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政策对指导思想的解释.docx
- 文档编号:23352334
- 上传时间:2023-05-16
- 格式:DOCX
- 页数:38
- 大小:74.53KB
国家政策对指导思想的解释.docx
《国家政策对指导思想的解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家政策对指导思想的解释.docx(3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国家政策对指导思想的解释
2012年全国高考模拟参考部分
语文
一、指导思想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
《2008年全国高考考试大纲》
《江苏省2008高考考试说明》(即将出台)
二、教学原则
1.夯实基础知识。
高三复习要扎扎实实,不能好高骛远、一味用高难度的训练题难为学生,对于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要有足够的重视,基本的篇目、基本的知识、基本的方法和规律掌握好了,学生一步一步获得学习进步的喜悦,成绩就会稳步提高。
2.打造有效课堂。
讲究教学实效,课堂教学切忌面面俱到,要把重要知识点分解到不同的单元、模块,知识点复习不要贪大求全,每复习一个点就要搞透,切忌蜻蜓点水走过场,要有所侧重地解决问题。
课堂贯彻“先做后教,一课一得”的原则。
3.实施分层教学。
将尊重学生主体地位与体现教师主导地位科学地结合起来,最大限度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知识的梳理和技能的提高。
对不同基础的学生要实施不同的教学方法,对基础好的学生要着重提升语文的领悟,感受力,加强作文技法指导;对后进生强调要调动他们的兴趣,强化练习,多练少讲,反复练习。
既要注意培养本学科尖子学生的促优拔尖,又要努力使本学科成绩相对较弱的学生的补弱提高,使全体学生的语文能力和人文素养有较大进步。
教师不能认为我把知识要点都告诉学生了,自己的“教”就已经完成了,这仅仅完成了第一步,教师要更多去思考“怎样通过课堂教学强化学生某种意识,提高某种能力等”这样具有实际意义的问题。
同时,教师的点拨、讲解要到位,教师的主导地位要有充分体现。
4.关注知识的系统性。
知识点、技能点覆盖面要广,要全面、扎实、到位;教学中要进行简明的梳理。
5.强化积累。
全球化的社会生活对学生阅读各种文体、各种风格文章的要求大大提高,高考必然要在这个方面有所体现,因此,复习过程中要有清醒的文体、文风意识。
在保证常规阅读的同时,现代诗歌、戏剧、外国小说和散文、新闻访谈等学生相对陌生、不习惯的文体,教师要适当予以补充、强化,以免在这个方面出现应考盲区。
三、教学策略
1.三轮复习安排
轮次
时间段
学习内容
第一轮
07.9-08.1
《语言规范与创新》、《唐宋八大家》(选读)、考点复习、少量综合卷
第二轮
08.2-08.4
专题复习、一定量的综合卷
第三轮
08.5-08.6
查漏补缺、极少量综合卷
第一轮重基础。
按照高考知识点进行有效复习,问题在于怎样让学生真正掌握知识提高能力。
首先教学的训练环节要着眼于学生,一切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教师戒除“我讲了”的惯性思维,要确立“学生有没有掌握或提高”这样的备课、授课原则;其次是精选练习,先做后教,科学讲评。
第二轮重专题,重方法、重技能。
备课组要加强对专题的研究,熟悉近年高考题型,提高个人对专题的认识水平,教师要提高解题能力,提高教学水平,掌握点拨和评讲的能力。
第三轮查漏补缺,重整合,重应试技巧和应变能力。
这个环节特别要注意因材施教,分层教学,增加面批试卷的次数,重视个别点拨和鼓励。
2.整理、积累、反思
充分重视心理学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
指导学生将学习中遇到的难点、疑点、错点、易混点等,做好整理和记录,合理安排时间,让学生在有规律的流程中进行复习,以求花最少的时间获得最大的学习效益。
对知识的盲点要扎扎实实突破,反反复复训练,在重复中强化。
3.思维的修正
