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度高一第一学期期中历史试题1附答案.docx
- 文档编号:23354598
- 上传时间:2023-05-16
- 格式:DOCX
- 页数:13
- 大小:148.02KB
学年度高一第一学期期中历史试题1附答案.docx
《学年度高一第一学期期中历史试题1附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度高一第一学期期中历史试题1附答案.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年度高一第一学期期中历史试题1附答案
高一年级历史上学期
期中试卷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答题卷的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
3.第I卷选择题答案填涂在答题卷上,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卷上交。
第I卷(选择题,共60分)
一.选择题:
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史书记载,结束了三国分裂局面的晋武帝司马炎共有儿子26人,但太子司马衷却天生痴愚。
晋武帝想要废太子,另择继承人,皇后劝说:
“立嫡以长不以贤,岂可动乎!
”于是晋武帝没有更换太子的人选。
由此可见,晋武帝选太子是根据()
A.世袭制的父死子继原则B.宗法制的嫡长子继承原则
C.君主制的集权独裁原则D.禅让制的尚贤原则
2、王夫之在《读通鉴论》中说:
“郡县制建立了近两千年,不能改变。
古往今来上上下下的人都安于这种制度,这是势所必然,若不是由于合理,哪能够如此呢?
”下列对秦始皇废分封、置郡县“势所必然”的理解错误的是()
A.吸取了分封制导致春秋战国诸侯纷争局面的教训
B.秦灭六国实现统一后的需要
C.是强化地方独立性的需要
D.与秦朝所建立的中央集权制度相适应
3、我国古代丞相一职的设立和废除主要取决于()
A.国家统一的需要B.封建专制统治的需要
C.权力相互制约的需要D.政令统一的需要
4、明太祖朱元璋日理万机,史料记载,从洪武十七年9月14—21日八天内,皇帝平均每天要处理411件政事。
这实质上表明:
()
A.废除丞相后,皇帝负担增加B.君主专制的加强
C.内阁地位提高D.明代缺乏辅政机构
5、清前期的帝王把西、北边疆少数民族居住的广大地区看成是统治中原的“屏藩”,认为“摇惑我外藩”,就是“坏我屏垣”。
为此清朝创设了()
A.枢密院B.宣政院C.军机处D.理藩院
6、有学者认为“就世界大势论,鸦片战争是不可避免的”。
这里所说的“大势”主要是指
A.英国的船坚炮利 B.工业文明迅速发展
C.中国的闭关锁国D.西方列强加紧扩张
7、中英《南京条约》规定中国开放五口通商口岸,其中“福州靠近盛产红茶的武夷山;上海地处长江入海口且临近富饶的江浙”。
英国选择这些城市作为通商口岸是为了
A.倾销鸦片B.传播宗教C.输出资本D.打开市场
8、《天朝田亩制度》中规定生产者“除足其二十五家每人所食可接新谷外,余则归国库”,由国家统一支配,甚至连鸡狗等禽畜也不例外。
这实质上表明太平天国()
A.试图保持社会的公正无差
B.实行绝对平均主义
C.安排一切经济和社会生产活动D.要求废除封建土地私有制
9、右图中情景反映的应是哪一次战争带来的影响()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0、由中央电视台组织的“红色之旅”从北京出发,途经山西的平型关和山东的台儿庄等地主要是为了纪念下列哪一历史事件()
A.辛亥革命 B.红军长征 C.抗日战争 D.解放战争
11、下列关于辛亥革命说法错误的是
①、中国同盟会是中国第一个全国性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②、《临时约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
③、辛亥革命第一次担负起反封建反侵略的民主革命任务
④、兴中会是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
A.① B.①③C.②④ D.③
12、有人曾说“辛亥革命是一朵不结果实的花”,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帝国主义干涉使南京临时政府内外交困,被迫解散
B.袁世凯篡夺了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孙中山出走海外
C.推翻封建帝制建立了共和国,但未改变中国社会性质未完成革命任务
D.革命阵营中的立宪派和旧官僚向革命派进攻,迫使孙中山辞职
13、下列口号中最早明确地把反对帝国主义和反对封建主义的斗争联系在一起的是()
A.“扶清灭洋”B.“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C.“外争主权,内除国贼”D.“打倒列强,除军阀”
14、君等四年以来之国耻纪念,至今仍有一线之良知、半腔热血存焉否乎?
