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年卓越公共基础补充资料答案.docx
- 文档编号:23368932
- 上传时间:2023-05-16
- 格式:DOCX
- 页数:41
- 大小:54.75KB
15年卓越公共基础补充资料答案.docx
《15年卓越公共基础补充资料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5年卓越公共基础补充资料答案.docx(4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15年卓越公共基础补充资料答案
2015年追求卓越培训班公共基础知识补充资料
《经济知识考点精讲》和《管理补充第二部分》
及公共基础补充资料答案
经济知识要求掌握的内容包括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的部分内容,考点均为常识性的内容,理论性要求并不高,不需要推导或是延伸思考,所以,扎实的理解并结合记忆就能较好拿下经济部分的分值。
近年来,经济与政治、时事等方面结合的考题成逐年上升趋势,应该引起考生的注意。
从公基考试的性质和导向来看,该部分内容本身比重不会很大。
第一讲市场主体
考点一:
经济学的基本问题◆
(1)经济学是研究资源的稀缺与配置效率的学科。
(2)经济学之父亚当·斯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研究》(简称《国富论》)。
(3)经济资源的稀缺性是关于经济学研究对象的基础性概念。
在人类社会中,生产资源以及用它们生产的产品总是既定的,而人类的欲望是无限的,由此便产生了稀缺性问题。
资源配置,研究相对稀缺的经济资源(劳动、土地、资源、企业家才能等)如何合理分配给各种不同用途,以生产出更多的满足人类欲望的“经济物品”,这就是资源配置。
(4)经济学的基本假设:
理性人假定
理性人也称作经济人,其行为具有自利原则特征,即消费者追求效用最大化,生产要素所有者追求收入最大化,生产者追求利润最大化,政府追求目标决策最优化。
考点二:
消费者理论◆◆◆
(1)效用及边际效用
效用是消费者消费物品或劳务所获得的满足程度,并且这种满足程度纯粹是一种消费者主观心理感觉。
这种“满足程度”即效用大小的度量,常使用序数效用来度量。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随着物品的持续消费,尽管总效用在增加.但其增量逐渐减少,故边际效用趋于下降。
即对某种物品的消费超过一定量后.不但不能增加消费者的满足和享受,反而会引起痛苦的感觉。
(2)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
当一种商品的价格发生变化时,会对消费者产生两种影响:
一是使消费者的实际收入水平发生变化;二是使商品的相对价格发生变化。
两种变化都会改变消费者对该种商品的需求量。
其中,由商品的价格变动所引起的实际收入水平变动,进而由实际收入水平变动所引起的商品需求量的变动,称为收入效应。
由商品的价格变动所引起的商品相对价格的变动,进而由商品的相对价格变动所引起的商品需求量的变动,称为替代效应。
注意:
总之,一种商品价格的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需求量变动的总效应,可以被分解为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两部分,即总效应=替代效应+收入效应。
(3)边际替代率及递减规律
边际替代率是指为了保持同等的效用水平,消费者要增加一单位X物品就必须放弃一定数量的Y物品。
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是指随着一种商品X的消费数量的连续增加,消费者为得到每一单位的这种商品X所需要放弃的另一种商品Y的消费数量是递减的。
(4)恩格尔曲线(恩格尔定律、恩格尔系数)
恩格尔曲线是用19世纪德国统计学家恩格尔的名字命名的。
恩格尔的统计分析表明,随着人们收入的增加,用于食品的支出部分在人们生活支出中所占的比例将下降,用于住宅和穿着方面的支出比例将基本不变,用于其他方面的支出比例会增加。
这种分析的结果被称为恩格尔定律。
由于食品支出同收入的比率会随收入提高而下降,因此,这一比率常被用来衡量国家和地区的富裕程度.这一比率称为恩格尔系数。
考点三:
生产者理论◆◆◆
