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六年级上册阅读短文及答案.docx
- 文档编号:2333913
- 上传时间:2022-10-28
- 格式:DOCX
- 页数:12
- 大小:27.85KB
部编六年级上册阅读短文及答案.docx
《部编六年级上册阅读短文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六年级上册阅读短文及答案.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部编六年级上册阅读短文及答案
部编六年级上册阅读短文及答案
一、语文课内外阅读理解
1.阅读训练。
我真爱这一片好的故事,趁碎影还在,我要追回他,完成他,留下他。
我抛了书,欠身伸手去取笔,----何尝有一丝碎影,只见昏暗的灯光,我不在小船里了。
但我总记得见过这一篇好的故事,在昏沉的夜……
(1)“好的故事”是指________。
(2)你对选文第一段是怎样理解的?
(3)本文开头和结尾两次写到“昏沉的夜”,怎样理解?
【答案】
(1)人的一生是美好的。
(2)作者想要表达他对故乡的热爱,他想要追回他,完成他。
(3)用“昏沉的夜”暗喻旧中国的黑暗,但同时也表达了另一种期盼:
既是昏沉的“夜”,就总会过去,天总是要亮的,太阳终究会照亮大地。
【解析】【分析】
(1)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再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即可。
(2)理解语句在语境中的具体含义的能力,结合上下文,紧扣文章主题中心进行理解概括。
意思表述合理即可。
(3)理解文章语句的含义,一要结合具体的语境,二要结合文中人物的情感。
根据词句原本意义,结合具体语境,理解、分析、推断词句的不同含义,去深入理解词句的真正含义。
故答案为:
(1)人的一生是美好的。
(2)作者想要表达他对故乡的热爱,他想要追回他,完成他。
(3)用“昏沉的夜”暗喻旧中国的黑暗,但同时也表达了另一种期盼:
既是昏沉的“夜”,就总会过去,天总是要亮的,太阳终究会照亮大地。
【点评】
(1)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并加以概括的能力。
(2)解答此题要结合语境理解句意,有利于对文章中心主题的把握。
(3)体会重要语句的含意,品味语言表达艺术。
2.课内阅读。
我正要níngshì 他们时,zhòurán 一惊,睁开眼,云jǐn 也已皱蹙_______(zúcù),凌乱,仿佛有谁zhì 一块大石下河水中,水波dǒurán 起立,将整篇的影_______(yǐng yěng)子撕成片片了。
我无意识地赶忙捏住几_______(jī jǐ)乎坠地的《初学记》,眼前还剩着几点虹霓_______(míní)色的碎影。
我真爱这一篇好的故事,趁碎影还在,我要追回他,完成他,留下他。
我抛_______(pāo pōu)了书,欠身伸手去取笔,——何_______(尝 常)有一丝碎影,只见昏暗的灯光,我不在小船里了。
但我总记得见过这一篇好的故事,在昏沉的夜。
(1)根据拼音把词语写在横线上。
(2)从括号里选择正确的读音或字。
(3)“昏沉的夜”指的是什么?
