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物理试题 12.docx
- 文档编号:23384075
- 上传时间:2023-05-16
- 格式:DOCX
- 页数:24
- 大小:703.85KB
八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物理试题 12.docx
《八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物理试题 1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物理试题 12.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八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物理试题12
2021年八年级物理上学期
10月月考试题
一、单选题
1.用厚刻度尺测量木块的长度,如下图所示的四种方法中,操作正确的是( )
A.
B.
C.
D.
2.下列估计基本符合事实的是( )
A.人正常步行的平均速度是10m/sB.新的2B铅笔的长度为30mm
C.人体正常体温约为49℃D.初中物理课本的宽度约为18cm
3.如图是小刚用刻度尺测量一个木块长度的情况,该刻度尺的分度值和木块的长度分别是( )
A.1cm6.0cmB.1cm3.0cm
C.1mm1.85cmD.1mm3.85cm
4.某同学用同一把刻度尺对同一物体的长度进行了4次测量,结果如下︰12.34cm、12.36cm、12.35cm、12.75cm,则该物体长度应记为( )
A.12.45cmB.12.34cmC.12.35cmD.12.36cm
5.使用拉伸了的软塑料尺测物体的长度,测量的结果将()
A.比真实值偏小B.比真实值偏大
C.不受影响D.和真实值完全一样
6.下列单位换算过程正确的是( )
A.25.6cm=25.6×0.001m=0.0256mB.25.6cm=25.6cm×0.01=0.256m
C.10m/s=10m/s×3.6=36km/hD.10m/s=10×3.6km/h=36km/h
7.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一名法国飞行员在2000米高空飞行时的时候,发现脸边有一只小昆虫在游动着,飞行员把它一把抓了过来,令他吃惊的是,他抓到的竟是一颗德国子弹。
这件事发生的条件是:
()
A.子弹静止在空中
B.子弹飞行的方向与飞机航向相反,但子弹运动得很慢
C.子弹飞行的方向与飞机航向相同,并且子弹运动的快慢与飞机差不多
D.不能判定
8.有位诗人坐船远眺,写下著名诗词:
“满眼风光多闪烁,看山恰似走来迎;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
”诗人在诗词中前后出现两次对山的运动的描述,所选的参照物是( )
A.山和水B.风和地面C.山和船D.船和地面
9.两列火车如图所示,西子号列车上的乘客看到和谐号列车正在向东行驶,如果以地面为参照物,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西子号向东行驶,则和谐号一定静止
B.若西子号向东行驶,则和谐号一定也向东行驶
C.若西子号静止,则和谐号可能向西行驶
D.若两车都向西行驶,则西子号行驶得较慢
10.如图所示,是利用每秒闪光10次的照相装置拍摄到的四个物体运动的闪光照片(图中的黑点代表物体),其中可能作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是()
A.
B.
C.
D.
