数减个位数,十位数减十位数;后者退位,计算时不能直接减。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练习二”第6题。
以开火车的方式完成计算,看谁算得又快又准。
2、完成“练习二”第7题。
(1)学生读题,理解题意,独立思考后填空。
(2)指名回答,集体订正。
3、接力赛。
老师给每一组的第一个同学一个数字,后面的同学每人给一个运算符号和一个数字,第一个同学把数字告诉第二个同学,第二个同学根据第一个同学的数进行计算,然后告诉下一个同学结果,以此类推完成接力赛。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主要讲了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口算方法,一般把减数看成一个整十数和一个一位数,再从被减数里依次减去整十数和一位数。
执教人札记
作业设计:
板书设计:
教后反思:
THANKS!
!
!
致力为企业和个人提供合同协议,策划案计划书,学习课件等等
打造全网一站式需求
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三年级 数学 上册 电子 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