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黄山市普通高中届高三八校联考生物试题Word版附详细解析.docx
- 文档编号:23345085
- 上传时间:2023-05-16
- 格式:DOCX
- 页数:28
- 大小:259.12KB
安徽省黄山市普通高中届高三八校联考生物试题Word版附详细解析.docx
《安徽省黄山市普通高中届高三八校联考生物试题Word版附详细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省黄山市普通高中届高三八校联考生物试题Word版附详细解析.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安徽省黄山市普通高中届高三八校联考生物试题Word版附详细解析
黄山市普通高中2018届高三“八校联考”
生物试题
第Ⅰ卷选择题
1.对下列生物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酵母菌 ②乳酸菌 ③硝化细菌 ④小球藻 ⑤念珠藻 ⑥黑藻
A.①②③都是原核生物,都能发生基因突变
B.④⑤⑥都能进行光合作用,都含有叶绿体
C.①③④⑤⑥都能进行有氧呼吸
D.除①②③外,都是自养生物
【答案】C
【解析】酵母菌属于真核生物,A错误;念珠藻虽然能够进行光合作用,但是它属于原核生物中的蓝藻,没有叶绿体,B错误;①③④⑤⑥都能进行有氧呼吸,C正确;除①②外,都是自养生物,D错误。
【点睛】本题考查生物的分类以及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结构的异同点等知识,要求学生能够识记原核生物中的蓝藻虽然能够进行光合作用,但是没有叶绿体;明确硝化细菌既能进行有氧呼吸,也能进行化能合成作用。
2.下列叙述,错误的有()
①一个核糖体能同时结合3种RNA分子
②大肠杆菌通过内质网合成磷脂
③酵母菌的细胞核中可以合成rRNA和DNA
④病毒都只含有一种核酸
⑤用T2噬菌体侵染肺炎双球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
⑥膜蛋白减少不影响无机盐离子的吸收速率
⑦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吸收的葡萄糖的途径是:
细胞膜→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基质
A.一项B.二项C.三项D.四项
【答案】D
【解析】一个核糖体可以结合一个mRNA分子,同时每个核糖体上有两个tRNA的结合位点,最多可以结合两种tRNA。
因此一个核糖体能同时结合1种mRNA和2种tRNA共3种RNA分子,①正确;大肠杆菌属于原核生物,无内质网,②错误;酵母菌的细胞核的DNA通过复制合成DNA,通过转录,合成rRNA、tRNA与mRNA,③正确;病毒都只含有一种核酸,DNA或RNA,④正确;用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⑤错误;载体属于膜蛋白,大多数无机盐以离子形式被吸收,无机盐离子只能以协助扩散或主动运输的方式被吸收,两种方式均需要载体的协助,膜蛋白减少会影响无机盐离子的吸收速率,⑥错误;葡萄糖在细胞质基质中就被分解为丙酮酸,丙酮酸再进线粒体被利用,葡萄糖本身不进入线粒体,⑦错误。
故选:
D。
3.用32P标记的一个噬菌体侵染用15N标记的大肠杆菌,一段时间后大肠杆菌裂解释放出100个子代噬菌体。
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所有子代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中都含15N
B.所有子代噬菌体的核酸中都含15N
C.含32P的子代噬菌体占所有子代噬菌体的1/50
D.所有子代噬菌体只含15N不含32P
【答案】D
B、核酸的组成元素有C、H、O、N、P,且原料都来自细菌,所以所有子代噬菌体的核酸中都含15N,B正确;
C、由于释放出的100个子代噬菌体中,含32P的有2个,所以含32P的子代噬菌体占所有子代噬菌体的
,C正确;
D、所有子代噬菌体都含15N,只有2个子代噬菌体含32P,D错误.
故选:
D.
