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学年度上学期高二期中考试 语文 试 卷及答案.docx
- 文档编号:23323181
- 上传时间:2023-05-16
- 格式:DOCX
- 页数:18
- 大小:66.62KB
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学年度上学期高二期中考试 语文 试 卷及答案.docx
《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学年度上学期高二期中考试 语文 试 卷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学年度上学期高二期中考试 语文 试 卷及答案.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学年度上学期高二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及答案
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2016-2017学年度上学期高二年级测试题
语文试卷
命题人:
武汉中学杨文学审题人武汉中学吴东生
一、现代文阅读()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共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独立不迁”是屈原人格美的核心。
它包含两方面:
一是对养育了自己的故乡的热爱与依恋;二是在政治斗争中坚持原则,决不随波逐流。
屈原的一生便是“独立不迁”的最好诠释。
他始终坚持自己的“美政”理想,屡遭打击,毫不动摇,正如他在《离骚》中所说的:
“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
”他也曾打算像战国时代一般士大夫那样周游列国。
去寻找了解自己的君主。
但是,对于自小生于斯、长于斯的乡土的深挚感情,使屈原不能他迁,最后只好身投汨罗,以死来殉自己的祖国和一生为之奋斗的理想。
与“独立不迁”相联系着,屈原在诗歌《橘颂》中还提出两条为人的准则:
无求与苏世。
《橘颂》中说:
“深固难徙,廓其无求兮。
”一个人胸怀坦荡,不图私利,不干人,不屈己,才能顶天立地,保持独立的人格。
《橘颂》又说:
“苏世独立,横而不流兮。
”必须头脑清醒,是非明辨,才能保持自己的独立而不至于随波逐流。
无求与苏世浸透在屈原“独立不迁”的人格里,使之臻于更坚实、更完美的境地。
《渔父》的中心思想也是“独立不迁”。
不过这首诗人们多以为伪作。
王逸既说是“屈原之所作”,又说是楚人追记屈原与渔父的对话,本来就自相矛盾。
但司马迁在《屈原列传》中已采用它的内容作为事实来叙述,因此可以设想,这篇作品的文字虽然不一定出自屈原之手,而渔父与屈原的问答却实有其事。
屈原的答话可以作为了解屈原思想的可靠资料。
渔父问屈原何以被放逐,他答曰:
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
渔父又问他:
“举世混浊,何不随其流而扬其波?
众人皆醉,何不哺其糟而啜其醨?
”他答曰:
宁赴常流而葬乎江鱼腹中,又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之温蠖乎?
渔父和屈原对话代表了两种不同的人生观。
渔父大概是一个逃避现实的隐者,他不满意社会的黑暗,但他的态度是与世推移,随波逐流。
屈原则不然,他要保持自己的清高和清醒,不肯同流合污。
这当然会陷入孤立,但他不怕孤立,决不会投合世俗而改变自己的态度。
正如他所说的“吾不能变心而从俗兮,固将愁苦而终穷”。
“独立不迁”的人格还表现为对正直的追求与维护。
屈原批评那种“背绳墨以追曲”的行为,发出“伏辩以死直”的誓言。
在《涉江》中,他表示:
“苟余心其端直兮,虽僻远之何伤!
”
在儒家的典籍中,治水有功却被天帝处死的鲧一直是个反面人物,那么繇到底犯了什么天条会被天帝处死呢?
《山海经》说:
洪水滔天.鲧窃帝之息壤以堙洪水,不待帝命;帝令祝融杀鲧于羽郊。
原来,鲧的罪行是私自窃取了天帝的息壤去填洪水以拯救人类。
这样说来,他简直就是一个普罗米修斯式的英雄。
屈原对这样一个英雄深表同情和赞赏,从这可以看出屈原自己人格的崇高。
屈原明知自己的结果会和鲧一样悲惨,但是他决不屈己从俗,而始终保持着“独立不迁”的人格,这需要何等的勇气啊!
