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学重点2.docx
- 文档编号:23323559
- 上传时间:2023-05-16
- 格式:DOCX
- 页数:38
- 大小:619.21KB
宏观经济学重点2.docx
《宏观经济学重点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宏观经济学重点2.docx(3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宏观经济学重点2
第十八章失业与通货膨胀
一、通货膨胀及其衡量指标
1.通货膨胀定义:
通货膨胀:
在信用货币制度下,流通中的货币超过经济所需要的数量而引起的货币贬值和价格水平全面、持续上涨的经济现象。
注意!
物价上升是物价总水平的上升,不是一种或几种。
是持续一定时期的上升,不是一时的上升。
具有相当程度的上升,1-2%为物价稳定。
通货膨胀的衡量:
CPI、PPI、GDP折算指数
2.衡量通货膨胀的指标
衡量通货膨胀的指标是价格(物价)指数。
价格指数:
表明某些商品或劳务的价格从一个时期到下一个时期变动程度的指数。
价格指数一般用加权平均数计算,权数的大小根据商品在总支出中所占的比例确定。
筛选原则:
①与社会生产和人民生活关系密切;②销售数量(金额)大;
③市场供应保持稳定;④价格变动趋势有代表性;
⑤所选的代表规格品之间差异大。
计算价格指数的一般公式:
价格指数=(∑Ptqt)/(∑P0qt)
有三种价格指数:
(1)消费价格指数(ConsumerPriceIndex,CPI)又称零售物价指数或生活费用指数,是衡量各个时期居民个人消费的商品和劳务零售价格变化的指标。
(2)生产者价格指数(ProducerPriceIndex,PPI)是对给定的一组商品成本的度量。
它包括原材料和中间产品。
(3)国内生产总值价格折算指数(GDP折算数)衡量各个时期一切商品和劳务变化的指标。
例1:
如果1993年某国普通家庭每个月购买一组商品的费用为857元,1997年购买同样一组商品的费用为1174元,则该国1997年消费物价指数?
解:
CPI1997=(1174/857)×100=137
例2:
上例中,如果在1980年相同的一组商品费用为412元,以1993年为基期,则1980年消费价格指数为多少?
解:
CPI1980=(412/857)×100=48
通货膨胀率:
从一个时期到另一个时期价格水平变动的百分比。
用公式表示:
πt=(Pt-Pt-1)/Pt-1
例3:
若价格水平1950年为54,1960年为69,1970年为92,1980年为178,则60年、70年和80年的通货膨胀率各为多少?
解:
各年代的通货膨胀率为:
π60=(P1960-P1950)/P1950=(69-54)/54=27.8%
π70=(P1970-P1960)/P1960=(92-69)/69=33.3%
π80=(P1980-P1970)/P1970=(178-92)/92=93.5%
二、通货膨胀的分类
1.按价格上升的速度分类
温和的通货膨胀:
每年物价上升比例在10%以内。
奔腾的通货膨胀:
年通货膨胀率在10-100%以内。
超级通货膨胀:
通货膨胀率在100%以上。
2.按照对价格影响的差别分类
平衡的通货膨胀:
每种商品的价格都按相同的比例上升。
包括工资率、租金、利率等。
非平衡的通货膨胀:
各种商品价格上升的比例并不完全相同。
3.按照对价格的预期程度分类
未预期到的通货膨胀:
价格上升的速度超出人们的预料或者根本没想到价格会上涨的问题。
预期到的通货膨胀:
与人们预期的价格上涨幅度相同。
这种通货膨胀具有自我维持的特点,有时又被称为惯性的通货膨胀。
4.按照通货膨胀产生的原因分类
财政赤字型通货膨胀:
主要由于财政出现巨额赤字,导致货币贬值,引起通货膨胀。
银行信贷型通货膨胀:
主要由于银行信贷规模过大,货币发行过多,货币超经济发行引起货币贬值,造成通货膨胀。
结构调整型通货膨胀:
主要由于经济结构不合理,特别是价格结构不合理造成的。
经济过热型通货膨胀:
主要由于发展中国家急于改变落后状况,经济发展过热引起的通货膨胀,表现为投资和消费双膨胀。
外债型通货膨胀:
