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文言文特殊句式复习含练习参答.docx
- 文档编号:23392682
- 上传时间:2023-05-16
- 格式:DOCX
- 页数:14
- 大小:24.85KB
中学文言文特殊句式复习含练习参答.docx
《中学文言文特殊句式复习含练习参答.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学文言文特殊句式复习含练习参答.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学文言文特殊句式复习含练习参答
中学文言文特殊句式复习
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的句法大致相同,由于语言的发展和演变,也存在一些差异。
掌握有别于现代汉语的常见文言句式,是文言文阅读所必需的能力。
文言文句式有:
判断句(包括肯定判断和否定判断)、省略句、被动句、倒装句(主谓倒装、宾语前置、状语后置、定语后置)、固定格式。
提醒:
在文言的翻译中要注意将其转化为现代汉语的正常语序。
一、判断句
判断句是以名词、代词或名词性词组为谓语,对主语直接表示判断的句子。
在现代汉语里,一般是在主语和谓语之间用一个判断词“是”来联系。
如:
“鲁迅是绍兴人。
”但也有不用判断词的。
如:
“鲁迅,绍兴人。
”文言文中的判断句式通常是借助于虚词构成一定格式来表示的,主要表示法有以下几种:
1.“……者,……也”格式。
“者”表提顿,“也”表肯定。
这是古汉语判断句的典型结构。
“者也”可以单用,可以双用,可以合用,也可以不用。
如:
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
(《游褒禅山记》)
环滁皆山也夫战,勇气也
刘备,天下枭雄。
(“者也”不用)
2.“……是……”格式。
如:
自言本是京城女。
《琵琶行》同是天涯沦落人。
《琵琶行》
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斯是陋室。
《陋室铭》
3.动词“为”表判断。
“此为何若人?
”(这是怎样的人?
)《墨子》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项燕为楚将《陈涉世家》
4.副词“乃”“即”“则”“皆”表判断。
“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
”《赤壁之战》
“吾翁即汝翁。
”(我刘邦的父亲就是你项羽的父亲。
)《汉书、项籍传》
“吾村十里皆平原。
”《冯婉贞》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陈涉世家》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岳阳楼记》此悉贞良死节之臣《出师表》
5.否定判断。
“人非生而知之者。
”《师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苏洵《六国论》
《中学文言文特殊句式复习》第1页(共8页)
特别提醒:
以上是判断句常见的表示形式,译成现代汉语时,都要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加判断词“是”。
但是,在一些文言句子中,有的原来有“是”字,从表面上看,这个“是”字很像是判断词,其实,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它不是判断词,而是一个指示代词,复指前文内容,译为“这”“此”。
翻译时,有时要另加判断词“是”。
如:
“是时,曹操遗权书。
”(这时曹操送给孙权一封信。
)《赤壁之战》
“是吾剑之所从坠。
”(这儿是我的剑掉进水里的地方。
)《刻舟求剑》
二.被动句
被动句,可分为两大类,即:
标志被动(有被动词)和意念被动(无被动词)。
(一)“标志被动”主要有四类标志。
1.于(乎)式,即“动词+于(乎)+主动者。
介词“于(乎)”用在动词后表被动,引出动作行为的主动者。
例如: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
《师说》
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
《赤壁之战》
2.“……见……”,“见……于……”式
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屈原列传》
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廉颇蔺相如列传》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
《廉颇蔺相如列传》
3.“为……”“为所……”“为……所……”
吾属今为之虏矣。
《鸿门宴》若属皆且为所虏。
《鸿门宴》
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六国论》
4.……被……(在文言中较为少见)
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屈原列传》今日被驱遣,小姑如我长。
《孔雀东南飞》
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二)“意念被动”:
没有表示被动的介词出现,需要联系上下文去理解,如:
轩凡四遭火,得不焚。
《项脊轩志》屈原放逐,乃赋《离骚》。
洎牧以谗诛。
(等到李牧因为谗言而被杀。
)《六国论》
三.省略句
文言中的省略句主要有主语省略、谓语省略、动词宾语省略、介词宾语省略和介词省略等。
(一)主语省略
樊哙曰:
“今日之事何如?
”良曰:
“(今日之事)甚急。
”《鸿门宴》
(桃花源中人)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渔人)具答之。
(桃花源中人)便要还家,
《中学文言文特殊句式复习》第2页(共8页)
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村中人)咸来问讯。
《桃花源记》
永州之野产异蛇,(异蛇)黑质而白章。
”
沛公谓张良曰:
“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
(二)谓语省略
曰:
“学诗乎?
