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阅读指导.docx
- 文档编号:23389576
- 上传时间:2023-05-16
- 格式:DOCX
- 页数:7
- 大小:20.11KB
散文阅读指导.docx
《散文阅读指导.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散文阅读指导.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散文阅读指导
散文阅读指导
(一)散文有关知识
1、散文是指同小说、戏剧、诗歌并列的一种文学体裁。
散文是一种常见的文学体裁。
由于它取材广泛,摇曳多姿,艺术表现形式丰富多样,如同五彩斑斓的风景画,让人陶醉,让人喜爱。
2、散文的特点形散而神不散
内容上:
是作者把自己对生活的感悟或至深的生活经验,通过状物、记人、写景等方式表达出来。
所谓自我感悟,也就是对事物的特殊意义和美质的发现、认识。
形式上:
(1)以个人抒情为主,把抒情、叙述、议论熔为一炉;
(2)从细处落笔,小中见大;(3)从侧面暗示,发挥读者的想象力;(4)行文自由,结构灵活。
例:
朱自清《春》,写春天的山、水、草、花、风、雨、风筝、人,选材广泛,语言精美、形式灵活,体现出散文的“散”。
而这一切却是作者感悟至深的生活经验的具体表现,集中凝聚着作者对春天、对美好生活的赞美歌颂。
3、散文的表达方式:
散文常用记叙、说明、抒情、议论、描写等表达方式。
4、散文的表现手法
象征通过某一特点的具体形象,表达某种人和某种社会现象的本质特点。
例:
《白杨礼赞》,白杨树的伟岸、正直、朴质,不缺少温和而又坚强挺拔的内在风格不但“象征了北方农民,尤其象征了今天我们民族斗争中所不可缺的朴质、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
衬托以他体从正面、反面两个角度陪衬本体,突出本体的主要特征。
例:
《白杨礼赞》,开头描写白杨树的生长环境---西北高原的雄壮,衬托出白杨树傲然挺立的高大形象。
对比把两种相反事物或一种事物相对立的两个方面作比较,鲜明的突出主要事物或事物的主要方面的特征。
例:
《海燕》,以海燕的高大形象与海鸭、海鸥、企鹅的卑怯形象作对比,突出海燕勇猛、敢于斗争的鲜明特征。
借景抒情通过描写具体生动的自然景象或生活场景,表达作者真挚的思想感情。
例: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文章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淋漓尽致的描摹百草园声色趣俱全的景观和三味书屋枯燥乏味的生活场景,表现作者热爱大自然,喜欢自由快乐生活和不满束缚儿童身心发展的封建教育的思想感情。
借物喻人描写事物,突出其特点,并以此设喻,表现作者高尚的思想情操。
例:
《白杨礼赞》,以白杨树比喻北方军民,以白杨树正直、朴质、严肃、挺拔、力争上游的特点比喻北方军民为我国的解放事业而抗争、战斗的顽强精神。
寓理于事叙述事件,揭示其中的内在哲理。
例:
《钓胜于鱼》,“我是为钓,不是为鱼”这句话,深刻的揭示了只要执着“过程”,不必太在意“偶然”利益,经过坚持不懈的努力就一定有所收获的人生哲理。
运用典故借用历史故事或民间传说中的相关事实或词句,简练叙述内容,集中表现作者情感。
例:
《〈怀乡梦〉自序》,作者在文中多次引用诸如“狐死首丘”、“越鸟巢南枝”等典故,充分表现了作者爱国思乡的游子心境。
融情于事把丰富的思想感情融会到具体事件的叙述中,使情感得以更充分的表露。
例:
《背影》,作者特写父亲“车站送别,站台买橘”的动人情景,细腻刻画父亲的背影,使蕴涵在行文中感人至深的父子情显露无遗。
先抑后扬先否定或贬低事物形象,尔后深入挖掘事物特点及内在意义,再对事物予以肯定、褒扬,更突出地强调事物的特征。
例:
《白杨礼赞》,先说白杨树不是“好女子”,而后称颂其是“伟丈夫”,更突出的强调了白杨树的外在形象和内在神韵。
5、散文语言的特点:
质朴、自然;生动、形象;深刻、隽永;具体、详尽等。
6、散文分类
散文有广义、狭义之分。
广义散文,是指诗词以外的散体文章、狭义散文,则专指同诗歌、小说、戏剧并称的一种文学体裁。