11.在刚刚结束的校运会男子100m短跑比赛中,运动员们快步如飞.关于运动的快慢,有如下几种说法中正确的是()
①观众用“相同时间比路程”的方法比较运动的快慢
②物理学上用观众的方法来比较运动的快慢
③终点裁判用“相同路程比时间”的方法比较运动的快慢
④物理学上用裁判的方法来比较运动的快慢.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
12.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105km/s
B.人是靠音调区分交响乐中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
C.人歌唱时歌声是由声带振动发出的
D.禁止鸣喇叭属于阻断噪声传播
13.有一种电子牙刷(如图所示),它能发出超声波,直达牙刷棕毛刷不到的地方,这样刷牙既干净又舒服。
关于电子牙刷,正确的说法是()
A.刷牙时,人听不到超声波,是因为超声波不能在空气中传播
B.超声波的音调很低,所以人听不到
C.超声波不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D.超声波能传递能量
14.地震时会产生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在远离地震中心、人无震感的区域,次声波会引起某些动物的听觉反应。
由表提供的数据可知,在远离地震中心的区域,听觉上有较明显反应的动物是( )
一些动物的听觉的频率范围
蝙蝠1000Hz——120000Hz
海豚150Hz——150000Hz
猫60Hz——65000Hz
大象1Hz——20000Hz
A.蝙蝠B.海豚C.猫D.大象
15.如图是童谣“小蜂蜜”的一段歌词与乐谱,当小玲唱到“大家一起”这四个字期间,音调逐渐升高.关于这期间小玲声音变化的描述正确的是()
A.声带振动一次的时间逐渐增加B.声带每秒振动的次数逐渐增加
C.声波的传播速度逐渐增大D.声波的振动幅度逐渐增大
16.为了探究声音的响度与振幅的关系,小明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几个实验,你认为能够完成这个探究目的的是()
A.把罩内的空气抽去一些后,闹钟的铃声明显减小
B.用力吹一根细管,并将它不断剪短,声音变高
C.用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时,水面水花四溅
D.用大小不同的力敲打鼓面,观察鼓面上纸屑跳动的情况
17.甲、乙两小车运动s﹣t图象如图所示,由图象可知()
A.甲、乙两车都做匀速直线运动
B.甲车的速度为10m/s,乙车的速度为2m/s
C.经过6s,甲、乙两车相距2m
D.经过5s,甲、乙两车通过的路程均为10m
18.心电图仪通过一系列的传感手段,可将与人心跳对应的生物电流情况记录在匀速运动的坐标纸上(如图1所示).这样医生就可得到被检者的心电图,医生再通过心电图了解被检者心跳情况,例如,测量相邻两波峰的时间间隔(即每次心跳的时间间隔),便可计算出1min内心脏跳动的次数,也就是心率.同一台心电图仪正常工作时测得甲、乙的心电图分别如图2所示(同一台心电图仪输出坐标纸的走纸速度不变),若医生测量时记下甲的心率为60次/min,则可知乙的心率和坐标纸的走纸速度分别为( )
A.48次/min,25mm/sB.48次/min,36mm/s
C.75次/min,45mm/sD.75次/min,25mm/s
二、填空题
19.
(1)如图,列车在行驶过程中,坐在座位上的甲乙两同学看见窗外的景物迅速向西退去,他们所选的参照物是_____,以地面为参照物,列车在向_____运动。
(2)如图,为某商场中正在向上运行的自动扶梯,扶梯上的乘客看到相邻的乘客是静止的,而在地面上的人,却看到扶梯上的乘客向上运动,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_____。
20.如图为两辆小汽车沿直线运动的频闪照片,若频闪照相机每隔10s闪拍一次,分析照片可知:
乙小汽车做的是_____运动(选填“匀速直线”或“变速直线”)。
乙小汽车在0~30s内的平均速度是_____m/s。
21.甲、乙、丙三辆电动车同时同地开始在水平路面上向东运动,它们的运动图像如下图所示,经过6s,其中运动最快的车通过的距离是_____m。
甲乙丙三辆电动车运动的速度之比为_____,以乙车为参照物,甲车向_____运动。
22.如图所示,在同一个轴上固定着三个齿数不同的齿轮。
当齿轮旋转时,用纸片分别接触齿轮,纸片因_____发声,纸片声音通过_____传入耳朵,使纸片发出声音的音调最高的是_____(选填“上面”、“中间”或“下面”)的齿轮。
23.为了不打搅小明学习,姥姥看电视时调小了音量,这是在_____减弱噪声的;调小音量也减小了声音的_____。
手机上的微信可以使用“声音锁登录”,只要机主本人按住说话的按钮,读出屏幕上的那串数字,就可以登录,而其他人操作却不能登录,这主要是依据声音的_____。