(选自袁行霈《中国诗歌艺术研究》,有删改)
1.下列关于屈原“独立不迁”的人格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无求与苏世浸透在屈原“独立不迁”的人格里,“独立不迁”使屈原的人格臻于更坚实、更完美的境地。
B.屈原“独立不迁”的人格包含对故乡的热爱与依恋以及在政治斗争中坚持原则而决不随波逐流两个方面。
C.“独立不迁”贯穿于屈原的一生:
坚持理想,虽遭打击而不动摇;依恋故土,虽然不被理解而不他迁,等等。
D.“独立不迁”体现了屈原和隐者截然不同的人格:
隐者与世推移,随波逐流;屈原决不投合世俗而改变自己。
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和结构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屈原最后投身泪罗,以死明志,这是因为楚国国君没有理解他,重用他,他的“美政”理想无法实现。
B.屈原以“无求”与“苏世”的为人准则要求自己并努力践行,这使他“独立不迁”的人格更为坚实和完美。
C.屈原认为鲧是一个普罗米修斯式的英雄,因而对他深表同情和赞赏,这也可以让人看出屈原自己崇高的人格。
D.全文采用了总分的结构方式,阐述了屈原“独立不迁”的人格的丰富内涵,结构严谨。
3.从全文看,下列表述不符合作者观点的一项是()3分
A.“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体现了屈原坚持自己的“美政”理想、屡遭打击而毫不动摇的精神。
B.胸怀坦荡,不图私利,不干人,不屈己,做一个顶天立地、保持独立人格的人,这是屈原的为人准则之一。
C.文中引王逸和司马迁关于《渔父》相关资料的目的是为了证明渔父和屈原对话是真实的,史料价值是不可忽视的。
D.屈原“独立不迁”的人格在《离骚》《橘颂》《涉江》等作品中都得到了体现,如“苏世独立,横而不流兮”等。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
后生可畏(刘斌立)
我第一次去鉴睿律师楼,就注意到了前台旁边多了一张不怎么和谐的小桌子。
一个大男孩模样的小伙子,睡眼惺忪地在那捧着厚厚的《刑法》,有一页没一页的翻着。
我问了问律师楼的合伙人李信,他一脸嬉笑地回答:
“这孩子他爸是我们律师楼的大客户,也是老朋友了。
他想让他儿子考律师,非得要我们把这孩子安排在这打杂,一边让他看书备考。
其实我们啥事也没给他安排,让他自己在那天天待着呢。
”
“哦,这孩子看着还挺老实的。
”我随口应和道。
“老实!
您可别小瞧这小子,听他爸说,他一心要当摇滚乐手,跟着一个不靠谱的摇滚乐队干了两年的鼓手。
”老李边说边摇着头。
后来我再去律师楼的时候,都会下意识地看看这个叫常远的“摇滚”男孩,他也是经常应景似得挺朋克,一会夹克上带钉,一会头发颜色又变了。
那年律考后没几天,我去律师楼办事,发现常远那桌子没了,人也没了踪影。
问道老李,没想到老李苦笑着说:
“那小子跑了,据说和一个摇滚乐队跑到青海茫崖矿区那边,在矿区的一个小镇上的酒吧里演出呢。
他爹差点没气背过去,已经发誓不管他了。
”
我又惊讶又好笑,随着老李附和道“现在的年轻人啊。
一年以后一天,我突然接到鉴睿律师楼李信律师的微信。
“还记得那个玩摇滚乐的男孩吧,从我这跑了的那个。
又回来了,这次据说是自己主动回来的。
今天来求的我,要继续准备考律师,还在我这坐着打杂看书,我也是服了!
”后面老李加了几个微信的笑脸图标。
“您就当浪子回头吧,兴许真考上了,您也是积德了。
”我回复了微信,也不忘调侃地加了几个坏笑的表情。
那以后,因为工作的关系,我离开了那座城市,也与律师楼和老李少了很多的交集。
至于记忆里的玩摇滚还要考律师的常远,就遗忘得更远了。
青海茫崖的矿难,突然成为了这个国家的头条新闻。
部分矿务局领导受贿私自外包矿坑,私人小矿主违规野蛮开采,导致了一次灭顶的矿难。
在矿难中死去的矿工遗孀,因为没有基本的合同和安全保险凭据,无法获得赔偿,更无人愿意替他们去争取权利。
就当矿难的悲哀正在褪去的时候,媒体上一个很不起眼报道终于被我看到了。
一个名叫常远的律师,带领着自己的小团队义务承揽下了所有死难矿工的索赔事务。
这条很小的信息,却因为这个陌生又熟悉的名字而让我震惊。
当我致电李信律师的时候,他立刻给了我确认的答复。
“没错,这个常远就是他。
我也很佩服这小子。
”老李在电话那头肯定道。
“您觉得他接这个案子是为了出名吗?
