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经四之器.docx
- 文档编号:23384182
- 上传时间:2023-05-16
- 格式:DOCX
- 页数:16
- 大小:1.20MB
茶经四之器.docx
《茶经四之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茶经四之器.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茶经四之器
《茶经·四之器》----烹荼雅器
由于唐时茶已成为国人的日常饮料,更加讲究饮茶情趣,因此,茶具不仅是饮茶过程中不可缺少的器具,并有助于提高茶的色、香、味,具有实用性,而且,一件高雅精致的茶具,本身又富含欣赏价值,且有很高的艺术性。
所以,我国的茶具,自唐代开始发展很快。
中唐时,不但茶具门类齐全,而且讲究茶具质地,注意因茶择具,这在唐·陆羽《茶经·四之器》中有详尽记述。
本世纪80年代后期,陕西扶风法门寺地宫出土的成套唐代宫廷茶具,与陆羽记述的民间茶具相映生辉,又使国人对唐代茶具有了更加完整的认识。
但唐代的饮茶方式与今人有很大的不同,以致有许多茶具是今人未曾见到过的。
有关唐代宫廷茶具,下面已分件专述。
这里,将唐代陆羽在《茶经》中开列的28种茶具,按器具名称、规格、造型和用途,分别简述如下:
风炉和灰承:
风炉,形如古鼎,有三足两耳。
“厚三分,缘阔九分,令六分虚中”,炉内有床放置炭火。
炉身下腹有三孔窗孔,用于通风。
上有三个支架(格),用来承接煎茶的□。
炉底有一个洞口,用以通风出灰,其下有一只铁制的灰承,用于承接炭灰。
风炉的三个足上,均铸有古文字注脚:
一足上铸有“圣唐灭胡明年铸”。
一般认为“圣唐灭胡”,是指唐代宗广德元年,即公元763年讨“安史之乱”之际,而这一年的“明年”,当指公元764年,这里说的是制造该风炉的年代。
一足上铸有“坎上巽下离于中”。
按《杂卦》之解,说的是风在下,以兴火;火在上,以助烹,也就是说,煮茶的水放在上面□内,风从炉底洞口吹入,火在炉腔中燃烧,说的是煎水烹茶的基本原理。
一足上铸有“体均五行去百疾”。
五行指的是金、木、水、火、土,此句结合人的腑脏器官,运用生克乘侮理论,说饮茶能使五脏调和,百病消散,指明了茶的药理功能。
而炉腹三个窗孔之上,又分别铸有“伊公”、“羹陆”和“氏茶”字样,连起来读成“伊公羹,陆氏茶”。
“伊公”指的是商朝初期贤相伊尹,“陆氏”当指陆羽本人。
《辞海》引《韩诗外传》曰:
“伊尹……负鼎操俎调五味而立为相。
”这是用鼎作为烹饪器具的最早记录,而陆羽是历史上用鼎煮茶的首创者,所以,长期以来,有“伊尹用鼎煮羹,陆羽用鼎煮茶”之说,一羹一茶,两人都是首创者。
由此可见,陆羽首创铁铸风炉,在中国茶具史上,也可算是一大创造。
(风炉:
用以生火煮水。
灰承:
用以承灰用。
)
筥:
筥,以竹织之,高一尺二寸,径阔七寸。
或用藤,作木楦,如筥形织之。
六出圆眼。
其底盖若莉箧口铄之。
(筥:
用以采茶之茶笼。
)
炭檛:
炭檛,以铁六棱制之。
长一尺,锐上丰中。
执细头,系一小碾,以饰檛也。
若今之河陇军人木吾也。
或作锤,或作斧,随其便也。
(炭檛:
用以敲碎炭。
)
火筴:
火筴,一名箸,若常用者,圆直,一尺三寸。
顶平截,无葱薹勾[钅巢]之属。
以铁或熟铜制之。
(火荚:
用以夹炭入风炉。
)
鍑(音辅,或作釜):
鍑,以生铁为之。
今人有业冶者,所谓急铁,其铁以耕刀之趄,炼而铸之。
内模土而外模沙。
土滑于内,易其摩涤;沙涩于外,吸其炎焰。
方其耳以令正也,广其缘以务远也,长其脐以守中也。
脐长则沸中;沸中则末易扬,末易扬则其味淳也。
洪州以瓷为之,莱州以石为之。
瓷与石皆雅器也,性非坚实,难可持久。
用银为之,至洁,但涉于侈丽。
雅则雅矣,洁亦洁矣,若用之恒,而卒归于银也。
(鍑:
用以煮水。
)
交床:
交床,以十字交之,剜中令虚,以支鍑也。
(交床:
用以固定鍑于风炉之上。
)
夹:
夹,以小青竹为之,长一尺二寸。
令一寸有节,节以上剖之,以炙茶也。
彼竹之筱,津润于火,假其香洁以益茶味。
恐非林谷间莫之致。
或用精铁、熟铜之类,取其久也。
(夹:
用以夹茶饼灸茶。
)
纸囊:
纸囊,以剡藤纸白厚者夹缝之,以贮所炙茶,使不泄其香也。
(纸囊:
用以贮存灸热过的茶。
)
碾和拂未:
碾,以橘木为之,次以梨、桑、桐、柘为之。
内圆而外方。
内圆,备于运行也;外方,制其倾危也。
内容堕而外无余木。
堕形如车轮,不辐而轴焉。
长九寸,阔一寸七分。
堕径三寸八分,中厚一寸,边厚半寸。
轴中方而执圆。
其拂未以鸟羽制之。
(碾:
用以碾茶。
拂末:
用来清掸茶末。
)
罗和合:
罗末以合盖贮之,以则置合中。
用巨竹剖而屈之,以纱绢衣之。
其合以竹节为之,或屈杉以漆之。
高三寸,盖一寸,底二才,口径四寸。
(罗:
用以罗筛茶。
合:
用以合贮茶。
)
则:
则,以海贝、蜗蛤之属,或以铜、铁,竹匕、策之类。
则者,量也、准也、度也。
凡煮水一升,用末方寸匕,若好薄者减之,嗜浓者增之,故云则也。
(则:
用以杓量茶末。
)
水方:
水方,以椆木、槐、楸、梓等合之,其里并外缝漆之。
受一斗。
(水方:
用以贮生水。
)
漉水囊:
漉水囊,若常用者。
其格以生铜铸之,以备水湿,无有苔秽腥涩之意;以熟铜苔秽;铁腥涩也。
林栖谷隐者,或用之竹木。
木与竹非持久涉远之具,故用之生铜。
其囊织青竹以卷之,裁碧缣以缝之,细翠钿以缀之,又作绿油囊以贮之。
圆径五寸,柄一寸五分。
(漉水囊:
用以滤水。
)
瓢:
瓢,一曰牺杓,剖瓠为之,或刊木为之。
晋舍人杜毓《荈赋》云:
「酌之以瓠」。
瓠,瓢也,口阔、胚薄、柄短。
永嘉中,余姚人虞洪,入瀑布山采茗,遇一道士云:
「吾,丹丘生,祈子他日瓯牺之余,乞相遗也」。
牺,木杓也。
今常用,以梨木为之。
(瓢:
用以杓水。
)
竹筴:
竹筴,或以桃、柳、蒲葵木为之,或以柿心木为之。
长一尺,银裹两头。
(竹筴:
煮水时用以环激汤心以发茶性。
)
鹾簋:
鹾簋,以瓷为之,圆径四寸,若合形。
或瓶或缶。
贮盐花也。
其揭竹制,长四寸一分,阔九分。
揭,策也。
(鹾簋:
用以贮盐花。
)
熟盂:
熟盂,以贮熟水。
或瓷或砂。
受二升。
(熟盂:
用以贮熟水,止沸育华之用。
)
碗:
碗,越州上,鼎州、婺州次,岳州次,寿州、洪州次。
或者以邢州处越州上,殊为不然。
若邢瓷类银,越瓷类玉,邢不如越一也;若邢瓷类雪,则越瓷类冰,邢不如越二也;邢瓷白而茶色丹,越瓷青而茶色绿,邢不如越三也。
晋杜琉《荈赋》所谓:
「器择陶拣,出自东瓯」。
瓯,越也。
瓯,越州上。
口唇不卷,底卷而浅,受半升以下。
越州瓷、丘瓷皆青,青则益茶,茶作红白之色。
邢州瓷白,茶色红;寿州瓷黄,茶色紫;洪州瓷褐,茶色黑,悉不宜茶。
(碗:
用以品茗饮茶。
)
畚:
畚,以白蒲卷而编之,可贮碗十枚,或用筥。
其纸帊以剡纸夹缝令方,亦十之也。
(畚:
用以贮藏茶碗。
)
札:
札,缉栟榈皮而编之,以茱萸莫木夹而缚之,或截竹束而管之,若巨笔形。
(札:
刷子,用以清洁器物。
)
涤方:
涤方,以贮洗涤之余。
用楸木合之,制如水方,受八升。
(涤方:
用以贮洗涤水。
)
滓方:
滓方,以集诸滓,制如涤方,处五升。
(滓方:
用以收集茶渣、残水。
)
巾:
巾,以绝布为之。
长二尺,作二枚互用之,以洁诸器。
(巾:
用以擦拭器物。
)
具列:
具列,或作床,或作架,或纯木、纯竹而制之。
或木或竹,黄黑可扃而漆者,长三尺,阔二尺,高六寸。
具列者,悉敛诸器物,悉以陈列也。
(具列:
煮茶时陈列茶器的架子。
)
都篮:
都篮,以悉设诸器而名之,以竹蔑,内作三角方眼,外以双蔑阔者经之,以单蔑纤者缚之,递压双经作方眼,使玲珑。
高一尺五寸,底阔一尺,高二寸,长二尺四寸,阔二尺。
(都篮:
用以收藏茶器的篮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茶经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