(1)追求利润最大化是微观经济学对厂商目标的基本假定,也是理性经济人的假定在生产理论中的具体化。
实现利润极大化是一个企业竞争生存的基本准则。
(2)成本
成本概念通常包括①不变成本;②可变成本;③机会成本(注意重点掌握);
不变成本:
为不变生产要素支付的成本,如厂房、机器等一次性投入。
可变成本:
则包括劳动力、原材料等灵活使用的可变生产要素支付的成本。
机会成本:
是指如果一种生产要素被用于某一特定用途,它便放弃了在其他替代用途上可能获取的种种收益,所放弃的收益中最大的收益就是这一特定用途的机会成本。
沉没成本:
不受决策中各种选择影响的成本。
即不管决策的有关行动方案如何变化,成本数额都不改变。
(3)边际产量递减
边际产量递减规律是指如果一种生产要素的数量保持不变,不断地追加另一种生产要素到一定程度,最后追加的一单位可变要素所带来的产出增加量将越来越小。
(4)企业制度和法人治理结构
1、现代企业组织和制度
从企业的资产组织形式看,企业可以分为以下三类,①业主制企业;②合伙制企业;③公司制,包括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与前者的区别在于股份有限公司的产权的社会化和量化)。
股东大会是公司最高权力机关,它是股东行使权力、表达意志的场所。
董事会作为公司法人,具有对公司财产的占有、使用、处置和重大经营决策权,但不直接进行经营管理,直接负责经营管理的是由董事会任命的总经理。
监事会是同股东大会选出的公司监察机构。
2、企业法人治理结构
企业法人财产权,是企业法人对其动产或不动产依照法律、行政法规以及章程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
第二讲市场机制
考点一:
需求◆◆
(1)需求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该商品的数量。
需求以人们的货币购买力为前提,是有支付能力的需要。
需求规律:
其他因素保持不变的条件下,商品的价格和需求量之间成反方向变动的关系。
(2)影响需求的因素
1.该商品的自身价格(反向)。
2.消费者的收入水平(正向)。
一般来说,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消费者的收入越高,对商品的需求越多。
3.替代品(正向)和互补品(反向)的价格。
由于满足同一种需求会有多种商品可供选择,当替代商品的价格上涨时,消费者会选择更多的消费该商品。
互补商品中有某种商品的价格发生变化,也会对互补商品的需求产生影响,如汽车和汽油,当汽车价格上涨时.需求会减少,从而导致汽油的需求减少。
4.消费者的偏好(正向)。
当消费者对某种商品的偏好程度增强时,对该商品的需求就会增加。
5.消费者对商品的价格预期(正向)。
当消费者预期某种商品的价格在将来某一时期会上升时,就会增加目前的需求。
考点二:
供给◆◆
(1)供给是指生产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下愿意而且能够提供出售的该种商品的数量。
供给规律:
其他因素保持不变的条件下,商品的价格和供给量之间成同方向变动的关系。
(2)影响供给的因素
1.商品自身的价格(正向)。
2.生产要素的价格(反向)。
生产要素的变化直接影响到商品的生产成本。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要素价格上升,厂商利润减少,供给也会减少。
3.生产的技术水平(正向)。
在一般情况下,生产技术水平的提高可以降低生产成本,增加生产者的利润,从而使得商品的供给增加。
4.生产者对未来的预期(正向)。
从生产者对未来的预期来看,如预期商品的价格会上涨,生产者往往会扩大生产,增加供给。
考点三:
均衡价格的决定◆◆◆
(1)均衡价格:
商品的均衡价格,是指该商品的市场需求量和市场供给量相等时的价格。
在均衡价格水平下相等的供求数量被称为均衡数量。
市场上需求量和供给量相等的状态,也被称为市场出清。
注意:
这里实际上假设价格可以自由升降、没有任何限制,即市场是完全竞争的,没有任何垄断。
此外,这里的需求和供给可以从更广泛的意义上解释,并不仅仅限于商品和劳务,可以报考各种生产要素的供求,可以包括各种以利率、工资、汇率、租金等形式表现的价格。
当产品价格高于均衡价格时,供过于求,价格下降至均衡价格。
当产品价格低于均衡价格时,供不应求,价格上升至均衡价格
(2)供求变动对均衡价格的影响
1.需求变动的影响。