”我问道。
“还真不是。
你记得他曾经在青海一个矿区的酒吧演出过一段时间吧。
”老李继续说道。
“那地方就在茫崖。
听常远的爸说,常远在那生活的一段时间,很了解矿工们的生活状况。
他自己后来跑回来要继续考律师时就跟他爸说,以后要帮请不起律师的穷人打官司。
”
我在电话那头听老李说完这些,沉默了许久。
最后,我发自内心的说了一句“后生可畏啊!
”
我听到电话那头老李肯定地重复了这句话。
(摘编自2016年《小说选刊》第6期)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常远他爸让他到律师事务所来见习,是想让他当一名律师。
可他却想当一个摇滚乐手,可见他个性张扬,父子关系紧张。
B、听到常远“跑了”的消息,“我”又惊讶又好笑,并附和道:
“现在的年轻人啊。
”看出“我”对常远这一代人很不满意,甚至有一点鄙视。
C、小说通过我和李信的四个阶段的对话,先抑后扬,赞美了以常远为代表的新青年形象。
他们务实,有社会责任感,对弱者悲悯情怀。
D、常远跑到青海茫崖的矿区演出,是为了接触中国最底层的民众,了解中国最基层的现实。
这次经历使他逐渐地成熟起来。
5、“我”和老李在小说中的作用是什么?
请简要分析。
(5分)
6、你是否喜欢常远这样的“后生”?
请说明理由。
(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共12分)
他擎着民族精神的火把王富仁
毫无疑义,李何林先生是一个学者,一个教授,但我渐渐感到,李何林先生却不是以一个教授、一个学者的形象来塑造自己的。
甚至他的学术著作,也不带有展示自己学术风采的味道。
那么,我们怎能通过所谓学术成就的论述表达出我们对李何林先生的真实感受和感情呢?
在这时,我想到了高尔基笔下的丹柯的形象。
丹柯把自己的手,伸到自己的胸膛里,掏出了他那颗燃烧的心,当作火把举起来。
他是举着他的心灵走路的人。
李何林先生举着鲁迅,举着鲁迅的作品,实际上就是举着自己的思想,自己的心灵。
我们跟着他的心灵的火把走出了思想的黑暗。
但他的身影也就隐在了他所举着的火把的光芒里,因为他不愿用自己的身影遮住他的心灵的光芒——鲁迅的光芒。
李何林先生是在一个风雨飘摇的时代诞生在中国社会的,他出身在一个贫苦的家庭里,靠着一个偶然的机缘才获得了受教育的机会。
我也出身在一个农民的家庭里。
我知道,像这样一个从底层走出来的知识分子,首先怀抱的不是一个当学者的愿望,实标上,我们在获得受教育的机会的时候,还不知道学者和教授为何物——而是一个能为社会做更多的事的愿望。
文化首先使我们看到的是社会的不公正,是下层社会群众的苦难,是改变社会这种不公正现象的愿望和要求。
但也正因为如此,在我们的想象里,中国的知识分子,特别是耶些我们十分敬仰的大学者、名教授,都是一些充满社会正义感的知识分子,都是代表着中华民族光辉未来的社会精英。
我认为,大概正是这样的心理原因,使李何林先生首先成了一个革命者,一个社会黑暗的反抗者。
但他作为一个革命者,并不是要领导一场革命,并不是要自己成为革命的领袖,也不是为了革命胜利后的飞黄腾达。
他的革命,实际就是反抗黑暗的意思,就是要担当社会正义的意思。
这就使他有了与鲁迅更接近的思想和灵魂。
李何林先生参加了八一南昌起义和自己家乡的“文字暴动”,受到当地政府的镇压后逃离家乡,来到北京,避居于未名社。
在这时,他开始搜集整理析文学论争的史料。
我认为,正是在这种更切近地了解中国新文学和中国现代知识分子的过程中,李何林先生发现了鲁迅,发现了鲁迅的独立价值,同时也发现了自己,发现了自己真正所希冀的。
鲁迅——就是他的心灵,就是他的心灵所渴望的思忽和人格的表现。
李何林先生热爱鲁迅及其作品,尊敬鲁迅的为人,但李何林先生似乎又疏远着现实中的鲁迅。
他没有像很多爱好文学的青年那样给鲁迅写信,向他表示尊敬和爱戴,他也没有拿着他编的《鲁迅论》去拜访鲁迅,并且向鲁迅解释他编辑《鲁迅论》的真正原因。