(4)写写你对画线句子的理解。
【答案】
(1)凝视;骤然;锦;掷;陡然
(2)cù;yǐng;jī;ní;pāo;尝
(3)昏沉的夜是指作者在当前一片黑暗社会的描述。
(4)理解:
作者珍爱自己的人生,努力地在一片黑暗社会中改变自己的人生。
【解析】【分析】
(1)本题主要考查对词语(汉字)的拼写能力。
解答本题,首先读一读拼音,知道要写什么词语,然后写出正确的词语,写完后读一读,看看是否正确。
注意掌握生字的结构和易错点。
(2)本题为考查字形、字音题。
字形、字音题的考查只要求识记字形、字音而不要求拼写,即侧重于考查识记、辨别、确定汉字、字音的能力,准确地判断其正确与否。
(3)这道题考查的是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意思,解答时要联系文章上下文及主旨来思考。
(4)理解文章语句的含义,一要结合具体的语境,二要结合文中人物的情感。
根据词句原本意义,结合具体语境,理解、分析、推断词句的不同含义,去深入理解词句的真正含义。
故答案为:
(1)凝视;骤然;锦;掷;陡然
(2)cù;yǐng;jī;ní;pāo;尝
(3)昏沉的夜是指作者在当前一片黑暗社会的描述。
(4)理解:
作者珍爱自己的人生,努力地在一片黑暗社会中改变自己的人生。
【点评】
(1)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中重点词语的正确书写。
平时读书,写作时要注意区别同音字、形近字。
(2)本题考查学生对拼音、汉字的识记能力。
平时读书,写作时要注意区别同音字、形近字。
在平时的学习中,对于形似字、同音字、易错字等,要勤于积累,加强记忆。
(3)这种词语的意思是语境临时赋予的,具有特殊的表情达意的作用。
注意,做这样的题必须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来解释,不能借助字典等工具书照抄照搬下来。
(4)此题主要考查对句子的理解能力。
3.阅读。
人桥
一个初冬的夜晚,解放军某部奉命追击一股逃窜的敌人,他们经过50多公里的急行军,快要追上敌人了,却被一条河挡住了去路。
这条河只有10米多宽,水流很急。
河里没有桥,我军过不去,连长命令三班架桥,二班负责掩护。
三班战士接到命令,立即行动。
他们找不到架桥的器材,就利用仅有的两架木梯架桥,班长和战士们跳下寒冷的急流,把木梯扛在肩膀上,人身当桥腿,木梯当桥面。
一班班长看到“桥”还不稳,就说:
“还缺桥腿,咱们一班来当!
”战士们纷纷跳进急流。
两个班的战士合在一起,有的用胳膊抬,有的用肩膀扛,一座平稳的“人桥”架成了。
架桥的战士们向岸上的战士喊:
“放心过吧!
同志们,过吧!
”
机枪连迅速踏上这座“人桥”。
有的同志滑倒了,架桥的同志就用头把他顶住;有的战士踩着架桥同志的肩膀了,架桥的同志就咬紧牙顶着;有的同志滑到河里了,架桥的同志就赶紧把他扶上去。
同志们浸在11月的寒流里,冻得牙齿咯咯地响,桥面渐渐低下去了。
一班班长大声喊:
“同志们,咬紧牙,挺起胸,保证完成任务!
”有的战士唱起来:
“野战军什么也不怕,艰苦和困难吓不倒咱……”大家也跟着唱起来。
进攻的部队踏着这座“人桥”,冲上对岸,消灭了敌人。
(1)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奉命:
________。
迅速:
________。
(2)从文章画横线的句子中摘出表示人物动作的词语。
________
(3)写出文中的排比句。
(4)战士们为什么要“人身当桥腿,木梯当桥面”?
【答案】
(1)接受使命,遵守命令
;很快
(2)跳、扛
(3)有的同志滑倒了,架桥的同志就用头把他顶住;有的战士踩着架桥同志的肩膀了,架桥的同志就咬紧牙顶着;有的同志滑到河里了,架桥的同志就赶紧把他扶上去。
(4)因为要想消灭敌人,就必须渡过这条河,而河里没有桥,又找不到架桥的器材。
【解析】【分析】
(1)要求学生结合课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奉命:
接受使命,遵守命令。
迅速:
很快。
(2)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中表示人物动作的词语的掌握。
文章画横线的句子中表示人物动作的词语:
跳、扛。
(3)本题考查学生对排比句的掌握和运用。
文中的排比句:
有的同志滑倒了,架桥的同志就用头把他顶住;有的战士踩着架桥同志的肩膀了,架桥的同志就咬紧牙顶着;有的同志滑到河里了,架桥的同志就赶紧把他扶上去。
(4)本题考查学生对重点句子的理解。
战士们要“人身当桥腿,木梯当桥面”是因为要想消灭敌人,就必须渡过这条河,而河里没有桥,又找不到架桥的器材。
【点评】
(1)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中重点词语的理解。
熟读课文,根据词语所在具体语境来理解它的含义。
(2)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中表示人物动作的词语的掌握。
(3)本题考查学生对排比句的掌握和运用。
(4)本题考查学生对重点句子的理解。
4.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①皮鞋匠静静地听着。
②他好像面对着大海,月亮正从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来。
③微波粼粼的海面上,霎时间洒遍了银光。
④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
⑤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
⑥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个连一个朝着岸边涌过来……⑦皮鞋匠看看妹妹,月光正照在她那恬静的脸上,照着她睁得大大的眼睛。
⑧她仿佛也看到了,看到了她从来没有看到过的景象,月光照耀下的波涛汹涌的大海。
(1)第二段文字向我们展现了哪三幅画面?
