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善孝为先10357.docx
- 文档编号:23322432
- 上传时间:2023-05-16
- 格式:DOCX
- 页数:9
- 大小:101.86KB
百善孝为先10357.docx
《百善孝为先10357.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百善孝为先10357.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百善孝为先10357
百善孝为先
古人云:
“百善孝为先”。
孝是天经地义的人伦,是一切道德的根本、教化的泉源,是人们生活的行为。
孝道思想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独具特色的文化精神之一,它既可以成为封建社会治国安邦的良策,同样也可以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借鉴。
一、孝的含义
要理解百善孝为先,首先得知道什么是孝,孝包括哪些内容。
孝字最早见于殷商甲骨文(商代甲骨文是目前所见最古老的汉字),其形体属会意成字,呈扶老之状。
如下图:
“孝”字的上面是个“老”字,下面是个“子”字,是一个“老”跟一个“子”合在一起便成了一个“孝”字。
我国最早的一部解释词义的著作《尔雅》下的定义是:
善事父母为孝。
意思是:
善待父母,能伺候好父母的人称之为孝。
《礼记》记载:
孝者,畜也,顺于道,不逆于伦,是之谓畜。
(畜是养的意思),“孝”的基本含义是善于侍奉和赡养父母,顺从父母,不违背人伦道德的意思。
汉代贾谊的《新书》说:
子爱利亲谓之孝(意思就是晚辈对前辈爱护、尊敬,做有利于前辈的事情,应该就可以称得上孝顺了)。
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的解释:
善事父母者,从老省、从子,子承老也。
许慎认为,孝字是由老字省去右下角的形体,和子字组合而成的一个会意字。
父母在孩子小的时候,要在上面呵护着,当孩子长大以后,父母老了,儿子在下面背着老子。
那么,孝的字体结构与善事父母之义也是吻合的。
现代新华字典对孝的解释是:
对父母尽心奉养并顺从。
从古到今对孝的解释来看,孝的核心意蕴就是善待父母。
晚清著名大臣曾国藩说:
“读尽天下书,无非是一个孝字。
”孝,是我们民族的传统,是人伦道德的基石,是中华文化的瑰宝。
在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的长河中,它始终闪耀着不灭的光芒。
自古至今,孝成为了衡量一个人善良与否的首要标志。
二、孝的基本内容
把孝这种亲情回报的淳朴情感上升到理论即孝道的高度,是我们的先哲孔子和孟子。
孔子和他的弟子所著的《孝经》的出现,是孝上升到理论高度的标志。
《孝经》总共18章,1903个字。
在《孝经》中,以孔子与其门人对“孝”进行了全面、深刻、精彩的论述,将社会上各种阶层的人士——上自国家领导人,下至平民百姓,五个层级的地位与职业,揭示出其实践孝亲的法则与途径。
今天虽然已经没有了天子、诸侯、卿大夫等的分别了,但是孔子的智慧依然能启示我们,社会上层的道德倡导与修养对下面有着深刻的影响。
除此之外,孔子在《论语》等著作中也对孝进行了论述。
之后孟子对孔子的孝经进行了完善。
孔子论孝主要讲了三方面,包括:
第一,是养。
就是让父母吃饱穿暖。
孔子在《孝经》中说:
“谨身节用,以养父母,此庶人之孝也。
”即节省俭约,以此来孝养父母,这就是普通老百姓的孝道了。
因此,养即养父母之身,给父母一些物质上的供给。
第二,是敬。
在人格上要孝敬父母。
孔子在《论语》中说:
“犬马皆能有养,不敬有何别乎?
”如果光养不敬呢,和饲养犬马有何区别呢?
你光让他吃饱,但在人格上不尊敬他,你和养了一匹马,和养了一只狗没什么区别。
从这点上来讲,孝也是人和动物的一个根本区别。
第三,是谏诤。
所谓“谏诤”什么意思呢?
就是父母有了错误,做儿女的要提出批评意见,不是百依百顺。
孔子在《孝经:
谏诤章第十五》中记载:
曾子曰:
若夫慈爱恭敬,安亲扬名,则闻命矣。
敢问子从父之令,可谓孝乎?
子曰:
是何言与?
