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佰》电影观后感随笔.docx
- 文档编号:23368931
- 上传时间:2023-05-16
- 格式:DOCX
- 页数:7
- 大小:21.68KB
《八佰》电影观后感随笔.docx
《《八佰》电影观后感随笔.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佰》电影观后感随笔.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八佰》电影观后感随笔
《八佰》电影观后感随笔
《八佰》电影观后感随笔1
今晚看了刚上映的电影八佰,说实话给我的震撼还是非常大的,看完这部电影,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难受,都是有血有肉的战士,他们也有亲人,也有朋友,但他们还是选择了放弃小家保护大家。
面对日军无法用手榴弹炸开的铁板,多少名战士依然跳了下去,舍己为人并高声喊出自己的名字,身上绑着炸弹,伴随着炮声消失在雪国之中,你以为他们就这样白白牺牲了吗?
不,他没有历史,会记住他们,他们都是勇敢的英雄,永远不会忘记!
隔岸观火的百姓们,虽然战争就在眼前,中间只隔了一条苏州河,但用天堂和地狱形容毫不夸张,一些爱国人士一直在做自己能做的事情,刀子拼命给战士们送电话线,知道这场战争不仅仅是400多人,更是中华人民的战争!
一位姑娘给战士们来送旗,如果升旗的话,日本人就会发动猛烈的进攻,战士们会损失惨重,即使在这样恶劣的情况下,他们依然选择了升旗。
面对敌人的飞机大炮,他们并没有害怕没有退缩,用身体护住国旗,不让国旗倒下,一波又一波人跑出护旗,他们想让隔岸的中国人知道中国还在,他们没有亡。
直到最后,战士们都向租界撤退时,子弹如雨似的打到了桥上,一支由中国建立的敢死队拼命掩护着队友撤退,此时的桥已经不再是灰白色,而是被鲜血染成了血红色,这时他们也不忘队友,冒着生命危险把队友扛到安全区域,群主们伸出手挡挪开挡板,发了疯似的想把战士们拉过来,他们面对枪林弹雨,无所畏惧,这八佰人是真正的英雄,不只是八佰人,更是八佰精神。
《八佰》电影观后感随笔2
导演管虎说:
“那一天,三万多人在对岸看。
开始盲目的看客多,随着战事加剧,都亲了,都是自己人,开始投入,开始悲悯”。
的确,最开始租界人民在面对日军入侵时是这样的,于是视角放在了对岸麻木的民众身上。
那边是天堂,这边就是地狱。
外国租界的灯红酒绿与上海仓库的刀光剑影形成对比,这就是“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吧。
陈数生绑着满身手榴弹,大步向前迈进,我们看到的是他义无反顾的背影,猛然纵身一跃,跳进日军钢板阵,炸得敌军血肉横飞,只留下八字血书一封:
舍生取义,儿所愿也!
战士纷纷效仿,没有一个人在喊口号理想,喊得都是爹和娘,毕竟他们也都只是孩子,可是却没机会再有别的身份了。
于是日军未三小时攻下四行仓库,国人燃放烟花庆祝,外国人也在一同欢呼着,何先生说,国人皆如此,倭寇何敢?
后来会长要给像孤岛一样的仓库需要与外界有交流,于是派出人顶着一面外国旗帜去送电话线,一个又一个人报名然后失败,大家都在劝他们回来不要去了,后来看管赌场的混混也有所感,对着军人遗像拱手致敬,与老板告别后就跟着公交车带走了,之后的动作一气呵成,扔衣服、束头发、按手印、跑桥,那一刻我感受到了他的热血自由。
“巴蜀商会沪江堂,小辈刀子请愿!
弟子从小跑得快,愿意一试!
”动作利索地刀削拇指,按好红手印把刀插在会长面前就往桥上跑,中弹也不回头,而这一跑,有去无回,身陷血泊。
“这些孩子,个个都是爹娘生的啊,专诸要离是也!
”
我觉得国旗当是最强烈的意象,哪怕知道升旗就会被日军袭击,但战士还是决定升旗,升给对岸看,升给敌军看,升给全世界看,升给自己看。
我们还在,中国人还在,中国军人还在站在这里,一步都没有退走,中华不亡,中华民族必胜!
为了护住国旗,战士们相继倒地,堆成一座小山丘,国人无一不哭泣,于此同时也唤起了游走四面八方的方先生与更多人的良知,他们不再是事不关己的态度,他们从最初隔岸观火的“吃瓜群众”,变得开始牵挂对岸战士的命运。
时刻通过望远镜关注仓库情况,最后愤然拿出猎枪站在阳台射击的教授,劈开柜子捐出吗啡的赌场女老板,歌女伊娃李捐款被说嫌话,但她说,我父亲是中国人,人群中的小女孩向撤退的战士们敬礼,最让我身临其境的是一只只手伸过铁门迎接枪林弹雨中冲过桥的战士,他们的民族意识在慢慢觉醒。
而白马几乎像小说中一样作为线索贯穿整部影片,开始它被关在马厩里,后来在一片混乱中跑出仓库,它在阵线前策马奔腾好不自由,回到仓库后载着团长去和敌军首领谈判,最后战役结束它轰然带着血出现在仓库前。
除此之外还插入过两次古战争中,骑着白马的京剧武生单枪匹马对阵敌军的千军万马。
我认为这匹白马和人的成长历程有些许契合,本来都只是些普通百姓,却被迫充军卷进战争,所幸他们最后都从惊慌蜕变到勇敢,明确了自己的位置和使命。
特派员说,这些人的热情,不会改变战局。
国府将这场战斗定义为笑柄,于是这场战争注定失败。
那这有什么意义?