对于学习和考试中遇到的技巧性难题,思维性难题要让学生在做、思、听中养成自我修正的习惯,无论是基础知识、翻译、阅读还是写作,教师都要引导学生按照各自的内在规律进行有效的修正,这是后期提高成绩的好方法。
但是,这个方法却往往受到忽视。
在修正的过程中形成有效的方法,正是新课程“过程和方法”的精神内涵。
为此,必要的重复训练和变式训练是十分有效的。
4.做好考试分析,增强教学针对性
语文教学容易粗放式经营,复习讲评时不做好统计,就会使讲评漫无目的,影响复习效益。
从不同班级来看,教师要统计自己所教不同班级成绩的差异,尤其是薄弱环节;从自己与不同教师所教班级成绩的差距上,统计自己所教班级的不足;同一个班级哪些知识点是薄弱的,同一个学生不同的考试中暴露了哪些共同的弱点。
这些都是我们有的放矢、对症下药的根据。
5.关注学生心理
语文教学中要特别注意调整学生的心态,养护学生的灵性。
强度高、压力大、枯燥机械的复习生活,对学生的心灵会有很大影响,让学生产生厌倦心理,这对于语文学科的学习尤为不利,对阅读、写作的影响有很大的负面影响,直接影响语文学习成绩。
因此,语文教师要本着对学生负责、对语文学科教学成绩负责的态度,结合语文教学,调节好学生的心理状态。
6.08高考考试说明出台后,各校要加强研讨,通过各级各类报告和观摩课加强理解认识,对变化的部分要尽早安排复习应对工作。
数学
第一轮复习(2007年8月至2008年1月)
1.注重研究:
①研究课标要求,文理科要求,了解其差别.
②研究江苏省目前编写的教学说明.
③留任高三的老教师要研究新课程内容和学生已经学习过的内容.
④对6套新课程高考卷(广东(与甘肃同)、海南、山东)要研究.
2.明确重点:
160分内容文理同卷,文科要求,理科要先抓文科高考要求,暂缓加试要求
①必修内容是重点。
函数、数列、不等式等内容是重中之重.
②新课程内容是必考内容。
向量、导数、概率等内容是高考必考内容,且都以大题形式出现.
③选修2比选修4重要。
理科加试40分内容,倾向于选修2出30分,选修4出10分。
选修2出2~3个选择题,1个大题;选修4出4个填充题,每个考生选做2题.
④对6套新课程高考卷(广东(与甘肃同)、海南、山东)要研究.
3.加强基础:
①重视对课本例题、习题的复习
②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的复习,不能机械重复,而应加强变式训练
③注意题目的梯度及题组的教学功能
④加强对填充题的解法指导和训练
⑤重视滚动练习,循序前进
4.把握策略:
①合理给学生定位(即分数目标),分类指导
②讲练结合,关键在讲、加强预习,精选例题,注意讲题的变及规律的总结
第二轮复习(2008年2月至“五.一”长假)
1、继续巩固“三基”,通过做“三基”练习卷,达到既练速度,又练准确率的目的。
2、专题复习,以重点知识和高考热点组成专题,教研组讲题备课,分工收集,整理资料,并加强校际之间的交流。
专题练习的编制要注意综合性与方法性。
综合性是指所选编的练习应体现的数学思想和方法,用通俗的话讲,“要有味道”
3、重视数学思想和方法的总结、运用
4、例题、习题、测试梯度选编要提高学生的素质和能力
5、重视试卷讲评
1试卷讲评前要认真作试卷分析
2试卷讲评要突出重点,有详有略
③要比较几种解法的优劣,要讲典型错误,讲题目的变化和引申
第三轮复习(“五.一”长假至高考前)
1.综合训练和讲评。
要根据本校的实际,对现成试卷进行增减,重组和再组织训练,然后认真讲评
2.查漏补缺,针对班级的簿弱环节重点选择一、二个专题,加强复习
3.根据综合训练,模拟测试情况,加强个别辅导,做好提优补差工作
4.加强考前指导,做好心里疏导,讲解解题策略。
5.合理安排限时训练、审题训练“回归课本题”训练等冲刺训练
6.提高试卷讲评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抓通病与典型出外,抓“通法”与典型思路
附:
填空题解法探讨
1.填空题的主要类型
填空题的设计主要来源于常规解答题,从填写内容来看,主要有三种类型:
a)定量型——填写数值或数量关系;
例1.设a,b∈
,且2a+b=1,则S=
的最小值为 .
b)定性型——即填写具有某种性质的数学对象,或数学对象的某种性质;
例2.老师给出一个函数
,四个学生甲,乙,丙,丁各指出这个函数的一个性质:
甲:
对于
,都有
;乙:
在
上函数递减;丙:
在
上函数递增;丁:
不是函数的最小值,如果其中恰有三人说得正确,请写出一个这样的函数.
c)混合型——以上两种兼而有之.
