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高考历史复习提纲中西方近代.docx
- 文档编号:23324122
- 上传时间:2023-05-16
- 格式:DOCX
- 页数:24
- 大小:34.33KB
届高考历史复习提纲中西方近代.docx
《届高考历史复习提纲中西方近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高考历史复习提纲中西方近代.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高考历史复习提纲中西方近代
2013届高考历史复习提纲(必修三册近代部分)
一、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
1、人文主义的复兴(14-17世纪):
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
14世纪以来,欧洲资本主义萌芽,新兴资产阶级为了维护自身的经济政治利益,要求摆脱天主教会的神学思想的束缚,宣传资产阶级的思想文化。
(1)、文艺复兴:
①、指导思想(核心):
人文主义人。
文主义思想要求以“人”为中心,肯定人的价值,把人从宗教神学的束缚中解放出来。
其内涵包括:
提倡人性,反对神性,主张人生的目的是追求现世的幸福;倡导个性解放,反对盲从。
②、代表人物及其成就:
文学三杰:
薄伽丘、但丁、彼特拉克
薄伽丘——代表作是《十日谈》。
全书贯穿了人文主义思想,矛头指向天主教会,肯定人的价值与尊严,提倡人生而平等,反对封建等级观念,是欧洲第一部现实主义文学巨著。
美术三杰:
达·芬奇、米开朗琪罗、拉斐尔
③、影响:
A摧毁了教会的精神枷锁,将人们从神的统治下解放出来,是西方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B其倡导的进取精神,适应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C文艺复兴产生了近代自然科学,为科学进步和生产力的提高奠定了基础。
(2)、宗教改革
①、序幕――马丁·路德发表“九十五条论纲”
②、主张:
A因信称义B信仰的惟一依据是《圣经》③简化宗教仪式,神甫可以娶妻
③、作用:
打击了西欧的封建势力,摧毁了天主教的精神独裁,使人们的思想得到解放,发展了人文主义,新教成为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的旗帜,并对后来资产阶级革命产生了重大影响;促进了西欧各国民族文化和教育事业的发展;促进新兴的民族国家的发展。
★【宗教改革时期的人文主义含义】
宗教改革时期的人文主义与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基本思想是相通的,只不过它侧重宗教领域的思想。
宗教改革时期的人文主义主要是指反对天主教会的宗教特权,提倡人的个性解放,使人们从罗马天主教会的宗教枷锁中解脱出来,获得更多的个人自由。
2、人文主义的发展(17-18世纪):
启蒙运动
(1)背景:
①、资本主义经济进一步发展,封建专制统治成为其发展的障碍。
②、自然科学的发展,为启蒙运动提供了思想武器。
③、文艺复兴运动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2)代表人物:
孟德斯鸠、伏尔泰、罗梭、康德的主要观点
伏尔泰:
抨击天主教会,反对君主专制,倡导君主立宪,提倡“天赋人权”“自由、平等”是启蒙运动的领袖。
孟德斯鸠:
明确指出立法权、司法权和行政权三权分立的原则;其思想核心是三权间“制约和平衡”,互相独立,互相监督。
代表作是《论法的精神》。
卢梭:
否定封建王权,倡导“社会契约”论和“人民主权”说,重视公共意志。
代表作是《社会
契约论》。
康德:
提出“人非工具”的观点,宣扬科学和理性,倡导尊重他人,确立了人类的主体地位。
代表作《纯粹理性批判》。
(3)、启蒙运动对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是17~18世纪西欧资产阶级以理性主义为武器反对封建专制的第二次思想解放运动。
进一步要求呼唤理性的阳光;批判专制主义、教权主义和封建特权;追求政治民主、权力平等和个人自由。
(4)启蒙运动的社会影响
①、破除了人们对天主教会和封建统治的迷信,解放了人们思想,人的权利进一步得到尊重,自由、平等思想日益深入人心;
②、为法国大革命作了充分的思想动员;为欧洲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思想和理论准备。
【启蒙思想家主张的相似点】都反对君主专制,否定教权主义,提倡民主政治、自由平等
【启蒙运动的主要内容】
①、启蒙思想的核心是理性,所谓理性是指人自己思考、判断和理解事物的能力,而不依赖天意或神的旨意。
主要内容是理性、民主、平等、科学。
②、启蒙思想家主要把教权主义和专制主义作为其批判的目标,主张消灭专制王权、贵族特权和等级制度,实现所追求的政治民主、权利平等和个人自由。
③、启蒙思想的最大特点是崇尚理性,其实质是批判封建制度,对新社会提出设想。
【启蒙运动对人文主义的发展】启蒙运动倡导理性批判,承认人的理性而否定神的意志,实际上否定了王权和教权。
它把反封建、反宗教神学的斗争推进到反对封建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理性王国”,按照资产阶级利益构建政治制度的高度,比文艺复兴更为彻底,更具鲜明的政治革命性质。