如有存也,请父告其子,姊告其妹……毋忘此国耻纪念日”。
这集中体现了五四运动的哪种精神()
A.科学B.自由C.民主D.爱国
15、从右边两幅文物中,可以采集到的历史信息有()
①、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
②、山东已沦为日本殖民地
③、青年学生是运动先锋
④、工人阶级是运动主力
⑤、南京国民政府奉行卖国政策
A.①②③④⑤B.②③④⑤C.①②④D.①③
16、右图反映了朱德、陈毅率领的部队抵达江西省宁冈县,
与毛泽东领导的部队胜利会师。
这次会师属于的时期是:
A.国民大革命时期
B.国共十年对峙时期
C.抗日战争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
17、2006年是纪念红军长征七十周年,中央电视台组织了《我的长征——重走长征路》的活动,下列哪个地点他们没有经过()
A、江西的瑞金B、江苏的南京C、贵州的遵义D、甘肃的会宁
18、1940年下半年,中国共产党发动了举世瞩目的“百团大战”。
其中战役的指挥者是
A.彭德怀B.邓小平C.叶挺D.林彪
19、1937年4月,国共两党共祭黄帝陵。
毛泽东撰写祭文,写到“各党各界,团结坚固,不论军民,不分贫富、民族阵线,救国良方,四万万众,坚决抵抗······”文中倡导的“阵线”建立的标志是
A、西安事变和平解决B、中国共产党发表抗日通电
C、国民政府发表自卫宣言D、国共合作宣言的发表
20、历史上,日本发动两次大规模侵华战争,下列有关这两次大规模战争的认识,正确的是
A.中国都形成了全民族抗战的局面 B.都以日本侵略者的失败而告终
C.中国都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支持D.都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深重灾难
21、文献纪录片《走近毛泽东》中有这样一个情节:
在西柏坡村的小院里,警卫员给毛泽东梳头时拔下一根白发,毛泽东打趣地说:
“打了三个战役,白了一根头发,值得!
”这时的中国人民解放军
A.粉碎了国民党军队对陕北的重点进攻B.实现了挺进中原地区的计划
C.取得了战略性大决战的胜利D.攻克了中华民国的首都南京
22、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是()
A.《天朝田亩制度》B.《资政新篇》C.《临时约法》D.《共同纲领》
23、新中国建立初期确定的民主政治制度包括()
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②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③人民代表大会制度④社会主义自治制度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24、在中国近现代史上,出现了许多反映时代特色的口号。
如“谁敢反对毛主席,就砸烂谁的狗头!
”“打倒旧政府”“砸烂公检法”,这些口号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
A.中国社会出现了严重混乱B.红卫兵的出现使人民的生命安全得不到保障
C.阶级斗争已发展到党内D.“文革”期间中国的民主与法制横遭践踏
25、下列有关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的重要举措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制定了新时期的法制建设方针B.建立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C.民主政治建设趋于制度化、法律化D.初步建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
26、邓小平早在1984年就提出:
“统一后,台湾仍搞它的资本主义,大陆搞社会主义,但是一个统一的中国。
”该观点表明( )。
A.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B.解决台湾问题的前提是一个中国
C.“一国两制”只适用于台湾D.反对美国插手中国内政
27、之所以说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新中国外交政策成熟的标志,主要是因为它( )。
A.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B.是适用不同社会制度国家的外交原则
C.是新中国第一次阐述自己的外交政策D.是新中国为世界和平作出的重大贡献
28、20世纪70年代,新中国对外关系出现重大突破的关键是()
A.参加日内瓦会议B.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C.中美关系的逐步缓和D.出席万隆会议
29、“中国不屈从于任何外来压力,不同任何大国或国家集团结盟……坚决反对任何国家以任何借口对别国主权和内政进行干涉。
”这段材料直接反映了( )。
A.独立自主和平外交B.不结盟政策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D.多边外交
30、观察下列与中国外交政策相关的图片,这些图片表明( )。
A.中国政府始终贯彻同美苏和平共处的政策B.冷战时期美国和苏联在战略上都需要中国
C.外交政策应根据国际形势的变化而不断调整D.中国政府对外始终奉行不结盟的外交政策
第II卷材料解析题(共40分)
二、材料解析题:
本大题共3题,共40分。
31、(15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武王克商,先有天下,其兄弟之国十有五人,姬姓之国四十人。
——《左传·昭公二十八年》
材料二(楚庄王十六年,公元前598年)伐陈,杀夏征舒。
征舒碱其君,故杀之也。
已破陈,即县之。
(秦惠文王十三年,公元前312年)攻楚汉中,取地六百里,置汉中郡。
——《史记》
材料三秦有天下,裂都会而为郡邑,废侯卫而为守宰(宰:
地方官),据天下之雄国,都六合之上游,摄制四海,适于掌握之内,此其为得也。
——《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四中统、至元间……嫌于外重,改为某处行中书省。
凡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军国重事,无不统之。
——《元史·百官志》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西周分封诸侯的主要对象及其特点。
(3分)
(2)根据材料二,提炼出相关的历史信息。
(4分)
(3)材料三、四分别反映了我国古代的哪些政治制度?