24.如图所示为倒车雷达,倒车雷达足利用________(选填“超声波”或“次声波”)来工作的;如果倒车雷达发出信号后,0.04s接受到回声,已知声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则障碍物距汽车为________m.若以正在倒车的汽车为参照物,障碍物是________(选填“运动”或“静止)的。
三、实验题
25.用尺子来探究决定音调高低的因素,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拨动钢尺,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同时注意钢尺振动的快慢;改变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再次拨动,使钢尺每次的振动幅度大致相同。
实验发现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越长,振动越_____,发出声音的音调越_____;由此可得出结论:
音调的高低与_____有关。
当尺子伸出桌面超过一定长度时,虽然用较大的力拨动钢尺,却听不到声音,这是由于_____。
26.小芳利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测量平均速度”的实验。
(1)实验中所用的主要测量器材有_____和停表。
(2)该实验是根据公式_____进行测量的。
(3)实验中,测量小车经过AB的路程和时间时将一个金属片立在B处,若测量小车经过AC的路程和时间时将一个金属片立在C处,这个金属片的作用是_____。
若小车撞上金属片后过了一会儿才按停表,则所测小车的平均速度偏_____。
(4)她记录的实验表格如下表。
请根据上图和表格中已有的数据把表格填完整。
次数
路程
运动时间
平均速度
1
s1=_____cm
t1=3s
v1=5cm/s
2
s2=15cm
t2=_____s
v2=7.5cm/s
3
s=30cm
t=5s
v=_____cm/s
(5)若在实验中,测量总路程时小芳从斜面顶端量到斜面底端,那么测得的平均速度会_____(选填“偏大”或“偏小”)。
(6)小芳为了测量小车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平均速度,她让小车从B点由静止释放,测出小车到达C点的时间,从而计算出小车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平均速度。
她的做法正确吗?
_____,理由是小车运动过程中下半程B处的速度_____(选填“为零”或“不为零”)
27.小兰在观察提琴、吉他、二胡等弦乐器发声时,发现这些弦乐器发出的声音都是由绷紧的弦的振动发出的。
通过进一步的研究,小兰发现:
不同的乐器、不同的弦、手按在不同的位置发出的声音的音调也是不一样的。
于是他猜测:
弦乐器发出的声音的音调高低还可能与弦的粗细、长短及弦的材料有关。
接着她通过实验来探究一下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下表是她在实验时控制的琴弦条件:
编号控制条件
琴弦的材料
琴弦的长度/cm
琴弦的横截面积/mm2
A
钢
20
0.3
B
钢
20
0.7
C
尼龙丝
30
0.5
D
铜
40
0.5
E
尼龙丝
40
0.5
(1)如果小兰想探究弦发声的音调与弦的材料的关系,你认为她应该选用表中编号为_____的琴弦(只填字母代号)
(2)探究过程通常采用下列一些步骤:
①实验探究②分析归纳③提出问题④得出结论⑤进行猜想等,你认为小兰要想完成本探究的全过程,所采取的步骤的合理顺序应该是:
_____(只填写数字代号)
(3)随着实验的进行,小华又觉得琴弦音调的高低,可能还与琴弦的松紧程度有关,为了验证这一猜想,除了控制弦的长度和横截面积相同外,还要控制_____相同。
四、计算题
28.如图所示,轿车从江门往广州方向匀速行驶,当到达A地时,车内的钟表显示为10h15min。
到达B地时,钟表显示为10h45min。
求:
(1)轿车从A地到B地用多少小时?
(2)轿车从A地到B地的速度;
(3)轿车若仍以该速度继续匀速行驶,从B地到达广州需要多长时间。
29.13次列车由北京开往上海,自北京到上海铁路长1458km,根据列车运行时刻表回答下列问题:
13次列车的运行时刻表如下:
车次
到、发站时间
北京
天津西
济南
上海
13
到站时间
--
16:
11
20:
16
8:
20
发车时间
14:
20
16:
16
20:
23
--
(1)13次列车由天津西到济南所用的时间;
(2)13次列车由北京到达上海的平均速度;
(3)中途13次列车以36km/h的速度穿越长度为1600m的一个隧道,列车全部在隧道中行驶的时间是150s,那么这列火车的长度是多少?
