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过关检测.docx
- 文档编号:23384974
- 上传时间:2023-05-16
- 格式:DOCX
- 页数:13
- 大小:133.51KB
第四单元过关检测.docx
《第四单元过关检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四单元过关检测.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四单元过关检测
第四单元过关检测
(时间:
45分钟,满分:
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2012年1月山东临清)读右面漫画,完成第1~2题。
1.该漫画反映的问题是( )。
A.荒漠化
B.温室效应
C.水资源短缺
D.生物多样性减少
2.该问题产生的原因主要有( )。
①世界上水资源的数量本来就少 ②世界上水资源总量丰富,但地区分布不平衡 ③部分地区水污染十分严重,为水质型缺水 ④人口的激增和经济的发展,对水资源需求量越来越大
A.①②③④B.①③④
C.②③④D.①②④
解析:
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漫画显示了水资源短缺的问题。
第2题,世界上水资源的数量本来不少,由于分布不均、污染和浪费严重、需水量增加等原因,导致缺水严重。
答案:
1.C 2.C
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组将人类社会划分为四个发展阶段,下图是“人类社会不同发展阶段人口增长的示意图”。
随着人口的增长、社会经济的发展,在人类社会的不同时期,影响人类的灾害种类以及人们防抗灾能力有差别。
因而产生的灾情也会不同。
据此完成第3~4题。
3.农业文明时代人口迅速增加的原因是( )。
A.农业革命为人类提供了更多的食物,同时从事农业生产也需要更多的劳动力
B.医疗技术水平提高,人口出生率大幅度提高
C.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的主题,各国政治独立,民族经济迅速发展
D.全球气候变暖,更适合人类的生存
4.关于不同社会发展阶段自然灾害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提高,灾情不断变化
B.自原始文明时代至今始终威胁人类社会的自然灾害中有地震
C.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越高,灾情越重
D.原始文明时代,台风对人类危害小
解析:
第3题,农业社会要想产出更多的粮食养活更多的人口,需要有更多的农业劳动人口。
第4题,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越高,经济密度越大、经济损失可能会更大;但是发展水平高抗灾能力也随之增强,也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灾害的损失。
答案:
3.A 4.C
水资源开发利用率是指流域或区域用水量占水资源可利用量的比率。
国际上一般认为,一条河流的合理开发限度为40%。
而当利用率超过40%时,即表明严重缺水,可能制约经济发展,并带来一些社会和环境问题。
根据材料和下图,完成第5~6题。
5.图示我国部分地区在水资源利用上存在的共同问题是( )。
A.水资源更新速度快
B.利用率过低
C.水污染严重
D.土壤盐碱化
6.解决我国部分地区水资源问题的核心措施是( )。
A.提高利用率
B.调节径流季节分配不均
C.减小农业灌溉用水量
D.人工降雨
解析:
第5题,水资源更新速度快不属于水资源利用的问题;图示我国部分地区水资源利用率已超过70%,利用率较高;图示的3、4、5地区水污染不严重。
第6题,解决我国部分地区水资源问题的核心措施是提高其利用率。
答案:
5.D 6.A
7.中国既是能源生产大国,又是消费大国,但每吨标准煤的产出效率仅相当于日本的10.3%、欧盟的16.8%、美国的28.6%。
读“中国和世界能源消费结构图”(煤、石油、天然气和其他能源,见下图),中国能源消费中,目前需要大量进口的能源在两图中是指( )。