昔者天子有争臣七人,虽无道不失其天下。
诸侯有争臣五人,虽无道不失其国。
大夫有争臣三人,虽无道不失其家。
士有争友,则身不离于令名。
父有争子,则身不陷于不义。
故当不义,则子不可以不争于父,臣不可以不争于君,故当不义则争之,从父之令,又焉得为孝乎。
【译文】曾子说∶“像慈爱、恭敬、安亲、扬名这些孝道,已经听过了教诲,我想再冒昧地问一下,做儿子的一味遵从父亲的命令,就可称得上是孝顺了吗?
”孔子说∶“这是甚么话呢?
从前,天子身边有7个直言相谏的诤臣,因此,纵使天子是个无道昏君,他也不会失去其天下;诸侯有直言谏诤的诤臣5人,即便自己是个无道君主,也不会失去他的诸侯国地盘;卿大夫也有3位直言劝谏的臣属,所以即使他是个无道之臣,也不会失去自己的家园。
普通的读书人有直言劝争的朋友,自己的美好名声就不会丧失;为父亲的有敢于直言力争的儿子,就能使父亲不会陷身于不义之中。
因此在遇到不义之事时,如系父亲所为,做儿子的不可以不劝争力阻;如系君王所为,做臣子的不可以不直言谏争。
所以对于不义之事,一定要谏争劝阻。
如果只是遵从父亲的命令,又怎么称得上是孝顺呢?
”这说明,孔子是不赞成愚忠愚孝的。
第四,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这是孟子在孔子提出的养、敬、谏诤基础上对孝的含义的完善。
孟子提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把对于父母之爱延伸到其他老人。
不但要爱我的父母,还要爱别人的父母,还要爱天下人的父母。
通过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
所谓孝,就是子女对父母、晚辈对长辈的赡养、尊敬、依从、感恩,是一种稳定伦常关系的表现。
可以说,孝是人世间一种高尚的、美好的情感,它的本质是爱,有爱就有孝。
三、百善孝为先的主要成因
前面我们说,孝是子女对父母、晚辈对长辈的赡养、尊敬、依从、感恩,其本质是爱。
自古以来人们对孝德非常重视。
重视到什么程度呢?
(清)王永彬在《围炉夜话》中讲了这样一句话:
百善孝为先。
所谓百善孝为先,是指在所有的善行当中,孝顺是第一位的,是最重要的。
一个人的孝心一旦打开,百善皆开。
一切德行都从孝心生发出来。
那之所以说孝为百善之首,百善孝为先,是由多方面原因所决定的。
纠其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孝是一切德行的根本、教化的泉源
(1)孝是一切德行的根本
中华传统美德礼、义、廉、耻,就是“五伦”关系的延伸,就是在“五伦”关系的基础上形成的。
所以,要理解孝是一切德行的根本,首先得明确:
第一,孝是五伦关系的根本
五伦关系的含义。
伦,人伦,就是人与人之间的道德关系。
“五伦”是中国传统社会基本的五种人伦关系,即父子、君臣、夫妇、兄弟、朋友五种关系,是狭义的“人伦”。
古人以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为“五伦”。
孟子在《孟子·滕文公上》中提出了著名的五伦:
“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孟子认为:
君臣之间有礼义之道,故应忠;父子之间有尊卑之序,故应孝;兄弟手足之间乃骨肉至亲,故应悌;夫妻之间挚爱而又内外有别,故应忍;朋友之间有诚信之德,故应善;这是处理人与人之间伦理关系的道理和行为准则。
人伦中的双方都是要遵守一定的“规矩”。
为臣的,要忠于职守,为君的,要以礼给他们相应的待遇;为父的,要慈祥,为子的,要孝顺;为夫的,要主外,为妇的,要主内;为兄的,要照顾兄弟,为弟的,要敬重兄长;为友的,要讲信义。
因此,用忠、孝、悌、忍、信为“五伦”关系准则。
孝在五伦关系的地位。
孝是五伦关系的根本。
孔子在《孝经》中说∶“君子之事亲孝,故忠可移于君。
事兄悌,故顺可移于长。
居家理,故治可移于官。
是以行成于内,而名立于后世矣。
意思是——“君子侍奉父母亲能尽孝,所以能把对父母的孝心移作对国君的忠心;奉事兄长能尽敬,所以能把这种尽敬之心移作对前辈或上司的敬顺;在家里能处理好家务,所以会把理家的道理移于做官治理国家。
因此说能够在家里尽孝悌之道、治理好家政的人,其名声也就会显扬於后世了。
”所以,一个不孝的人很难想象连他的父母都不尊敬,怎么去尊敬兄长;怎么去忠于国家;还有他的承诺你能信么?