他一生没有见过鲁迅,没有接受过鲁迅的馈贈也没有馈贈过鲁迅什么礼品和鲜花。
他与鲁迅活在同一个世界上而又各自走着自己的路。
他对鲁迅的冷淡也正像鲁迅对他的冷淡。
当鲁迅看到李何林先生编的鲁迅论》的时候,分明是把李何林先生等同于那些依靠名人而出名的青年知识分子的。
但李何林先生从未主动向鲁迅表白自己的心迹,即使在多年之后看到鲁迅的有关文字时,也没有愤慨于鲁迅的“多疑”和“猜忌”。
李何林先生与鲁迅的关系,并不是中国人通常很在意的人情关系,李何林先生心目中的鲁迅,并不是现实生活中那个作为文化名人的鲁迅,不是一个他需要讨好和崇拜的鲁迅,而是一种思想,一种精神,一种追求,一种风格,它们活在鲁迅的作品中,而不仅仅活在鲁迅这个人的肉休中。
李先生对鲁迅的崇拜不是我们通常意义上的个人崇拜,权力崇拜,而是一种思想信仰。
这信仰属于鲁迅,也属于李何林先生自己。
这才是李何林先生,是我们感受和理解中的李何林先生。
(摘编自王富仁《他擎着民族精神的火把》)
相关链接:
(1)在鲁迅研究的历史长河中,后来的研究者也许永远也忘不了一个正直而有风骨的研究专家,他就是李何林先生。
……李何林先生的鲁迅研究是从文本出发,注重实证的。
凡接近李何林先生的人或者是熟读了他的著作的人,都会深有感触。
他经常倡导学生读原著、查字典、找资料,并身体力行。
(张铁荣《鲁迅研究史上实证派的旗帜》)
(2)李何林自始至终是把自己卷入到现代思潮的论辩里的,参与性的结果,就是放弃了问题意识打量的可能,使学问变成人生搏斗的一部分。
长达半个世纪的风雨,他从未以局外人的角度梳理文学史。
(孙郁《布道者李何林》)
7.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李何林先生并未以学者的形象来塑造自己,却最终成为一名学者,并受到同行的推崇,说明真正的学者不是靠自己包装自己就可以打造出来的。
B.李何林先生举着民族精神的火把带很多读者走出了心灵的黑,他为了能让鲁迅的思想照亮更多人,在研究中主动将自己的思想隐藏在鲁迅的光芒后。
C.李何林先生首先成为一个革命者,他参加八一南昌起义和“文字暴动”,这样的经历使其研究能够若眼于鲁迅的思想。
D.李何林先生的研究注重实证,倡导从作品和资料中获得思考和结论,同时,他投身于现代思潮的论辩里,将人生与做学问紧紧交织在一起。
8.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学术成就向我们展现出的李何林先生的形象并不真实,于是作者想到了高尔基笔下的人物丹柯,因为丹柯与李先生有较大相似性。
B.正是因为作者和李何林先生同样出身于底层的家庭,他才更理解李先生做出的选择,认为像李先生这样的知识分子首先是怀抱反抗黑暗、担当正义的愿望。
C.文章强调“在我们的想象里”那些大学者、名教授都充满社会正义感,说明实际并非如此,意在借此讽刺那些学者、教授的虚伪。
D.文中多次将李何林先生与备迅进行对比,分析二人的相通与不同之处,并借鲁迅的“多疑”与“猜忌”反衬李先生的形象。
E.李何林先生对现实中的鲁迅持疏远态度,却有一颗火热的心,他挚爱着这个民族,践行着—位学者应有的道义。
9.作为一位鲁迅研究者,李何林先生“正直而有风骨”。
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4分)
二、古诗文阅读(36分)
(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共4小题20分)
陈从信,字思齐,亳州永城人。
恭谨强力,心计精敏。
太宗在晋邸,令典财用,王宫事无大小悉委焉。
累官右知客押衙。
开宝三年秋,三司言:
仓储月给止及明年二月,请分屯诸军尽率民船,以资江、淮漕运。
太祖大怒,责之曰:
“国无九年之蓄曰不足,尔不素计而使仓储垂尽,乃请吞并括民船以运,是可卒致乎?
今设汝安用?
苟有所阙,当罪汝以谢众!