”曰:
“未(学诗)也。
”〈〈论语〉〉
上医医国,其次(医)疾。
〈〈国语〉〉
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
(三)动词宾语省略
王曰:
“贤者亦有此乐乎?
”孟子对曰:
“有(此乐)。
”
人皆有兄弟,我独亡(兄弟)。
《论语》
明日,子路行,以告(孔子)。
子曰:
“隐者也。
”《论语》
(四)介词宾语的省略
于是秦王不悦,为(之)击缶。
竖子不足与(之)谋。
《鸿门宴》
(五)介词“以”“于”的省略。
死马且买之(以)五百金,况生马乎?
《战国策》
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于)河北,臣战(于)河南。
《鸿门宴》
晋军(于)函陵。
四、倒装句
在汉语的语法中,句子的成分(主、谓、宾、定、状、补)的位置在古今汉语中是一致的一般为:
(定)中心词“主─[状]─谓─(定)中心词─“宾”。
但在文言文中,一些句子成分的顺序出现了前后颠倒的情况。
倒装句主要有以下几种倒装形式:
宾语前置,状语后置,主谓倒置,定语后置。
(一)主谓倒装(一般是为加强感叹和疑问的语气)。
如:
“贤哉,回也!
”《论语·雍也》
“美哉,我少年中国。
”《少年中国说》
(二)宾语前置
1.疑问句中代词宾语前置。
子将安之?
微斯人,吾谁与归?
何以战?
2.否定句中的代词宾语前置。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寡人之与国也》
忌不自信。
古之人不余欺也!
是以后世无传焉,臣未之闻也。
3.以“是”“之”字为标志的宾语前置句。
如:
唯利是图去我三十里,唯命是听。
何陋之有?
何罪之有?
(三)定语后置
1.数量性定语的后置。
如:
我持白璧一双,欲献项王。
玉斗一双,欲与亚父。
《鸿门宴》
铸以为金人十二。
《过秦论》
2.定语后置的标志。
“者”(译为……的)、“之”
(1)中心词+后置定语+者
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廉颇蔺相如列传》
人马烧溺死者甚众。
《赤壁之战》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愚公移山》
(2)中心词+之+后置定语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劝学》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岳阳楼记》
(3)中心词+之+后置定语+者
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担。
(四)介词短语(介宾结构,状语)后置
如果介词结构作状语置于谓语部分后,是状语后置,也叫介词短语后置。
标志性词语“以”“于”“乎”等。
苛政猛于虎也。
《捕蛇者说》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
《鸿门宴》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劝学》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具告以事。
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
五、固定句式
①与指代有关的习惯说法:
无以,无从:
相当于“没有用来……的(办法)”
a.家贫,无从致书以观。
b.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
有以:
相当于“有用来……的办法”如:
吾必有以重报母。
有所:
相当于“有……的(人、物、事)”如:
将在外,主令有所不受。
②表示疑问或反问语气的习惯说法:
不亦……乎:
相当于“不是……吗”如: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何……为:
相当于“为什么要……呢?
”如: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如……何,奈……何:
相当于“对……该怎么办”如大行、王屋何?
虞姬奈若何?
其……乎:
相当于“难道”如:
我中国其果老大矣乎?
庸……乎:
相当于“难道……吗?
”如:
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孰与,与……孰:
相当于“跟……比较,哪一个……”如:
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③表示婉商、推测语气的习惯说法:
得无……乎(耶):
相当于“恐怕……吧?
”“会不会……呢?
”
如:
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无乃……乎:
相当于“恐怕……吧?
”“会不会……呢?
”
如:
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
(译文:
军队劳累不堪,力量消耗尽了,远方的君主防备着我们。
恐怕不可以吧?
