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教师艺术素养.docx
- 文档编号:23394261
- 上传时间:2023-05-16
- 格式:DOCX
- 页数:42
- 大小:56.41KB
第五章教师艺术素养.docx
《第五章教师艺术素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五章教师艺术素养.docx(4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五章教师艺术素养
第五章教师艺术素养
艺术素养是支撑教师做好教育工作,获得教育智慧的重要支柱。
然而大量事实说明,不少教师是严重缺失这种素养的,缺失的原因当然是因为不了解这种素养的内涵,也不清楚如何让自己拥有艺术素养。
而有的即使拥有,也不知如何让其在教育教学中发挥作用。
不了解、不清楚的结果就是盲目,而盲目必然带来诸多的困惑。
本章就从艺术素养的内涵谈起,并结合教师的日常工作进行阐述、分析,力图为教师形成良好的艺术素养提供可行之路。
第一节艺术素养概述
艺术素养对人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对于与学生共同经历成长过程的教师来说,拥有良好的艺术素养既是职业所需,也是让自己拥有智慧人生的重要指标。
李政道说:
“科学和艺术是不可分割的,就像一枚硬币的两面,他们共同的基础是人类的创造力,它们追求的目标都是真理的普遍性。
”对此我们就不得不反思:
什么是艺术素养?
我们拥有艺术素养吗?
当老师在向学生传授科学知识的时候,是否想到,没有艺术素养的支撑,科学素养又能走多远呢?
身处汹涌的教改大潮,作为教师首先要静下心来,反思自身是否具备了弄潮儿的本领,反思艺术素养对教育教学的意义,并寻求培养自身艺术素养的途径。
一、艺术素养的内涵
(一)艺术的起源
艺术是社会意识形态的一种,是人类实践活动的一种形式,也是人类把握世界的一种方式。
艺术家按照美的规律塑造艺术形象,以人为中心对社会生活做出感性与理性、情感与认识、个别性与概括性相统一的反映,把创造性的生活与表现情感结合起来,并用语言、音调、色彩、线条等物质手段将形象物质和外观转变成客观存在的审美对象。
形象性与审美性是艺术作品最突出的特征。
艺术起源于生产劳动并渗透到人类活动的各个方面、是人类自由创造能力的体现,它在发展过程中早已成为独立的精神活动领域。
艺术活动是一个民族精神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个人精神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艺术随着社会发展而发展。
优秀的艺术作品是全体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它促进人们之间的交往,推动历史的前进。
可陶冶人的情操与性情。
1.艺术素养是什么
关于艺术,古今中外解释不尽相同。
现今对艺术的解释有两种:
广义的是指:
凡是含有技术与思虑的活动及其制作,皆谓之艺术,这和“技术”意义很近;狭义的艺术是指:
凡含有审美的价值的活动及其活动的产物,而能表现出创作者的思想及情感,并与接触者产生共感者,谓之艺术。
关于“素养”,辞海中有四种意译,即修习涵养;平素所供养;素质与教养;平时所养成的良好习惯。
就是说,“素养”是一个人内在的某种品质,通过后天的修习形成特定外显行为能力,并基于J隋感态度价值观升华为具有积极意义的精神风貌。
【案例1】
听听于漪老师的开场白
于漪老师讲《孔乙己》时先讲了这么一段话:
“据鲁迅先生的朋友说,鲁迅先生对他的小说中的人物,最喜欢的是孔乙己。
鲁迅先生为什么最喜欢孔乙己呢?
他是以怎样的鬼斧神工之笔来塑造这个苦人儿的形象的呢?
你们认真读课文以后,就能得到回答。
有人说,古希腊的悲剧是命运的悲剧,莎士比亚的悲剧是主人公性格的悲剧,易卜生的悲剧是社会问题的悲剧,那么,鲁迅写孔乙己悲惨的一生,是命运的悲剧,性格的悲剧,还是社会问题的悲剧呢?