4.某同学用无水乙醇提取强光下生长幼苗的叶绿体色素,用层析液进行层析。
如图为层析的结果(I、II、III、IV为色素条带)。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若滤液细线触及层析液,则可以缩短得到四条色素带的时间
B.Ⅲ、Ⅳ色素条带间距小,说明两种色素的溶解度差异小
C.四种色素在层析液中溶解度大小是I>II>III>IV
D.与强光照相比,正常光照下的幼苗绿色比较深
【答案】A
【解析】如滤液细线触及层析液,色素会溶解在层析液中,导致实验失败,A错误;Ⅲ、Ⅳ色素条带间距小,说明两种色素的溶解度差异小,B正确;由于色素在层析液中溶解度越大,扩散速度越快,所以四种色素在层析液中溶解度大小是I>Ⅱ>Ⅲ>Ⅳ,C正确;由于强光照下叶绿素a含量少于正常光照,所以与强光下的幼苗相比正常光照下的绿色比较深,D正确。
5.下列有关人体免疫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A.皮肤、黏膜以及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如溶菌酶)是保卫人体的第一道防线
B.吞噬细胞摄取和处理病原体并将抗原呈递给T细胞属于非特异性免疫
C.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密切接触后使靶细胞裂解死亡属于细胞免疫
D.人体免疫系统将自身物质当作外来异物进行攻击引起的疾病是免疫缺陷病
【答案】C
【解析】皮肤、黏膜是保卫人体的第一道防线,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如溶菌酶)是保卫人体的第二道防线,A错误;吞噬细胞摄取和处理病原体并将抗原呈递给T细胞属于特异性免疫,B错误;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密切接触,激活靶细胞内的溶酶体酶,使其裂解死亡的过程,属于细胞免疫过程,C正确;人体免疫系统将自身物质当作外来异物进行攻击引起的疾病是自身免疫病,D错误。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免疫系统的组成,解答本题关键能理清免疫系统的三道防线。
6.下列关于肽和蛋白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一个环状八肽分子彻底水解要消耗7个水分子
B.蛋白质都是由2条或2条以上多肽链构成的
C.高温使蛋白质变性是由于肽键的断裂造成的
D.蛋白质能与双缩脲试剂发生颜色反应
【答案】D
【解析】环状八肽分子中含有的肽键数=氨基酸数=8个,因此环状八肽彻底水解需要8个水分子,A错误;蛋白质是由1条或1条以上多肽链构成的,B错误;蛋白质变性是由于蛋白质的空间结构发生改变造成的,而肽键没有断裂,C错误;蛋白质含有肽键,能与双缩脲试剂发生反应,呈现紫色,D正确。
7.正在分化的某种两栖类动物细胞的细胞核中,一种RNA的合成非常旺盛,但将完整的细胞核移植到去核的卵细胞中,该RNA的合成立即停止.下列对这一实验现象的分析中,合理的解释是()
A.卵细胞内可能含有抑制相关基因表达的物质
B.卵细胞中缺少合成该RNA的原料
C.卵细胞内缺少合成RNA聚合酶的细胞器
D.实验中丢失了合成该RNA的基因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
根据题意,分化中的两栖类动物细胞核中,RNA的合成非常旺盛,细胞核中存在RNA合成的模板,移植后的细胞核的核基因没有丢失,基因结构也没有改变,去核的卵细胞内细胞质仍然存在合成RNA聚合酶的细胞器,所以卵细胞内可能含有抑制相关基因表达的物质,导致了移植后RNA的合成停止,所以A正确,B、C、D错误。
考点:
本题考查核移植实验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利用所学知识解读实验分析、推断并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
8.将一份刚采摘的新鲜蓝莓用高浓度的CO2处理48h后,贮藏在温度为1℃的冷库内。
另一份则始终在1℃的冷库内贮藏。
从采后算起每10天取样一次,测定其单位时间内CO2释放量和O2吸收量,计算二者的比值得到下图所示曲线。
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
A.比值大于1,表明蓝莓既进行有氧呼吸,又进行无氧呼吸
B.第20天对照组蓝莓产生的乙醇量高于CO2处理组
C.第40天对照组蓝莓有氧呼吸比无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多
D.贮藏蓝莓前用CO2短时处理,能抑制其在贮藏时的无氧呼吸
【答案】C