”三司使楚昭辅惧,诣太宗求宽释,使得尽力。
太宗既许,召从信问之,对曰:
“从信尝游楚、泗,知粮运之患。
良以舟人之食,日历郡县勘给,是以凝滞。
若自发舟计日往复并支,可以责其程限。
又楚、泗运米于舟,至京复辇入仓,宜宿备运卒,令即时出纳,如此,每运可减数十日。
楚、泗至京千里,旧八十日一运,一岁三运。
若去淹留之虚日,则岁可增一运焉。
今三司欲籍民舟,若不许,则无以责办,许之,则冬中京师薪炭殆绝矣。
不若募舟之坚者漕粮,其损败者任载薪炭,则公私俱济。
今市米腾贵官价斗钱七十贾者失利无敢致于京师虽居商厚储亦匿而不粜是以米益贵民将饿殍。
若听民自便,即四方奔凑,米多而价自贱矣。
”太宗明日具奏,太祖可之,其事果集焉。
太宗即位,迁东上阁门使,充枢密都承旨。
会八作副使綦廷珪,因疾假满不落籍,愈日不朝参,即入班中,宣徽使潘美、王仁赡并坐夺奉一季,从信与阁门使商凤责授闲厩使、阁门祗候,余抵罪有差。
太平兴国三年,改左卫将军,复为枢密都承旨。
太宗征并、汾,以为大内副部署。
七年,坐秦王廷美事,以本官罢。
明年,分使三部,以从信为度支使,赐第于浚仪宝积坊,加右卫大将军。
九年,卒,年七十三,赠太尉。
(《宋史·陈从信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今市米腾贵/官价斗钱七十/贾者失利/无敢致于京师/虽居商厚储亦匿而不粜/是以米益贵/民将饿殍。
B.今市米腾贵官价/斗钱七十/贾者失利无敢致/于京师虽居商厚储/亦匿而不粜/是以米益贵/民将饿殍。
C.今市米腾贵官价斗钱七十/贾者失利无敢致于京师/虽居商厚储亦匿而不粜/是以米益贵/民将饿殍。
D.今市米腾贵/官价斗钱七十/贾者失利无敢致于京师/虽居商厚储/亦匿而不粜/是以米益贵/民将饿殍。
11.下列对文中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庙号是帝王死后,在皇帝家庙里祭祀时追尊的名号。
文中的“太祖”、“太宗”即是庙号。
B.漕粮是我国封建时代通过河运和海运由东南地区漕运至京师的税粮。
因其运输方式而得名,漕粮起于两汉,盛行于唐宋,明清遂成定制。
文中的“漕运”就是运输漕粮。
C.古代官府规定,一般情况下官员每旬休假一天;请病假一般不得超过三个月或一百天,超时则会被免职。
D.赐专指古代皇帝给臣子财物或好处,文中的“赐第”就是皇帝赏赐给从信一座宅第;追赠,是古代皇帝为已死的官员及其亲属追加官职、勋位,以表扬有贡献的死者。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陈从信恭敬谨慎、很有能力,思虑谋划精细敏捷,深得当时还是晋王的太宗信任。
B.陈从信曾游历楚州、泗州,对粮运的祸患颇为了解,因此给太宗分析漕运的情势颇为细致到位。
C.陈从信曾因綦廷珪违规上朝一事受牵连而被革职,后又因秦王廷美的事情而牵连获罪。
D.太平兴国八年,陈从信被起用为度支使,并被皇帝赏赐宅第在浚仪宝积坊。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尔不素计而使仓储垂尽,乃请吞并括民船以运,是可卒致乎?
(2)若听民自便,即四方奔凑,米多而价自贱矣。
”太宗明日具奏,太祖可之,其事果集焉。
(二)古代诗歌阅读(共2小题,11分)
秦筝歌送外甥萧正归京
(唐)岑参
汝不闻秦筝声最苦,五色缠弦十三柱。
怨调慢声如欲语,一曲未终日移午。
红亭水木不知暑,忽弹黄钟和白纻。
清风飒来云不去,闻之酒醒泪如雨。
汝归秦兮弹秦声,秦声悲兮聊送汝
14、下列对这首诗歌的赏析与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汝不闻”两句说秦筝五色十三弦,声音最为悲苦,为全诗奠定了悲苦的基调。
B、“怨调”两句概括描写了秦筝声调幽怨缓慢的特点,好似向人倾诉衷肠。
C、“红亭水木不知暑”运用夸张手法,从侧面表现弹奏《黄钟》和《白纻》的艺术效果。
D、“清风飒来”两句从主观和客观,正面和侧面描写秦筝弹奏的艺术效果。
E、诗的最后两句点明“送别”的主题。
结尾“汝”字与开头的“汝”字相呼应,突出了结构上的前后照应。
15、诗中对秦筝的描写有何作用?