二、新航路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发展
1、新航路开辟
(1)、概况
迪亚士
1487
葡萄牙
沿非洲西海岸向南
好望角
达伽玛
1497
葡萄牙
沿迪亚士航路继续前行,由大西洋进入印度洋
印度
哥伦布
1492
西班牙王室支持(意大利人)
横渡大西洋
美洲
麦哲伦
1519-1522
西班牙王室支持
环球航行,横渡太平洋、印度洋
(2)、原因:
经济根源:
西欧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社会原因:
寻金热的兴起
直接原因:
奥斯曼土耳其控制了东西方之间的商路
客观条件:
欧洲航海、造船,地理知识的进步。
宗教因素:
热衷传播天主教
(3)、对世界市场形成的意义:
新航路的开辟,结束了世界各地相互孤立的状况,各地的文明发生接触与碰撞,日益连成一个整体.通过这些航路,地区性的贸易开始向世界性的贸易扩展,从此,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
2、西欧列强的殖民扩张
(1)、荷兰殖民扩张的史实:
摆脱西班牙的统治,赢得独立;其后因商业发达,被称为“海上马车夫”,并走上殖民扩张的道路;方式:
建立西印度和东印度等垄断性的贸易公司;袭击葡萄牙和西班牙往返于殖民地的船只;积极探索新的航路。
(2)、英国殖民扩张的史实:
16世纪末,打败西班牙的无敌舰队,使其失去海上霸主地位;建立垄断性的贸易公司东印度公司;手工业发达为海外殖民活动奠定了物质基础;通过三次对荷兰的战争的胜利夺取了海上殖民霸权;英法七年战争后,最终确立了世界殖民霸权,18世纪成为最大的“日不落帝国”。
(3)、殖民扩张与掠夺是资本主义列强建立世界市场的主要途径:
随着殖民扩张的进行,资本主义的世界市场进一步扩大,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地方被纳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当中。
3、两次工业革命
【第一次工业革命中出现的新兴行业】棉纺织业、机器制造业、交通运输业
【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出现的新兴行业】电力工业、电气产品制造业、石油工业、汽车工业等
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
时间
1764——19世纪中期(英)
1870——20世纪初
原因
政治前提:
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劳动力:
圈地运动使农民成为雇佣劳动力:
对黄金的需求。
资金:
殖民掠夺。
海外贸易
技术:
手工工场技术积累
直接:
市场需求的扩大
政治资产阶级统治在世界范围内确立
物质第一次工业革命
市场世界市场形成
直接科学技术的进步
重要
发明
1764珍妮纺纱机、1785瓦特改良蒸汽机、1807富尔顿轮船、1814年斯蒂芬孙火车
1866西门子发电机、美国爱迪生电灯、电影、贝尔电话、内燃机(汽车飞机)、化工技术(石油)等
特点
发明来自:
工匠经验,科技尚未真正结合;发明大多数来自英国国;以轻工业为主;
科学和技术紧密结合,科技在推动生产发展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几个资本主义国家同时进行;
工业结构:
重工业为主;
有些国家,如德、日,一二两次工业革命同时进行。
对世界市场影响
①大幅度提高了社会生产力,使欧美资产阶级确立了对世界的统治;同时客观上传播了先进的思想和生产方式,改变了世界的面貌。
②引起资本主义社会的结构变化:
迅速壮大了工业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力量,两大对立阶级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斗争不断;
③促使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①推动生产力的巨大发展;
②生产和资本高度集中,形成垄断;
③世界市场得到进一步发展,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确立。
八、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和发展
【代议制的概念】代议制是由选举产生的代表民意的机关来行使国家权力的制度。
代议制是资产阶级取得革命胜利、夺取政权之后正式确立起来的。
它的基本特征是:
由通过普选产生的议员组成议会,形式上代表民意行使国家权力;议会议决事项均由议员共同讨论并经多数通过;议会享有立法权、财政权和行政监督权。
代议制是一种间接民主形式,选举制是它的基础。
选举人的资格、选区的划分、提出候选人的方法、投票和选票计算的方式等,是衡量代议制是否符合民主原则的重要因素
1、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1)、《权利法案》的制定: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结束后,1689年《权利法案》以明确的条文,限制国王的权力,约束国王的作为。
将议会所拥有的“自由”和权力用法律的形式加以肯定。
它大大削弱了国王的权力,而使议会治理国家的权力增强。
随着议会的不断立法,议会的权力日益超过国王的权力,国王逐渐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英国的君主立宪制确立起来。