更不用说礼义廉耻了!
树有根,水有源,父母是我们的根本和源泉。
我们对父母有孝心,爱父母,才能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把这种仁爱之心推广及天下,去爱祖国爱人民,才能为社会多付出,才能走的更远,人格德行的大树才能逐渐成长起来。
一个人一定是从家庭出发,由近及远,再到社会、国家,到为天下人去努力奋斗。
由家庭里的孝自然而然扩大到社会生活中的孝,是孝对社会生活的规范。
在这里,实际上就是说,爱是有次序的。
2009年教师节,当时的温家宝总理在北京第三十五中听了5节课,在一节音乐课上,听得是迈克杰克逊的wearetheword,就是全世界是一家人。
温总理说,你要爱全世界,首先要爱自己的父母、爱老师,爱家乡,才能爱国家、爱全世界。
其实,《孝经》早就指出:
“不爱其亲而爱他人者,谓之悖德;不敬其亲而敬他人者,谓之悖礼。
”也就是说,一个人不爱自己的亲人去爱别人,不敬自己的亲人去敬别人,那就违背了天性、违背的礼数。
所以“孝为万事之纲,五常百行(xing)皆本诸此。
”我们民族在这个世界几千年来能够长治久安,一直到今天还没有被淘汰、没有灭亡,就是靠这个伦常的道统来维系的。
《百孝篇》里讲了这样一句话:
“孝字修身身能端,孝字齐家家能齐,孝字治国国能安。
”所以,我们想要做大事情,担当大使命,成为报国利民的栋梁之才,就要从孝这个德之根本做起,好好的培养自己的品德。
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就在孝道。
孟子尧舜之道孝悌而已。
天下第一等学问就是处处替他人着想。
事实有力说明,只有做到孝,才有可能“忠、忍、悌、信,”所以说,孝是五伦关系的根本。
因此,我们说,孝是一切德行的根本,一个人连自己的父母都不孝,那就谈不上有恩德的人,也谈不上是一个感恩的人,孝是一切德行的根本。
(2)孝是一切教化的泉源
人类的一切教化是由孝而生成的。
孝是人性道德之根,由此生成伸展出道德的枝叶、花朵,由此而硕果飘香也好,或由此涩果苦果也罢,一切均从根子上来。
唯其根深,才能叶茂而花盛;唯其务本,才能本立而道生。
要培养孩子孝心,扎下一个德行深厚的基础。
如果孩子没有孝这个做人的根基的话,他成就越高,损失就越大。
如北大物理系的高才生卢刚,通过考试到美国读博士。
但这个高才生心胸比较狭窄,容不得别人超越他,他要永远是第一。
到美国读博士之后,发现导师不像以前那样呵护他,和其他同学一视同仁,他心里就开始失去平衡了。
他总觉得对他师兄很好,所以,两年来他内心的不满、嫉妒、自私一直在酝酿,直到博士毕业以后在美国找工作需要导师写推荐信。
他奔波了一个多月没有找到工作,这时他的师兄找到一个很好的工作。
他的第一个念头是什么呀,一定是导师的推荐信写得好,这两年来他心中集聚的不满、嫉妒、自私在这一瞬间爆发了。
美国年满18岁是可以持枪的,他就开枪打死了导师、师兄、副校长以及其夫人,六死一伤。
一个博士毕业了,我们的国家、他的父母为他付出了多少?
但这一切都在一瞬间灰飞烟灭了。
应该说,这个卢刚智商很高、学习很好,但做人有欠缺。
所以,望子成龙,不如教子做人,至要莫若教子,教子莫若教孝,这才是最根本的。
孩子知道怎么去做人,知道怎么去待人接物,将来不管他从事那个行业,他都会立于不败之地。
虽然是隔行如隔山,但是隔行不隔理,这个理就是我们做人。
所以,要用孝道去教育孩子,让他懂得怎么去做人。
宋代的契嵩(qisong)在《孝论》上讲:
“圣人之善,以孝为端;为善而不先其端,无善也”。
就是说,圣人引导百姓向善,以孝为始点,引导百姓向善不先从孝开始,就谈不上善了。
因为孝心一开,百善皆开。
“孝”的教育,培养起来的是一种道义、恩义、情义的观念,一个人如果连父母这么大的抚育之恩都不能记在心上,那么他还能感念谁的恩德呢?