A.乙、bB.丁、cC.乙、dD.丙、d
解析:
目前我国进口量最大的为石油,而石油在我国能源消费中为第二位,在世界占40%。
答案:
C
长江下游某城市边缘分布着丘陵,丘陵的基岩上有黄土覆盖。
近年来,由于城区扩展,大量开挖山坡,该地在夏季暴雨后曾发生多起黄土崩塌、滑坡灾害。
读图,完成第8~9题。
8.该地黄土崩塌、滑坡多发的原因有( )。
①黄土垂直节理发育,孔隙度大 ②人工开挖边坡,破坏了坡面地形的稳定性 ③暴雨容易诱发坡地黄土崩塌 ④雨水下渗,在基岩与黄土之间容易形成滑动面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③④D.①②③④
9.关于该自然灾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冬季风是该灾害形成的重要因素
B.该灾害北方比南方的发育程度高
C.气候是该灾害发生的重要因素
D.植被破坏是造成该灾害发生的重要人为原因
解析:
第8题,崩塌、滑坡的原因考虑黄土本身特点及暴雨诱发等自然原因,还要考虑人工开挖等人为原因。
第9题,滑坡一般发生在地形起伏较大的地区;人类对植被的破坏是造成滑坡的重要诱发性因素之一。
答案:
8.D 9.D
10.沙尘暴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华北地区沙尘暴的降尘会( )。
A.导致气候变暖
B.引发草场退化
C.引起地表水体酸化
D.增加土壤肥力
解析:
沙尘暴可以中和酸雨,抑制气候变暖,增加降落地土壤中的养分。
答案:
D
(2011·浙江自选模块)2010年10月下旬,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受到超强台风“鲇鱼”的袭击。
图1为10月22日12时近地面等压线分布图,图2是该日沿海某测站测得的风向和风速分时图。
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第11~12题。
11.10月22日正值我国农历九月十五,“鲇鱼”促使了沿海省份风暴潮的形成,受影响最明显的省份是( )。
A.广东B.福建
C.海南D.山东
12.22日16时,“鲇鱼”中心位于这一测站的方位是( )。
A.东面B.南面
C.西面D.北面
解析:
第11题,读图可知,台风中心位于福建省附近,故选项中福建省受其影响最显著。
第12题,16时测站主导风向为西北风,而台风本质是气旋,此时气旋中心应位于该测站的东面。
答案:
11.B 12.A
下图为中央气象台发布的“某日我国地质灾害指数和限电指数分布示意图”。
读图完成第13~14题。
13.若图中所示现象同时出现,最有可能发生的季节是( )。
A.春季B.夏季
C.秋季D.冬季
14.地质灾害指数和限电指数较高的地区,天气状况分别可能是( )。
A.沙尘暴、寒潮B.干旱、台风
C.暴雨、高温D.暴雨、低温
解析:
第13题,读图可知限电指数最高的是长江中下游地区,说明此地区气温高,可能为伏旱天气。
地质灾害指数最高的是太行山地区、巫山地区和横断山区,该地质灾害可能为滑坡和泥石流,说明该地区降水比较丰富,综合判断为夏季。
第14题,地质灾害为滑坡与泥石流,主要是由暴雨天气导致;用电量大主要是由高温天气导致。
答案:
13.B 14.C
下图是“我国区域产业CO2减排效果比较示意图”,完成第15~16题。
15.我国节能减排的重点区域是( )。
A.中部地区
B.南部沿海地区
C.京津地区
D.北部沿海地区
16.南部沿海地区减排压力较小,这是因为( )。
A.经济发达
B.工业结构轻型
C.气候变化不明显
D.以清洁能源消费为主
解析:
第15题,从图中可以看出,中部地区CO2排放量最大,是今后节能减排的重点区域。
第16题,南部沿海地区减排压力较小,南方沿海地区排放量少,减排效率高,与经济发展水平、技术水平有关,但本地区主要发展出口加工工业,工业结构以轻工业为主,能耗少。
答案:
15.A 16.B
中新网报道:
2011年5月3日,科学家发布的报告称,本世纪全球海平面上升速度将超出预期,这在一定程度上是由北极气候变暖加快、格陵兰岛冰层融化导致的。
很多科学家认为,北极周围形成的大量参差不齐的冰将在2030年夏季完全消失。