我们学完课文以后,可以得到正确的答案。
”当我们听到这样一段别开生面的课堂导入时,首先会折服于于漪老师高超的教学水平。
然而反思后会得出这样的评价,对于一名语文老师来说,她之所以能够做到这一点,除了丰厚的知识底蕴和娴熟的教学技能之外,就是她对文章的艺术再现。
也就是说,她将自己对文学的理解、对人物的认识、对人生的感悟,借助准确的语言深刻地传达出来。
这是非具有高超的艺术素养不能实现的。
或许有人会认为,艺术素养是只有艺术教师才能具有的,艺术就是琴棋书画,是学生在文化学科学习之外修习的内容。
其实不然,语言的表达、行为的表现、对自然和生命的感悟力,等等,是每一个人成长中必要修习的,这些都属于艺术素养范畴。
正如19世纪晚期的主要社会理论家、小说家托尔斯泰所说:
“艺术是一种人类活动,这种活动是这么构成的:
一个人,通过某些外在的符号,把自己体验过的那些感情送交别人,别人就被这些感情感染了,也体验这些感情。
”
西方对“艺术”(Art,拉丁文称为Ars)的界定就非常客观,他们认为“艺术”与“技术”意义相近。
从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Aristotle)的:
“艺术是自然的模仿”,看待模仿自然是一种技术。
在15、16世纪文艺复兴时期,就把制作一件器物、一幢房屋、一尊雕像、一条船、一件衣服等工作所需的技术称为“艺术”。
中国古文“艺”字也有多种解释,《书经》:
“纯其艺黍稷”,《孟子》(滕文公):
“种艺五谷”,《荀子》:
“耕耘树艺”,这些“艺”自有“种植”的意思。
《礼记》乐记:
“艺成而下”,《论语》(庸也):
“求也艺”,《史记》(儒林传):
“能通一艺以上者”,此“艺”字有“技术”或“才能”之意。
即使所谓“六艺”——礼、乐、射、御、书、数也与才艺或技术有关。
从这个角度来说,课堂教学也是一门技术,自然也是一门艺术。
所以当我们叹服于漪老师高超的教学艺术时,我们就能体会到“艺术素养”对教学的意义,也就能够感受到作为一名教师若具有高超的艺术素养,将是一件多么重要的事情。
2.艺术素养的内涵结构
艺术素养的核心是“立美”,它与科学精神、人文精神一起,履行教育“求真、向善、立美”的神圣职责,追求对人类本质和终极价值的关怀。
艺术素养的内涵包括艺术知识与技能、艺术学习与研究的过程及方式方法、艺术精神三个方面。
【案例2】
下面是笔者记录的一节音乐课的听后感:
在音乐中飞腾
这位老师不像音乐老师,因为她既无艺术老师与众不同的装扮,似乎也无一见面就能将令人晕眩的艺术气息传递出来的特质。
年老、干瘦、微驼、短发,一个很朴素的老师而已。
16名四年级小学生,东倒西歪地围坐在地板上,面前摆放着不同形状的鼓。
老师说了几句话后,小孩子笑盈盈地面向我们,齐声说:
“你好。
”然后就不再看我们,因为这个时候老师做了一个奇怪的动作——双膝微曲,两臂张开,双手向下按压。
想来是要求学生肃静。
接下来我看到这样的情形:
老师或缓或急或轻或重地行走,学生则根据教师的步伐用手操控着鼓,同样发出或缓或急或轻或重的声音。
每当有一名学生不和音调,教师就停下来,用手指向这名学生,如此反复几次后,鼓声逐渐和谐,特别是最后,在教师脚步的指挥下,鼓声响亮而持久,顿时将学生和听课者的情绪调动到高潮。
高明!
我在心里暗赞。
用脚做指挥,我曾经经历过。
当年我参加合唱训练时,请来的一位据说是音乐高手的指导者就曾经这样指挥过。
记得那位老师一言不发,只是踏着步伐,而我们就像着魔一样被迷惑着,发出令自己都震撼的声音。
记忆犹新呀!
今天,我又看到了这样的场面。
接下来怎么办呢?