(2)、责任内阁制的形成:
1720年,责任内阁制正式形成,华尔波尔成为英国第一任首相。
内阁名以上对国王负责,实际上对议会负责。
内阁首脑是首相,由获得执政地位的议会多数党领袖出任首相。
首相是政府首脑,掌握行政权,有权提名内阁成员,决定国家重要政策。
内阁成员是政府各部大臣,集体负责,与首相共进退。
如果议会对政府不信任,内阁就要垮台,或者首相可以解散议会,重新选举。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
①、以责任内阁制为核心;国王是“统而不治”的虚君;以代议制为基础,议会掌握国家主权。
②、1832年议会改革法案使更多的新兴工业资产阶级进入议会。
以后经过多次改革,选民的范围不断扩大,确保了资产阶级民主政体的稳定和资本主义经济和迅速发展。
2、美国共和制的确立:
1787年宪法
(1)体现的原则:
①、中央集权原则:
国家主权属于联邦
②、三权分立原则:
立法、行政、司法相互独立,相互制约
③、民主原则:
总统和议员由选民选举产生。
(2)1787年宪法评价:
积极:
①、使美国建立起联邦制国家。
进一步巩固了独立战争的成果。
②、可以有效防止专制独裁的出现,保持政局的稳定,从根本上否定了封建专制,促进了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③、是世界上第一部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成文宪法,为世界资本主义民主制度的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消极:
①、保障人权的《权利法案》是几年后才补充进去宪法的。
②、承认黑人奴隶制和黑奴贸易,
③、妇女、印第安人、黑人奴隶的选举权被剥夺
3、法国共和制和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1)、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参议院和众议院组成的两院制议会拥有立法权;总统由议会联席会议选出,掌握行政大权,总统对议会负责。
议会中拥有多数席位的政党(或政党联盟)组成内阁。
(2)《德意志帝国宪法》:
德意志帝国皇帝作为国家元首,拥有宣战、媾和、召集或解散议会的权力,皇帝统帅全国军队,任命政府主要官员;宰相是政府首脑,由皇帝任命,对皇帝负责;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组成的两院制议会是立法机构,联邦议会权力巨大,帝国议会权力较小,任何法律必须得到联邦议会和皇帝同意才能生效。
总之,德国皇帝拥有绝对的实权。
【补充:
分析资产阶级代议制在西方政治发展中的作用】资产阶级代议制度是19世纪70年代,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通过革命战争或和平改革制定了宪法,设立了议会,确立了资产阶级代议制。
1、资产阶级代议制特征:
①、议会形式上是代表民意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议会由议员组成,议员是普选产生,议会享有立法权、财政权和行政监督权,议会制是一种间接的民主形式。
②、一般都实行三权分立和权力制衡的原则。
③、都实行资产阶级政党政治。
2、作用:
资产阶级代议制体现了资产阶级的意志,从法律上巩固了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的成果。
代议制否定了封建君主专制政体,调节、缓和了矛盾,稳定了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统治秩序。
代议制作为人类文明的成果,在推动世界民主化进程中具有极其重大的进步作用和历史意义。
三、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诞生和国际工人运动
1、《共产党宣言》和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1)、《共产党宣言》的主要内容
①、第一次较为系统地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指出无产阶级只有通过同资产阶级的坚决斗争,才能获得自身解放。
②、阐明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指出资本主义制度取代封建制度的进步作用。
同时指出,资本主义必将被共产主义所取代。
③、进一步揭示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即用暴力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无产阶级专政,进而建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
它还号召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同资产阶级进行斗争。
(2)、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重大意义:
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问世,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从此,无产阶级进行斗争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社会主义运动更加蓬勃地发展起来。