科学家借助卫星图证实,格陵兰岛地区的冰川从冰架上断裂。
据此完成第17~19题。
17.要监测北极冰川面积的变化,应运用的主要技术手段是( )。
A.遥感技术
B.航天飞机
C.高倍照相机
D.计算机模拟实验
18.图示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最可能是( )。
A.臭氧层破坏B.酸雨
C.冰川运动D.全球变暖
19.针对该现象发生的主要原因,我们人类应采取的对策是( )。
①植树造林 ②控制酸性气体排放 ③发展新能源、节能技术等 ④减少氟氯烃等对臭氧层的破坏 ⑤改善能源结构,控制温室气体排放
A.①②③B.①③⑤
C.②③④D.③④⑤
解析:
第17题,通过不同时期北极遥感图像的对比分析,能够监测北极冰川的发展变化。
第18题,冰川消融和冰川断裂入海均是全球变暖的结果。
第19题,针对全球变暖应采取的措施可从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增加对温室气体吸收、发展新技术新能源等方面考虑。
答案:
17.A 18.D 19.B
20.利用遥感技术,可以及时对农作物的受灾情况进行监测,主要是因为( )。
A.不同生长状况下的农作物,其辐射或反射的电磁波不同
B.随时随地,地面都可以接收到至少三颗卫星的信息
C.有高分辨率的传感器,可以将农作物与其他地物准确区分
D.有相应的硬件、软件和专业化的人员,进行数据模拟分析
解析:
因为不同生长状况下的农作物,其辐射或反射的电磁波不同;可以据此利用遥感技术,及时对农作物的受灾情况进行监测。
答案:
A
二、综合题(3题,共40分)
21.(10分)加快发展可再生能源是解决能源问题的真正出路。
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下图为中国各省市区能源产销状况图(图甲)和中国陆上能源矿产资源分布简图(图乙)。
甲
乙
材料二:
下表为中国风能资源丰富省区表(单位:
万千瓦)。
省区
内蒙古
新疆
黑龙江
甘肃
吉林
河北
辽宁
风能
6178
3433
1723
1143
638
612
606
省区
山东
江西
江苏
广东
浙江
福建
海南
风能
394
293
238
195
164
137
64
材料三:
2012年1月6日《济南日报》报道:
目前节能环保和新能源同时列入国家七大战略新兴产业,对太阳能行业来说是个绝佳时机,太阳能等新能源的开发对节能环保产业发展将起到巨大推动作用。
(1)根据图甲和图乙,分析我国能源自给的省市区能源可以自给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分析我国风能资源丰富省区的空间分布特点,并说明我国风能丰富的原因。
(3)下面是某一地理兴趣小组撰写的《我国太阳能发展战略》报告中的一段话:
“我国应在西藏北部、四川中部、新疆东南部、青海西部、甘肃西部等太阳能资源丰富的地区,大力开发太阳能资源。
”该段叙述错在什么地方?
原因有哪些?
解析:
第
(1)题,读图甲可知黑龙江、内蒙古、山西、河南和山东等省区能源能够自给,对照图乙可发现这些省区煤炭、石油资源丰富。
第
(2)题,分析各省区的位置可以发现,北部一些省区因接近冬季风源地,风能丰富;东部沿海省区因受夏季风和台风影响,风能丰富。
第(3)题,四川中部地区阴雨天气多,全年日照时数少,太阳能资源贫乏。
答案:
(1)常规能源丰富;能源消费量小或生产量大于消费量。
(2)大多位于西北、东北和沿海地区。
原因:
位于亚欧大陆东部;盛行季风环流。
(3)误认为四川中部太阳能资源丰富。
该地为盆地地形,多云雾阴雨天气。
22.(2011·山东文综改编)(15分)阅读下列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一:
中国1951~1981年地表温度距平与寒潮频次的变化图。
材料二:
1996~2008年山西省长治市寒潮发生总次数等值线图。
(1)判断1951~1981年地表温度距平与寒潮频次之间的关系,并解释原因。
(2)指出材料二所示区域寒潮发生总次数的空间分布特征,并说明该特征形成的主要影响因素。
(3)说出寒潮对我国农作物产生危害的重要季节,并分析原因。
(4)当地菜农在寒潮到来之前,常采用浇水的方法来防御寒潮对蔬菜的冻害,其中的原理是什么?