老师依然是一言不发,用手指向一名男生,通过手势我知道她要让男孩子来做指挥。
这名男生并不熟练,但是经过刚才的训练还是把握住了要领,所以也算较顺利的完成了任务。
我观察学生,他们面对男生时的表情比刚才面对老师时更加放松,甚至有调侃的味道,也正因如此,课堂气氛越发融洽。
接下来是这位男生指定的一位女生来做指挥。
女孩子的乐感不算强,但是她很自信,脸上始终流露着神秘的笑容,因为她想难住大家。
但是其他孩子反而更加配合,小心翼翼地敲着鼓。
此时学生表现出的乐感比刚才进步了很多,鼓音更加协调。
第三位男生很有音乐天赋呀。
不但脚蹈之,手也舞之,手舞足蹈的他真把自己当成一名摇滚手了,他的痴迷感染着他的同学、感染着我们,就像一团火炬,将课堂气氛推向高潮,整个班级就像沸腾的水,而学生则像撑起了飞腾的翅膀。
我的心也沸腾了,因为学生的表现,因为和谐统一的鼓声,因为学生投入的表情,因为教师大气沉着的教态。
直到下课,还意犹未尽。
很简洁的一节课,很大气的一节课!
此时再看教师,仍然像刚才一样朴素,但是却不再显得年老,她释放出的对音乐特殊的理解让她整个人鲜亮起来,似乎背也不再驼了。
而学生呢,也不像刚才那样松散,因为有了对乐感的感悟和自我展示的快乐,眼中充满着智慧。
我甚至想,这其中将要诞生音乐家了。
是的,热爱,在热爱中飞腾起来,必然要走向音乐家的行列。
听完课我在反思,这样一节出色的课,教师做什么了?
什么也没做,不过是动动脚、挥挥手而已,况且她的姿态甚至不如学生优美。
所以,几乎令人感觉不到她的存在,直到下课,我都是在学生的表现中振奋。
但是这正是老师的高明呀!
让自己存而不在,让学生因此而存在,就是学生腾飞的前提。
让自己隐匿,就能让学生显形,老师的价值不就是加油站吗?
虽然汽车奔跑时,我们更多关注的是汽车的性能,但是没有油的汽车是无论如何不能走上高速的。
这就是老师!
这样的老师必然塑造出精彩的课堂,精彩的学生。
学生做什么了?
不就是模仿一下老师的身姿吗?
为什么每个学生都能释放出不同的火花呢?
因为激扬,因为他们的潜能和兴趣被教师激扬成了浪花,所以他们就竭尽所能的歌唱。
这就是艺术,是艺术的课堂!
从这个案例描述中不难看出,音乐教师并没有很多繁复的课堂教学设计,更没有刻意去雕琢一堂课的教学流程,只是“顺势”而为,顺应学生的情绪发展态势,顺应音乐教学的引领价值,也顺应教师自己艺术素养的自然流露。
这位老师知道她的课堂上学生是飞舞的精灵,她要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将精灵的灵魂放飞。
她也知道教学绝不是一件流于表面的一个程序,没有精神的感召和生命的感悟,课堂就没有灵魂,她要向学生传递一种高尚的艺术情怀。
r虽然以这堂课来试图阐释艺术素养的内涵尚显单薄,但是却从一个角度说明,“艺术素养与科学精神、人文精神一起,履行教育“求真、向善、立美”的神圣职责,追求对人类本质和终极价值的关怀”这一神圣的教学目标。
(二)艺术与艺术教育
1.艺术的本质与特征
关于艺术的本质,在艺术史上有以下三种主要看法:
第一种,“客观精神说”。
认为艺术是“理念”或者客观“宇宙精神”的体现。
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是较早对艺术的本质进行哲学探讨的学者。
柏拉图认为,理性世界是第一性的,感性世界是第二性的,而艺术世界仅仅是第三性的。