2、巴黎公社
(1)、巴黎公社的成立:
1870年,普法战争战败,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建立,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对外投降,对内镇压,在这特殊的历史时刻,巴黎人民自发的组织武装起义,试图建立工人阶级政权。
1871年,3月28日,巴黎公社成立。
(2)、革命措施:
政治:
废除资产阶级国家机器,代之以无产阶级的政权,公职人员由人民选举产生,受人民监督;
经济:
没收逃亡资本家工厂,由工人合作社管理,实行8小时工作制等。
(3)、经验教训:
巴黎公社是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一次尝试。
丰富了马克思关于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学说。
教训:
公社失败的主要原因是缺乏一个以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起来的革命政党的正确领导。
以致在公社成立后不可避免地在重大政策和策略上犯了严重错误,结果导致公社的最后失败。
公社失败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缺乏工农联盟,没有争取到广大农民的支持。
四、近代世界的科学技术
1、经典力学
(1)伽利略、牛顿对经典力学建立所做的贡献
伽利略:
自由落体定律,为经典力学奠定基础;制造望远镜发现很多天体。
他的实验发现及科学研究方法,标志着物理学的真正开端。
牛顿:
物体运动三大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等,是人类认识自然规律在历史上的第一次理论性概括和总结。
它形成了以实验为基础、以数学为表达形式的牛顿力学体系,即经典力学体系。
(2)经典力学在近代自认科学理论发展中的历史地位。
经典力学体系的建立标志着近代科学的形成,促进了两次工业革命的出现。
2、生物进化论
(1)内容:
一切生物都经历了由低级向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发展过程。
物种不断地变异,新种产生,旧种消灭;生物界现存的物种具有共同的原始起源,彼此间有一定的血缘关系;不同物种的变异是“自然选择”的结果,生存竞争和自然选择是自然界的规律。
(2)意义:
挑战了封建神学,否定了神创说,促进了人类认识的飞跃;把发展变化思想引入生物界,开创了生物科学发展的新时代;为马克思主义理论提供了自然史基础;对处于国家危亡时期的中国思想界也产生巨大震动。
3、蒸汽机的发明和电气技术的应用
(1)蒸汽机的发明和电气技术的应用
蒸汽机:
1785年,瓦特改良的万能蒸汽机投入工厂使用,很快得到推广。
蒸汽机是工业革命时期最伟大的发明,标志人类进入了“蒸汽时代”。
之后,蒸汽轮船、火车相机出现,方便了人们的交往,经济、文化联系日益紧密。
电气技术:
1831年,英国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1688德国西门子制成发电机、后来比利时格拉姆发明电动机,点成为继蒸汽机后的一种新能源。
电灯。
电话、电车、无线电报、电影等纷纷出现,人类进入“电气时代”。
(2)科技进步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生产力大幅度提高。
蒸汽机发明以后,工业革命轰轰烈烈开展,蒸汽时代到来;电气技术的应用,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电气时代”到来。
社会结构和世界形势发生变化。
资产阶级实力壮大,确立了对世界的统治。
信息交流和交通运输的便捷,使世界日益成为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
使人们的生活丰富多彩,城市化进程加快。
科学技术的进步推动了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生产力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终极动力。
十一、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1、1840年到1900年间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
(1)鸦片战争和中英《南京条约》
英国的鸦片走私:
①在中英对外贸易中,中国处于出超地位。
②英国为了扭转对华贸易的逆差,向中国走私鸦片。
③工业革命后,英国急需打开中国市场,使中国成为他原料产地和商品倾销市场。
中国的禁烟运动:
①原因:
鸦片输入严重危害了清朝统治。
②林则徐禁烟的措施:
整顿海防、缉拿烟贩、收缴鸦片、虎门销烟。
③对虎门销烟的评价:
是中国禁烟运动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国侵略的坚
强决心。
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
为了打开中国市场,掠夺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
经过:
①爆发:
1840年,英国舰队封锁珠江口。
