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一单元分层检测11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能力提升 Word.docx
- 文档编号:23326638
- 上传时间:2023-05-16
- 格式:DOCX
- 页数:15
- 大小:106.50KB
学年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一单元分层检测11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能力提升 Word.docx
《学年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一单元分层检测11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能力提升 Word.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一单元分层检测11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能力提升 Word.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年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一单元分层检测11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能力提升Word
第四单元检测
(能力提升)
1、1854年,英国外交大臣致函英国驻华公使,认为“新的贸易市场尚待扩展”;1856年,法同外长对法国驻华代办强调了“商业关系的推广”。
据此可知,英法的根本目的是()
A.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
B.希望加大对华资本输出
C.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
D.迫使中国开放更多通商口岸
2、1860年,英法联军占领北京后,美国在军事上没有过多行动,在谈判涉及的惩凶、赔款等问题上,为取得清政府好感以便发展美国在华的商业贸易利益,其态度又与其他列强有所不同。
这反映了美国( )
A.国力强大不屑于炫耀武力
B.与英国侵华存在本质差别
C.对华政策具有相对独立性
D.因内战正酣无力派兵远征
3、有学者认为:
“《天朝田亩制度》只是个无名氏的纸上作业……太平军后来所实行的,还是最简单的老办法——‘照旧完粮纳税’。
”这说明《天朝田亩制度》()
A.未反映农民阶级现实愿望B.是根本无法实现的空想
C.顺应了近代化的发展要求D.揭示近代民主革命任务
4、下图是近代某一次重要战役示意图,对此战役叙述正确的是()
A.战役结束后清舰队全军覆没 B.清朝军民反割台斗争的关键战役
C.清军将领邓世昌于此役壮烈殉国 D.战役发生于清军运兵朝鲜途中
5、—场甲午战争改变了中国历史走向。
稍后的中国,循序渐进的洋务新政就此终止。
自1895年算起,至1915年袁世凯“帝制自为”,在二十年时间里中国走过了西方国家诸如法国差不多两百年的历史。
这种剧烈的变化反映了()
A.甲午战败宣告洋务运动的破产
B.甲午战败引发中国人的政治激进
C.近代中国社会变革速度超过西方
D.革命成为社会变革唯一的主旋律
6、下图是八国联军发行的宣传进攻中国的政治明信片,据图可知()
A.中国开始出现瓜分狂潮 B.列强采取分而治之政策
C.列强侵华出现暂时同盟 D.中国抵抗意识逐渐丧失
7、1861年,清政府设立总理衙门;19世纪70年代,清政府在英国设立使馆;1901年,清政府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
这反映了晚清()
A.重获国家之独立B.与列强和平相处C.外交迈向近代化D.对世界全面开放
8、1899年《万同公报》报道称:
“不谓今年五、六月间,山东各处开立匪场……上奉太后密旨,下遵毓贤命令,兴大清,灭洋教。
”这反映出当时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
A.中华民族与帝国主义的矛盾
B.人民大众与专制清政府的矛盾
C.清政府与帝国主义列强的矛盾
D.中国农民和外国传教士的矛盾
9、中国同盟会成立后,“从此革命风潮一日千丈,其进步之速,有出人意表者矣”。
这说明中国同盟会的成立()
A.推动了各个革命团体的“百家争鸣”B.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C.推动了资产阶级革命形势的日益高涨D.使工农运动风起云涌
10、立宪派在三次国会请愿失败后,对清政府逐渐失望。
武昌起义后,一些立宪派人士参加了革命(如上海);湖南、山西、江西、贵州、浙江、江苏、广西、安徽、广东、福建、四川及山东等省的立宪派,则劝说督抚或其他官员宣布脱离清朝中央政府,成立拥护共和的军政府。
这些现象()
A.使资产阶级革命派掌握地方政权
B.加速了清朝统治的土崩瓦解
C.说明辛亥革命具有广泛群众基础