第二种,“主观精神说”。
认为艺术是“自我意识的表现”,是“生命本体的冲动”。
德国古典美学的开山鼻祖康德认为,艺术纯粹是作家、艺术家们的天才创造物,这种“自由的艺术”丝毫不夹杂任何利害关系,不涉及任何目的。
他强调艺术创作中,天才的想象力与独创性,可以使艺术达到美的境界。
第三种,“模仿说”或“再现说”。
西方文艺思想史上,从古希腊以来,“模仿说”一直是很有影响的一种观点。
这种观点认为艺术是对现实的“模仿”,发展到后来,更认为艺术是“社会生活的再现”。
中外艺术史上还有“形象说”、“情感说”、“表现说”、“形式说”等多种颇有影响的说法。
从艺术的特征角度来说,艺术具有形象性、主体性、审美性等基本特征。
(1)形象性。
艺术的基本特征之一是形象性。
哲学、社会科学总是以抽象的、概念的形式来反映客观世界,文学、艺术则是以具体的、生动感人的艺术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和表现艺术家的思想情感。
各个具体艺术门类,它们所塑造的艺术形象可以具有各自不同的特点,如雕塑、绘画、电影、戏剧等门类的艺术形象,欣赏者可以通过感官直接感受到,而音乐、文学等门类的艺术形象,欣赏者则必须通过音响、语言等媒介才能问接地感受到。
但无论怎样,任何艺术都不能没有形象。
(2)主体性。
艺术的另一个基本特征是主体性。
如前所述,艺术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艺术生产作为一种特殊的精神生产,决定了艺术必然具有主体性的特征。
毫无疑问,艺术要用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但这种反映绝不是单纯的“模仿”或“再现”,而是融入了创作主体乃至欣赏主体的思想情感,体现出十分鲜明的创造性和创新性。
因而,主体性作为艺术的基本特征之一,体现在艺术生产活动的全过程,包括艺术创作和艺术欣赏。
(3)审美性。
艺术还有一个基本特征就是审美性。
从艺术生产的角度来看,任何艺术作品都必须具有以下两个条件:
其一,它必须是人类艺术生产的产品;其二,它必须具有审美价值,即审美性。
正是这两点,使艺术品和其他一切非艺术品区分开来。
【案例3】
罗丹为巴尔扎克塑像
19世纪末叶,当法国文学会为纪念大文豪巴尔扎克,委托法国著名雕塑家罗丹为巴尔扎克创作雕像时,罗丹抱着崇敬的心情,决心以雕像来再现大文学家的英灵。
为此,罗丹不但阅读了许多有关资料,亲自到巴尔扎克的故乡采访,还找到几个外貌酷似大文豪的模特儿,甚至专程去找到当年为巴尔扎克制衣的老裁缝,从那里找到巴尔扎克准确的身材尺寸作参考。
经过这样艰苦的努力,几年间易稿竟达40多次,罗丹终于找到了创作的灵感,选择了巴尔扎克习惯在深夜写作时穿着睡袍漫步构思,来作为雕像的外形轮廓。
上述案例说明的是艺术的形象性。
艺术形式之所以能感动人、影响人,是由于这种形式生动鲜明地体现出了作品深刻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独特的艺术再现方式。
【案例4】
孔子为兰花弹琴
相传孔子当年周游列国,却到处受到冷遇,他在返回鲁国的途中,经过一段幽蔽的山谷,看到那里浓郁芬芳的兰花开得特别茂盛,不仅感慨万千,认为兰花,应当为皇帝诸侯开放。
现在单独在山谷里,只与杂草生长在一起,实在可惜!