)
文言句式练习
1.下列各组句子中,句式不相同的一组是( )
A.①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②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B.①故今之墓中全乎为五人也 ②刘备天下枭雄
C.①《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②妪,先大母婢也
D.①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 ②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2.下列句子中与另三句的句式特点不相同的一句是( )
A.予本非文人画士 B.此言士节不可不勉励也
C.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 D.夫病者所见非鬼也
3.下列句中没有宾语前置现象的一句是( )
A.甚矣,汝之不惠 B.古之人不余欺也
C.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D.臣实不才,又谁敢怨
4.下列各组句子中,句式不相同的一组是( )
A.①(亮)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
②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B.①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 ②与言皇上无权,君未之信也
C.①沛公安在 ②大王来何操
D.①微斯人,吾谁与归 ②大阉之乱,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
5.下列各组句子中句式相同的一组是( )
A.①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②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
B.①夫晋,何厌之有 ②子何恃而往
C.①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 ②王尝语庄子以好乐,有诸
D.①子非鱼,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②臣实不才,又谁敢怨
6.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①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②兰芝初还时,府吏见丁宁
B.①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 ②其印为予从辈所得报充里正役
C.①生孩六月,慈父见背 ②今是溪独见辱于愚,何哉
D.①予犹记周公之被逮,在丁卯三月之望
②世之有饥穰,天之行也,禹汤被之矣
7.下列句中不是被动句的一句是( )
A.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
B.毋宁毙于虞人
C.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
D.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
8.下列句子中句式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句是( )
A.且相如素贱人,吾羞,不忍为之下 B.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C.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D.兵挫地削,亡其六郡
9.下列句子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卿欲何言 ②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 ③吾属今为之虏矣
④不然,籍何以至此 ⑤或脱身以逃,不能容于远近 ⑥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⑦子何恃而往 ⑧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A.①④/②③⑥/⑤⑦⑧ B.①④⑦/②③/⑤⑥⑧
C.①④②③⑥/⑤⑦⑧ D.①④⑦/②⑥/③⑤⑧
10.下列句子中没有成分省略现象的一项是( )
A.老臣今者殊不欲食,乃自强步,日三四里
B.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触草木,尽死
C.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
D.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
11.下列句子补充省略成分错误的一项是( )
A.今予家(居)是溪,而名莫能定
B.尉剑挺,广起,夺(剑)而杀尉
C.激昂(于)大义,蹈.死不顾,亦曷故哉
D.戊申晦,五鼓,(余)与子颖坐日观亭,待日出
12.下列句子中省略的成分与其他句不同的一项是( )
A.沛公谓张良曰:
“( )度我至军中,公乃人。
”
B.( )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C.公曰:
“衣食所安,( )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
D.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其不善者而改之
13.下列句中“为”字用法不表判断的一项是( )
A.是为何谷 B.何为以公名 C.以臣为愚 D.故今之墓中全乎为五人也
14.下列句中省略宾语的一句是( )
A.见一老公而问之曰 B.遂持驹去 C.齐桓公出猎D.明日朝,以告管仲
15.下列各组句子全是否定句中宾语前置的一组是( )
A.①乃人见,曰:
“何以战?
” ②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B.①故凡为愚者,莫我若也 ②我无尔诈,尔无我虞
C.①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②权知其意,执肃手曰:
“卿欲何言?
”
D.①楚战士无不一以当十 ②当臣之临河持竿,心无杂虑,唯鱼之念
16.下列句子中“见”不表被动的一句是( )
A.欲与秦,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B.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
C.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
D.人皆以见侮为辱,故斗也
17.下列省略句补充的成分正确的一项是( )
A.良曰:
“(我)闻大王有意督过之,脱身独去,已至军矣。
”
B.今少卿乃教(我)以推贤进士,无乃与仆私心刺谬乎
C.军中无以为乐。
请以剑舞(之)
D.死马且买之(于)五百金,况生马乎
18.下面句子中不是被动句的一项是( )
A.人为临淄市掾,不见知 B.兰芝初还时,府吏见丁宁
C.乐毅畏诛而不敢归 D.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19.下面句子没有成分省略现象的一句是( )
A.即墨大夫出与战,败死 B.燕王以为然,使骑劫代乐毅
C.老臣窃以为媪之爱燕后,贤于长安君 D.城中相与推田单,立以为将军
20.下列句子中都省略了介词“于”的一组是( )
A.①臣尝从大王与燕王会境上 ②今臣至,大王见臣列观
B.①沛公欲王关中 ②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
C.①每念斯耻,汗未尝不发背沾衣也 ②上称帝喾,下道齐桓,中述汤武
D.①遂与秦王会渑池 ②寡人窃闻赵王好音,请奏瑟
21、(20XX年上海卷)阅读下文,完成第
(1)—(3)题。
建中四年,项城为叛军困。
县令李侃,不知所为。
其妻杨氏曰:
“君,县令也。
寇至当守;力不足,死焉,职也。
君如逃,则人谁肯固矣!
”侃曰:
“兵与财皆无,将若何?