D.说明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11、《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特别规定实行责任内阁制,内阁总理由议会的多数党产生。
内阁总理可以驳回总统的意见,总统颁布命令须由总理副署才能生效。
这可能存在的不足是( )
A.因人设法违反了宪政的本意
B.总理制约总统各国没有先例
C.两者牵制无法体现三权分立
D.人民主权却无人民真正参与
12、孙中山在《制定〈建国大纲〉宣言》中指出:
“辛亥之役,汲汲于制定临时约法,以为可以奠民国之基础,而不知乃适得其反……大多数人民……闻有毁法者不加怒,闻有护法者亦不加喜。
”这表明()
A.辛亥革命改变了中国半殖民地性质
B.人民不支持辛亥革命及其宪法
C.《临时约法》制定得太过仓促
D.社会变革缺乏相应的群众基础
13、五四运动后,出现了社会主义是否适合中国国情的争论,有人反对走俄国式的道路,认为救中国只有一条路,就是“增加富力”,发展实业;还有人主张“采用劳农主义的直接行动,达到社会革命的目的”。
这场争论 ( )
A.确定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
B.使思想界认清了欧美的社会制度
C.在思想上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条件
D.消除了知识分子在救亡图存方式上的分歧
14、1926年,毛泽东在向国民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汇报工作时指出,国民党的宣传工作特别重视城市而忽略了农村。
他断言,只有把农民的潜力发挥出来,革命党才能获得战胜帝国主义的力量。
这反映出毛泽东()
A.致力于巩固革命统一战线成果
B.把革命工作的重心转移至农村
C.坚持建立无产阶级的革命武装
D.肯定了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
15、从1930年9月到1931年3月,在湘鄂赣革命根据地,参加红军的翻身农民有3万多人。
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黄安七里坪的一个招兵站,一天就招收800名农民入伍。
这些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根据地土地革命的开展
B.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创建
C.北伐战争的顺利推进
D.中央红军实行战略转移
16、1927年,一位国民党领导人说:
“现在可有一种危险,是国民党差不多专做上层的工作,中央党部、国民政府都是国民党的同志多。
至于下层的民众运动,国民党员参加的少,共产党员参加的多,因此形成一种畸形的发展。
”由此可知,当时()
A.工农运动决定战争走向B.国民革命运动已经失败
C.国共合作存在分裂隐患D.国民党开始重视工农运动
17、1930年10月,共产国际认为中国革命“必须在暂时还不是苏区的地方,发展农民运动.发展游击战争”,中共的干部工人骨干才开始按共产国际的要求向农村地区转移。
这表明当时( )
A.中共始终以农民运动为革命的重心
B.井冈山道路得到了共产国际的认可
C.土地革命在全国各地得到广泛开展
D.中共党内关于革命道路的分歧消失
18、哈里森•索尔兹伯里在《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中说:
“(长征)不是战役,也不是胜利,它是一曲人类求生存的凯歌……一次生死攸关、征途漫漫的撤退……长征却使毛泽东及其共产党人贏得了中国。
本世纪(注:
20世纪)中没有什么比长征更令人神往和更为深远地影响世界前途的事件了。
”这表明长征( )
A.翻开中国革命的新篇章B.传播了中共革命的精神
C.改变了中国革命的性质D.对世界局势产生了重大影响
19、1945年重庆谈判后,国共双方签订了《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有学者指出这个通常被称为“双十协定”的文件并不具有“协定”的性质,其实称“会谈纪要”更为准确,这是因为()
A.国共双方都缺乏诚意B.国共实力悬殊地位不平等
C.美苏暗中支持国民党D.解放区问题没有达成共识
20、“一切都变了,这是分水岭。
……这二十几个人在这里开会,是为了正式确定长征的领导和方向的彻底改变。
……后很多人都说,这是整个中国革命史上最重大的一个事件。
”这次会议()
A.推动了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实现
B.结束了右倾机会主义的错误
C.开创“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
D.使中国共产党由幼稚走向成熟
21、有学者评论,抗战之前的近代中国是传统的、一盘散沙的、领导核心无力而且缺乏代表性的非现代化中国,而抗日战争给中国的历史带来了全新的现代性。
“全新的现代性”是指()
A.抗日战争取得了全面的胜利
B.抗战胜利促进了现代化建设
C.战争促进中国民族意识觉醒
D.抗日战争促成了全国的统一