如果一个人道义、情义和恩义的观念培养不起来,就会产生一种功利的观念,凡事都是以利害的原则来取舍,这样的人就很容易忘恩负义。
这就告诉我们,一切教化从孝德开始。
通过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孝是一切德行的根本,教化的源泉。
一切德行都从孝心生发出来。
由此我们说,百善孝为先。
2、孝是事业发达的基础
(1)事业要发达必须先积德——厚德载物。
《大学》中说:
“君子先慎乎德。
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土,有土此有财,有财此有用。
德者,本也。
财者,末也,德之根是孝。
”“货悖而入者,亦悖而出。
”即,君子先注重修养德行。
有好德行,这样就会有人拥护。
有人拥护,这样就会保有土地。
有土地,这样就会有财货。
有财货,这样才能供给用度。
德是根本。
财是枝末。
外本内末,假如把根本当成了外在的枝末,却把枝末当成了内在的根本,争民施夺,那就会和老百姓争夺利益。
财货来得不明不白,总有一天也会不明不白的失去。
这就告诉我们,我们每个人追求幸福的人生,希望自己能够五福临门,希望自己长寿,希望自己富贵,希望自己身心健康,希望自己有一个好的结果。
你有了好的德行,五福都能拥有。
《象》辞中说:
“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物是什么?
就是我们所说的所有的福气、长寿、健康、财富、地位等。
这么多财富需要厚德来承担,德不厚,承担不住。
我们看到在生活里面,一个人他当乡长的时候当的很好,所以提到县里当县长,县长的时候也当的很好提拔到省里面当省长,但是当省长的时候犯了错误了,被双轨了抓起来,为什么?
职位上升了,他的德没跟上去,他的德在做乡长的时候还可以,县长的时候也马马虎虎,当省长的时候你诱惑多了,那个德载不动了,就翻车了。
所以有些人现在是买官钻营,光想这个东西了,他没想到修自己的德,结果他还是保不住。
(2)怎样积德?
——德之本在于孝
华人首富李嘉诚,我们都知道他富可敌国。
但是,你知道他是怎么发展起来的吗?
其实,他是谨记母亲(庄碧琴)的教诲:
“经商如同做人,诚信当头,则无危而不克了。
”他曾经说过:
“我旅港数十年,每碌碌于商务,然无日不怀恋桑梓,缅怀国家,图报母恩。
”李嘉诚这段话是告诉我们,他发展事业,绝对不是为了发展企业而发展企业,绝对不是为了赚钱而赚钱,想到的是我们的国家,想到的是他的家乡,是报答他的母亲。
因为他父亲去世的早,母亲带着他的几个兄弟姐妹过的很艰难,所以他对母亲非常的孝敬:
每天早上给母亲问安,晚上回家也给母亲问安。
母亲病重时,他亲自抱着母亲上救护车,生怕别人有一点不小心而让母亲难受、痛苦。
他谨记母亲的教诲,做人讲的是诚信。
他就这样说过:
“做生意要以诚待人,不能投机取巧,一生之中,最重要的是守信。
我现在就算再有多十倍的资金也不足以应付那么多的生意。
那么多资金,很多是别人主动找我的,这些都是为人守信的结果。
”2006年4月26日人民大会堂“2006年中国慈善排行榜典礼”,主办方在给李嘉诚授予“年度特别贡献奖”时的颁奖辞:
“男人要学李嘉诚,不仅仅因为他富可敌国,更是因为他以自己的财富与智慧,回报生养他的社会,改写了中国财富的历史。
”所以说,没有一个人能够随随便便成功的,都是从做人的最根本点,从孝敬父母开始做起,从讲诚信开始做起,发展到今天。
可以说,今天他的事业的发展,跟他有颗深厚的孝心是绝对分不开的。
因此,《百孝篇》中说:
“福禄皆由孝字得。
”
通过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有孝才有德,厚德才能载物,孝子事业祖先佑。
由此我们说,百善孝为先。
3、孝是人生幸福的源泉
(1)尽孝全家安
《百孝篇》中说,“一个孝字全家安”。
树有根,水有源,父母是我们的根本和源泉。
一个家庭上敬下和,儿女都恭敬长辈,上下秩序井然,这个家能不和乐吗!