②1841年,英军侵占广东香港岛。
③中国军民奋起抵抗,广州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显示了中国人民反抗侵略的精神。
④1842年8月,英国军舰到南京下关,清政府屈服求和,鸦片战争结束。
鸦片战争的影响: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中英《南京条约》的内容:
①割香港岛给英国;②赔款2100万银元;③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④中国海关收取英商进出口货物的关税税率要与英方商定。
(2)第二次鸦片战争
根本原因:
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经过:
①1856年爆发;②1858年,攻占天津,签订《天津条约》;③1860年,英法联军焚毁了圆明园,占领北京,年签订了《北京条约》
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影响:
中国丧失了大片领土和主权使,中外反动势力公开勾结;外国侵略势力扩张到沿海各省,并伸向内地,中国社会半殖民半封建社会的程度加深。
(3)中日甲午战争和《马关条约》
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背景:
①根本原因:
日本明治维新后,大力发展资本主义,但国内市场狭小,希望从战争中寻找出路。
②欧美列强持纵容态度。
③朝鲜东学党起义,成为导火线。
④清政府寄希望于列强的调停,不认真备战。
甲午中日战争的经过:
①爆发:
丰岛海战。
②平壤战役,
③黄海战役,
④辽东战役(旅顺大屠杀)
⑤威海战役,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马关条约》的内容:
一、割澎湖列岛、辽东半岛、台湾及其附属岛屿给日本。
二、赔偿日军军费二亿两百银。
三、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日本轮船可沿内河驶入以上各口。
四、允许日本在中国通商口岸设厂,产品运销内地免受内地税。
影响:
《马关条约》反映了帝国主义资本输出、分割世界的要求。
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的侵略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中国社会半殖民地程度大大加深了
(4)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和《辛丑条约》
1900年,为镇压义和团,八国组成联军,从天津向北京进犯。
1901年,清政府与英、俄、德等11国签订了《辛丑条约》。
内容:
①清政府赔偿白银4.5亿两,分39年还清,本息共计9.8亿两。
②划定东郊民巷为“使馆界”,界内不允许中国人居住。
③拆除北京至大沽的炮台,准许外国在北京至山海关铁路沿线驻军。
④禁止人民的反帝运动。
⑤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居六部之首。
⑥修订商约。
影响:
清政府彻底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第4条最能说明这一点)。
该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统治秩序完全确立,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成了。
2、1840年到1900年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
(1)三元里人民抗英——显示了中国人民的反侵略精神
(2)黄海海战——邓世昌等爱国将领。
(3)台湾人民的反割台斗争——显示了台湾人民维护祖国领土完整的意志和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4)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显示了中国人民的巨大力量,粉碎了列强瓜分中国的企图。
3、侵华日军的罪行和中国军民的抗日斗争
(1)九一八事变——1931年9月18日,日军发动了“九一八事变”,由于蒋介石实行不抵抗政策,东北三省全部沦为日本帝国主义的殖民地。
(2)七七事变——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又称“七七事变”,成为全国抗日战争的开端。
(3)南京大屠杀——30多万同胞遇难
(4)日军的细菌战和毒气战——731部队
(5)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
(6)正面战场的抗战
日军妄图在三个月内灭亡中国,国民政府在正面战争组织了淞沪、太原、徐州、武汉等多次会战。
凇沪会战:
为了迫使国民政府投降,8月13日,日军大举进攻上海,威胁南京,史称“八一三事变”。
凇
沪会战粉碎了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的狂妄计划。
太原会战:
林彪率领八路军一一五师取得了平型关大捷,这是抗战以来的首次大捷。
徐州会战:
李宗仁取得了台儿庄大捷,这是抗战以来取得的最大胜利。
由于国民政府单纯依靠政府和军队的片面抗战路线,抗战初期,中国失去了华北、华中和华南大片领土。
(7)敌后抗日斗争