【解析】有氧呼吸消耗的氧气与释放的二氧化碳相同,无氧呼吸不消耗氧气但释放二氧化碳,因此当二氧化碳释放量多于氧气时,说明两种呼吸方式都有,故A正确;第20天时,对照组的二氧化碳释放量大于氧气吸收量,说明进行了无氧呼吸,而处理组二氧化碳释放量与氧气吸收量相同,说明只进行有氧呼吸,故对照组的酒精量高于处理组,故B正确;第40天时,二氧化碳释放量与氧气的吸收量比值为2,说明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释放的二氧化碳相同,故无氧呼吸分解的葡萄糖比有氧呼吸分解的葡萄糖多,故C错误;从图中的数据可以得出,对照组第10天开始进行无氧呼吸,而二氧化碳处理组第20填开始出现无氧呼吸,因此贮藏前用二氧化碳处理,可以短时间内抑制无氧呼吸,故D正确。
【考点定位】细胞呼吸原理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
9.如图表示同一生物体内不同时期的细胞分裂图,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处于有丝分裂过程中的细胞是①和③
B.一般情况下,正在发生等位基因分离的是细胞②
C.细胞③和细胞④所示过程不可能发生在同一器官中
D.细胞③中染色体、染色单体、核DNA数量之比为1∶2∶2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
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
①处于有丝分裂后期,②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③处于有丝分裂中期,④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处于有丝分裂过程中的细胞是①和③,A正确;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等位基因分离随同源染色体分离而分开,所以一般情况下,正在发生等位基因分离的是细胞②,B正确;细胞③和细胞④所示过程可能发生在同一器官中,如精巢,C错误;细胞③处于有丝分裂中期,其细胞内染色体、染色单体、核DNA数量之比为1:
2:
2,D正确。
故选C。
考点:
本题综合考查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识图分析能力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
10.现有一个随机交配的动物种群,由AA、Aa、aa三种基因型个体组成的,且AA:
Aa:
aa=4:
4:
1,该种群中具有繁殖能力的个体间进行繁殖,而aa个体不具有繁殖能力。
该种群繁殖一代,则子代中AA、Aa和aa的数量比可能为()
A.4:
4:
1B.9:
6:
1C.4:
2:
3D.4:
1:
4
【答案】B
【解析】一个随机交配的种群由AA、Aa、aa三种基因型个体组成的,且AA:
Aa:
aa=4:
4:
1,该种群中的aa个体没有繁殖能力,则具有繁殖能力的个体中,AA占1/2,Aa占1/2,因此A的基因频率为1/2+1/2×1/2=3/4,a的基因频率为1/4,根据遗传平衡定律,该种群繁殖一代,后代中AA的基因型频率为3/4×3/4=9/16,Aa的基因型频率为2×1/4×3/4=6/16,aa的基因型频率为1/4×1/4=1/16,因此子代中AA、Aa和aa的数量比可能为9/16:
6/16:
1/16=9:
6:
1。
故选:
B。
【点睛】本题考查基因频率的变化,要求学生识记基因频率的概念,掌握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的计算方法,能扣住题干中关键信息“aa个体没有繁殖能力”答题。
11.某种昆虫的翅有斑点和无斑点受常染色体上两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A-a和B-b)控制,雄性个体中A和B基因同时存在时表现为斑点翅,其他情况均为无斑点翅,而雌性个体均表现为无斑点翅。
下列亲本杂交,子代不能通过翅有无斑点辨别性别的是()
A.AABB×aabbB.AaBb×AABbC.AAbb×aaBBD.AABb×AaBB
【答案】B
【解析】后代中同时存在A和B基因时雄性个体表现为斑点翅,雌性个体表现为无斑点翅。
AABB×aabb、AAbb×aaBB、AABb×AaBB的后代会同时出现A和B基因,AaBb×AABb的后代不一定含有B。
选B。
12.如图所示为甲、乙两类细胞内遗传信息的传递,下列相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细胞甲与细胞乙都有的细胞器有核糖体
B.根据多肽链的长短可判断核糖体从mRNA的5′端向3′端移动
C.图中①过程有碱基配对现象,而②过程没有碱基配对现象
D.细胞甲和乙中每条DNA上含有的游离磷酸基团数目不相等
【答案】C