全诗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共5分)
16、补写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韩愈在《师说》中揭示士大夫以各种借口拒绝从师学习的语句是:
“-------------------------,----------------------------”。
2、李白在《蜀道难》中运用侧面描写借助飞禽走兽也很难越过表现蜀道山势高险的句子是:
-------------------------------------------,-----------------------------------------。
3、宋濂在《送东阳马生序》中说,同学舍的求学者都衣着华丽,光彩耀人,而自己却“------------------------------------------,-------------------------”,是因为他心中以求知为乐。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下列各项中划横线的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1)汽车行业的竞争日趋激烈,国内市场已经趋于饱和,大部分厂家开始瞄准海外市场,奇瑞公司经过惨淡经营,2017年销量继续攀升。
(2)今年春季,该市城区的快餐零售额高达3.68亿元,比去年同期小幅增长。
但由于缺乏科学的营销策略,中式快餐销售仍然不温不火。
(3)唐朝是诗的时代,但是唐人也非个个都擅长写诗,《全唐诗》中有的诗作就粗陋鄙薄,不忍卒读,虽然多数诗歌清新别致,清韵悠长。
(4)受全球经济形势不稳的影响,港元汇率呈现大幅波动。
这种波动足以让市场产生恐慌,由此导致对港元与美元“脱钩”的猜测也甚嚣尘上
(5)如今各种辅导机构鱼龙混杂,有时家长花费了大量的金钱,却不一定能对孩子学习产生明显的帮助,还有可能浪费孩子的宝贵休息时间。
A、
(1)
(2)B、
(2)(3)C、(3)(4)D、(4)(5)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且表意明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国运动员总是实力超群,但四平八稳、老气横秋,相比之下,不按套路出牌的傅园慧显得格外立体,难怪有人调侃她是“游泳界的泥石流”。
B、包括光纤光缆行业在内的中国制造业必须在核心技术上进行自主创新,这是中国从制造大国升级为制造强国一定要走的必由之路。
C、中国网络小说排行榜以引导创作、引导作家、引导读者为初心,秉承“作协定位、全局视野、大众审美、网络特质”为原则,推动网络文学攀登高峰。
D、江西丰城发电厂冷却塔施工平台坍塌,事故发生后,该省的主要领导紧急赶赴事故现场,指导救援和善后工作,召开现场会议和具体部署。
19、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项是()3分
A、在大家的鼓励和帮助下,拙作最终出版,感激之情溢于言表,还望大家说出愚见,让我有更多的进步。
B、小店开张之际,热忱欢迎广大顾客惠顾,我们将不遗余力,为大家营造一个良好的购物环境。
C、些许小事也要论出输赢,可见二位心胸狭窄,对于这件闹得沸沸扬扬的事情,我会钧裁你们两个。
D、小事不值一提,谁不犯错误,我会海涵的,你今后做事也要注意想想,不能脑子一热啥事都做。
20、在下面一段话的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5分
乡土文化,无论是物质的、非物质的都是不可替代的无价之宝。
对乡土文化的保护和延承业必须覆盖物质的、非物质的各个领域,
(1)------------------------------,即使要利用它发展旅游等产业,也要突出“保护第一”的原则,对于乡土文化最有效的保护是
(2)---------------。
所谓“积极的延承”指的是:
既要继承乡土文化传统的东西,也要适应现代生活需求创造新的东西;既要保护好原生态乡土文化,又要新生态乡土文化。
所谓“全方位继承”指的是:
既要延承乡土文化的文脉,也要有选择地延承作为乡土文化载体的人脉;既要延承乡土文化的物质表象,即“形似”,(3)--------------------------,即“神似”。
21、阅读下列一幅《一面之词》漫画,请用简洁的语言介绍画面内容并概括漫画寓意。
(60字以内)6分
画面内容及寓意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2017年4月15日,86版《西游记》总导演杨洁因病在北京去世,享年88岁。
人们纷纷发文以示悼念。
有人说:
“导演杨洁身上透露着一种霸气,她在艺术上有不凡的智慧。
但她从不在艺术上做任何让步,她认为,艺术就得有个性,就得有特点。
她有导演、大艺术家敏锐的眼光,可以从操控全局做到极致。
”
有人说:
“一台摄像机,历时六年,她用踏平坎坷的精神诠释了艺术创作的真谛,才使《西游记》30多年百看不厌,成为经典,杨导的创作态度令人钦佩。
”
有人说:
“致敬经典,反观当下,在当今影视圈流量时代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学年度上学期高二期中考试 语文 卷及答案 湖北省 部分 重点中学 学年度 上学 期高二 期中考试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