于是他架起琴鼓,为兰花弹起《猗兰操》。
这个案例显示的是审美体验。
显然,孔子因为得不到重用而倍感伤心,于是移情于山谷的兰花,为之弹琴歌唱。
当审美者把自己的情趣外射到欣赏对象又把对象的形象情趣吸收到自身时,就出现了审美中的“物我同一”的境界。
在这种境界下,审美体验的主角,得到的就不仅仅是情绪的宣泄,他还能体验到音乐美带来的心灵愉悦,更能欣赏到来自兰花——这另一生命存在的价值。
这种体验本身,就是艺术。
2.艺术教育的本质与特征
“艺术教育的本质是:
培养能够运用艺术的语言表达丰富美好的情感和进行跨文化交流的健康个性,并由此使整个世界变得更加美好、和谐,简而言之,艺术教育之根本目的是要创造美好。
和谐的个体与社会文化生态环境。
”
“艺术在人类社会中的根本功能,是改善人类的感性环境,使人享受生活的美,以及培养人的感性素质,使人产生对良好的感性环境的要求,进而创造文明的物质生活。
当然,创造精神文明与先进文化是它最直接的功能体现。
这是艺术以及艺术教育最本质的,也是不依附于其他功能的社会功能。
”
“艺术教育是感悟教育。
艺术教育的首要任务无疑是要使受教育者理解感悟到某一种艺术所蕴涵的基本意义。
从本质上说,艺术教育首先是满足人们能够从艺术语言中获得的共鸣、间接抒发自我感情的需要,学会欣赏(听懂或看懂)艺术语言。
”
托尔斯泰在《艺术论》中这样说:
“人们用语言互相传达自己的思想,而人们用艺术互相传达自己的感情。
”可见,艺术实际上是一种情感,艺术教育既是一种创造美好、和谐个体与社会文化生态环境,创造精神文明与先进文化的感性素质教育;又是一种抒发自我感情、传达自我感情的情感教育。
因此,“艺术教育在本质上是审美教育,它通过审美这一中介化解对人产生间接的影响,促进个体情感、道德、智力和心理健康的发展,激励人们去追求真、善、美,促进个体全面和谐地发展。
”④雷默认为:
“凭借最没有艺术特征的价值来证明艺术在教育中的地位,就达不到真正要达到的目的。
”“当艺术被看做艺术,而不是社会或政治评说,不是一桩买卖,不是为了任何非艺术的目的时,那么它就首先是作为一种审美特性的承受者而存在的。
虽然艺术也为非艺术的目的服务,但审美教育首先关心的应当是艺术的审美作用。
”
因此,艺术教育的本体,也是最基本的目的,必须是使受教育者具备基本的艺术审美素养,培养和提高人们对艺术美的感受、想象、鉴赏、理解能力和创造艺术美的能力。
【案例5】
望江南
——李煜
多少恨,昨夜梦魂中。
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
这首词是作者归宋后的作品,书写梦中重温旧时游娱生活后的悲恨。
其内容虽无可取之处,但从艺术上看,却颇可玩味。
作者起笔便突兀掷出一“恨”字,不知恨从何来?
及读下句,方知恨起“昨夜梦魂中”。
可是,梦中故国昔日的繁华,游娱活动的盛况,何以引发其所“恨”者之恨呢?
联系词人由帝王变为“臣虏”,“日夕只以泪水洗面”的境况,可知其所“恨”者当然不是“昨夜梦魂中”的事情,而是昨夜这场梦本身。
梦中情事固然是他时时眷恋着的生活,但梦醒后所面对的残酷现实更令他倍感悲怆,他怎能不产生无限的悲恨呢?