【解析】据图可知,甲无成形的细胞核,为原核细胞;乙有成形的细胞核,为真核细胞,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共有的细胞器是核糖体,A正确;根据多肽链的长短,长的翻译在前,核糖体在信使RNA上的移动的方向是从5′端→3′端,B正确;①为转录过程,DNA模板链上的碱基与mRNA上的碱基配对,②为翻译过程,mRNA上的碱基与tRNA上的碱基配对,C错误;原核生物的拟核中的DNA是环形的,无游离的磷酸基团;而真核生物细胞核中的DNA是链状的,DNA分子有两条链,每条链都有一个游离的磷酸基团,所以DNA分子中有2个游离的磷酸基团。
因此细胞甲与细胞乙中每条DNA上含有的游离磷酸基团数目不相等,D正确。
13.如图是人体某组织结构示意图,①②③④分别表示人体内不同部位的液体。
据图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人体的内环境是由①②③组成的
B.浆细胞分泌的抗体先进入③,再进入④
C.②中含激素、血浆蛋白、乳酸、CO2等物质
D.血浆中的氧被组织细胞利用,至少穿过5层磷脂双分子层
【答案】B
【解析】人体的内环境是由①(淋巴)、②(血浆)、③(组织液)组成的,A正确;浆细胞分泌的抗体先进入③组织液,再进入②血浆或者①淋巴,B错误;②血浆中含激素、血浆蛋白、乳酸、尿素、CO2等物质,C正确;血浆中的氧被组织细胞利用,要经过毛细血管壁细胞(两层膜),进入组织细胞膜(一层膜),最后进入线粒体(两层膜),共经过了5层膜,即5层磷脂双分子层,D正确。
【点睛】本题考查内环境组成、化学成分以及相互转化关系,解题的关键是正确识别内环境组成成分的图象。
14.下列关于神经兴奋的叙述,错误的是()
A.神经冲动引起神经递质的释放,实现了由电信号→化学信号的转变
B.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也可能抑制下一神经元
C.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和反射弧中的传导都是单向的
D.神经元细胞膜外K+的内流是形成静息电位的基础
【答案】D
【解析】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实现了电信号道化学信号的转变,A正确;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引起下一个神经元的兴奋或者抑制,B正确;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和反射弧中的传导都是单向的,C正确;神经元细胞膜内K+的外流是形成静息电位的基础,D错误。
15.如图所示为人体体温调节示意图,根据图示过程判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当机体受到寒冷刺激时,机体可通过B→C→G、E完成调节
B.当机体受到炎热刺激时,机体主要依靠D、E和F散热
C.D途径主要是依靠骨骼肌的收缩完成的
D.人体体温调节的过程属于神经—体液调节
【答案】B
【解析】当机体受到寒冷刺激时,机体可通过B→C→G、E完成调节,在此过程中,毛细血管收缩,散热量减少;同时肾上腺及甲状腺分泌增加,促进代谢,增加产热,A正确;当机体受到炎热刺激时,机体主要依靠E和F散热,此过程中,毛细血管舒张,汗腺分泌增多,散热量增加,B错误;寒冷时,骨骼肌战栗即骨骼肌快速收缩,骨骼肌细胞呼吸作用加强,而细胞的呼吸作用产生了大量热量,增加了产热,C正确;人体体温调节的过程属于神经—体液调节,D正确。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体温调节、反射弧及其相关的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6.植物激素甲、乙、丙和生长素类似物NAA的作用模式如图所示,图中“+”表示促进作用,“-”表示抑制作用。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甲、乙最可能代表脱落酸、赤霉素
B.丙的生理作用具有两重性的特点
C.甲、乙、丙均具有微量、高效的特点
D.丙的极性运输受重力和光照等环境因素的影响
【答案】D
【解析】分析题图可知:
甲的作用是促进种子休眠而抑制生长,乙是抑制种子休眠,故甲、乙最可能代表脱落酸和赤霉素,故A对;分析图中丙的作用可知,丙为生长素,具有两重性的特点,故B对;植物激素都具有微量而高效的特点,故C对;丙的极性运输受重力和单侧光照等环境因素的影响,故D错。
【考点定位】植物激素的作用
17.某生态园的面积为40hm2,研究小组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仓鼠的种群密度,第一次捕获120只作标记后全部放掉,第二次捕获200只,其中发现6只带有标记。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该农场仓鼠的种群密度约为4000只/hm2
B.仓鼠在捕捉一次后更难捕捉,导致统计的种群密度比实际密度大
C.此种方法可以调查该地的物种丰富度
D.生态园防治鼠害可以提高生产者到其他生物的能量传递效率
【答案】B
..............................