例3.已知函数
,且正数C为常数.对于任意的
,存在一个
,使
,则称函数
在D上的均值为C.试依据上述定义,写出一个均值为9的函数的例子:
________________.
2.解填空题的基本要求
解填空题的基本要求是“正确、合理、迅速”.“合理是前提”,“迅速是基础”,“正确是根本”.迅速的基础是:
概念清楚,推理明白,运算熟练,合理跳步,方法灵活.因此,要在“准”、“巧”、“快”上下工夫.
3.解填空题的基本策略
填空题多为定量型,而且常常用来考查基本概念、基本运算,大多是一些能从课本上找到原型或背景的题目.因此,解填空题的基本策略是“化归”与“构造”.化归需要观察、联想和转化等能力;
例4.若
且
则
值为______
4.解填空题的能力要求
解答填空题所需要的最根本的能力是运算能力.由于运算过程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过程.
需要三基熟练;需要掌握常用的解题策略;需要建构知识组块来提高思维起点;需要较强的数学知识建构能力;需要较快的数学知识解构能力;还需要较好的智力品质.
例5.已知两个正数x,y满足x+y=4,则使不等式
≥m,恒成立的实数m的取值范围是.
5.数学填空题的失分原因
数学填空题是每次考试中失分率较高的题型.影响填空题失分的原因主要有下列几个方面.
5.1特点所致
特点之一:
填空题无须解答过程,不设中间分,解答过程的每一步都必须百分之百的准确,一步失误,全题零分.因此,填空题比选择题和解答题失分更容易.特点之二:
填空题设问灵活.近年来,高考数学填空题出现了一些创新题型,如阅读理解型、发散开放型、多项选择型、实际应用型等.这些题型的出现,使填空题在考查学生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增强了数学填空题的综合性,增加了解题难度.
5.2尴尬的位置
尴尬的物理位置——填空题位于选择题的后面、解答题的前面,好不容易做完了12道选择题以后(08高考可能16道选择题),心理牵挂的是后面各具特色、令人担忧的6道解答题.因此,速战速决无疑是首选策略.尴尬的心理位置——填空题的结果一般都是一些特殊值.因此,学生在解答填空题时往往是“会做求快,不会就蒙”.更有甚者,我们有些数学教师在复习中还把“猜答案”作为一种解题策略进行提倡.长此以往,形成了学生这种“会做求快,不会就蒙”的心理,往往是错多对少,影响了得分.
5.3三基不熟
由于填空题多为定量型的,因而计算的技巧就特别重要,尤其象“整体代入”、“设而不求”、“活用定义”、“巧用公式”等技巧,如果不熟练,就会导致小题繁做、小题难做、小题大做、小题错做,甚至小题不会做而造成失分.
5.4能力欠缺
近年出现的创新型填空题难度增大了,对能力的要求提高了.如化归能力,观察能力,联想能力,运算能力,理解能力,抽象概括能力,思维能力,直觉能力,建构能力,解构能力等.如果能力欠缺,就会造成失分.
5.5积累不够
由于填空题大多是从课本的例、习题改编而来的,因此,题目中往往蕴涵着一些似曾相识的内容.这就需要从记忆系统中检索出有关信息,通过认识熟悉的元素,搜索有关的信息,使要解决的问题与已有知识的外层结构建立联系.这样才能将复杂问题转化为简单问题,将未解决的问题转化为已掌握其解法的问题.所有这些都必须借助于已有的知识基础与解题经验.因此,基础知识与解题经验扎实与否,是影响填空题失分的重要原因.