在供给不变时,如果需求增加,则新的均衡价格将上升,均衡产量将增加;反之,需求减少,则均衡价格下降,均衡产量减少。
2.供给变动的影响。
在需求不变时,如果供给增加,则新的均衡价格将下降,均衡产量将上升;反之,供给减少,则均衡价格上升,均衡产量减少。
3.需求和供给同时变动的影响。
需求和供给同时变动时,均衡价格和均衡产量如何变化要由需求和供给的变动方向和程度决定。
(3)供求定理
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与需求同方向变动。
均衡价格与供给反方向变动,均衡数量与供给同方向变动。
市场机制总结:
1.需求与供给相互作用达到市场出清价格。
2.当市场处于非均衡状态时,市场机制会持续调节,直到达到均衡状态。
3.市场机制发挥作用的前提之一是市场是竞争性的
政府干预价格的总结:
1.最高限价:
政府常常使用有限制价格、最高限价、直接规定指令性价格等等方式干预,使得价格低于均衡价格。
动机或目的往往在于保护消费者利益。
最高限价往往有两方面的作用。
积极方面:
保持社会安定,保证消费者基本生活需要,特别是在战争、自然灾害、突发事件时,政府干预常常是必要的。
消极方面:
向生产者和消费者传递失真的价格信息,导致市场失灵;财政支出增加;影响其他产业和社会其他领域的发展。
干预政策可能的后果:
短缺—黑市交易
解决办法:
配给制、票证制、排队等。
2.支持价格:
政府通过干预使价格高于均衡价格,主要有支持价格、保护价格、政府收购价格等等。
动机或目的往往是保护生产者利益。
支持价格往往有两方面的作用。
积极方面:
在一定程度上促进社会安定、保护生产者利益,尤其是农业。
消极方面:
向生产者和消费者传递失真的价格信息,导致市场失灵;财政支出增加。
干预政策可能的后果:
过剩
解决办法:
收购储备、产量控制。
第三讲市场竞争
考点一:
市场◆
市场是物品买卖双方相互作用并得以决定其交易价格和交易数量的一种组织形式或制度安排。
自由的市场是一个没有外在力量控制的市场;外在力量有两种:
一是政府干预,二是集体的行动或厂商的勾结。
考点二:
市场竞争的类型◆◆◆
根据不同的竞争程度,以及市场结构的特征,将市场划分为完全竞争市场、垄断竞争市场、寡头市场和垄断市场四种类型。
决定市场类型划分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四个;第一,市场上厂商的数目;第二,厂商所生产的产品的差别程度;第三,单个厂商对市场价格的控制程度;第四,厂商进入或退出一个行业的难易程度。
其中,前两个因素是最基本的决定因素。
考点三:
价格歧视◆◆
垄断厂商会对同一种产品收取不同的价格,这种做法往往会增加垄断厂商的利润。
以不同价格销售同一种产品,被称为价格歧视。
垄断厂商实行价格歧视,必须具备以下的基本条件:
第一,市场的消费者具有不同的偏好,且这些不同的偏好可以被区分开;第二,不同的消费者群体或不同的销售市场是相互隔离的。
常见的价格歧视应用方法
优惠券:
消费者甄别。
厂商经常通过报纸杂志和其他途径散发其产品或劳务的优惠券,凡持该券的消费者在消费时比没有该券的消费者享受一定的优惠,这对于低收入阶层吸引力较大。
通过优惠券折扣,弹性高的消费者(可买可不买的人)付较低的价格,而弹性低的消费者(需要比较迫切的人)付较高的价格。
这里,厂商不区分高收入或低收入的顾客,而让顾客进行自我选择,这大大降低了价格歧视的信息要求。
双重收费:
双重收费是指垄断厂商要求消费者首先付费以获得一种商品的购买权,然后,消费者再为他们所希望消费的每一单位该商品支付额外的费用,即先后收取进入费和使用费的行为。
如电信公司索取的电话服务费包括电话初装费和每月通话费。
捆绑销售:
捆绑销售是指厂商要求客户购买其某种产品的同时,也必须购买它的另一种产品。
在顾客的偏好存在一定差异而厂商又无法实施价格歧视的条件下,运用这一策略可以增进厂商的利润。
在需求负相关时,捆绑销售比单独销售更有利可图;在需求正相关时,捆绑销售不一定给厂商带来额外收益。
第四讲收入分配
考点一:
基尼系数◆◆◆
基尼系数,是用来反映收入差距的一种统计指标。
区间范围为0到1之间,数值越大,则表明收入差距越大。
基尼系数的国际警戒线:
0.4
考点二:
不同主体初次分配的形式◆
1.劳动—工资
2.资本—利息
3.土地—租金
4.企业家才能—利润
考点三:
初次分配和再分配◆◆
初次分配,是指在企业内部的分配,即根据各生产要素在生产中发挥的效率带来的总收益进行分配。
再分配,是指在初次分配的基础上,政府通过税收、政策、法律等措施,调节各收入主体之间现金或实物的分配过程,也是对要素收入再次调节的过程。
考点四:
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成效和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不断深化,逐步打破了计划经济体制下僵化的收入分配制度,建立起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有效调整各种经济主体之间的利益关系,促进了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
一是城乡居民收入快速增长,减贫成就举世瞩目。
二是法规制度逐步完善,初次分配有章可循。
三是政府再分配调节能力不断增强,市场机制缺陷得到弥补。
问题主要表现在:
1.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下降。
96年至今,逐步向政府和企业倾斜。
2.居民之间的收入差距扩大。
3.收入分配秩序不规范。
腐败和灰色收入
考点五:
政府调节收入不均的对策:
税收和社会保障◆
平等和效率既难以兼得,又必须兼顾,在效率优先原则下,尽量实现公平,让不平等保持在一个相对合理的限度内。
为此,需要政府用税收和社会保障政策来影响社会收人分配,以协调公平和效率的关系。
政府通过税收手段,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实现收人分配的平等,但是,作用并不明显。
因为富人可以用各种办法逃税。
此外,对高收人者征收累进税,不利于有能力的人充分发挥自己的才干,对社会来说也是一种损失。
如果说税收政策是要通过对富人征收重税来实现收人分配平等化的话,那么,社会保障政策则是要通过给穷人提供补助来实现收人分配的均等化。
社会保障政策的实施,对于改善穷人的地位和生活条件,提高他们的实际收人水平起到了相当大的作用;对于社会的安定和经济的发展也是有利的。
但是,这些政策也导致了社会生产效率降低和政府财政负担加重等问题。
考点六:
帕累托最优◆
资源配置正处于不减少其它人的福利就无法增进任何一个人福利的状态,该状态即为社会资源配置的最优状态。
练习题:
(单选题)1.下列属于互补品的是()。
A鼠标和鼠标垫B.隐形眼镜和眼镜框c.猪肉和牛肉D.汽车和自行车
2.以下哪一种产品的市场更接近完全竞争()
A汽车B香烟C报纸D农产品
3.均衡价格是()
A需求曲线与供给曲线的交点所对应的价格B因定不变的价格
C支持价格D限制价格
4.根据基尼系数的大小,下列几个国家中哪个分配最为平均()
A甲国:
0.2B乙国:
0.3C丙国:
0.5D丁国:
0.8
5.小麦价格上涨,则面包的()
A供给量减少B供给减少C需求量减少D需求减少
(多选题)6.实施价格歧视的前提有()。
A.生产者必须具有一定的规模
B.市场必须是能够有效地隔离开的
c.能根据不同的需求价格弹性划分出两组或以上的不同购买者
D.企业生产的产品存在产品差别
E.同一产品不能在不同市场之间流动
7.随着消费商品数量的增加()
A总效用变小B每增加一单位商品带来的效用增加越来越小
C边际效用递减D边际效用一般大于零
8.价格歧视就是()
A对不同的消费收取不同的价格B在不同市场上收取不同的价格
C视消费者的衣着收取不同的价格D在不同的时间段收取不同的价格
E视消费者的口音收取不同的价格
9.供给和需求的关系是()
A需求大于供给,价格有上升趋势B需求小于供给,价格有上升趋势
C需求大于供给,价格有下降趋势D需求小于供给,价格有下降趋势
E供给与需求互不影响
10.根据市场上竞争和垄断程度的不同,市场可分为()
A完全竞争市场B垄断竞争市场C寡头垄断市场
D垄断市场E供给与需求互不影响
第五讲宏观经济调控
考点一:
国民收入及核算◆
国民收入核算是以整个国民经济或社会再生产为对象的宏观核算。
1、国内生产总值GDP。
是国民收入核算以及宏观经济学的核心变量。
国内生产总值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中所产生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以下几个方面需要注意:
(1)是一个市场概念,价值以货币的形式衡量
(2)测算的最终产品,中间品不计入GDP,否则会重复计算
(3)所生产而并非售卖掉的产品
2、支出法核算GDP
(经济的四个主要部门支出:
居民户企业政府外国部门)
考点二:
凯恩斯与《通论》◆
1936年英国凯恩斯《就业、利息与货币通论》的出版,标志着现代宏观经济的建立。
凯恩斯的经济政策主张是“需求管理”政策。