2、种群中的个体数=第一次捕获数×第二次捕获数÷重捕中标记个体数=120×200÷6=4000只.
解:
A、该农场仓鼠的种群密度约为4000÷40=100只/hm2,A错误;
B、仓鼠在捕捉一次后更难捕捉,根据公式计算出的种群密度比实际密度大,B正确;
C、此种方法可以调查该地的仓鼠的种群密度,C错误;
D、生态园防治鼠害可以提高生产者到其他生物的能量利用率,而两个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不变,D错误.
故选:
B.
考点:
估算种群密度的方法.
18.如图是近年在某县试验成功并大范围推广的生态农业模式,有关此生态系统的叙述中错误的是(螺主要以植物为食)()
A.图中位于第二营养级的生物有螺、昆虫、鸭
B.鸭和螺之间是捕食与竞争关系
C.该生态系统中鸭所同化的能量根本上来自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和饲料中的化学能等
D.图中微生物通过呼吸作用分解鸭的粪便,故微生物都是分解者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
螺、昆虫、鸭都直接以植物为食物,位于第二营养级,A正确。
鸭捕食螺,有共同食物野草,是捕食与竞争关系,B正确。
鸭食物来源有野草和饲料,所同化的能量主要来自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和饲料中的化学能,C正确。
微生物的光合细菌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化能合成细菌进行化能合成作用合成有机物,都是生产者,D错。
考点:
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能力。
19.如图为某鱼塘中能量流动图解部分示意图,①②③④⑤各代表一定的能量值,下列各项中不正确的是()
A.在人工饲养的高密度鱼塘中,生产者同化量往往小于消费者的同化量
B.图中④包含了三级消者粪便中的能量
C.在食物链中各个营养级能量输入的方式和形式是完全相同的
D.第三营养级到第四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③/②)×100%
【答案】C
【解析】在人工鱼塘中,人们可通过投放饲料等措施来饲养更多的鱼类,人工饲养的高密度鱼塘中消费者的同化量往往大于生产者的同化量,A正确;图中④包含了三级消费者粪便中的能量,B正确;粪便中的能量属于上个营养级流向分解者的,则④应包含三级消费者粪便中的能量,B正确;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获得能量,其他营养级生物通过捕食获得能量,且最高营养级的生物没有能量进入下一个营养级,C错误;能量传递效率用相关营养级的同化量计算,第三营养级流向第四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③/②)×100%,D正确。
【点睛】本题考查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相关知识,学生要明确能量传递效率的计算方法;明确某营养级粪便中的能量属于上一营养级流向分解者的能量,并且最高营养级没有天敌,因此缺少流向下一营养级的去向。
20.某湖泊生态系统的部分食物网的如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该食物网中有三条食物链
B.丁同化得到的能量一定比乙同化得到的能量多
C.若湖泊受到DDT的污染,则体内DDT浓度最高的生物是丁
D.此食物网中占有三个营养级的生物是丁
【答案】B
【解析】据图分析,该食物网包括3条食物链,分别是甲→丁,甲→乙
丁,甲→乙→丙→丁,A错误;图中乙处于第二营养级,丁处于二、三、四三个营养级,同时图中没有说明能量流动的比例,不能说明丁同化得到的能量一定比乙同化得到的能量多,B错误;营养级越高富含的污染物越多,此湖泊中含有DDT浓度最高的生物是丁,C错误;丁在此食物网中占有二、三、四三个营养级,D正确。
21.下列有关生物的遗传变异和遗传病的叙述,正确的是()
A.通过产前诊断确定胎儿性别可有效预防白化病
B.三倍体无子西瓜不能产生种子,因此是不能遗传的变异
C.非同源染色体之间互换部分片段属于染色体结构的变异
D.体内不携带遗传病的致病基因就不会患遗传病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