因为这是我们的家。
历史会记住这里,记住这些人。
谢晋元说,“这场战争我们败了,因为我们的名族病了,但是对面的人看到了,这些民众也会作为种子唤醒更多的人,活着就是胜利!
”
丈夫许国,实为幸事。
时势造就英雄,英雄书写历史。
终有一日,我们的旗帜会飘扬在富士山头。
《八佰》电影观后感随笔3
一条苏州河,一边是天堂,一边是地狱。
四行仓库这边是刀枪火海的浴血奋战,对面是纸醉金迷的十里洋场。
这就是电影《八佰》呈现的画面,影片一经上映票房就破亿,它所带来的并不仅仅是绝望与希望相缠绕所呈现出的一种震撼。
更是民族的耻辱与自豪相交杂的心灵撞击。
《八佰》中的人物并不是单单纯纯的非黑即白,而是掺杂许许多多的灰色地带——租界的民众、起先想要逃跑无意抗战的士兵、开赌场的大姐等等。
他们不是纯粹的“黑”,也不是纯粹的“白”,他们是等待被“唤醒”的一个个“灰色”的灵魂。
他们的“黑”在于放弃抵抗沉迷于眼前的美好幻景,他们的“白”在于愿意为八佰壮士捐物资,在于企盼出现一个崭新的中国。
“我不能死,我娘还等着我回家呢。
”这是剧中的一个人物端午说过的一句话。
由此可见,他们所令人愤怒的“黑”其实是由每个人对团圆尽孝这一期望的“白”所产生的。
每个人都有恐惧,每个人的无畏都需要被唤醒。
影片中的苏州河(吴淞江进入上海市区后被上海人称为苏州河)隔开了租界和四行仓库,隔开了浮于表面的繁华与令人战栗的荒芜。
影片中的人物也曾说过:
“那边是天堂,这边就是地狱。
”河的这岸是“满目萧然”,河的那岸却是“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这一反差的确让人心酸与愤怒。
“天堂”充斥着愚昧与麻木,“地狱”充满了不屈与坚守。
“天堂”是精神上的地狱,而“地狱”承载的却是我们这一民族的脊梁。
当主动请缨的壮士们一个一个从楼顶无畏跃下引爆自己时,那接连不断的爆炸声真正炸醒了河对岸愚昧无知而又麻木不仁的民众。
“国人皆如此,倭寇何敢。
”何香凝的这一句台词被深深地印在了每一个人的心底。
当国旗被升起国民欢呼叫好时,当一双双国人的手伸出时,中国人的家国情怀是真正被唤醒了。
电影中还有一个小细节,那就是日本军官和谢晋元团长的会面。
身骑黑马的日本军官和身骑白驹的谢团座无疑是影片中一大冲击波,黑暗和光明、绝望和希望被巧妙地转化成日本军官的黑马以及八佰壮士的白驹。
而当河对岸租界的民众们看到奔驰的白驹时的兴奋,既是新奇而更多的则是对希望的渴望,对光明的向往,对中华民族会重新站起来的坚定。
而影片最后在废墟中踏出的带着血红色的伤口的白驹,则意味着中华民族遭受重重磨难,早已千疮百孔却仍然充满希望仍大步昂扬地向未来驰骋而去的中华民族的脊梁。
那匹白驹,它是希望,也是影片中灰暗天空下最耀眼的曙光,和四行仓库的八佰壮士一起,重新燃起中华民族的自豪,塑起中华民族永不屈折的脊梁!
《八佰》电影观后感随笔4
9月20日,这一天,使我悲哀;这一天,也使我愤怒,因为我去看了电影《八佰》。
电影的大概内容是这样的:
《八佰》取材于1937年淞沪会战的最后一役,主要故事讲述了在1937年淞沪会战期间,八百名壮士在上海“四行仓库”奋力对抗三十万日军,并奋战四天四夜的故事。
这场战争是中日第一次正面交锋,持续了大约三个多月,当时上海濒临沦陷,人心涣散。
为了能够稳住人心,取得最后的胜利,第88师262旅524团团长谢晋元率420多战士,收到命令坚守最后一道防线“四行仓库”。
为了迷惑日军,壮大声势,谢晋元对外宣称一共有800将士,但实际上只有四百多人,这也就是电影片名《八佰》的由来。
《八佰》这部电影让我十分悲愤,而最使我震撼的就是陈树生舍身炸日军了。
郑恺饰演的陈树生为真实“八百壮士”之一,在发现敌人企图用钢板阵爆破楼体时,身绑手榴弹毅然跳下仓库,用身体砸进敌阵,与敌人同归于尽,仅给母亲留下“舍生取义,儿所愿也”八字血书。
陈树生豁出命来也要守住阵地的大义凛然,影响了战场上的其他士兵。
他们也纷纷排成一列,身绑手榴弹,高声喊出自己的姓名,一个个一跃而下。
这些画面,深深震撼着我,感动着我,让我泪流满面!