这里所要谈的是狭义散文。
根据表达方式侧重点不同,一般把散文分作记叙散文、抒情散文和议论(说理)散文三类。
(1)记叙散文:
以记人、叙事、状物、写景为主的散文。
在这类散文中,有的着重是记写、刻画人物,以人物为全篇的中心。
例如朱德同志的《母亲的回忆》、鲁迅的《藤野先生》。
它虽然也是以写人物为主,但与小说的区别是明显的。
它们不像小说那样多方面地、细致地刻画人物,也不讲求故事情节的完整和曲折。
这类散文,还有的侧重是记写一定的风物、场景。
作者对它们不是纯客观的描述,而是将外物与内情融合起来,以表达一定的思想、抒发一定的感情。
(2)抒情散文:
以抒发感情为主的散文,它主要是抒发作者对现实生活的感受、激情和意愿。
抒情散文抒发的是怎样的感情,如何抒发,都与文章揭示的思想意义是否深广有极大的关系。
例如茅盾的《白杨礼赞》中炽热的情感,就是当时生活、战斗在国民党统治区广大革命者的共同感情。
作品既表达了对坚持抗战的中国共产党、抗日军民的热烈拥护和热情赞颂;又表达子作者对国民党顽固、倒退派的强烈憎恨。
抒情散文?
情"不是虚的、空的,而是有所依据的。
即是说,总有一定的人物、事件或景物作为文章抒写的对象,通过对它们的记叙或描写,达到托物言志、寓情于物的目的。
《白杨礼赞》的思想意义和作者的感情,就是通过对白杨树的描绘与赞美,或隐或露、或曲折或直白地表现出来的。
这类散文是对具体的"物"的描述而表达一定的思想意义,抒发一定的感情的。
(3)议论(说理)散文:
以议论为主的散文。
它说理,往往借助于事例的简述、形象的描绘和感情的抒发来进行,文学色彩很浓。
它同一般议论文一样,要求观点鲜明、概念准确、说理充分、层次明晰、以理服人。
但是,它不需要逻辑推理、严密论证。
常见的文学性很强的随笔、杂感等短小精悍的文章,皆属此类;作者常常借助于对古今故事、花鸟草虫等具体事物的描叙来说理,显得妙趣横生并富于感情。
7、鉴赏散文方法:
(1)吟咏诵读,使我们最直接地感悟语言,获得语感。
(2)抓关键字词的理解,把握句意乃至整段、整篇语脉。
(3)重视分析艺术手法。
需从修辞、表现手法(象征、托物言志、借景抒情等常用的表现手法)、风格特色等方面,理解语言特点,体会作者蕴含其中的情感和思想。
(二)散文阅读题的答题模式解析
散文阅读题的答题如何规范,有一定的答题模式吗?
笔者经过摸索,探究历年高考试题的参考答案,总结出如下六种答题模式。
供同学们参考仿用。
题型一:
修辞手法作用题
题型设置:
针对文中运用修辞手法的语句或段落设置考题。
答题模式:
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手法与内容结合(共同点),表现了什么情感(特点)。
答题时,一定要结合语句内容分析每一种修辞手法的具体作用。
一般说来:
描绘类的修辞手法作用为使描写对象生动形象。
主要有比喻、拟人、夸张;结构类的修辞手法作用为突出强调,主要有对偶、排比、反复;表达类的修辞手法作用为增强语气,主要有反问和设问。
具体如下:
(1)比喻——使事物生动、形象、具体,给人以鲜明的印象;化无形为有形。
使深奥的道理浅显化,抽象的道理形象化,具体形象生动地突出本体的什么特点,从而增强文章的趣味性、生动性。
答题格式:
生动形象的写出了+对象+特性。
(2)拟人——使物具有某种情感,便于抒发某种感情。
能使读者对所表达事物产生鲜明的印象,产生强烈的感情,引起共鸣。
(比拟:
色彩鲜明,描绘形象,表意丰富)如果在人称上将物说成“你”等,不仅具有使物具有人的某种情感,便于抒发某种感情,而且有显得亲切自然的表达效果。
(3)排比——强烈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增强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突出强调。
议论文往往增加语势,起到了强化论证观点的作用。
用来说理,可把道理阐述得更严密、更透彻;用来抒情,可把感情抒发淋漓尽致。
答题格式:
强调了+对象+特性。
(4)夸张——可以引起丰富的想象,更好地突出事物的特征,表达感情更强烈,引起读者的强烈共鸣。
放大观点感情,强调爱憎是非,美丑更加鲜明。