主要由于外债负担过重,外贸逆差过大以及国际国内市场价格相差悬殊所引起的通货膨胀。
三、需求拉动通货膨胀DemandPullInflation
需求拉动通货膨胀,又称超额需求通货膨胀,指总需求超过总供给所引起的一般价格水平的持续显著的上涨。
即过多的货币追求过少的商品。
引起总需求过大的原因有两种解释:
货币主义解释,凯恩斯主义解释(通胀缺口模型)
凯恩斯认为:
当经济中实现充分就业时,表明资源已得到充分利用,这时如果总需求仍然增加,就会由于过度总需求的存在而引起通货膨胀。
膨胀性缺口:
实际总需求大于充分就业总需求时,实际总需求与充分就业总需求之间的差额。
1)凯恩斯区域内,总需求增加,不会导致价格上涨,此时资源充足。
2)中间区域,总需求增加后,价格逐渐上涨,是由于劳动、资本等的不足,导致成本提高。
即供给瓶颈。
该区域的通货膨胀被称为瓶颈式通货膨胀。
3)古典区域,充分就业。
总需求继续增加,只会导致价格的上涨,收入不变。
四、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Cost-PushInflation
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成本通货膨胀或供给通货膨胀):
在没有超额需求的情况下,由于供给方面成本的提高所引起的一般价格水平持续和显著的上涨。
引起成本增加的原因主要有三种:
1.工资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
工资推动的通货膨胀:
不完全竞争的劳动力市场造成的过高工资所导致的一般价格水平持续和显著的上涨。
工资是成本中的主要部分。
在不完全竞争的劳动力市场上,由于强大的工会组织存在,工资不是竞争的工资,而是工会和雇主集体议价的工资,并且由于工资的增长率超过生产率的增长率,工资的提高就导致成本提高,进而导致一般价格水平上涨,即工资推动通货膨胀。
工资提高和价格上涨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工资上涨引起价格上涨,价格上涨再引起工资上涨……这样,工资提高和价格上涨形成了螺旋式的上升运动,即工资-价格螺旋。
个别部门工资上涨导致工资攀比,工资攀比引起全社会工资上涨
美国经济学家哈伯勒认为:
“有组织的劳工要求提高工资的经常威胁,这就助成了一种趋势,要走向长期的、断续的或不断的、迂回的或急促的通货膨胀。
”
2.利润推动的通货膨胀(价格推动的通货膨胀)
利润推动的通货膨胀:
垄断企业或寡头企业利用市场势力谋取过高利润所导致的一般价格水平持续和显著的上涨。
在不完全竞争的产品市场上,垄断企业和寡头企业为了追求更大的利润,可以操纵价格,把产品价格定得很高,致使价格上涨的速度超过成本增长的速度。
3.进口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
进口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
在开放经济中,由于进口原材料价格上升而引起的通货膨胀,即输入通胀。
一国通胀通过国际贸易渠道影响其他国家为输出通胀。
五、通货膨胀的再分配效应
1.通货膨胀不利于靠固定的货币收入维持生活的人
受到损失的人:
领取救济金、退休的人,白领阶层、公共雇员、靠福利和其他转移支付维持生活的人。
:
收入落后于物价水平的上升。
受益人:
靠变动收入维持生活的人。
2.通货膨胀对储蓄不利
3.通货膨胀有利于债务人不利于债权人
∵债务契约根据签约时的通货膨胀率确定名义利率,当发生了未预期到的通货膨胀之后,债务契约无法更改,实际利率下降,债务人受益,债权人受损。
∴债权人不愿发放长期贷款。
只要通货膨胀率>名义利率,则实际利率<0
实际利率=名义利率-通货膨胀率
例:
借贷的名义利率为10%,而通货膨胀率为20%,则实际利率为多少?
解:
实际利率=10%-20%=-10%
4.通货膨胀有利于雇主不利于工人
∵工资不能随通货膨胀而迅速调整,实际工资下降,利润增加,投资增加。
5.通货膨胀有利于政府不利于公众
国债发行:
国家为债务人,公众为债权人
通胀税:
通货膨胀提高了名义工资,达到纳税起征点的人增加,进入更高的纳税级次的人增加。
注意!