“国人皆如此,倭寇何敢!
”站在苏州河对岸租界的一个人流着眼泪激动地说。
落后就要挨打,我们作为新中国的少年,更要发奋读书,掌握更多科学知识,长大为祖国效力。
周恩来总理说过,“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我们努力读书就是为了让中国不再落后,不再挨打。
我们现在生活在和平年代,要感谢这些先烈们,这是他们的牺牲换来的!
我们要好好学习,不辜负先烈们的初心,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
《八佰》电影观后感随笔5
电影还没开播就受到了很多的争议,一个叫“平原公子”的一篇“为什么要抵制《八佰》?
”的公号*对电影先开炮。
*论述核心是88师师长孙元良是个逃跑将军,行为不点,企图强奸前来慰问四行仓库的女学生,而且他还大发国难财,把一部分慰劳物资变成现金转给他老婆。
然后管虎放着真正英雄谢晋元的后人不管,去拜访孙元良之子——秦汉,被作者视为恶臭营销,要坚决抵制《八佰》。
这篇*反响极大,阅读量十万加,底下的评论也是一路喝彩,仿佛是一语点醒梦中人的感觉。
之后作者又相继写了一系列*,“淞沪会战为什么惨烈”、“依旧反感《八佰》”等,以示态度之坚决。
揭开底裤,每个人都是臭的。
四行仓库保卫战国民党军队是不是抵抗了4天?
是。
陈树生是不是抱着手榴弹跳向日军?
是。
战斗期间,四行仓库是不是升起了青天白日旗?
是。
这就够了。
如果是抱着看记录片的心态,那不用看了。
如果是看我们民族历史的一部电影,那真心推荐你,不要错过。
《八佰》的故事就是描写淞沪会战末期,国民党88师524团的一个加强营420人留守苏州河畔四行仓库、狙击日军的故事。
为壮声势,对外号称800人。
上海四行仓库和英法租界只有一河之隔,租界里灯红酒绿,赌场、戏院正常营业,街道上熙熙攘攘。
河对岸团附谢晋元告诉大家,这里是我们最后的阵地,也是我们的坟墓。
谢团长接到上峰的命令,要死守四行仓库,仓库的对面就是英法租界。
死守的目的就是死给你看,换取英美等国际势力的同情。
战斗很惨烈,英美也很同情中国,各大国际报纸的记者纷纷架起设备在对岸拍摄,报导战况。
同时更多的是河对岸的中国看客。
他们把战斗当戏看。
而我坐在荧幕前看着他们,我心里怒斥这些看客。
然后电影里飞艇上的外国观察员指责中国看客的冷漠。
这400人并不是想当英雄,也不想撑英雄。
四百壮士英勇抵抗日军,意思没错,但进到历史现场确不是这样的。
他们有些是农民,稀里糊涂被抓来当兵。
张译演的文职军官也只会打算盘,不会打枪。
他们心念的是回家,老婆孩子热炕头。
影片的第一幕不是打日本,而是中国军队在枪毙逃兵。
懦夫经过战火的洗礼变成战士这是基本套路。
对岸观战的大学生看到国军应勇战斗被感召,偷偷渡河要加入他们,他们对战争有着浪漫的想法和期待,他们眼中的战争是一些书本上的传奇。
当见到强大的敌人,枪火纷飞,尸横遍地时,这种浪漫就消失殆尽了。
真正见过战争的人是不相信英雄那一套的。
姜武饰演的老铁,不管你怎么骂我,羞辱我,老子就是怕死,就是不想死。
看到身边兄弟受伤,他也生恻隐之心要去救人。
等他付诸行动时,战争马上就给了他教训,让他负了伤。
最后他们奉命撤退。
上面知道继续表演没有意义了,英美出于自己利益的考虑不会支援中国。
谢团长希望战斗能重新激发战士们对战局的信心。
黄晓明饰演的特派员说,上海沦陷大局已定,七十万国军都没干成事,你们四百人能成。
谢团长还不甘心,希望这场战斗能激发对岸群众的战斗热情。
黄晓明冷冷回到,他们的热情马上就会消退,这些人的热情改变不了战局。
战争的背后都是政治。
这个真相是告诉特派员告诉谢团长的,也是导演想告诉观众的。
你们这么做到底值不值,后人会如何评说。
八佰的幸存者杨养正晚年在接受凤凰卫视采访时说,我不是什么英雄,只是一个军人,为国家打日本。
真实的八佰历史是,英国人不想得罪日本,士兵们过桥后就被关押起来,谢团长在租界被刺杀,八佰的幸存者们一直也未得到公正的待遇。
还好有这部电影,结果电影一出来又被小粉红们围攻,也还好有这部电影,他们不会被忘记。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八佰 电影 观后感 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