5.6解构的速度与能力
所谓解构就是对建构起来的认知结构进行提取与解读的过程.解构与建构是既对立又统一的一对概念.一个完整的学习过程包括建构与解构两个过程.首先,建构与解构是两个不同的过程.即先通过领会(感知、理解)、巩固、应用进行建构,再通过激活、识别、联想、提取、重组进行解构.其次,建构与解构又是交叉的,在建构中解构,在解构中建构,两者互相补充,互相完善.解构的关键是迅速,准确.
6.复习对策
数学学习中防止填空题失分的主要对策有:
6.1坚持过程化原则
就是教学中要揭示解题的“过程”,把“过程”再现出来.凡“填空题”一律要求必须写出完整的过程,即把填空题当作解答题来解.
6.2提倡交流
在课堂上,如果练习题或习题是填空题,那么要求我们互相交流思维过程,把无声思维变成有声思维,让我们在交流的过程中提高能力.
6.3追求解法的较高境界
数学填空题的解法有两种境界:
一种是小题大做,另一种是小题小做.小题大做就是拿到题目就直接求解,对思路不筛选,仅满足于见到就会.小题大做的特征有小题繁做,小题难做和小题慢做.小题小做是不满足于见到就会,而是对思路进行筛选,追求会中求简、会中求巧、会中求美.小题小做的特征有小题简做、小题易做和小题巧做.在填空题的教学中要引导学生不懈地追求解法的较高境界,求会,求简,求巧,求美.
6.4强化对运算中的智力品质的培养
运算中的智力品质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运算的敏捷性、灵活性和独创性.运算敏捷性是指智力活动的速度与准确率.提高运算敏捷性的途径有:
训练中坚持严格的速度要求;优化知识结构;建构知识组块;训练解构能力.运算灵活性是指智力活动的灵活程度.灵活性是创造力的基础,也是运算的智力基础.在数学教学中要经常要求学生做到:
起点灵活,从不同角度,用各种方法来推算各类的数学习题;运算过程灵活,对各类定义、公式、公理、定理、法则等运用自如;运算中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具体的途径有;一是“多端”,即发散.因为一个问题可以有多个起点,产生多种联想.为此,必须以丰富的知识为依据,储备大量的背景材料,从各个方面去把握问题的脉络,来开拓运算途径.二是“伸缩”.即对问题的条件能根据客观情况的变化而变化,能根据所发现的新事实及时调整自己的方案.这样,运算的天地就十分广阔了.三是“精细”.就是要全面地理解问题,不能忽视各个细节.四是“新颖”.就是新颖独特、思路各异.运算独创性是智力活动水平的重要指标.学习贵在创新,尤其是数学学习.提高运算能力的关键是独立思考,敢于创新.
英语
在2007年高考中我区高三英语取得了比较令人满意的成绩,面对新课程改革后的08高考,怎样在继承传统优秀经验的同时努力减少日常教学中一些无谓的损耗,从而提高新一轮高三教学的有效性?
我室在总结各方经验教训的基础上,特制定以下建议,供各高三英语备课组参考。
指导思想:
基础知识记忆与运用能力转化并行,专项解题技巧点拨与综合运用能力提升互补。
第一阶段:
构建知识网络(2007年9月—2008年3月一模)
本阶段在完成高三新授内容的前提下,进入模块同步复习阶段。
这一阶段是整个高三复习的必要阶段,它标志你是否能够帮助学生构建系统的知识网络并完成从知识到能力的顺利迁移。
这个阶段不仅有新授内容,同时还要进行已学知识的复习,教学内容多而杂,因此,必须把分散在各个模块中的知识点加以梳理、归纳,再辅之以梯度分明、形式多样的精选练习,帮助学生逐步完成由知识记忆向能力运用的过渡。
由于这一阶段是学生第一次对所学英语知识作整体的回顾,所以教师必须要事先做好学生的动员工作,激发其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主要教学内容及建议:
1.完成9-11模块新授和1-8模块复习。
各校完成9-11模块的教学任务,个别基础相对较差的班级完成9-10模块的教学任务,同步或在后期完成1-8模块重点语言知识的复习工作。
把最后三册教材作为基础语言知识复习的载体,在新授过程中注意知识间的横向联系,做到以新带旧、以点带面、点面结合,注意对语言知识的归类、整理,突出重难点,切勿盲目赶进度。
新授以reading,project语篇处理为主,workbook练习处理为辅。
主要语篇基本处理模式:
文章结构和大意理解—部分主要细节的理解(可用文章结构图、高考选择题型、阅读表达或阅读填表等不同形式)—长难句解析(可用改写、翻译等方式)—语言点讲练(改变传统单一讲解法,可采用单词正确形式填空、选词填空、翻译句子、选择题等多种形式)。
2.完成一轮基础语法复习,包括各类词法和句法,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语法网。
建议结合新授内容和平时练习把语法复习穿插在平时教学中,改进单向传授的传统语法讲解方式,突出训练学生在具体情景下的实际运用能力,教师的讲解力求简洁明了,精选配套练习。
3.指导并督促完成一轮词汇复习。
指导学生有计划地完成高考英语词汇手册的第一遍复习背诵工作,化整为零,每天必记的词汇量≥词汇手册页数÷本学期实际剩余天数,建议每天安排10-20个单词或词组的英汉互译练习(或听写练习)。
4.每周能力训练要求:
听力:
每周至少三次泛听训练+一次精听指导;
阅读:
每天至少3篇阅读或完形(限时完成);
写作:
保证每周至少一篇书面表达练习(必须做在练习本上,有及时批改,有订正)
新题型:
在考试说明出台之前参考07广东、山东高考卷,建议采用阅读表达和阅读填表等形式进行能力和思维训练。
另:
建议让学生隔天写英语日记,重在其写的过程,每两周检查即可。
第二、第三阶段:
专项突破,能力提升(2008年3月一模后—高考)
参考复习计划:
日期
复习重点
复习内容
能力训练
备注
一模考试及分析
4.1-4.6
动词
1.动词考查要点;
2.非谓语动词补缺;
每周能力训练要求:
1.听力训练至少3次;
2.完形填空至少5篇;3.阅读理解至少15篇;
4.书面表达至少1篇;
5.高考新题型训练;
1.每周1次模拟训练(适当与本周复习重点相关,促发成就感)
2.每日必背:
至少10句佳句或1篇短文;
词汇手册页数/所剩天数;
保持语感!
4.7-4.13
考纲中其他重点词汇的运用
1.一些形容词、副词;
2.一些名词、介词;
4.14-4.20
词组
1.常见动词词组;
2.其他类词组;
4.21-4.30
词汇综合
单选中的词汇;历届完形中的词汇辨析
五一假期
二模考试及分析
5.12-5.18
补缺(时态及其他)
1.可参考启东中学语法复习14个专题。
(合作网有下载)
2.指导学生读书,回归书本。
1.根据学生情况进行强化训练和技巧指导,突出对薄弱项目的技巧指导和强化训练;
2.精编1-2份综合卷进行模拟训练;
注意讲解尽量精要,多留时间给学生自己思考、体会、消化;引导学生做自身查漏补缺
5.19-5.25
补缺(从句及其他)
5.26-6.1
补缺(主谓、倒装等)
6.2-6
自主复习(看错题、读句子、读范文)
(读高一、高二课本)
注意学生状态,
及时沟通
6.7-6.9
高考
第二阶段(一模考试后至二模考试前)的主要任务是完善知识结构网,同时通过专项训练等形式各个击破高考题型,实现能力提升。
这一阶段的关键是使知识系统化、条理化、科学化,教师应在这一阶段引导学生研读08高考说明,明确高考要求,并围绕词汇专项、语法专项和各类高考题型专项进行针对性的限时训练。
第二轮复习一定要明确重点、难点,对每一个知识结构及其知识点中的重点,深刻理解,突破难点。
精编习题,训练思维,提升实战能力。
第三阶段(二模考试后至高考)是高考冲刺阶段,这段时间复习效果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决定着高考的成败,考生的脑子里不但有了本学科所有知识的框架脉络,而且对于高考试卷的结构、题型也应该有了较深层次的把握。
这一阶段老师除了指导每个学生根据自身实际做好查漏补缺工作,更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绪和状态,及时加以鼓励,助其建立自信心,克服心理障碍,勇敢面对高考。
该阶段不宜布置大量练习,只需每天做一点保持性训练,再精选一到两套模拟试题,严格按考场要求进行模拟考,及时调整好应考状态。
三轮复习各有侧重点,但并不意味着这三轮复习是互相独立的,其实,在考生复习的过程中,巩固基础、重点难点突破和综合运用是相互渗透、相互掺杂的。
每轮复习都要精选练习题,既注重夯实基础又注重能力的培养。
建议每天保证有40分钟左右的作业量(书面+口头),每次作业讲评必须有选择性地突出重点,针对性地进行。
当时间已被用到几近极限,能影响高考成败的就是效率!