即“在市场经济中,总需求是决定总供给的重要因素。
”
考点三:
经济周期◆
任何一个国家的经济运行都不可能表现为直线式的增长,而是呈现一定的波动。
在时间序列,一国经济总量呈现扩张、收缩、再扩张、再收缩的变化。
这种经济现象称为经济周期(亦称经济波动、商业循环)。
特征:
①不仅表现在个别部门上,而是表现在国民经济的各个部门上;②可以把一个经济周期看成四个首尾衔接的阶段;③具有反复性。
机制主要有:
①银行信用的扩张和收缩导致经济波动;②投资的扩张和收缩导致经济波动;③企业家的创新活动对经济活动的影响。
考点四:
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
通货紧缩:
货币供给量小于需求量,表现为货币价值上升,商品价格下降。
一般认为,其主要原因是有效需求不足,也称为经济萧条。
通货膨胀:
货币供给量大于需求量,表现为货币价值下降,商品价格上升。
可以分为两种类型,即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和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
滞胀:
高通货膨胀和高失业率的并存。
通货膨胀有以下效应:
①再分配效应;②产出效应;③投机效应。
考点五:
宏观调控◆◆◆
(1)逆经济风向行事(凯恩斯主义的“补偿性财政货币政策”)
经济过热——紧缩型政策经济衰退——扩张型政策
(2)财政政策
财政政策是指政府通过改变政府购买、转移支付、税收等手段,对总需求、总产出施加影响,促使宏观经济运行优化。
增加政府购买、增加转移支付、降低税收都会使总需求扩张,所以称为扩张性财政政策,反之则是紧缩性财政政策。
(3)货币政策
货币政策是指政府(中央银行)通过改变货币供给量影响总需求从而影响总产出的政策。
增加货币量称为扩张性货币政策,减少货币供给量称为紧缩性货币政策。
货币政策工具是指中央银行为实现货币政策目标所运用的策略手段,主要包括以下三种:
(1)变动法定存款准备金率:
中央银行有权决定商业银行和其他存款机构的法定存款准备金率。
在总需求不足时,中央银行为了增加货币供给,就可以降低法定准备率,使得所有商业银行的放款规模增加;反之,中央银行提高法定准备率.减少商业银行的贷款规模。
(2)变更再贴现率:
再贴现是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的放款行为。
在需要现金时,商业银行可以持合格的有价证券到中央银行进行再贴现或进行抵押贷款。
这时,中央银行可以利用再贴现率执行货币政策。
(3)公开市场业务:
公开市场业务是指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上公开买卖政府债券以控制货币供给和利率的政策行为。
卖出债券——减少货币供给量——紧缩型货币政策;
买进债券——增加货币供给量——扩张型货币政策
(4)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综合效应
①扩张性财政政策加扩张性货币政策。
也称双松政策。
影响:
使总产出有较大的增加,而对利息影响较小。
②紧缩性财政政策加紧缩性货币政策。
也称双紧政策。
影响:
对抑制总需求有很好的效果,对利息影响较小。
③扩张性财政政策加紧缩性货币政策。
影响:
对总需求、总产出影响较小,而使利息显著提高。
④紧缩性财政政策加扩张性货币政策。
影响:
对总需求、总产出影响较小,而使利息显著下降。
(5)利率政策:
提高利率,紧缩型政策;降低利率,扩张型政策
(6)收入政策效应。
在通货膨胀十分严重的时候,政府往往采用限制物价和工资上涨的政策。
这种政策称为收入政策。
第六讲财政与税收
考点一:
财政收入◆
(1)财政收入的含义及其来源
财政收入是指国家通过一定的形式和渠道筹集起来的资金。
财政收入的来源有税收收入、利润收入、债务收入以及其他收入。
其中税收是国家组织财政收入最普遍的形式,是财政收入最重要的来源。
(2)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
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很多,其中主要是经济发展水平和分配政策。
注意:
经济发展水平对财政收入的影响是基础性的。
合理的分配政策既能保证国家财政收入稳步增长,又能促进企业的持续发展和公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增加财政收入的根本途径是加快经济发展,不断增加社会财富总量。