解析:
第
(1)题,读图做出正确判断;寒潮是冷空气的快速移动而成,频次越高,冷空气活动越频繁,气温越低。
第
(2)题,等值线分布特征从数值大小、数值变化、弯曲状况及延伸方向几方面去分析,依等值线的特征再分析寒潮发生次数的空间分布;结合地形及纬度分析原因。
第(3)题,寒潮影响农作物的季节主要是春季和秋季,此时是农业生产的播种期和收获期,农作物受影响大,危害严重。
第(4)题,水的热容量较大,可减少地温下降幅度。
答案:
(1)大致呈负相关(温度距平越低,寒潮频次越高)。
温度低的年份,亚洲高压强盛,冷空气活动频繁,寒潮频次高。
(2)从西北向东南递减;盆地多于东西两侧的山地和高原(最高值出现在盆地北部地区,最低值出现在太行山以东地区)。
纬度位置;地形。
(3)春季和秋季。
春季主要为播种季节,秋季主要为收获季节,农作物受冻减产。
(4)水的热容量大,可减小地表温度的下降速度和变化幅度,减轻冻害。
(也可以回答增加空气湿度,增强大气逆辐射,水汽凝结释放热量等)
23.(2012年1月山东济宁,改编)(1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2011年12月11日,联合国气候大会在南非德班闭幕,会议最终在《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绿色气候基金等方面达成多项成果。
专家预计,在强化低碳情景下,中国将在2030年达到碳排放峰值。
材料二:
21世纪初某年世界部分国家碳排放差异的分布示意图。
(1)有关碳排放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社会制度与碳排放总量密切相关
B.人口大国的人均碳排放量较大
C.发达国家的人均碳排放量较大
D.中国、美国应承担相同的减排责任
(2)低碳发展时代的中国,应采取的减排措施是( )。
①植树造林 ②减缓工业化进程 ③提高能源利用率 ④开发新能源
A.①②B.①③
C.②④D.③④
(3)碳排放量最多的国家是 ,其能源消费结构以 为主。
(4)在美国、俄罗斯、法国、印度四国中任选一个国家,指出该国相对于中国的碳排放特点。
(5)说明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增加对大气受热过程的影响。
(6)为了提醒普通民众关注碳排放、全球变暖的问题,请你根据低碳经济的要求,设计一条宣传标语或口号。
解析:
第
(1)题,从材料二中可看出,发达国家的人均碳排放量较大。
第
(2)题,植树造林可以增加光合作用对CO2的消耗量,但不属于工业生产的减排措施;减缓工业化进程不符合工业化趋势。
第(3)题,美国的碳排放量最多,该国以石油消费为主。
第(4)题,图片反映了两个量,一个是二氧化碳排放总量,一个是人均二氧化碳的排放量。
第(5)题,二氧化碳浓度增加会使大气吸收红外线的能力增强,从而吸收地面的长波辐射,大气的逆辐射增强,保温作用更加显著。
第(6)题,只要体现低碳、节能的理念,简明合理即可。
答案:
(1)C
(2)D
(3)美国 石油
(4)美国碳排放总量和人均排放量均较多;或俄罗斯碳排放总量较少,人均排放量较多;或法国碳排放总量较少,人均排放量较多;或印度碳排放总量较少,人均排放量与中国接近。
(四选一)
(5)二氧化碳浓度增加,使大气吸收地面长波辐射能力增强,增加了大气逆辐射,导致气温上升(或温室效应增强,或大气保温作用增强)。
(6)“少坐汽车多行走,低碳健康我拥有”“公交出行”“植树造林”等。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四 单元 过关 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