(1)居民是货币收入获得者、金融证券持有者和实际财产拥有者,∴许多居民是通胀受益者和受损者。
(2)通货膨胀的再分配效应是自发的。
六、通货膨胀的产出效应
通货膨胀的产出水平随价格水平的变化而变化。
1.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促进产出和就业的提高
温和的或爬行的通货膨胀对产出和就业将有扩大的效应。
总需求上升引起经济复苏引发需求拉动通货膨胀引起产品价格提高快于工资和其他资源引起企业利润上升,导致扩大生产导致失业下降引起国民收入上升
2.成本推动通货膨胀引致失业和产出下降
成本推动通货膨胀引起原来总需求所能购买的实际产品数量下降引起就业下降引起国民收入下降
3.超级通货膨胀(hyperinflation)导致经济崩溃
当出现恶性通货膨胀时,人们完全丧失对货币的信心,货币就再不能执行交换手段和储藏手段职能。
任何有理智的人不愿从事财富的生产和正当经营,而是如何把钱花出去,或进行投机活动。
各种正常的经济活动都无法进行,市场经济机制无法再正常进行,经济混乱也不可避免了。
通货膨胀的经济效应
产出效应(OutputeffectsofInflation)
需求拉上的通货膨胀使得产出增加
成本推进的通货膨胀使得产出和就业下降
极度通货膨胀使得经济崩溃
七、失业理论
失业:
指在一定年龄范围内,有工作能力,愿意工作并积极寻找工作而未能按当时通行的实际工资水平找到工作的人。
注意:
年龄规定以外的无工作者不是失业者。
丧失工作能力者不计入失业者。
在校学习的不叫失业者。
由于某种原因不愿工作或不积极寻找工作的人不计入失业者。
有些未领取失业救济的未登记注册的无工作者,没有被计入失业者。
各国对工作年龄和失业范围都有不同的规定。
衡量经济中失业状况的最基本指标是失业率。
失业率:
指失业人数占劳动力总数的百分比,公式表示为:
劳动力总数是指失业人数Nu和就业人数Ne之和。
八、自然失业
自然失业:
指由于经济中某些难以避免的原因所引起的失业,在任何动态经济中这种失业都是必然存在的。
自然失业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摩擦性失业Frictionalunemployment
摩擦性失业:
指劳动力在正常流动过程中所产生的失业。
摩擦性失业量的大小取决于劳动力流动性的大小和寻找工作所需要的时间。
由于在动态经济中,劳动力的流动是正常的,所以摩擦性失业的存在也是正常的。
2.结构性失业Structuralunemployment
结构性失业:
指因经济结构变化而发生的失业。
供求之所以会出现不一致是因为对某种劳动的需求增加,而对另一种劳动的需求减少,与此同时,供给没有迅速作出调整。
这种情况下,往往“失业与空位”并存,这是劳动力市场的结构特点造成的。
3.临时性或季节性失业
临时性或季节性失业是由于某些行业生产的时间性或季节性变动所引起的失业。
在农业、旅游业、建筑业中,这种失业最多.这些行业生产时间性或季节性是客观条件或自然条件决定的,很难改变。
4.技术性失业
技术性失业是由于技术进步所引起的失业。
经济增长过程中,技术进步的必然趋势是生产中越来越广泛地采用了资本、技术密集性技术,越来越先进的设备代替了工人的劳动,这样,对劳动力需求的相对缩小就会使失业增加。
资本品相对价格下降和劳动力价格相对上升也加剧了机器取代工人的趋势,从而也加重了这种失业。
属于这种失业的工人大都是文化技术水平低,不能适应现代化技术要求的工人。
5.求职性失业
求职性失业:
指工人不满意现有工作,离职去寻找更理想的工作所造成的失业。
劳动力市场的不同质
劳动力市场信息是不充分的
这种失业也是劳动力流动的结果,但它又不同于摩擦性失业。
因为这种劳动力的流动,不是经济中难以避免的原因引起的,而是工人自己造成的,属于自愿失业的性质。