(5)对偶——形式上音节整齐匀称、节奏感强,具有音律美;内容上凝练集中,概括力强。
(6)设问——无疑而问,明知故问,引人注意,启发思考,突出效果。
引起读者兴趣,引起读者思考。
用在一段的开头或结尾处,除引起思考外,还有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用在议论文中,能使论证深入,脉络清晰。
答题格式:
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注意和思考。
(7)反问——以否定的形式表示肯定,表达鲜明,目的是加强语气,起强调、强化作用。
(8)反复——紧凑、有气势、表达效果强烈。
(9)借代:
生动活泼、使语言形象鲜明、利于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引用:
增添文句意蕴,丰富文章内容,增中表达效果,增强说服力。
(10)双关:
表达含蓄,语意丰富。
一方面可使语言幽默,另一方面能适应某种特殊语境的需要,使表达含蓄、曲折,生动活泼,以增强文章表现力。
题型二:
重点句段作用题
“……词语或句子的含意是什么?
或有什么意蕴?
【解题分析]考查词句含意的往往是:
①生动、形象、含蓄的句子;②运用了修辞手法的句子;③在文中起要害作用的句子。
解题时要先从词句的表层含意理解,再联系前后文,看看段意,就可以得出答案。
题型三:
情感(主旨)分析型
“××情感(主旨)表现在哪些方面?
或“从哪些方面写到……”
【解题分析】问××情感(主旨)表现在哪几个方面,分两种情况:
一是在全文中找答案;二是在某一段中找答案。
前者注重每段的开头句或结尾总结句;后者则留意答案就在“表现在”的后面。
题目中明确规定是阅读××段,这是对文章局部内容的理解和概括的考查。
题型四:
鉴赏艺术手法类
题型表述方式通常为:
1.运用了什么样的艺术手法(艺术技巧、表达技巧等)?
2.作者是如何写“……”?
3.“……”这样写有什么作用(或好处、妙处)?
4.赏析这段文字(这句话)的艺术手法和作用或表达效果。
5.赏析这段文字(这句话)。
【解题分析】要从三个角度切入加以思索:
一是运用了什么手法;二是这种手法是怎样运用的,要联系文章的详细内容作答;三是有什么表达效果或作用。
注意用自己的话评价鉴赏。
【规范答题】:
1.指认手法,就是说要说出这段话(文章)运用了什么艺术技巧。
2,详细解释,就是结合文章的中央及相关内容,阐述这一手法在文中是如何运用的。
3.简述好处,就是最后简朴叙述一下这一手法运用的价值、意义或好处。
4.组织答案语言顺序。
题型五:
布局谋篇类
题型表述方式通常为:
1.文章的结构方式是怎样的?
2.文章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
3.文章的布局谋篇有着怎样的特点?
4.文章的行文思路怎样?
5.文章在构思上的特点是什么?
【解题分析】逐层概括文意,追寻行文的思路和内容上的变化、表达方式上的变化、作者情感的变化;思索“开头写了什么?
接着写什么?
再写什么?
最后写什么?
”;再思考行文的结构特点,如:
总分总、先抑后扬、逐层递进等。
【规范答题】1.先说明行文结构特点。
2.具体概括文章内容。
3.组织答题顺序:
说明行文结构特点十具体解说。
题型六:
人称变化作用题
题型设置:
针对行文中人称的变化,或者称谓的变化设置考题。
解题思路:
结合考题内容作具体化分析其作用。
一般从作者和读者的感情方面回答。
了解每一种人称的作用:
v第一人称是一种直接表达的方式,能使读者产生一种真实、亲切的感觉;从作者方面来说,它更便于直接表达作者自己的思想感情。
v第二人称在表现情感方面更具有震撼力。
如“我”向“你”诉说衷肠,一下子把“我”与“你”的距离拉近了,也把读者和主人公的距离拉近了。
v第三人称写法的优点是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能够比较自由灵活地反映客观内容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散文 阅读 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