希望各备课组通过相互听课、交流在复习课和讲评课方面多作研讨,切实提高实效!
建议各备课组根据本校实际,认真修改完善本届高三的学期计划、年度计划,明确各个阶段的教学目标,使教学更具计划性。
要求一模考试前的计划部分至少细化到每周,一模考试后至少细化到每天,随时备查。
物理
一、《考试说明》的特点
1.能力要求
理解能力、推理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实验能力。
2.试卷结构
(1)选择题:
9题共计31分,其中单选题3分×5=15分,多选题4分×4=16分;
(2)简述题:
2题共计40分,其中实验题20分,选做题20分;
(3)计算题共计49分。
3.试卷内容
(1)选择题范围:
必修1、必修2、选修3-1、选修3-2;
(2)简述题的实验题范围:
必修1、必修2、选修3-1、选修3-2;选做题范围:
选修3-3、选修3-4、选修3-5,3个模块选2题;
(3)计算题范围:
必修1、必修2、选修3-1、选修3-2;
二、第一轮复习(2007年8月~2008年2月)
1.重视物理基础,避免教学错位。
物理基础主要包括基本知识,基本方法,基本能力,基础实验。
一轮复习要十分重视物理基础,对物理概念应该从定义式及变形式、物理意义、单位、矢量性及相关性等方面进行讨论;对定理或定律的理解,则应从其实验基础、基本内容、公式形式、物理实质、适用条件等作全面的分析。
抓住重点,了解知识间的纵横联系,形成知识网络。
如复习力学知识时,要了解受力分析和运动学是整个力学的基础,而运动定律则将原因(力)和效果(加速度)联系起来,为解决力学问题提供了完整的方法;曲线运动和振动部分属于运动定律的应用;动量和机械能,则从空间的观念开辟了解决力学问题的另外两条途径,提供了求解系统问题、守恒问题等的更为简便的方法。
避免教学错位就是要避免在一轮复习阶段训练综合度高的综合题,以免事倍功半,教学效率低下。
2.把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放在突出的位置。
复习的效果好不好,关键在课堂教学。
特别是上课,不应追求表面上的轰轰烈烈,而应该注重实际的教学效果,做到目标要实际,容量要合适。
在课堂教学中要关注新课程理念的渗透,不断改进课堂教学方法。
要紧紧围绕‘有效教学”这一主题组织课堂教学,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学对象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
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其积极参与课堂教学,要加强双基、突出能力、讲练结合、适度拓展;重视学习方法的指导,使学生既打好扎实的基础,又能利用所学的知识正确地分析和解决物理问题,提高他们的能力。
3.把提高学生的能力贯穿于复习的整个过程中。
高考把能力的考核放在首要位置,应此在复习的过程中要始终把提高学生的‘五种能力”放在突出的位置。
在概念、规律的复习中渗透理解能力的培养;在具体的解题分析过程中要渗透推理能力的培养;在解运用物理知识综合解决所遇到问题时渗透分析综合能力的培
养;在根据具体问题列出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式进行推导和求解的过程中渗透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在复习教材中所列的实验时,渗透实验能力的培养等。
4.重视阶段性测试,注重反馈信息。
在一个单元(或一章)复习结束后要及时进行阶段性测试,通过测试检查复习的效果,找出存在的问题,及时调整复习的策略。
测试卷要根据本校学生的实际情况由年级组集体共同原创,切忌照搬照抄,以提高测试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5.抓常规,经常抓。
所谓“常规”对教师而言就是教学“六认真”,对学生而言就是指做好课前预习和课后的复习工作,独立完成规定的作业和练习,规范书写格式等。
这些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国家 政策 指导思想 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