(2分)这些制度对中国历史的发展有何共同影响?
(4分)
(4)根据以上材料,归纳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发展的趋势特点。
(2分)
32、(15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840年英国对中国发动了鸦片战争,有学者在谈到这次战争之后中外交往的历史时曾说:
“在鸦片战争以前,我们不肯给外国平等待遇;在以后,他们不肯给我们平等待遇。
”
材料二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银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关税税率,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材料三割辽东半岛、台湾及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日本轮船可沿内河驶入以上各口;允许日本在中国的通商口岸开设工厂,产品运销中国内地免收内地税。
材料四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租界,界内不许中国人居住,由各国派兵保护;拆除北京至大沽的炮台,准许各国派兵驻守北京至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惩办义和团运动中参加反帝斗争的官吏,永远禁止中国人民成立或加入反帝性质的组织,对反帝运动镇压不力的官吏,,永不叙用”;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位居六部之上。
材料五
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中
消灭敌人
损失
人民革命力量的发展
日军
伪军
军民伤亡
经济损失
人民军队
的发展
解放人口
敌后抗日根据地面积扩大
130多万人
118万人
3500万人
5620亿美元
130多万人
1亿多人
104万平方千米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我们不肯给外国平等待遇”指的是什么?
(2分)在近代前期中国军民是如何反抗中国受到的“不平等待遇”的?
(2分)(列举两例)
(2)材料二、三、四分别出自哪个不平等条约?
(3分)几段材料反映的一条主线是什么?
(2分)
(3)材料五的统计数据说明了什么?
(4分)请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抗日战争的胜利在近代反帝斗争史中的历史地位。
(2分)
33、(1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80年代以后,邓小平多次发表谈话,全面阐述了“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深刻含义:
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台湾、香港和澳门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长期不变。
两种制度长期共存,这是实现祖国统一的必经之路。
材料二 要实现统一,就要有个适当的方式,所以我们建议举行两党平等会谈,实行第三次合作,而不提中央与地方谈判。
双方达成协议后,可以正式宣布,但万万不可让外国插手,那样只能意味着中国还未独立,后患无穷。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
材料三
请回答:
(1)材料一中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构想的目的是什么?
20世纪90年代“一国两制”有何体现?
(4分)
(2)材料二中“万万不可让外国插手”体现了中国政府一种什么原则?
(2分)
(3)材料三反映了海峡两岸关系怎样的发展趋势?
(4分)
学校:
班级:
姓名:
考号:
高一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
历史答题卷
一、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二、材料解析题:
本大题共3题,共40分。
31、
32、
33、
高一历史期中考试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B
C
B
B
D
B
D
B
C
C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D
C
C
D
D
B
B
A
D
D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C
C
A
D
D
B
A
C
B
C
二、材料解析题:
本大题共3题,共40分。
31(15分)、
(1)对象:
王族;特点:
分封制与宗法制相结合(或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
(3分)
(2)信息:
春秋战国时期,争霸、兼并战争频繁;分封制崩溃;诸侯国往往在新征服的土地上设置郡县(或诸侯国内已经设置郡、县,或分封制与郡县制并存)。
(4分)
(3)制度:
郡县制度、行省制度。
(2分)影响:
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统一;为后世沿用(或对后世地方行政制度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4分)
(4)特点:
从贵族政治到官僚政治(或从血缘世袭到皇帝任免);地方管理制度不断创新发展,中央对地方的控制越来越强。
(每点1分,共2分,任答2点。
)
32(15分)、
(1)“不肯给外国平等待遇”是指鸦片战争前清政府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2分)反抗:
黄海海战、台湾军民反割台斗争(2分)
(2)材料二出自《南京条约》,材料三出自《马关条约》,材料四出自《辛丑条约》。
(3分)
主线:
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分)
(3)说明:
抗日战争使中华民族付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造成了深重的灾难;日军的侵华历史和罪行铁证如山;战争锻炼了人民,革命力量迅速发展。
(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4分)
历史地位:
抗日战争是一百多年以来反帝斗争史上的第一次完全胜利。
(2分)
33(10分)、答案
(1)早日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大业。
20世纪90年代香港、澳门回归,“一国两制”成功实施。
(4分)
(2)独立自主解决内部事务的原则,不允许别国干涉我国内政。
(2分)
(3)台湾与祖国大陆长期隔绝状态已被打破,海峡两岸关系缓和并呈现出进一步发展的趋势;两岸已基本实现“三通”。
(4分)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学年度 第一 学期 期中 历史试题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