参考答案
1.C
【解析】
【详解】
A.刻度尺的零刻度线未与被测物体的边缘对齐,故A错误。
B.刻度尺有刻度线的一侧未紧贴被测物体,故B错误。
C.刻度尺的零刻度线与被测物体的边缘对齐,有刻度线的一侧紧贴被测物体,故C正确。
D.刻度尺未与被测物体平行放置,故D错误。
故选C。
2.D
【解析】
【详解】
A.人正常步行的平均速度是1m/s,故A不符合题意;
B.新的2B铅笔的长度为20cm,故B不符合题意;
C.人体正常体温约为37℃,故C不符合题意;
D.初中物理课本的长度约为26cm,宽度约为18cm,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3.C
【解析】
【详解】
图示刻度尺1cm又分为10个小格,故最小分度值为1mm;木块的起始端对应的刻度值为2.00cm,末端对应的刻度值为3.85cm,木块长度为
3.85cm-2.00cm=1.85cm。
故选C。
4.D
【解析】
【详解】
从题干中提供数据可知,12.75cm与其它数据相差较大,所以12.75cm是错误的,应舍去,为减小长度测量的误差,通常采用的方法是取多次测量的平均值,故物体的长度最终应记录为:
。
故选D。
5.A
【解析】
【详解】
使用拉伸了的软塑料尺,即尺子伸长了,用该塑料尺测物体的长度时,测量值将会比真实值偏小。
故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6.D
【解析】
【详解】
A.1cm=0.01m,进率错误。
故A错误;
B.“25.6cm×0.01”得到的单位不是m。
故B错误;
C.“10m/s×3.6”得到的单位不是km/h。
故C错误;
D.进率及过程正确。
故D正确。
故选D。
7.C
【解析】
【详解】
子弹在飞行员脸旁,飞行员能够顺手抓住,说明子弹和飞行员之间保持相对静止,即二者之间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
满足这种情况的条件是子弹和飞机运动的方向相同,并且二者的速度差不多.
故选C
【点睛】
理解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来描述同一个物体的运动状态,可能得出不同结论,所以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8.D
【解析】
【详解】
以船为参照物,山与船之间的位置发生了变化,山是运动的,所以会感觉到“看山恰似走来迎”;
以地面为参照物,山与地面之间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山是静止的,所以会有“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感觉。
故选D。
9.B
【解析】
判断物体的运动和静止,首先选择一个参照物,被研究的物体和参照物之间如果发生位置的变化,被研究的物体是运动的.否则是静止的.A、如果以地面为参照物,若西子号向东行驶,和谐号静止,则西子号上的乘客应该看到和谐号向西行驶,故A错误;B、若西子号向东行驶,和谐号也向东行驶且速度更快时,西子号上的乘客可以看到和谐号向东行驶,故B正确;C、若西子号静止,和谐号向西行驶,则西子号上的乘客应该看到和谐号向西行驶,但题目中“西子号列车上的乘客看到和谐号列车正在向东行驶”,故C错误;D、若两车都向西行驶且西子号较慢,则西子号上的乘客应该看到和谐号向西行驶,不可能看到和谐号列车正在向东行驶,故D错误.故选B.
10.D
【解析】
【详解】
选项A,每两个点间隔距离相同,物体的速度是一定的,但物体不是在沿直线运动,所以物体做的不是匀速直线运动,受到的不是平衡力作用;
选项B和C,虽然物体是在沿直线运动,但每两个点间隔距离不相同,物体的速度在发生变化,所以物体做的不是匀速直线运动,受到的也不是平衡力作用;
选项D,每两个点间隔距离相同,物体的速度一定且沿直线运动,所以物体受到的是平衡力作用.
故选D.
11.A
【解析】
【详解】
①比赛时,观众看到跑在前面的运动员跑地快,说明了在相同的时间内,运动员的路程越大,运动员跑得越快,观众是根据相同的时间内,比较路程大小得出结论的,故①正确;②在物理学中,一般根据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平均速度)来比较运动的快慢,相当于相同时间比路程,故②正确;③终点裁判用“相同路程比时间”的方法比较运动的快慢,时间越短,运动越快,故③正确;④物理学上用物体通过路程与所用时间的比值,即求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利用的是相同时间比路程,与裁判的方法不同,故④错误.故选A.