(2)第二自然段的语句,哪些是描写实实在在事物的,哪些是描写由事物引起的联想的。
(填序号)
实实在在存在的事物________
事物引起的联想________
(3)第二自然段中,第②③描写了音乐节奏________,第④句表现了乐声________,第⑤⑥句描写表现了乐声________。
A.气势逐渐增强B.轻柔舒缓C.高昂激越
【答案】
(1)月亮升起,海面平静;月亮升高,穿过微云;月光照耀,风起浪涌
(2)①⑦
;②③④⑤⑥
(3)B
;A
;C
【解析】【分析】
(1)考查的是本为准说的是哪三幅画,
(2)考查的是描写的食物都是什么。
(3)考查的是音乐的表现方式。
本题涉及课文的理解,包括课文脉络、作者的思想感情以及重点句子的理解等,在认真领会课文中作者的感情,就会不难填出正确答案。
【点评】对于课文内容的掌握,都是基于读懂课文的基础之上,学生要借助资料等,将课文读懂,才能进行进一步的理解。
5.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________
1928年2月,夏明翰同志被捕了。
审讯室内,敌人的审问开始了。
“你多大年岁?
”“我是共产党员,共产党万岁!
”“你老家在哪儿?
”“革命者四海为家!
”敌人被弄得慌了手脚,又问:
“你信仰什么?
”“共产党人不信神,不信鬼,信仰马克思主义!
”敌人企图从夏明翰口里得到一点情报的梦想破灭了。
敌人用各种手段没能使夏明翰屈服,最后决定杀害他。
2月9日清晨,白色恐怖笼罩江城。
夏明翰同志告别狱中难友,________地走向刑场。
刑场上,夏明翰________,深情地望着祖国大地,望着他熟悉的、印满他战斗足迹的武汉三镇。
行刑官走过来问他还有什么话要讲。
夏明翰大声说:
“有!
给我纸和笔!
”他用带着手铐的手,饱蘸着浓墨,不,饱蘸着自己满腔热血,在雪白的纸上写下了“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
”这首________的就义诗。
写完,他将笔一甩,厉声喝道:
“开枪吧!
”
枪声响了。
党的好战士,人民的好儿子夏明翰同志为革命英勇地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1)给短文加一个合适的题目,填在横线上。
(2)将下列三个词语填写在文中最恰当的地方。
①夏明翰同志告别狱中难友,________地走向刑场。
②刑场上,夏明翰________,深情地望着祖国大地,望着他熟悉的、印满他战斗足迹的武汉三镇。
③这首________的就义诗。
写完,他将笔一甩,厉声喝道:
“开枪吧!
”
A.从容不迫 B.正气凛然 C.昂首挺立
(3)“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
”这句诗的含义是________。
【答案】
(1)人民的好儿子夏明翰
(2)C;A;B
(3)杀了夏明翰一个人,还会有千千万万个追求真理、视死如归的仁人志士来完成未竞的革命事业。
【解析】【分析】
(1)考查拟定标题。
阅读短文,梳理段落,就可以概括出短文的主要内容,再进一步提炼标题。
(2)本题考查词语的运用。
学生要明确词语的意思,在具体语境中正确使用词语。
使词语在句中表达更准确,简洁,要和句子所表达的感情色彩相一致。
(3)考查理解诗句意思的能力。
要结合语境来理解“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
”这句诗的含义是杀了夏明翰一个人,还会有千千万万个追求真理、视死如归的仁人志士来完成未竞的革命事业。
【点评】
(1)此题主要考查提炼文章标题的能力。
(2)做好本题学生要在学习过程中认真阅读,多积累课文中以及课外的词语和意思,学会恰当的使用。
(3)此题考查理解诗句意思的能力。
6.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屋子里没有生炉子,又潮湿又阴冷。
桑娜举起马灯,想看看病人在什么地方。
首先投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六年级 上册 阅读 短文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