白化病属于常染色体遗传病,与性别无关,A错误;三倍体无子西瓜的产生属于染色体数量变异,可遗传的变异包括基因重组、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B错误;非同源染色体之间互换部分片段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易位,C正确;体内不携带遗传病的致病基因,但有可能因染色体结构或数目异常患遗传病,D错误。
考点:
本题考查遗传变异和遗传病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的能力。
22.下列与生物实验相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A.在提取绿叶中的色素实验中,向研钵中加人二氧化硅是为了研磨充分
B.在酵母菌培养过程中即使产生了酒精,也可能有有氧呼吸发生
C.对酵母菌种群数量统计时,应将培养液滴在计数室上,盖上盖玻片后再计数
D.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分布的实验中,盐酸处理细胞有利于DNA与甲基绿结合
【答案】C
【解析】在叶绿体色素提取实验中,加无水乙醇或丙酮的目的是提取色素;加二氧化硅的目的是使研磨得充分;加碳酸钙的目的是防止研磨中色素被破坏,A正确;在氧气含量不足时,酵母菌同时进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故在酵母菌培养过程中即使产生了酒精,也可能有有氧呼吸发生,B正确;对酵母菌种群数量统计时,应先盖上盖玻片后再滴加培养液,C错误;在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的实验里,加入盐酸的作用是①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②使染色体中DNA与蛋白质分离,有利于DNA与染色剂甲基绿结合,D正确。
【点睛】本题意在考查学生能独立完成课本所列的基础生物实验,包括理解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并能将这些实验涉及的方法和技能进行综合运用。
23.下列对细胞生命历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A.在细胞生长过程中,物质运输效率下降
B.在细胞分裂分化过程中,核遗传物质没有改变,但mRNA有变化
C.细胞发生癌变后,细胞膜上的糖蛋白减少
D.在细胞凋亡过程中,相关基因活动加强,不利于个体的生长发育
【答案】D
【解析】在细胞生长过程中,细胞体积变大,细胞相对表面积越小,其物质运输效率降低,A正确;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因此在细胞分化过程中,核遗传物质没有发生改变,但mRNA有变化,B正确;细胞癌变是多个基因突变累积的结果,细胞癌变后,细胞膜的上糖蛋白减少,细胞间的粘着性降低,C正确;在细胞凋亡过程中,相关基因活动加强,有利于个体的生长发育,D错误。
【点睛】本题考查细胞分化、细胞癌变和细胞凋亡等知识,要求学生识记相关知识点,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24.某雄性动物的基因型为AaBb,且这两对基因独立遗传。
下列关于该动物产生配子的叙述,不正确的是(不考虑基因突变和交叉互换)()
A.一个精原细胞产生的配子的基因组成和比例可能是AB:
ab=1:
1
B.一个精原细胞产生配子的基因组成和比例可能是Ab:
aB=1:
1
C.该动物产生的配子的基因组成和比例可能是AB:
ab:
Ab:
aB=1:
1:
1:
1
D.一个次级精母细胞产生精细胞的基因组成和比例可能是AB:
ab=1:
1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在减数分裂中的应用,要求考生理解减数分裂过程及其特点,能利用所学知识区分一个精原细胞或一个动物个体(很多精原细胞)经减数分裂所产生的配子种类的差异。
根据题意,两对基因独立遗传,即遵循自由组合定律遗传,则基因型为AaBb的一个精原细胞只能产生两种、四个配子,这两种配子两两相同、互为相反,其配子的基因组成和比例可能是AB:
ab=1:
1或Ab:
aB=1:
1,AB正确;基因型为AaBb的该动物产生的配子的基因组成和比例是AB:
ab:
Ab:
aB=1:
1:
1:
1,C正确;基因型为AaBb的该动物一个次级精母细胞产生的精细胞只能有一种基因型,其基因组成可能是AB或ab或Ab或aB,D错误。
【点睛】解题方法指导:
根据减数分裂过程可知,由染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安徽省 黄山市 普通高中 三八 联考 生物试题 Word 详细 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