22、晋冀鲁豫解放军在鲁西南强渡黄河后,国民党方面“对于解放军下一步究竟是东越运河、直接策应华东野战军打破国民党军的重点进攻,还是南进截断陇海路直趋徐州、粉碎蒋介石的作战计划,捉摸不定”。
解放军的“下一步”军事行动及其真实意图是( )
A.跃进大别山,开始战略反攻B.夺取徐州,准备战略决战
C.破坏陇海路,支援淮海战役D.强渡长江,迅速解放南京
2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上则因循苟且,粉饰虚张;下则蒙昧无知,鲜能远虑。
近之辱国丧师,剪藩压境,堂堂华夏,不齿于邻邦,文物冠裳,被轻于异族。
有志之士,能无抚膺!
……蚕食鲸吞,已效尤于接踵;瓜分豆剖,实堪虑于目前。
有心人不禁大声疾呼,亟拯斯民于水火,切扶大厦之将倾。
用特集会众以兴中,协贤豪而共济,抒此时艰,奠我中夏。
——《孙中山全集》第一卷
材料二 余致力于国民革命凡四十年,其目的在求中国之自由平等……现在革命尚未成功,凡我同志,务须……继续努力,以求贯彻。
……
——孙中山《遗嘱》
材料三 辛亥革命……为2132年的历史打了一个用铁和血铸成的句号。
只有漫长的历史才能称量出这个句号的真正意义和重量。
它是一条分界线。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1.根据材料一,归纳孙中山创办兴中会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孙中山“致力于国民革命”主要活动两项。
再用一条史实证明他所说的“现在革命尚未成功”。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参考给出的经济角度范例,另从政治和思想角度说明辛亥革命成为“分界线”的理由。
4.综合上述材料,并联系所学知识,简要概括孙中山伟大革命精神的内涵,至少两条。
2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一、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为中国今日之必需,本党愿为其彻底的实现而奋斗。
二、取消一切推翻国民党政权的暴动政策及赤化运动,停止以暴力没收地主土地的政策。
三、取消现在的苏维埃政府,实行民权政治,以期全国政权之统一。
四、取消红军名义及番号,改编为国民革命军,受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之统辖,并待命出动,担任抗日前线之职责。
——《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1937年)
材料二瓦窑堡会议后,中共中央加强了统一战线工作。
与此同时,从1935年冬开始,国民党方面先后在南京、上海、莫斯科秘密同共产党人商谈抗日问题。
1936年8月,中共中央发出致国民党中央委员会的信,倡议国共两党实行第二次合作。
许多国民党上层人物表示赞同停止内战、一致对外的主张。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国共两党经过反复谈判磋商,双方合作形势渐趋明朗。
——摘编自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历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的主要内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国共第二次合作得以实现的条件。
分析中国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原因。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及解析:
答案:
C
解析:
根据材料中“1854年”“新的贸易市场尚待扩展”“1856年”“商业关系的推广”等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此时期英法的根本目的是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C项正确。
A、D两项并非根本目的;当时列强的经济侵略以商品输出为主,B项错误。
2答案及解析:
答案:
C
解析:
根据“为取得清政府好感以便发展美国在华的商业贸易利益,其态度又与其他列强有所不同”可知,美国为了自身的侵略利益采取与其他列强不同的政策,说明美国对华政策具有相对独立性,故C正确;美国在军事上没有过多行动,是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A表述不恰当,排除;美国和英国侵华策略不相同,但侵略的本质是一致的,排除B;美国1861年内战开始,D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
3答案及解析:
答案:
B
解析:
4答案及解析:
答案:
D
解析:
5答案及解析:
答案:
B
解析:
材料反映了甲午战争对中国后来20年的影响,没有体现洋务运动的破产问题,故A项错误;“一场甲午战争改变了中国历史走向……西方国家诸如法国差不多两百年的历史”说明了甲午战败引发中国人的政治激进,故B项正确;“近代中国社会变革速度超过西方”和“革命成为社会变革唯一的主旋律”不符合史实,故C、D两项错误。