山东电视台有一个节目叫《天下父母》,其中有一期节目叫做《我的长寿秘诀》。
老人家一百零六岁了,是这个节目创办以来的最高纪录。
去做节目的还有她的四个后代:
儿子、孙子、重孙子、重重孙子。
那主持人就问她说,你有没有什么长寿的秘诀?
有什么长寿基因吗?
老人家就笑了,她的儿子不慌不忙从兜里掏出一张纸,打开一看,就一个字:
孝。
老人家讲她怎么孝敬自己的父母、自己的公公婆婆,她的儿子孙子又怎么去孝敬他的父母,这样代代传下去,五世同堂,关系特别和睦融洽,而且哪一代儿孙工作都很不错。
所以说,一个孝字全家安,孝是我们人生幸福的源泉。
(2)尽孝消灾
孝可以让我们化解人生的很多灾难。
台湾艺人许效舜,在1999年台湾“9.21”大地震的时候,正带领着一个拍摄组到南投去拍摄飞鼠。
那个地方本来是飞鼠出没的地方,但是那天去的时候一个飞鼠都没有出现。
当地人告诉他赶紧换地方,怕有大事情发生。
他们赶紧往山下跑。
跑到一半,地震发生了,很多同事都丧命在这个地震中,但是他活下来了。
后来记者采访他说:
“你是大难不死,必有后福啊!
”他说:
“其实,我也不知道到底怎么回事,我这一生假如有一杯水喝,就保证我母亲一定有一碗白米饭吃。
”这就告诉我们,对父母孝顺,人生就会因此而幸运。
正如《百孝篇》中所说:
“诸事不顺因不孝,怎知孝能感动天。
”而这样的故事为什么现在不多了?
这说明我们现在孝子少了,孝道尽得不够。
(3)尽孝是一件很幸福、很开心的事情。
有一位60岁的老先生说,有一个周末,他回到母亲家里,吃完晚饭他鼓足全身勇气给妈妈说:
“妈,我给你洗洗脚吧。
”他母亲楞住了。
她养育了5个儿女呀,91岁了,没有一个儿女这样做的。
她就把脚往椅子后面缩,说不用了。
这位老先生此时鼓起勇气对妈妈说:
“妈,你就成全成全我。
”母亲看孩子动真格的了,就把脚从椅子后伸出来了,于是,老先生就打了一盆热水给母亲洗脚。
他说:
“我开始洗妈妈脚的时候,妈妈的脚是僵硬和拘谨的。
”他就不停的洗呀,不停的揉呀,妈妈的脚才放松下来。
这位老先生也是第一次看到妈妈的小脚被缠成那样子。
老先生说,我不知道七八十年来,妈妈是怎么洗脚的。
不知道这双小脚这么小,却有这么大的力量养育了5个儿女,照顾了父亲一辈子,把爷爷奶奶养老送终了,他感恩的心就升起来了。
他就找了个布条在母亲的脚趾缝里穿穿梭梭的洗。
洗完之后,母亲又说一句话:
“三儿,再给我剪剪指甲。
”他特别高兴,说:
“好!
”就给妈妈剪指甲。
他说:
“你不知道,我给妈妈洗脚的时候,给妈妈剪指甲的时候,我的心是多么的甜,比蜜都甜,比糖都甜。
我这才知道孝敬父母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情,多么甜蜜的事情,多么快乐的事情。
”这有力的告诉我们:
孝敬父母真的很容易,子女给父母打一个电话、洗一次脚、倒一杯水、做一碗饭,甚至散一次步,都是在孝敬父母。
在尽孝的同时,我们也能得到快乐。
通过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孝是我们做人的根本所在,是事业发达的基础,是我们人生幸福的源泉。
由此我们说,百善孝为先。
WelcomeTo
Download!
!
!
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百善孝 10357