这种失业人口中青年人占的比例最大,因为青年人往往不满现状,渴望找到更适合自己的工作。
6.古典失业
古典失业是由于工资刚性所引起的失业。
如果工资具有完全的伸缩性,则通过工资的调节就能实现人人都有工作。
但由于:
人类本性不愿使工资下降工会的存在最低工资法
由于工资刚性的存在,使部分工人无法受雇。
这种失业由古典经济学家提出,∴称古典失业。
九、奥肯定理(Okun’sLaw)
曾任美国总统约翰逊首席经济顾问的美国经济学家阿瑟·奥肯(Arther·OKun),研究了失业率变动对实际国民收入的影响,在1960年代提出了奥肯定理。
奥肯定理说明的是失业率与实际国民收入增长率之间关系的经验统计规律。
这一规律表明:
失业率每增加1%,则实际国民收入减少2.5%;反之,失业率每减少1%,则实际国民收入增加2.5%。
理解这一规律应注意:
它表明了失业率与实际国民收入增长率之间是反方向变动的关系。
失业率与实际国民收入增长率间1:
2.5的关系只是一个平均数,是根据经验统计资料得出的。
在不同时期、不同国家数字略有不同。
奥肯定理适用于没有实现充分就业的情况。
十、菲利普斯曲线:
失业与通胀之间的交替关系
价格调整曲线又被称为菲利普斯曲线。
经济学家菲利普斯用1861-1957年英国的数据,给出了工资变化率和失业率之间的一种经验性的关系:
失业率与工资上涨率具有反方向关系。
当失业率较低时,货币工资增长率较高;当失业率较高时,货币工资增长率较低。
甚至是负数。
根据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理论,货币工资增长率可以表示为通货膨胀率。
失业与通货膨胀之间存在着反方向变动关系。
菲利普斯提出以下重要观点:
1.通胀是由于工资成本推动所引起的
2.通胀与失业是交替关系,否定了凯恩斯关于失业与通胀不会并存的观点。
3.把自然失业率定义为通胀为零的失业率。
4.为政策选择提供依据。
政府并不是在任何情况下都要应付失业与通胀的,只有超过“临界点”之后才有必要采取干预的措施。
临界点(CriticalPoint):
政府对于失业率或通胀率的社会可接受程度的理解。
把失业率与通胀率加在一起,这个百分比值称为社会不安指数(thediscomfortindex)或困难指数(themiseryindex)。
可作为测量社会经济不稳定程度的综合指标。
十一、菲利普斯曲线的恶化
1.1960年代以后,菲利普斯曲线不断向右上方移动,说明应修订新的临界点。
2.菲利普斯曲线成为一条垂线,它又称为长期菲利普斯曲线。
失业率与通胀率不存在交替关系。
3.菲利普斯曲线成为一条正相关的曲线
通胀率越高,
失业越严重
第十九章国际经济的基本知识
一、里昂惕夫之谜
美国经济学家里昂惕夫1953年用投入—产出模型对美国40年代和50年代的对外贸易情况进行分析,考察了美国出口产品的资本—劳动比和美国进口替代产品中的资本—劳动比,发现美国参加国际分工是建立在劳动密集型专业分工基础之上的(即出口产品中的资本—劳动比低于进口替代产品的)。
这一结果恰与俄林的要素禀赋论相悖,引起了经济学界和国际贸易界的巨大争议。
美国出口商品和进口替代商品对国内资本和劳动力的需要量
对里昂惕夫之谜的解释:
劳动力不同质要素密集度逆转存在关税及贸易壁垒自然资源稀缺
二、倾销的基本知识
一、倾销(dumping)的含义
一国的产品以低于正常价值的价格进入另一国市场而使另一国国内有竞争能力的产业受到损害的行为即为倾销。
其构成要件:
1).产品以低于正常价值或公平价值的价格销售;
2).这种低价销售的行为给进口国产业造成损害,包括实质性损害、实质性威胁和实质性阻碍;
3).损害是由低价销售造成的,二者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二、倾销的特征
第一,倾销是一种人为的低价销售措施
第二,倾销的动机和目的具有多样性
第三,倾销是一种不公平竞争行为