正如王夫之所言“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可取得“一倍增其哀乐”的艺术效果。
这首词可说是“正面不写写反面”的艺术手法成功运用的范例。
黑格尔说:
“美的艺术用意在引起情感,说得更确切一点,引起适合我们的那种情感即快感。
”凝聚着浓烈的情感艺术,正是以此打动人、感染人。
李煜的亡国之恨、别国之情、思国之切,都情真意切地通过他的作品传递出来。
当作者能够设身处地的欣赏、玩味时,得到的就是来自文字艺术美的震撼,这也是一种艺术熏陶。
二、艺术素养的形成与修炼
(一)艺术的种类与艺术素养的形成
1.艺术的种类
绘画、雕塑、工艺、建筑、音乐、舞蹈、文学、戏剧、电影、游戏等,艺术的种类繁多,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可将艺术分为以下一些类型:
依据艺术形象的存在方式可分为:
时间艺术、空间艺术和时空艺术。
依据艺术形象的审美方式可分为:
听觉艺术、视觉艺术和视听艺术。
依据艺术的物化形式艺术可分为:
动态艺术和静态艺术。
依据艺术分类的美学原则可分为:
实用艺术、造型艺术、表演艺术、语言艺术和综合艺术。
依据艺术形象的表现方式可分为:
表现艺术和再现艺术。
依据艺术行为的表现方式可分为:
行为艺术、肢体艺术、语言、表情等。
从媒介的角度大约可分为视象(绘画、雕塑等造型艺术)、听象(音乐艺术)、心象(文学艺术)和视听形象(电影、电视艺术)等。
【案例6】
校园一景
一堂语文课上,教师要求学生展示自己用相机摄下的校园一景,并用优美的语言描述自己的观点。
只见学生或以组为单位或个人展示,纷纷将自己镜头中的校园景象通过多媒体呈现在课堂上。
有的拍下的是校园中的一棵树,有的摄下了师生和谐相处的镜头,有的展现了班级中同学的身影,等等。
展示的同时,无不用诗一样的语言描述自己拍摄的动机和感受,表现出良好的语言素养。
特别是学生的配乐朗诵,为课堂增添了色彩。
整堂课非常有意境,充满美感。
纵观这节课,似乎不像语文课,但是听完课后谁也不能否认这就是语文课,因为让学生能说能写,能形象、艺术地再现自己的内心活动,就是语文的最高境界。
所以,这不能不说是一堂匠心独运充满艺术气息的课堂。
而本节课中,融合了听觉艺术、视觉艺术、语言艺术等艺术手段,和谐的再现了教师教学的艺术处理和艺术再现,达到了较高的教学境界。
由此可见,艺术不是单一呈现的,艺术的课堂也不是只有一种艺术形式能够体现出的,它是多种艺术形式共生的综合体现。
2.艺术素养的形成
艺术素养的形成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它是人们经过不断的学习感悟才能获得的。
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及我国传统哲学中的中庸、无为、禅宗,艺术审美意境、大象无形、大音希声、君子不器、修齐治平、物我两忘、天人合一的“超我”境界,我们常把艺术素养发展水平分成三个层次,即本我需要、自我需要、审美与超我追求。
也就是说,人们只有在长期的艺术素养的积累中,才能得到不同层次的发展,走向艺术的最高境界。
【案例7】
书法秘诀寓水中
王羲之(32l—_379年)是我国历史上最杰出的书法家之一,字逸少,东晋琅琊临沂(今属山东)人,居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
因当过右军将军、会稽内史等官,故又称其为王右军。
作为中国艺术史中被尊为“书圣”的王羲之,书界赞美他“贵越群品,古今莫二,兼撮众法,备成一家”。
其刻苦磨炼,精研体势,独辟蹊径,坚韧而行的精神,一直是后人的楷模。
王羲之最小的儿子王献之随其练字,几载之后,书法居然可观。
王献之年小志大,决心要赶上父亲的名望,便有些急于求成。
一日,他趁父亲表扬他的机会,向父亲讨求练字的秘诀,王羲之听罢微微一笑,招招手把献之领到庭院中,指着院中18口大水缸说:
“练字的秘诀就在这18口缸的水里,从明天起,你就用这缸里的水磨墨,直到18口缸中的水全用完了,秘诀也就知道了。
”王献之非常聪明,知道父亲话里的深刻含义,就毫不贪懒、日以继夜地舀水研墨,越发苦练起来,终于练得一手好字,直到后来的成就竟与父亲齐名,父子二人在书法史上并称“二王”。