【点睛】
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1)通过相同的路程,比较时间的多少,用时越少,运动越快.
(2)利用相同的时间,比较路程的长短,经过路程越长,运动越快.(3)在运动时间和路程都不相同的情况下,比较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单位时间内通过路程长的运动的快.
12.C
【解析】
【详解】
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是340m/s,故A错误;人是靠音色区分交响乐中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故B错误;人歌唱是通过声带的振动引起空气的振动发出声波,故C正确;禁止鸣喇叭是为了禁止噪音源,故D错误,故选C.
13.D
【解析】
【详解】
A.超声波指的是频率比较高的声波,声波可以在空气中才传播,所以A是错误的;
B.超声波指的是频率比较高的电磁波,超过了人耳的听觉频率范围,所以听不到,频率越高,音调就越高,所以B是错误的;
C.不论是超声波还是次声波都是由发声体的振动产生的,所以C是错误的;
D.声波除了传递信息外,还可以传递能量,外科医生利用超声波除去人体内的结石,所以D是正确的.
14.D
【解析】
【详解】
因为地震产生的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而表格中的大象听觉频率是1Hz~20Hz,在此范围之内,所以大象会有较为明显的反应;
故选D。
15.B
【解析】
【详解】
通过五线谱判断出音调在逐渐升高,音调由频率决定,所以其频率在逐渐升高,频率的定义是发声体在1s内振动的次数,所以判断出1s内的振动次数变多.
16.D
【解析】
【分析】
(1)声音三个特性:
音调、响度、音色.音调跟频率有关,频率越大,音调越高.体积大,质量大的物体难振动,频率小,音调低.响度跟振幅有关.音色跟材料和结构有关.
(2)物体发声时一定振动,振动停止,发声停止.
【详解】
A.罩内抽出空气,闹铃铃声明显减小,说明声音传播需要介质,故A不符合题意.
B.用力吹一根细管,将它不断剪短,空气柱减小,空气容易振动,频率增大,音调变高,声音变高.研究的是音调和频率的关系.不符合题意.
C.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水花四溅,说明声音发声时振动.不符合题意.
D.用大小不同的力敲打鼓面,纸屑跳动高度不同,鼓面振幅不同,响度不同.研究响度跟振幅的关系.符合题意.
故选D.
17.C
【解析】
【分析】
由甲、乙两小车运动的s-t图象可知,随着时间的推移,乙的路程逐渐的变大,路程和时间成正比,乙做匀速运动;随着时间的推移,甲的路程是不变的,甲处于静止状态;根据图象得出6s甲、乙运动的路程,再根据甲和乙原来的距离,判断出甲、乙之间的距离;从图象上能够分析出甲和乙在5s的时间里运动的路程。
【详解】
A.乙的路程和时间的图象是一条过原点的射线,路程和时间的比值---速度是一个定值,乙做匀速运动;甲的图象是一条平行于时间轴的直线,随着时间的变化,路程不变,甲处于静止状态,故A错误;
B.因为甲是静止的,运动速度为0,故B错误;
C.经过6s,甲在10.0m处;乙在6s内运动的路程是12m,甲和乙相距的距离为12m-10.0m=2m,故C正确;
D.由图象可知:
乙在5s内运动的路程是10m,甲静止,通过的路程为0m,故D错误。
18.D
【解析】
【分析】
【详解】
由甲可知走纸速度为:
,
由图乙可计算乙心跳一次所用时间为:
,
则他1min内心跳的次数为:
次。
19.列车东相对性
【解析】
【详解】
(1)[1][2]列车在行驶过程中,坐在座位上的甲乙两同学看见窗外的景物迅速向西退去,表明景物与列车之间有位置的变化,则他们所选的参照物是列车,且以地面为参照物,列车在向东运动;
(2)[3]扶梯上的乘客与相邻的乘客之间没有位置变化,所以看到相邻的乘客是静止的,而扶梯上的乘客与在地面上的人之间发生了位置变化,所以看到扶梯上的乘客向上运动,所选的参照物不同,物体的运动状态就不同,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20.变速直线25