第四,倾销的结果往往给进口方的经济或生产者的利益造成损害,特别是掠夺性倾销扰乱了进口方的市场经济秩序,给进口方经济带来毁灭性打击。
三、倾销的确定
如果一项产品从一国出口到另一国,其出口价格低于在该出口国正常贸易中用于消费的相同产品的可比价格(comparableprice),该出口产品即被视为倾销产品。
这里所指的“可比价格”就是有关产品在出口国销售的“正常价格’’(NormalPrice)。
出口价格低于正常价格的差额即为倾销幅度。
1、正常价格
正常价格一般是指相同产品在出口国正常贸易中用于消费时的国内销售价格。
使用出口国国内市场价格作为正常价格,必须符合以下几项条件:
(1)国内销售价格须具有代表性,即有关产品在国内市场中的销售占该产品出口的5%以上。
(2)所采用的国内销售价格应是在正常交易过程中形成的价格(即在独立交易商之间达成的价格)。
(3)不得将低于成本价销售的价格视作正常价格。
如果出口商在国内市场上的销售价低于单位生产成本加上合理的管理费、一般销售费用,这一销售不被视为正常贸易做法中的销售。
如果不存在国内销售价格或不能使用国内销售价格确定正常价格,《反倾销协议》规定可用第三国出口价格或结构价格作为正常价格。
第三国出口价格是指相同产品出口到一个合适的第三国,且其出口产品价格具有代表性的可比价格作为正常价值。
结构价格是指产品在原产地的生产成本基础上加上合理的销售费、管理费和其他费用及利润所形成的价格。
对非市场经济国家出口产品正常价格的确认,在实践中,基本上有如下几种方法:
A.替代国价格。
进口方不使用非市场经济国家的国内市场的销售价格作为正常价格,而是选择一个经济发展水平与该国相类似的属于市场经济体制的第三国生产的相似产品的成本或出售价格作为基础,以此计算正常价格。
B.结构价格。
C.相似产品在进口方的销售价格。
2.出口价格
一般情况下,以交易中的商业发票所表示的金额为准。
如无出口价格(如易货贸易)或出口价格不可靠(如出口商与进口商存在伙伴关系),则应使用被控倾销产品首次向独立商人转售的价格作为出口价格。
3.出口价格与正常价格的比较规则
这两个价格应在同一时间基础上,按同一贸易水平,以出厂价格为基准进行比较,并且还应根据每一案例的具体情况对影响价格的各种不同因素作出适当的补偿或调整。
四、反倾销措施
临时反倾销措施
价格承诺
反倾销税
初步裁定倾销成立并由此对国内产业造成损害,可以采取临时反倾销措施。
临时反倾销措施方式包括征收临时反倾销税、提供现金保证金、保函或其他形式的担保。
终局裁定确定倾销成立并由此对国内产业造成损害的,可以征收反倾销税。
反倾销税的纳税人为倾销进口产品的进口经营者。
反倾销税税额不得超过终局裁定确定的倾销幅度。
在特殊情况下也可以追溯征收。
对实施临时反倾销税的期间追溯征收的,采取多退少不补的原则。
第二十章国际经济部门的作用
一、汇率
汇率:
一国货币折算为另一国货币的比率,即用一国货币单位表示的另一国货币单位的价格。
汇率作为本国货币相对于外国货币的价格,在国际经济活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汇率的变动会直接影响净出口。
汇率会通过净出口对国内的总需求产生影响。
一个高度简化的模型
世界上只有两个国家,一个是中国,一个是加拿大;世界上只生产一种产品,玉米,人们消费玉米,用玉米作投资(作为种子),政府也用玉米支付各种支出。
如果玉米在中国的价格是每公斤1元人民币,在加拿大的价格是每公斤1加元。
那么人民币对加元的兑换率应该是?
1比1,即1元人民币兑换1加元
再假设如果玉米在中国的价格变为每公斤2元人民币,在加拿大的价格仍是每公斤1加元。
那么人民币对加元的兑换率应该是?
2比1,即2元人民币兑换1加元
反之,如果加拿大的玉米的价格上升为每公斤2加元,在中国的价格仍是每公斤1元人民币。
那么人民币对加元的兑换率应该是?