1937年,中共制定了动员全民族一切力量,争取抗战胜利的人民战争路线,即全面抗战路线。
国共合作实现后,八路军、新四军挺进敌后,开展独立自主的游击战,建立抗日根据地。
陕甘宁边区是抗日根据地的指挥中枢和总后方,延安是中共中央所在地。
1940年下半年,在华北的敌后战场,发动了百团大战,指挥者彭德怀,是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一次大规模战役。
中共领导的敌后抗日根据地成为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和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前夕,1945年,中共在延安召开了七大,大会提出党的任务是打败日本侵略者,建立新民主主义国家。
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大会为争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作了重要准备。
(8)抗日战争的胜利及其历史地位
胜利:
1945年8月15日,日本政府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2日,正式签署投降书,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结束。
意义:
中国人民一百多年来第一次取得的反对帝国主义斗争的完全胜利。
大大增强了中国人民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为世界发法西斯战争做出了重要贡献。
中国国际地位得到提高。
五、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1、太平天国运动
(1)定都天京——1853年,正式建立起与清政府对峙的政权
(2)《天朝田亩制度》
①、内容:
土地分配:
根据“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和“无处不均匀”的原则,以户为单位,不论男女,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
产品分配:
根据“天下人人不受私,物物归上主”的原则,每户留足口粮,其余归圣库。
②、目的:
要建立“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
③、评价:
性质:
是太平天国的革命纲领。
进步性:
反映了农民阶级要求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强烈愿望,是几千年来农民反封建斗争思想结晶。
局限性:
平均分配土地与生产、生活资料归圣库的规定都是空想,根本无法实施。
(3)《资政新篇》1859年,洪仁玕提出。
具有鲜明的资本主义色彩,是先进的中国人最早提出的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
但并未真正实行。
(4)太平天国的失败
失败:
由于农民阶级自身局限性,定都天京后出现天京变乱,太平天国由盛转衰。
在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下,1864年,天京失陷,太平天国运动失败。
作用:
太平天国是中国几千年农民战争的最高峰;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是中国人向西方学习资本主义的最早探索;对后来的民主革命有重要影响。
局限性:
阶级、时代局限。
2、辛亥革命
(1)中国同盟会的成立
1905年,孙中山等在东京成立了中国第一个全国性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同盟会。
它有一个十六字政治纲领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它的机关刊物是:
《民报》。
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把同盟会的政治纲领阐发为三民主义。
(2)武昌起义1911年10月10日,起义爆发。
成功以后,成立了湖北军政府
(3)中华民国的建立:
1912年1月1日,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孙中山任临时大总统,国旗为五色旗,改用公历,以中华民国纪元,定都南京。
(4)《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912年3月
内容:
规定国家主权属于国民全体,实行三权分立和责任内阁制等。
性质:
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
意义:
具有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
(5)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①、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政体,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考 历史 复习 提纲 中西方 近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