6答案及解析:
答案:
C
解析:
7答案及解析:
答案:
C
解析:
近代中国社会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A项错误;B项不符合史实;材料中清政府设总理衙门,在英国设使馆,设外务部等,体现了晚清政府外交逐渐走向近代化,故C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D项。
8答案及解析:
答案:
A
解析:
本题考查义和团运动。
由材料“兴大清,灭洋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所说是义和团运动,“灭洋”反映了当时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成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A项正确;B项与材料“上奉太后密旨”不符;C、D项属于主要矛盾的部分体现。
9答案及解析:
答案:
C
解析:
10答案及解析:
答案:
B
解析:
分析材料可知,武昌起义后,一些立宪派人士走向了清政府的对立面,这加速了清朝统治的土崩瓦解,B项正确;A项不符合史实;材料涉及的是立宪派与旧官僚,不能说明辛亥革命具有广泛群众基础,也无法得出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C、D项错误。
11答案及解析:
答案:
A
解析:
依据材料及《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相关所学内容可知,《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为限制袁世凯的权力,改总统制为责任内阁制,这种因总统人选的变动而变更宪法的规定,说明个人因素凌驾于法律之上,显示出立宪的随意性,削弱了宪法的权威性,对此后北洋军阀视宪法为儿戏起到了不好的示例作用。
因此A选项符合题意,正确。
B选项错误,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8世纪中期英国、法兰西第三共和国等国家实行了责任内阁制;C选项错误,三权分立体现的是立法、行政、司法三种国家权力分别由不同机关掌握,各自独立行使,相互制衡。
总统与总理的牵制体现的是行政权内部的权力制约,与三权分立政体无关;D选项内容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实行责任内阁制无关,不符合题意,错误;故正确选项为A选项。
12答案及解析:
答案:
D
解析:
本题考查辛亥革命。
A项与史实不符;材料说明人民对于《临时约法》态度漠然,并无强烈的支持或反对,可见社会变革的群众基础较为薄弱,B项错误,D项正确;C项与材料主旨不符合,排除。
13答案及解析:
答案:
C
解析:
五四运动后的这场争论会使更多的人接受社会主义,这在思想上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条件,故C项正确经过井冈山地区的革命实践,毛泽东等人探索出了一条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正确道路,即“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材料中的这场争论并没有确立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故排除A项;材料并未涉及欧美的社会制度.故排除B项;D项中“消除了”一词说法过于绝对,故排除D项。
14答案及解析:
答案:
A
解析:
结合时间信息及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了毛泽东认为要发挥农民的革命潜力,要巩固革命统一战线才能获得战胜帝国主义的力量,A项正确;革命工作的重心转移至农村在1927年创建井冈山根据地之后,B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建立无产阶级的革命武装的问题,也没涉及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问题,排除C、D项。
15答案及解析:
答案:
A
解析:
本题考查革命根据地的建设,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农民参军的积极性比较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共产党当时在根据地开展土地革命,农民获得了土地,参军的积极性高涨,A项正确,B项错误;此时北伐已经结束,C项错误;D项是1934年开始的,排除。
16答案及解析:
答案:
C
解析:
从材料可知,这种畸形的发展不利于国共团结,容易使国共合作走向分裂,故选C项,材料不能体现A项;从当时情况可以看出,国民党和共产党都在为革命工作,只是分工不同,此时国民革命并未失败,排除B项;材料并不是说国民党开始重视工农运动,而是认为这种畸形结构不合理,排除D项。