1比2,即1元人民币兑换2加元
结论:
汇率是两国间的价格水平所确定的。
一国的价格水平上升,它的货币就会贬值,反之则升值。
汇率下降表示外国货币贬值或本国货币升值;
汇率上升表示外国货币生值或本国货币贬值。
二、外汇汇率的标价方法和报价方式
用什么货币作为其它货币标价或计价的标准,这通常称之为汇率的标价方法(quotations)。
由于外汇交易市场可分为国际银行同业间的外汇“批发”交易市场和各国(地区)银行与客户的外汇“零售”交易市场两类,汇率的标价方法也有所不同。
两种标价方法直接标价法间接标价法
直接标价法(directquotation):
以本币来表示外币的价格
如$1=RMB¥8.327。
间接标价法(indirectquotation):
以外币来表示本币的价格.如在英国,英镑兑马克汇率为£1=DM2.4132。
欧元、英镑、澳元等均为间接标价法。
两种汇率的标价方法,虽然基准不同,但站在同一国家角度看,直接标价法与间接标价法是互为倒数的关系。
对A国而言,S(B/A)是直接标价,则1/S(A/B)是间接标价法。
报价:
是在一定标价方式下,外汇银行对其他银行或客户报出的愿意买入外汇和愿意卖出外汇的价格。
三、汇率制度
国际货币体系包括两大类型:
固定汇率制与浮动汇率制。
1.固定汇率制是指两国货币的比价基本固定,其波动界限规定在一定幅度之内的一种汇率制度。
它包括:
国际金本位制度下的固定汇率制度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的可调整钉住制度。
(1)国际金本位制度
一次世界大战前西方国家实行的货币制度,典型形式是金铸币本位制;
金币为无限法偿的本位货币,可以清偿一切债务;
金币可自由熔化与铸造;黄金可自由输出或输入;
国家用法令规定了每个金铸币所含纯金量(即成色与重量);
银行券作为金币的代表参与流通并与黄金自由兑换。
(2)布雷顿森林货币体系
二次世界大战后建立的以美元为中心的固定汇率制,其基本内容可简述为“双挂钩”制度:
即美元与黄金挂钩,其他国家货币与美元挂钩。
在布雷顿森林货币体系下,各国货币与美元所确定的汇率是法定汇率。
外汇买卖的汇率要受外汇供求关系的影响而围绕法定汇率上下波动。
2.浮动汇率制是指一国货币对外国货币的汇率不固定,随着外汇市场的供求变化而自由波动的一种汇率制度。
依据干预程度可分为:
自由浮动(清洁浮动,cleanfloat;freefloat)
管理浮动(肮脏浮动,dirtyfloat;managedfloat)
依据浮动的形式不同可分为:
单独浮动钉住浮动联合浮动。
四、国际收支的平衡
国际收支差额(BP):
净出口和净资本流出的差额。
国际收支差额=净出口-净资本流出
BP=nx-F
任何经常帐户赤字要由相应的资本流入来抵消。
BP=0,国际收支平衡(外部均衡)
BP>0,国际收支盈余(国际收支顺差)
BP<0,国际收支赤字(国际收支逆差)
当BP=0时,有nx=F
将净出口函数和净资本流出函数代入:
nx=F
q-γy+n(EPf/P)=σ(rw-r)
化简为:
国际收支均衡函数或国际收支函数:
上式表示国际收支平衡时,收入y和利率r的相互关系。
BP曲线斜率为正,BP曲线向右上方倾斜。
r
BP曲线上方的点表示国际收支顺差,即nx>F;
BP曲线下方的点表示国际收支逆差,即nx<F。
净出口减少使BP曲线右移
净出口增加使BP曲线左移。
本币贬值汇率提高时,BP右移;本币升值汇率降低时,BP左移。
五、固定汇率制下的资本完全流动
(1)初始状态
BP为水平线,实现国际收支平衡的条件为r=rw;A为均衡点。
(2)分析过程
若一国实行独立货币政策,使货币供给量增加,从而使LM右移至LM’,出现国际收支赤字,这时存在货币贬值压力,需央行进行干预。
干预目标:
保持原来的汇率水平(固定汇率制)。
干预手段:
抛出外国货币,接受本国货币,造成本国货币供给减少,LM左移到均衡点。
(3)结论
在开放经济条件和固定汇率制下,一国无法实行独立的货币政策,否则汇率将存在变动压力。
六、浮动汇率制下的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宏观经济学 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