考点二:
财政支出◆
(1)财政支出的含义及其种类
财政支出是指国家对集中起来的资金进行分配和使用的过程。
财政支出包括经济建设支出(首要的)、教科文卫事业支出、行政管理和国防支出、社会保障支出、债务支出。
考点三:
财政收支平衡与财政赤字◆◆
(1)财政收支平衡和财政赤字的含义
财政收支平衡是指当年的财政收入等于支出,或收入大于支出略有盈余,或支出大于收入略有赤字。
财政赤字是指当年的财政支出大于财政收入的部分。
考点四:
财政的作用◆
⑴国家财政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
财政通过国民收入的再分配,缩小分配收入差距,促进教育公平,建立社会保障体系与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保障和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推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⑵国家财政具有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
能源、交通运输、水利等基础设施行业,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建设周期长,投资风险大,离不开国家财政的大力支持。
⑶国家财政具有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作用。
经济平稳运行要求社会总供给与社会总需求保持基本平衡,避免出现大起大落。
在经济增长滞缓、经济运行主要受需求不足制约时,政府采取扩张性财政政策,通过增加经济建设支出、减少税收,刺激总需求增长,降低失业率,拉动经济增长。
在经济过热、物价上涨,经济运行主要受供给能力制约时,政府采取紧缩性财政政策,通过减少财政支出、增加税收,抑制总需求,稳定物价,给经济“降温”。
考点五:
税收的含义与特征◆◆
(1)税收是国家为实现其职能,凭借政治权力,依法取得财政收入的基本形式。
(2)理解税收的基本特征
税收的三个基本特征是强制性、无偿性、固定性。
注意:
强制性是指国家凭借政治权力强制征税。
无偿性是指国家取得税收,既不需要返回给纳税人,也不需要对纳税人直接付出任何代价。
固定性是指国家在征税之前以法律的形式预先规定了征税的对象和税率,不经国家有关部门批准不能随意改变。
税收的基本特征是税收区别于其它财政收入形式的主要标志。
三个特征之间是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
考点六:
税收分类(依据征税对象划分)
(1)财产税,对不动产和房地产即土地及建筑物征税
(2)所得税,对个人和公司的所得征税
(3)流转税,对流通中的商品和劳务买卖总额征税
(4)资源税,各种应税自然资源为课税对象、为了调节资源级差收入并体现国有资源有偿使用而征收的一种税
(5)行为税,为了对某些特定行为进行限制或开辟某些财源而课征的一类税收(娱乐税,赌博税等)
考点七:
个人所得税◆
(1)个人所得税是指国家对个人所得征收的一种税。
它是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也是调节个人收入分配、实现社会公平的有效手段。
(2)我国个人所得税,按应税项目不同,分别实行超额累进税率和比例税率。
超额累进税率是指按征税对象数额的大小,规定由低到高不同等级的税率,超额部分按相应等级的税率征收(如工资与薪金税率由5%到45%,共分9级纳税)。
比例税率是指不论征税对象数额大小,只规定一个恒定的税率(如利息税是5%)。
考点八:
增值税◆
(1)增值税是以商品(含应税劳务)在流转过程中产生的增值额作为计税依据而征收的一种流转税
(2)它的纳税人是在我国境内销售货物或者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劳务以及进口货物的单位和个人。
增值税的基本税率为17%。
作用:
增值税只对增值额征税,不仅可以避免对一个经营额重复征税,而且可以防止前一生产经营环节企业的偷漏税行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15 卓越 公共 基础 补充 资料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