17答案及解析:
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井冈山道路。
中共在不同时期的工作重心不同,故A项错误;井冈山道路指的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材料中共产国际主张在暂时还不是苏区的地方发展农民运动,发展游击战争说明井冈山道路得到了共产国际的认可,故B项正确;C项错在“全国各地”“广泛开展”,D项错在分歧消失,故C、D两项错误。
18答案及解析:
答案:
A
解析:
本题考查长征的意义。
A项与材料“使毛泽东及其共产党人赢得了中国”相符,故A项正确;材料未体现B项所述,故B项错误;长征仍旧属于新民主主义性质的革命,故C项错误;D项与材料不符,排除。
19答案及解析:
答案:
D
解析:
在重庆谈判过程中,中国共产党为了维护战后和平,构建联合民主政府,作出了一些让步,因而不能说明国共双方都缺乏诚意,故A项错误;重庆谈判时国共实力存在一定悬殊,但这并不是“双十协定”称“会谈纪要”的原因,故B项错误;美苏对重庆谈判双方均持支持态度,故C项错误;在“双十协定”中对核心问题解放区的合法问题没有达成共识,因而不能称之为协定,故D项正确。
20答案及解析:
答案:
D
解析:
本题考查遵义会议。
分析材料可知,这次会议是1935年1月的遵义会议,遵义会议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是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D项正确;1923年中共三大推动了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实现,A项错误;1927年八七会议结束了右倾机会主义的错误,B项错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设时期,中共开创“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C项错误。
21答案及解析:
答案:
C
解析:
抗日战争是一场全民族的战争。
抗战中,中华民族强烈的民族意识以及全民抗战的规模,都是中国近代史上前所未闻的,因此抗日战争给中国的历史带来了全新的现代性,C项正确。
22答案及解析:
答案:
A
解析:
本题考查解放战争的过程,考查学生解读和获取材料信息以及知识迁移的能力。
题干有两处关键信息,一处是“晋冀鲁豫解放军在鲁西南强渡黄河”,一处是“打破国民党军的重点进攻”。
根据这些信息可知当时仍处于战略防御阶段,而下一步的军事行动就是展开战略反攻,而揭开战略反攻序幕的正是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据此分析A项正确。
B、C、D三项不符合题干材料所述的形势。
23答案及解析:
答案:
1.清政府腐败无能;民众尚未觉醒;甲午中日战争,民族危机严重;革命党人积极投身革命事业。
2.①活动:
成立兴中会;建立中国同盟会;领导辛亥革命;领导二次革命;领导护国运动;领导护法战争;创办黄埔军校。
②史实:
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没有改变。
或辛亥革命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之后,中国陷入了军阀统治的黑暗时代。
或当时中国社会仍存封建势力和帝国主义列强。
列出具体史实亦可。
3.①政治:
推翻帝制,建立共和国;颁布《临时约法》;建立政党政治、内阁制。
②思想:
民主共和观念逐渐深入人心;民主科学思想日益传播。
4.①与时俱进、开拓创新;②鞠躬尽瘁,死而后已;③顽强坚韧,永不言败;④亲力亲为,勇往直前。
解析:
24答案及解析:
答案:
(1)主要内容:
取消武装反抗国民党政权及农村土地革命的政策;承认国民党的领导地位;苏维埃政府改制;红军改编。
(2)条件:
日本帝国主义的不断侵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中共的积极争取;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国民党态度的转变。
原因:
两大战场相互依存,相互配合,共同抗敌;以闻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实现了全民族抗战;中国共产党实行全面抗战路线和正确的军事策略;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的广泛支持。
解析: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学年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一单元分层检测11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能力提升 Word 学年 历史 人教版 必修 单元 分层 检测 11 近代中国 反侵略 民主 潮流 能力 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