上述案例也许更强调勤学苦练的重要性,并常常用来鞭策人们恒定心志,学而不辍。
但是,我们从中也可以看到,任何一项技艺的形成都是经过艰苦训练才能获得的,也就说明艺术素养的形成过程之长久。
现在被人们广泛赞赏的年轻的钢琴家朗朗,也是经过几乎堪称没有快乐童年的磨砺,才有了今天的成果。
虽然在先进教学中我们更强调学习者的自主成长和快乐成长,更加重视发展学习者的兴趣,但是任何一项技能的形成都要经历一定的过程,艺术修养的形成也是这样。
只有当学习者能够在不断修炼中获得心灵的感悟和情操的升华时,他才能体会到“境界”的意义,体会到“艺术”的美感和“素养”对自己一生的影响。
纵观很多优秀教师,都是在长期的学习和实践中才成就自己娴熟的技能,才塑造出艺术的课堂,也才拥有了对教学艺术再现的能力。
(二)艺术素养的修炼
艺术是人类文明与智慧的结晶,是人类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它的发展规律是符合人类发展规律的,是符合科学的哲学、美学思想的。
结合对艺术发展轨迹的梳理和艺术特性的细致分析,我们可以发现,艺术具有民族性、综合性、多元化等特征。
在当今社会发展中,艺术发展更要具有时代性和创造性。
由此可见,要想让自己成为一个具有艺术素养的人,就要对艺术有着良好的感知能力和创造能力。
1.形成良好的艺术感知能力
一片树叶、一段枯木、一只鸟雀、一块石头,都会因为欣赏者的不同心境和艺术感悟能力而被赋予美的特质。
罗根说:
“耳朵听到的旋律是美妙的,但是,听不到的旋律更美妙。
”也就是说,由于每个人的感受能力不同特别是艺术心境的高低不同,都会对事物的存在有不同的观点。
【案例8】
邰丽华的故事
邰丽华两岁那年,因高烧而失去了听力,也失去了像常人一样快乐的童年。
邰丽华小时候刚进聋哑学校时,一堂“律动课”对她后来从事舞蹈事业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那天,老师踏响木地板上的象脚鼓,把震动传给站在地板上的学生,让孩子们由此知道什么是节奏。
当同学们为脚下变化无穷的震动兴奋不巳时,小丽华已全身匍匐在地板上,她指着自己的胸口告诉教师:
“我喜欢!
”她努力地感受不同的震动,娇小的身体随之摆动。
她突然发现,这是一种属于她的语言。
在这以后,她就在别人看来毫无价值的匍匐中,“听”出了自己的艺术之路,也舞出了自己的精彩人生。
上述案例中的邰丽华有着残疾的身体,但是却比常人多一份艺术的心境。
在别人看来那样枯燥乏味的脚步声,对她来说却有着非比寻常的魅力。
正是这种“魅力”的驱使,让邰丽华能够走上舞台,用自己对艺术的特殊欣赏和感悟,感染了观众,让大家与她一起成为美的欣赏者。
,
很多艺术家所以能够走出自己的精彩人生,也是因为不同凡响的艺术感悟能力。
就像一片枯叶,在一般人眼中是毫无价值的,但是假如用艺术的眼光来欣赏它,就能“看”到枯叶的生命轨迹和与众多生物乃至人类一样的情感,就会在对枯叶命运的反思中,获得人生哲学,并得到智慧的提升。
由此艺术的心灵也就形成了。
所以,形成良好的艺术感知能力,就是要重视客观存在的内在机理,并用充满生命质感的想象力来撰写自己心中的“童话”。
塞·约翰逊认为,艺术不是技艺,它是艺术家体验了的感情的传达。
也就是说,要成为一名拥有艺术情怀的人,首先就要对人生有丰富的感悟能力。
2.拥有良好的艺术创新能力
艺术是鲜明的也是个性的,拥有生命活力的艺术一定是艺术家在艺术的再创造中形成的。
拥有良好的艺术创新能力,也是让自己成为一个有着艺术修养的人的必要素养。
而要让自己成为这样的人,首先要学会从不同角度看待问题。
【案例9】
华佗的“五禽戏”
华佗不仅精通医术,而且非常重视体育锻炼对人的健康作用。
有一次,华佗正在书房里读书,见一小孩把住门闩来回晃荡,他立即想到古书上“户枢不蠹,流水不腐”的话,人为什么不也这样天天运动,让气血流通呢?
后来,华佗参考了“导引术”(全面锻炼身体的方法),编出了一套锻炼身体的拳法,名叫“五禽戏”。
这种体育运动就是模仿虎、鹿、熊、猿、鸟五种禽兽运动姿态的体操,可以使周身关节、脊背、腰部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五 教师 艺术 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