【解析】
【详解】
[1]通过观察图乙知:
相同的时间间隔内,汽车通过的路程越来越大,汽车的速度越来越大,所以汽车做变速直线运动;
[2]汽车在0~30s内的路程s=750m,其平均速度:
。
21.365:
6:
4西
【解析】
【详解】
[1]由s-t图象可知甲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且甲的速度:
,
由v-t图象可知:
v乙=6m/s,v丙=4m/s,所以乙车的速度最大,它在6s内通过的路程:
s乙=v乙t=6m/s×6s=36m。
[2]甲乙丙三辆电动车运动的速度之比为:
v甲:
v乙:
v丙=5m/s:
6m/s:
4m/s=5:
6:
4;
[3]因为甲乙都向东运动,而甲的速度小于乙的速度,因此以乙车为参照物,甲车向西运动。
22.振动空气下面
【解析】
【详解】
[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用纸片分别接触齿轮,纸片振动,发出声音;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纸片的声音是通过空气传入人耳的;
[3]当纸片与齿轮接触时,齿轮越多的可以使纸片在相同时间内振动次数越多,纸片发声的音调就会越高;由图可知,下面的齿轮数最多,因此在相同的时间内会振动次数最多,音调最高。
23.声源处响度音色
【解析】
【详解】
[1]把电视音量调小可以在声源处减弱噪声,防止影响小明学习;
[2]调节音量时,喇叭的振幅发生改变,所以发出声音的响度发生改变,所以把音量关小是为了减弱声音的响度。
[3]不同的人,发出的音色也不相同,手机上的微信可以使用“声音锁登录”,只要机主本人按住说话的按钮,读出屏幕上的那串数字,就可以登录,而其他人操作却不能登录,这就是因为不同人的音色不同。
24.超声波6.8运动
【解析】
【详解】
[1]倒车雷达是利用超声波传递信息来测量车尾到障碍物的距离;
[2]声波从车尾传到障碍物(走单趟)所用的时间:
t
0.04s=0.02s,
由v
可得,车尾到障碍物的距离:
s
vt
340m/s
0.02s
m.
[3]以正在倒车的汽车为参照物,障碍物的位置发生了变化,故障碍物是运动的。
【点睛】
人们可以利用超声波传递信息,如利用回声定位制造的倒车雷达;求出声波从汽车传到障碍物(走单趟)所用的时间,再利用速度公式计算二者之间的距离。
25.慢低频率频率太低,超出人类听力范围
【解析】
【详解】
[1][2][3]当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越长时,振动越慢,发出声音的音调越低;当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越短时,振动越快,发出声音的音调越高;由此可得出结论:
音调的高低与发声物体的振动频率有关;
[4]当尺子伸出桌面超过一定长度时,虽然用较大的力拨动钢尺,但发出声音的频率低于20Hz,属于次声波,音调低于人类听觉的下限,使人听不到声音。
26.刻度尺
让小车在不同位置停下来,便于测量时间偏小1526偏大不正确不为零
【解析】
【详解】
(1)[1]根据测量平均速度的实验原理
可知,要测量平均速度,需要用刻度尺测量出路程,用秒表测量时间,因此该实验需要的测量工具为刻度尺和秒表;
(2)[2]测量平均速度的实验原理:
;
(3)[3]在斜面上放置一个金属片的目的就是让小车在不同位置停下来,便于测量时间;
[4]如果小车撞上金属片后过了一会儿才按停表,则记录的时间较长,由
可得,测出的平均速度将偏小;
(4)[5][6][7]根据图示和表中数据可知,
s1=s-s2=30cm-15c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八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物理试题 12 年级 上学 第一次 月考 物理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