”曰:
“如不守,县为贼所得矣,仓廪皆其积也,府库皆其财也,百姓皆其战士也,国家何有?
夺贼之财而食其食,重赏以令死士,其必济!
”
于是,召胥吏、百姓于庭,杨氏言曰:
“县令,诚主也;虽然,岁满则罢去。
非若吏人、百姓然。
吏人、百姓,邑人也,坟墓存焉,宜相与致死以守其邑,忍失其身而为贼之人耶?
”众皆泣。
得数百人,侃率之以乘城。
项城,小邑也,无长戟劲弩、高城深沟之固。
贼气吞焉,将超城而下。
有以弱弓射贼者,中其帅,坠马死。
贼失势,遂散走,项城之人无伤焉。
(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4分)
①则人谁肯固矣() ②其必济()
③宜相与致死以守其邑() ④侃率之以乘城()
(2)下列句中“为”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2分)
A.项城为叛军困 B.县令李侃,不知所为
C.吾从板外相为应答 D.为君翻作《琵琶行》
(3)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6分)
①力不足,死焉,职也。
译文:
②虽然,岁满则罢去,非若吏人、百姓然。
译文:
文言句式练习(参答)
1.D.(“屈平”句为陈述句,其余为判断句。
)
2.B.(其余为否定性判断句。
)
3.A.(主谓倒装。
)
4.D.(“大阉之乱”一句没有宾语前置。
)
5.A.(都是宾语前置,且以“之”“是”为标志;B“何C“安在”,即“在安”,疑问代词宾语前置,“王”句无前置宾语;D“子”句无前置宾语,“臣”句,疑问代词宾语前置。
)
6.B.(都表被动。
)
7.C.(“于”表动作涉及的对象,不表被动。
)
8.A.(其余被动句。
)
9.D.(①④⑦疑问句中疑问代词宾语前置;②⑥判断句;③⑤⑧被动句,“举”,被推举。
)
10.C.(A“日三四里”省略谓语动词“行”;B三处省略主语;D省略“鸣”的宾语“之”,代指钟磬。
)
11.A.(“家是溪”即“家于是溪”,“家”名词作动词,安家;“是溪”表处所:
中间省略介词。
)
12.D.(省略谓语动词,其余省略主语。
)
13.B.(介词,“为何”;其余表判断。
)
14.D.(省略介词宾语:
以告,以之告。
)
15.B
16.B.(“见德”之“见”,动作涉及的对象;ACD的“见”都表被动。
)
17.B.(A应为:
沛公,C应是“以剑舞为乐”;D应是“为”)
18.B(“见丁宁”即“叮咛我”,ACD为被动句)
19.C.(“出与(之)战”,B“以(之)为然”,D“城中(齐人)相与”“立(之)以(之)为”)
20.A
【上海卷】
(1)坚守,固守
(2)成功(3)一起(4)防守,登
(2).B
(3.)
(1)(抵抗的)力量不够,死在这件事情上,也是你的职分。
(2)即使这样,任职期满就离开了,不像差役、百姓这样。
参考译文(上海卷)
建中四年(公元738年),项城被叛军围困。
县官李侃不知怎么才好。
他的妻子杨氏说:
“您是县官,叛贼到当守卫;力量不足,即使死了,也是忠于职守。
您假如逃跑,那么谁来守城?
”李侃说:
“军队与钱财都没有了,该怎么办?
”杨氏说:
“假如不守住,县城将被叛贼抢夺去,粮仓里储藏的都成了叛军的积蓄,政府的财库都成了他的财产,百姓都成了他们的士兵,国家还有什么呢?
夺取贼兵的财物,吃他们的粮食,重赏鼓励敢死的士兵,那一定能成功的。
”
于是在庭院召集胥吏百姓。
杨氏说:
“县官,确实是一城之主,虽然如此,任期满了就离职而去,不像吏人百姓那样。
吏人百姓,都是本地人,祖坟在这里,应该相互出力死守这个县城,怎能忍心丧失自身而成为叛贼俘虏呢?
”众人都流泪答应了。
得到数百人,李侃带领他们登上了城墙。
项城是小地方,没有长戟劲弩精良武器,没有高城深沟来固守。
叛贼气焰嚣张,率领他们的士兵将要跳过城墙而攻下项城。
此时守城士兵用普通的弓箭射贼人,射中了他们的统帅,落马而死。
叛贼失势了,接着全都逃跑了。
项城的人没有伤亡。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学 文言文 特殊 句式 复习 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